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春秋中期,大國霸主的頻繁爭雄不但沒有幫助周王朝再回盛世,反而連帶將其核心生命力也給摧毀殆盡了,而其中的緣由就在於“尊王攘夷、存亡繼絕”八個字上。 周王朝憑藉周禮治天下,“尊王攘夷”其實針對的是幾個大諸侯,而“存亡繼絕”實際針對的是一眾小諸侯。到了大國稱霸時,這些霸主陽奉陰違,只做對自己有利的“尊王攘夷”,卻對“存亡繼絕”的事是越來越敷衍,導致最後周王朝枝葉凋零既衰且敗,只能坐觀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縱橫天下了。 那麼,針對修昔底德陷阱中的雙敗結局,如果真能認可並落實“尊王攘夷、存亡繼絕”的策略,既維護了大國的利益也照顧了小國的利益,這種雙贏法則可能是唯一能破解修昔底德陷阱的方法。
4
回覆列表
  • 1 # 小仙男QAQ

    一、何為尊王攘夷?

    這得說到齊桓公首霸,在周惠王的時候,齊國的齊桓公重用管仲進行大刀闊斧的內政改革,使齊國迅速崛起,軍事、經濟、科技、文化、司法一度達到鼎盛,綜合國力越居於其他諸侯國之上。這時候恰逢北狄(以前的四方少數民族統稱:北狄,西戎,東胡,南蠻)大局入侵北方邊境小諸侯國,管仲為齊桓公獻計尊王攘夷。在道德上,大舉尊周天子為核心,在民族大義上,大舉民族團結,抵禦外來入侵為口號,號令群雄。而齊桓公在民族大義面前確實做的挺好,諸夏親暱就是很好的例子。但也不得不承認的是這種尊王攘夷的口號,其實有點類似於挾天子以令諸侯,只不過這種方法委婉的多。

    二、何為存亡斷絕

    存亡斷絕是儒家思想的口號,這個口號就把王宮貴族利益放在前面,相當於興貴族,來更好的統治百姓,是救國之道這樣一個道理。但是站在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齊桓公的存邢救衛是典型的存亡斷絕,需要把持小國的利益不受外來入侵,然後向齊國納貢繳稅,說白了就是保護費。相當於現在某美在向某韓和某日索要軍費一個道理,說好聽點是軍費,說難聽點就是保護費,你不交我還管你什麼存亡斷絕,揍你沒商量。所以從這個層面去講,不管是春秋戰國,還是當今的國際社會,國與國只有利益的關係。所有的結果,都來自於利益的基礎,理念可以有,利益更要有的道理。

    所以尊王攘夷,存亡斷絕,理念可以有,但是一旦在各自的利益面前,誰還管那麼多。除非是真正的民族大義面前,各路諸侯再傻也不會去揹負千古罵名,所以只有在民族大以面前真正的諸夏親暱。但是在真正的生活當中,沒有理念可言,他們的理念只有一個,成為霸主,號令群雄,讓所有諸侯國給他交保護費不然打你沒商量,就是隻有這樣的社會背景,每個諸侯國都發憤圖強,爭取變強,才會有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推動歷史發展。如果真的遵循尊王攘夷,存亡斷絕的理念,基本不會有百家爭鳴,甚至百姓會被貴族們壓迫剝削壓榨,奴隸得不到解放。

    結語:永遠的利益,是維持關係的基礎,同時也是推動前進的動力。當然做人的底線,肯定是要有的。

    參考資料:《漢書》《論語》《春秋》

  • 2 # 抱影無眠夜歸人

    春秋時期。想要讓天下認可並落實“尊王攘夷、存亡繼絕”的策略,來修復修昔底德陷阱是不可能的事情。為什麼呢?

    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新舊霸主之間的戰爭不可避免,這種說法以希臘人修昔底德的名字命名。

    在春秋戰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禮壞樂崩的出現,本質上是周朝建立的等級制度的崩塌,這種禮樂制度就是孔子窮其一生,想要恢復的封建秩序。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已經不合時宜的制度已經沒有了生存空間,所以孔子才會在周遊列國時處處碰壁。

    之後,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改弦更張,將周朝的封建制改為了中央集權的郡縣制。

    周朝的封建和禮樂制度

    周武王伐紂之後不久去世,成王年幼,周公旦攝政。周公建立了一套禮樂制度,成為維護宗法制度的工具。

    禮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為飲食起居、婚喪嫁娶制定的一系列禮儀。樂指的是音樂和舞蹈。

    禮和樂是的規範,實際上是一種等級制度,不同的階層享受不同的待遇。

    周王朝的統治者透過禮樂教化來維持其宗法統治。周朝施行的是封建制度,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周天子將土地分封給諸侯。諸侯們建國,叫諸侯國,諸侯國有義務向周王室繳納一定的土地收益進行進貢。諸侯,將土地分給卿大夫,卿大夫建立了家,卿大夫向諸侯進貢。卿大夫之下,是沒有土地計程車,士是最低等的貴族。

    士的崛起,最終形成了百家爭鳴,士族精英人才的的流動,促使了各諸侯國變法圖強。卿大夫想要享受諸侯的禮樂福利,各諸侯強大後,都想要享受周天子的禮樂福利,於是,禮壞樂崩出現。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所以孔子的遊說,絲毫不起作用。

    “尊王攘夷、存亡繼絕”

    周王朝東遷後,周天子的權威漸弱,已經管不住天下了。天下漸亂,此時就需要一個超級大國來出來維持秩序,這個超級大國就叫做霸,這個超級大國的國君就叫霸主。於是以齊桓公為首的春秋五霸應運而生,他的出現打的是“尊王攘夷”的旗號,實際上週天子已經成了一個擺設。齊桓公“尊王攘夷、存亡繼絕”只是他在爭霸過程中的手段而已,並非他的真正目的。

    霸主是人人想當的,所以就出現了爭當霸主的局面。在諸侯國兼併的戰鬥過程中,七個勢力強大的諸侯國勝出,這就是“戰國七雄”。

    想要結束這種戰爭狀態,必須有一個更加強大的諸侯國,以武力來替代周王室,於是秦國統一天下。這種國家聯盟的狀態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必須終結於一個大一統的國家,秦統一天下是歷史不可逆轉的結局。

    結論:

    “尊王攘夷、存亡繼絕”的策略,在春秋戰國時期是行不通的。表面上的“尊王攘夷、存亡繼絕”,其目的是為了爭霸,所以用這個策略來解決修昔底德陷阱也是不可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車內開著空調密閉久了,人的體溫會不會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