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齋堂
-
2 # 歷史小學生老藍
李世民為什麼要發動玄武門之變?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在做事情的時候,都會有動機,即便李世民是歷史上出類拔萃的人物也不例外。
李世民
發動玄武門之變,對於李世民來說,無非是為了自保和為了皇位。
自古以來,宮廷歷史就是一部吃人的血腥歷史,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像朱元璋朱標那樣還存在一些溫情的例子,從來都是極少數。
李建成是李淵的長子,在李淵起兵反隋的過程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勞,後來,被李淵立為太子,基本上就留在大本營,幹一些太子該乾的事。
如果是在太平盛世,事情繼續發展下去,等到李淵百年之後,李建成就能順利的繼承皇位。可惜的是,那時候,天下還未太平,同時他還有一個非常有能力的弟弟,李世民。
在隋唐演義裡面,李建成是一個無能力,無胸懷的兩無小人,但是在正史中,他並不是一無是處。
在李淵剛起事時,李建成也建立過一些軍功,攻略西河,攻取霍邑,佔據潼關等等,後來還多次打退突厥的入侵,擒殺劉黑闥,平定山東等。因此,李建成其實還是有一些能力的。
只是李世民比他更強,而且,在李世民征戰四方之後,李建成就很少再去建立軍功了,而李世民則逐漸在軍功上超過了李建成。從李世民被封為秦王(秦、晉、齊、楚四王是封賞最高的王,其中又以秦為最),成立天策府就知道,其功勞有多大。
功勞太大,就是大問題,自古以來,功高蓋主都不會有好下場,李建成不會容忍這樣一個人物留在身邊,所以開始針對李世民,而李世民對於自己這位長兄也很不服氣,自己明明軍功比李建成大,憑什麼他做太子?難道就因為他比自己早出生幾年嗎?於是,這兩兄弟明裡暗裡都開始較勁。
李建成先是跟李淵進言,將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全部逐出秦王府,而後透過各種手段,削弱秦王府的勢力,許多文武官員都被外放。最後,秦王府僅剩下了長孫無忌、高士廉、尉遲恭、張公謹等人。
李淵
這時候不僅李世民怕了,就連還留在秦王府的這些人,也都惶惶不可終日,於是紛紛建議李世民想辦法殺掉李建成,同時逼迫李淵退位。於是就有了後來的玄武門之變。
按照演義的說法,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兩人在玄武門埋伏,想殺李世民,但是卻不幸被李世民給反殺了。但實際上,這是一次有心算無心的行動,因為,如果李建成也想用這一招的話,李世民的秦王府根本不可能有反抗的機會。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李建成的太子府,當時的實力可是比秦王府更為強大,這一點從後面的故事就可以知道。
在知道秦王李世民設計要殺太子李建成的時候,太子府和齊王府的馮立、薛萬徹、謝叔方等人,立即帶兵攻打玄武門和秦王府,直接將玄武門守將敬君弘、呂世衡等人當場斬殺了。而薛萬徹帶領的兵馬,直奔秦王府,差點讓秦王府直接團滅了,要不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經死了,影響了士氣,估計秦王府當時就不復存在了。
所以,如果當時要正面開戰,其實秦王府是打不過太子府的。
這也就解釋了,李世民為什麼要發動玄武門之變:
第一, 自保。李建成雖然並沒有採取李世民那樣的過激行為,但已經在針對李世民,一步步削弱李世民的力量,假以時日,李世民將徹底被架空,甚至淪為階下囚。因此,李世民為了自保,不得不奮起一搏。
第二, 皇位。要說李世民事前沒有爭奪帝位之心,我是不相信的,畢竟皇位的誘惑力太大了,而且他當時離皇位也並不遠,只是礙於身份不是嫡長子而已。而且,即便他自己沒想過爭奪地位,那麼他手下的那幫人呢?做秦王的手下和做皇帝的手下,那差別可不是一點點的。
李建成
因此,自唐朝建立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李建成和李世民是無法共存的,不是李建成死就是李世民亡。最終,歷史選擇了李世民,若李建成勝了,或許就無法締造出一個盛世王國,而貞觀之治也就不復存在了。
-
3 # 顏逑君
因為保密,李世民的功勞已經到了功高震主《這個主是太子李建成》的聲望了。
他的勢力也因為收伏瓦崗寨也越來越大。
其聲望,勢力嚴重威脅了李建成成為皇帝的可能。
相信李世民也有當皇帝的心態和行為。
最後慢慢演變成和李建成競爭。
李建成雖然身為太子,然聲望勢力均不及李世民,只好與李元吉結盟,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世民的兄弟之爭絕對到了成者王侯敗者寇的地步了,甚至可能會丟失性命了,皇家的兄弟之爭都是如此嚴重的。
於是關鍵時刻,李世民下心發起玄武門之變,所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一是為了保命,二是為了皇位。
……總結完畢。
-
4 # 陸陸獸奔波兒灞
其實玄武門之變並不是李世明發動的!而是太子李建成為了鞏固皇位而一手策劃的,李世民只是為了自保才殺李建成的!李世民並未多想得到皇位,但在李淵眼裡並不這麼看,他認為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策劃的。說實在的!其實李世民的皇位是他大哥和他父親逼出來的。父親的誤解以及大哥的陰險!
-
5 # Crazy歷史
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一直被當作他的汙點所在,然而在那種情況之下,唐太宗有著不得不的原因。
在李淵興兵伐隋的過程中,李世民無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正是他的運籌帷幄,才使得唐軍能在隋末一眾英雄中脫穎而出。如此居功至偉的李世民,卻因為不是嫡子,只能退而求其次,成為秦王。
李淵也知道自己大唐的建立,幾乎完全有賴於自己的二子,但是權衡利弊之後,他還是堅持將李建成立為太子,並多次警告李世民不要輕舉妄動。但是為了安撫李世民,又讓他成立了天策府。正是天策府的存在,使得李建成感覺到了危機。
因為天策府的實力太強大了。
太子有太子府,後來著名的魏徵就是太子府的重要謀臣。但是和天策府不同的是,圍繞在太子身邊的往往是一些文臣。但是天策府不同,這裡面文臣武將俱在。而且,相較於李建成太子府中的文官,天策府中的幕僚都是在疆場浴血拼殺或者出謀獻策過得。
這樣,二者的智囊團就高下立判了。很顯然,無論是在武力還是智謀方面,天策府都遠勝太子府。
所以,太子府的人準備削減李世民的實力。那麼如何削減呢?很簡單,藉由外族的入侵,向李淵討要軍權,而後將天策府的一眾將士掌握在自己的麾下。雖然這些人對李世民忠心耿耿,但是一旦被調出去,並在李建民、李元吉的手下,那麼被架空的李世民最終只能是束手就擒。
但是,這等伎倆在天策府眾人眼中,不過是小兒計謀而已。其實原本這些人也都或明或暗的慫恿李世民爭奪皇位。
原因很簡單,如果李世民是秦王,他們這些人下場必然不會好。一個秦王,是根本難以保障他們安全的。一旦李建成上位後,首要翦除的就是李世民的羽翼,那麼身首異處就是這些人的下場。但是李世民當了皇上之後,不僅性命無憂,還能升官加爵。
同樣,李世民也深知這一點,但是開始他顧念兄弟之情,不願意撕破臉皮甚至是兄弟相殘。但是李建成集團釜底抽薪的做法著實激怒了李世民,所以,李世民才下定決心先下手為強,成功將太子集團扳倒。
-
6 # 阿T的寶藏
李世民玄武門被稱為“逆取順守”,很顯然,玄武門之變是不被史家所認可的。當然,官家史書由勝利者書寫,當然失敗者李建成、李元吉就被塑造成邪惡且不安分的人物,因為嫉妒善良勤勞的秦王李世民,決心除掉他。一忍再忍、忍無可忍的李世民在部下的極力勸諫下決定發起絕地反擊,於是玄武門之變起。
其實細究玄武門之變前的歷史脈絡,我們就知道,李淵其實把李世民當成了一個朱高煦一樣的角色,勇猛的次子,可用其作戰,但皇帝的位置,還是要嫡長子建成來做。
李淵想讓李世民白打工,李世民是不肯的,於是在南征北戰中網羅了許多文武雙全之輩,而正是這一批人,成為了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資本和倚仗。眾人熙熙,皆為利來;眾人攘攘,皆為利往。玄武門之變,說到底是因為皇位的誘惑力勝過骨肉親情。
玄武門之變射殺李建成
高祖李淵
太宗世民
-
7 # 平陽狐狸說水滸
平陽狐狸,回答問題
「玄武門之變」作為宮廷政變的代表,在歷史上並不鮮見。另外縱觀玄武門之變前的唐朝政治形勢,政變也必然會發生。只不過未必是玄武門,也可能是朱雀門,青龍門,白虎門。
功勞太大,封無可封「玄武門之變」發生在公元 626 年唐高祖李淵時期,長子李建成時為太子,相比次子秦王李世民,不管是功勞還是聲望,李建成都望塵莫及。
617 年,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起兵反隋,而其主要的推動者便是李世民。正是由於李世民的鼓動和策劃,李淵才最終決定起兵。所以唐王朝從一開始李世民的影響和作用便無人可比。
618 年唐朝建立,當時天下還沒有完全平定,比如洛陽王世充,河北竇建德,劉黑闥等各自割據獨立。唐軍的最高統帥便是李世民,帶領其手下功臣集團東征西討,打下了一個大大的唐朝江山。在平定天下鞏固唐王朝統治的統一戰爭中,李世民更是功不可沒,功高於天。
李世民已被封為秦王,後又被封為三公之一的司徒,和相當於丞相的尚書令,中書令等職,已經無官可封。李淵便史無前例的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官職——天策上將,高居諸王之上,地位僅次於李淵和太子,可見李世民的功勞和聲望。李世民的功勞和聲望如此顯赫,作為太子的李建成自然心懷忌憚,無法忍受。
兄弟相爭,高祖猶疑(唐高祖 李淵)為了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李建成便聯合齊王李元吉共同反對李世民,處處掣肘,到處造謠。這二人之所以能走到一起,便是李建成答應事成之後封李元吉為皇太弟,作為自己的接班人。
李建成李元吉曾多次試圖除掉李世民。在一次遊獵活動中,李建成曾把一匹性情暴躁的胡馬讓給李世民,企圖摔死李世民。又曾在一次宴會中讓李世民喝下毒酒,使其吐血。李世民陪同李淵去李元吉家赴宴,李元吉更是埋伏刀斧手於寢殿之中,試圖殺死李世民。
兒子之間的爭鬥,李淵自然看在眼裡。李淵曾經說過自己不想做殺死兒子的隋文帝。面對李建成的陰謀,將其囚禁起來並試圖廢掉李建成,後又將其赦免。因為李建成的讒言,對李世民也心生怨恨,後也不了了之。後來又為了保護李世民,讓其駐紮東都洛陽,又因李建成等人的讒言又放棄了這個決定。
總之李淵在處理兒子之間的關係的問題上,優柔寡斷,猶豫不決。既無法調和,又無法壓制,最終眼睜睜的看著玄武門慘案的發生,當爹的要負點責任。後宮無人,眾妃進讒朝堂是戰場,後宮更是戰場。李世民的生母早逝,在空中並無耳目。而眾妃嬪又經常給李淵吹枕頭風,詆譭李世民。
那麼問題來了,李世民跟後宮妃嬪的關係為何如此緊張,導致眾妃紛紛倒向太子?第一個原因是眾妃嬪恃寵而驕,李世民不喜。
李世民擊敗洛陽王世充後,李淵派幾位貴妃去東都洛陽挑選宮女及收集珍寶。幾位貴人向李世民索取寶物,並請求封其親屬為官,被李世民拒絕。眾貴人不喜,紛紛向李淵進獻讒言,詆譭李世民。
李世民曾經將一塊土地分給李神通,而李淵愛妃張妃的父親看上了這塊田地。張妃便要求李淵將此賞賜給其父親,李淵下旨,李神通不讓出田地。張妃便向李淵說秦王將陛下賜給我父親的土地給奪去了。李淵非常憤怒,對李世民說,「難道我的詔書還比不上你的教令嗎」?
李淵的另一個愛妃尹妃的父親尹阿鼠橫行霸道。一次李世民的幕僚杜如晦騎馬經過其家門,被其家僕扯下馬來揍了一頓,並打斷其一根手指。害怕李世民報告李淵,便讓尹妃提前對李淵說李世民的門客欺負我的父親。李淵也十分憤怒,對李世民說「你的門客連我愛妃的家屬都敢欺負,那平民百姓又怎麼活呢」?
第二個原因是後宮眾妃嬪紛紛結交各位掌握大權的年長皇子,李世民無心打理。李淵晚年後宮妃嬪極多,生下了近 20 個年紀幼小的皇子。於是各位妃嬪紛紛結交各位年長的皇子,以鞏固自己的地位。
李建成李元吉等紛紛曲意奉承,大肆饋贈,全力結交宮中各位貴人,以保護自己的地位。而李世民對此嗤之以鼻,於是宮中各妃嬪對李世民態度惡劣,紛紛在李淵面前誇讚李建成,詆譭李世民。
這些枕邊風把李淵吹的雲裡霧裡,李世民雖多次辯解,李淵對其仍然心存芥蒂,逐漸疏遠李世民,親近李建成等。
太宗動手,功臣助力(長孫無忌)李建成李元吉為了打垮壓制李世民,除了攻擊李世民本人,對其身邊的得力干將也採取各種手段,又打又拉。
李建成等用一車金銀送給尉遲恭,與其結交,被尉遲恭拒絕,便將其下獄。又用各種理由將房玄齡,杜如慧,程咬金等調離秦王府。秦王府的幕僚們於是紛紛勸說李世民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另外我們也必須明白,每一個女人都有一個公主夢,每一個男人都有一個皇帝夢,李世民本人我想也應是如此。於是在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於公元 626 年發動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的過程和結局(尉遲恭)公元 626 年六月初四,李建成李元吉等入朝,在玄武門被李世民伏擊。李世民親手射死李建成,李元吉被尉遲恭射死。二人的兒子也被殺害,女眷沒入宮中。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此時的李淵正在宮中划船遊湖,唱著「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歡快歌謠,外面已然血流成河。
後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後主動讓位。李世民登基為帝,開啟了輝煌的長達 23 年的「貞觀之治」。
-
8 # 司徒流雲公子
大家都知道,唐朝開國,李世民居功至偉,幾乎大半的疆土都是他打下來的。李世民的功勞太大了,已經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有人說,那為什麼李淵總是頻頻啟用李世民來領軍打仗呢?對於李淵來說,他忌憚李世民,但是更不可能將軍權交給任何一個異姓將領,無奈李氏宗親的能力又不太行,只能一次次的打壓李世民,又一次次的讓他帶兵打仗。
當李世民平定了王世充和竇建德,凱旋而歸時,李淵挖空心思給他想了一個“天策上將”的封號,就是想把李世民的心思一次粉絲,讓他的權利、慾望和政治野心從此冰封,老老實實的當一個好兒子、好弟弟。無奈武德四年時劉黑闥在河北肆虐,無人能敵,李世民只得再次被啟用。
正是因為李世民的絢麗奪目,使得原本是大唐儲君的李建成就有些黯然失色了。李世民贏得了多少讚譽和掌聲,他就得到了多少失落和憤懣。所以說從武德初期,圍繞著以李建成為首的太子黨和李世民為首的秦王黨就開始了博弈和較量。差不多到了武德五年,這場政治鬥爭就逐漸公開化,而齊王李元吉也作出了選擇加入了太子陣營。
對於李世民來說,雖然他的軍事能力和力量很強大,秦王府中也人才濟濟,但是就京師的實力來說,他還是處於劣勢的。
首先,李淵的晚年是非常多彩的,后妃眾多,其中最受寵的張、尹二妃都是站在太子的陣營中,時不時地吹點小風,製造些事端來離間父子之情,而李世民只有他的妻子長孫氏常在後宮活動;
其次,李淵心中的天平是偏向李建成的。在李世民南征北戰的過程中,麾下招攬了四方的英豪和名士,建立了一下實力雄厚的政治軍事集團,假如說李世民不是他的兒子,是一個異姓將領,怕是早就被殺了;李淵不願意坐看秦王的實力和影響力越來越大,所以會毫不客氣地打壓他。
再次,京師武力值不足。李世民雖然是大將軍,但是如果不是戰時,他手中也是沒有任何兵權的,秦王府的府兵也就不到一千人,而太子和齊王加起來,兵力應該不低於三千人,一旦在京師動武,李世民沒有多少勝算。
那麼,最終為什麼會發生玄武門事變呢?
這場持久的政治博弈遲早要有結果,而太子黨的攻勢也是愈演愈烈,除了動用一切力量離間李淵與李世民的父子之情,還不擇手段的剪除李世民的羽翼。他們先是重金收買李世民身邊的人,比如尉遲敬德,但是卻沒什麼效果。然後就轉而採用放逐的手段,先是將秦王府的程知節調出,接著就是房玄齡和杜如晦被逐出秦王府。就在危急時刻,突厥來犯,李建成乘機奏請讓李元吉出征,並藉機徵調了李世民身邊的一干武將,想以此徹底瓦解李世民的軍事力量。
太子黨準備的最後一擊,就是打算在李元吉的踐行宴上在昆明池上擊殺李世民,當然如果這個計劃成功了,那麼就沒有什麼玄武門之變了,而是叫昆明池事變。當李世民收到這個絕密的訊息時,最終下定了決心,放手一搏。一直埋藏在他心底的、對皇權強烈的渴望終於釋放。
沒錯,最主要的原因是,李世民的心中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皇權的嚮往,年幼時的聰明過人,戰場上的衝鋒陷陣,對所有對手的睥睨和橫掃千軍的驍勇,這些所有的能量最終都轉化為掌控世界的慾望,穩定皇權和君臨天下的政治野心。
所以說,即使沒有玄武門,也有其他,李世民經天緯地的抱負,最終是要化為利劍出鞘傲世天下的!
回覆列表
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原因無非以下幾點:
一是想當皇帝的思想指使著他這樣做。李世民為唐朝的建立應該說是建立了赫赫功績,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這萬世江山眼看只能被太子李建成拿去,而這僅僅只是他是弟弟,而李建成是哥哥。李世民當然不甘心,然而在封建年代,一直就是“立長不立幼”。要改變這一現狀,只有讓太子不是太子這一個辦法,而要實現這一目的,從當時情況看,廢黜李建成太子地位恐怕還不太可能。因為,他建成也立有戰功,李當太子也沒有什麼大的過錯,想廢黜一時半會還做不到。那麼,現在只有一條路了,那就是讓他“消失”,太子自然就不存在了。所以,殺死李建成就是必然選擇,“玄武門之變”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了。
二是想生存的思想逼迫著他這樣做。由於李世民的功勞已經大到功高震主了,而他又實統著兵權。不僅是李建成,可能當時的李淵應該都有“不寒而慄”的感覺。所以,李建成想順利當上皇帝,他也必須除掉李世民,不然即使做上皇位也會不穩的。同時,李淵真心想要李建成做上皇位的話,也會幫他除掉李世民的。這一點,李世民應該是心知肚明的。與其讓他們殺死自己,不如放手一搏。生存法則已經與血緣親情無關。所以,李世民蓄謀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先下手為強”,並取得了成功。
三是想唐朝的未來督促著他這樣做。如果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之變”,而讓李建成做上皇位的話,不僅李世民活不了,而且,那些立下赫赫戰功的出生入死跟隨李世民的將軍們可能也難以倖免。如果這樣的話,極有可能動搖剛剛建立起來的王朝根基。為著唐朝的未來著想,李世民必須把這個“隱患”排除。這是從大局出發,不讓千千萬萬的將士的鮮血白流而作出的重大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