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111076947924張華
-
2 # 大寶在努力
《第七天》是中國當代知名作家餘華繼《兄弟》之後,時隔七年後最新長篇小說。用荒誕的筆觸和意象講述了一個普通人死後的七日見聞:講述了現實的真實與荒誕;講述了生命的幸福和苦難;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比恨更絕望比死更冷酷的存在。《第七天》藉助一個死人赴死的魔幻故事外殼,將一段衍生於中國當代的殘酷寫真展現了出來。用文藝作品觸及讀者的心頭之痛似乎並非多有難度之事,而是在觸及之後還要留有餘響和餘震則變得鳳毛麟角。《第七天》中的"我"在餐館吃飯意外死亡,揭示了一種唐突的、貿然的命運降臨,它不寄託於非凡或者離奇的生活,而是對苦命的一種無可奈何。而這如何造成的,以及現實對悲劇性命運的反饋又是如何影響的,我們的作家連追問和冒犯的心思都沒有,在殘酷而凜冽的現實面前,自己的意志力和能力已率先被敲打得七零八碎。
-
3 # 三毛聊卡
繼《兄弟》問世七年後,餘華在《第七天》中又用他怪誕的筆法描繪了一幅當代中國社會的浮世繪。怪誕的社會現實使他再次看到生活在底層的小人物的苦難與溫情,同時也表現出對一些不良社會現象的諷刺和批判,以及對美好社會理想的追求和嚮往。
《第七天》自從出版以來受到了評論界的熱議,可以說是譭譽參半。否定《第七天》的大部分學者認為《第七天》就是一部熱點新聞拼湊起來的“新聞串串燒”,喪失了對文學虛構的想象力,缺乏對社會生活深層的思考,只是一部媚俗的新聞烤串;否定《第七天》一小部分學者認為小說不僅語言蒼白,而且人物形象單薄,甚至敘事邏輯也存在一些問題等。
而支援《第七天》的學者主要看到了餘華對現實苦難一如既往的關注,對亂象叢生的社會現實批判和憂慮。對於否定派的“新聞熱點”批判,支援派一方面認為新聞就是現實的一部分,可以作為小說的文獻資料出現,另一方面他們也認為當代中國的怪誕的社會現實已經超越了作家的想象力,一些新聞中社會事件完全可以作為小說的素材,甚至比作家的虛構更有價值。
筆者作為支援《第一天》的一員,主要是從《第七天》表現出來的主題入手,挖掘餘華在《第七天》中表達出的人文情懷。
怪誕的社會現實
《第七天》是借一個亡靈楊飛在死後七天的遊歷與回憶中勾繪出當代中國複雜的社會現實圖景。荒誕的寫作手法並沒有減弱《第七天》的現實主義成分,反而使其成為當代中國現實社會的倒影,帶給讀者的是撲面而來的現實氣息。
小說中的故事涉及到了多個轟動一時的新聞事件。這些新聞事件都是餘華精心挑選出來的,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當代中國社會的一個縮影。
因為現實中的社會是怪誕的,由新聞事件轉化為小說中的故事也是怪誕的。餘華用他敏銳的眼光覺察出一部分生活在底層的人們過著貧無立錐之地的殘酷現實,他用荒誕不經敘事模式訴說著被損害者被侮辱者的悲慘命運。
無論是生存還是毀滅,小說中的小人物常常找不到自己的生存尊嚴。無論是鄭小敏家遭遇的暴力強拆事件,還是商場火災帶來的死亡人數虛報事件,在某種程度上遇難者都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一些政府官員為了謀取一己私利,對無知的群眾總是採取瞞和騙的方式維護其光鮮的形象。
然而更加怪誕的事實是生活在底層的人們活著的時候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死了也沒有自己可以安息的墓地。楊飛的亡靈第一天到殯儀館就聽到了其他亡靈討論“現在的墓地比房子還要貴,地段偏遠又擁擠不堪的墓園裡,一平米的墓地竟然要價三萬元,而且只有二十五年產權。”
天價墓地的出現和興起在一定意義上也說明社會中存在著某些畸形的價值觀,這些無形價值觀造就的墓地市場推動著貧苦人們只能選擇去往死無葬身之地,永遠得不到安息。
小說《第七天》呈現出的怪誕現實,是作者對現實無奈的絕望表達,餘華以戲謔的方式闡釋著他對怪誕現實的憂慮和批判。
正如餘華所說“當基本的理性失去之後,當基本的公正無法維持的時候,當弱者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的時候,我們已經很難用邏輯建構事實。”於是在《第七天》中餘華給讀者創造了串聯了一個又一個荒誕不經的故事。
一系列荒唐又真實的故事一次次重新整理了世人的世界觀,不得不為這個怪誕的社會現實感慨。面對這樣爾虞我詐、物慾橫流的真實荒誕的社會,餘華認為有時怪誕的敘述其實可以更加接近真實,他以自己的真誠和勇氣再一次為沉默的大多數發聲。
-
4 # 小霞90534
覺得不錯呢,換了另一種角度,另一種寫作風格。展現了現代社會普通民眾有血有肉的生活狀態,真情實感,不騸情不浮誇的故事情節平淡中打動人心,和以往的作品一樣優秀精緻
回覆列表
讀完餘華先生的巜第七天》,心情複雜,第一感覺就是覺得他落進了他早年″先鋒"的套路里,是一種十分糾結情形下的產物。相比於他的《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要差很多。在巜活著》之後,巜第七天》是走下坡路的標誌。他太急躁了,感覺就是薄積厚發,有些搖晃不定。
巜第七天》開篇這樣說:″我得到一個通知,讓我早晨九點之前趕到殯儀館,我的火化時間安排在九點半。"無疑,這和弗蘭莰.卡夫卡的巜變形記》中的情節在形式上有什麼不同,用荒誕討伐荒誕。不過卡夫卡的荒誕從《變形記》到《審判》到《城堡》是將荒誕進行到底。他的情節平淡無奇,甚至沉悶瑣碎,毫無閱讀怏感,但只要讀過,就如毒藥了,動彈不得。
而《第七天》沒有深入進去,不過是對亂七八糟的社會現象的複製。其中種種,如讀報紙新聞,一目帶過,有一種紙片化的淺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