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袁老師164034506
-
2 # 農夫power
Hi,大家好,我是Power哥。
通俗的來講就是身體各項機能已經慢慢適應現在的運動強度了。
專業的來講主要有兩點,第一點:在運動開始的前幾分鐘,由於運動強度的突然增加,導致有氧供能系統供能跟不上,需要緩衝來逐步增加有氧供能的效能,緩衝會持續幾分鐘,而這幾分鐘有氧供能的能量缺口是由快速糖酵解系統填補的,這一現象稱為氧缺,在快速糖酵解供能時,體內會產生大量的乳酸,從而會有更多的CO2要排出體外,身體為了適應這種情況心率就會升高,所以前幾分鐘感覺有些累,幾分鐘緩衝結束後,有氧供能系統效率上升,已能滿足當前的運動需求,這時呼吸頻率就會下降,你感覺就會輕鬆多了。第二點:隨著運動時間的延長,體內的荷爾蒙水平也在變化,如多巴胺、類啡呔等的釋放,都會讓你運動愉躍,就像小強一樣。
-
3 # 和荀陽光
我的跑步經驗來看,如果心臟沒有什麼毛病的話,熱身不夠,在跑步之前儘量讓自己的心律慢慢上去再開始跑步。跑完之後不要馬上停下來,讓心律慢慢降下來、拉伸、適量補水。
是因為開始跑步的時候人體是在靜態的狀態下,全身肌肉血糖含氧量少,如果你快跑就會心率高,因為心臟缺氧,跳動就會快,透過熱身充分以後,或者慢跑三公里再跑就會感覺到心率低,這個時候身體已經熱身充分,屬於正常現象。每個跑步的人都是一樣的狀態。比如你跑到五公里的時候就會感覺到很輕鬆,速度也會慢慢的提高,如果你想最快的配速跑,就會氣嘆虛虛的,上氣不接下氣,這個時候心跳加快,心率高,為什麼會高呢,兩個字,缺氧。如何提高心率低,增加跑量,慢慢加量,平時多跑間歇鍛鍊,多跑長距離鍛鍊增加耐力,增加肺活量,以上這些都是我個人的總結經驗,本人退休了開始跑步,一段每個月跑量達到300公里,我2016年下半年開始跑步,跑步四年不到,參加馬拉松比賽有20多場,2017年第一次參加蘇州市國際馬拉松,跑了1.46,2018年跑了幾場馬拉松成績都是在1.35,2019年跑了三場成績是1.30,2020年元旦參加了蒸蒸日上半馬比賽成績是1.25。每年成績提高5分配速,都是我繼續努力結果,只要你心裡目標就一定會實現目標去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