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雍正王朝

    三國時期,曹操和司馬懿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東漢末年,曹操更是三國中少有的梟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蹟更是為人所熟知,曹操之所以能夠在魏蜀吳三國中當上最強王者,與他手中的謀士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早期曹操擁有郭嘉,可惜的是他不到40歲時就去世了。郭嘉當時對一個無名小輩評價非常高,此人就是後來的晉宣帝司馬懿。讓當時曹操想不到的是,司馬懿的後人會把自己所建立的魏國覆滅。

    《三國演義》中,對曹操的評價不高,書中認為曹操是奸雄。相反,小說中對司馬懿的評價要比曹操高很多。小說中曹操和司馬懿可是終身的對手,其實歷史上和這一點大不相同。曹操和司馬懿絕不是一個檔次的人。

    司馬懿和曹操差的絕對不是一點點。曹操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之時,勇於起兵,此時的東漢已經名存實亡。史書評價曹操為:盛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如此的評價可見曹操絕非等閒之輩。

    曹操剛剛起兵之時,擁有的地盤不過一郡之地,經過十幾年的征戰,曹操在當時的十三州中,得到了九州。曹操當時佔據了天下的三分之二,大有一統天下的機會。

    這樣的成績足以讓曹操千古留名,這番亂世之下,曹操能夠從小小的官吏發展到擁有天下三分之二絕非易事。《三國志》中陳壽對曹操的評價可是非常高的,陳壽認為曹操是曠世奸雄,超世之傑。

    那麼再來看看司馬懿,此人也是三國中一個很厲害的角色。司馬懿輔佐了曹操、曹丕、曹叡三朝皇帝,絕對是曹魏的功臣了,本來能夠青史留名的,可惜司馬懿有不臣之心。

    本來可以成為一代忠臣,結果有了不臣之心。司馬懿經過高平陵政變之後,殺害了曹爽,此時的司馬懿已經是獨攬大權,無人能敵。

    司馬懿的一生本該青史留名,成為大忠臣的表率,可惜他發動了政變,就相當於篡取了皇位。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建立了晉朝,可是晉朝卻成為了歷史上最無能的朝代,除了司馬炎之外,其餘的皇帝基本都是傀儡,要不就是在奪權。

    對比來說,曹操一生征戰都在為天下統一征戰,而司馬懿卻在為自己的霸業做打算。從格局來看,兩人相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 2 # 聊一聊歷史

    三國演義小說中,諸葛亮要比司馬懿略勝一籌。但真實的歷史中,司馬懿奠定了後來晉朝的基礎,諸葛亮則只是蜀漢的丞相,功績也並不算太突出,諸葛亮以忠誠聞名於後世。

  • 3 # 影視職員

    三國是英雄的時代,也是動亂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沒有對與錯,只有強與弱。而在這些強勢的英雄中,諸葛亮和司馬懿就格外矚目。

    從曹操時期看待,諸葛亮VS司馬懿

    建安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領一群弟兄浩浩蕩蕩的圍毆劉備和孫權,但不巧的是時運不濟,諸葛亮親往東吳,促成孫劉大聯合,又出奇謀將曹操的八十萬大軍燒的死的死、逃的逃,將曹操打回老家。此時,反觀司馬懿,對於戰敗無可奈何,沒有像諸葛亮一樣的破敵良策,反而全心全意致力於“宮斗大戲”——扶持曹丕上位。由此,誰強誰弱,顯而易見。

    三國的鬥爭是謀略與實力並存的鬥爭,不是誰都有資格走上舞臺,一顯身手。司馬懿能走上三國的大舞臺,源於他超高的政治覺悟。董卓掌權時期,由於曹操出身不好(閹人養子的後代),一度拒絕授予官職,但曹操掌權任丞相後,改頭換面,直接支援曹操稱帝,而後漸漸俘獲了曹操的“芳心”,成為太子中庶子輔佐曹丕。

    從曹丕時期看待,諸葛亮VS司馬懿

    公元220年,曹丕登基稱帝,司馬懿深得重用,多次升遷,身兼要職。公元224年,憧憬王圖霸業的曹丕率軍討伐東吳,命司馬懿鎮守後方,臨行前對司馬懿說:“我深深擔心後勤和朝內之事,所以將這些事交給你。歷史上曹參雖有戰功,但是蕭何在後方的穩定更為重要。”曹丕念及輔佐之功,異常重用司馬懿,但在公元226年,曹丕病重託孤,命司馬懿、曹真、曹休、陳群為顧命大臣。

    此時的諸葛亮也面臨著司馬懿同樣的問題,先帝託孤。劉備由於討伐東吳失利而患病,在白帝城託孤給諸葛亮,對他說:“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能安定國家,成就大業。如果太子可以輔佐,便輔佐;如果沒有才能,你可自行取代。”

    諸葛亮VS司馬懿,正面對決,鹿死誰手

    諸葛亮五次北伐: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對陣之人是北魏託孤大臣曹真,諸葛亮佔了出其不意的優勢,大破曹軍,但後方出亂,諸葛亮鎩羽而歸;第二次、第三次雙方互有勝負,但諸葛亮都因後方不得不撤軍;第四次北伐,司馬懿和諸葛亮終於在正面交鋒了,孰強孰弱便在這一戰顯現出來了,司馬懿被割軍糧,被斬首3000餘人,將北魏良將張郃也搭了進去(張郃說不能追,司馬懿非要追,最後張頜戰亡);第五次北伐,司馬懿終於明白自己的不如,堅守不出,最後活活的熬死了諸葛亮。

    對待君主:諸葛亮對待劉禪視若己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將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蜀漢王朝的千秋霸業,蜀漢滅亡後,諸葛亮之子也戰死沙場;而司馬懿在曹操、曹丕,相繼離世後,便開始蠢蠢欲動,欺負曹氏的孤兒寡母,但好在司馬懿沒有真的登基稱帝,但後代子孫還是篡了曹家的權。

    諸葛亮無論是作為臣子、君子、謀士,都是千古表率,是儒家思想臣子的千古表率。

  • 4 # 北疆同心聊歷史

    諸葛亮很聰明,但司馬懿更為狡猾。如果把諸葛亮視為忠於漢室的君子,那麼司馬懿就可以算做是不忠於曹魏的小人!

    然而,正是因為諸葛亮是君子,所以才更沒有可能鬥敗司馬懿!原因就在於小人可以使用任何能夠使用的手段,並不會受制於道德上的約束,因此少了一些瞻前顧後,多了一些殺伐果決!有利則進,無利則退,以自我為中心,以利益最大化為唯一目標!

    在諸葛亮最後一次兵出祁山北伐中原時,司馬懿採取了堅守不戰以老蜀師的戰略,最後耗盡了諸葛亮精力,致使諸葛亮病故於五丈原,從而消除了這個平生最厲害的對手。這算是司馬懿聰明呢?還是狡猾呢?或許是兼而有之吧!

    而從司馬懿裝病騙曹爽,利用假痴不癲之計,剷除了曹氏親貴力量,奪取了魏國朝政大權,從而為司馬師和司馬昭操縱魏國奠定了基礎!

    而在採取行動之前,司馬懿竟然沒有露出一絲不滿跡象,但當他採取行動時卻迅雷不及掩耳,逼迫太后,掌握洛陽,控制朝廷,詐誘曹爽,整個過程如行雲流水般一氣呵成,完全沒有給對手留下應變的機會!

    如果從這件事來看,或許應該說司馬懿的確很“聰明”!而他的這分聰明,或者說是狡猾,卻絕非是一心秉公為國,毫無私心私慾的諸葛亮可比的!所以就讓我們假設司馬懿比諸葛亮更“聰明”吧!

  • 5 # 孔龍在路上

    諸葛亮和司馬懿是三國時期兩個最有名的謀臣,他們一個為了劉備的蜀漢江山鞠躬盡瘁,留下千古賢相的美名,一個隱忍一生,輔佐曹魏一家三代,自己最終竊取了三國一統的勝利果實,因此這兩人給後人留下了一忠一奸的印象。

    今天且不論忠奸,單就兩人的智慧謀略來看,到底誰更聰明呢?有人說當然是諸葛亮了,諸葛孔明上通天下知地,能借東風、算後事,三國故事一大半都是諸葛亮的傳奇,就連東吳的周瑜,臨死前都痛呼:“既生瑜,何生亮?”但是為什麼諸葛亮在晚年的時候,六次北伐,大多數都敗在了司馬懿之手呢?而且最後的結局似乎也是司馬懿完勝?

    傳說諸葛亮和司馬懿師從同門,諸葛亮得到了師父排兵佈陣的真傳,而司馬懿因為心術不正,成為了被師父嫌棄逐出師門的不賢弟子,當然這只是傳說。

    現實中,諸葛亮身世坎坷,八歲喪父,跟隨叔父到處投親靠友。而司馬懿出身名門世家,家族興旺;諸葛亮深知亂世百姓之苦,心懷的是天下蒼生。而司馬懿熟諳權謀之道,在曹操麾下他一心想的是自家前程。不同的身世境遇,導致了兩位謀士不同的追求。正因為來路不同,去向也不同,所以當他們處理問題時用的方法也不同。

  • 6 # 田禾196

    誰是最後的勝利者誰就最厲害!

    司馬懿,字仲達。被曹操冠名為‘狼顧相,鷹視眼’,為曹氏家族最忌憚的存在。諸葛亮,字孔明,劉備夷陵之戰大敗後,於白帝城託孤諸葛亮為輔佐大臣(輔佐幼主劉禪),並讓劉禪拜諸葛亮為相父,深得劉備(劉氏家族)的信賴。司馬懿在曹魏時,被曹氏家族時刻警惕、忌憚;諸葛亮在蜀漢卻受人敬仰、愛戴。照理說,諸葛亮應該比司馬懿活的長久,活的滋潤才是,然而事情的結局卻出乎我們的意料,司馬懿不僅‘耗死’了諸葛亮,連曹氏三代都被司馬懿耗死了,最終為其子孫(司馬昭、司馬師)鋪墊了一統亂世的基石。

    單論結局,司馬懿以成功者的姿態完爆諸葛亮,其實事實也是如此。政治上,司馬懿門生遍佈,到處都有自己的學生;軍事上,防禦諸葛亮(以逸待勞、堅守不出),北上征討遼東公孫淵,僅僅用了30天就大破公孫淵,並將其斬殺,當時司馬懿的軍事水平足以代表當代的巔峰。內政就不談了,曹操留下遺言,千叮萬囑曹丕一定小心司馬懿,對於‘祖訓’來說,曹丕死前肯定也傳給了曹叡這句話,所以司馬懿根本沒機會接觸內政,接觸‘國家機密’。

    我們在看下諸葛亮,劉備死後,諸葛亮一人獨攬大權,甚至打二十以上的板子的事情都要親自過問(“政無鉅細,鹹決於亮。”“杖二十以後親決。”)。如此一來,不光劉禪沒有絲毫的行使權力,就連那些‘有才之士’也發揮不了多少真本事。在諸葛亮看來,所有人辦事他都不放心,所以他要親自過問、審查。我想,可能只有死去的法正、龐統才讓諸葛亮放心吧?可是那樣的人才,幾百年也就那麼幾個,再說即使有也未必在蜀漢這裡打工,除了被諸葛亮壓制外貌似沒什麼‘優點’了。在這點上,諸葛亮做的有些‘過了’。

    當一個有才能的人在一個地方或者地區,做任何事情的時候,背後都會有一雙甚至幾雙眼睛盯著你,你會怎麼想?這就是諸葛亮‘一手抓’的弊端。當然,諸葛亮的本事確實不小,尤其他的內政方面,簡直可以稱為天才。抑商扶農,大興水利,鼓勵農桑種植,大大促進了蜀漢的經濟發展。

    司馬懿與諸葛亮相遇是在諸葛亮北伐期間。司馬懿之所以採用堅守不出的策略前面已經提及到。司馬懿被曹氏忌憚,每次打完仗都會被催著交出兵權,那麼好好打幹啥?就以逸待勞,堅守不出,諸葛亮必然會撤軍嘛!無論諸葛亮如何挑釁,司馬懿就是不出戰,由此很多人認為司馬懿打不過諸葛亮。其實並不是這樣,上面所說,司馬懿平定遼東的事蹟(30天破公孫淵),可見司馬懿軍事能力毋庸置疑。其實,諸葛亮北伐是敗給了司馬懿,我們一起看看第四次北伐和第五次北伐時間就明白了,第四次是231年,第五次是234年。之前與曹真的三次基本都是年年打甚至一年打兩次,而只和司馬懿交過一次(第四次北伐)手後,諸葛亮就明白了,北伐不可能成功,因為司馬懿已經拿住蜀漢的命脈:補給困難,士卒疲憊。這一點,我覺得司馬懿比諸葛亮強,諸葛亮明知北伐已經不可能成功,為什麼還偏要發動第五次?這不是找虐麼?結果,司馬懿‘耗死’了諸葛亮。

    三國最終的結局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司馬懿為司馬家族奠定了基石,在司馬師這代完成了統一大業!這不得不說這是司馬懿的又一個成功。諸葛亮與司馬懿最大的區別就是前者考慮的因素太多,當初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時,諸葛亮聽取的話,雍涼早就成為蜀漢的了。而司馬懿就比較果斷,反叛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讓郭皇后下令廢黜曹氏所有的權利,郭皇后猶豫不決時,司馬懿當機立斷拿出佩劍夾在郭皇后脖子上,最終司馬家族‘奪權’成功。換成諸葛亮,他是萬萬做不出來的,也許會做,但必須有一個‘萬全之策’,完美的計劃。話說,這世上有完美的嗎?無論人和事,都沒有。

    所以說,司馬懿不僅僅‘耗死’諸葛亮,本身的實力(謀略、膽識)也比諸葛亮強上幾分。

  • 7 # 古軒陳

    諸葛亮跟司馬懿都屬於謀略高超的人物,都是聰明人,至於誰更聰明個人觀點:司馬懿在行兵佈陣打仗這塊稍訊一些:有二點參考:第一,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還受到算計說明諸葛亮聰明一點,一個假木雕讓司馬懿見到就大驚失色,倉皇逃竄,還問自己副將:我的頭在否,第二,就是諸葛亮六出祁山時候,成功把司馬懿騙到子午谷,然後放火燒山,只可惜天宮不做美,一場大雨救了司馬懿,可見司馬懿那麼謹慎的人,都著了諸葛亮的道道,說明諸葛亮對於司馬懿研究很透徹。 從鬥爭經驗角度來說司馬懿子孫建立新王朝,他算是功不可沒,諸葛亮被司馬懿活活好死,說明司馬懿對於鬥爭非常有經驗,知道什麼樣的策略可以達到什麼樣的效果,才會有司馬懿死後不讓後人祭拜也就是防著仇家死後禍害他,對於後代培養司馬懿比諸葛亮要高明一些,畢竟司馬懿的兒子可以開國皇帝。從用人角度來說:司馬懿比諸葛亮高明,一個是馬謖一個是魏延 ,前者紙上談兵適合做參謀,後者鎮守一方大將過度打壓造成人才浪費,說明諸葛亮識人用人方面不如司馬懿,畢竟沒有聽說過司馬懿在這一方面出現過問題。總結下就是諸葛亮在謀略上高明,司馬懿在治國平天下上高明

  • 8 # 曲比阿卓

    相比而言司馬懿更聰明些,格局更大。

    1.司馬懿生活在綜合實力比較強的魏國,生活多年,懂得隱忍。而諸葛亮雖然名聲比較大,但是不懂得放權,做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積勞成疾,最後病逝於北伐中。

    2.司馬懿懂得 狡兔死,走狗烹。他在曹操後期他的存在就是為了對抗諸葛亮的,曹操和曹丕對他戒備之心都很重,但司馬懿也很安分,司馬懿不敢下死手殺諸葛亮,因為如果諸葛亮死了,他也就沒用了,或者喪命。

    3.諸葛亮其實並不懂得真正怎麼用人,他用人有偏見,且很不懂的平衡朝堂關係,一人獨攬大權,雖然沒有造反之心,報劉備知遇之恩,但他只想著匡扶漢室,其實他也知道,王室積貧積弱多年,他的行為是違背天地之道,不順應時代的,但司馬懿完全是實實在在,時時刻刻考慮自己存在的環境,俗話說知套路而不套路才是最厲害的,司馬懿就是這樣的,他與諸葛亮惺惺相惜,但他不能殺諸葛亮,但諸葛亮可以下死手,他還要和當時主公表現的自己打仗是盡心盡力的,不被懷疑!

  • 9 # 百勝軍節度使

    雖然很多人可能會說司馬懿聰明,因為司馬懿的孫子最終吞併了三國,成為了笑到最後的人,可事實真的就是這樣嗎?

    司馬懿透過“高平陵之變”掌握了曹魏的最高權力,模仿起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兩個兒子則是更加無所忌憚,尤其是小兒子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甚至還當街弒君。到了孫子司馬炎,直接取代曹魏建立西晉,然後統一全國。而反觀諸葛亮,累死累活為劉備一家打工,輔佐劉禪這種庸主,最後沒得到一點好處,窮極一生的志向一輩子都沒完成,兢兢業業的北伐也沒為蜀漢開闢多少國土,實在是愚忠,和司馬懿的成就比起來實在是不值一提。

    然後呢?諸葛亮成為三國時期唯一一個進入“武廟十哲”的人物,成為千百年來臣子的典範,成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代名詞,成為中華傳統美德的典範,成為後世無數文學家,政治家,歷史學家的歌頌者,杜甫曾寫《蜀相》歌頌他,陸游則酷愛他的《出師表》,多次晚上睡不著拿起來看,一邊看一邊寫詩歌頌他,蘇東坡也曾說“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必不忠”。他的祠堂更是取代了劉備的位置,硬生生把劉備祠變成了武侯祠。今天的諸葛亮已經成為了華人智慧的化身,隨便問一個華人知不知道諸葛亮,絕大部分都是知道的,一想到諸葛亮,第一印象肯定是忠誠,敬業和智慧。而問一問司馬懿,知道歷史上的司馬懿的又有幾個,我想肯定應該不多。就算了解司馬懿的,想到的第一印象大部分人應該也不是正面的。

    到了晉明帝的時候,有一天,晉明帝問王導:晉朝是怎麼取得天下的?王導於是給明帝講述了司馬懿的種種經歷,以及司馬昭殺害高貴鄉公的事情。晉明帝聽了以後,感到羞愧難當,把臉埋在了床頭,接著對王導說道:“照你這麼說,晉朝的基業是不能長久了。”連自己的後代都看不起自己,可見司馬懿是多麼不堪。與之相反的是,東晉大力推崇諸葛亮,甚至直接追封諸葛亮為武興王。

    而司馬家族建立的西晉則更是中華民族的恥辱,得國不正的它是建立在無數屠殺的鮮血之上的,統一三國不到三十年就又陷入了戰亂之中,最後更是導致五胡亂華,中華民族險些亡國滅種。到現在,歷史教科書上都幾乎不提西晉,更別說司馬懿了。而諸葛亮呢?歷史教科書上會提,語文教科書也會提。

    所以,到底是誰更聰明呢?一個流芳千古,另一個就比較尷尬了,畢竟連自己的後代都覺得丟臉。

  • 10 # 別和我抬槓

    以一州之地抗十倍之敵,常勝之,古來罕有?諸葛亮有兵書(兵書二十四篇),有八陣,(李靖岳飛等變態人物的陣法均習自武侯八陣),有軍事發明(對付騎兵的地釘,連弩,木牛流馬等等) 不論成敗單比智力 諸葛也是完勝

  • 11 # Somethings

    此情此景,我想吟詞一首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否成敗轉頭空

    莫以成敗論聰明

    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司馬懿:百花開時我不開,我花開時百花殺

    諸葛亮與司馬懿無疑是三國中最有名的兩位謀士,一位鞠躬盡瘁,贏得生前身後名,留下千古美名;一位隱忍綻放,輔佐曹魏三代人,最終竊取曹魏果實。

    劉備死後託孤諸葛亮,諸葛亮乃總領蜀漢國家軍政事物。

    諸葛亮需要負責的是一個國家,國家的軍事,政治及民生無不需要諸葛亮躬親,諸葛亮面對的是天下蒼生,需要對一個國家負責;而司馬懿作為曹魏手下只需面對自家前程

    二者揹負的使命不同,處事方式當然不同

    諸葛亮由於揹負著蜀漢江山及百姓自然需要過於謹慎,處事猶豫的心態

    然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不能讓你既有精力躬親軍事,打招無敵軍隊,又讓你事無鉅細處理國家政治、後勤;

    諸葛智商再高 再聰明也抵不過分解因式 抵不過歲月與精力

    當然司馬懿教會我們,苟得住,猥瑣發育 我們後期很強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魏後人在幹什麼?什麼導致這種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