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渺渺

    坦蕩豁達!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是蘇軾謫居黃州時所作,剛剛經歷了烏臺詩案,身陷囹圄中百餘天。

    後來在王安石,蘇轍等人的求情,免官,以及太皇太后曹氏的病榻懇求上,皇帝赦免了蘇軾,讓他到黃州擔任團練副使,沒有實權,薪資微薄,蘇軾就和家人當起了農夫。

    當農夫得有土地啊,有朋友給他找了塊地,這首詩的情景,就是蘇軾和朋友們去看土地時的路上所遇。

    去的路上忽然下起雨來,朋友們都忙著找地方躲雨,只有蘇軾依然徐徐而行,芒鞋竹杖,一路且嘯且歌,不懼煙雨重重。

    待歸來時,雨已停,春風料峭,吹醒了酒,身上感覺有點冷,山上的斜陽卻迎面照來,回頭看剛才風雨蕭瑟的路程,回去吧,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晴天了。

    人生本就是一個風雨交加的過程,躲是躲不掉的,不如像蘇軾那樣,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風雨過後,Sunny撲面而來,闖過風雨,就可以從容沐浴在Sunny下,也無風雨也無晴。

    人生的道路不也是這樣嗎?遇到風雨不要驚慌失措,沐浴Sunny也不必得意忘形,始終保持一種達觀、樂天的心態,更重要的是,要始終保持一種清醒的理智,既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又要有化險為夷的能力,才能達到那種率性自然的人生境界。

  • 2 # 落花醉幾回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正如這首詞的詞牌名一般,風波已定,再大的漣漪泛過也會歸於平靜,就由它一蓑煙雨任平生吧。

    作這首詞時,蘇軾已經被貶黃州兩年有餘,仕途的不順,生活的艱苦並沒有使他一蹶不振,相反,他一直懷有一顆積極樂觀的心,透過野外途中遇雨這一小事便能看出他超脫的胸襟。

    人生大抵如此,不如意十之八九,何妨吟嘯且徐行,且走且看,不需介懷沿途不夠美麗的風景。

  • 3 # 蘭川城

    東坡先生這首《定風波》於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春,其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的第三年,與朋友春日出遊時所作: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以前看過一個紀錄片,忘記什麼名字了,裡面一個高中畢業班的班主任,正在激勵同學:“……總而言之,你們一定要記住一句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相信很多家長也用這句話激勵過孩子,可我覺得這句話是一句非常腐朽的話,搞不好會把孩子引向一生攀比的不歸路。

    我們華人太在乎面子了,太喜歡比別人強了,太喜歡區分不同職業的高低貴賤了。可就是從來也不願好好想想,自己這輩子做的事到底是不是適合自己,自己這寶貴一生的終極目的難道就是為了顯擺給別人看嗎?

    俗語說:“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每個人都抱著跟別人攀比的心態,那大部分人處於失望焦慮心態就太正常了。

    並不是說不要奮鬥,不要追求成功,而是說首先要弄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其次對於結果如何要淡定。在大家都努力的情況下,誰能成功就是一個機率問題。

    比如說100家初創公司,在大家都努力的情況下,5年後能剩下10家就不錯了,這是總體市場決定的。

    華人重視孩子教育,有個口號叫“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上好的中學,搶學區房,進了好的中學,又要想盡辦法進好的班。起跑線真的那麼重要嗎?孩子一定適合你給他鋪就的輝煌道路嗎?那條道路一定通向幸福的人生?你理解的幸福人生是孩子喜歡的嗎?

    《范進中舉》我們都學過,可有多少人活著活著活成了范進,為了過上讓別人羨慕的人生,活成了自己內心鄙視的樣子。

    我們並非沒有好的思想,比如東坡先生這首《定風波》。

  • 4 # 費玉山

    人生快樂在心中,

    不用高車洛城東。

    墨面天街手足舞,

    衲衣壺酒臥花叢。

  • 5 # 夏季戀上風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畫,為“宋四家”之一。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首詞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一本正經的說的話,該詞表達了蘇軾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胸襟寬廣,超凡脫俗。蘇軾一生大起大落!官場上失意,文學上收穫頗豐。瞭解蘇軾就要多讀他的作品譬如《前赤壁賦懷古》……更要了解他的一生“運勢和運史”,這樣才能夠真正的瞭解蘇軾,解讀蘇軾。任何時候任何時代,都有其不得志的人,也許是時代也許是個人的問題吧!這些也就是要找的原因之一,其二人真的走到這一步,有幾個像蘇軾一樣樂觀曠達!月有陰晴圓缺,人呢?所以自說自解,自己勸解自己,自己告訴自己人要樂觀,除了我雨是雨晴是晴與我何干?!那麼在如今的社會里,涉及的事也就多了,你沒他有錢,你沒有他的爸爸,你沒有他背景……請問這些與你又有什麼關係呢?你努力了,你拼了,既就是你還是原來的你,何必羨慕?何必恨世不公?誰都愛財!為什麼?因為我們還有更多的責任!有錢不是讓你中飽私囊,揮霍無度。生活是自己過,身體是自己的,親人是自己的,“朋友”是自己的,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是你的?一個人一個生活模式,重要的是要找到屬於自己的模式,這樣就如同魚在水裡,北極熊在極冷的寒帶生存一樣,脫離了了試試?好了不想說了,說了話就多,多了無意,自己的感受自己知道。希望每個人都比我過的好!

  • 6 # 蘇小妮

    蘇軾的詞,經常一上來就給我們營造一種超然豁達的意境。雨打樹葉雨聲嘩嘩,那算啥?別理它!既然雨已經下,我們也改變不了這樣的現實,不如一邊吟詠一邊瀟灑前行,不用狼狽地去跑。腳下泥濘?路上溼滑?那又算啥?怕什麼?人生不就是在這樣的煙雨中度過的嗎?

    一陣風把我吹醒,雨早已經停了,有淡淡的Sunny照過來。回頭望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一望,是回頭望剛剛經過的風雨,何嘗不是望前面四十多年人生的風雨?身處自然界中難免經歷風雨,身處社會之中也難免經歷“風雨”,再回首看看那些人生經歷,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無所謂風雨無所謂晴!

    寫此詞十九年後,當蘇軾的人生即將走到終點,他的《自題金山畫像》或許更能表明他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一生回望,黃州被他排在了第一位。或許,正是因為那樣的經歷,才讓蘇東坡後來變得越來越曠達,也無風雨也無晴,超凡淡然過一生。

  • 7 # 詩詞曲精品庫

    蘇軾的這首《定風波》詞寫於他被貶黃州之後的第三年,當時的寫作背景他在小序中已經交代明白了。是因為在道中遇雨,但是“雨具先去”,和他一起同行的人都感覺很不好,只有蘇軾自己瀟灑自如,沒有絲毫感到不爽。後來雨過天晴,於是蘇軾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詞作。

    這種很生活的化的野外遇雨的情景,卻讓蘇軾有了很大的感悟,這是蘇軾在簡樸生活中的深意,表現出來的是蘇軾那種豁達和超脫的胸襟,以及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

    全詞如下: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詞整篇充滿了蘇軾的豪氣和豁達,令人覺得耳目一新。尤其是最後三句,充滿了人生哲理,即,無論是風雨再大,也總會有天晴的那一天。正如人生在世,必然會遇到很多挫折和艱辛,但是隻要保持這一種灑脫的態度,總有雨過天晴的時候。

    縱觀全詞,能讓我們體味到蘇軾那種積極面對人生的態度,那種勝敗兩忘、無悲無喜的人生哲學。

  • 8 # 寶爸愛玩玉

    《定風波》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詞我們都很熟悉,當生活中遇到挫折時,常用這首詞來寬慰自己。該詞寫於宋神宗元豐五年,是蘇軾被貶黃州的第四年,詞前有一小序,說是在黃州東南三十里有一沙湖,蘇軾和朋友去購買田產,去的路上遇到大雨,因未帶雨具,一行人均淋得像落湯雞一樣,眾人怨聲不斷,但蘇軾卻不以為然,過了一會兒,天晴了,遂寫下該詞。

    上闕“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意思是不要總去關注雨水打在樹葉上的聲音,不要因此煩惱,只管吟誦著詩句,拄著竹杖,安步當車慢慢徐行,此時雖然正在下雨,渾身上下已被淋溼,但無論如何不要被雨水影響了走路的狀態,“一蓑煙雨任平生”是說人生在世,無非是兩種天氣,陰雨或晴天,所以風雨本是常態,何須大驚小怪。

    下闕“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是說迎著初春的料峭春風,寒意襲來,瞬間吹醒了一行眾人的酒意,但在酒意被吹醒的同時,也吹去了天上的烏雲,突感微冷,而此時迎面的青山仍然那麼明媚,因為夕陽西下,金色的光芒照耀了過來,似乎人生在一瞬間又回到了晴天。

    回首向來蕭瑟處”意思是回頭再看時,剛才下雨的地方,“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下雨,沒什麼可悲的,天晴,也沒什麼可喜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要內心坦然,處處都是好風景,處處都有好風光。這首詞的一個關鍵點就是,不管面對什麼,都要從容的行走。

    蘇軾因變法的原因被貶黃州,初至黃州時,他過的惴惴不安,詩詞不敢多做,書信不敢多寫,話不敢多說,為官又無實權,對於他這樣的大文人而言,真是一場無期徒刑。但蘇軾這人很瀟灑曠達,對待人生永遠有一種遊戲和戲謔的態度,他讓這場痛苦的徒刑變得有聲有色,詩詞不敢多做,我就做《豬肉頌》;書信不敢多寫,我就算算賬簿,開荒種地;實權被剝奪了,但一日三餐總能做吧,我不僅親自下廚,還總結成菜譜,就是菜譜也寫的文采斐然,這就是蘇軾的魅力。他曾感慨“黃州真如在井底”,但蘇軾並未成為井底之蛙,他在這口井中耕種,釀酒,做飯,讀書,唸佛,交友,著書,寫詩,忙的不亦樂乎,不斷收穫自己的快樂,這也是《定風波》這首詞給人的啟示。

    有人遇到苦難挫折就怨天尤人,大發雷霆,甚至不吃不睡,詛咒生活,但蘇軾不僅不折磨自己,還想方設法的犒勞自己,並且把犒勞的感受寫成詩文,我們喜歡蘇軾,不僅僅是他的文章詩詞,更重要的是,他在艱苦的環境中,依然能夠做曠達灑脫的自己,讓千年之後的而我們為之傾倒,這就是今天讀《定風波》能獲得的感受,也是我們應該深深感謝蘇軾的地方。

  • 9 # 紅燒大叔

    中華文明五千年,文化昌盛,群星璀璨,要說最最耀眼的星,歲東坡絕對佔有一席之地。

    蘇軾是歐陽修當時的文壇魁首,也是北宋時期的天下文宗,他不但是個全才,詩詞書畫無一不精,還是個美食家。多次被貶,在地方也頗有政績,善於治水。還在在當時窮山惡水的海南儋州辦學,影響深遠,現在海南當地還保留很多以東坡命名的物事。他一生幾起幾落,政途坎坷,卻從未憤世嫉俗,反而沉澱出了人生感悟,經歷的不平,卻是鑄就了心胸的豁達。

    我們現在來品一品這首《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譯文

    三月七日這天,走在沙湖道上,帶著雨具的人先走了,同行的幾人都覺得狼狽,唯獨我沒感覺,一會兒過後,雨住天晴,就作了這首詞。

    不要在意雨水穿過樹林打在葉子上的聲音,我們不妨放聲長嘯,徐徐而行。拄著竹杖,穿著芒鞋,比騎馬更輕快。還有誰,一蓑煙雨,任我快意平生!

    微微寒的春風,吹散了酒意,剛有點冷,那山頭的斜陽卻又來相迎。我回頭看了看來時的蕭瑟之處,該回去了,管它是風雨還是天晴。

    這首詞是蘇軾的名篇之一,其中有幾分感慨,幾分豁達,卻又有這幾分看透世態,放任自流的無奈。蘇東坡的作品很多都是有感而發,得出人生感悟,這首亦如是。也許作者是由這場忽來的雨過天晴,想到自己官場的浮沉。這時候,蘇軾因烏臺詩案遭貶,已是三年。被降為黃州團練副使(一個毫無實權的小官)。但他榮辱不驚,生活如閒庭信步,對官場看得通透,與人生過的豁達。

    但心裡終有些許無奈,如果不是太多不如意,誰又會看破?蘇軾有自己的理想,他也想安民濟世,建功立業。無奈朝堂黨爭,他一個知識分子,左右為難。只好是“也無風雨也無晴”了。

    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廟堂之上更多的爾虞我詐。現代也是這樣,社會,職場,甚至家庭,都少不了人情世故。真要處處計較,事事分清,不免會心力交瘁。即便是蘇大學士,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也只能在廟堂之外,尋一處山野之地,圖個清淨自在。

  • 10 # 詩詞與美文欣賞

    這首記事抒懷之詞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春,當時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的第三個春天。詞人與朋友春日出遊突遇風雨,詞人卻毫不在乎,泰然處之,吟詠自若,緩步而行。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此詞作於蘇軾黃州之貶後的第三個春天。讀罷全詞,人生的沉浮、情感的憂樂,我們的理念中自會有一番全新的體悟。只要堅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順境不驕,逆境不懼,就會少些煩惱,多些寧靜和快樂。作者以風趣幽默的筆調寫出途中遇雨所感所思,表達了樂觀曠達的生活態度。

    此詞為醉歸遇雨抒懷之作。詞人借雨中瀟灑徐行之舉動,表現了雖處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不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全詞即景生情,語言詼諧。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何妨吟嘯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更增加挑戰色彩。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髮。

    在雨中行走,按照生活常態,當然是騎馬勝過竹杖芒鞋,但是蘇軾卻說:“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這裡當然不是寫實,而是繼續寫自己當時的心態。當自己擁有平靜悠閒的心態時,即使是竹杖芒鞋行走在泥濘之中,也勝過騎馬揚鞭疾馳而去。這裡還隱含了兩種生活的對比,一種是竹杖芒鞋的平民生活,一種是肥馬輕裘的貴族生活。在歷經了政治上的風風雨雨後,蘇軾越來越認同這種真真切切、平平淡淡的平民生活。“竹杖”、“芒鞋”是蘇軾用來表達平民生活的重要意象,在其詩詞中經常使用,如《初入廬山》:“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遊。”《東坡》:“莫嫌犖确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寓居定惠院》:“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儘管蘇軾是一位士人和官員,但卻是一個平民藝術家,常常深入民間,並過著平民般的生活。“竹杖芒鞋”就是蘇東坡典型的平民形象,也是其平民人格的真實寫照。

    竹杖芒鞋行走在風雨中,本是一種艱辛的生活,而蘇軾卻走得那麼瀟灑、悠閒。對於這種生活,他進一步激勵自己:“誰怕?”意思是說,我不怕這種艱辛和磨難。這是一句反問句,意在強調這種生活態度。為什麼要強調這種生活態度呢?因為對於蘇軾,這就是他一生的生活態度,所以他說:“一蓑煙雨任平生”。“一蓑煙雨”,是說整個蓑衣都在煙雨中,實際上是說他的全身都在風吹雨打之中。這“一蓑煙雨”也象徵人生的風雨、政治的風雨。而“任平生”,是說一生任憑風吹雨打,而始終那樣的從容、鎮定、達觀。這一句簡直就是蘇軾一生生活的寫照。他在政治上不斷地受到打擊,一貶再貶,晚年最後流放到了蠻荒之地海南島。但是在精神上,他始終沒有被打敗,始終保持一顆鮮活靈動的心。當他被貶到海南島,仍能夠寫出“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這樣心靈純淨的句子。對於“一蓑煙雨”這樣的意象,蘇軾是非常喜愛的。他對唐代詞人張志和的詞《漁父》中“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樣的句子極為讚賞,恨其曲調不傳,並將其改為《浣溪沙》中句子(“自庇一身輕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入歌。

    我們再看詞的下闋,下闋轉到寫雨後的情景和感受。“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這裡描繪了一個有趣而又充滿哲理的畫面:一邊是料峭春風,作者感到絲絲的冷意;一邊是山頭斜照,作者感到些些的暖意。這既是寫景,也是表達人生的哲理。人生不就是這樣充滿辯證法嗎?在寒冷中有溫暖,在逆境中有希望,在憂患中有喜悅。當你對人生的這種辯證法有了了悟之後,就不會永遠沉陷在悲苦和挫折之中,就會在微冷的醒覺中升起一股暖意、一線希望。“山頭斜照卻相迎”,是對生活的一種積極觀照,是一種通觀,是蘇軾經歷磨難和打擊之後,在靈魂上的昇華。蘇軾在他的另兩句詩中,也表達這種思想:“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意謂悽風苦雨之後也終會放晴的。

    其實以上三句表達的還只是一種儒家的境界,這是一種入世的人生態度。在此基礎上,蘇軾進一步徹悟人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歸去之後,看剛才颳風下雨的地方,哪裡有什麼雨,哪裡有什麼晴。所謂風雨,所謂晴,不過是人心中的幻象而已。這裡蘇軾進入到了佛教所說的“無差別境界”。在佛教看來,“萬法惟心所現”,世界的一切物象皆是心所幻化而出的。如果心靜,世界自然清靜。其實世界萬物並沒有什麼區別,只是我們有了分別心才有了世界永珍。如果我們內心進入到了無差別的境界,世界萬物哪有什麼分別呢?因此佛教勸人“無執”,一切都不要執著,不要被外物所繫縛。成功也好,失敗也好,都不要太在乎,所謂“寵辱不驚”。蘇軾在這裡表達的正是這樣一種哲理,歸去之後(可理解心靈的皈依),心靈進入了寧靜的境界,再看生活中的風雨或Sunny,哪有什麼區別呢?都微不足道。他在此勸人既不要因風雨而擔驚受怕,也不要因Sunny而欣喜若狂,一切都泰然處之。這看來似乎有些唯心的色彩了,其實這是一種人生的大境界,是一種了悟宇宙、人生之後的大超越。這也反映出了蘇軾的人格境界,應該說蘇軾的一生基本上達到了這一境界。晚年他流放到海南島後,又把這三句稍一改,寫入了另一首詩《獨覺》:“瀟然獨覺午窗明,欲覺猶聞醉鼾聲。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可見,蘇軾是以此來磨礪自己的人格境界,並貫穿在他一生的生命歷程之中。全詞以這樣充滿哲理的句子收尾,韻味無窮,令人深思。

    莫聽穿林打葉聲 狂風驟雨,黃州之貶又如何?作者不以外物縈懷,依然我行我素,不畏坎坷。而對生活的磨難,他淡然處之,“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艱難險阻在他心理如無物,他搏擊風雨,笑傲人生,抒寫大氣磅礴的人生態度:“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種忘我的境界大有何怕濁煙迷人眼,我有正氣存人間之勢。

    《定風波》交會我們要不怕風雨,頂風冒雨地從容前進,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地前進,要看開一切,坦然面對一切地前進。彷彿讓我們又看到了蘇軾在仕途中遇雨但是仍然從容前進的身影 。

    也許人生就是要從容不迫的吧,每個人在行路中難免遇上這樣或那樣的風波,當困難來時我們何不學學蘇軾,學學他的從容淡定。人生的風雨劈頭蓋腦又怎樣,遲早會有晴天的一天,唯有“一蓑煙雨任平生 ”。生命本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旅程,榮辱得失猶如過眼雲煙,遇到困難就要有勇氣面對。超然灑脫地活著,只要內心平靜,內心從容又充實,又有什麼可以阻擋呢?

    我們恐怕沒有聖人的意境,也沒有足夠的閱歷,但都不不妨閒時讀讀《定風波》,人生的沉浮,情感的憂樂在我們的理念中自會有一番新的體悟。也許不經年我們也能理解蘇軾的超然灑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現在有一個星探發現了你,說只要你去整個容就能帶你去娛樂圈,你會願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