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家伊濱的
-
2 # 北方有佳人的知識庫
因為康乾盛世是虛假的“盛世”,徒有其表。喬治·馬戛爾尼在回國後向英國議會寫出報告說:“中國是一艘破舊的大船,150年來,它之所以沒有傾覆,是因為幸運的遇見了極為謹慎的船長。一旦趕上昏庸的船長,這艘大船隨時就可能沉沒。中國根本就沒有現代的軍事工業,中國的軍事實力比英國差三到四個世紀。”可見當時的乾隆只是滿足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根本不在乎全球已經進行了工業革命。況且,當時的底層民眾與統治階級有著尖銳的矛盾,他不僅大興文字獄,多次上江南考察也搜刮了不少民脂民膏(和珅替他背了黑鍋),當時的清朝,倒臺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
3 # 3思而後行
歷史上盛極而衰者眾多,
西漢歷經文景之治、武帝徵匈奴收西域、昭宣中興,轉眼被王莽所篡。
大唐經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轉眼間安史之亂爆發,由盛轉衰。
大明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接著“土木堡之變”,迫使日益增長的國力亦被打斷,由盛而衰。
清朝經過康熙、胤禛、乾隆三代帝王勵精圖治,進入了全盛階段。乾隆繼位之初,對內革新政治,用寬緩代替父皇雍正的嚴苛,對大臣寬容嚴明;對百姓實行仁政,減免賦稅,鼓勵生產。軍事上平定邊疆叛亂,維護國家統一。
此時的清朝疆域空前遼闊、社會繁榮、文化發達,史上稱之為“康乾盛世”。
乾隆後期逐漸好大喜功,大興土木,六下江南耗用國家人力物力。寵信和珅,導致和珅專權,貪贓枉法,嚴重破壞了吏治,整個清王朝亦在乾隆後期由盛轉衰。
歷朝歷代都是實行人治,君王的賢明決定了王朝的走向,而往往權利的集中會導致封建統治者的自我放縱。所以個個朝代終將不可持久。
盛極必衰,這是自然界的普遍規律。
“康乾盛世”後自認為是天朝上國,妄自尊大,對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對內大興土木,勞民傷財,貪官橫行,百姓負稅增加,八旗子弟變身紈絝,軍隊戰鬥力下降,太后參政,皇帝實權被削弱等。
卻不知英國工業革命,日本“明治維新”等,各國都在發憤圖強。“懷璧其罪”,見過清朝繁榮的各國自然對它念念不忘,多次發動戰爭,強行開啟中國大門,讓清朝割地賠款,百姓從此處於水深火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