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職場豐靈鳥

    周哥說職場,越說越有膽!

    都知道當老闆很光鮮亮麗,做底層的累死累活。可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深刻的認識到,越往上走,承擔的責任也越大,其腦力體力支出遠超基層很多倍,而一旦跌落神壇,其抗風險能力比員工更低,比如:老闆比員工更容易失業

    老闆只能往前衝,不進則退

    馬雲曾公開表示後悔創立阿里巴巴,其原因正是因為老闆所承擔的壓力遠遠大於員工,員工做不好,失業了可以再換一份工作,實在不行換個行業也可以;老闆不行,他不能失業,手底下那麼多人指望著他發工資,一旦他失業了,很多人都將失去生活保障,同時很多老闆都是負債累累,一旦失敗,揹負著巨大的債務,要想償還遙遙無期。

    老闆每天都可能失業,而員工大多隻會在老闆失業後才失業

    疫情期間,很多餐飲店、娛樂場所、旅行社、培訓機構等都應聲而倒,哀聲一片,但相比員工而言,老闆的損失更大,那些沒有關門的老闆,也是苟延殘喘,每天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而員工呢,照樣每天拿著固定的薪水,有的甚至還感謝疫情給他們帶來的這份“福利”,所以說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老闆每天都在和失業做鬥爭,而員工只需要耕好自己的那一畝地就好。

    老闆失業後的選擇性極少

    我曾經碰到一個老爺爺,認識他之前,他是一家塑膠袋生產企業的老闆,2008年金融危機,資金鍊斷裂,生意經營不下去,只能關閉工廠,投過很多簡歷,要麼被人覺得你都當老闆的人,不好管理,小廟容不下你這尊大神;要麼覺得你都年紀一大把了,各方面都不如年輕人;最終無奈的去了一家食品廠做了一名搬運工,我特佩服他,大丈夫能屈能伸,但從背後我更多的感覺到,老闆失業以後的選擇性有時比員工更少

  • 2 # 徐徐圖喬

    老闆就相當於股票,員工就像貨幣基金,股票是高風險高收益並存,收益高的時候看得人眼紅,收益不好的時候賠的也多,而貨幣基金基本不會有賠錢的時候,但是收益也很低。

    創業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現在是全民創業階段,一元錢都可以註冊開公司,所以很多人都紛紛投入創業的浪潮中,眼光獨到有好專案的人就成功了,但更多的是失敗。而公司如果倒閉了或者收益不好裁員等等,員工還可以選擇去其他公司,雖然現在每天都有公司在倒閉,但更多的是公司開業。

    成功的老闆也隨時可能面臨失敗的可能,2014年共享單車剛出來的時候ofo小黃車非常火爆,城市裡隨處可見的都是它的身影,結果在2018年的時候衰落,隨後大量使用者退押金,ofo沒錢退押金,使用者排隊超過幾千萬。曾經紅紅火火的公司堅持了四年,就這樣衰落了,老闆還背了一身的債務,而這家公司的員工離開ofo之後再去其他公司工作也比老闆東山再起容易很多。

    所以老闆比員工更容易失業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老闆比員工也更容易成功。

  • 3 # 周老明

    作為一個創業者我不知道你說的是當老闆不容易,失敗的風險更高,還是本身就這個觀點來說,但不管怎樣,我認為這個觀點在現實情況裡是不正確的。

    1.做事的出發點和心態不一樣。

    2.做事的思維模式不一樣。

    3.對於結果的追求不一樣。

    4.學習意識、學習方向和學習能力不一樣。

    5.思變能力不一樣。

    6.堅持能力和意志力不一樣。

    7.生活方式不一樣。

    老闆具備綜合素質和能力,知道當老闆的艱辛和痛苦,而員工只要管好和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可以了,久而久之就只會做自己本職專業的事情了,就算換個單位,基本上第一想法的還是做自己本專業的事情。老闆失敗了,他大機率還會再繼續創業。或許去其他公司,老闆具備的素質和能力更能獨當一面,更能得到重用,同時他懂得自己老闆在做什麼想什麼,考慮方式也和普通員工不一樣。

  • 4 # 佳博仕物聯技術

    皇帝為什麼容易短命,大臣都會養生。皇朝更迭,皇帝一般都是死,而且連累家人,大臣倒是可以投靠新主子。感覺就是這道理,你覺得呢?

  • 5 # 墨小斯

    我覺得各有各的難處吧,老闆確實要比員工想更多東西,兼顧更多東西。

    員工總會埋怨老闆苛刻,給的工資低,甚至覺得東家不打打西家。但是,當你去應聘別的公司的時候,那間公司也會把你的忠誠度考慮進去的,如果你頻繁的換工作,就說明你不穩定,受聘的機會也降低了!

    而作為一個老闆,考慮的事就更全面了,員工的管理,資金的收支,公司的運營,其中一個地方環節出現差錯,都有可能導致工資倒閉!

  • 6 # 讓戰爭遠離人類

    守法老闆,本分員工,呵呵,看天下,天理昭昭,觀巷尾,社會百態。真正的創業者,是用拼搏,帶一方財富,不是噁心的蠶變。

  • 7 # 課作教授

    說得太對了!這話就是至理名言!

    打工不易。找工作難,找好工作難,被老闆罵,被老闆扣工資,甚至發不出工資,都是打工者經常遇到的。好哥們一起聚會,說的全是心酸往事。

    古人云,喜主散,悲主聚。這是人的一種特有心理結構。有實驗證明,即使像中彩票這樣的好事,三個月後也就煙消雲散了,好像從來沒有發生過。而悲事則不然,一點點不如意,往往終生不忘。打工者這種只有苦惱沒有快樂的錯覺,在酒桌上一遍遍被播放,逐漸佔領了人們的認知。

    說打工難,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打工者比老闆要多的多。真理往往就在嗓門裡。那一方人多,哪一方嗓門大,哪一方的感受就更能被人接受,而老闆人數佔比小,即使整天牢騷滿腹,甚至仰天長嘆,也不一定有人往心裡去,往往被淹沒在打工者的哀嘆中。

    打工者找工作難,難就難在找好工作。找一份薪酬高,幹活不累,老闆脾氣好,待人和善的工作的確不容易。但只要你有一副好身板,多少有點技能,不挑三揀四,在當今社會,找份工作還是比較的。

    老闆不同。老闆自己開公司,自己承擔經營後果,幹好了沒的說,幹不好就得關門。老闆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市場和客戶,更要面對工商、稅務,環保,以及伸向自己的看不見的黑手,當然壓力大。一旦破產關門,回家後要面對老婆孩子,要養家餬口,也要找份工作,這時他遇到的困難比打工者要多的多了。

    老闆重新找工作,首先要過心理關。當老闆時,自己是山大王,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像罵誰就罵誰。如今由統治階級變成被統治階級,面對如同過去的自己的老闆,能否放下身段,收起虛榮,甘心情願從頭做起,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老闆找工作難,也因為管理崗位稀缺。在工廠裡,電工、焊工、油漆工等,需求量大,誰來誰走,老闆都不關心, 一個負責人事的中層就能做主。但招聘管理者,要求就高多了。能力,人品,待遇等,都得仔細掂量掂量,無能者不能給企業帶來效益,人渣會損害企業利益,高薪酬會吞噬掉微薄的利潤,所以讓人十分滿意的並不多。這也是老闆被下崗後找工作的尷尬。

  • 8 # 吉姆妮成長日記

    沒錯。

    CEO上任之後,如果他的公司股價在一年之內下跌,那麼,他在次年被炒魷魚的機率是83%。

    83%哎!

    這幾乎就是不給CEO失敗的空間啊。

    所以,如果你是新上任的經理人,或者CEO什麼的,大老闆把公司交到你手上,你只能成功,不許失敗,沒有任何理由。

    別問,問就炒魷魚。

    你再想想公司的一般員工,哪有說工作沒做到第一,導致次年就被解僱的?

    普通員工只要做好分內事就可以了,哪怕資質平庸沒啥業績,只要不犯什麼原則性錯誤,只要公司不倒閉,這份工作就可以一直長長久久做下去。

    通常,普通員工離開一家公司,都是員工主動離職,很少有說被解僱的。

    不過,站在老闆的立場,其實想想也有道理的。

    中國民營企業,80%都死在創業的第二年。

    boss們之間也是你死我活,他們面臨的是更為殘酷的生存競爭,落敗的那一方可能會損失很多東西:比如時間,精力,投進去的大把金錢……

    而打工者呢,公司黃了,再換一家類似的就行了,繼續拿工資過日子,原公司最後啥樣跟我有什麼瓜系,我反正就是打工的。

    我再說一個類似的情況。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跟小夥伴們分享過這樣一個觀點:

    有一種offer,你一定要謹慎對待,就是:

    這個公司給的薪資,遠遠高於你現在的真實的業務水平。

    比如你很清楚你只值月薪三萬,人家咔一下給你開月薪十萬,把你挖過來,這種情況一定要考慮清楚再入職。

    為什麼呢?

    哪怕你不是經理人、CEO這樣的角色,就算僅僅是高階技術,高階工程師,你入職一家新公司之後,全公司上上下下,所有的眼睛肯定都盯著你。

    人往往都是這樣的,對新鮮事物、新鮮血液會有格外高的期待:

    管理層期待,用如此高的薪水挖來的大牛,一定要好好表現,好好給公司創造利潤才行;

    而公司的老員工呢,可能除了羨慕,還有嫉妒和恨,人家會想你一個空降兵憑啥拿這麼高的薪水,碾壓我們這些做了好長時間的老員工?說不定就會處處挑你的刺,給你小鞋穿。。。

    所以,如果你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正確真實的評估,不要自欺欺人,還是要謹慎考慮這種天上掉餡餅的offer。

    人還是要腳踏實地,才能賺得細水長流啊。

  • 9 # 職場一塊磚

    這個應該說有些特定行業的私人老闆容易失業。

    常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個兵可以是一個行業,尤其是某個重度依賴的行業。比如在通訊行業,現在都是採用公開招標的方式進行,沒有人保證下次招標中可以中選。所以看到一個怪象,這個行業做事的永遠是一批人,而服務的公司每年都在變。

    對於重度依賴的企業或者私人來說,服務的企業或者事業單位,每次重新招投標,都面臨著一次生死。由此有些競爭力不強的企業,在這個浪濤下,要不選擇等死,要不選擇找死。

    所以一個企業的競爭力表現在他的議價能力,比如蘋果手機,從4到X,有多少忠實的粉絲。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才是王道。單純靠價格,早晚死在路上。

  • 10 # 肖軍說職場

    其實有這樣一說法,我認為說得並不無道理。

    縱觀整個市場,無論什麼行業,競爭壓力都非常的大,市場發展前景異常的嚴峻,即便是很小的企業都會為了生存而絞盡腦汁。

    多年前,有這樣一個品牌曾風靡一時,它叫諾基亞。那時候很多人為了買到諾基亞不惜半夜起來排隊,這個品牌在當時也就意味著身份與面子。多年後的今天,再次提到這個品牌可能很多人會感到惋惜,這麼大的品牌能夠在一夜之間宣佈倒閉,並退出市場並非偶然,而是各大品牌相互競爭的結果,最後諾基亞由於太落後,終究被淘汰。

    舉這個例子也就是想說,對於一個品牌來說,想要在嚴峻的競爭形式裡生存下去實則很不容易,無論這個品牌有多大,一是同質化較為嚴重,二是可選擇性太多。這對於老闆來說無異於是一場嚴峻的考驗,我們都知道,對於老闆來說他所創立的品牌或者企業大多都是費勁全力,也就是說付出了太多的心血才有這些企業存在的。如果自身的心血一旦倒閉,最終帶來的打擊可能真的是一無所有。

    想要在行業中脫穎而出獲得一定的競爭優勢,就要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打法”,要有吸引人的特點,要有競爭優勢,而很多企業恰恰是因為不懂得創新最終走向倒閉。對於創業型老闆來說,做企業就是在風口浪尖,稍微不注意就可能被市場淘汰出局,一旦淘汰出局就有可能一無所有。而員工不一樣,員工就算失業也不至於一無所有,大不了重新找份工作,過日子依舊沒什麼問題。

  • 11 # 流沙愛分享

    以今年的整個形勢來看,這句話確實很應景。

    員工被裁的背後是企業的經營遭遇了挑戰。

    今年各行各業都在夾縫中求生存,看似減員導致員工失業,但背後反應的事實就是企業也搖搖欲墜,面臨生存危機。

    創業的人99%都會失敗,那成功的1%還會經常面臨類似經濟週期這樣的不可抗力挑戰。而社會失業率卻遠達不到這麼高。

    失業的員工可以快速找到工作,但是失業的老闆想東山再起卻是難上加難。

    找工作再難,但是我們的要求和標準可以一降再降,總能找到適合的工作。但是創業者再創業那就不是降標準的問題,從資金、產品、市場、使用者、資源、政府關係、各類手續等一等套流程再走一邊,而且依然要承擔創業失敗的風險。

    員工可以任性地辭職,企業卻不能任性地關門。

    員工幹得不爽不高興可以炒老闆魷魚,但是老闆做的不順利卻不能隨意炒投資人、客戶、供應商的魷魚。比起個人,企業各利益方關係盤根錯節,利益點交織,不能任性而為。

    因此老闆在獲得巨大收益時也面臨巨大風險。說他們更容易失業一點不為過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認為《金星秀》好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