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物理李老師教育教學

    現在不少學生都沉迷於玩遊戲,個人覺得要讓高中生少玩遊戲可從如下方面展開。第一,作為家長的話,得和孩子平心靜氣的交流,談一下孩子玩遊戲的想法,也就是為什麼老玩遊戲,聽聽孩子內心的聲音。第二,孩子老玩遊戲,就得找找看有沒有其他孩子喜歡的東西或者事情,分散孩子玩遊戲的注意力。第三,可以逐步引導孩子先幹好應該乾的,在把遊戲當休閒。總結,引導加控制,但是得有個度。

  • 2 # 糊塗老者

    其實少玩遊戲很簡單,拿我個人來說,是不怎麼玩遊戲的,我室友就喜歡王者,吃雞之類的,其實他們個人也覺得遊戲不好玩,只是沒有東西來替代遊戲,如果能使一樣物品/人來代替遊戲。

    以前我們沒手機,就是叫人一起去田裡捉龍蝦之類的

  • 3 # 小豔豔899

    如果要說這個孩子“沉迷遊戲”,我覺得有點牽強。我接觸過許多真正可以用這四個字來形容的孩子,那些孩子是完全沒有自控力的。所謂自控力,其實就是一個人讓自己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的能力。那些真正對遊戲有“癮”症的患者,基本上是嬰幼兒時期沒有得到充分迴應互動滿足的孩子,他們的自我是散亂的,所以就沒有自控能力把自己構架起來,長時間規劃和投入到一件事情中去,他們內心的黑洞必然趨使他們只能向外抓取刺激去kill time。他們需要沉迷在遊戲之中,才能填補從嬰幼兒時期就產生的心理創傷:丟失的存在感。

      當然,還有一部分遊戲成癮的孩子是我們現行的教育體制環境下犧牲的產物。我相信目前我們的教育環境現狀是誰都知道它有問題,但誰都不知道該怎麼改。這個大背景需要在此處被提及是因為這涉及到另外一個與你的問題相關的名詞,那就是“學習興趣”。一個人持久學習的動力和熱情是建立在一個人對自己的所做所學擁有興趣的基礎之上的。而現今的學校教育環境,尤其是中國高中的教育現狀,很難讓學生們產生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影響學習動機。根據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的成就動機理論,學校情境中的學生的學生為何會去學習,主要包括了三方面的內驅力: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瞭解這三個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概念對你此刻的問題而言非常重要。

      1、認知內驅力:是指個體為了瞭解、理解和掌握知識以及解決問題的需要而產生學習動力。

      2、自我提高內驅力:指個體因為自己想要勝任或表現工作能力而贏得相應地位的需要而產生了學習動力。

      3、附屬內驅力:為了獲得長者(家長、教師等)的讚許或認可而表現出把工作做好的一種需要。

      在有意義學習中,認知內驅力是最重要也穩定的動機,因為它屬於個體的內部動機,而其他兩個都是外部動機。對於高中生而言,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不再像兒童期的小學生,附屬內驅力父母老師的誇獎還很重要,他們已經沒那麼需要;由於青春期帶來的逆反,他們也完全有可能並不想在班裡擁有什麼樣的“地位”,他們可能根本不在意,於是也就沒有太大的自我提高內驅力。而最為重要的認知內驅力,又因為教育環境的現狀,學生們對高中學習內容的興趣的普遍缺失幾乎為零,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去堅持學習就成為了幾乎所有的高中學生都會面臨的一個難題。

      值得慶幸的是,你的孩子依然在努力在用自己的方式應對這個難題。他既沒有失去自控力,也沒有完全失去所有內驅力,他還能安排好週一到週五的努力學習,在這期間完全不玩遊戲就是最好的明證。所以你的孩子跟那些完全沉迷在遊戲中真正遊戲成癮的孩子是不同的。那些孩子,需要的是專業且全面的心理治療;而你的孩子,也許只需要家長多一分的理解和引導。

      一般而言,孩子們的狀態反應的是父母的人格水平。焦慮的父母會培養出焦慮的孩子,而缺乏更健康的方式去緩解焦慮會使得孩子以為用遊戲緩解便是最好的方式。

      所以,站在助人工作者的角度,我建議家長把盯著孩子的眼睛收回到自己身上,讓你自己活在當下,凝神聚氣,專注去做能夠豐盈身心、解除自身焦慮的事情,比如瑜伽舞蹈、讀書寫作,爬山運動,並且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孩子高質量的理解和陪伴。你也可以和孩子分享你是如何透過上述方式來緩解你的壓力的,當你的身心狀態越來越飽滿,孩子自然被你潛移默化。

  • 4 # 張針人聊養生

    一、先明確的告訴高中階段是人生多麼重要的一個階段,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讓學生知道高中學習的重要性,

    二、告知玩遊戲的危害,影響自己的學習,影響自己身心健康,影響自己的人生,

    三、給高中生規劃出他自己的時間,什麼時候看書,什麼時候可以休息,每週都要有詳細的規劃,這樣玩遊戲的時間就會減少

    四、家長要多監督,由家長管控學生拿手機的時間,什麼時候應該玩,什麼時候不改玩,家長要自己定時間

    五、可以給高中生培養其他的興趣,看古書,學畫畫,學體育等等,當學生有其他興趣的時候,玩遊戲也就少了,

  • 5 # 熱愛動漫的飛

    尊重差異,理解孩子,愛的方式很重要

    1.採用客廳文化,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

    首先我們可以借鑑歐美家庭的一種方式——客廳文化。

    關係和諧的家庭裡,家長和孩子是一起在客廳裡玩電子遊戲的。

    父親向孩子介紹自己喜歡的電子遊戲,帶著孩子一起玩,並在孩子長大一點以後,鼓勵孩子自己尋找自己喜歡的遊戲,透過這個來建立溝通。

    但客廳文化,遊戲只是載體。家長不能簡單粗暴的讓孩子在客廳玩,而是應該“陪孩子玩”至少是“看孩子玩”。

    2.從孩子的感受出發,理解孩子的情緒

    親子間的衝突,很多時候都是因為雙方情緒上來了,彼此不願意退讓,才導致最後不歡而散,甚至成為不可調和的矛盾。

    很多時候,家長在面對衝突的時候,過於在乎自己原先設定的身份、地位和麵子,而忽略了最本質的東西——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的前提,就是能尊重彼此的感受。

    3.孩子不是複製品,尊重他的生活方式

    很多孩子被家長冠以“叛逆”的稱號,那是什麼叛逆?其實,很多時候父母認為的叛逆,是孩子做了與父母預期不同的事情。

    不僅是玩遊戲的問題,孩子的生活方式會被父母以自己的人生經驗批判一番,但父母們有沒有想過,如果孩子連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沒有權力掌握,又怎麼願意和限制自己的人好好交流?

    六步溝通法則讓你和孩子跟衝突說Byebye

    【第一步:瞭解需求】

    孩子為什麼愛打遊戲?遊戲滿足了他什麼樣的需求?而作為家長我的需求又是什麼?

    【第二步:頭腦風暴解決方法】

    以滿足彼此需求為前提的情況下,和孩子一起腦洞,商量能滿足雙方需求的解決方式。

    【第三步:評估解決方法】

    解決方法必須要能滿足雙方的需求,和孩子一起進行評估確認。

    【第四步:選擇雙贏的解決方法】

    大多數時候,很難能滿足雙方需求。那便每人提出一個解決方法,結合使用。

    【第五步:執行解決方法】

    嚴格執行解決方法的同時,需要給予孩子更多陪伴。

    【第六步:後續評估】

    不是以“孩子不玩遊戲”為目的去禁止孩子,而是滿足孩子內在各種需求為出發進行效果的評估。

    正視遊戲,遊戲可讓孩子成長,

    父母也應學習數字化

    1.正視遊戲,遊戲可以讓孩子成長

    遊戲不是洪水猛獸,有些優質的遊戲甚至還能加強孩子對國防、軍事歷史的認知與感受。

    同時,電子遊戲也是兒童社交的重要元素。當孩子玩線上對戰的時候,遊戲ID的後面是人。小朋友之間透過遊戲來建立社交場景。遊戲幫孩子打開了社交,幫孩子建立了社交信心。

    當然最重要的是,數字化可以培養他的邏輯性和計劃性。

    2.父母也需學習,善於利用監管工具

    數字化是一個互動享受的過程,父母們也要學習,也要跟著成長。

    很多家長不瞭解網路,害怕失去控制,要麼就是禁止,要麼就是採取強行控制,可是用這樣的手段,孩子到了一定階段就會“反彈”,因此比起制止,家長更可以合理利用一些服務平臺去了解孩子和他的遊戲。

    3.借鑑遊戲的獎勵設計,進行契約教育

    為什麼遊戲往往都有 7 日簽到送禮物的系統?好的遊戲幾乎不會因為玩家沒達到目標,而把他已有的東西拿走來作為懲罰,相反,是刺激玩家循序漸進,達到目標去獲得獎勵。這就是遊戲的獎勵邏輯。

    借鑑遊戲的獎勵邏輯,和孩子制定約定,對孩子進行契約教育,同時也“防沉迷”。

    嘗試給孩子共同制定了一套積分體系,將需要引導的行為,如多看科技人文紀錄片、練大字、沒有吃完飯便不可以玩ipad等,都作為遊戲規則,獲得的積分可以兌換包括遊戲時間、玩具的獎勵。

    招數1:給手機增加“負面影響”

    曾有一位媽媽把玩手機變成作業的一種!

    她准許孩子玩手機,唯一的條件是:每玩半個小時手機,就要練一張字,每多玩半個小時,增加一張。剛開始孩子還覺得沒問題,放心大膽玩手機,覺得練字是小事一件,但過了兩天就有點吃不消了。

    每每想要玩手機,就想起要練字一張,想想都覺得好累啊!

    當孩子從心理上認為“玩手機=練字”的時候,他就自然而然不會覺得玩手機有意思了。

    招數2:陪孩子一起使用電子產品

    家長高質量的陪伴和溝通,再加上妥善的時間管理,能夠有效地避免孩子電子產品成癮。

    所以,我們要發揮自己的作用,為孩子選擇那些畫質精美、情節健康、最好是包含生活或科學知識的遊戲或節目。

    招數3:與孩子約法三章

    實踐證明,事先的約定比事後的懲罰效果更好也更容易實施,在玩遊戲前跟孩子“約法三章”:玩遊戲可以,但要約定時間和規則,一旦違反,要承擔違約責任。透過這種方法,沒有任何一方會輸,可以稱之為“沒有輸家”的衝突解決辦法。

    但很多家長表示:我們已經跟孩子約法三章了,為什麼還是沒有效果呢?

    各位家長朋友,你們是不是忽視了以下的注意要點呢!

    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進的行為

    比如:一天玩手機不能超過1個小時,玩手機必須是在完成作業以後。目標要具體、明確,便於測量。要清楚地說明孩子完成約定可以得到什麼,和沒有完成約定將失去什麼。

    要把約定書面化,並張貼在家裡的顯眼處

    當孩子完成了約定,哪怕是階段性的約定時,父母都要及時給與鼓勵。當孩子沒有完成約定,需要承擔的違約責任也絕對要承擔。如果不追究違約責任,約定就沒有絲毫約束力了。

    要注重“約”字

    在達成約定的過程中,要儘量吸取孩子的意見。千萬不能把“約定”變成父母單方向的“命令”。

    招數4:儘量豐富孩子的假期生活

    家長們可以儘量多陪陪孩子,親子閱讀、做手工遊戲或者一起出去運動。週末的時候,帶孩子去郊外遊玩,親近自然,用親子活動替代電子產品。

    孩子最希望的就是得到爸媽的關注,當他們從親子游戲中獲得快樂和滿足,就不會吵著要玩電子產品了。

  • 6 # 時光如指尖流砂

    其實高中生愛玩遊戲,甚至沉迷於遊戲,有多重方面的原因,知道這些,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怎樣讓他能夠少玩的問題。

    一、學習壓力大

    眾所周知中國的應試教育衍生出的是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學生就像一個容器,有的容器容積大,能裝的多,那麼他內部就沒有那麼多的壓力,有的學生容積小,同質化的灌輸就會達到撐爆的臨界點,會讓學生產生挫敗感,進而會想辦法逃避現實。而遊戲就成了他們釋放壓力的天堂,遊戲的強弱跟學習又完全不同,會給他們更大的刺激,以及在現實中所達不到成就感,然後漸漸的沉迷。

    二、沒有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

    興趣愛好有很多, 讀書、運動、唱歌、跳舞、看電影、彈吉他等,高中生正處於青春叛逆期,有的已經形成了獨立的思想和人格,也會有很多的他感興趣的領域,可能缺的是一點點的鼓勵和支援。退出遊戲,放下手機,帶他去看場電影,逛一逛圖書館,如果他說想學吉他,那麼就給他買一把,培養一個他真正感興趣的業餘愛好有可能會伴他一生,讓他終身受益。

    三、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人生這門大課一輩子的導師,如果家長天天無所事事,玩手機、玩遊戲,那麼你的孩子會是怎樣的人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切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有一天你會發現孩子手機不離手,遊戲不離口的時候,就是量變引起質變的時候,這時候你可能會猛然驚醒,幡然悔悟。

    那麼知道了孩子沉迷玩遊戲的原因,接下來該怎麼做呢?

    一、經常和孩子做深入的溝通

    幫助他排解學習中所經受的壓力。告訴他,你知道他很辛苦,想要遊戲來放鬆,但是遊戲並不是唯一的途徑,你可以找人傾訴比如父母,他們都會很願意分享給你他們那個年紀時候的心路歷程,這樣既加深了父母孩子間的感情,也會淡化遊戲在孩子心中的影響力。

    二、和孩子一起養成好的習慣

    嚴格規劃自己的空餘時間,比如每週去圖書館充電,每天堅持運動一小時,一起去看兩個人共同選出的電影,分享喜歡的音樂。除了學習的壓力,在休息時讓他覺得每一天都是忙碌的也是放鬆的。

    三、從現在開始重視家庭教育

    中國家庭教育的缺失可能是普遍的,如果高中時候補救會晚嗎?答案是不會晚,不論是誰、多大年齡、在做更好的自己這條路上永遠不會晚。如果你並不瞭解家庭教育,可以參加一些培訓,聽一些專家的講座。這些除了讓家長受益匪淺之外,你的孩子將會明顯感覺的你的變化,而你的所作所為無時無刻都會影響著你的孩子。努力提升自己,做好榜樣的力量,比你無奈的說教要強上百倍。

  • 7 # 愛生活的阿月

    個人認為首先要讓孩子從內心想要學習,願意為了高考努力,不然的話,家長的各種監督都沒有用。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孩子放下手機。現在離高考也就還2個月左右時間,每天努力,就會發現很快就過去了。

    每天做好學習規劃,把時間排滿,讓孩子沒有時間玩遊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產的可變壓縮比發動機和馬自達的壓燃發動機理論上哪個更省油和更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