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莫談教育
-
2 # 爸爸寫日記
當時研究早教產品,讀了很多理論方面的資料。發現孩子三歲之前的教育還是至關重要的。其實回想我三歲左右的記憶,怎麼學畫畫怎麼學寫字,爸爸給我講過的故事,我現在有的還記得!而且有的興趣愛好就是那時候埋下的種子。
不想搬來一套一套的理論在這裡掰乎,就拿我自己小時候的事情說吧。
1、小時候記事起老爸就在看飛碟探索,那些書總在床頭,我一個娃也跟著湊熱鬧,你猜怎樣,後來我也成了飛碟愛好者,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那些封面畫我很多還記得一清二楚,不要以為三歲的小腦瓜是不記事的,有的事情會變成永久記憶伴隨一生。
2、我還記得我第一天去幼兒園,那時我剛三歲,第一天去不知道怎麼上廁所,實在憋不住就在操場上蹲下尿了,旁邊的小朋友都笑話我,後來老師帶我去廁所,我才知道還有這麼個地方,這段記憶非常清楚,那時我才3歲哦!後來我還記得老師對父母說我年級太小,還不適合上幼兒園。然後我就回來了!這我都記得。
3、3歲之前我沒上幼兒園的事情我也記得,我記得那時候父母的單位自己辦了個託兒所,請了個阿姨照看我們,我那時候還穿著開襠褲!了不起吧,我還記得自己大冬天的屁股凍得冰冷,尿尿找個地方一蹲就完事了,哈哈!其實我說不起自己什麼時候就記事了,只記得那時候很小很小,但是我在託兒所凳子上睡覺的場景,和小朋友玩鬧的場景,以及阿姨的樣子,到現在頭腦裡還有印象。所以你覺得孩子是不是需要早教呢?
4、在上幼兒園之前,我一直在父母單位的家屬院和公司院子裡和小朋友玩耍,那時候最愛玩的是避孕套……我相信很多人都玩過,那時候搞計劃生育嘛……當然小朋友只當做氣球來玩,各種玩法我還都記得,你知道嗎,那時候我還沒上幼兒園呢!我還記得我在媽媽單位學寫字,其實不會就是照著媽媽的樣子瞎描,我那時候特別想學會寫字!因為媽媽是會計,總在寫字!所以你說早教重要嗎?
5、穿著開襠褲滿世界跑的時候,小朋友中有孩子王,我那時候接觸到摺紙,玩泥巴,穿繩,竹蜻蜓,畫畫,彈弓……都是孩子王教給我的,雖然有的那時候玩不了,但是覺得超有意思,父母都在上班沒時間管我,但是童年學到的那些東西對我影響很大,我記得摺紙玩泥巴是我特別喜歡的,其實直接鍛鍊了我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還有注意力的集中,我還沒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有了畫畫的天賦,這個得感謝我的父親還有他單位的一個美術工作的叔叔,因為他們對我做了啟蒙教育,以至於我在幼兒園畫畫就非常出眾,後來拿了一個山西省幼兒藝術比賽的大獎……所以你說早教重要嗎?
至於效果怎麼樣,那就真得看所去的培訓機構是否專業了,專業的機構有非常專業的老師,專業的老師有非常專業的幼兒教育知識。不要小瞧幼兒教育專業,其實這個學科是非常精深的,包括要了解孩子的1-6歲的生理系統,心理發育狀況,以及各個階段會遇到的問題,是一門極其精深的學問。而許多幼兒園請的老師都不夠資格,這種對幼兒教育的忽視是大大有問題的。
當然,更重要的是父母,因為對孩子影響最大的還是父母,所以父母去帶孩子參加早教,不要以為扔給機構就完事了,其實父母應該去學習,而不是隻讓孩子學習。父母的學習對孩子也至關重要,在一個好的機構,父母可以學到很多重要的知識,這對於教育孩子會非常的有幫助。因為孩子的成長總是以父母為榜樣的,父母要想讓早教效果好,那一定不能忽視早教知識,所以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家長的配合。另外孩子從小需要學會建立人際關係,說的有點誇張嗎?其實不誇張,因為我從小就在家屬院裡交朋友的。如果孩子沒有同齡人的群體交往,處於封閉狀態,也是很有問題的。這時候在一些固定的學習機構有小朋友交往,還是很有好處的。
就說這麼多吧,祝願所有的爸爸媽媽,你們的寶寶健康成長!將來早日成才!
-
3 # 可愛的嚶嚶醬
看個人需求吧!
其實早教中心宣傳的那些,肯定有誇張的成分在,但是如果家長積極配合,孩子也配合,肯定還是有效果的。
許多早教機構的課程設計有一定科學性和系統性,可以開發孩子的大腦、學點有意思的東西、聽聽音樂塗塗鴉啟蒙一下藝術感知。每個階段的課程都有教學目標,並給達標的孩子頒發結業證書,家長可以很直觀的瞭解孩子身體、智力方面發育的水平。
另外有些家庭的孩子沒有機會和同齡孩子玩耍,看護人員也沒有機會和同齡孩子的家長交流,早教機構就為這些孩子和家長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接觸機會。
不過要找一個設施好的、離家近的早教中心,還是需要費心思的,而且一般價錢也不便宜,如果家庭的經濟條件不是那麼寬裕的,也可以自己學習如何科學的陪伴孩子。
-
4 # 星球隨意說
早教與送去早教這是兩個概念。
早教與進步進行早教屬於一大類,而當認識到需要早教,再談“送去早教”這屬於早教方式與方法的選擇問題。
首先說早教,早教是早期教育的統稱,廣義是入小學前都可稱為早教,而現在大家普遍說的是俠義早教,就是0-3歲這個階段的早期教育。
從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早教肯定比沒有經過早教的小朋友發展更全面。例如我的童年和我家寶寶的童年對比。我小時是由姥姥帶大的,基本上娛樂就是看電視,看街邊的人流,4歲還不會數數,因為沒有人帶著鍛鍊,三天兩頭去醫院,醫院的叔叔阿姨如果一個月看不見我,都會感覺很驚訝。
只要每天起床,就開啟電視機,直到睡覺,電視機就是下面這樣的古董:
再來看我家寶寶的教育從我自身經歷出發,我比較重視寶寶早期教育,一開始確實也給他報了一個2萬元的早教班,氣氛也不錯,但是真心感覺沒什麼價效比,首先老師們說的是英語,一開始不管你在家啟蒙沒啟蒙,都是一樣的對待,一個班10個孩子加10對家長,30個人擠在一個屋子裡。
1、 可理解性輸入匱乏
雖然我很早就給寶寶磨耳朵,可是對於1歲半的小朋友1節課40分鐘全程英語能吸收進去的有多少?真正學好英語的秘訣是大量可理解的輸入。這個但凡學過語言的朋友們,應該都能明白,如果只是讓你天方夜譚,估計100年也學不會一門語言。
2、 老師跳槽多,很難做到一貫制
再有就是早教中心現在通常都是處於盲目擴張階段,銷售會不斷的拉人,而老師也是不斷更換的,鐵打的早教中心流水的老師,基本有一個老師剛和寶寶關係處的好一點,這個老師就跳槽了。
3、 環境問題
10個孩子和20個家長同在一個教室,即使是個10米的大教室,依然很擁擠,空氣中到處充滿熱浪。
4、 教育方式的問題
據我考察的大部分早教中心,採取的是蒙氏教育,這對於本身就創造力和自我意識比較強的小朋友來說可能更合適,但這些小朋友在父母親子教育下,同樣也受益匪淺。而對於大部分還沒有自我意識或者自我意識不強的小朋友,蒙氏教育就略顯單薄,甚至是蒼白無力的。
這些都是我遇到的很現實的問題,基本我們的早教課程都已經廢掉了。當然不可否認去上了早教的孩子會有一定效果,但是我認為這應該屬於寶寶成長過程中的紅利,而不是受益於早教,畢竟孩子大一些後無論運動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會比小時候強。
說過早教中心,再來說說父母的親子陪伴方式的早教,畢竟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我們能給與孩子的不知是知識的積累,更是做人做事的準則與規範以及終身受用的思考方法。一個人,他/她首先是個人,其次才應該是追求成功與否。
所以我更注重對寶寶邏輯思維能力與做人做事方法的培養,鼓勵寶寶多想多說多做,讓他擁有一個既充滿知識又豐富有趣的童年。
我們每週都會安排家庭故事會,讓寶寶自己講故事,鍛鍊語言能力,同時一週親子共讀10本中文繪本,一週最多不超過50本;一週讀5本到10本的英文繪本,完全由我或者爸爸來讀,讓寶寶享受親子時光,當然我和爸爸也非常享受這樣的時光。
讀累了,還可以一起看看英文動畫片,輸入純正美音或者英音,這樣有利於孩子的發音。同時鼓勵寶寶以家庭兒童劇的方式表演,鍛鍊寶寶的表現力與英語輸出能力。
每週我們也會外出一到兩次,近的可以去博物館、動物園、兒童劇場、植物園等等,讓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感受藝術的魅力;遠處一年會安排一次國內或者國外遊,讓孩子感受不同的地域風情。
現在寶寶還經常如數家珍般,把他去過的地方講給幼兒園的小朋友聽。
這樣做,爸爸媽媽可能會感覺辛苦些,但比起每週奔波去早教中心的時間,基本上是無差別時間。所以還不如把精力、時間和金錢生下來,在家裡做真正的早教!
有興趣進一步瞭解我家早教故事和方法的朋友,可以關注“帶孩子去打怪”。
-
5 # 閱芽工作室
每個孩子每家情況不一樣,只能說根據自身情況決定。家庭條件好,肯定就不糾結了,畢竟早教課價格不菲,很多家庭覺得有負擔又怕上了沒效果。
建議是如果平時老人帶孩子,老人的育兒觀念又沒有更新,最好上早教課。如果父母親子溝通時間不夠,沒有時間接觸育兒資訊,也建議送。
-
6 # 清風徐鶴來
孩子是否需要去上早教,關鍵不在於說大家是不是都去上了早教,而在於父母對寶寶未來成長的一個規劃,對寶寶教育的認知。
-
7 # 陪兩小隻蝸牛去散步
孩子要不要去早教中心上早教?
首先我們應該正確解讀什麼叫早教?顧名思義,就是早期的教育,一般是指0-6歲孩子接受的教育。教育並不是指說教,也就是必須是專業的老師,對孩子產生影響的所有行為,都是早教。
早教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無形的影響,就是陪伴人的行為舉止不用可以傳遞,就可以被孩子吸收;一種是科學的引導,就是利用兒童發育規律以及發育的幾大方面比如大運動,精細動作,語言,適應力,認知等科學性的引導。
對於最好的早教,我認為:
1 家長言傳身教:試問和孩子相處最長時間影響最大的是誰?無疑答案是陪伴他的家長,尤其是父母親。早教一定是起始於家庭,迴歸於家庭。所以身為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尤其是身體力行,身教大於言傳。比如你想培養孩子讀書的好習慣,那麼作為家長最好也是一個愛讀書的人,試想自己作為一個成人都不愛讀書,又怎麼能要求孩子一定喜歡讀書?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影印機,你想培養什麼樣的孩子就讓自己變成什麼樣子?一個原生態家庭對一個兒童影響是根深蒂固,幾乎很難去改變,或者要付出很多,所以家長們注意家庭成長環境,創造一個積極向上,正能量的家庭;
3 尊重孩子的特點,不強迫: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特點和特長,並不是面面俱到。所以在學習時不能強迫孩子按照別人的意願來,作為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特長,有意識的引導。
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急不得,花開有時,你需要做得就是引導,堅持“澆灌”,花總會開的。
-
8 # 小蛋的世界
如果樓主指的是參加早教機構的早教課程,我覺得並不是特別必要,但是需要根據你自己的實際情況,以我的經歷說說吧。
早教機構提供的早教課程是針對三歲以前沒有上幼兒園的寶寶,首先你要知道對這個年齡的寶寶早教的目的絕不是要教會他們什麼知識,很是幫助他們更好的認識他們所處的這個世界,讓他們瞭解身邊的朋友,學會和別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從這幾個目的出發,再去看上早教班有沒有必要。
蛋蛋第一次上早教班是八個月的時候,當時小區附近的早教機構做活動邀請免費試聽,我們就上了一節課。大概七八個家長帶著差不多大小的寶寶,有個老師給大家上課,其實所謂的上課就是聽聽音樂唱唱兒歌什麼的,但是這個月齡的寶寶根本不聽指揮,基本不會和外界有什麼交流,整節課就在寶寶的哭聲中,家長的安慰聲中和老師的聲嘶力竭中渡過了。課後早教的老師一直忽悠我要趕快開始早教,說有孩子五六個月就開始上早教班,現在是多麼多麼聰明,我果斷的沒有報名。其實一歲半以內的寶寶是完全沒有必要去上早教班的,這個年齡的寶寶自我意識還不強,不能和別人交流,更多的需要的是一對一的教育,各種新奇的事物都能引起他的興趣,建議由父母或者家人提供更多的陪伴,有時間的話帶著寶寶去公園去商場去超市都能讓他更好的認識這個世界。
一歲半以後的寶寶逐漸開始可以和同齡人交流,兩歲的寶寶甚至可以和同齡的寶寶玩耍,這個時候應該給孩子提供更多的和人交流的機會,不過我還是沒有給蛋蛋報早教班,因為我們小區至少有一二十個同齡的寶寶每天在一起玩耍,大家甚至建立了一個蘭苑寶寶幫的微信群,每天相約一起在小區的兒童遊樂園玩耍。遇到週末或者天氣不好的時候我會帶他去社群的兒童中心,或者約同事朋友家同齡的孩子來家裡玩,在我看來,這樣的形式也完全能夠讓寶寶接觸更多的朋友和鍛鍊寶寶的交流能力,畢竟這是免費的,相比幾百塊錢一節的早教課要經濟多了,但是如果沒有這樣的環境,也可以給寶寶報早教班,總比待在家裡吃零食和看電視好多了。
但是在正式上幼兒園以前我還是計劃要讓蛋蛋去上一上早教課的,這主要是想讓他在集體的活動中建立一種秩序感,不能總像在家裡一樣自由散漫,在上幼兒園之前有一個過渡,瞭解他即將要開始的學校和集體生活。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
9 # 章魚王的寶貝們
我們認為:有沒有必要把寶寶送去早教,需要根據您和寶寶的需求。白天職場爸媽要上班,給老人或保姆帶孩子不放心,那可以送早教中心; 寶寶在託班或幼兒園某些部分比同齡寶寶表現較差,也可以送早教中心; 發現寶寶在某些地方有天賦,希望可以藉助早教的力量挖掘和發揚,那更要送早教中心。
但怎麼送?怎麼選?可是一門課題,我們之前一篇文章裡提過,這裡再講下,希望對您有幫助。
文末附超實用《孩子天賦自查表》,不要錯過哦~
你們知道的,我不希望對孩子太過雞血。
(誰說是因為我懶的?站出來,保證不打你!)
目前兜兜3歲半,讀小班,我給他報了一個藝術類培訓班。說起這個報班的過程,也是頗為波折呢。
為什麼要報班?
當時兜兜2歲,開始上託班了。剛開始接觸團體生活,有著諸多的不適應。我們也經常收到老師的反饋,比如有困難不會主動尋求老師幫助啦,表達能力不行啦,還不能完全脫離紙尿褲啦,課堂紀律不好啦,跟小朋友互動不多啦……
諸如紙尿褲之類的生活技能問題,我們可以自己在家訓練。可社互動動之類的,就比較頭疼了,雖說可以多帶孩子出去和親朋好友家的小朋友一起玩,可這畢竟不能變成一件“經常”的事情,所以效果相對有限。
思索一番,我想出了一個“妙招”——報個培訓班!
當時報班的目的主要有三個:
1. 可以陪著孩子上課,觀察孩子上課的表現
2. 練練表達能力
3. 順帶學點東西
抱著這個目的,我列了幾家機構作為候選,每家都去試聽了一次——
昂立STEM
番茄田
贏在起點
強平機器人
以上幾家屬於比較有“目的性”的培訓機構,適合2歲以上的寶寶。2歲以下的寶寶可以看這樣挑早教中心,不會錯過孩子最重要的前3年這篇,更偏向於早期的潛能開發哦~
贏在起點
學生年齡:
0~6歲
辦學特色:
能力早教,細分式早教系統
主要課程:
0~2.5歲baby play;
0~2.5歲baby star;
2.5~3歲 pre-baby MBA;
3~6歲 Baby MBA
先說結論,這家是我體驗下來,感受度最差的一家。
說好的試聽課,到了店裡才發現根本不是一堂完整的課。說白了,就是測評+參觀+推銷。
這個測評,就真的讓我比較“難忘”了。內容對於低齡寶Bora說,明顯難度過高,比如看3分鐘的動畫片,看完之後的挑個細節問寶寶,當時兜兜才2歲多吶。當時測評的老師,基本就是“你家寶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來我家機構都能幫你解決”這種簡單粗暴的態度。在我們表示了需要多試聽幾家再做決定之後,這位老師又開始貶低同區域其他幾家機構,似乎我們不選擇他家,就是犯了多大的錯誤似的。
這家機構,在事後打了好幾次回訪電話,在我明確表示已經選擇了其他機構之後,還追根問底要問我究竟選了哪家。我不勝其煩,告知了機構名稱,果不其然,又是被“鄙視”了一頓,說我選的那家如何如何不如他們咯,根本沒法幫我加孩子解決問題的咯……
從此這家機構被我列入了黑名單。
昂立STEM
學生年齡:
30個月~12歲
辦學特色:
創新整合式 STEM教育
主要課程:
幼兒園階段以科學啟蒙,邏輯思維為主;
小學階段以程式設計為主
STEM這個概念近幾年很火,我也是頗為認可這套教育理念的。
對這家機構的印象其實很不錯。試聽課的內容很有意思,把生活小常識設計成科學小實驗,透過演示還有互動的方式,成功吸引了兜兜小朋友的注意力,好吧,是大部分注意力,聽久了還是會分心。不過老師控班能力不錯,整堂課還是很流暢的。
強平機器人
學生年齡:
3~18歲
辦學特色:
K12科技教育(STEM)
主要課程:
樂高、電子電路創意、程式設計、機器人、3D全面科技
按兜兜當時的年齡,試聽課當然只有樂高一個選項啦。這個課程常規是家長不參與的,我們那天是試聽,再加上兜兜年齡比較小,就讓我留在裡面陪同了。
那天的課程主題是鴨子,先由老師以圖片和兒歌做引入,接下來就是動手搭的環節了。老師教的挺耐心,會有意識的引導小朋友自己動手。整堂課兜兜玩得很開心,比自己在家搭樂高的時候專注多了。
關於“有沒有必要花錢去外面搭積木”這個疑問,在這次體驗後也算有了答案。
1
首先樂高教育和樂高玩具是兩回事,前者是體系,後者只是體系中的一個工具。
2
education版的積木比我們通常能買到的版本更多更全,這也意味著能創造出更多的拼搭方法
3
雖說樂高拼搭在官網上有詳細的說明教程,但照做還是要花費家長大量時間的。
4
通常樂高機構都是小班化教育,人不多不少,既能讓小朋友擁有臨時玩伴,有能讓老師兼顧到每一個小朋友。
最終沒有選擇的主要原因是課程當中讓兜兜主動表達的機會比較少,這不符合我當時的主要訴求,但總體而言我對於樂高教育還是挺滿意的。
蕃茄田藝術
學生年齡:
2~15歲
辦學特色:
創造力思維繫統
主要課程:
平面課程,立體課程
這家是我最終選擇的機構,先來說說我選擇它的原因——
1
2~3歲的課程是親子課,家長可以全程陪同參與,作品也是共同完成的。這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機會觀察兜兜上課的狀態究竟是如何的。
2
如同很多機構一樣,番茄田也擁有一套完整的課程體系,與之前幾家機構不同的是,每堂課的最後留給孩子一段“分享”的時間,讓孩子上臺講述自己的作品,練表達能力的同時也能順帶練下膽子。
3
既然是個藝術機構,好歹能培養點畫畫的能力。
看~我當時的三個目的,番茄田幾乎都滿足了。
再來說說目前學習一年多的感受——
01
兜兜3歲以後升到了3~4歲的班級,開始獨立上課了。2~3歲的班級只有四五個小朋友上課,所以效果相對比較好。3歲以後的班級有將近10個小朋友上課,家長也不再能繼續陪同。所以整體的上課效果要比之前差一些的。
02
蕃茄田崇尚的是創造力的培養,和傳統意義上的繪畫課程還是很不一樣的。所以如果期待孩子能很快畫出一幅“像樣”的畫來,估計是會失望的。
03
畫畫的技能沒見到多少長進,不過表達能力確實是大大提升了,從一開始的不敢上臺到現在的搶著上臺分享,還是讓老母親挺欣慰的。
當然啦,市面上的培訓機構多如牛毛,如何選擇一家適合自己的機構,還需要家長們的身體力行。
Step
1
明確報班的目的
是想學一門技能,還是想鍛鍊一種能力,或者只是單純讓孩子找個地方玩一玩?不同的目的決定你應該找什麼型別的機構。
Step
2
根據目的做初步篩選
Step
3
試聽必不可少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在初步做了篩選後,就要進行試聽啦。這個環節除了做一些硬體方面的考察,還需要觀察孩子對這家機構的接受程度以及課程的設定是否符合自己的報班目的。
除了以上這些,挑選培訓班最核心的關鍵點就是找到孩子的天賦所在。這就需要我們家長的細心觀察來得出結論了,畢竟讓一個天生的畫家去學跳舞,他是肯定不會成才的。
最後送大家一份自查表,對號入座看看你家寶貝的天賦究竟在哪裡,也許能幫你少走點“試錯”的彎路。
這份潛能自查表來自美國耶魯大學羅伯特·斯騰伯格博士所做的一項“多方面”研究。透過以下日常行為,可以推測孩子的天賦所在。
1、他在背詩和有韻律的句子時很出色。
2、他很注意你在愁悶或高興時的情緒變化,並做出反應。
3、他常常問諸如“時間從什麼時候開始”、“為什麼小行星不會撞到地球”這樣的問題。
4、凡是他走過一遍的地方,很少迷路。
5、他走路的姿勢很協調,隨著音樂所做的動作很優美。
6、他唱歌時音階很準。
7、他經常會問“打雷、閃電和下雨”是怎麼回事。
8、你如果用詞用錯了,他會給你糾正。
9、他很早就會繫鞋帶,很早就會騎車。
10、他特別喜歡扮演什麼角色或編出劇情。
11、出外旅行時,他能記住沿途標記,說:我們曾到過這裡。
12、他喜歡聽各種樂器,並能辨別它們發出的聲音。
13、他畫地圖畫得很好,路線清楚。
14、他善於模仿各種身體動作及面部表情。
15、他善於把各種雜亂的東西按規律分類。
16、他善於把動作和情感聯絡起來,譬如他說:“我們做這件事興高采烈。”
17、他能精彩地講故事。
19、他常說某某像某某。
20、對別人能完成與不能完成的事他能做出準確的評價
往下拉看答案
如果孩子在1、8、17條表現突出
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語言天賦。對於有語言天賦的孩子,父母在平時要多讓孩子用語言描述事情、心情、景觀、現象等等,鍛鍊表達能力,拓展眼界和知識量。
如果孩子在6、12、18條表現突出
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音樂天賦。對音樂、律動有天賦的孩子大多在2、3歲時就喜歡傾聽有規律的聲音,他們喜歡聽音樂,會把注意力放在聲響上,甚至極其專注。
培養孩子對音樂的感覺比訓練音樂技巧更重要,比如,讓音樂生活化。並不一定非要有非凡的天賦才能學音樂,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更重要,只要孩子喜歡,父母就應讓音樂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孩子在3、7、15條表現突出
代表他可能在數學、邏輯方面有天賦。從年齡上來說,3~7歲時,處於“具體形象思維主導階段”,當說到某個事物時,這樣事物的具體形象會在他們的頭腦中呈現;6~7歲以上的孩子就到了“抽象邏輯思維開始發展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對概念、判斷、推理等等形式有了認識,開始關注到事物的本質特性和內在聯絡。
因此,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特點進行培養事半功倍,在日常生活中說話、做事都要按照邏輯順序來進行,以此積累對於概念的理解。
如果孩子在4、11、13條表現突出
代表他有很好的空間方面的才能。這類孩子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對繪畫、機械、迷宮、地理等有不錯的興趣。
多帶孩子遠行,把記路牌、公交站、看地圖、地球儀、畫地圖等等當作遊戲,這對於以後學習幾何等學科都大有裨益。
如果孩子在5、9、14條條表現突出
代表他有很好的身體動覺才能。通常這是學習舞蹈、運動等技能的天賦條件。作為業餘愛好,兒童舞蹈對孩子的身體條件要求並不高,只要沒有嚴重的身體缺陷,都可以學習。舞蹈學習的很多益處不是短期就能體會到的,持之以恆才會得到更大收穫。
如果孩子在10、16、20條表現突出
代表他有很好的自我認識才能。通常劇作家或者導演會有這方面的才能。家長可以多給孩子說故事,讓他們試著複述、表演出來,有的時候讓孩子自己編出故事的結局或發展,以培養他們的創作能力。當然,這離不開日常知識的積累。
如果孩子在2、10、19條表現突出
代表他很好地認識他人的才能。除了認識自我,認識他人也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不可否認,有一些孩子對自我和別人都常常不由自主地做出判斷和反省,具有與人交往溝通、組織方面的潛能,他們很可能就是未來的領導者。
文字 / 文文魚
-
10 # qa親愛的慧慧1987
孩子早教我認為是沒有這個必要的,孩子早期學的東西家長都可以教,如果早早的就灌輸給孩子,在家每天在不停的說孩子不能這樣不能那樣,這樣孩子早晚會感到疲勞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有自己的想法到時候甚至不想聽大人說話!所以我覺得只要對孩子別缺了陪伴,讓孩子自然的生長,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解決問題,比一切都規劃好了要好很多!謝謝
-
11 # 8爪媽媽
類 別:智慧訓練猜職業年齡:2歲1個月—3個月
遊戲目的:識別職業,並學習模仿。
遊戲道具:對各種職業的特點有所瞭解。
早教過程:
1. 家長做出各種職業的動作,讓孩子說出是在幹什麼。
家長表演:炒菜的動作,接著再做出賣東西、開汽車等動作,讓孩子依次說出在幹什麼。
再根據警察、廚師、醫生、售貨員、駕駛員等職業特點,引導孩子說出相應的職業。
如提示孩子:指揮交通的人叫什麼?”
3. 模仿遊戲。
家長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家長做孩子猜,還可以孩子做家長猜。
注意事項:教師和家長所模仿的動作必須是該職業具有典型性的動作。
猜水果
年齡:2歲4個月—6個月
遊戲目的:培養記憶力、觀察力。
遊戲道具:蘋果、梨、桃、香蕉、桔子各若干。
遊戲過程:
家長說:“我們來玩一個遊戲,記住眼前的水果,我把你的眼睛蒙上,我拿走一個水果,你再摸摸現在這些水果,猜猜我拿走的是什麼水果?猜猜什麼水果不見了?
注意事項:
1.家長可先示範,讓孩子猜。
2. 遊戲結束可獎勵孩子吃水果,或是不愛吃水果的孩子,透過這樣的遊戲,提高孩子的興趣。
照 鏡 子
年齡:2歲7個月-9個月
活動目的:鍛鍊反應能力
遊戲道具:小鏡子
早教過程:
1. 家長和孩子一起照鏡子,引導寶寶說說五官的用處,眼睛可以用來看東西,鼻子可以聞聞味道,耳朵可以用來聽音樂故事,嘴巴可以說話,還可以吃飯。
2. 孩子與家長一起玩遊戲“看誰指得快”,家長喊口令,孩子迅速指認自己的五官,也可父母同孩子一起玩,一個發指令,其他兩人比速度。
數 數
年齡:2歲10個月—3歲
活動目的:學會數數,及點數.
早教過程:
引導孩子學會數數,並知道如何點數。如數1時,放1塊積木、數2時,放2塊積木,當孩子能數1—10之後,要養成記物數數的好習慣,以鞏固孩子對數字的概念。並開始訓練提問“1和2相比哪個多”,啟發小孩說出2個比1個多,2比1大,照此訓練到5,還應教他複述5位數,如:14527、32786,或要求:從3數到10,理解從哪......到哪......的意思。
回覆列表
看到這個題目很開心,因為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孩子早期教育,同時看到很多對早教的誤解,覺得做的這個職業挺委屈的,來插個嘴,說說自己的看法。
一、背景是親身經歷:在說早教前,說下幼兒園。
我該上幼兒園的年紀我們鄉下還沒有建幼兒園,也屬於電視裡那種在外婆家長大的留守兒童,現在倒也能順利完成學業,走向工作崗位了;我最崇拜的一個老師,她也沒有好好上過幼兒園,因為嫌幼兒園飯難吃,媽媽就讓她呆在家裡了,現在她也是一個大學教授,業界很有名氣的兒童心理學教育學專家。那麼是不是可以不負責任的推理,幼兒園的存在也沒有一定的必要呢?
然而事實上,經常和有類似經歷的同學們一起分析自己童年經歷對成年後的影響,發現其實自己的成長其實有很多的問題,心理方面、習慣方面等等,內隱的東西即使我們發現有些問題缺陷,但是很難改變的,我們努力考大學考研究生,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成年人的自控力。所以現在,我僅僅是個普通的老師。而我的老師呢,雖然她也沒有上過幼兒園,然而她家是心理學界著名的世家,家族裡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叔叔伯伯阿姨嬸嬸是幾輩子的文化底蘊。
不太嚴謹的小結:起點相同的情況下,成長所處的人文環境對孩子發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並且衍生出幾個關於早教的問題:
1.起點在哪裡?
2.早教教啥?
3.有沒有必要上早教班?
二、問題一:兒童發展的起點在哪裡?
教育是建立在生理學和心理學的基礎之上的。從廣義的早教的角度來看,精子和卵子結合的那個時候,差不多就是起點了(額,或者照著優生學的觀點,男生女生青春期的時候就要注意鍛鍊身體,為以後提供健康而有活力的精子卵子做準備了)。教養一體,保教結合。健康的保育是最開始,前三個月大腦神經發育正常,軀幹、四肢、五官、內臟發育正常,發展到你在肚子裡第一感受到光、第一次聽到聲音、第一次品嚐到羊水的味道、第一次伸出腿有力的踢媽媽一下……孩子出生之後,第一個月看見的是黑白世界,第二個月才看到紅色,接著三月翻身,六月坐,八月爬,10月扶站,一歲學走,兩歲說話,三歲就可以打醬油。(由於個體差異,發展會有先後)這些階段發展里程碑,老祖宗都知道的,然而,這些成果不是到了某一天突然就出現了,它們一直在量變,然後在發生質變的。
三、早教教什麼?
教育是一種對自然發展的干預。狼孩的案例是極端,蒙臺梭利的敏感期能更好的幫助我們理解。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本體覺等等在出生後還在繼續發展,並且發展的非常迅速,如果在這些器官發育敏感期內提供合適的豐富的刺激,那麼就能促進這個官能的最佳發展,事半功倍;過了敏感期,干預和刺激的作用就要打折了。好的早教,不論是家庭中,還是機構裡的,都應該在瞭解孩子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在相應的年齡段,提供恰當而豐富刺激。
目前中國0-3歲早教指南尚未出版,沒有指定的早教課程,有幸早教中心當老師一年,所以也比較純粹認識了下早教。我們每週一節課,時間一個小時,做兩個遊戲,遊戲的領域有動作、語言、藝術等等。一半的時間在和孩子們玩,一半的時間,老師與每個家長交流,以及家長之間的交流。家長第一次來的時候,都會跟強調0-3歲孩子最依戀是家長,所以教育者應該是家長,最好的教育場所是家庭。機構的早教活動永遠只是給家長一個思路和方向,剩下都需要家長自己來做。
如果今天是大動作和語言遊戲課程,那麼就要準備關於這兩個領域的發展情況,因為需要把0-3歲每個階段的大動作的發展都要整理好,這樣才能知道班裡每個孩子所處的階段,上肢下肢旋轉跳躍啥的,雖然孩子們同處於13-18個月這個班,但是每個孩子的水平都不一樣,需要告訴家長你的孩子是什麼樣的情況,推測之前的發展情況,預測後續的發展情況,基於孩子現有水平,提供的刺激應該是孩子跳一跳可以達到的,比如孩子現在剛剛會走,家長要做些什麼,家裡環境要做些什麼改變,提供指導建議,而有些孩子到了月齡還沒有進入某個敏感期的原因是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孩子喜歡中心的遊戲,那麼我們在家裡可以怎麼做來完美替代呢,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可以作為玩具,玩具是次要,過程相處才最真;還有一些兒童心理問題,如有個孩子15個月,見生人就哭,一直不願老師觸碰,家長特別愁,詢問之下,發現孩子有早產的病史,建議家長使用撫觸法和系統脫敏法來嘗試,約3個星期後,孩子能夠放手獨立去找玩具玩了,願意參與集體遊戲了,家長覺得效果比較明顯。
因為我們早教活動是工作日的,所以祖輩陪孩子來的多,也有些爸爸媽媽會特意請假帶寶寶過來上課。不管是祖輩,還是父母,只要是平時和孩子相處多的,都應該接受兒童早期發展教育指導,簡稱早教。我覺得機構早教的物件應該主要是大人,孩子就是帶來現場練練。
四、問題三:有沒有必要設立早教班?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人家非洲、南美很多國家都有成文的早教標準檔案,早期教育上面我們差人太遠…… 0-3歲是生理心理發展準備期,身體發育、基本認知、生活自理等做好了,進入早教班,第一個真正的小集體的社交圈。3歲左右是孩子自我意識萌發的階段,隨之而來的是學習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個人以為幼兒園階段關注孩子的心理發展是很重要的,這階段是孩子世界觀價值觀樹立的時期,語言的發展,讓孩子思維逐漸內隱,不注意就容易留下隱患。小苗子正了,以後就不會歪的厲害。該在6歲以前解決的問題,就要不要到小學後再事倍功半的努力。此處不多說。
早教中心來過一些家長,有爸爸、有媽媽,都是長期在國外工作的,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秉持非常豁達的觀念,經常交流後,我感覺也從家長那裡受益匪淺。他們自身的教育觀念很好,比如很尊重孩子,會思考什麼時候給孩子提供幫助什麼的,但是又十分的關心孩子的教育。還有很多是從外地來上海帶孫子的奶奶,還有跟機器打了一輩子交道現在新上任帶囡囡的爺爺,他們陪伴者孩子是最多的,他們對現代養育孩子的做法有時候不理解是肯定的,因為畢竟沒有接觸過,那麼我們要把這些東西告訴他們呀,總比媽媽跟奶奶出現教育分歧的好。
總結一下:
1.早教沒有過早,現在開始也不晚,關鍵是行動起來。
2.早教,有必要,我們的下一代一定會比我們好。
3.選擇一個好的早教機構很重要。
哩哩貓——新家庭早期教育正向知識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