回覆列表
  • 1 # JackZ捷

    M3衝鋒槍製造成本那時不到50美元,材料主要是鋼管、鋼絲和大量的衝壓件,重量輕,而且工時耗費很短,便於戰時大規模生產。

    而湯姆遜衝鋒槍那時的製造成本大約要200美元,主要部件都需要車銑磨刨,耗費工時較多,重量重,不利於大規模生產。

    美國軍方選擇哪種?不言而喻了吧?

  • 2 # 血色黃昏的黃昏

    二戰後期M3衝鋒槍使用有限,並沒有取代湯普森衝鋒槍。

    二戰期間,主要是因為M3衝鋒槍成本低、重量輕、生產快,但並沒有取代湯普森衝鋒槍。其實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步兵使用的多數武器相比,M3衝鋒槍並不是特別出名。由於生產問題和批准的規格變化造成延誤,1944年12月,經過改進後的M3A1才投入使用。實際上M3是因為在美國軍事歷史上服役時間最長(1942年12月12日—1992年)才引起人們關注。

    M3衝鋒槍(英語:M3 submachine gun)是第二次大戰期間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大量生產的.45口徑衝鋒槍,也稱美製衝鋒槍。美軍主要是想用它來取代造價昂貴的湯普森衝鋒槍。由於其外型像為汽車打潤滑油(黃油)的工具潤滑脂槍,因此也叫黃油槍(Grease Gun)。

    M3的開發始於1941年,當時美國陸軍軍械局對英國的Sten Gun(斯登槍)以及德國的9×19mm MP40衝鋒槍產生興趣。湯普森衝鋒槍雖然效能較好,但它的製造工藝複雜,並且太重,造價又昂貴。因此,1942年10月,美國決定研發自己的斯登衝鋒槍。戰爭期間,美國並不是唯一一個追求大規模生產廉價武器的國家,誰都想製造一種既經濟又便宜,生產週期快的武器。

    M3衝鋒槍由金屬片衝壓、點焊與焊接而成,裝配工時很短。只有槍管槍機與發射元件需要精加工。機匣是由兩片衝壓後的半圓筒狀金屬片焊接而成。原本美軍打算將廉價的M3衝鋒槍作為用壞就丟掉而不需要維修的武器,但由於1944年臨時生產變更造成M3衝鋒槍的產量短缺,迫使美國陸軍軍械廠開始製造替換零件。

    1944年2月,美軍收到報告,M3存在很多問題。1944年12月,應前線要求對M3的設計進一步改進,推出了M3的簡化型M3A1。M3A1最主要的改進是將常故障右側拉機柄元件改為直接在槍機的前端設計一個凹槽,使用者翻開加長的退殼蓋,直接用手指勾住即可拉槍機。1944年12月21日,美軍正式批准M3A1的生產。

    1943–1945年期間,美國總共才生產了606694支M3,48669支M3A1。而從1921年開始,加上各種改版,大約製造了175萬湯普森衝鋒槍。

  • 3 # 南黎23333

    因為便宜啊,雖說湯姆森是為了一戰出生的,但是沒趕上......

    湯姆森剛出來的時候那造價就讓人目瞪口呆,將近200塊錢(美元)的一把武器除了暴發戶以及黑幫以外,沒幾個用的起,所以說它成了黑幫的最愛。

    後來二戰老美參戰,怎麼說也得有個全自動單兵火力不是?於是改了一改,直接換自由式槍機,把那個沒什麼卵用的散熱給去掉了,降著降著降到了40美刀左右。軍方又想:“Emmmm還是有點小貴,隔壁司登才9塊錢”。於是在競標之後就拋棄了M2海德衝鋒槍,跳到了M3衝鋒槍。

    這東西好啊,造價只不到二十塊錢

    而且後來M3把拉機柄都去掉了,變成了M3A1,你想開槍?開啟上面的防塵蓋就行了,你不想用了?把防塵蓋關上就行了.....

    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湯姆森

  • 4 # 紀登學

    看過m3射擊影片,射速不是很高,但是操作穩定,連續射擊很有優勢,而且壞掉不用修,直接扔,配一把手槍,超級完美,

  • 5 # 不正經的軍棍

    主要是湯姆遜衝鋒槍太貴了,生產速度也比較慢。1944年2月美國就停止採購湯姆遜M1A1了,開始採購M3衝鋒槍了。美軍倒是也一直沿用湯姆遜衝鋒槍,二戰中並沒有完全用M3取代湯姆遜,畢竟之前擴充軍備生產了那麼多,M3屬於來的比較晚,仗還有一年多就要結束了。

    湯姆遜M1921的價格是200美金,摺合今天差不多3000美金,精雕細琢的胡桃木、帶著散熱片的槍管,還要烤藍、銑削部件,怎麼貴怎麼來的。美國參戰之前那幾年都沒怎麼買過,因為太貴了。1939年,美軍採購的時候,算上彈鼓,一把209美金,根本吃不消。

    美國參戰以後,開始大規模裝備湯姆遜衝鋒槍,也要求改進、簡化,要求便宜,還要加快生產速度。開始換掉槍管、換掉胡桃木、銑削機匣換成衝壓機匣.......開始怎麼便宜怎麼來,歷經了M1和M1A1,價格到了1942年是75美金一把,到了1944年是45美金一把,還是貴,畢竟那會兒英軍的司登才9美金。

    美華人要求研製一個新的衝鋒槍,要求是價格便宜、生產速度快、結構簡單、短小、輕便...........反正是怎麼適合戰爭就怎麼來。

    美華人觀察了英軍的司登和德軍的MP40後,發現這兩把槍大量使用衝壓件,沒了木質槍托,生產速度快,價格便宜,美華人大筆一揮:我要這樣的,你們給我造。

    後來1942年年底,通用公司推出了M3衝鋒槍。這把槍大量使用衝壓件,大量使用點焊、鉚接技術,使用摺疊槍托,整把槍就槍機比較精密,其他都是很簡單的。就連機匣也都是兩個金屬片衝壓的圓筒。

    這把槍重量降低,只有3.7公斤,降低了士兵負擔;射速也低,450發每分鐘,加強了可控性,不會像湯姆遜那樣一下子潑出去一堆子彈;可摺疊槍托,摺疊之後只有556mm,便於攜帶;大量使用衝壓件,沒有木質槍托,加快了生產速度;最主要的是便宜,只要15美金一把,湯姆遜M1A1要45美金,可以換三把M3。

    看上去M3比較簡陋,但是槍確實不錯,價格便宜、生產速度快,非常適合當時美軍大面積擴軍,需要大量武器,對於生產速度和價格都是非常看重的。這類設計,不只是當時的M3,蘇軍的PPS43也是如此思路下研製的。

  • 6 # 瘋狗的輕武

    二戰後期的湯姆遜M1A1單位成本45美元,M3黃油槍單位成本15美元。換你你選誰?

    M3的尺寸非常短,收攏槍托後只有550mm;而M1A1長810mm,兩者的重量也差了將近一公斤。

    雖然湯姆遜7-800的射速吊打M3的450發/分,但對於一把發射.45ACP的衝鋒槍而言,450的射速更可控,而且更適合疏於訓練計程車兵。

    輕便、緊湊、便宜、可控,這賦予了M3新的用途——自衛

    他可以大量的發給重武器操作手、駕駛員、輜重部隊等非作戰兵種,而湯姆遜這種又重又長又貴的玩意是不可能下發到全體二線部隊的。

    即便是到了自動武器普及的越戰,湯姆遜這種傳統全尺寸衝鋒槍自然被突擊步槍取代,但M3還能憑藉緊湊的尺寸在特戰、傘兵、二線部隊中有一席之地

  • 7 # 國平軍史

    其實,綽號“黃油槍”(實在是他孃的太像打黃油的潤滑油槍)的M-3式衝鋒槍,說是1943年開始裝備美軍,真正服役的時間是在1944年初,裝備了投入歐洲戰場的西線美軍。由於M-3式衝鋒槍裝備數量非常有限,直到戰爭結束總產量才60萬把,因此投入二戰的100餘萬把湯姆遜各型衝鋒槍,才是美軍參與二戰的最主要衝鋒槍。至於量產並裝備M-3式衝鋒槍的原因,仍然是由湯姆遜衝鋒槍原槍改進而來的M-1式衝鋒槍,不但很笨重,而且價格死貴,即便發展到M-1A1式,成本仍然要45美元,大量裝備美軍依然嫌貴,參考英軍裝備的司登式衝鋒槍,成本價尚不足10美元。在此背景下,美軍工就開發了口徑同為11.43mm的M-3式,尺寸縮短了,重量降低了1公斤有餘,廣泛採用了衝壓件技術,且減少了全槍的零部件,因此,M-3式衝鋒槍的生產成本大幅銳減,10餘美元一把的樣子。M-3式衝鋒槍,空槍重量為3.5公斤,金屬槍托收縮時,全槍僅長0.579米;即便槍托開啟,也不過長0.757米,採用30發彈匣供彈,有效射程200米。而採用木託結構的M-1式、M-1A1衝鋒槍,空槍重量就有4.9公斤,顯得非常笨重,大都採用20發彈匣,另配有少量30發彈匣,由於射速較快,每分鐘700發,因此,20發彈匣容彈量,對射手來說還是感到明顯不足。參戰的M-1式、M-1A1衝鋒槍,伴隨美軍征戰北非、太平洋和西線戰場,直到半島戰爭,仍然是美軍衝鋒槍的主力裝備,包括M-3式衝鋒槍;越戰時期,南越軍隊的裝備就是M-1卡賓槍和M-1式、M-1A1、M-3式這三把衝鋒槍。

  • 8 # 紅色手電筒

    M-3在中國用的比美國多,解放戰爭中,大量的M-3是作為美援參加瞭解放戰爭。而日本陸軍到了坂神大地震的時候還有使用。 這種東西都是用爛了再扔,尤其是戰爭還在繼續,已經生產出來的武器,還能繼續用的可能是不能浪費掉的。

    M1是典型的第一代衝鋒槍,木製槍托,銑削機匣。

    而M-3衝鋒槍,大量使用衝壓、點焊、對於M3還有卷制生產的零部件,使用伸縮或者摺疊金屬槍托,這是第二代衝鋒槍的典型特徵。

    M3這種黃油槍是用來取代M1的,但是M1也不會還能用就扔,取代的原因主要一個是便宜,還有就是生產容易,M1湯姆遜還有很多是需要機加的零件,尤其是機匣,就是用一整塊金屬挖出來,這樣的好處是結實,但是一個是重量大,還有就是費工費時,M1湯姆遜一共產量大約在110萬支左右,而生產時間差不多的斯登、波波莎什麼的產量都有300萬支以上,而且美國的工業規模是遠遠超過英國和蘇聯的,這說明M1湯姆遜的生產性比較差。

    而M3黃油槍是在通用的汽車大燈廠裡邊出來的,從1944年到1945年就差不多停產了,而這一年中M3的產量高達65萬支,這樣價格只有15美元,這說明M3的生產性相當不錯,而M3和湯姆遜沒有什麼區別。湯姆遜一支一開始是110美元,到了後來降到了45美元,效能差不多的武器,自然是越便宜越好。

    除了便宜,M3的重量比湯姆遜輕一點,而且也短,這樣攜帶比較方便,對於使用衝鋒槍的大戶摩托化步兵來說長度短更容易攜帶,更容易上下車輛,自然是會慢慢取代比較長且重的湯姆遜了。

  • 9 # 問題小寶

    湯姆遜衝鋒槍是在一戰時期由約翰湯姆森研發(實際只命名未設計),目的是為了取代當時的勃朗寧自動步槍,用來將其當作“塹壕掃把”來清除塹壕裡的敵軍。最初目的是供應給美國軍方的。但是等其量產後,一戰已經結束了,各國簽署了軍備限制條約,對美國陸軍也有一定影響,美軍已經不需要採購,加上價格貴的離譜(2把槍就能換當時一輛福特汽車),所以直到二戰,湯姆遜衝鋒槍一直都沒在美軍服役。

    1 美軍正式採購湯姆遜衝鋒槍是在1938年。

    這時的湯姆遜演變成了兩種型號,M1和M1A1(其簡化型號),可裝盒式彈夾或者彈鼓,其中盒式彈夾可裝20發或者30發子彈,彈鼓可裝50發。但是彈鼓裝彈非常脆裂而且容易卡彈,換彈夾非常麻煩,耗費時間過長,而受到美軍的嚴重吐槽。導致美軍陸軍軍械局不接受彈鼓的生產。

    湯姆遜衝鋒槍早期理論射速1200發/分鐘,後期兩個改型600發/分鐘(實際200-300發/分鐘),點45口徑,長度808毫米,空槍重4.4kg,射程50米。其主要裝備部隊是傘兵,突擊部隊等快速反應部隊,其空槍接近5公斤的重量過於笨重,後坐力大,難以瞄準,讓士兵苦不堪言。

    儘管如此,美軍在二戰中並沒有放棄這款槍,他的良好效能,強大威力和惡劣環境可靠性讓美軍的採購持續到1944年。整個二戰期間美國共生產了150多萬支湯姆遜衝鋒槍。

    2 為了降低採購成本,美國通用汽車研製了一種價格低廉,易於生產的衝鋒槍,這就是M3衝鋒槍。

    1942年10月,在對比過湯姆遜與德國的MP40和英國的斯登衝鋒槍後,美國兵器委員會開始研究是否可以生產出像英國斯登衝鋒槍一樣,易於使用價格便宜的衝鋒槍。

    通用汽車只用了1個月的時間就製造出來樣槍供陸軍測試,測試結果讓各方都非常滿意,經過幾項微小的改動後,開始在通用汽車公司正式生產。(1942年12月服役)

    M3衝鋒槍除了槍管槍機和發射元件需要精密加工外,其他的零部件經過沖壓,焊接就能製作完成。這極大的縮短了生產工時。

    和湯姆遜衝鋒槍一樣,M3衝鋒槍用的也是點45口徑手槍彈,除了一小部分用的是9mm魯格彈(大約2.5萬支),他甚至可以使用斯登衝鋒槍的彈夾。

    M3衝鋒槍空槍重3.47kg,比湯姆遜衝鋒槍足減了接近1公斤,射程大約200米,射速450發/分,30發彈夾。

    整個二戰期間美國共生產了大概60萬支M3衝鋒槍。

    美軍當時生產這種衝鋒槍是準備將其當作一次性武器使用,但由於當時產量不足便作罷了。

    由上可以看出,美國採用M3衝鋒槍的主要原因是成本低,重量輕,易於攜帶,發射穩定。但是由於湯姆遜衝鋒槍的可靠性和數量,美軍在戰時並沒有完全放棄這一種武器。戰爭期間,直接放棄一種制式武器明顯是一種嚴重奢侈浪費的情形。

  • 10 # 王司徒軍武百科

    湯普森有個大問題——貴!這是美軍棄用湯普森,改用M3的主要原因。此外湯普森還有射速過快、精度較差、操控性差和重量過大等問題,它並不是支多好的武器,也不符合戰爭理念,崇尚工業化的美國當然一有機會就將之替換掉。

    湯普森時常以“芝加哥打字機”聞名,然而這是把十足的老槍,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湯普森才開始設計,1921年才上線生產,因為軍隊刀槍入庫,早期的湯普森M1921型被投入民用市場,成為保安、黑幫們的趁手貨,這才在街頭殺出了赫赫威名。

    而且湯普森衝鋒槍這會兒問題就已經存在了,它使用了11.43mm的彈藥(即.45ACP),而非德國那樣的9mm帕拉貝魯姆彈,射速又過於迅猛,因此槍械的握持能力極差,槍口上跳嚴重,導致湯普森衝鋒槍即便在街頭毆鬥中也落下了“精度差”的名聲。後來這一問題透過加裝向上開口的槍口制退器得以解決,但也只能說“解決”,總體來說毛病仍然還存在。

    30年代的湯普森進行了改進研發,終於有了讓美軍大規模訂貨的M1928和M1928A1,許多電影裡四等馬潤們便都是攜帶著M1928A1和大彈鼓,在叢林裡與日軍搏殺。

    進入二戰的40年代以後,美軍終於推出了經典版的湯普森M1和M1A1型,它們大量的進入美軍服役,成為當時美軍最重要的衝鋒槍武器,並且以《租借法案》的名義被大量援助給盟軍陣營,英軍、蘇軍、自由法軍都接受過不同程度的湯普森軍援,因為大規模投入戰場,也讓湯普森M1A1成為了美軍二戰的形象代表。

    但是M1921上面出現的那些問題並沒有在M1A1上得到完全妥善的解決,湯普森幾種改型都屬於換湯不換藥,增添制退器、射速限制器都無法真正解決武器固有的射速過高、持控性差等問題。嚴格的說M1和M1A1反而是個縮水退化版,為了壓縮成本,它被簡化了許多工序,包括重要的延遲閉鎖系統和潤滑系統、散熱系統、制退器都給省略了。與蘇軍的PPSh-41、英軍的斯登、德軍的MP38/40等衝鋒槍比起來,湯普森系列真沒什麼優勢,只能說夠用。

    湯普森系列還特別重,M1928單槍約5公斤,M1系列也有4.78公斤,這個重量並不符合衝鋒槍輕便的定位。當時德軍的MP38/40採用了鋁合金材料,含彈匣僅重4.086公斤,蘇軍的“波波沙”更輕,不算那個大彈鼓的話才3.6公斤;就算與步槍比,美軍的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也才4.31公斤,勃朗寧BAR輕機槍也僅7.25公斤,它們打的還是威力巨大的30-06彈,比湯普森的.45ACP手槍彈強多了。

    最早抱怨湯普森的是英軍,敦刻爾克撤退後,英軍丟棄了大量的軍械,為了應急,他們從美國訂購了大量的湯普森衝鋒槍,但沒多久英華人就停止了追加訂單,他們直接從德軍衝鋒槍的結構上下手,開發出了極為簡單,被稱為“水管工的設計”的“斯登”衝鋒槍。

    斯登衝鋒槍亦是一支二戰名槍,它的射擊效能優良,人機功效出奇的好,除了保險夠嗆外,幾乎所有的效能都比較合用,哪怕粗製濫造到了極限英華人也無所謂,這東西簡單、好用,最重要的是價格才11美元(後降到9美元),扔了都不心疼!

    一隻湯普森是多少錢呢?當年馬潤採用的M1928的成本價高達225美元,訂購了30多萬把才降到209美元,兩支這種槍在當年可以買汽車了,而德華人1944年的Stg44突擊步槍折算才26美元;即便是簡化到極限,當年訂單數量上百萬的M1和M1A1型也達到了49美元,這還是二戰末期價格,在1942年時它們的單價高達70美元。

    這絕對是個坑爹的價錢,但湯普森生來就這樣,M1A1型連擊鐵都給簡化到極限了,它根本沒法再降低成本。要知道當年的湯普森採用了大量的切削件,說起來比今天一些AK-47工藝水準都高,這怎麼可能便宜。好在美軍1942年時還有個單價高達83美元的M1加蘭德步槍頂天,70美元的湯普森也許在他們眼裡還算便宜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美軍在戰爭期間開發出了一種怪異的武器——M1卡賓槍,它比手槍威力強,比步槍威力弱,可控性高,能半自動射擊,非常靈活輕便。M1卡賓槍早期被定義為二三線部隊的輕便自衛武器,它才45美元一支,可以一定程度的取代衝鋒槍。美軍用慣了後對其是讚不絕口,連一線部隊都裝備了。

    所以在英軍推出斯登衝鋒槍後,美軍也終於想通了,開始著手開發廉價、夠用、適合大規模生產的衝鋒槍。

    1942年阿伯丁試驗場搞了場競賽,美華人蒐羅了所有當時他們看得上的衝鋒槍,比如芬蘭的“索米”、德國的MP40、還有湯普森M1、M1928以及一堆市面上雜七雜八的衝鋒槍,這些武器被拿來進行了各種對比測試,結果索米、MP40、斯登毫無疑問的取勝。美華人又琢磨了一下,索米太貴,MP40太德棍,反倒是斯登又便宜又簡單,非常符合美華人的流水線哲學,於是,水管槍一樣的斯登就成了美軍的參考物件。

    但一開始美國並沒有造爛槍的打算,他們的研究部門還在老老實實的搞開發,給出了“海德M2”這挺衝鋒槍。這種槍與湯普森M1通用彈匣,美軍訂購了164450支M2衝鋒槍,採購價為每支36.76美元,比49美元的湯普森M1便宜了不少錢。

    不過美華人當時採購的“M2衝鋒槍”卻出現了生產問題,M2衝鋒槍的製造商馬林武器公司搞不定零件生產中的粉末壓鑄工藝,大規模生產開始後,產品次品發生率極高,某些槍在試驗中打著打著就斷了,美國軍械局當即決定,在完全解決工藝問題之前,拒絕接受一切M2衝鋒槍,最終M2只被美軍拿去了400支。

    所以美軍最終放棄了多餘的考慮,轉而求取一種可靠、便宜、能夠瘋狂鋪貨的衝鋒槍,於是美國陸軍技術部的雷涅·R斯達特拉少校又找到了通用汽車內陸分部的設計班子,通用汽車對這項來自陸軍的衝鋒槍研究意向合同極為重視,照著斯登的理念擺弄,僅2個月時間就搞出了新槍。

    由於汽車工程師們對此前M1、M2上大塊的木料表示反感,他們認為一支經濟、高效的武器就不應該加入木匠活,就該像汽車生產線一樣,加工出金屬件然後組裝起來就行了,而且沒人比通用汽車的員工更理解什麼叫“衝壓式的節省成本”,生產的夠快、夠簡單就能更廉價。

    1942年12月陸軍評價測試新槍後,很快給了它“M3衝鋒槍”的制式名稱,由通用汽車負責上線生產。

    不過早期的M3衝鋒槍仍然遇到了一些問題,1943年前期生產的M3衝鋒槍出現了頻繁的卡殼問題,通用汽車因此改進了工藝問題,最終在秋季成功的開始對美軍出貨,這一生產就完全停不下來,他們2年時間製造了605664支M3衝鋒槍。

    因為原參照物“斯登”就已經夠糙了,所以M3衝鋒槍也沒能美觀到哪裡去,相比遍身切削件還有胡桃木的湯普森,灰不溜秋的M3更像個工具,士兵們對這件醜的絲毫不符合審美的武器極盡詆譭,說它是“注油槍”(Grease gun),是汽車廠傻瓜們的“打氣筒”,認為通用汽車直接拿廠裡的零件拼成了槍發戰爭財。不過在使用過M3以後,很多士兵逐漸就改變了想法,反倒將“注油槍”當做是一種暱稱,頗似今天“醜萌醜萌”的審美情趣。

    比起M1湯普森,通用M3在士兵手裡最大的優點是“控制性好”,它的射擊沒湯普森那麼迅猛,有時候這是種弱點,但在大多數時候這種特性對士兵非常友好,他們不必像使用湯普森那樣費力,還能維持更長時間的火力,就連新兵都能很好的掌握它。

    對於美國軍隊來說,M3衝鋒槍也實在是M1湯普森的優良替代品,它的單價才22美元,與昂貴的湯普森簡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美軍可以毫不吝惜的將故障的M3扔掉,因為這玩意兒根本不值得費時間修。

    對於工廠來說,M3衝鋒槍是閉著眼睛都能造一堆的小玩意兒,許多當年參與過M3生產線的工人覺得製造這東西與造飯盒如出一轍,要知道M3衝鋒槍的圓筒機匣甚至都是左右兩半焊接的,廠裡懶得搞折彎捲筒工藝;就連組裝工序都讓工藝師們進行了最佳化,工人把焊好的機匣豎起來,依次將復進簧、槍機等一干零件依次裝進去即可。

    如果不是美軍突然覺得戰爭要打完,限定了衝鋒槍類武器的採購,通用汽車甚至準備開發一條自動化生產線,讓機器完成傳送帶式組裝,開玩笑,這破玩意兒有汽車一個輪子精密嗎?

    美軍見M3衝鋒槍如此好用,不久下達過一道命令,要求部隊逐步收回那些湯普森衝鋒槍,完成全體系M3衝鋒槍的更換,但這項命令受到了不少抵制,畢竟湯普森衝鋒槍也有許多不可取代的優點,用稱了手的部隊也不願隨意更換M3這種廉價貨。因此直到二戰結束,美軍也沒能完成湯普森的回收換代工作。

    但M3的大量出貨仍然給美軍帶來了不小的變化,美軍一個12人制的步兵班本來配備9支“M1加蘭德”,1支“M1A1湯普森”,1支“春田M1903A4”,1支“勃朗寧BAR”,中間可能還有“M1卡賓槍”的調整,但自從M3出現後,1943年以後的美軍開始取代一些M1卡賓槍或M1加蘭德的位置,在不減少湯普森的情況下增加1、2支M3衝鋒槍。當然,有些部隊實在沒有湯普森用了,也只能把衝鋒槍位全換成M3。

    上圖.注意M3衝鋒槍的槓桿式手柄,這個位置容易習慣性斷裂、滑絲

    不過在1943-1944年夏的使用過程中,M3衝鋒槍依然暴露出了問題,最嚴重的是拉機柄的故障,在長時間的使用之後,M3的拉機柄會磨損和變軟變形,造成上彈困難。還有士兵們怨聲載道的彈匣卡榫問題,在戰鬥中不小心碰到就會很容易導致彈匣脫落。除此之外還有潮溼環境焊縫鏽蝕開裂、槍械摔落後變形、拋殼卡殼等問題,說白了,都是便宜惹的禍。M3連保險都沒有,它的防塵蓋就是保險,裡面有個卡塊,可以頂住槍機,僅此而已。

    廠家的做法倒也直接,拉機柄總出毛病?簡單,不要了算了,還能省點成本,原有的地方給摳個洞,要拉栓把手指頭伸進去摳;彈匣卡榫容易碰到?簡單,給你焊個圈圈擋著;拋殼容易卡?簡單,把拋殼窗開大點,再給弄個大防塵蓋;質量太次容易壞?呃……這個不好解決,乾脆每支槍都附送一管油,我廠的心意盡到了。啥?沒工具?槍托拆下來就是通條你不知道嗎?

    上圖.M3A1的槓桿給取消了,換成了鑽眼手拉機,成本摳到了極點

    M3的改進型被命名為“M3A1”衝鋒槍,它在1945年初投入了規模化生產,但還沒生產多久,美軍就不再採購衝鋒槍了,等到德國投降,M3A1只生產了15469支即告結束。此後大量的M3、M3A1衝鋒槍被作為剩餘物資滿世界的甩貨,相比起工藝精良的湯普森系列,鐵飯盒一樣的M3實在讓人愛不起來,甩貨時期的M3僅5美元一支。

    值得一提的是,解放戰爭中曾經出現過相當多的M3衝鋒槍,其中不少就是作為剩餘物資倒給國民政府的,此外國民政府對這種製造簡易、工藝廉價的武器也相當感興趣,因此很快就仿製出了“民三六式”手提機關槍,因為.45ACP實在難找,民國又開發了一種9mm帕拉貝魯姆彈的“民三七式”手提機關槍,它們也被稱為“三元式”。

    根據一些當年解放戰爭中使用過M3衝鋒槍的老戰士描述,這種武器好用是好用,但是不耐用,不如“加拿大”頂事兒。(注:所謂 加拿大 其實是加國以英聯邦成員國身份生產的‘斯登’,有不少流入中國)可見美華人真的是把M3造的比祖宗還便宜了。等到後來老戰士們裝備了“41式自動槍”後,美國貨可就明顯被蘇聯衝鋒槍比下去了。

    北韓戰爭爆發後,M3又迎來了訂單的春天,美軍一口氣訂購了33000支M3A1(實際上許多是在M3上改造的),除了這些整槍訂單,美軍還分批訂購了大批可替換零件;其實他們在二戰時也是這樣做的,因為M3衝鋒槍實在是造得有點過於廉價,零部件不怎麼經用,實際的戰場上又很難有多少丟了舊槍換新槍的機會,只能多攜帶一些槍機、復進簧等小部件,以供臨時替換。

    50年代中期,美軍將M1湯普森、M3等衝鋒槍一股腦的淘汰了,連帶著M1加蘭德等二戰輕武器全淘汰了,並於1957年大規模換裝了M14自動步槍和M60通用機槍,從此再也沒有大規模製式化列裝任何一款衝鋒槍武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唱歌大佬們用什麼軟體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