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退之317

    金庸小說好看的原因是:一是他的小說故事性強,情節曲折離奇動人,人物有血有肉,處處彰顯人性最美或者最惡的部分,他的小說能夠抓住人們最希望看,也最喜歡看的內容來寫。二是他的小說借鑑傳統武俠小說的“俠義”內涵,用現代形式,來呈現江湖義氣,展示江湖險惡,展示“扶弱濟困”的俠肝義膽心性。三是金庸傳統古典文學造詣特別深,他的小說對古詩詞、曲、文的巧妙運用與化用,達到極純熟自如而又不生硬幹澀的地步,讀後有一種美的享受。四是他寫的山水,總給讀者以奇、險峻、秀、怪的美,讓人神往而陶醉在這種風光裡,讀其山水文字,猶如登了一次非同尋常的山,過了一趟奇異美妙的水,穿過一次神秘的洞穴,風光旖旎,是入眼入目入心的山水。五是金庸小說的文字通俗易懂,不故作高深,用非常高的技巧駕馭語言,而不是進行語言遊戲來顯示自己的文化高深。他是實實在在懂得常人的心、常人的所好、常人的喜怒哀樂來表達與呈現。六是金庸小說受歡迎的原因是他是中國傳奇、神話、演義、古典小說、外國小說等寫作技巧的集大成者。尤其是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厚的傳統文化情結。七是他抓住了民族心理裡面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求進心理,又抓住了“無為”的退隱田園的道家思想,和“兼愛俠義”的墨家思想,同時又把“佛家慈悲”融入作品。他還把傳統中醫的精彩呈現給人,給讀者以神奇高妙之妙的美。八是他的小說既有低層次的自得其樂、逍遙快活的普通人的生活,同時在關鍵時刻又有家國情懷。九是兒女情長,人倫情感,德品誠信,仁愛友善等呈獻出來,而又沒有一點點“政治說教”在裡面。十是金庸小說以“人的最人性最柔軟的部分”來寫,易於獲得讀者的文化認同感!

    金庸是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傳統倫理與現代倫理、民族心理與現實人心巧妙結合、文與武定國安邦安穩小家等東西高超絕倫式的作家。

  • 2 # 夢露居士

    其實,金庸先生不僅是武俠小說屆的No.1,還是中國甚至世界通俗文學的集大成者。他就像練了北冥神功一樣,吸取古今中外優秀文學作品的精華,繼往開來,是通俗文學屆的一代宗師。金庸先生生於中國,所以影響力僅限於中華文化圈,歐美文化圈很難領會金庸小說的精妙之處。若他是位歐美作家,影響力必將遍及全球,不可估量。

    金庸先生寫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就是模仿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紅花會一十四位當家的,個個有綽號,分明就是模仿《水滸傳》中梁山一百單八將。不過《書劍恩仇錄》畢竟是金庸先生的第一部小說,他的筆力不足,所以這次嘗試並不算成功,十四位當家的中,大部分的形象不夠鮮明,沒有被讀者記住。只有寥寥數位角色在讀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陳家洛、文泰來、駱冰(當然,這其中也有《駱冰X傳》的功勞)等。

    接下來金庸的筆力越來越強,猶如思過崖上的令狐沖,一開始還生搬硬套各派劍招,後來漸漸將各種招式融為一體,吸納各派之長,終於成為絕頂高手。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借鑑了古今中外許多經典文學作品,例如:

    《連城訣》的主角狄雲本是個善良單純的少年,結果被人陷害打入大牢。狄雲本已無力迴天,卻在牢中結識了一位高人丁典,丁典不僅教他絕世武功,還將一個寶藏的秘密告知了狄雲。後來狄雲越獄,並見證那些迫害他的反派們一個個走向滅亡。

    其實狄雲的經歷,與法國作家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如出一轍,只不過金庸先生一支妙筆,將這個故事完全中國化了,看不出一絲化用的痕跡。不僅如此,狄雲被陷害的情節改編自金庸家中一個長工的真實經歷,同時也是《水滸傳》中武松被張都監陷害的故事。

    《雪山飛狐》是一部極為獨特的小說,在玉筆峰山莊內寶樹、陶百歲及平阿四等人分別從自己的視角,講述了十幾年前的同一件往事,只因每個人的身份、立場不同,所以說的故事也有很大區別,直到最後讀者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其實金庸模仿了芥川龍之介短篇小說《竹林中》的寫作手法,而《竹林中》便是電影《羅生門》的原著小說。不過《雪山飛狐》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其故事情節比《竹林中》複雜數倍。金庸先生用雙線敘事的手法,將百餘年前的秘密、十餘年前的往事和眼前之事交織在一起,其中又設定了多個懸念,雖然複雜,卻也井井有條,絲毫不亂,令人歎為觀止。

    金庸也借鑑了許多中國傳統文學作品中的情節。《射鵰英雄傳》裡吉思汗西征之時,郭靖是他帳下大將,統領一路人馬。黃蓉生了郭靖的氣,於是假裝出走,卻偷偷藏在大軍之中。郭靖讀《武穆遺書》有了疑問,便向丐幫長老魯有腳請教,魯有腳是個粗人,不懂兵法,只能回去向黃蓉請教,然後假稱是自己想出,再向郭靖解釋。這一段情節,與傳統評書中《薛仁貴徵東》裡的故事如出一轍,顯然是金庸先生的化用。

    金庸先生在塑造人物時,借鑑了中國傳統文學,特別是《水滸傳》,因此可以引起中國讀者的共鳴。

    《笑傲江湖》中的不戒和尚,武功高強,性格魯莽,雖是出家人卻不守戒律,最愛喝酒吃肉,簡直就是魯智深的翻版。不戒和尚抓住田伯光的橋段,也改編於魯智深醉打小霸王周通的故事:夜裡田伯光(周通)摸黑進入小姐閨房,往繡床上伸手一摸,卻摸到了光光的腦袋,然後被不戒(魯智深)擒住一頓暴揍,毫無還手之力。央視版《笑傲江湖》中不戒和尚的扮演者正是曾經演魯智深的臧金生,說明了導演張紀中對於金庸人物的理解十分深刻。

    《天龍八部》中的主角蕭峰,是金庸先生對武松的模仿。蕭峰與武松都是膽大心細,武藝不凡,內心深處都藏著嗜血狠毒之性。他二人愛飲酒,而且喝的越多,氣力越大,越是能打。二人都有個水性楊花、謀殺親夫的嫂嫂;二人都曾經赤手空拳打死老虎……

    金庸小說不僅繼往,而且開來,當代很多網路小說、爽文的經典橋段、套路,其實早就被金庸先生寫出來了。

    《鹿鼎記》韋小寶憑著坑蒙拐騙的技術,一路殺人奪寶收後宮,是現代網路爽文鼻祖。

    《神鵰俠侶》楊過去大散關投奔郭伯伯時,先扮成一副落魄的樣子,引起二武兄弟的奚落,之後卻英雄大會上力退強敵,可謂扮豬吃虎,大快人心。這種情節在網文中比比皆是。

    金庸先生擅長使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先讓讀者感到憋屈,再進行反轉,讀者的壓抑情緒得到發洩,心理上感覺特別爽,這是現代網文常常使用的手法。

    《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光明頂之戰最為典型,主角張無忌此前已經跌入了人生的低谷。年幼的張無忌身中玄冥神掌的寒毒,只能苦苦延續生命。他在崑崙山遇到了女神朱九真,立刻變成舔狗,卻遭遇了欺騙、追殺、背叛,跌落懸崖摔斷了雙腿。此時張無忌做了峨眉派的俘虜,受盡屈辱,他硬接滅絕師太三掌,被布袋和尚擒到了明教總舵,又被成昆用計困在明教秘道里,險些喪生於此。張無忌一連串的倒黴經歷,讓讀者的情緒也壓抑到了極點,等待著一個爆發點。

    此刻明教也處於危急存亡之秋,因為內訌被六大門派打上門來,面臨著滅亡的危機。六大門派號稱名門正派,卻藏著不少陰險小人,並沒有那麼光明正大,其中不少人都是逼死張無忌父母的兇手。而明教中人雖然行事狠毒,卻都一幫響噹噹的男子漢,行事光明磊落,而且一直反抗元朝。所以在六大門派與明教之間,讀者是偏向於明教的。現在明教“虎落平陽被犬欺”,讓讀者心中的怒火不斷積蓄。

    最終,張無忌在關鍵時刻登場,以一己之力對抗六大門派,最終為明教贏得一線生機。讀者讀到這裡,自然是連呼“痛快”了。

  • 3 # 暗盒子

    我認為可從以下5個方面回答:

    1、金庸武俠作品是中國現當代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文學作品,具有世界性的影響力。從這方面看,說金庸武俠是當代華文武俠小說的NO.1也不為過。

    2、古往今來,海內海外,人人心中都有一個俠客夢。唐代李白、王維等大詩人都留下不少遊俠詩作。在西方,中世紀的騎士文學的風靡,也可證明這一點。金庸武俠正是滿足了人們的這一心理需求。

    3、金庸一生只寫了14部武俠小說,即飛雪連天射白鹿,書劍神俠倚碧鴛,但他緊扣重大歷史事件,將歷史與武俠巧妙結合,從而構建了完整的武俠世界和武學體系。這在武俠小說中是絕無僅有的。

    4、金庸情感豐富,文筆細膩,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在宏大的時代背景下,又能將各色人等描寫得形象鮮明,個性突出,特別是他極度關照小人物的命運,從而在讀者中引起極大的共鳴。

    5、金庸的作品可能是被改編成影視作品最多的。特別是港版《射鵰英雄傳》和《天龍八部》可謂家喻戶曉,從而也助推了人們對金庸原著作品的熱情。

  • 4 # 思頭838

    金老先生的小說是集大成者,有俠有義,有忠有奸,看一次不足於領悟其中的涵義哦,最感動莫過於,倚天的,武當七俠的情義,張無忌對七俠的情義,認真看會讓人很感動流淚的,側面也反映了人的感受的脆弱…張無忌丁多歲就可以為不悔吃毒藥等,謝遜的對無忌之愛,無一不打動人心,天龍的蕭峰為兄弟兩肋插刀,俠義為帶頭大哥死守承諾,最後蕭峰對民族對國家感覺忠義不可兩全,金老先生只能成全蕭峰,楊過與小龍女的戀情,還有郭襄對楊過的愛雖篇幅不多,但可共生死,這都是情為何物的最高境界,更難得的什麼是知音,什麼是邪什麼是正,笑傲體現的淋漓盡致,總結,金老先生寫的不是天下第一的武功,但有天下第一的情義,國家情,兄弟情,女兒情!!!

  • 5 # 李知月

    金庸小說之所以那麼好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理想中的江湖

    金庸,香港四大才子之一。1955年發表第一本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由此打開了武俠江湖的大門,數十年筆耕不綴,直到寫出《鹿鼎記》後,封筆不再寫,金庸雖然不再寫,但是他筆下的江湖卻成為了經典的江湖世界,他的武俠小說被稱為成人童話。金庸先生的武俠江湖用一副對聯概括,那就是: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

    武俠小說裡俠客的自由不羈,懲惡揚善,江湖裡那種快意恩仇,愛恨情仇、血雨腥風,剛好填補了現實生活的某種欠缺,也許是善惡不明,也許是生活枯乏,總之很多年,直到現在,金庸先生的小說仍給許多人帶來慰藉。

    金庸小說的精彩除了情節的跌宕起伏,還有人物塑造的鮮活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刻畫了一系列經典的人物形象,讓人又愛又恨,《倚天屠龍記》中的古靈精怪奸猾狡詐卻敢愛敢恨的趙敏,《笑傲江湖》裡放蕩不羈愛自由武功奇高卻痴情的令狐沖,林平之、嶽不群、小師妹……以及《天龍八部》裡的許多人物,總之金庸先生寫什麼像什麼,像畫畫一樣,一筆就能畫骨,大到主角,小道配角,甚至簡單幾筆就能刻畫出一個隱士高手——掃地僧。人物的鮮活,讓人覺得江湖如此的真實。

    金庸先生的小說古典文學韻味濃厚

    金庸先生作為武俠界的泰斗,他在古典文學方面的功底無人能出其右。詩詞信手拈來,連每本書里人物的名字都是有出處的,比如木婉清,出自《詩經》中的“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要說先生的文學地位,武俠界他是第一。

  • 6 # 青梗頑石

    金老是二十世紀下半頁傑出的報人、社會活動家,叱吒風雲數十載。林彪權勢熏天時,金老在《明報》發表社論,暗貶“自古太子難與皇帝兩立”。東南亞爆發排華浪潮,金老憤然為電影《投奔怒海》起名,好友倪匡稱讚他:“中國五千年來最有錢的文人”。金老的成就,遠非文學所能涵蓋。

  • 7 # 分分鐘看世界

    金庸的小說其實是私貨挺多的。  1.小說裡沒有一個漢人皇帝是英明神武的,相反少民的比比皆是:完顏阿骨打,段正明康熙。甚至耶律洪基;大宋皇帝沒有一個是好的,光復漢室的明洪武朱元璋寫成了陰毒小人,而皇太極則把前來複仇的袁承志給折服了,差點殺仇敵變救仇敵。  2.顛倒黑白。王重陽、丘處機、包括整個全真派,都從未有過任何抗金、抗蒙之舉,反倒先投靠金人,又充當蒙古人的走狗,堪稱是不折不扣的漢奸組織,卻被老查塑造成了高風亮節的愛國教派。雙手沾滿漢人鮮血的鐵桿漢奸吳六奇,在老查筆下也搖身一變,竟然成了豪氣干雲的反清義士。“明史案”中可恥的告密小人查伊璜,也被美化成與顧炎武、呂留良相交莫逆、並駕齊驅的反清名士。呂文德這樣一個轉戰江淮、湖北、四川各地抗蒙前線達30多年,多次擊退蒙軍,取得驕人戰績的一代名將,反倒被金庸塑造成了貪生怕死、猥瑣無能的可憎小丑。  3.美化殖民。透過韋小寶之口,說只要給老百姓好生活,管他皇帝是本族還是異族,這其實是為英國殖民者講話(事實上異族管治也並不怎麼好,是他自己覺得好);而在《白馬嘯西風》裡,則透過女主李文秀之口表達“我就是不喜歡漢人,哪怕你愛優秀也不”之意。(“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4,金書裡邪教都是有所對映的。什麼洪安通、毛東珠、瑞敬皇后語錄等等,聯絡故事情節與角色身份,其心可知有多陰暗。  5.朝廷系統內的人,要麼是昏庸無能,要麼就被冠以“鷹犬”之名,肆意抹黑蹂躪。  6.在金庸的作品中,漢人官吏幾乎就沒有正面的形象,都是卑鄙無恥的段天德、殘酷屠殺契丹百姓的宋兵、被令狐沖戲弄的小丑軍官等等,可以說是清一色的人渣;而與之構成鮮明對比的,則是英明神武的皇太極、鳥生魚湯的康熙、豪邁的完顏阿骨打、講義氣的拖雷、精明強幹的忽必烈……

    高擎文明聖火:  金庸在其第二部小說《碧血劍》後附的《袁崇煥評傳》中,對明清易代表現出極大的激動和歡欣雀躍。請看其原話:   “整體說來,清朝比明朝好得多。從清太祖算起的清朝十二個君主,他們的總平均分數和明朝十六個皇帝相比,我以為在數學上簡直不能比,因為前者的是相當高的正數,後者是相當高的負數。對於滿洲人入主中國一事,近代的評價與前人也頗有改變。所以袁崇煥的功業,不免隨著時代的進展而漸漸失卻光彩。”  “我想寫幾篇歷史文章,說少數民族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北魏、蒙元、滿清只是少數派執政,談不上中華亡於異族,只是“輪流做莊”滿洲人建立滿清執政,肯定比明朝好得多。這些觀念我在小說中發揮得很多。希望將來寫成學術性文字。”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專制、最腐敗、統治者最殘暴的朝代,到明末更成為中國數千年中最黑暗的時期之一。明朝當然應該亡,對於華人民,清朝比明朝好得多。”

    當《書劍》一炮走紅後,金庸有了底氣,開始漸漸流露一些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在其第二部作品《碧血劍》中,金庸把重心放在了吹捧袁崇煥上,竭力塑造其忠勇無辜的形象,並竭力宣揚滿清瞎編的“偽明史”。其目的昭然若揭,就是要證明崇禎昏庸無道,明朝天怒人怨,進而推出他一直想宣之於口的結論:“滿洲人建立滿清執政,肯定比明朝好得多。”  書中還極力渲染李自成冤殺忠臣李巖,義軍入京後燒殺掠搶的場景,目的也非常清晰,否定李闖農民軍,進而為滿清在“一片石”滅之,再統治中原奠基合理性。  在《碧血劍》後面附的歷史作品《袁崇煥評傳》中,金庸的這種態度流露地淋漓盡致,對明清易代表現出極大的激動和歡欣雀躍。下面看看查良鏞先生的原話:  “整體說來,清朝比明朝好得多。從清太祖算起的清朝十二個君主,他們的總平均分數和明朝十六個皇帝相比,我以為在數學上簡直不能比,因為前者的是相當高的正數,後者是相當高的負數。對於滿洲人入主中國一事,近代的評價與前人也頗有改變。所以袁崇煥的功業,不免隨著時代的進展而漸漸失卻光彩。”  “我想寫幾篇歷史文章,說少數民族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北魏、蒙元、滿清只是少數派執政,談不上中華亡於異族,只是“輪流做莊”滿洲人建立滿清執政,肯定比明朝好得多。這些觀念我在小說中發揮得很多。希望將來寫成學術性文字。”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專制、最腐敗、統治者最殘暴的朝代,到明末更成為中國數千年中最黑暗的時期之一。明朝當然應該亡,對於華人民,清朝比明朝好得多。”  僅從這三段中,查先生的立場和民族傾向性,便已顯露無遺。那時的金庸還年輕,還不懂得掩飾。於是他遭到了強烈的反對聲浪,這讓他警醒起來,不得不有所收斂,暫時掩飾內心的表達慾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拋光是否需要遮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