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村娃痞子

    番茄又叫西紅柿,是茄科植物,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番茄根系發達,髮根力很強,莖部入土,極易產生不定根,在夏季由扦插,即可成活結果。番茄營養豐富,生吃是補充維生素的天然食品。據現代醫學研究,常食用西紅柿有抗衰老的作用。由於番茄在市場上頗受人們歡迎,種植番茄成為農民一項致富的熱門。

    番茄可以冬季在冬暖大棚種植,可以作秋延遲栽培,也可以早春栽培,露地栽培等。長時間的連續重茬栽培,最容易出現番茄重茬病害,表現葉片發黃,特別是下部葉片易發黃乾枯,側根和細根,會逐漸腐爛,以後主根也逐漸變為褐色,表皮出現畸形,並木栓化,病情持續擴充套件,番茄地上部生長不良,嚴重時,全株枯死。但發病初期後,在中午高溫時萎蔫,晚上至第二天早上恢復,不易覺察。

    番茄土壤營養元素不勻衡,比如,土壤缺乏微量元素鎂與鋅,番茄就會表現出生長不良,缺鎂的症狀,有農民朋友常和細菌性病害分不開,單純噴灑治療細菌病害的藥物,就起不到好的效果。也有因為番茄的,根系生長差,外部的環境因素影響下,根系對土壤養分的吸收,暫時出現問題,光合作用差,也會造成番茄新葉不長。葉片發黃,像是缺鎂的症狀。番茄缺鋅會表現,中上部的葉子,全葉黃化,由中間逐漸向葉緣發展,後變為褐色,受害葉片發展很快就失水枯死。土壤缺少鉀肥,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另外,積水也會造成葉片發黃,受肥害和在偏鹼性的土壤中種植,也易出現黃葉不長的現象。番茄喜歡在中性偏酸的土壤中生長,如果在ph值在6.8左右,是最適宜番茄生長的。

    怎樣才能解決這種現象呢?

    一,輪換倒茬種植最有效。可以避免因肥料單一,而出現肥料失衡的現象。

    二,增施有機肥,平衡施肥。在種植西紅柿之前,每畝施用充分腐熟的畜禽糞便3000-5000公斤,45%控釋肥100公斤,以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所謂的“一俊遮百醜”,有機質含量豐富了,植物的抗病能力自然就高了。最好是測土配方施肥。

    三,在番茄苗期,就應噴灑0.2%磷酸二氫鉀+蕓薹素內酯+含有鋅、鎂的多種微量元素。每15天噴灑一次。對於確定是缺鎂的植株,在噴灑時加入0.1%的硫酸鎂。

    四,用代森錳鋅+甲基託布津+abt生根粉,進行灌根,促使番茄生髮新根。在整枝時,選在晴天,並且當日不澆水,促使傷口癒合,防止病菌感染。在整枝前或整枝後,葉面噴灑防毒礬800倍液+百菌清800倍液+0.2%磷酸二氫鉀+蕓薹素內酯+多種微量元素噴灑一遍。及時摘除下部黃化的無用老葉,減少養分消耗。

  • 2 # 執念青春

    番茄土壤營養元素不勻衡,比如,土壤缺乏微量元素鎂與鋅,番茄就會表現出生長不良,缺鎂的症狀,有農民朋友常和細菌性病害分不開,單純噴灑治療細菌病害的藥物,就起不到好的效果。也有因為番茄的,根系生長差,外部的環境因素影響下,根系對土壤養分的吸收,暫時出現問題,光合作用差,也會造成番茄新葉不長。葉片發黃,像是缺鎂的症狀。番茄缺鋅會表現,中上部的葉子,全葉黃化,由中間逐漸向葉緣發展,後變為褐色,受害葉片發展很快就失水枯死。土壤缺少鉀肥,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另外,積水也會造成葉片發黃,受肥害和在偏鹼性的土壤中種植,也易出現黃葉不長的現象。番茄喜歡在中性偏酸的土壤中生長,如果在ph值在6.8左右,是最適宜番茄生長的。

    怎樣才能解決這種現象呢?

    一,輪換倒茬種植最有效。可以避免因肥料單一,而出現肥料失衡的現象。

    二,增施有機肥,平衡施肥。在種植西紅柿之前,每畝施用充分腐熟的畜禽糞便3000-5000公斤,45%控釋肥100公斤,以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所謂的“一俊遮百醜”,有機質含量豐富了,植物的抗病能力自然就高了。最好是測土配方施肥。

    三,在番茄苗期,就應噴灑0.2%磷酸二氫鉀+蕓薹素內酯+含有鋅、鎂的多種微量元素。每15天噴灑一次。對於確定是缺鎂的植株,在噴灑時加入0.1%的硫酸鎂。

    四,用代森錳鋅+甲基託布津+abt生根粉,進行灌根,促使番茄生髮新根。在整枝時,選在晴天,並且當日不澆水,促使傷口癒合,防止病菌感染。在整枝前或整枝後,葉面噴灑防毒礬800倍液+百菌清800倍液+0.2%磷酸二氫鉀+蕓薹素內酯+多種微量元素噴灑一遍。及時摘除下部黃化的無用老葉,減少養分消耗。

  • 3 # 鄉村小溫

    出現這種情況考慮是番茄葉黴病又稱黑黴病,俗稱黑毛,是一種分佈廣泛,發生普遍的番茄病害,主要在保護地內發生危害,露地栽培也有發生。

    此病害主要危害葉片,多從中下部葉先發病,隨後在葉背面病斑長出初為乳黃色後為黃褐色至紫褐色的絨狀黴層,嚴重時葉片上多個病斑相互連線導致葉片捲曲壞死。

    它的發病環境:溫度在4~32℃病菌均可生長,20~25℃最為適宜,孢子萌發和侵入要求相對溼度80%以上。氣溫22℃左右,溼度90%以上病害發生嚴重。保護地高溼,或遇連續陰雨天,光照較弱亦有利於病害發生髮展。

    防治方法

    ①選用抗病品種。

    ②使用無病種子,播種前採用溫湯浸種。

    ④生態防治。適時通風,控制澆水,澆水後及時排溼。避免施氮肥過多,增強植株抗病。及時清理下部老黃葉,以利通風透光。⑤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噴灑75%的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58%雷多米爾-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5~7天1次,一般在盛花期開始噴,連續噴3~4次。還可將這些殺菌劑與麵粉按1:3的比例均勻調成糊狀,塗抹病部,效果更佳。

  • 4 # 農人秉天

    番茄灰黴病是番茄生產中的一種常見病害,尤其是春季溫度忽高忽低,一旦遇到低溫、高溼的條件,該病害很容易大發生,給菜農帶來很大經濟損失,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1.典型症狀

    灰黴病一般從葉緣尖端開始發病,呈典型“V”字形病斑,並向內輪紋狀擴充套件延伸,溼度大時病斑處會長出黴菌,同時為害花、果實。 重度擴充套件病斑長出黴菌

    病菌在花期侵染後殘留在柱頭上或花瓣上,繼而向綠果、果面、果柄擴充套件,重症植株病菌會侵染葉柄,呈現大塊褐色病斑。

    染病的綠果呈灰白色、軟腐。重度感染的病果會腐爛,病部長出濃密的灰白色黴狀物。 2.非典型症狀

    近年來隨著國外硬果型番茄品種的引入,大紅色或粉色硬果番茄的種植比例逐年增加,這種汁液少、果肉多的番茄品種感染灰黴病的症狀特點與國內常規品種不同。

    硬果型番茄感染灰黴病,病菌從果皮直接侵染,綠果時形成外緣有白色暈圈、中間綠色、直徑3~8mm的圈形“鬼臉斑”。感病果實成熟後病斑處與果實不同步轉色,形成人們常見的“鬼臉斑”。有時病菌並不是先從葉緣開始侵染,也沒有呈現“V”字形病斑。例如冬季棚膜的水滴中常帶有病菌,導致植株葉片從上至下感染灰黴病,葉片上的病斑呈輪紋狀,圓形或不規則形,但輪紋清晰,顏色為淺褐色。3.疑似症狀

    一種是葉片上從接近葉緣處開始發病,似“V”字形褐色病斑,但是果實沒有軟腐性腐爛和黴菌。檢視植株和葉柄處有黑褐色壞死,應診斷為晚疫病造成的枯死病斑,救治方法參照晚疫病。另一種是病斑圓形,近葉緣發生,深褐色,有輪紋,但病斑顏色與灰黴病不同,再觀察栽培發病條件,符合早疫病的發病環境,因此應診斷為早疫病。早疫病常在強光、高溼、溫度略高的情況下發生;灰黴病是在弱光、低溫、高溼條件下發生,與早疫病有所區別。同時也要看病斑穿孔情況。可以看病斑幹了後是否穿孔,如果不穿孔,有輪紋、不長灰黴病的菌絲,屬於早疫病;如果穿孔,會長出一層灰色黴層,就是灰黴病。

    除此之外,早疫病和灰黴病在病斑輪紋的顏色上不同,發病的季節和環境也不同,這也是排除是否為早疫病或晚疫病的重要因素。例如看發病的時間段,早春時發生灰黴病的機率大,盛果期發生晚疫病、葉黴病的機率大。

    二、灰黴病為啥不好治

    1.病菌繁殖速度快,孢子數量驚人

    灰黴病病菌的繁殖速率非常高。灰黴病病菌的英文名稱為“botrytis”,來自於古希臘語,意思是“葡萄穗”。其分生孢子(感病部位上那些灰褐色的黴狀物),在顯微鏡下就像葡萄穗一樣,數量上非常驚人。 在病果上用針挑上一點點灰色的黴狀物2.病菌的生存能力很強

    灰黴病病菌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很強,既可以從活體的植物組織中攝取營養,也可以在死亡的殘體中生存,屬於半活體營養型病菌。

    灰黴病病菌可以在土壤中、植株上、大棚的後牆上、立柱上、吊線上存活棲息,透過氣流、雨水、農事操作等途徑傳播到植株上,一旦條件合適,就迅速萌發侵染。

    3.病菌易從傷口侵入

    灰黴病病菌喜歡“甜嫩”,最喜歡侵染的部位是花、幼果和轉色成熟期的果實。 原因是花器上的一些分泌物會刺激病菌快速繁殖,幼嫩的表皮或成熟期的果實上一旦有傷口出現,病菌就會“循著”這些部位滲出的汁液乘虛而入。

    4.溼度高灰黴病易爆發

    天氣是影響灰黴病發生速率的重要原因。灰黴病病菌喜歡比較冷涼的溫度(18~23℃)和很高的溼度(85%以上),以及光照不足的天氣。所以,連續陰天降雪或降雨的天氣,灰黴病很容易爆發。

    5.病菌致病力強

    擴增迅速灰黴病病菌的致病能力超強,一旦侵入進植物器官就會迅速表現症狀,快速產生新的分生孢子。因此,病害一旦發生就意味著菌原數量很容易爆發式擴增,稍有耽擱就會暴發流行。

    三、防治措施

    1.及時清除病殘體

    一是由於花瓣和柱頭是番茄灰黴病病菌最初侵染的部位,因此,在番茄坐果後(謝花後7天左右)應及時摘除殘留的花瓣和柱頭,可阻止病菌的初侵染。

    二是發病時,及時摘除病花、病果和病葉,放進塑膠袋內,帶出室外深埋或燒燬,不能隨手扔在田間和棚外,減少傳染源。另外,在陰雨天、傍晚和氣溫低於16℃時不宜整枝打老葉,否則不利於傷口癒合,病菌會趁機從傷口侵入。

    2.生態防控,創造不利於病害的流行條件

    一是降低室內溼度。早春將上午放風改為清晨短時間放溼氣,清晨儘可能早的放掉棚室裡的霧氣,其方法是:儘可能大的拉開棚膜風口,人不要走開,待棚裡霧氣排清,儘快進行溼度置換,空氣透明度提高後,迅速合上風口從而加快提溫有利於番茄生長。

    二是合理澆水。採取膜下灌水,最好是膜下滴灌或暗灌。根據天氣預報進行澆水,小水勤澆,避免大水漫灌。發病初期適當控制澆水,掌握“三不澆三澆三控”技術:即陰天不澆,晴天澆;下午不澆,上午澆 (以減少夜間結露);明水不澆,暗水澆;苗期控制澆水,連續陰天時控制澆水,低溫時控制澆水。澆水後要適當加大放風量。有條件者,透過水肥一體化技術,減少澆水次數。

    三是提高室內溫度。可透過上午控溫、中午排溼、夜間保溫的方式。即在晴天上午日出後,使棚室溫度迅速上升到30℃~33℃,開始緩慢通風,控制棚室內溫度不超過33℃,溼度降到75%以下。午後加大通風來降溫排溼,使下午溫度降至20℃~25℃,20℃以下時關閉風口,夜間溫度控制在15℃~17℃,溼度降至70%~80%,減少結露。

    3.及早用藥進行控制

    作為病害預防或在發病初期,晴天可選用43%氟菌·肟菌酯(氟吡菌醯胺與肟菌酯復配,也叫露娜森)懸浮劑3000倍液噴霧、42.4%唑醚·氟醯胺懸浮劑(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醯胺混配)3000~4000倍液噴霧、25%啶菌惡唑乳油2000倍液噴霧防治。

    發病後,天氣晴好時,可選用有效成分含量50%啶醯菌胺(“凱澤”)水分散粒劑1 200倍液噴霧,或30%啶菌·乙黴威懸浮劑(啶菌噁唑和乙黴威復配)800~1000倍液噴霧,或50%咯菌腈可溼性粉劑(“卉友”)4000~6000倍液噴霧。

    目前,異菌脲、嘧黴胺(施Carens)等已經產生抗性,建議不宜使用。要注意輪換和混合使用農藥,才能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在灰黴病發病嚴重時,可透過噴霧+燻煙(或粉塵)相結合進行防治。陰雨天或棚內溼度大時,可使用“精量電動彌粉機”配合“格瑞微粉2號”藥150 克畝進行噴粉防治。

    或使用“中蔬彌粉機”配合“中蔬微粉301”進行噴粉防治,用量200克/畝進行噴粉防治。也可噴5%百菌清粉塵劑,或10%腐黴利粉塵劑,或 6.5%硫菌·黴威粉塵劑,或5%滅黴靈粉塵劑,或5%福·異菌粉塵劑,每畝每次噴1000克,7天1次,連噴2~3次。

    煙霧劑燻煙防治時可以選擇3.3%噻菌靈煙劑,或10%腐黴利煙劑、15%多·黴威煙劑、45%百菌清煙劑、50%乙烯菌核利煙劑等密閉煙燻,每畝用藥250~350克,分放5~6處,傍晚闇火點燃,閉棚過夜,次日早晨通風,隔6~7天1次,連燻2~3次。

    灰黴病菌易從殘花開始侵染,生產中可在蘸花或噴花葯劑中加入預防灰黴病的藥劑。對花器保護效果最好的藥為0.1%~0.2%的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適樂時”),其次是50%咯菌腈可溼性粉劑(“卉友”)200倍液,以及0.1%的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

  • 5 # 健哥說農事

    葉黴病危害特徵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也可為害莖、花和果實,一般在盛果期前後發生。葉片發病:初期葉正面呈淡黃色褪綠斑,邊緣不明顯;葉背面產生橢圓形淡綠色褪綠斑,後變淡黃色,長灰色黴層,後期黴層變成紫褐色或黑褐色;溼度大時,葉片表面病斑也可長出黴層;隨病情擴充套件,葉片由下向上逐漸捲曲,使整株葉片呈黃褐色乾枯,發病嚴重時可引起全株葉片捲曲,病株下部葉片先發病,後逐漸向上蔓延。

    防治方法

    ①實行輪作;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翻耕土壤,減少病源;合理密植,保持通風透氣,降低溼度;加強肥水管理,提高植株長勢,減輕發病。

    ②種子處理:用55℃溫水浸種15分鐘,撈出後浸冷水再催芽播種;或用咯菌腈或百菌清拌種。

  • 6 # 天天學種植

    一般大棚的覆蓋面積大,土地利用充分,棚內溫度能夠有效保持在一定範圍內,緩衝力強。但是,由於通風不好形成高溫高溼度的環境,導致植物病害發生。高溫、高溼度的環境常常會導致大棚番茄葉黴病發生。番茄葉黴病圖片是怎麼樣,葉黴病對番茄的危害有哪些,番茄葉黴病的症狀是怎麼樣?大棚種植番茄怎麼防治番茄葉黴病,大棚番茄葉黴病採取什麼方法防治效果最好?

    大棚番茄葉黴病的特點

      大棚番茄葉黴病是大棚番茄的常見病之一。相關調查表明,大棚番茄葉黴病的發病率高達15%,個別區域甚至達到20%以上,極個別地區甚至出現50%的發病率。大棚番茄種植中的溫度和溼度一般都非常適含葉黴病病原的生存和繁衍,因此必須採取有效措施進行葉黴病的防治,避免大範圍葉黴病的發生,導致番茄產量下降。

    大棚番茄葉黴病症狀

      番茄葉黴病在番茄植株的葉片、莖、花和果實上都會出現,絕大多數是出現在葉片上。葉黴病初期,在葉片背面會出現小塊退綠斑,經過段時間後就會變為黑紫色、沒有規則的絨毛狀黴層。由於大棚內的溫度高、溼度大,導致葉片正面形影的部位從綠色變成黃色,同時出現灰褐色黴層。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葉片會由下向上逐漸捲曲,植侏變成黃褐色並且乾枯。從發病情況來看,葉黴病一般是從植株的下部逐步向上部蔓延,大棚溫度處於10~30度時,病原都能夠生長,病原的最佳生長環境溫度是20~25度,溼度在90%左右,在最佳生長環境下,葉黴病在15天以內就會開始傳播。

    大棚番茄葉黴病防治方法

      對於番茄葉黴病的防治需要從番茄的很多方面入手才能有效,如合理耕種、輪作;選取番茄的品種;番茄種子的消毒;加強大棚的管理;播撤藥劑等。

      1、輪作:在連年都出現番茄葉黴病的大棚內,進行番茄秧苗種植前要進行消毒處理。在大棚內分多個區域,點燃硫磺粉和鋸末粉(重雖1:2)的混合物,並將大棚的通風口關閉,燻蒸24小時,在土壤中施加生物菌肥,番茄秧苗種植前,將5406菌種粉和餅肥摻雜在一起,灑在種植溝內。番茄秧苗種植之後,需要在土壤表面噴灑“保得”土壤生物菌接種劑30克,或生物多效奇50克,這樣能夠控制並減輕發病。由於種植作物單一,連年重茬播種,導致番茄葉黴病發生較為普遍,也成為番茄的主要病害。對番茄產量影響很大,嚴重時可減產30%~50%。解決的辦法是和非茄科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以降低土壤中的菌源基數。

      2、選擇優良番茄品種:番茄品種的選取是番茄種植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根據具體的土堉和氣候條件,選取合理的番茄育苗預防番茄葉黴病的發生當前,高抗葉黴病的番茄品種有佳粉15、佳粉16、佳粉17、中雜7號、沈粉3號以及佳紅15等,這些品種具有較強的抗葉黴病能力。耕種幫建議根據耕地特徵,選擇適合的抗病品種進行種植。番茄種子在購買之後要進行滅菌處理,具體的做法是將番茄種子採用合適溫度的水(55度)進行浸泡,既能殺死種子內外的病菌,又不會對種子的生命力產生影響、大棚的番茄種子採用55度的水浸泡30分鐘,之後在冷水中進行冷卻。最後,採用高錳酸鉀稀釋液浸泡30分鐘,取出種子後用清水進行漂洗處理。漂洗之後,將番茄種子晾乾,進行播種。

      3、加強大棚菅理:葉黴病的防治不僅齋要進行番茄種子的處理,還要加強大棚的管理。大棚要及時進行通風處理,番茄要進行適當澆水,澆水完畢之後要進行通風處理,以降低大棚內的溼度。採取膜下澆水的方式,不僅能夠有效地增加土壤溼度,而且能夠有效地降低大棚內的空氣溼度,大棚內溼度的降低,能夠為番茄的生長提供適宜的環境,並且抑制番茄葉黴病的發生。在大棚內不同區域安裝溫度表,對大棚中的環境進行檢測,並且根據大棚外的天氣情況進行合理放風,實現大棚內溼度的降低,這對於番茄葉黴病的防治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旦出現連續陰雨天或者發現番茄植株發病,就要對澆水量和澆水時間進行控制,將大棚內的溼度保持在75%以下,以保證番茄葉黴病的發病率有所降低。

      4、藥劑防治:目前,市面上常見的葉黴病防治藥劑包括3種:三唑類、抗生素類和嘧菌酯類。通常一般藥液能夠有效進行番茄葉黴病的預防和初期治療,在葉黴病的中後期要加強用藥,特別嚴重時要採取特效藥進行治療。

      對於番茄葉黴病的防治,除了採取藥物治療的方式,還可以採用高溫悶棚的方式進行防治。在Sunny充足的中午,增加大棚內的溫度,使其溫度達到33度以上,保持2小時以後,開啟通風口,進行通風和降溫。

  • 7 # 石頭與核桃

    最好是有圖片方便判斷,有黴狀物出現應該使真菌性病害,可以噴施些光譜殺菌藥或專門針對真菌性病害的一些藥。甲基硫菌磷,百菌清,嘧菌酯,嘧黴胺,腐黴利,啶醯菌胺等

  • 8 # 別介意蜜蜂

    病源之一:土壤鹽漬化能導致黃葉。

    隨著溫室種植年限的延長,過量的使用化學肥料,由於磷、鉀、鈣都能被土壤固定,結合成某些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鹽類,年復一年的積累,就會導致土壤鹽鹼化。有調查報告表明,大棚種植3年以上的,土壤鹽漬化發生率在30%左右,因此,造成西紅柿黃葉勢在必然。

    解決方法:

    首先深翻地30釐米,然後灌大水一次,把土壤鹽分充分淋溶到地下水中。其次是增施有機肥料,尤其要增施作物秸稈或牛馬糞,透過有機物對鹽分的吸附,減輕其對根系的傷害。再施基施或衝施微生物菌肥,可以透過微生物的活動分解鹽類物質。

    病源之二:缺素症能導致黃葉。

    缺少了氮肥、鉀肥、鎂肥,能使作物中下部葉片黃化,缺少鐵肥、鋅肥能使頂部葉片發黃。生產實踐中往往是由於大量施用化學肥料,氮、鉀、鎂肥不是缺少,而是超量施用,黃葉現象的發生根源還是在於土壤或根系,如土壤狀況惡化限制了根系的生長,或根系生長不良限制了吸收,都能引起礦質營養得不到利用而缺素,用的再多也無濟於事。

    解決方法:

    首先採用上述改良鹽漬化土壤的辦法;其次是減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機肥和生物菌肥;再是注意防治根部病害,培養強壯的根系;另外要從盛果期進行根外追肥,重點補施磷酸二氫鉀、尿素和鎂肥,可與蕓薹素內酯混用。也可用海藻肥或黃腐植酸灌根,達到生根壯棵的目的。

    病源之三:根病能導致黃葉和死棵。

    西紅柿根部病害主要是根腐病、莖基腐病、枯萎病等,根部病害輕微時必然引起根系受傷,營養吸收受阻,黃葉在所難免。根病嚴重時就會發生死棵現象。其次是澆水過大或土壤板結透氣性不良引起根病。另外亂用農藥噴霧或燻煙,引起葉片老化也能導致黃化。

    解決辦法:

    移栽前可穴施雷多米爾錳鋅或乙磷鋁錳鋅和DT,用嘧菌酯·苯醚甲環唑(阿米妙收)蘸根後移栽。初果期用阿米妙收灌根一次,也可用金雷混加氟矽唑灌根,能有效防治根部病害的發生。避免一次性澆水過大,儘量採取“溜水”的方法,同時要避免地溫陡然下降傷害根系。

    煙燻藥劑使用頻繁,能加速葉片老化失綠,特別是含有DDV成分的燻煙劑,應減少使用次數和使用量。過多施用錳鋅類的藥劑也能導致葉片老化,建議在防治棚室“五小蟲”時,多施用鹽鹼類的藥劑,如噻蟲嗪、吡蚜酮等,在預防病害時使用嘧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同時具有防止葉片黃化、老化的功能。

    溫室西紅柿黃葉、死棵近幾年普遍發生,給廣大種植者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引起西紅柿黃葉、死棵的原因很複雜,只有追根溯源找出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 9 # 火金妹

    冬春交際時分,很多人都會在菜園裡種植幾株西紅柿,不過,這個季節由於氣溫低,土壤溫度不高加之春雨較多,土壤溼度大,西紅柿很容易出現葉片發黃乾枯甚至出現發黴的現象,這是西紅柿種植中的常見病害“灰黴病”。灰黴病發病初期危害葉片,病害持續蔓延可以致使果實感染病菌造成爛果。灰黴病表現

    灰黴病是一種持續性的病害,影響較大,嚴重時減產20%~40%,而且它的危害能持續到採摘後的貯藏、運輸等過程,因此也被列為西紅柿三大病害之首。灰黴病最先發生於葉尖,剛開始的時候葉片上出現一些水漬一樣的現狀,顏色和枯老的葉子一樣為褐色,天氣乾燥的時候顏色又變得稍白,而遇到雨天它的顏色加深而且出現一些黴層。

    如果這個時候不重視管理,灰黴病就會從葉片蔓延到根莖上,造成根莖腐爛折斷,果實也受到牽連,從靠近根莖的蒂部開始翻身軟化腐爛,但是果實卻不掉落而是繼續感染蔓延,直到西紅柿整株腐爛。

    灰黴病防治

    首先,如果是大棚種植西紅柿,可以透過變溫管理,在晴朗的時候加強通風,這樣大棚內的溫度升高,以此降低病菌的萌發速度,除此之外還要控制好溼度,因為病害主要發生在花期和結果期,所以這個時期澆水時間最好選擇在天晴的時候,陰天澆水溼度大,容易發病。

    其次,及時摘除病果病葉,防止病菌繼續傳播。灰黴病在沒發生之時,就應該噴灑百菌清、腐黴利等來防治。

    另外,除了灰黴病之外,西紅柿葉黴病也會有葉片乾枯發黃的表現,溫溼度對發病影響大,所以西紅柿種植時候,應注意植株的密度,管理做好通風溫溼度調控等措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播板藍根需要提前做哪些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