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自然知道
-
2 # 獵奇動物社
從本質上說無論是什麼食性的動物對於食肉動物來說都是肉,這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在自然界中,食肉動物通常只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儘管體型有很大優勢的食肉動物,也很少出於食物的目的去捕獵其他食肉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來探討一下原因。
食肉動物為什麼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導致了食肉動物的偏向選擇:
第一,數量
食肉動物的食物就是肉,雖然不同的食肉動物在體型有一定的差別,但是體型的差異只是決定了它們獵物的大小,相比較而言它們進食的比例幾乎是相同的,比如老虎每天要吃到10-15公斤的肉,而花豹則每天僅需要5-10公斤的肉就足夠了。
但是,無論是哪一種食肉動物,在其生境中的動物數量佔比都是極小的,比如一頭老虎的領地範圍大概是50-100平方公里,在其領地範圍內,除了它自己是大型食肉動物外,沒有其他的大型食肉動物。如果它們選擇吃其他的食肉動物的話,很可能面對的情況就是餓死。
因此,食草動物比食肉動物的種類和數量都要多很多,是食肉動物選擇它們作為食物的主要原因。
第二,風險
在整個食肉目下,所有的動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它們都有尖利的犬齒和相對比較大的咬合力,而且雖然有些食肉動物的爪子不太鋒利,但相比較食草動物來說也有一定的殺傷力。而無論是尖牙還是利爪都是為了戰鬥而生的,這些食肉動物們捕獵食草動物的“武器”。
食肉動物的這些特徵除了能夠針對食草動物外,對其他的食肉動物也是一種威脅,相比較那些只有蹄子和適合吃草的牙齒的食草動物來說,顯然威脅性更大一些。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平頭哥”蜜獾雖然體重平均不足10公斤,但是它能夠讓一群獅子頭疼不已,原因就是它有著利爪和尖牙。還有老虎捕獵200公斤的野豬相對輕鬆,而野豬還是具有很強攻擊性的雜食性動物,但是如果換成200公斤的熊的話,即使雄性的東北虎都不敢輕易的與之交手。
並且食肉動物捕殺食草動物,最多就是放走對方,但是兩種食肉動物如果互相捕殺的話,受傷的機率會大大增加,而受傷對於食肉動物來說很可能就意味著死亡。
因此,從風險的角度看,食肉動物選擇食草動物也是情理之中的。
第三,食肉動物的“技能”
對於食草動物來說,它們雖然也有逃命的技能,但是在群居食肉動物的圍攻下,或者是獨居食肉動物的偷襲下,它們也只能束手就擒。但是,食肉動物就不同了,它們通常有敏銳的嗅覺和聽覺,所以無論是對於群居型的食肉動物形成圍攻之勢,還是對於獨居型的食肉動物偷襲都是極其不利的。
除了這個因素,不同生態位的食肉動物都有著自己的“技能”,除去老虎和獅子這種體型龐大的大型食肉動物外,其他的食肉動物體型中等的大都用群居的習性來彌補個體戰鬥力的不足,比如灰狼。體型更小的食肉動物則是用爬樹、或者遠離其他大型食肉動物來規避生存的風險。
相比較而言,食草動物會的也只有逃跑了,而且它們大都在陸地上,更沒有像食肉動物那樣敏銳的嗅覺和聽覺。
因此,從動物的“技能”角度看,顯然也是食草動物更容易捕殺。
第四,習性
食肉動物與食草動物都是經過漫長的演化而來的,在演化的過程中,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的差異越來越明顯。當一種動物習慣了吃肉之後,如何獲取肉,就成為了一個問題,因此,它們也在不斷的嘗試捕獵其他動物,在捕獵的過程中,它們也會將獵物根據捕獵難易度劃分等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固有的習性。而這恰恰也是大多數食肉動物不吃其他食肉動物的原因,比如獅子、老虎等動物殺死花豹等食肉動物後,通常是扔到一邊不吃的。
當然,也有食肉動物吃其他食肉動物,比如鬣狗,但是這樣的動物並不多,而這個食性的形成也是長期累積的結果和自然選擇的原因。
因此,食肉動物根據食物獲取的難易度確定自己的獵物,一旦形成後很難更改,也是食肉動物選擇食草動物的原因。
有沒有不挑動物的食肉動物?在自然界中,有一些食肉動物對食物沒有任何的挑剔,它們既吃食草動物也吃食肉動物,比如我們上面說的鬣狗就是代表動物,這一類動物被稱為“機會主義者”。
除了鬣狗外,鱷魚也是典型的不挑動物的食肉動物,只要是能夠捕獵的,它們向來是來者不拒的。不過,這兩種動物都屬於機會主義者,它們的主要獵物還是食草動物。
不過,在貓科動物中,有一種大型的動物,在它的食譜中,食肉和雜食性動物的比例超過了食草動物,它就是南美洲食物鏈最頂端的動物-美洲虎。
在南美的熱帶雨林中,動物的種類非常的多,而且食草動物也很多,但是美洲豹對水裡和水邊的動物卻情有獨鍾。在美洲豹的食譜中,除了水豚、鹿也樹懶是食草動物外,其他的獵物要麼是雜食性動物,比如野豬、靈長類動物等,要麼是鱷魚、龜類以及食蟻獸。
當然,以上只是說了一些食肉目下的動物,在動物界許多昆蟲綱下有許多食肉動物對食物也不挑剔,比如螳螂,螳螂是一位危險的“殺手”,在它們面前只要是小於等於自身體型的昆蟲都是它的獵物,對於獵物它從不去區分目標是吃素的還是吃肉的,甚至餓了,它們連自己的“丈夫”都不會放過。
總結從整體上看,食肉目下的動物大都以食草動物為食,這是因為捕獵食草動物的風險性較低,而且食草動物的數量和種類較多導致的。因此,在食肉動物的生境中如果有足夠的食草動物儲備,它們是很少去捕獵其他食肉動物,但是如果食肉動物的生境中,它的生態位最高,而恰好生境中的食肉動物較多,那麼它們也是會對食肉動物下手的,比如美洲豹。
-
3 # 展翔的天馬
反正大家都不是吃素的,可能在某一方面的,一些體型相對比較弱小的食肉動物在實力方面的確不如體型較大的食肉動物,但它們基本上也不會作為砧板上的肉給其他體型較大的食肉動物吃。且看下面的分析。
食物鏈的位置從食物鏈的位置上來看,雖然有的食草動物的體型可能會比食肉動物的體型還要大一些,但它們是以植物為食的,在食物鏈上的位置本身就已經低了一級。
其實就是因為植物分佈比較廣泛,它們的人一般都比較豐富,這樣就可以滿足很多食草動物的需求,這也造成了食草動物的數量相對比較多,像馬牛羊這些動物,一般在數量上都相對於食肉動物要多一些,例如比狼或者老虎等都要多一些。
如果一些比較強壯的食肉動物也是以其他弱小的食肉動物為食的話,由於它們所獲得的食物來源相對也是比較少的,所以對於它們本身的生存來說,也不是很好。畢竟想要尋找到這樣的食物,並不是隨時都可以遇到,而且食草動物的數量相對比較多,做就比較容易遇到,這其實也是一個機率的問題。
食肉動物會反擊其實如果在食物真的非常缺乏的時候,一些比較兇猛的食肉動物,的確會吃一些比較弱小的食肉動物,這其實也是為了生存的需要,迫不得已才會這麼做。
但事實上,一些體型較小的食肉動物,它們本身也不是吃素的,它們在捕食的過程中也練出了一身本領,所以要是其他大神的食肉動物盯上了它們,當然也會引起弱小食肉動物的仇視,雖然弱小的是肉動物,它們在單個個體上的實力的確是不行的,但它們可以團結起來,只要數量多了,也可以對較大的食肉動物造成威脅,甚至還有可能會要了對方的性命。
例如在非洲草原上的獅子和鬣狗,就個體而言是獅子比較強壯的,但它們要是落單的話,也很容易會遭到鬣狗的攻擊,這也就是數量多的弱者戰勝強者的一個辦法。
所以獅子一般都去追捕作為食草動物,而且比它們的體型更大的野牛,雖然野牛的力量的確會比獅子更大,但如果不是觸犯到它們的禁忌,野牛一般都不會反擊的,反而是直接逃跑。
這基本上就是食草動物的弱點,食肉動物要是遇上了它們,雖然並不是每一次捕食都會成功,但至少會威脅到它們生命的情況是比較少的,也就是說他們要是去捕捉食肉動物,所面臨的風險就比較大。
綜上所述,食肉動物畢竟都不是吃素的,不管它們的體型大小是怎麼樣的,要是真的搏鬥起來,難免就會出現死傷,相對來說捕捉食草動物的時候所承受的風險就小了很多。
-
4 # 動物百科知識
假如食肉動物選擇以食肉動物為食會發生什麼?
那就是:來啊,互相傷害啊!
然後食草動物一邊吃著草,一邊一臉懵逼的看著它們,久而久之,食肉動物越來越少,逐漸地食肉動物開始捱餓。而食草動物越來越多,逐漸的植物就不夠吃了,也開始捱餓。為了吃飽飯,食肉動物只能捕殺食草動物,食草動物剩下的倖存者也能夠獲得足夠的食物。於是,草原上又變得生機盎然!
所以,食草動物仍然難以避免被食肉動物捕殺的命運,這就是大自然法則,生態平衡。
除了以上原因,還有一個因素不能忽略,那就是動物自身的營養平衡問題!
食草動物可以靠吃各種植物獲得均衡營養。食肉動物無法直接消化植物,很多肉中沒有的營養就需要讓食草動物來提供。於是,食草動物就成了二道販子!
比如,食肉動物也得補充纖維素,可是直接吃,由於它們的腸子短,體內也沒有相應的益生菌,是無法吸收的。於是,食肉動物就以吃食草動物未消化完全的食物來補充。
所以,為了保證飲食的營養均衡,它們也必須以食草動物為食!
可能有的朋友會說,熊貓作為食肉動物不也以植物為食的嗎,怎麼就不怕消化不了。是的,熊貓幾乎完全以植物為食。可是,由於它們的消化系統不善於消化植物,導致熊貓對竹子的吸收效率極低,這讓它們必須用一天的大部分時間來吃東西,結果它們就變成了吃貨。
以上!
-
5 # 雙子星
前面回答廢話太多了。食肉動物一般需要很小心的避免受傷,捕食食肉動物即便打的贏畢竟還有受傷風險存在。所以,有食草動物何必冒險?
-
6 # 叫我金主編
第一,草食動物的數量要絕對多餘肉食動物,易於尋找。你真正到大自然當中去,除了非洲獅群、鬣狗群和狼群,你幾乎看不到肉食動物。因為隱蔽,是肉食動物的本能。但是,如果機會好,肉食動物也會捕食其它肉食動物,比如非洲獅捕食獵豹、非洲豹捕食獵豹、孟加拉虎捕食印度豹,這些都有照片證據。所以,不是不捕食其他肉食動物,而是捕食草食動物的機會更多。
第二,捕食肉食動物的代價更大。肉食動物捕食不是為了榮譽,而是為了吃飯,所以要算一筆賬,要付出最小的代價來吃到嘴裡。比如棕熊,雖然是雜食動物,但也是掠食動物,它可以捕魚,卻不會和狼群較勁——護衛戰利品時會和狼群戰鬥,但不會下定決心去捕食一隻狼。
第三,這裡還有一個時間成本。肉食動物本身更善於偽裝,並且更敏捷,比如獵豹速度快,非洲豹能夠爬樹,獅群捕食它們的難度非常大,成功率極低,所以不會主要以這些動物為獵物。
-
7 # 塞外騎蝦轉
要捕殺肉食動物要滿足幾個條件,一是數量夠,二是易遇見,三是易征服。
數量方面,作為肉食動物,站在食物鏈頂端,數量比食草動物少,偶爾捕殺是可以的,作為主食是不能維持其長期生活。
相遇問題,每種肉食動物都有自己的領地,如獅子老虎,鱷魚和老虎,就很難相遇,即使同一地方,也難遇見,如熊和虎。既然無聊都如此難,談和獵殺呢?
獵殺問題,作為肉食動物,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領,自己的長處未必能戰勝別人的長處,老虎追不上獵豹,獵豹水中鬥不過鱷魚,獅子鬥過鬣狗,因為鬣狗數量多。因此,肉食動物偶有較量,也是先下手為強,偷襲致勝。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獵殺成本高,在與肉食動物廝殺過程中,容易受傷,強者易墜落為弱者,然後攻受轉換,反而成為被獵殺的物件。
-
8 # 孟德基業山下藏
我認為原因主要有兩點:1、食肉動物會反擊,風險高收益低,被咬傷感染了是得不償失的;2、食肉動物的肉相對於食草動物來說不夠鮮美。
-
9 # 半份天空
補充:食草動物的肉是香的,食肉動物的肉是臭的。西方人以肉蛋奶為主食,有狐臭,華人以穀物蔬菜為主食,所以體味就小。
-
10 # 動物速遞
在非洲大草原中,其實有很多“歡喜冤家”的,比如獅子和鬣狗就是最典型的一對,獅子和鬣狗共同生活在大草原上,而且它們的生活區域幾乎是重合的,可以這麼說,有獅子的地方,基本上就有鬣狗,它們之間,只有“相殺”,沒有“相愛”。千百年間,獅子與鬣狗的鬥爭可以說是從來沒有休止過,今後也不會休止,這就是它們的生活方式。
鬣狗是一種中等體型的捕食者,屬於鬣狗科裡面的一員,我們常說的鬣狗單隻斑鬣狗,因為其他的鬣狗都不具備和獅子爭奪的本事。鬣狗的體型只有40-86千克,前腳長後較短,這樣的體態註定了它們跑不快,平均時速在40千米左右,最高的時候能夠達到60千米,但是鬣狗耐力極好,能夠長時間追逐獵物而不會感覺到疲倦,這一點是非常恐怖的。
獅子我們都非常熟悉了,它是貓科動物家族裡面的一員,也是第二大的貓科動物,主要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亞洲的部分地區也有分佈,不過卻是屬於不同的亞種了。獅子的體型比較龐大,雌獅能夠達到180千克左右,雄獅體重在230千克上下。獅子雖然說在力量上比不上同級別的老虎,但是在非洲大草原上的食肉動物裡面,它是最強的。
按道理說這麼小的鬣狗,怎麼能夠對付這麼大的獅子呢?這裡面就要從鬣狗和獅子的生活方式說起了,它們雖然都是群居動物,但是獅子的團體狀態要鬆散得多了,或許是仗著自己本事大的緣故,獅子經常會單獨行動,一旦獅子落單了,那麼鬣狗的機會就來了。鬣狗雖說沒有獅子厲害,但是一旦成群的話攻擊力是很強的,特別是它的偷襲技術,簡直令人聞風喪膽。
平均三頭鬣狗就能夠襲擊一頭雌獅,但是當成群的鬣狗遇上雄獅的時候就會躲著走,這就是鬣狗的生存態度,另外,鬣狗襲擊雌獅的時候,往往是在它捕獵之後才行動的,這樣雌獅因為捕獵的時候消耗了大量的體力,等到鬣狗再來襲擊的時候,已經沒有多少能量與之一戰了,只能眼睜睜看著食物被搶走。既然獅子與鬣狗積怨極深,那為啥獅子不把鬣狗捕食掉呢?
首先獅子是會捕殺鬣狗的,而鬣狗也會捕殺獅子,它們同為食肉動物,在生活環境上存在競爭關係,所以一旦抓住機會,就會讓對方置於死地。也正是因為同為食肉動物,所以它們之間互食的情況很好,有學者認為,食肉動物與食肉動物更為親近,因此傳播疾病的機率也更大,因此它們主要捕食食草動物,這是生物自我保護機制中的一種。
另外貓科動物的腸胃都比較弱,養過貓咪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如果突然換貓糧或者給其他東西貓咪吃的話,估計會鬧肚子。對於獅子來說也一樣,如果突然改吃鬣狗了,獅子們的腸胃可能也會受不了,畢竟它們長期以來都是以食草動物的肉為生的。這裡面還涉及到捕獵成功率以及難易程度的原因,捕食鬣狗要比捕食蹄類動物危險的多,也要難得多了。
最後一點就是鬣狗的肉不好吃,其實不僅僅是人,很多動物,包括食草動物都是會挑食的,當它們有更多的選擇的時候,往往就會選擇更好的。鬣狗是食腐的,而且很不注意衛生,因此鬣狗身上皮毛是有很大的腥臭味,肉質偏酸,相對於食草動物的肥美,只有餓極了的獅子才會吃它們,平日裡也只是咬死就行,是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堅決不會吃鬣狗的肉。
我想從這對“冤家”的故事裡面,應該能夠知道為何食肉動物間不怎麼互食了吧?
-
11 # 科學黑洞
廣義上來說食肉動物泛指一切食肉的動物,在生物學分類上食肉動物是哺乳動物綱下單獨的一個目,包含260多個胎生物種,當然其下的大熊貓在進化過程中把自己混成了國寶,主要吃竹子,而同樣熊科下的成員也多是雜食動物。食肉動物有共同的特點,它們擁有尖牙利爪,攻擊速度快並且身體強壯,在野外屬於絕對的王者。
草食性動物就相對簡單的多,它們數量眾多主要以草植為食,天性溫順大部分無攻擊性,當然也有性情暴躁的成員,靠著自己龐大的身軀,很多獵食者都會禮讓三分,例如非洲草原上的大象、犀牛、野水牛以及河馬等等,如果暴躁起來非洲獅都要跑路的。
目前已知地球上有數百萬個物種,大家都處在一張食物網裡,既有天敵的存在,同時自己也可能是其它物種的天敵,正是這種錯雜的關係讓地球生態系統變得穩定,所有物種的成員數量處在穩定的階段,這種關係並不是造物主的規定,而是在生物發展過程中自主形成的。
那為什麼食肉動物只選擇食草動物?首先草食性動物數量眾多,對生物學稍有了解的應該很清楚,在食物鏈上越處在頂級的成員,它們的數量就越少,而草食性動物一般都被稱為一級消費者,它們的數量是最多的。例如在非洲大草原上,每年的6月左右,坦尚尼亞大草原上迎來旱季草木枯竭,草食性動物們沒有了食物來源,因此只能進行遷徙尋找食物。
它們要長途跋涉3000多公里,進行地球上最壯觀的動物大遷徙,從塞倫蓋蒂公園南部遷徙至肯亞境內的馬賽馬拉動物保護區,這一次動物大遷徙的主角就是上百萬頭的角馬加上數十萬頭的斑馬以及羚羊等等,以及在周圍虎視眈眈的獵食者。
在草原上穿行,中途會路過獅子和豹埋伏的陷阱,同時還要時刻提防著豺狼鬣狗的騷擾,當然還要經過遍佈鱷魚的馬拉河,就是這樣一趟往返的路程,會折損掉將近70%的隊伍成員。但就是這百分之三十的成員也會帶回數十萬只艱難旅途中誕生的幼崽。其實可以看到,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它們的基礎數量,即使被獵食者吃掉大部分,但也可以儘快的恢復過來。
就是這樣的道理,放著幾乎沒有攻擊性的草食性動物,並且數量難以估計,食物的選擇也就很明顯了,相對於肉食性動物之間的競爭對抗,它們還是喜歡吃草食性動物。
而地球上的一些動物,它們以草植為食,被稱為一級消費者,這樣光合作用產生的能量小部分會向上傳播,大部分被草植消耗,當然肉食性動物會獵殺草食性動物,它們成為二級消費者,這個時候少部分能量繼續向上流動,按照這樣的機制最終形成能量金字塔模型,食物鏈上層動物總量會越來越少。
肉食者之間也存在天敵關係,但更多的是競爭,例如非洲大草原上的獅子和鬣狗,都算是頂級掠食者,它們的食譜大體上相同,只要有獅子存在的地方必然有鬣狗,它們相互之間會搶奪獵物,但彼此並不是天敵關係,獅子的戰鬥力很強,但成群的鬣狗戰鬥力也並不弱,相互之間更多的是對抗,如果說要以對方為食物,必然是難以填飽肚子的。
跟難以獵捕的鬣狗相比較,數百萬的角馬難道不香嗎?
回覆列表
食肉動物種類和總量都少於食草動物,這是由自然界能量流動決定的,而且食肉動物相對更兇猛,捕獵食肉動物代價更大,自然選擇使得食肉動物共同對付食草動物,相互之間的鬥爭相對較少。
自然界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流動,完整的食物鏈包括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等、分解者,生產者綠色植物因為光合作用固定了部分太陽能量,這是整個生物圈能量的來源,而食草動物直接吃植物,所以能獲得最多的能量,所以食草動物的種類和數量都是很豐富的,而能量沿著食物鏈流動的時候,每經過一個食物鏈層級,能量減少85%,只剩15%,所以越是頂尖的獵食動物能獲得的能量總量很少,於是數量和種類就比較少,猛獸們為了更多地獲取能量、保證種群的生存繁衍,當然是向最大的能量來源出手比較好,食草動物群體足夠龐大,恰好成為獵捕物件。
因為攝入能量難以程度的差異,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進化出了不同的生存策略。食草動物由於能量的獲得更加容易,所以它們進化的主要是生殖方面,小型食草動物一窩能下十來只,繁殖週期也比較短,一年能下幾窩,大型食草動物雖然一窩一兩頭,但是由於種群基數比較大,依然有非常強的繁殖力,而食肉動物因為殺傷力強,數量若是過於龐大整個生態會崩潰,所以它們種群基數比較少,因為體型比較大,所以繁殖能力相對比較弱,一胎3崽就已經比較多了,而且食肉動物生殖率也比較低,一頭雄獅在繁殖季節,不斷操勞,一年到頭整個種群也不過添三兩頭幼崽,雖然交配頻繁但是成功率很低。
食草動物因能量充足,在生存選擇中為了避免被捕食有的長出了角、有的就靠體型,並沒有演化出食肉動物一樣鋒利的爪牙,是因食肉動物的捕獵活動導致的,本身食草動物沒能產生盔甲那樣的性狀,食肉動物的捕食這個自然選擇條件只能從已有的性狀中選擇,於是體型小、跑得慢、角無力、力量小的更容易被捕食,整個食草動物種群又非常大,所以選擇的結果是某些小種群天賦異稟體型更大,有些卻依然是老樣子,種群大就代表著基因更多樣,依舊是被捕食的物件,反正食肉動物不可能把它們吃絕種,隨便長長趕快繁衍就得了。
食肉動物的共同特點就是跑得比較快,爪牙鋒利,為了生存繁衍都需要佔據一定的叢林或者草原面積,只不過有些動物的領地觀念不像大貓那麼強,但是在其生活的中心地帶,闖入也意味著大戰。食肉動物相互制約的辦法就是保護領地,比如雄獅巡視領地期間,若是發現了獵豹藏著的幼崽,它們很可能毫不留情地將獵豹的幼崽咬死,避免潛在的對手,而成年個體之間的打鬥卻很少,獵豹顯然打不過獅子,而獅子也追不上獵豹;虎和狼也差不過,虎對上單頭狼碾壓優勢,但是對上狼群卻可能把自己玩死,反過來也一樣,狼不會因為一時的飢餓去捕捉老虎,那樣代價會很大,自己種群的有生力量也會被消耗,會造成在接下來的捕食活動中不佔優勢,得不償失。
自然界生物的執行是因自然選擇的結果,食肉動物生來就被母親教識別危險、捕獵的技能,危險的識別主要是針對其它野獸,捕獵技能主要是針對食草動物,而食草動物無論是種群還是數量都比較大,自然選擇起作用較慢,且環境對食草動物比較友好,植物的量更加龐大,在優渥的生活中,食草動物並未進化出強大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