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問山聽水
-
2 # 終南喬俊傑
陰平道口在諸葛亮時期,長期有軍士駐守。蜀道之難,多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自秦入蜀,一直到兩漢時期,尤自劉璋一直經營西川。劉備佔領漢中後,尤其加強了漢中區域的防禦部署。若非姜維時期修改防禦方略,魏軍入漢中極難。若陰平道口有幾百將士,按原方略部署。鄧艾斷難成功。
-
3 # 不沉的經遠
陰平小路確實險峻,但是如果只有少量蜀軍守衛的話是無法擋住鄧艾的部隊。
鄧艾偷渡陰平,擊敗諸葛瞻以後迫使劉禪投降是大家熟知的三國故事。在《三國演義》裡鄧艾一路上沒遇到蜀軍攔截。其中鄧艾在過了摩天嶺以後還看到一個空寨,書中說諸葛亮曾經派1千軍馬守衛此處,後來被劉禪撤去。所以鄧艾直到江油才遇到蜀軍,還因為太守馬邈沒有準備,輕鬆拿下。
不過這僅僅是《三國演義》的說法而已,正史上並沒有提到諸葛亮派出的守軍被劉禪撤走。只提到鄧艾經過了700裡的陰平小路攻克江油,然後在涪城、綿竹擊敗了諸葛瞻。陰平小路險峻難走,鄧艾一路上“鑿山通道,造作橋閣”,才勉強透過。如果派遣一支蜀軍在合適的地方佈防,那麼很可能擋住魏軍。
但是如果按照題主說的只有幾百人佈防,那麼是擋不住的。因為鄧艾是從部下精選了1萬多精銳偷渡陰平,只有幾百人的話很難擋住這麼大規模的部隊。
而更重要的是魏軍並非只有鄧艾這一路,在鄧艾走陰平以後,鍾會也派將軍田章等人從劍閣西面走小路攻擊江油。歷史上鄧艾和田章匯合以後,命田章為先鋒去攻打江油城。田章和鄧艾的匯合點在哪裡在《三國志》上並沒有提及,不過應該距離江油不遠。而且田章曾經一路擊敗蜀軍3校,兵力不會太少,幾千人總有的。所以即使鄧艾被擋住,田章也可以從後面襲擊蜀軍,將其擊敗。
因此如果只派幾百人去防守陰平小路那麼意思不大,除非有幾千人直接加強江油的防禦,否則結果不會改變。
-
4 # 唐朝的長老
陰平古道假如有幾百將士設防崖口的話也是不可能殲滅鄧艾的幾萬軍團的。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可以說鄧艾偷渡陰平的時候若是有蜀軍設防,那麼鄧艾偷渡就會難上加難了。但是陰平並沒有蜀國的守軍,因為陰平這條路幾乎是不能行人的,所以蜀國想不到有人會從陰平過;其次就是蜀國軍隊緊缺,而且糧草也不充足,他們就更不會在這種地方設防了。
假設蜀國派幾百士兵在崖口設防的話,那麼蜀國也不可能抵擋鄧艾的幾萬大軍的。
首先就是鄧艾是一代名將,諸葛瞻三萬大軍尚且被鄧艾打的一塌糊塗,僅僅幾百士兵自然更不是鄧艾的對手了。若是幾百蜀軍佔領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可能魏國發揮不出來人數優勢,但抵擋不了魏軍不但的進攻,幾百人總會被殺敗的,因為實力太懸殊了。
其次就是蜀國滅亡已經是人心所向,很多蜀華人巴不得蜀國儘快滅亡呢,所以即便是有蜀軍鎮守崖口,當碰到魏軍進攻的時候他們也很難拼命抵擋的。再說此時蜀國的主要軍隊都掌握在姜維手中,雜牌軍碰到精銳部隊自然會心生膽怯。
最後就是即便這個地方有幾百個蜀軍鎮守崖口,那麼他們肯定是長時間沒有仗可打,他們必定疏於訓練,更是料不到有人會走陰平。若是他們見到魏軍突然出現在眼前必定會嚇壞的。而魏軍已經是視死如歸,勝負可判。
蜀軍只有一個地理優勢,其餘的皆不如鄧艾大軍,所以幾百蜀軍沒有什麼勝算!
-
5 # 浮沉的歷史
在小說《三國演義》裡面有這麼一個情節:鄧艾偷渡陰平小道,引兵前進的過程中,在一處險要之地發現一個大空寨,左右人告曰:“聞武侯諸葛亮在世的時候,曾經派遣了一千名士兵守此險隘,後來被蜀主劉禪所廢棄。”
讀過這個故事的人因此會感到十分的遺憾,如果當時蜀軍能夠在這裡佈防,鄧艾偷襲成都上計劃就可能失敗,蜀國也就不會滅亡了。但是在我們如今假設蜀軍部署了兵力進行防禦,猜測其是否能夠抵擋住鄧艾。
陰平小道當時是十分艱險的通道,當地山高谷深是一個七百里的無人區,鄧艾的軍隊經過千難萬險才最終到達了目的地。史書雖然那樣記載鄧艾到底帶領了多少士兵,但是這些士兵肯定都是精銳,能夠以一當十。歷史上蜀國駐守江由的守將是馬邈,江由在地理位置上看也是一個險要之地。如果蜀漢事先派兵駐守,那很大可能是會調動馬邈這支在江由的軍隊去駐守。但問題就是馬邈這個歷史上一見到鄧艾軍隊就投降的慫包,即便有再好的防禦地點,以他的能力來看還是會選擇投降的。
即便馬邈不投降,選擇堅守陣地,這裡蜀軍的戰鬥力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當時蜀國的精銳部隊都在劍門關與鍾會的魏軍主力對陣,蜀國後方有戰鬥力的部隊也在廖化、張翼和董厥的帶領下支援姜維。綿竹之戰中,蜀漢拼湊出來的軍隊被鄧艾三下五除二就打敗了,馬邈這支更加次要軍隊的戰鬥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馬邈的軍隊即便是打了,也已經挽救不了危局了,更別說什麼全殲鄧艾的軍隊了,主動投降應該就是馬邈當時最好的選擇了。
-
6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發生於公元263年的魏滅蜀之戰取勝的關鍵就是:因為鄧艾別出心裁地創造出了一條偷襲成都外圍的小路,這就是神秘的陰平古道,這裡沒有任何蜀軍的防守,鄧艾就是從崇山峻嶺中遇河架橋、逢山開路,硬是在沒路的地方開闢了一條新路,如天降神兵一般到達了成都外圍的江油,繞過了難以逾越的劍門關,如同天降神兵一般,逼降了江油守將馬邈,擊敗了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成功兵臨成都城下,才導致蜀漢的最終滅亡。
陰平古道在當時並不是路,只是一系列的山峰、戈壁、懸崖組成的700裡無人區,鄧艾的起點是陰平郡,也就是今天甘肅省文縣,翻越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的摩天嶺,經過青川縣境內的唐家河、陰平山、馬轉關、平武縣的靖軍山,到達江油關。
陰平古道地勢險要,山高谷深,鄧艾走得非常辛苦,一路邊走邊開路,遇到沒有路的地方,鄧艾還包著毛氈從懸崖上滾下去,並一路上留下來眾多的痕跡,比如有鄧艾磨刀的磨刀石,蓋印的印合山,鄧艾士兵歇息時抖鞋土的鞋土山,鄧艾丟失衣服的落衣溝,鄧艾練兵的射箭坪,還有鄧艾在一面石壁上題字的南天門,據說在1935年李先念率軍從這裡走時還見過一塊諸葛亮立的石碑。
這麼險要的地方,蜀漢為何不設防?如果蜀漢在險要的山崖口設定幾百人的防守部隊,鄧艾還能滅亡蜀漢嗎?
很顯然,不能。
諸葛亮在第三次北伐時,拿下了魏國佔有的武都郡和陰平郡,自此蜀軍開始在此地設防,據《三國演義》介紹,諸葛亮曾經在摩天嶺上設了一塊石碑,並在此處駐軍防止魏國攻擊,後來劉禪當政後,就逐漸荒廢了,也把駐軍給撤掉了,才會這麼輕易被鄧艾攻破。
要知道無論是劍門關,還是陰平古道上的摩天嶺,都是地勢非常險要,同時可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關隘,別說幾百人,就是駐守幾十個拒不投降計程車卒,鄧艾一時半會都難以攻下,那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也不是單靠武力強大就能攻下的,因為那裡提人間天險-蜀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很多狹窄的地方只能容得下一兩人的並排的通行,就算你有再多的軍隊,也沒法攻上去啊。
就說當時的劍門關吧,鍾會帶領了十二三萬的軍隊攻打只有姜維三四萬人駐守的劍門關,根本沒法打,就是過不去,原因就是因為地勢太險要了,別說打仗,就是正常的行走,也是非常危險的,即使鍾會的軍隊人數是姜維的三倍以上,仍然拿劍門關沒有任何辦法,如果沒有鄧艾的偷渡陰平,鍾會基本上就是撤軍了,無功而返。
所以如果蜀軍在陰平的險要處部署幾百士卒的話,鄧艾是不可能攻得下,就會面臨和鍾會一樣的處境,到時候也只能退兵,天險不是單憑人力就能拿下的。但是幾百人也不能殲滅鄧艾的大軍,只能阻止鄧艾大軍,至少能保證蜀漢不被滅亡。
鄧艾的成功就在於出其不意,讓蜀漢完全沒有防備,一路如入無人之境一樣一直進到江油,蜀軍才知道魏軍的一部分繞過了劍門關,這個時候蜀軍不是毫無防備就是棄關投降,即使諸葛瞻率領蜀漢最後的軍隊應戰,也依然不是鄧艾數萬精兵的對手,鄧艾到達成都附近,就相當於逼近了敵國首都,以劉禪的能力只能投降。
鄧艾偷渡陰平的道路,在1100年之後,明朝初年的傅友德也曾走過一次,同樣是從甘肅省文縣進入,越過摩天嶺,繞過劍門關,攻取江油,逼近綿竹,迅速讓當地的蜀軍投降。
所以,陰平古道對於蜀地來說,雖然地勢險要可以作為一道屏障,但是如果不加以利用的話,仍然還是會被敵人滅亡,只要防守得當,加上蜀地險要地勢,在成都建立的政權都沒有這麼容易會滅亡的。
-
7 # 初心如舊
陰平古道如果有幾百士兵把守,是不是能殲滅鄧艾數萬大軍?
這個關鍵在組織、以及鄧艾當時的進軍部署。提問的故事,是按照《三國演義》中描述,鄧艾在滾下摩天嶺,收拾衣甲、器械,正要出發時,看見一個大的空軍營,左右有人告訴鄧艾,諸葛亮時代,這裡曾經駐兵一千人,現劉禪把這廢掉了,鄧艾嗟嘆不已。而蜀兵以數百人,扼守險要,斷其歸路,鄧艾兵皆餓死這話,是鄧艾謁見鍾會,提議自己從陰平道進兵時,鍾會假意稱讚,鄧艾出門後,鍾會對自己部下,嘲諷鄧艾的。
按照《三國演義》故事,鄧艾部三萬大軍,在透過陰平道時,每行過一百里,就紮下一座大寨,留下三千兵駐守,這樣走過七百里陰平道,最後到達摩天嶺時,鄧艾隨在身邊的,只剩兩千人,鄧艾令士兵們先把兵器扔下去,然後自己裹上軍毯,帶頭滾下摩天嶺,由於下面駐軍早已撤掉,兩千人順利會齊,找到兵器,整理隊伍後,向最近的江油城攻擊,由於江油守將馬邈,昏庸無能,疏於防備,被鄧艾佔據。
可以看出,鄧艾軍是分批、分次從高處滾下的,如果摩天嶺下蜀國駐軍,是一位比較精明能幹的將領,那幾百人也能發揮大作用。特別需要指出,鄧艾軍是先把兵器扔下去,並且,鄧艾是自己帶頭滾下去的,剛落地時,肯定昏頭昏腦、不辨南北,還是赤手空拳,得到處找兵器,最多兩士兵,一頓亂刀就報銷了。鄧艾是主將,如果鄧艾被砍死,或者被砍殘,後面下來的,群龍無首,還不亂成一團?兩千多人滾下來時,只要組織得當,數百有組織、有準備士兵,就地殺掉暈頭轉向的兩千人,也是很有可能的。
至於鄧艾留在陰平道上,分別紮營的那兩萬多人,分隔在幾個位置,如果沒人組織引導,一時半會到不了,時間長了,得不到補充,甚至會退回原出發地,那樣的話,對於伐蜀幾乎就沒用了。當然,如果這數百駐軍的領導,是一位像馬邈一樣,混日子的將軍,麻痺大意,整天沉醉酒鄉,數百士兵被鄧艾幹掉,也不能完全排除。總之,陰平道要守,就得盡職盡責,如果應付,不說數百,就是原來的一千,也很難起到作用。
從上面的分析看,數百蜀兵,殺掉幾萬鄧艾兵,是不可能的。這包括兩方面 : 一是鄧艾沿途駐紮陰平道,各處大寨計程車兵,是後面陸續分批到達摩天嶺,而且,需要有前面滾下摩天嶺的經驗、引導,不然,面對如此兇險的山嶺,是不敢貿然滾下去的。二是數百士兵,在殺掉第一批鄧艾兩千人時,有突然性,但如果後面的魏兵再到摩天嶺,肯定不會重蹈覆轍,一定會吸取教訓,總結得失,那樣的話,數百士兵應付兩萬多魏兵,兵力對比差距過大,可能會是失敗。
但因為道路險峻,人煙稀少,訊息傳達慢,前面吃虧的魏兵,沒有人逃脫,那麼,後面來的魏兵,頭一兩批再挨黑悶棍,也是有可能的。另外,這中間的過程,駐守蜀兵,如果抓緊報告上級,劉禪、諸葛瞻要是採取恰當措施,也許會堵住這個大漏洞也沒準。
-
8 # 歷史笑春風
在《三國演義》中寫到過這樣一個情節,那就是鍾會取漢中後,鄧艾來見鍾會。鄧艾獻策鍾會從大道取劍閣,自己從陰平小道取成都。鍾會表面上同意,但是在鄧艾走後卻說出自己的意見。那就是“陰平小路皆高山峻嶺,若蜀以百餘人守其險要,斷其歸路,則鄧艾之兵皆餓死矣”。
而鄧艾在暗渡陰平後,在進兵時,看見一個大空寨,說是當年諸葛亮派一千人馬守衛這個險隘,現在被劉禪給廢了。鄧艾聽了,十分感嘆。於是,帶領兵馬直取江油,打通了後方,使得全軍進到江油取齊。接下來綿竹一戰,打敗諸葛瞻,迫使劉禪投降,滅了蜀漢。
我們從這些情節裡可以看到,鄧艾偷渡陰平確實是一步險棋,並不被當時的蜀、魏將士所看好。但是,也正是這樣,鄧艾的軍事行動也取得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獲得了勝利。
那麼,如果真的如鍾會所言,如諸葛亮所備,蜀軍在控制陰平小道的險隘駐紮一支人馬,鄧艾是不是不但不能取勝,反而會全軍覆沒在陰平小道中呢?
依我的看法,如果真的出現那種情況,只不過會給鄧艾製造更多的困難,未必會讓鄧艾的軍事行動陷入失敗。這是因為:
一、 陰平險阻,對進攻方和防守方都是一致的。
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陰平是十分險阻之地。所謂的陰平小道,只是一條傳說中的小道,不適合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如果說,鄧艾的進攻十分困難,那麼,派駐在此的防守者也十分困難。
如果去陰平山區尋找險隘去駐守,還不如直接駐守陰平郡和江油,這樣壓力會減少很多。即便如此,陰平郡當年也不過駐兵數百,可見這一點的後勤供應困難。
二、 鄧艾偷渡陰平,做了足夠的準備。
鄧艾在伐蜀戰役的初期,自己擊退了姜維的主力,鍾會奪取漢中之後,就把目光投向了陰平小道,決心從陰平小道突襲蜀漢的腹心,奪取成都。
鄧艾和鍾會商議後,不顧鍾會的嘲諷,毅然實施了自己的計劃。我們可以看到,鍾會對如何透過陰平小道做了周密的計劃。
他派出專門徵召的開山的壯士,來鑿山開闢通道。而自己身後將自己的三萬人馬,每行百餘里就派三千人下一個寨,保持前後聯絡。這樣,鄧艾雖然在無人之地進軍,可是完全可以保證自己能夠和後方的聯絡,並且能夠得到後方的後勤保障。就這樣,鄧艾順利的通過了陰平小道,直達江油城下。
三、 蜀漢對陰平方面防備疏忽。
鄧艾能夠順利透過陰平小道,最重要的原因是,當時蜀漢對陰平方面的防備疏忽,鄧艾完全是行進在無人之地。兵法雲,地無兵不險,兵無地不強。鄧艾雖然歷經險阻,但是由於沒有敵兵阻攔,依然度險如夷。
這是因為姜維的疏忽造成的。姜維在掌握軍權之後,破壞了以往的軍事方針,修改了過去行之有效的防禦體系。他將漢中的禦敵於國門之外的防禦體系,改變為放敵入平地,聚而殲之的方針。這使得鍾會輕易的就奪取了漢中。
而西線方向上,姜維將自己統帥的主力全部集中,企圖一方面防禦敵人的進攻,一方面能夠尋隙北伐。有姜維的大軍在前面掩護,西線後方自然就防禦疏忽了。
可是,由於姜維戰略方針的破產,姜維不得不趕快率領軍隊去保守劍閣。這樣一來,雖然暫時堵住了東線的漏洞,將鍾會的主力阻擋住,可是在西線又留下了破綻。
這個破綻被敏銳的鄧艾抓住了。他率領自己的軍隊,偷渡陰平。正如前面所述,蜀漢在西線的將領根本就沒有防備鄧艾的軍事行動,所以造成了西線防禦的失敗,進而造成了成都丟失,蜀漢滅亡。
四、 鄧艾不必非要偷渡陰平。
鄧艾偷渡陰平,襲擊成都,成就了他的功名。但是,他即便是沒有偷渡成功,也對他造不成什麼損失。不會出現鍾會所說的全軍覆沒的情況。
我們可以看到,鄧艾進軍的時候,連續下寨,首先為自己準備好了退路。這樣他就算是偷渡陰平失敗,也能夠在付出一定損失的情況下,安全退回。
而且,鄧艾偷渡陰平也不是上級下達的死命令,必須要完成。而是他自己的機斷作戰,鄧艾擁有完全的自主權。即便是偷渡失敗,也對他沒有多少影響。
最後一點,鄧艾和鍾會的商談中說的明白,自己只是一支偏師。自己偷渡陰平的目的是吸引蜀軍的注意力,打亂蜀軍的防禦,讓蜀軍的主力回救。這樣一來,鍾會就可以突破劍閣,奪取伐蜀的全功。
由於鄧艾在各個方面都為自己留有餘地,所以他偷渡陰平,即便是失敗的話,他只要吸引一部分蜀軍主力,也就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因此,就算是鄧艾偷渡陰平失敗,他也不會有多少責任。他只需要原路返回就是了,也不會有太大的危險。
結語:
鄧艾的陰平渡險是戰爭史上的一個經典戰例。鄧艾憑藉著這一成功的軍事行動,一舉摧毀了蜀漢的西線防禦,一直打到成都城下,滅亡了蜀漢。在這次軍事行動中,鄧艾準備周密,行動秘密,再加上蜀漢防備疏忽,即便是有部分蜀軍防守,也不會對鄧艾產生多大的阻礙。
但是,鄧艾雖然取得了軍事上的成功,可是他在成功後,忘記了自己偏師的身份。在成都,他擅自做主,任意妄為。這引起了早就嫉恨他成功的鐘會的注意。在鍾會和衛瓘的共同誣陷下,鄧艾被逮捕,最後遭到了冤殺的下場。
-
9 # 漩渦鳴人yy
殲滅鄧艾這幾萬大軍這可能性不大,但是卻存在著這種可能!在什麼極端條件之下才有可能呢?就是除非鄧艾他腦子被驢給踢了!看到有守軍偏得要把這個地方給攻下來,那這東西出的問題可就大了!
講道理,軍隊在極端劣勢的情況之下守住一個重要據點,並且把工程方面的部隊給見面,這種案例呢?確實也有,而且就發生在三國時期!大家還記不記得《三國演義》裡面孟達曾經有一個老搭檔叫做霍俊!這個人可不簡單,知道他幹過什麼事情嗎?他曾經率領100個士兵守衛一個重要的關口,結果張魯派了1萬多是兵攻打劉璋,就是他阻擋這1萬多士兵打了一年多,結果這100多個是並沒有任何增援的情況之下,打了一年多把這1萬多士兵全給打光了!
一旦大軍突進到羊腸小道,其實兵力上的優勢就很難展開,正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說的就是那些險關!這幾萬大軍雖然浩浩達到人數眾多,但事實上真要跑到人家那地盤上去撒野,這也不可能為什麼軍營設定的位置就在這險峻小道之上,你計程車兵在前面頂多展開多少個人,二三十個人都已經算是頂天了,超過二三十人那寬度你都算得上是大道了!你要有這寬度,那蜀國早就注意到這一條線路了,哪會讓你這麼輕鬆的過來!
就算我打不了,我這幾百個士兵不是專門用來打仗的,那我也可以向後面求援呢,不說其他的,把當初諸葛亮兒子守綿竹的那點兵力帶過來,那兵力上面的優勢,就立刻被化解了!如果說鄧艾率你的這幾萬軍隊實在是攻擊的太緊急了,把那山上的石頭啊,往底下一塞,把路給堵起來,先讓他清理了路障,清理個幾個月,你覺得是蜀國耗得起,還是鄧艾這幾萬軍隊耗得起?
歷史上面曾經有多次,很多軍事上面的奇人想要利用出其不意的特性,透過這些羊腸小道完成一個突襲作戰,但是大多數時候都是得不償失的!突襲作戰最重要的就是一個隱蔽性,別看鄧艾這幾萬軍隊聲勢浩大,人數眾多,但事實上沒有隱蔽作戰這個特點,耐的這支軍隊,它的效果絕對沒有這麼好!不說其他的,為什麼鍾會率領著?這是魏國大軍突破不了劍閣關,這鄧艾率領幾萬軍隊就能夠突破這個險道?
賓利施展不開這還只是其次的問題,最重要的就是他走的路本身就不大好走,這幾萬軍隊每天都需要吃飯的,每天都需要各種各樣的軍需用度,這些東西都從哪裡來?後方運過來後方的運輸隊就沿著他們這條羊腸小路一路運輸到前線的軍隊裡面,這需要多少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這效率之低下。絕對讓人難以想象!
如果說第一次突襲不能成功,最終造成的原因無非就是這幾萬大軍是上,還是撤都是問題,如果說鄧艾真的鐵了心要摔這幾萬軍隊,跟蜀國駐守在這裡的幾百士兵死磕,正常一點兒,鄧艾這支軍隊就完蛋了!
回覆列表
派幾百精兵駐守陰平古道完全可以抵禦鄧艾的軍隊,不可能殲滅,因為基數相差過大。
先看一看鄧艾滅蜀簡要經過鄧艾領兵伐蜀,在劍門關以北久攻不下,回軍景谷道,到達陰平郡,走數百里險要小道(陰平古道),途徑摩天嶺,到達江油關。
陰平古道自古以來就是險要崎嶇之路,歷代除了當地農民行走之外,鮮有人用此道。
途徑摩天嶺,其嶺北西坡度較緩,南面則是峭壁懸崖,無路可走。鄧艾就是從摩天嶺裹氈而下,士兵摔死過半,度過摩天嶺後,鄧艾直插江油關。
江油關四面環山,地勢險要,涪水中流,易守難攻。但蜀漢守將馬邈畏戰,開關投降,鄧艾直抵成都,蜀亡。
透過突襲過程,可以看出鄧艾軍有很多不利因素1.鄧艾領數萬士兵進行突襲,由於地勢原因,不能展開,發揮不了應有戰力。
2.陰平古道,道路狹窄,需鑿山開路,修棧架橋,進軍緩慢,給駐守部隊充分準備時間。
3.即使穿過古道,江油關有天險拒守,易守難攻。
4.路途艱險,後勤補給困難,魏軍不能持續供應糧草。
對策1.派兵駐守陰平古道,築牢工事,堅守清野,打消耗戰即可。
2.增兵平武郡(陰平郡與江油關之間),若發現突襲軍隊,及時馳援,將魏軍堵在摩天嶺下,予以殲滅。
3.依託江油天險,堅守江油關,堵塞鄧艾進軍成都通道,與劍門關呼應,同時向成都求援。
但兵無常勢,具體情況還要根據戰場實際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