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村人阿東
-
2 # 陽澄湖日辰
一、馬鈴薯環腐病的發病原因
環腐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時間很短,但在土壤中殘留的病薯或病殘體內可存活很長時間,甚至可以越冬,但第二年或下一季其再侵染的作用不大。收穫期是此病的重要傳播時期,病薯和健薯可以接觸傳染。在收穫、運輸和入窖過程中有很多傳染機會。
二、馬鈴薯環腐病的發病症狀
馬鈴薯環腐病是一種維管束病害。主要分佈在夏季較涼爽的地區,國內主要發生在華北地區。
1、馬鈴薯感染環腐病會出現植株生長遲緩、節間縮短、瘦弱、分枝減少、葉片變小等症狀。
2、染病薯塊經過貯藏後,薯皮會變為褐色,病株薯尾部皺縮凹陷,環腐部分也有黃色菌膿溢位
3、薯塊皮層與髓部易分離,常致軟腐病菌二次侵染,使薯塊迅速腐爛。
三、馬鈴薯環腐病的防治措施
1、從無病田選留無病薯塊,播種前進行嚴格挑選並進行消毒處理,使用草木灰加新高脂膜拌種後在行下種,可減少病菌侵染。
2、生長期及時鬆土、培土起壟、澆水、中耕除草、合理施肥,噴施地果壯蒂靈,提高土豆吸水吸肥能力,增強免疫性,保障土豆高產優產。
3、發病初期應及時噴施針對性藥劑進行防治,並配合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強藥效,提高藥劑有效成分利用率;同時應及時拔除病殘體,帶出田外集中燒燬,以減少田間病菌源。
4、提倡小整薯播種。先整薯催芽後切,切刀嚴格消毒。小整薯生命力強,抗病性好,同時避免環腐病菌等交叉感染,也避免切面癒合不好和腐生菌的入侵。
生產上提倡優先選用小整薯作種薯。需切薯時提倡先整薯催芽,播前現播現切,以避免切面與切面長時間接觸。催芽前嚴格挑選、剔除病薯。切薯時每人儘可能多準備切刀,切刀先進行必要的酒精或火焰消毒,切時觀察切面,發現切面有維管束變為乳黃色至黑褐色時,首先剔除病薯,再換切刀,切前先把切刀放入50毫克/升的硫酸銅溶液中浸泡10分鐘以上。
5、與非茄科蔬菜輪作兩年以上。
6、選擇抗病品種進行栽培,選擇透氣性較好的土壤進行種植,合理密植。結合中耕鬆土,及時拔除病株,攜出田外集中處理,病穴處撒生石灰消毒。收穫後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並集中銷燬。
-
3 # 農家閆妞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眾所周知,馬鈴薯也就是土豆,是我們最經常吃的菜品之一,它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深受大家的喜愛。日常中,我們食用的是馬鈴薯的塊莖。而馬鈴薯的種植過程中會出現各種蟲害病害,環腐病也是經常發生的一種,那麼該如何判定環腐病和進行防防治呢?
環腐病發生的特徵是什麼?
植株病症:一般在苗期發病,症狀並不明顯,在開花現薯後才逐漸的出現明顯的症狀:葉片變小,同時會沿著中脈向內側捲曲,葉緣向上,葉片褪綠,葉片顏色變淺,枝條萎蔫、垂倒,最後黃化枯死。總的來說,植株受害後,一般表現生長遲緩、地上部矮縮、瘦弱、分枝減少、葉片變小,有的植株因受害較晚,症狀不明顯,僅是頂葉變小,見不到萎蔫症狀。只有嚴重的才表現萎蔫矮縮。
塊莖病症:一般剛收穫的病薯症狀並不明顯,在尾部有輕微的褐色斑塊,但是在儲藏一段時間後症狀就會變得明顯。病薯的臍部變皺凹陷,薯皮的顏色變為褐色,將病薯橫向切開後可見維管束變成明顯的乳黃色至黃褐色腐爛。
瞭解的病症後,究竟該如何防治呢?首先要弄清楚在什麼情況下會發生環腐病。
一般是在高溫高溼的氣候條件下,極易發生環腐病並且傳播迅速。據科學統計,一般在土壤溫度為19~23℃時利於該病發展,但是當溫度超過31℃時病原菌的生長則會受到抑制,當溫度低於16℃時病害發展減慢。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馬鈴薯的播種期、收穫期與環腐病的發生也有明顯關係,播種早發病重,收穫早發病輕,夏播因播種晚,收穫期早,一般發病都輕。我們可以根據環腐病的發生條件,做到適時播種和適時收穫來減少環腐病的發生。
此外就是常見的防治措施了!選擇抗性品種、整薯播種、做好農用工具的消毒、對中薯進行消毒處理、發現病株及時清理、最後就是選用合適的藥劑:根據經驗可用甲基託布津+葉枯唑(或春雷黴素)+滑石粉進行拌種,也可以用銅製劑(噻菌銅、松脂酸銅、氫氧化銅等)+春雷黴素+氨基寡糖素進行黏薯塊處理,來控制病菌的蔓延,如果嚴重的話只能拔除。
回覆列表
東東在農村,很高興回答你的提問:馬鈴薯環腐病病害的發生主要和土壤、溼度有關係,如果大田土壤溫度在18~20度時,病害就會很快發生,而在高溫(30度)和乾燥的條件下,病害發生就會減慢、症狀出現遲緩、或是推遲。環腐病發病時出現有哪些症狀
環腐病一般發生在馬鈴薯開花期以後,發病初期症狀:葉脈間褪綠,呈斑駁狀,逐漸變黃、變枯。葉片邊緣也會變黃、變枯,葉片並朝上翻卷。發病時,一般是由植株的下部葉片開始,在慢慢擴充套件到整株。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不同品種會有不同的症狀。常見的一般有以下兩種症狀:一種情況是植株出現矮縮、瘦弱、分枝少、葉小發黃,萎焉症狀不太明顯。另一種情況是植株急性萎蔫,葉片呈灰綠色並向內捲曲,植株提前枯死。在感病植株的基部莖的維管束會變成褐色,也有的變色不太明顯。塊莖輕度感病時的症狀:不是太明顯,伴隨著病情的發展,塊莖的皮色變暗或變褐;芽眼也變色,但不會有菌膿流出來。病害嚴重時,表皮會出現裂縫。感病塊莖的橫切面可見維管束變黃或變褐,發病輕的不會連續變色,嚴重的會出現環狀變色,特別嚴重時,塊莖可形成空腔。
環腐病和青枯病塊莖腐爛區別:環腐病必須用手擠壓才可以從維管束中溢位白色膿,而青枯病不需要用手擠壓就能溢位菌膿。
環腐病預防措施環腐病目前並沒有有效化學防治的手段,所以,只能釆取綜合治理的方法。(1)建立無病種薯繁育體系,切斷種薯傳染源;(2)精選無病種薯,淘汰帶病種薯;(3)採用小整薯播種,避免切刀傳染;(4)注意盛裝容器的清洗和消毒,儘量選用抗病品種。
總結:馬鈴薯環腐病主要傳染源就是帶病的種薯,而且種薯也是跨地區傳播的主要途徑。擴大傳染的最主要途徑是切刀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