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願我可以享受你的溫柔

    人家超前多少年了,別亂說,你把人家幾千年前的東西拿來還說人家落後,不羞麼?你追上他試試?教育的核心分兩部分,一是培養出當下有用的人才,二是達到人同識。本質是讓同類對事物認識想同。

  • 2 # 小杰80164096

    現在的儒家不是純儒家了。

    儒家是儒釋道合一的儒家。

    新時代儒家還融合了新時代思想。

    儒家文化要繼承更要發展。

    孔子教育的核心是仁。

    新時代要賦予仁新的理解。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新時代的仁。

  • 3 # 求非

    很多人都把孔子當作聖人看待,經常以聖人門徒自居,在歷史上比比皆是。

    但是孔子畢竟是過去時,而且深研孔子的言行,其理論更多是涉及個人道德修養方面,而治國理政水平確實很一般。而且其君子之國影響了中國兩千年,是福也是禍。

    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的教育家,東方最著名的是孔子,西方是蘇格拉底,就二者的傳承來說,孔子門下雖有七十二賢,卻並無著名作品遺世,而蘇格拉底則有兩個著名弟子:柏拉圖和色諾芬,成就不遜於老師,而柏拉圖的弟子亞里士多德則又不遜於柏拉圖。

    由此可見,在教書育人上,蘇格拉底相對出色於孔子,畢竟他教出德學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而且就思維習慣來說,蘇格拉底的教學方式更適合幫助孩子建立一個更好的邏輯思維模式,對於真理的追求更加有效,這才有了西方教育的傳承“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於是有了東方的教育注重“傳授”,而西方的教育重視“引導”,經過兩千年的發展來看,很明顯“引導的教育”更適合培養學生成才。

  • 4 # 江北陸遜

    讓中國落後的不是孔子和儒家學說,而是“獨尊儒術”。

    因為我看不出來“學而時習之”,“知者不惑,勇者不懼”,等等,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但如果所有人只允許有一種思想,不同者貶斥為異端,甚至動用國家機器圍追堵截,必欲置之於死地,那就有問題了。

    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才是華夏落後的根源。

  • 5 # 歪理邪說你們也信

    其實現在的孔子教育思想已經不是以前的儒家了,很多都是現代人的擴充套件與聯想,就像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樣,別人說的是戰友之情而並非男女之情,不過是借孔子之名

  • 6 # 文心雕詩

    這個問題提得好。孔子的思想核心就是一個仁字,他的教育宗旨就是樹人要講仁義道德。因此,教育中的德育必須置於整個教育活動的首要位置。培養人才,才學固然重要,但人品比才氣更重要。有才無德是佞才,有德無才是庸才,德才兼備是良才。

    孔子和其弟子集錄的《論語》是孔子施政,教育、倫理、禮義等方面集中體現,仁者,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貫穿於孔子整個教育歷程當中。其很多教育觀點影響深遠,"學而時習之,溫故知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有教無類,因村施教,"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諸如此類的教育思想有其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未來不僅不會落後,而且還會長期影響著人們。什麼成功教育,興趣教育,和諧教育,都不能偏離思想滲透,一種不愛國,不愛民族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

    總之,我們的教育不能遊離於黨的教育方針,要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突出德育的首要任務,繼承和發揚傳統教育中有益於社會主義制度的精華,培養愛國愛民族的棟樑之材。

  • 7 # 一直奔跑的小樓

    孔子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不但有他獨創的教育思想的原理,而且還在他獨特的思想教育方式上。兩者的有效結合為將來的社會提供了基礎建築材料,以建造一棟堅固的“精神長城”,這對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孔子可以說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位全面討論教育重要性的人。在哲學上,他提出了““性相近也,習相遠也”的唯物主義觀點。他認為人類的本質基本相同,是後天才養成習性大不相同。然後,為了培養“善”的習慣並擺脫“惡”的習慣,就需要進行教育。因此,教育具有改變人們,塑造人們和改善人性的功能。孔子說:““好仁不好學, 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換句話說,教育可以使人們保持仁慈,擺脫愚蠢,保持自己的良知去掉身上的狂傲,保持信念,擺脫心裡的慾望,保持正直和勇氣,擺脫盲目驕傲,這說明了孔子對教育的作用有多大!

    孔子思想的影響在中國歷史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即使在今天,在我們的教育領域,它的光輝還沒有消失,這是事實,這也值得我們的教育者,特別是思想教育者的深思。

  • 8 # 南山劉向雄

    孔子的教育思想若刨去古代教育的內容,在現在看來仍然具有先進性。至於遙遠未來,或許智慧晶片可以代替一切教育,誰知道呢?

    孔子的教育重在“因材施教”,根據弟子具體情況進行批評和建議。

    比如一個“仁”字,和好學的顏回說“克己復禮”、“非禮勿視”;對有些傲嬌的子貢說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對碎嘴子的司馬牛則說“愛人”……因而一部《論語》,古代人讀起來津津有味,而在習慣於用概念去把握的現代人看來則是雲裡霧繞的,總是難得其精髓。

    做個老師能對學生的情況瞭如指掌,並且誨人不倦地諄諄教導,自古以來記載的唯有孔子而已。

    而科舉以來一直到現在,應試教育是主流,對待學生如流水線般的生產模式,與孔子的教育方式相差甚遠。因而,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即使現在仍然具有先進性。

    孔子另外一個教育思想是“有教無類”,這在當今從形式上也實現了,人人都能平等地擁有受教育權。

    但目前多數老師只記得最好的和最差的,對於大多數的學生來說,自己努力才是王道,要不只是成為分母“陪太子讀書”,如何能讓人人都得到提高還是一個現實難題。

    雄哥以為,孔子教育的核心在於讓學生認識併發揮自己潛能、天賦。

    孔子的每個學生都學“六藝”,但又能有自己的特長,如何發揮人的潛能,讓更多的人展現天賦,這也是當今教育應當思考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學歷沒技術沒錢的90後該如何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