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4
回覆列表
  • 1 # 我的職業是母親

    你好,我理解您的孩子是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吧,這確實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老話說“事事通,樣樣松”,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很容易被周圍事物所影響,被各種事物所吸引,每件事都想去嘗試,無法很好的進入自己的世界。而只有一個專注的人,一個目標明確的人,才會知道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也才更容易獲得成功

    蒙臺梭利說過:“如果兒童做事沒有規律,是因為曾有人強迫他們去有規律的做事情;如果兒童懶惰,是因為他們曾被強迫去工作;如果兒童不聽話,是因為曾有人強迫他們去聽話。”所以,也許我們可以強迫孩子,要求他們服從我們,但是我們無法強迫他們發展和成長,更無法強迫他們去專注。我建議,家庭中可以透過3個方面來幫助孩子解決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一、協調肌肉運動,訓練自我控制的能力

    幼小的孩子通常都缺乏自控能力,這是由於肌肉不夠靈活,無法協調動作導致的

    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些趣味性強的,保持不動的遊戲。比如:“模仿銅像”遊戲

    遊戲需要兩個人,1個人數數,從1數到100,另一個人在數數的過程中保持一個固定的姿勢不變,如果動了就算輸。

    這個遊戲可以訓練孩子的控制能力,從小鍛鍊他們肌肉的靈活

    二、引導孩子進入安靜的狀態,感受安靜給人類帶來的詩意和美感

    安靜是進入專注狀態的前提。首先我們要讓身體的所有感官都感受到安靜,體味到安靜的美好。

    這裡分享兩個蒙臺梭利發明的“安靜小遊戲”。

    遊戲一:聲音遊戲

    大人和孩子坐在一間相對安靜的屋子裡

    可以這樣引導孩子:“今天我們做一個聲音的小遊戲,你聽。

    然後大人用一系列變調說:“噝、噝”

    聲音可以有不同的變化,時而尖銳,時而短促,時而拉長聲調或者像耳語一般的輕柔。

    隨著孩子被聲音吸引住之後,這時要說:“再安靜些,再安靜些”

    接下來,繼續發出“噝,噝”的聲音,

    用越來越輕,幾乎聽不到的聲音重複:“更加安靜些。

    再用非常小的聲音說:“現在我可以聽到鐘錶走動的聲音,我還聽到花園裡樹木低聲說話的聲音。

    當孩子進入一種絕對安靜的狀態,就小聲的說:“讓我們都閉上眼睛。

    多重複幾次這種練習,讓孩子熟悉靜止不動和絕對安靜狀態。

    遊戲二:聽覺訓練

    透過聽覺訓練,來體會聲音之美。遊戲要在安靜的狀態下進行,準備鼓和鈴鐺。

    用力敲鼓發出噪聲,同時搖響鈴鐺發出另一組聲音

    這是透過聽覺上的刺激讓孩子體會聲音的美妙。

    之後,在安靜的狀態下,再搖動鈴鐺,體會平靜而甜美,清純而動聽的鈴聲。

    透過這種訓練,能讓這種平和、安靜的感覺貫穿孩子身體的每一部分,讓身體會噪聲產生敏感,而討厭噪聲,也避免製造噪聲。

    三、培養穩定的注意力

    蒙臺梭利認為,孩子注意力的保持絕對不是由大人人為實現的,它是由某個能引起他注意的固定的物品來實現的

    而我們需要做的是給孩子提供一個能讓他們做各種事情的環境。

    環境準備好後,要讓孩子自由的選擇去做什麼事情,在選擇的過程中,孩子必須不受大人的影響

    尤其要強調的是,自由選擇非常重要,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注意力會更加集中,心理能力也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一旦孩子能自由的選擇物品,同時以高度的注意力去使用它時,他們會體會到一種發自內心的快樂,從而促使他們不斷的去做這件事情,這時專注力就產生了。要真正幫助孩子得到發展,我們為孩子選擇的物品一定是以滿足孩子的興趣和個性為原則,同時適應孩子心理發展規律的。

    只有滿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才會引起他們的注意,進而產生注意力。

    對於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引起孩子注意的物品,建議先收起來,環境中只留下孩子喜歡玩,反覆玩的物品。

  • 2 # 芽滴滴

    看到這個問題下面的描述實在是有點不知該怎麼說了。絕對不贊成,請不要用“困住”、“很煩”這樣的詞來形容你對孩子多動的狀態的態度。

    這些詞顯示家長養育孩子的狀態多麼的糟糕!這樣心態去和孩子交流,勢必會吼叫、責備,除了給造成孩子的憤怒、恐懼、委屈等不良的心理影響,沒有任何好處。如果你是家長,改變對孩子的態度是讓他們聽你話的第一步。

    1、觀察孩子,瞭解孩子到底在幹什麼

    好動是一個孩子的天性,因為他們需要這樣的活力來認識世界,來釋放體內的能量。讓他們安靜下來的辦法就是先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與孩子有聯結,瞭解觀察他到底在做一些事,是有章法、有目的地在玩或做一些事情,還是胡亂瞎玩。

    2、從孩子的狀態中,看孩子需要什麼幫助

    1)如果孩子在有目的做一些事情,需要你的幫助,你是需要給他們提供幫助的,這是在幫助他們成長,探索世界。

    2)如果孩子是胡亂瞎玩,毫無章法,那麼讓他停下來就要下一番功夫。孩子最好的狀態就是會集中做一些他們的“工作”,如搭積木、拼圖、看繪本等,他們會一遍又一遍做相同的事,這都是正常的。他們會集中精力,沉浸其中,不會總是吵吵鬧鬧。

    孩子一直吵鬧,漫無目的,那是他的發展出現問題,家長要和他們一起做這些“工作”,引導他們從中找到樂趣,找到他們樂於其中的點。比如搭積木,孩子只會把積木弄的滿地都是,那是孩子不知道怎麼去玩這個玩具,我們就可以用語言和行動幫助他們發現搭積木的奧秘,鼓勵他們去搭他們喜歡的東西,最後他們就會自己去探索。

    例如孩子喜歡在家裡跳來跳去,可以帶孩子去戶外跳繩,也可以教他們如何跳房子,做一些類似的遊戲

    3、孩子精力需要得到釋放

    日本的幼兒園教育鼓勵孩子充分運動,釋放精力,讓孩子身心舒暢。孩子室內遊戲和活動可以發展孩子認知,室外活動可以讓孩子元氣滿滿,身體棒棒。

    做家長請耐心點。你的精、氣、神裡藏著孩子身心健康和良好發展。

  • 3 # 飄逸如詩

    我家孩子除了看電視能安靜一會,其他時間都閒不住。看電視久了怕影響寶寶視力,所以我會陪她玩磁力玩具、雪花玩具,或者穿珠子,既鍛鍊動手、動腦能力,還能培養她有專注力。

  • 4 # 二胎家庭VLOG

    第1點:千萬不要直接跟小朋友說“安靜一會好嗎?”

    為什麼呢?

    小朋友越被要求安靜的時候會越喜歡玩得嗨和更興奮。

    第2個方法:讓小朋友出去遊樂場好好玩一會,玩累之後上車或者上床都可以秒睡,讓你即刻享受安靜;

    第3個方法:培養小朋友玩樂高、磁力片、積木的習慣;

    為什麼呢?

    因為小孩子在玩樂高、磁力片、積木的時候大腦處於思考狀態,會比較安靜;

    第4個方法:每天規定看動畫片的具體時長或者具體集數,當你很需要小朋友安靜的時候給他看當天規定範圍內的動畫片;

    為什麼呢?

    因為每天定量看動畫,小朋友就很珍惜每次看動畫的機會,每次看的時候都不願意漏下一分鐘,會很認真,很安靜的看。

    關於這個問題我分享得4點到這裡就結束了,

  • 5 # 徐之墨談育兒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

    對於孩子來說,他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不久,他非常好奇的去探索周圍的一切,以便讓他自己能夠更好的適應、成長。 01

    想讓孩子安靜下來,那你一定要了解清楚他的興趣是什麼?什麼能夠吸引他的注意力?

    就普遍性來說,孩子都喜歡遊戲。 在遊戲這種情景式的活動當中,他們能夠更快的認知這個世界,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他們就會感到開心,進而沉浸其中。

    02

    那我們不妨設計一些情景式的遊戲活動。

    首先,假設一種場景。

    跟孩子說: 我們要去太空探險,為了能去到太空,我們需要乘坐宇宙飛船。 在宇宙飛船裡,我們只能夠保持安靜,不可以說話,也不可以動來動去。 否則的話,宇宙飛船就會爆炸,我們就無法到達太空。

    接著給孩子劃定一片區域,說明這裡就是宇宙飛船。

    在宇宙飛船裡,給孩子放置一些他平時喜歡的玩具,比如積木、彩泥、畫板和畫筆,以及你所瞭解的,自己的孩子喜歡玩的玩具。

    告訴他,在宇宙飛船裡,雖然他不能夠動和說話,但是他可以玩自己喜歡的這些玩具。

    03

    當然,非常有必要的是,給孩子限定一個時間告訴孩子我們去到太空需要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的時間。這會讓他有一個目標感。

    同時告訴孩子,假如他能夠順利抵達太空,他將會得到獎賞。比如,自己喜歡的一本畫冊,一套蠟筆,或者一隻可愛的毛絨小玩具等等。

    04

    你可能會問,孩子為什麼在這種情境的設定下,能夠保持你所希望的安靜呢?

    這是因為你給了他畫面感、目標感。

    畫面感讓他有了對於事情的具象,孩子是形象思維主導的;目標感,讓他有一個前進的方向;抵達後的獎賞,讓他有一個期望。

    這個遊戲可以反覆玩多次,情景做適當的變化,慢慢的讓孩子自己喜歡上在這段安靜時期所從事的活動,比如捏泥巴、畫畫等。

    同時注意慢慢的減少外部的獎賞,從而讓這些活動成為他內在的一個興趣和驅動力。

    孩子一旦有了自己喜歡的活動,就可以保持一段安靜的時間了。。

  • 6 # 蟹棋遠的生活日常

    我家孩子最安靜的時候,就是睡覺的時候;哈哈

    當然,還有很多辦法可以讓孩子保持安靜。

    第一,給他讀他最喜歡的故事書,他安靜聽書的樣子,真的很乖;

    第二,讓他玩他最喜歡的樂高玩具,他認真拼搭的樣子,也很可愛;

    第三,給他看他最愛看的電視節目,投入到電視節目中的時候,他也很安靜。

    但是,為什麼一定要孩子保持安靜呢,有一個孩子的家庭,永遠熱熱鬧鬧,多好啊!

    當然,讓孩子保持有專注力,慢慢培養他能坐下來,有耐心,也是一個家長的必修課。

  • 7 # 80後老奶奶心理諮詢師

    當孩子做他最感興趣的事時,他會全然的專注,那是一種寧靜的狀態。不知道你有沒有做一件事時完全沉浸在裡面,專注,愉悅。

    有人說給他一個手機就能安靜,玩手機表面上看似安靜,他的內心並沒有真正的寧靜,看似他在哈哈大笑,那並不是真正的預約,真正的愉悅是安靜的,滿足的,不自覺地流露出的微笑。

    專注力決定一生事業的高度,那些成功人士和精英們,是高度的專注,所以他們能高效率的完成工作。

    而這種品質幼年期0~6歲是形成的基礎,你是否在這個時期經常無意識地打擾你的孩子,他正在專注地做某件事,照顧者:“來,寶貝,喝點水”,“來,寶貝,你尿尿不”,“寶貝,你餓不餓”,甚至,不合時宜的誇獎“哇,寶貝,你做的真好”,……,這些看似關心的行為其實是一種打擾,孩子的專注力就這樣一點點被破壞,直到他做什麼事情都感覺沒興趣,做不了一會就無聊。

  • 8 # 大科學小實驗

    讓一個安靜有以下幾個方法:

    *給他一個樂高讓他去拼裝。

    *讓他買個新的動手操作的玩具讓他玩,比如切水果,麵條機,滑道車,穿珠等等。

    *讓他看一集或者兩集動畫片。

    *給他紙筆讓他畫著玩。

    *給他圖畫讓他塗色。

    *買一些繪本讓他看。

    *玩橡皮泥,做一些手工。

  • 9 # 小小一一0928

    我覺得還是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看孩子喜歡什麼,比如我家孩子喜歡畫畫,把自己關屋裡一個小時不讓我們打擾她,一個小時過去後會交給我們一副漂亮的畫。或是拼樂高,買來樂高會迫不及待地想拼起來,可以坐那拼好幾個小時。我怕時間長了累著眼睛,讓她起來玩玩休息休息再繼續拼。

    如果你家孩子喜歡學習可以讓孩子學習大家安靜會,但不能大人為了圖清淨逼迫孩子去學習,以免給孩子造成逆反心理。

  • 10 # 清韻珺香

    很多時候,面對孩子們吵成一片,鬧聲沖天的場面,包括我在內的年輕教師往往因急於想讓孩子們安靜下來就會拼命地喊,一遍不行就喊兩遍,一遍響過一遍,簡直就是聲嘶力竭——這無疑是一種最直接、最常見的方法。

    殊不知它卻不是最有效的。原本想讓孩子們安靜下來,但老師卻也加入了“吵鬧“的行列,用叫嚷的方法來制止吵鬧,結果適得其反,甚至是事倍功半。要知道,一個人的聲音怎抵得過全班幾十個孩子的聲音呢?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招:行不通!

    那麼,面對孩子們吵成一片的情形該如何是好呢?以退為進,或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孩子越鬧,老師則越安定;孩子越吵,老師則越安靜。不用嘴巴喊,就用眼睛看,用眼神去提醒那些爬上爬下,跑來跑去的孩子。

    孩子是聰明的 ,他們會明白你的眼神所蘊藏的話語。切忌不要以聲壓聲,不要妄想僅憑你一人之力可以超過全班孩子的聲音。

  • 11 # 清風細雨w1977

    和孩子一起做一些複雜的動手工。

    很重要的一點是,和孩子一起。有些孩子之所以要吵鬧,是因為他想引起大人的注意,得到大人的關心。孩子小聲和您題什麼要求時,您可能不太理他,甚至因為注意力不在孩子身上,根本就沒聽到。所以孩子會想辦法讓大人去關注他,吵鬧就自然產生了。

    和孩子一起做手工,讓孩子的心裡得到充分的滿足。這類活動又需要高度的專注,比如複雜的拼圖,剪紙等等。在做這類活動的過程中,孩子會自然的安靜下來。同時,又培養了孩子的專注力,動手能力,增進親子感情,何樂而不為呢?

  • 12 # 全能奶爸的學習之旅

    我們家孩子安靜的時候不是寫作業,而是:

    想要與孩子和諧相處,必須知已知彼。想解決問題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特點:

    看題主描述孩子應該是四五歲以上,而這個階段的孩子正是“精力特別旺盛的年齡”,最不溫順;身體的一切機能都生氣勃勃地向各方面開始發展。

    01

    精力非常充沛,但並不像大人認為那樣是反抗意識強烈,反而十分喜歡與人親近地接觸社交生活;只不過富有傲慢、自信和獨立的反抗意識而被人認為喜歡反抗。   

    02

    非常喜歡任何事都嘗試,不論是錘子、剪刀、鞦韆或三輪車,他都可以自如地玩耍或使用。例如常看見他披著花衣服模仿電視上的明星唱歌,或是和同伴玩扮家家酒。   

    03

    這時期成長的腳步非常快。如果他們稍加停留,用認真的眼光注視著某件事時,一定會發現一些新奇的玩意兒,接著便窮追不捨地發問:“這是什麼?怎麼會這樣?為什麼呢?媽媽。”對他們來說,這世界上的事對他們而言仍然多半是陌生的,為了想了解,他們會不厭其煩地去追究。對幼兒這種窮追不捨的精神,大人常感吃不消。

    而這個時期孩子的問題也大致是這三點:

    1、孩子總說“不”、愛打人、搶玩具、認死理、怕生人、愛逞強……“這是提醒家長:孩子某方面的能力正處於最佳發展的敏感期”。

    2、不愛看書、電視迷、任性、不自信、怕困難……“這是因為孩子受到一些不正確的行為引導或環境影響而形成的”。

    3、照鏡子、過家家、塗鴉、自言自語、喜歡誇獎……“這其實是孩子某項能力進入敏感期的標誌”。

    在這個關鍵時期,很多家庭教育的方法也有嚴重的問題:

    1.越俎代庖,代替孩子做他自己該做的事情;

    2.好為人師、自以為是;

    3.總喜歡指導、教導、干預、打斷、制止、批評、訓斥孩子;

    4.不是處理事情,而是在發洩情緒;

    5.完全以孩子為中心。

    被孩子逼瘋的家長們,此刻只想找個安靜的天空……

    想法是美好的,方法不對了結果都是這樣:你想讓他安靜的寫作業,以為這是個最好的方法。然而……他們能用自己眼神、表情、動作讓你更加崩潰

    總結:不要總想著讓孩子安靜,因為太安靜很可能她會因活動量太少而生病!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運動不但能提高免疫力,預防疾病,還有助於長高,因此日常應讓孩子多多運動。孩子充沛的精力需要釋放,一個孩子每天至少要活動2-3個小時才能安靜片刻。

    強迫孩子寫作業保持安靜,絕不是好的辦法!引導她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才是家長們的“救贖之道”。想辦法調整自己吧

  • 13 # 萱雨甜甜

    孩子天性是好動的,而且好動是正常的,是他們積極向外界學習探索的表現,這一點我們做父母的更應該明白,而且要支援,但就他們好動方式方法需要大人引導。

    讓孩子安靜一會最好的方法:

    1、應該是正向的安靜方法,就是培養孩子一個偏靜向的興趣愛好。比如看繪本、畫畫、做手工、學習等。

    2、我家是女娃娃,能讓她安靜一會方法有這麼幾個:一、貼貼畫,我家娃喜歡把各種漂亮禮服按照自己的設定搭配,給不同的公主著裝上,這是她自主能去玩的,一般能安靜的玩半個小時以上;發現這是她的一個興趣後,我就給她買了各種各樣貼畫書,讓她盡情貼盡情玩,然後我也是鼓勵表揚她做得好。貼貼畫,可以鍛鍊她專注力,手眼協調力,對色彩形狀搭配能力。二、看適合她的動畫片,看動畫片的時長,我們一般控制在一個小時之內,這樣做為了不讓她沉迷電視,也是不能傷著眼睛。三、搭積木過家家,當孩子在自編自導搭積木過家家的時候,她肯定是比較安靜的,也不依賴大人。這種情況大人千萬不要去打攪干涉,就讓她盡情玩,沒有時間限制的。這種活動最容易鍛鍊孩子的專注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是很積極正向的一種學習活動,應該大力支援鼓勵。

    3、安靜方法應該是正向的,千萬別是強制孩子安靜,或者就是一部手機、電腦、電視等電子裝置讓孩子安靜下來,這個法子有效,但是長期使用,就是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 14 # 弘道

    孩子喜鬧和喜玩是天性,總是處於安靜狀態的孩子並不是一種好現象,而且這樣的孩子很可能是有問題的。為此,家長應該學會順應孩子的天性,並正確地引導孩子在玩耍和學習之間建立起一種平衡。

    事實上,玩和鬧是孩子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行為方式,玩其實也是一種孩子的學習方式和方法。

  • 15 # 特級線上

    我知道專注力對孩子將來的學習有多重要,從一歲多開始,就不斷給孫子買培養專注力的貼畫書,他一貼就是幾十分鐘,有時會堅持一次把一本書貼完。過一段時間他會發現原來有的貼錯了,能自我糾正,說明他進步了。

    去年給他買了錄有大量中外名著名故事的晶片,他拿著播放器,一聽就是幾十分鐘,《西遊記》他都會摹仿播音員的聲音講了。

    沒有專門教他唱歌,聽多了,早上穿衣服,騎腳踏車都會邊幹邊唱,逸然自得。

    沒有專門教他學英語,但他看英文動畫,過一段時間,主題曲,主要對話,他都會了。

  • 16 # 清輕漣漪

    能讓一個孩子安靜一會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

    你好,我家也有一個安靜不下來的孩子。的確孩子又吵又鬧,真的挺糟心的。我給他買了水彩筆,蠟筆,除了寫作業之外可以看半個小時動畫片,然後在畫一會畫。

    像這種的讓他學著圖色。如果喜歡畫畫也可以在白紙上畫。發揮想象力。

    春暖花開也可以帶他出去轉轉,時間不用長,一個小時就可以了,讓孩子感受季節的變化。或者讓他堆積木都可以安靜一會

  • 17 # 心靈的靜土

    首先說一下,孩子好動是他的天性,不能用困住來讓他安靜,多運動對孩子也好,如果你想讓孩子安靜,可以培養一點興趣愛好,比如畫畫,圍棋象棋等等,這些都是能讓孩子安靜下來的辦法。我個人喜歡孩子活潑好動一些的,這樣的孩子讓人感覺有活力有朝氣,太安靜的孩子給人感覺心思太重,心裡承受了太多的事情,不屬於他年齡段該承受的。孩子活潑好動感覺自己也年輕了,年輕真好。

  • 18 # 默語1290

    讓一個孩子安靜,這要看哪個年齡段的孩子,安靜的時間不一。孩子都好動,精力旺盛,想讓孩子安靜,應該從孩子生下來就要考慮的問題。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第一老師,這話沒錯,要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陪伴是最重要。不要看出生後的孩子小,許多家長只是精心孩子的吃穿健康沒有其它,認為孩子小不懂,這就大錯特錯了。孩子從零歲到七歲是大腦生長完善期,這時父母要用好的方法影響薰陶孩子,最明智。你永遠無法估量孩子的潛力。

    如果母親看到孩子就如同你我聊天一樣說話,過一段時間孩子完全聽懂,這反應很正常。好的心情會互換,這樣的孩子開朗,活潑。

    三歲是孩子模仿力最強的時間,你看書,活動,做家務,他都會在後面幫忙。他沒有概念,只是玩,如果家長有意引導孩子,收穫讓你吃驚。

    這年齡的孩子可以讀兒歌,古詩,多念,很快就會背,這是鍛鍊孩子的記憶力。可以買孩子的書集,養成孩子每天都看的習慣。多給孩子講故事。教孩子游戲,描圖,鉛筆畫找迷宮。記算遊戲商店。讓孩子在獨立完成遊戲中自信。

    如孩子有天賦,可以選擇舞蹈,繪畫,學琴,體育……這些都是鍛鍊孩子安靜投入做事的方法,家長可以選擇。

    只要孩子能沉進心去做一件事,讓他安靜就會很容易。最後多說一句,女士多用心在孩子身上,自己孩子聰明,是量母親的智商,出門孩子的一言一行是折射母親的情商,畢竟孩子和父親由心的笑聲在別處是沒有的,你說呢?

  • 19 # 小聰頭媽媽

    孩子在沒有家長要求的情況下,孩子都會在一個蹦蹦跳跳,或者玩遊戲,只要孩子能專注完成一件事情,孩子的這個狀態都是正常的。

    孩子不能安靜下來的原因

    1.父母覺得孩子吵鬧的原因

    可能父母某個時間段的時候想安靜的休息一下,或者想安靜下來思考問題,或者在打電話談事情,而孩子這個時候正在玩比較刺激的遊戲,或者聲音特別大,這個時候可以跟孩子說明父母的想法,“媽媽現在需要接一個很重要的電話,你可以去書房看一下書,媽媽接完電話過去找你”給孩子一個明確的理由,也給孩子找一件事情做。

    2.孩子長期看電子產品

    電視機、iPad、手機遊戲的畫面顏色鮮豔,畫面流動性強,孩子長時間看電電子產品,視覺長度保持在動態的畫面上,視覺跳動頻率較快,所以孩子不能保持在靜止的畫面上。

    可以幫助孩子安靜下來的遊戲

    1.音樂遊戲

    不需要去聽音樂會,就在家裡,找一個舒服的地方躺著,播放喜歡的音樂,聽聽裡面有什麼樂器,說說喜歡那一段音樂,無論孩子說什麼天馬行空都要真誠的傾聽他的想法,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想法。

    2.遠離電子產品

    其實不妨把也試試家長也把電子產品放鬆下來,在家裡和孩子享受親密無間的親子游戲。

    3.家庭環境的調整

    孩子長期生活在一個吵鬧的環境,他也會很吵的啦,比如中午時休息時間,大家都要回房間休息,如果不想休息那可以回房間看書,畫畫之類的,不要影響其他人休息,久而久之孩子就知道什麼時間段需要幹什麼事情。

  • 20 # 張四小姐

    我是四姐,是高中老師,一個孩子媽媽,帶過很多侄子外甥,我的經驗就是,讓孩子閱讀或者玩拼裝玩具,比如拼樂高積木!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打打鬧鬧是孩子的常態,我個人比較喜歡活潑可愛的寶寶們,嘰嘰喳喳的多好玩,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需要培養專注的品質,那就需要利用一些事情讓孩子聚精會神,讓他們安靜,能讓孩子安靜的方法多了!

    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第一種方法,孩子幼兒園階段,讓孩子聽故事,給孩子講故事,小孩子好奇心裡比較重,你給他們講喜歡的故事,他們沉浸在故事裡,圓睜著漂亮的大眼睛看著你,多麼享受的天倫之樂!

    第二種方法,讓孩子能看繪畫本,讓他們互相講故事或者給爸媽講故事好,孩子不僅能安靜,而且在講繪畫本時候回鍛鍊他們的想象力,如果是大孩子,可以直接看自己喜歡的書,閱讀讓孩子成長,培養孩子的專注和安靜!

    第三種方法,拼積木玩樂高,玩積木是孩子最愛的事情,特別是男孩子,女孩子可以拼有關人物的玩具,在玩中學,拼裝開發孩子大腦,相信孩子會喜歡而且很安靜,我家兒子小侄子能拼三四個小時不出聲呢!

    第四種,讓孩子做家務,小朋友愛做家務,讓他們拖地擦桌子,做些有意思的事情!

    第五種,看動畫片比如巧虎,一些益智動畫片,教育一些好習慣!

    我是四姐,先分享這麼多吧,希望對孩子有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動畫片最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