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豐豐山心看德國

    其實不僅是在北歐,整個西方國家都是把人人平等當作政治目標來實現的。

    西方國家有著共通的文化體系和價值觀。這跟他們的政治歷史分不開的。

    首先,他們是推翻了君主制,而建立的“民主”國家。君主制強調的是統治的權威。而後建的民主制,則強調人人平等人權不可侵犯等,是他們的政治根本,立國之本。如果不追求人人平等,那何談民主制?

    再說北歐四國(通常說起北歐是指丹麥,瑞典,挪威和芬蘭四國)。他們的福利制度是世界一流的,這種“高福利”的本意就是源於:人人平等,每個人都應擁有一樣的生活權利和尊嚴。在這種體制下,人們會越發的意識到“人人平等”的重要性,進而更加的對之倡導。

  • 2 # 野生八爪魚

    北歐五國主要包括丹麥、芬蘭、冰島、挪威和瑞典。

    這些國傢俱有高稅率、在國家層面上推行福利國家和集體談判、大部分勞動者會加入工會,經濟制度以自由市場為基礎。

    北歐的社會福利制度基於人人都應享受平等的醫療保健服務和社會保障、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和文化上的權利的理念。北歐五國都具有健全的公費醫療制度和養老金制度了;教育完全免費,教育佔GDP的比重高於其它發達國家;就業方面,五國的失業補助金相對較高。

    北歐五國這種高福利制度有個專門的名詞叫“北歐模式”,也叫“社會民主主義”

    什麼意思呢?

    “資本主義” 和 “共產主義” 的中道,也是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一種中道。簡單說,就是把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競爭優勢,跟共產主義的公平優勢結合起來。

    “社會民主主義”的發展及其成型也有其歷史。

    北歐國家在19世紀70年代後,經濟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丹麥透過農業的工業化在一戰前達到了歐洲GDP的平均線,挪威和瑞典則是在1950年左右達到歐洲GDP的平均線。芬蘭先後受芬蘭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加之二戰後人口增長快、經濟結構單一,經濟發展過程相對曲折。不過芬蘭在二戰後是歐洲發展最為迅速的經濟體,在20世紀80年代趕上了其它斯堪的納維亞國家。

    北歐國家的政治在20世紀30年代出現分水嶺。從此以後,這些國家國內的各個階級開始達成妥協,包括工業與農業(第一產業)之間的妥協、勞工與資本之間的妥協。這樣的政治妥協反映在議會和政府的層面,代表不同階級的政黨開始出現在政治舞臺上。經過發展,北歐國家的政府逐漸形成了“協商一致的治理”(consensual governance)模式。二戰後北歐國家的政府通常是少數派政府,因此需要與意見不同的政黨進行協商達成共識。

    北歐國家的福利國家模式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19世紀80年代,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行,德國開始建立大規模的社會保險制度。在差不多同一時期,1890-1895年之間,冰島、丹麥、芬蘭、瑞典、挪威也先後實行與德國類似的社會保險制度。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丹麥和瑞典的社會民主黨成為執政黨並組建政府,工會組織也在這一時期開始形成。到二戰前,北歐國家除芬蘭外均已透過一系列改革具備了福利國家的雛形,但工業化程度較低的芬蘭是例外。芬蘭在二戰後才趕上了其它北歐國家的步伐,成為福利國家。二戰後,北歐國家的福利國家制度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用於社會保障的資金顯著增加。

  • 3 # 啟蒙時代的餘孽

    無他,如果一個現代工業社會想要維持並發展,就必須讓社會制度儘量趨近於“人人平等”,不然整個社會就會面臨崩潰。

    現代工業社會與農業社會有什麼不同?很多人都能回答,兩者最本質的差距是生產力上的差距。在英國第1次工業革命之後的短短200多年裡,人類所生產出來的產品比人類文明存在數千年所生產出來的產品還要多。這種在生產力上的飛速進步,使得現在社會幾十年發生的變化,要比過去幾百年發生的變化還大。

    不過,雖然生產力是最本質的要素,但工業社會的特點遠比“高生產力”要寬廣得多。在我看來,現代工業社會還有以下三個特點:利益多元化、消費主導經濟發展、對自由勞動力有極高需求。這三個特點是維持工業社會的根基,而只有在趨近於人人平等的社會制度中,這三個特點才能得以維持。

    首先,先說一說利益多元化問題。一個社會的資源是有限的,若要保證社會良好發展,就要在不同群體、地區、行業的人之間進行合理資源配置,而調配者往往是政治機關。與農業社會相比,工業社會中的行業數量恐怕能多出幾倍甚至幾十倍,;而且農業社會中,農業的主導地位幾乎不可撼動,但在工業社會中,農業、金融業、文化產業等非工業部門的作用與工業不分伯仲。

    這些現象使得現代工業社會是個利益多元化的社會,資源調配難度大大增加。農業社會中,僅僅依靠政治精英來進行調配的手段無法維持,因為政治精英的個人能力、個人經歷以及時間都非常有限。要想使資源有效配置,就需要讓更多利益群體加入到決策過程之中,也就是說讓更多人參與政治。因此,工業社會需要在政治上的平等。

    其次,在工業社會中,消費端對於維持經濟體系的重要性毫不亞於生產端。在工業社會中,生產活動所受到的侷限越來越少,生產不足現象很少在發達工業社會中出現。事物總有兩面性,生產力過度發達造成了一個新的災難:生產過剩。由於人們的消費能力無法消化多生產出來的產品,物價大降,企業紛紛倒閉,工人失業,從而造成經濟危機。

    要想維持經濟體系不斷運轉,政治部門就需要提高人們的消費能力。政治部門提高消費能力的手法往往有以下幾種:設定最低工資,要求資本家給予工人足夠的工資;透過福利制度給予公民最低的生活保障,這樣人們將錢用於其他消費之中,而非存起來應對生存危機;對消費能力低下的群體進行補貼。這些政策在提高消費能力的同時,還創造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後果:人們在經濟上越來越平等了。因此可以說,人人平等是維持經濟體系運作的關鍵要素。

    最後,現代工業社會必須有大量自由勞動力存在。與農業社會相比,現代工業社會另一特徵是極度依賴於市場進行資源分配。而要保證市場有效運作,就需要資訊和資源能夠自由流通。只有這樣,市場才能完成“優勝劣汰”的競爭,將資源分配到重要的部門之中。

    勞動力就是資源的一種形式。各個部門都需要勞動力,但勞動力本身有限,如果關鍵部門想獲得充足的勞動力,就需要一套允許勞動力自由流通的社會制度,使得關鍵部門能源源不斷從其他部門人手中競爭到勞動力。那些阻礙勞動力自由流通的等級制度:奴隸制、農奴制等必須被廢除。美國和俄國都在19世紀60年代廢除了這些制度並不是一個巧合,這兩個國家在當時都遇到了工業發展的瓶頸,所以會不約而同的廢除奴隸制和農奴制。當等級制度被廢除之後,社會也就離人人平等更近了一步。

    所以,題主的問題應該有了答案。為什麼高度發達的北歐國家會趨近於人人平等呢?因為人人平等是因,高度發達是果,只有在人人平等的社會制度之下,一個現代工業社會才能達到高速發展。

  • 4 # 使用者3253102189658

    經濟富足,怎麼整怎麼有理;社會財富有限,錢在富人手,窮人肯定窮,還平個啥子等噢,政治平等吧,都享有憲法規定權力。

  • 5 # 老漆說

    北歐國家的祖先是維京海盜,也就是靠海洋生活,主要盈利方式靠打劫,以及出售一些低階魚產品。

    這種海盜團伙,是一個高風險行業,每個人都把腦袋提在褲腰上生存。

    但不去打劫,靠那點種田和打魚的收穫是養不活一家老小的。

    要維持一個海盜團伙的穩定,就必須設計一種相對比較公平的對內分配機制,不能虧待了兄弟們,要不然幹嘛還來當海盜。

    到了近現代,海盜肯定是沒前途了,要做正當生意,但一些海盜基因文化遺傳下來了。

  • 6 # 狼之心2046

    海盜的子孫後代,不差錢。存在銀行恥利息,祖祖輩輩都吃不完。發達富裕不是韜光養晦剝削自己人血汗的土財主呢理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學習JAVA軟體開發要安裝什麼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