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葵農場

    我們分析一下事情的本質。

    1.農村供大於求,所以會造成滯銷。

    2.城市裡價格高,是因為需大於供。

    3.連線農村與城市的紐帶是菜商,畢竟農戶種植的品種再多也不可能是一家全部種完,所以還是要菜商來調節。那為什麼會這個局面呢,大部分原因是因為菜商沒有利潤,中間的差價太低了,除掉費用可能沒有利潤所以不願意收購,就出現這個現象。

  • 2 # 譚成年往事ABC

    有一句廣告詞最能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

    前幾天,同一個送水工進行了一個簡單的交流,他們每人每天一般可送水40~50桶左右,每人每天工資200元左右,這樣算下來,每一桶水從商鋪搬到使用者家,每桶的費用也就是4元到5元左右。

    一桶售價十元多的水,其中一個環節就產生成本4~5元,那還有從自然界取水,對水進行處理,再裝入水桶,再從水源地搬運到城市商鋪,每一次搬運都要產生費用,這樣一拆分,我們就很明白了:即便是取自大自然的水,成本再低,透過一系列的搬運,到使用者手裡,也感覺費用很高。

    農民的農產品也是如此,即便在地裡很便宜,經過層層搬運,到了城市也會覺得很貴。

    怎麼解決呢?

    一是規模生產,根據各地具體特點、土壤氣候條件,集中連片生產,降低生產成本。

    二是暢通運輸渠道,專業化運輸,降低搬運成本。

    三是集中統一銷售,轉變傳統的一人一籃一個攤位的銷售模式,更有效地降低銷售成本。

  • 3 # 山裡好風光

    農民種地難。一是大自然變臉無常,乾旱,風災,水災,洪澇,冰包,病蟲害等自然災害頻發。二是市場變化太快,產銷不對路。居民買農產品不新鮮或者價高,農民種出來賣不脫的現象頻頻出現。三是應該徹底解決農產品進城大型超市直通問題,有關農業部門扦頭,大城市對口在農村建立農產品供應種植基地,簽訂定單農業。種出的農產品直接進超市和市場,不需要中間批發,代銷,零銷環節,有利於城市居民吃上放心價廉的新鮮農產品,有利於農民種地的積極,有利於農民收入穩定。

  • 4 # 田大地

    農產品出現滯銷的原因大體有以下幾點。

    1,農民種植出現各自為正,誰樂意種什麼農產品就種什麼,不能合理種植。確少領頭人,不能進行統一管理。鄉鎮和村級幹部要合理規劃,你們是老百姓的衣食父母,指導農民合理安排規模,也學壽光蔬菜統一種植,統一銷售,還愁農作物賣不出去嗎?

    2,農民種植的農作物成色不好,確乏包裝,直接從地裡收穫的農產品拉到市場,不進行分類。每種農產品要分開等級,價格也不一樣,這樣到市場就好銷售。農民還是老觀念,不懂得怎樣打扮自己的產品,所以,到了市場賣不出好價錢。

    3,還有個問題值得注意,老百姓進城賣東西,好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什麼都不懂,要找到哪些產品到哪裡去賣,哪些產品不該去哪裡賣。本來賣蔬菜跑到人家賣服裝的市場,當然工商工作人員要趕他們不讓賣,有的工作人員又確乏耐心解釋。造成產品賣不出去。所以,我們的工作人員要有為人民服務思想,一切為人民利益出發。耐心幫助群眾進行排憂解難,讓老百姓的農產品賣出好價錢。

    4,農產品要想能賣出好價錢,從自身做起,種出優質產品,不愁賣不出去。多種綠色環保產品,消費者吃到好的東西,到下次主動買你的產品。昨天,我去草莓大棚摘草莓,最後老闆娘主動贈給我兩棵大白菜。她講,是留著自己吃,沒上化肥,沒打農藥。當時我還半信半疑,回到家炒吃真的好,即爛又有一股芳香味。所以,多種綠色環保產品還愁賣不出去嗎?

    老百姓的產品賣不出去,城裡人又買不到合理價格蔬菜。我記的前年洋蔥滯銷,到了春天發芽,沒辦法就把它丟到溝裡積肥用。你看是多麼的浪費吧!

  • 5 # 陳有斌

    供過於求導致滯銷,產地和銷售地價格不一樣是因為存在各種不對稱。

    一、空間不對稱。

    例如某種蔬菜在山區農村滯銷,但有需求的城市離那裡太遠,運過去運費昂貴得不償失,那就很可能出現問題主說的那種情況,產地便宜到極點也賣不出,銷地市場卻很貴。

    二、時間不對稱。

    例如以往香蕉的幾個主產省產品成熟上市是錯開的,每個季節都各有一兩個省上市,那就沒事,倘若某年氣候不正常,全部擠在一起上市,該時間嚴重供貨過剩,也會滯銷。

    三、資訊不對稱。

    例如甲地大量空心菜成熟,當地賣不完 ,而乙地實際上很需要空心菜,但他們不知道甲地有,結果就會因為資訊不對稱造成滯銷。

  • 6 # 最三農

    歡迎點選右上角的“關注”,前段時間新聞上看到菠蘿滯銷,金鄉的蒜薹不要錢,誰拔了是誰的,大蒜現在也是8毛多一斤,還有很多芒果,洋蔥等農產品都是低價的新聞,這些都是地頭上種植戶傳來的資訊,但是城市的人不禁納悶了,明明超市裡菠蘿都是好幾元一斤,芒果也是10元上下,大蒜也好幾元一斤,這是為什麼呢?

    仔細想一下,農產品自古就有滯銷的情況,只是網際網路的傳播速度太驚人了,這一秒還是風平浪靜,下一秒可能全世界都知道了,這就是網路的力量。但滯銷的背後究竟有什麼原因,咱們來分析一下。

    種植戶和市場需求資訊不對稱

    種植戶這裡可能幾毛錢一斤,到了終端的消費者那裡就是幾元十幾元的高價。如果種植戶知道在超市能賣這麼高的價格,會不會把農產品運到超市呢。答案是肯定的。

    怎麼把地頭的低價產品運到超市裡賣高價

    成立合作社,讓當地的種植戶集體參與,人多力量大,只有這樣才能跟大的收購商有議價的能力。假如還是以每戶為單位的話,首先很大的收購商就會頭疼,他們是沒有精力跟每家每戶進行跟進收購的,他們會從小的一般的收購商那裡拿貨,這中間無形中就增加了成本。

    如果成立合作社,大家的農產品都集中處理,直接對接大的收購商,是不是就省去了零散的溝通,節省時間來管理農產品,管理出更好的農產品呢。

    積極擁抱網際網路,用網路來傳送到全國各地

    有些地區確實基礎設施不發達,這就需要當地的政府部門來參與。現在也有很多政府成立了電子商務產業園,來幫助農民把農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去,並且得到了很大的成效,這是可喜可賀的。

    只有緊隨時代的步伐,才能在未來新型的農業生產中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 7 # 糧小咖

    因為,有個環節叫物流。物流既拉近了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距離,也拉高了餐桌上農產品的價格。雖然生鮮類在運輸方面有相關優惠,但運輸成本加進去,適當的利潤加進去,城裡人在市場裡買的價格就高了。

    還因為,市裡賣菜的,還有管著賣菜的那些機構也要掙錢。農產品經過運輸甚至長途運輸到了市裡,要進入農貿市場或者超市,也是要交費用的;進了市場之後,賣菜的人也要靠這些農產品養家餬口。

    再者,作為普通老百姓,可能我們很多人都忽略或沒在意的是,我們從超市、農貿市場裡面買的蔬菜花果,都是要交稅的,而且稅還不少。

    這些就是田間地頭便宜的農產品,進了城市居民的餐桌上之後,價格不知道翻了幾番的主要原因。

  • 8 # 農言著實

    為什麼經常有農產品滯銷,而在市裡買菜卻很貴?

    農產品滯銷的問題,似乎格外能夠牽動我們一些半路在城市扎家的農村人,而且城市中無論超市的蔬果區或者菜市場的售價都高的有些離譜,而且賣相上和新鮮程度都有些許瑕疵!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其實還是在生產與銷售的中間環節。

    總結起來就是:種菜的不如賣菜的掙錢多!

    首先,每個盛產農產品包括蔬果、糧食的地區,都會有專門從事蔬菜收售的二道販子,種植戶大多都是賣給這些二道販子,二道販子想要賺錢收的時候儘可能的壓價,售的時候必須儘可能的抬價。這樣才有賺頭!

    記得小時候,夏天週末還有暑假時,經常幫爸媽在地裡忙活,前一天傍晚或者隔天早上一早就去地裡摘黃瓜、茄子、西紅柿等等,然後大約在六七點的時候,用手推車推著這些摘回來的蔬菜賣給收蔬菜的人。

    芸豆、辣椒這些稍貴一些,記得那會兒的茄子大量上市的時候,我們忙活一大早賣的錢剛剛夠兩個燒餅的錢。所以很多人索性直接拔掉生長旺盛的茄子,直接改種其他作物!

    種植戶一來沒有銷售門路,這方面絕對沒有這些二道販子路子廣,二來說實話即便直接找到最終的商家,可能被打壓的會更狠,大多農民在個性上都趨於老實木訥,尤其談判這種需要高情商的活計,完全沒有主動權!畢竟蔬果的新鮮程度就已經決定了農民群體的弱勢!

    其次,主要為城區居民提供超市的蔬果區、菜市場的攤位,這裡面收費的專案很多,如果不加價往外賣,蔬果區的導購員的工資怎麼辦?菜市場的衛生費等各種費怎麼來?售賣到飯店的再加價的情況就更多了:工資、房租等等!

    凡是生意買賣,如果沒有盈利的可能性,而且倘若是蠅頭小利,誰會去做?

    現在社會的人越來越現實,名字叫“鋒”的不一定都姓雷,也有姓歐陽的不是嗎?

    說句實在話,在城裡賣菜的活計真的很累,但是從業久了掌握了其中的門道,買賣上能說會道,是個很掙錢的行當。我的表哥表嫂在我們這市裡賣菜,每年具體收入多少無法細問,但每平近萬的房價,市區已經兩套!座標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

    所以還是那句話:種菜的不如賣菜的掙錢!而且種菜的多是保本加少許盈利,賣菜的可就不是一回事了!

    引申一點,平價這個詞語在國內更像一種蠱惑人心的噱頭,不可信!不可信!

  • 9 # 鮮農場

    城市蔬菜價格和產地蔬菜價格形成的機制完全相反。

    蔬菜屬於快速消費品中的短生存期,短銷售期,短使用期的特殊商品,那麼在交易一方擁有大量的不可長期持有的貨物時就會急於銷售,那麼議價權就掌握在買方手中,屬於買方市場。而零售端會根據平時的銷售情況來控制進貨,當零售商供應量小而又有大量需求時,持貨方就會提高價格以追求最大利潤,這就是賣方市場。

    而生薑這種儲存時間比較長的蔬菜,因為它不需要急於銷售,在產地就不會出現收購商大肆壓價的情況,一直處於比較平穩和公平議價的狀態。

  • 10 # 三誼松6734745943006

    當今農產品銷路不夠順暢,中間商是利慾圖的行為特別厲害,有良心的電商還不夠普及,因此好的農產品不一定賣出好價錢。

    另外,農民在種植這一塊,跟風現象特別厲害,當自己的產品出來了,可又遇到產大於求的狀況。

    社會一體化,能很好地解決生產與供應的矛盾。

  • 11 # 鄉野羅哥

    現在城市物價成本非常貴,如果不算這些的,他為什麼還守住這個檔口,怎麼養家餬口,農村一兩塊的農產品,到城市至少四五塊了!為什麼這麼貴,都有一下幾方面費用:

    第一,物流運輸成本費用

    第二,損耗成本費用

    第三,代辦,收購商,批發商,零售價的利潤,

    第四,還有各種進場費用,

    所以算起來費用也挺貴。

    還另一個辦法就是電商,我也是做電商,也從事五年之餘了。

    電商成本也是比較貴的,主要一個就是快遞費和包裝費。兩個成本直接逼近了市場的零售價格,所以電商也是不容易的!除電商有政府大力支援和扶持,估計這個成本也是很慢降下來的。以上是個人經驗,提供參考,可以相互關注一起學習。

  • 12 # 農村自媒體達人

    說起這個話題有點心塞,我是種植蘋果的,雖然還不上規模,但養家餬口還是可以的,每到秋收季節,既高興又害怕,高興的是蘋果有收益了,怕的是賣不出去。在我們這,存在一個致命的問題,收蘋果的客商也不少,果農的心參差不齊,出現各買各的現象,雖然村裡有合作社,那就是個擺設,更有意思的是,有一家人和客商合作幹了一件很不好的事,就在2018年,本來去年自然災害多,蘋果不怎麼好,但人家的地裡位置好,避過了天災,蘋果還算不錯,正因為這樣,人家和客商合夥捉弄了一村人,本來人家的蘋果3.5元,但人家對外說2.4元,要知道靜寧蘋果是領跑全國的。就這樣大夥被捉弄了,人家的蘋果那麼好,才買2.4元,咱們的也就兩元錢。本來應該買三元的蘋果,就買了兩元四毛錢。可見虧了多少人。

    再一個客商壓價,那怕農民的東西買不出去,和客商也沒關係,城市裡的菜價再高也和客商沒關係。農民的農產品買不出去,城裡人吃不起菜,這個現象也不是一時半會形成的,要想改善這個狀況,目前為止我還想不出來什麼好辦法。

  • 13 # 油工師付

    農民的產品1分錢都不要你算下吧,運輸費,過橋費,批發市場費,萊場場地費,所有的人工費,你說萊價貴嗎?不是國家壓制農產品價格又會怎樣?農民沒要你一分錢!

  • 14 # 使用者6374881066140

    這恰恰反應了流通成本過高,想方設法將流通成本降下來將其補給生產者,讓生產者有積極性生產更多更好農產品,可以考慮政府先出錢設直營店、直營攤位,制訂產品標準,下訂單由農民自己配送。.

  • 15 # 陽光61908791

    蔬菜水果的中間商和零售商他們同樣要過小康生活,也要購房購車,家人也要學習和消費,沒有一定的進銷差價是達不成自已目標的,他們比國企員工辛苦太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澳大利亞什麼物種都可能氾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