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草115
-
2 # 青語清言聊歷史
宋仁宗是北宋九位皇帝中的第四位,是宋真宗趙恆之子,宋英宗趙曙養父,在位四十二年,北宋最長。
《清平樂》中的宋仁宗(王凱飾)
01 曲折的身世
仁宗的出生就非常“精彩”。他是著名的“狸貓換太子”的主角。
相傳,宋真宗的皇后死後,李妃和劉妃相繼懷孕,為爭奪皇位,工於心計的劉妃用一隻剝了皮的狸貓替換了李妃生下的兒子,並汙衊李妃生了個妖孽,李妃隨即被打入冷宮。劉妃的兒子雖做了太子,但沒幾年夭折。
多年後,因真宗無子嗣,機緣巧合下,八賢王之子,實為當年被替換的那個孩子登上皇位,成了宋仁宗。後經名臣包拯調查,李妃成功平反,也順利還朝。
這一故事跌宕起伏,膾炙人口,因此競相傳頌,流傳至今。
不過這是假的。
實際上,仁宗確有認母一事,但沒這麼曲折。
仁宗生母李氏其實只是劉妃的一個宮女,迫於權威,仁宗出生後為劉妃所養,實際又交由楊淑妃具體撫養,親生母子二人始終沒有相認。
直到劉太后(即劉妃)去世後,仁宗才得知真相,一度懷疑生母為劉太后所害,欲治罪劉太后孃家人。後不顧大臣反對,仁宗開棺驗屍發現生母完好無損,發現錯怪了劉太后,於是親自到劉太后靈前謝罪,並追諡李氏為莊懿皇太后。
這個事實要比前個故事平淡的多,但事實就是事實。
確實,事實就是事實,但故事,卻不一定只能是故事。
題外話扯一下: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固然為假,但在歷史上還真有幾個皇帝的身世與此類似,至少在曲折程度上,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位叫劉詢,漢武帝曾孫,巫蠱之禍主角、太子劉據之孫,因祖父牽連入獄,經大赦流落民間,飽嘗辛酸,竟機緣巧合榮登大位,成為漢宣帝。
一位叫朱佑樘,明朝憲宗之子,當時的後宮為萬貴妃專權控制,為爭皇位,其他妃嬪生下的皇子皆被其害死。唯獨他得太監、婢女護佑未死,並由廢后吳氏秘密撫養成人,最終與父相認,登基為明孝宗。
這些傳奇身世,也鑄就了他們傳奇的一生。今日不細說,日後詳談。
宋仁宗的身世沒有漢宣帝、明孝宗悲慘,但也頗為複雜,這在古代帝王中也不算多見。
有這樣童年經歷的人,長大後要麼懂得寬厚仁慈,感恩他人,要麼變得喪心病狂,報復社會。所幸,以上三人都是前者。
宋仁宗畫像
02 寬仁的本性
宋仁宗給後人最大的印象,莫過於寬仁二字,其程度,歷經千年仍熠熠生輝。
記得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中,很喜歡把評價正面的皇帝分為好人、好皇帝、既是好人又是好皇帝。在他看來,人是基本屬性,皇帝是職業,好皇帝不一定是好人,好人不一定是好皇帝。
那仁宗,我認為是個好人。
仁宗的品格很高尚,在古代帝王中,屬於出類拔萃者。他不為富貴所迷惑,亦不為權力所迷失,一如他的廟號“仁宗”一樣,終其一生,都踐行著“仁”字。
仁宗孝順,如前文所說,得知身世真相後,他仍善待揭發的楊淑妃,百般孝順;對害他母子分離的劉太后也不追究,還對劉後孃家人更加恩寵;劉、李二人也都被追諡為太后,並建廟供奉。這大概也是以德報怨的典範了。
仁宗心慈,一次外出時口渴難耐,但發現隨行太監未帶水壺,因擔心說了之後他們會受責罰,仁宗便一直忍著。還有一次,仁宗吃飯吃出一粒沙子,趕忙招呼宮女不要說出來,怕下人因此被殺頭。
仁宗節儉,所用床褥寢具早已褪色,久不更換。
仁宗律己,夜間飢餓或嘴饞時能控制食慾,不願為了蒐集食材而擾民,為了做菜而養成日日宰殺的習慣。
仁宗寬仁,恪守“不殺士大夫”的祖訓,虛心納諫,即便被臣子噴了一臉唾沫,也能坦然接受,堪稱典範。
仁宗時期有一種名為“風聞言事”的監察制度,即允許官員憑藉“道聽途說”對皇帝進行規勸甚至批評,給了官員很大的話語權,也屢屢讓仁宗難堪。
比如,開封府尹王素聽聞有人給仁宗進獻了幾個美女,未經調查核實便要求仁宗遠離女色,仁宗雖不捨,還是把美女送出了宮;
再比如,蘇軾的弟弟蘇轍在科舉答卷上寫下,曾聽聞仁宗不問民間疾苦,只知道紙醉金迷,仁宗也一笑而過,還讚賞蘇轍敢言。
正是因為仁宗知人善任,廣開言路,願意給更多有真才實幹、有理想抱負的文人學士施展的機會,因此仁宗一朝散發出了超越古今的璀璨光輝。
比如,唐宋八大家中除唐朝的韓愈、柳宗元外,蘇軾、蘇洵、蘇轍、歐陽修、曾鞏、王安石等其餘六人,全部活躍在仁宗時期;
唐宋八大家
活躍在官場的,有與王安石死磕多年、著有《資治通鑑》的司馬光,以天下為己任、為改革嘔心瀝血的范仲淹,為相十載、輔佐三朝的韓琦,一代青天包拯;
而晏殊、柳永等一大批名士,又把屬於詩末的宋詞推上了古代文學的一個翹楚地位……
真是群星薈萃,英才雲集,君子滿朝!
仁宗逝世時,舉國哀痛,京師開封罷市巷哭,數日不絕;洛陽焚紙漫天,“天日無光”;連遠在北方的遼道宗也失聲痛哭,感嘆於四十二年兩國無兵,併為仁宗建了衣冠冢,受遼國後世皇帝敬重。
做好一件小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堅持做。
寬仁待人不難,難的是寬仁一輩子。
宋仁宗的一生,對得起這個“仁”字。
他是一個好人。
03 他是個好皇帝嗎?
其實很難去定義好皇帝壞皇帝,但因為是剝離了人這一基本屬性,僅從職業的角度去評判,所以好在有個業績可以作為評價標準。
仁宗是個好人,但從執政四十二年政績來看,我個人並不認為他算一個好皇帝。
仁宗時期社會經濟發達,在位期間人口增加300多萬戶,四大發明中有三個得到了應用,交子的出現激發了社會活力,北宋上下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並達到了本朝巔峰,史稱“仁宗盛治”。
畫中的仁宗盛治
不過,但凡在位幾十年的皇帝,一般都會有一些明顯的成就,或多或少能幹出幾件大事,像漢武帝、明萬曆帝、明嘉靖帝、清康熙乾隆二帝等等。
可是在四十二年的超長待機時間內,仁宗朝能否舉出幾個為後世津津樂道的壯舉?好像印象很模糊,一下子舉不出來。
是的,這是一段很平淡的時期,沒什麼存在感。
仁宗並沒有什麼創新出彩的行動,就這麼安安穩穩過日子,說平庸也不為過。
而所謂的盛世,其實更多歸功於那批堪稱頂級配置的官員,仁宗就是放手讓他們去幹,自己統而不治,也不折騰,北宋按著慣性,正常情況下總能穩步向前,達到一個巔峰。
仁宗遠沒有發揮出如唐太宗之於貞觀之治的作用,倒有點君主立憲制的味道。
而我更想說的是,在這盛世之下,其實暗流湧動,隱藏著極其致命的危機。
北宋亡國的徵兆,已然顯現。
有一隻吸血蟲,自這個王朝出生之日起就陰魂不散,一點一點吸食著帝國的精華。仁宗朝,亦如此,而且更加惡劣。
這隻吸血蟲,名叫“三冗”問題。
“三冗”,即冗官、冗兵、冗費。
首先,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以兵變上臺,因此北宋皇室極其重視削弱制約官員,採取一職多官的辦法防止權臣出現、歷史再現,由此形成了龐大的官僚體系。同時為籠絡官員、鞏固統治,允許官員親屬當官的“恩蔭制”流行,每屆科舉的取仕人數遠多於歷代(明清共錄進士5萬餘,兩宋竟達11萬),由此形成了極其龐大臃腫的官僚機構,造成“冗官”。
仁宗時期,官員進一步激增,高峰時竟達4.8萬餘人,是其父真宗時期近五倍,與太祖趙匡胤建國時期三四千人相比更是天差地別。再加上還有數倍於官的吏(有人估計不下40萬),行政編制氾濫程度令人咂舌。
其次,北宋沒有燕雲十六州和長城這些戰略支撐點,都城汴梁又無險可守,因此北宋整體軍事戰略採取防守型。而常年的抑武政策,又導致軍隊戰鬥力低下,因此北宋只能募集大量士兵,以數量優勢彌補質量不足,由此造成了“冗兵”。
仁宗時期,在遼的強大壓力下,在西夏新增的軍事威脅下,慶曆年間,北宋軍隊達125.9萬之巨,是太祖建國時期的6倍。養的人能幹事倒也算了,關鍵是軍隊還極度虛弱,接連有西夏獨立和交趾(附屬國,今越南)攻宋,關鍵時刻軍隊屢屢掉鏈子,令人痛惜。
宋遼夏局勢(宋徽宗時期,示意)
然後,為了養活臃腫低效的官僚機構與龐大虛弱的軍隊,每年的費用達到了天文數字,這就是“冗費”。
仁宗的父親真宗時期財政即已暴露出赤字問題,家業傳到仁宗手裡進一步惡化。有學者據《宋史·食貨志》考證,仁宗時期年財政收入在6000萬貫以上,但平均赤字就有300萬貫。看似富裕的北宋,實則“積貧”。
再從外部來看,西夏的徹底獨立,仁宗難辭其咎。接下來連綿的宋夏戰爭,仁宗擁有五六千萬人口和幾十年積蓄,竟三戰三敗於剛剛獨立、只有幾十萬人的西夏,仁宗顏面掃地。
隨後和約規定的歲幣,和遼趁火打劫要求增加的歲幣,以及為防範外患募集的大量士兵,又往北宋“積弱”的肩膀上加了重擔。
“三冗”、宋夏戰爭、歲幣,最終的惡果都落到了百姓頭上。所謂的“盛治”之下,是瘋狂的土地兼併、苛捐雜稅、物價飛漲,是百姓的苦不堪言,忍無可忍。
據《北宋仁宗朝變亂研究》考證,北宋一朝167年,共發生民變142起,平均每年0.85起,而仁宗在位的42年間就有60起,平均每年1.43起,達到一個高潮。
危機猶如一面鏡子,能照出一個人能夠力挽狂瀾,還是隻會隨波逐流。
仁宗面臨的已是亡國的危機,固然有歷史遺留原因,不能全怪罪於他,但他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其實還有挽回的餘地。
仁宗也看清了形勢,知道這樣下去大家都要跟著遭殃,於是他很自然地想要改變。
改變的途徑就是變法。
但可惜的是,他沒有轉“危”為“機”,白白浪費了一個可以改變北宋命運的機會。
說到變法,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宋神宗年間的熙寧變法,又稱王安石變法。這次變法大刀闊斧、轟轟烈烈,雖然幾經坎坷,最終失敗,但充分體現出了當政者的擔當與魄力。
而實際上,變法並非神宗首創,北宋的第一次變法嘗試,恰恰是在仁宗一朝,這場變法在慶曆年間,史稱“慶曆新政”。
這一場改革由范仲淹主導,歐陽修等人參與,以整頓吏治為中心,出臺十項舉措,意在裁撤冗官、減少支出、提高效率。
心懷天下的范仲淹
這場改革直擊“三冗”問題,思路正確,措施也不激進,憑藉範、歐等人的才華,只要堅持,定能出成效。
問題就出在堅持二字。
由於新政觸犯了官僚貴族的利益,遭到了保守派的反對,改革受阻。仁宗沒有堅持住,馬上選擇妥協退縮,新政僅僅實行了一年四個月,范仲淹等改革派就全部被排擠出朝廷,變法徹底失敗。
一年四個月,改革剛起了個頭,就戛然而止。
想想看他孫子(實為養子之子)神宗皇帝,頂著多大的壓力毅然推行改革,即使孤身一人也不放棄,到死方休;他曾孫(實為養子之孫)哲宗皇帝,即使父親的改革被保守派肆意踐踏,也隱忍多年不忘父親遺志,親政之後毅然重啟改革。
而仁宗,一遇到一點挫折就趕忙放棄,如此薄弱的意志和迅速變化的態度,像極了新手初入股市時追漲殺跌的樣子。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雄才大略相比,他相去甚遠。
被寄予厚望、可以挽救北宋的改革就這麼草草收場,真的令人惋惜。仁宗失去的,或者說北宋失去的,是重症早期寶貴的治療機會,即使神宗、哲宗銳意進取,終究已是回天乏術。最終在徽宗的折騰下,北宋以最屈辱的方式收場。
回過頭來再細想一下,所謂的“盛治”之名,正是沐浴仁宗“恩澤”、享受“皇恩浩蕩”的官員給的,更確切的說是反對後來的神宗改革,以標榜仁宗來勸諫神宗的保守派官員給的。這樣的讚美,不應該打個問號嗎?
總體上來說,仁宗是一個守成的君主,按部就班,得過且過,憑藉慣性達到了巔峰。面對諸多遺留問題,沒有解決的主觀意識和創新精神,更沒有魄力和實力,無法充分發揮好能臣干將的作用,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問題隱患愈發突出,北宋盛極而衰。
如果不是因為仁宗的仁德所散發的人格魅力,單論文治武功,他真的很難讓人留下什麼印象。
正如某網友的評價所言:“仁宗有人皇之德,而無人皇之才”。
仁宗並不算一個好皇帝。
-
3 # 讀史坊
宋仁宗是中國歷史上評價最高的皇帝之一,歷代皇帝被稱“仁”的並不多見。
古人對諡號是有講究的,我們先看古代什麼樣的人才能得到“仁”這樣的諡號。在帝王的諡號中,“仁”具有以下品德:慈民愛物;利澤萬世;功施於民,寬信敏惠;愛仁立物;慈心為質;惠愛溥洽。
這樣說似乎有點抽象,我們從幾個小故事看一下宋仁宗的為人。
有一次,宋仁宗在皇宮裡走。走著走著,他覺得口渴了,就看了看身邊的人,沒有一個人帶水。他忍著,什麼也沒說。回到屋裡,他亟不可待地喝水。皇后好奇地問他,為什麼不在路上問宮人要水喝。他說,宮人都沒帶水,他要的話,肯定會有人為此受到責罰。他不願意有人受罰。
因為不願別人受罰,自己忍著口渴。這樣的人心懷仁愛之心。
還有一次,宋仁宗跟大臣說,昨天半夜餓了,很想吃烤羊腿。大臣說,那就跟御廚要唄。宋仁宗搖搖頭,說不。他的理由是,如果他要了這一次,廚房可能就會天天給他準備著,以防他隨時會需要。這樣的話,會有很多不必要的浪費。
一個擁有國富民強的皇帝,因為不願浪費而自己捱餓,不能隨心所欲地吃自己想吃的東西。西晉時期的炫富風如果知道幾百年後出了宋仁宗這樣的皇帝,他們應該感到非常慚愧。
還有一個故事,是宋仁宗對自己的寵妃張貴妃的故事。宋仁宗喜歡的張貴妃非要為自己的伯伯謀求一個大一點的官位,跟宋仁宗說了好幾次,最後,宋仁宗終於答應拿到朝堂上議一議。可是,朝堂上,包拯一下子就否了宋仁宗的建議,還在激動地敘說中,把唾沫星子濺到宋仁宗臉上。宋仁宗沒有擦乾,讓張貴妃看了看。求官的事就結束了。
即使是為了自己心愛的女人,宋仁宗寧肯忍受大臣的唾沫星子,也不拿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開玩笑。
宋仁宗時期,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很多著名的人物,都和當時的政治清明有關。據說,宋仁宗死後,大遼國的人都為之痛哭。可見,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
4 # 老農民嘮三農
史上脾氣最溫順皇帝,不是宋仁宗,僅做一件事讓海外成中國提款機!
我們國家的歷史上出的皇帝可真是不少,僅僅以統一王朝的皇帝來數,就多達四百多位。這皇帝多了,那也是形形色色、門類齊全。比如說起那殘暴的,大家就會想起那商朝的紂王還有那秦朝的胡亥,說起那好色的,大家就會想那隋朝的楊廣還有明朝的朱厚照;說起那賢明的,自然肯定離不了唐朝的太宗皇帝以及文景二帝。但如果說到這脾氣溫順的,大概都會說起那宋朝的仁宗皇帝了。
據史料記載,包龍圖當年有一個喜好爭辯的習慣,有一次在朝堂上就和皇帝爭辯起來了,這事情的熟是熟非在此不說,但他說到激動的地方,竟然把滿嘴的唾沫星子都給噴到了這位好脾氣的仁宗皇帝臉上,但這皇帝居然只是淡定地用手把這帶著包氏口味的唾沫給擦掉了。不過他還算不上史上脾氣最溫順的皇帝,因為明朝出了一個朱載垕,這位可是封建王朝史上空前絕後的好脾氣皇帝。
說起他就不得不說起他的父皇嘉靖皇帝,因為受到二龍不相見的詛咒,使得嘉靖皇帝終其一生都很少見自己這個兒子。甚至在他的母親去世的時候,也不允許他去為母親守靈。這樣的童年經歷,使得他懂得了世態炎涼和人情冷暖,難得地沒有想起皇族子弟的暴躁脾氣。他打小時候開始就很喜歡吃驢腸子,但有一次在偶爾聽到御廚在宰驢時,驢發出的悲鳴聲,他就從此打消了吃這道菜的念頭。
在他當皇帝的時候,因為脾氣溫順很好講話,所以朝堂上的氣氛也一直比較活躍,雖然有位叫做鄭履淳的大臣,還嫌在朝堂怒噴皇帝不過癮,居然回家寫了一份洋洋灑灑的大報告,給這位皇帝遞了上去。通篇內容就是在對穆宗皇帝進行靈魂的深深拷問:你乾的這三年皇帝,究竟都幹了些什麼事兒?你主動找過大臣嗎?你的奏摺到底是你批的還是找人代勞的?比我們現在開民主生活會要火辣勁爆多了。
沒想到這皇帝就是好脾氣,微微一笑也沒有多言語。如果是其它皇帝,不死也要扒層皮了,還想當官做夢去吧。就是這位脾氣特別溫順的皇帝,卻做了一個對整個民族功德無量的好事,他把祖上定的海禁給解除了,這下就讓當時的海運貿易得到了蓬勃發展,來自中國的好東西開始源源不斷地透過海運來到西方,當然也是源源不斷地把白花花的銀子帶回到大明王朝。
西方的史學家甚至哀嘆,整個世界都成了大明的提款機器,因為全世界三成的銀子都被他這個海運貿易帶回了大明。
-
5 # 青年史學家
有人說,宋仁宗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這話有他的道理,就廟號看來,中國歷史上能夠以仁命名的皇帝,可謂是絕無僅有。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發明,除了造紙術,都是在仁宗時代發明的。享譽文壇的唐宋八大家,除了韓愈和柳宗元,也都活躍在仁宗時代。縱觀仁宗一朝,文有范仲淹、文彥博、包拯,武有富弼、韓琦、狄青等人,可謂是人才濟濟。
在施政方針,宋仁宗基本上是和平發展,與民休息,對敵對政權、百姓、大臣和政敵都很寬仁。重視經濟文化發展,並不限制工商業的發展。而且在其任上,范仲淹推出“慶曆新政”。改革失敗之後,仁宗又啟用文彥博,推行交子的改革,也大獲成功。在其穩健的政策之下,宋朝終於走向陳寅恪所說的“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
6 # 有書共讀
宋仁宗趙禎,是宋王朝的第4位皇帝。他性格寬厚、仁慈。他在位的41年,是文化非常繁榮的時期。
總體來說,仁宗還是一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詳細瞭解一下宋仁宗趙禎。
一、身世極富傳奇色彩。宋仁宗趙禎生於1010年。當時,趙禎的其它兄弟都夭折了,所以他就成了獨子,也毫無爭議成為皇位的唯一繼承人。
趙禎出生時,他的父親真宗已經40多歲了。老來得子,真宗自然非常高興,視趙禎為掌上明珠。趙禎9歲時被立為太子。
趙禎的生母是李氏,她是真宗的皇后劉氏的侍女,因被真宗偶然寵幸懷孕後生下了趙禎。
後來,在真宗的默許下,剛剛出生的趙禎就被劉皇后抱走,對外宣稱是她自己生的兒子。
劉皇后對趙禎倒是視如己出,對李氏也比較厚待。後來李氏被封為宸妃,不久就病故了。劉皇后聽從了大臣的建議,厚葬了李氏。
劉皇后在世時,對於趙禎的身世,知情人都守口如瓶。直到劉皇后死後,楊太妃才對趙禎講出他的身世。得知真相的趙禎,對劉皇后非旦不記恨,反而感恩倍至。
這件事越傳越離譜,清末小說《三俠五義》當中,根據趙禎的身世,寫成了家喻戶曉的“狸貓換太子”。
不過真實的劉皇后並不像小說中那樣陰險毒辣,但是也確實很有心計。太子冊立以後,真宗漸漸沉迷於丹藥,對朝政完全放手,後來劉皇后逐漸獨攬朝政。
1022年,真宗駕崩,13歲的趙楨即位,他就是宋仁宗。之後劉皇后一直把持朝政12年。
二、“仁義”天下。劉太后執政12年,卻沒有做出任何政績。1033年3月,劉太后病逝,24歲的仁宗才開始親政。
1039年1月,私自搞獨立的西夏要求宋朝承認西夏政權,遭到了仁宗的拒絕。2月,西夏王李元昊帶兵攻打宋朝。
仁宗慌得六神無主,不過主戰大臣韓琦、范仲淹等帶兵打退了西夏軍。
1042年9月,西夏再次派出重兵侵犯宋朝,宋軍慘敗。西夏軍一路燒殺搶掠,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仁宗只好求和。
不料李元昊根本不答應。直到1044年,遼國攻打西夏,西夏為了抗擊遼國才答應了宋朝的求和,表示願意稱臣,不過同時也向宋朝索要鉅額“歲賜”。
意思是我既然是你的臣子,你得每年向我贈達一些物資,以示“友好”。本應是稱臣的西夏“孝敬”宋朝東西才對,沒想到事情整個反了。
這年10月,宋朝與西夏達成合約,宋每年賜給西夏絲織品13萬匹,白銀5萬兩,茶葉2萬斤。
看到宋好欺負,遼國也趁火打劫,在得到了跟夏差不多的待遇後,才肯罷休。
這真是人善被人欺!戰爭雖然結束了,但宋每年給西夏和遼國的鉅額財物,都轉嫁成了百姓的沉重負擔。
三、熱衷文化建設。仁宗熱愛讀書、練字。他聰明過人,又勤奮好學,他的書法遒勁有力,在宋朝皇帝中堪稱翹楚。
仁宗對文人非常尊重。朝廷官員中文官佔據了很大的比重。著名的唐宋八大散文家中,“宋六家”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和曾鞏,都生活在仁宗時期。
宋代還出了中國歷史上許多的名臣,如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包拯、梅堯臣等。
宋詞也在仁宗時期大放異彩。蘇軾的豪放派與歐陽修、柳永等人的婉約派並展風采,這些在歷朝歷代中也是少有。
這個時期的進士沈括,是位博學多才的科學家,他的著作《夢溪筆談》聞名於世。中國古代的幾大發明中,活字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都出現在仁宗時期。
仁宗時期還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紙幣便於攜帶和流通,它的產生是貨幣史的一大進步,更是當時經濟繁榮的體現。
四、不徹底的改革家。
仁宗善於提拔人才,但也出現了許多弊端。每屆科舉錄取數千人,仁宗統治時期,官員的數量增加了一倍以上。
為了防禦外族入侵,軍隊人數從真宗時期的40萬增加到80多萬人,公務人員增多,國家出現了財政危機,為了解決這個矛盾,仁宗又加重賦稅,社會矛盾日益凸顯。
為了緩解社會矛盾,仁宗採納了范仲淹等人的建議,推行改革。
不過,這些改革措施損害了貴族的利益,遭到守舊派強烈反對,又加上農民起義、蝗災等天災人禍。
焦頭爛額的仁宗轉而反對新政,將改革領袖范仲淹、歐陽修等人都貶到外地。
仁宗一生無子嗣,直到1062年他才無奈地立他的堂侄為太子。之後他繼續過上了舞文弄墨的日子。1063年3月仁宗病逝,終年54歲。
宋仁宗在位41年,是兩宋皇帝中享國最長的。他身世坎坷,也曾迷惘,也曾因為“仁慈”,向外族低頭求和,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沉重的捐稅。
他雖然沒有做過轟轟烈烈的大事,卻為各種人才提供了展示的舞臺,文化在他統治時期空前繁榮。
他短暫的改革沒有改變宋朝衰落的趨勢,卻以“仁治”贏得了民心。在中國歷史上,宋仁宗也算得上一位比較賢德的皇帝。
-
7 # 夏目歷史君
說到宋朝的皇帝,先談談宋朝,宋朝是一個溫和的朝代,一個繁華的朝代,同時也是一個懦弱的朝代,說他溫和是因為宋朝終其始末沒有殺過一個士大夫,不像後面明清時期,不是文字獄的大興,就是構陷文官的下獄。
宋朝的皇帝對自己的權利把握最為精妙,他將皇權分出一部分讓士大夫去制衡,同時又讓士大夫受制於皇權,使國家權利平衡在一個合適的水平線,同時為了防止像唐末節度使權利過大,導致各地割據的情況的再次出現,宋朝對於兵權和將領的權力看的太重,這讓士大夫從中崛起,而這也是宋朝重文輕武風氣盛行的根源所在,所以宋朝是一個溫和的時代。
宋朝,是歷朝歷代徵兵最多的王朝,但它卻無法應對對遼的戰爭,奪回丟失的燕雲十六州,導致自身不得不派重兵在邊境防守,所以宋朝是一個懦弱的朝代。說大宋繁華是因為工商業的發達,讓這個朝代工商業發展十分的迅速,但是工商業的發達,導致小農經濟體制被破壞,土地兼併嚴重,很多人不得不從商來以此養家餬口這就是宋朝。
而正是這樣一個朝代,誕生了許多著名的皇帝,在這些皇帝中宋仁宗算是最為仁德一個。
宋仁宗--趙禎,宋朝第四位皇帝,宋仁宗天性仁孝,對人寬厚和善,喜怒不表現於外表,他是一個用一生去詮釋了什麼叫做仁德的皇帝,連後來的康熙乾隆皇帝都佩服他,他在位期間雖未有過對外的擴張的宏偉壯舉,但是他對於自己父輩傳下的江山,卻守護的很好。
他在位幾十年,對下屬寬厚以待,讓百姓休養生息,使宋朝達到一個發展的頂峰。宋仁宗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時期名臣輩出,國家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仁宗皇帝當政期間,政府正式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官交子”(相對於“私交子”而言)。
這位帝王具有相當大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這在封建時代,也算是很難得的了。因此,以往歷史學家們稱譽他為“守成賢主”。
“仁政”,一直是傳統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之前,沒有一個帝王能以“仁”為諡號或冠以“仁”,儘管沒有多少人喜歡當戰爭的犧牲品,但人們總願意記住那些會打仗的皇帝,而忘卻仁宗這樣以“仁”治國的“仁主”。
宋仁宗同時也是一個睿智的人,他在位期間將自己的睿智展現的很充分,宋仁宗與他計程車大夫合作者們共建了和諧的人文社會,為北宋的“極盛”時代的到來。做出了重要貢獻。
慶曆新政,一個為民謀福祉的政策但是它的實行卻受到了巨大的衝擊與阻撓,所以最後以失敗告終,並且敗得很徹底,但這從另一方面也展現出了仁宗的睿智,在事態並未發展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宋仁宗便及時停止了改革,懸崖勒馬。
雖然停止改革的理由很可笑,但是他不得不這麼做,如果他像後面神宗在位時那樣的優柔寡斷,態度不明確,最後只會剩下人頭滾滾,慶曆新政的失敗也使他暫時放下了革新的念頭,因為他知道如果再這樣改革下去,朝堂就不會穩固,再加上外敵環伺,會影響國家的根本。
同時為了國家的利益他還將自己亦師亦友的范仲淹下放了,並且趕出了中樞,哪怕他知道範仲淹這是個不可能會結黨的忠臣,知道這是個濟世之臣,他也無可奈何,這也是他作為一個皇帝的無奈和必要的犧牲。
公元1063年農曆三月二十九日,54歲的宋仁宗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號,舉國哀痛。《宋史》記載“仁宗駕崩的訊息傳出後,當他的死訊傳到洛陽時,市民們也自動停市哀悼,焚燒紙錢的煙霧飄滿了洛陽城的上空,以致“天日無光”。
他的死甚至影響到了偏遠的山區,更為讓人難以置信的是當時有一位官員前往四川出差,路經劍閣,看見山溝裡的婦女們也頭戴紙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駕崩,宋仁宗趙禎駕崩的訃告送到遼國後,出現了“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的景象。
史書記載時為遼國君主的遼道宗耶律洪基得知死訊大為驚訝,衝上來抓住宋國使者的手號啕痛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又說:“我要給他建一個衣冠冢,寄託哀思”。此後,遼國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宋仁宗,終其一生,為國為民。在位期間,使得北宋的社會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國家太平,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本來這樣一個盛世,足以支撐一位帝王奢侈的生活,但是宋仁宗在這樣的環境下,不僅沒有耽於享樂,反而倡導節儉。
他將自己的一生都貢獻給了國家,盡心盡力,真正得做到了一個“為人君,止於仁”的皇帝。
-
8 # 使用者104582480090
仁宗時期和宋夏兩國簽訂和約,雖然賠了一點點銀兩,但是幾國之間開通了互市貿易區,你知道促進了多少貿易嗎?少數民族地區長期都需要的生活用品要在這邊運過去,利潤十分可觀,國家賦稅又多,賠他幾萬兩差不多是打發乞丐一樣。
-
9 # 葦說定製化運營
自稱十全老人的清乾隆皇帝弘曆,自視甚高,很少有人能入其法眼。但他承認,有三個帝王,卻為他所佩服,一是他的祖父康熙玄燁,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是宋仁宗趙禎。關於前二人的功過是非,論說可謂已汗牛充棟,就不說了,在此只想略為言說一下人們似較少注重的宋仁宗。
宋仁宗公元1010年生,因其之前的皇子一個個夭折,故起名"受益",五歲封慶國公,九歲立為太子,十三歲就承繼大統,更名趙禎,一登帝位。
宋仁宗在位及親政治理國家的時期,出現了北宋時期的治世頂峰,被稱為仁宗盛治,宋朝也在這代君王之時達到全盛。 期間仁宗皇帝性情寬厚,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因此他受到歷代歷史學家,政治家的稱讚。
期間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靜, 士農樂業,文武忠良。被後世譽為“聖明有道唐虞世,日月無私天地春”歷史上有“慶曆、嘉祐之治”之稱,尤以“嘉祐之治”為多。
“仁政”,一直是中國傳統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之前,沒有一個帝王能以“仁”為諡號或冠以“仁”。宋仁宗在位42年,是宋朝皇帝中執政最長的,生性恭儉仁恕,百司曾奏清擴大苑林,宋仁宗說:“吾奉先帝苑囿,猶以為廣,何以是為?”
宋仁宗是中國宋朝第四位皇帝,論能力,他不如宋太祖趙匡胤雄才大略,論學問,他不如宋徽宗多才多藝,但論生前死後的名聲,他卻是宋朝18位皇帝中最好的。
宋仁宗對侍奉他的人很仁慈,在一個暮春時節,仁宗在御花園散步,走了一段時間,身邊的人發現仁宗頻頻回頭探望,卻又什麼也不說,不知道什麼意思。等回到宮裡,他急匆匆地對宮女說:“好渴,快幫我端水來喝。”
宮女奇怪地問:“陛下為何不在外面喝水,而忍渴這麼久呢?”仁宗邊喝邊回答說:“我回頭找了多次,沒見掌管茶水的當值侍吏,又不便詢問,因為我要一問,侍吏必然受到責罰,故忍渴而歸。”
公元1063年農曆三月二十九日,54歲的宋仁宗趙禎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號,舉國哀痛。《宋史》記載:“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
豈止是國內,宋仁宗趙禎駕崩的訃告送到遼國後,“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時為遼國君主的遼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驚,衝上來抓住宋國使者的手號啕痛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又說:“我要給他建一個衣冠冢,寄託哀思。史載遼道宗“驚肅再拜,謂左右曰:‘我若生中國,不過與之執鞭持,蓋一都虞侯耳!’”此後,遼國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然而,再偉大的人都有汙點,哪怕很小,宋仁宗也不例外。
司馬光《涑水記聞》記載:“太后崩,上始得自縱。”趙禎大權在握,擺脫了劉太后的管束,便開始為所欲為。此時,他喜歡的張美人已經病故,他開始專寵尚美人和楊美人。
景佑元年(1033親政第二年),宋仁宗因縱慾過度導致精神萎靡不振,上朝次數明顯減少,朝中大臣對此憂心忡忡。八月,參知政事宋綬上書,請求仁宗“節慾以順四時,愛惜龍體。”
《曲洧舊聞》載:“範諷知開封府,有富民自陳為子娶婦,已三日,禁內有指揮,令入見,今半月無訊息。諷即乞對,具以民言聞,且曰:‘陛下不邇聲色,朝野共知,豈宜有此;況民婦已成禮而強取之,何以示天下?’仁宗曰:‘皇后曾言,近有進一女姿色頗佳,朕猶未見也。’諷曰:‘果如此,願即付臣,無為近習所欺,而謗怨歸陛下。臣乞於榻前交割此女,歸府面授訴者。不然,陛下之謗,難戶曉也。’仁宗乃降旨取其女與諷。”
當然了,這些都是皇帝的私生活,只是到後期逐漸飢不擇食,不免讓人詬病。
-
10 # 漢書唐詩一杯酒
至少從錢穆開始,到我們那個年代的歷史教科書,宋朝所獲得的評價一直都是積貧積弱。
版圖上失去燕雲、河西,金甌有缺;同時飽受塞北各族政權的壓力,直至滅亡。宋朝整個時代的歷史形象,可以說是寫滿了遺憾。
具體到宋仁宗四十多年的統治時期,一方面北面的燕雲無法收復;另一方面在西面的戰事屢屢受挫,只能坐視西夏稱帝。
而由他帶領一幫名臣如范仲淹、韓琦等所一起主導的新政,也是半途而廢。
這樣一個帝王,是欠缺帝王該有的霸道Quattroporte氣質的。
然而在近二十年的網路上,宋仁宗卻漸漸在收穫另外一種評價。
他所治下的時代,被冠名為“仁宗盛治”。
“盛治”這個詞是“盛世”與“治世”的結合,帶有新鮮的腦洞氣質和網際網路氣息。
要知道,儒家語境下,表述明君的治理功業,只有“盛世”與“治世”的概念,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等。
在宋朝三百一十九年的漫長歲月裡,亦沒有哪一段時間被冠以這一類的名稱(倒是有一個“慶曆之治”的說法,但不是很主流,也甚少人認可)。
而二十年來,網際網路歷史愛好者對宋仁宗的這種評價,體現了一種只借用儒家概念,而摒棄本應作為核心的儒家評判體系的意識風向。
與之相匹配,他看起來厚道溫吞的性格也開始得到讚揚。
人們將這種性格特徵視為帝王人性化的一面。
溫情而寬厚。
比照東西方歷史,韓愈等人於中唐發起的“古文運動”,可以被看作是一場以秦漢古典時代為標榜的“文藝復興”。
這場“文藝復興”與西方結束中古時代的文藝復興有可相提並論之處。
結合史學上的“唐宋變革說”,則“五代十國”的爭霸亂戰,大概就是西方十七世紀的“三十年戰爭”。
宋代則是一個理應誕生開明君主與思想著作,且民族國家色彩逐漸大於世界帝國色彩的“啟蒙時代”。
宋太祖“玉斧劃河”的故事,以及宋、遼、夏、金、大理諸政權的對峙,加上雕版印刷技術的勃興、思想文化著作的繁盛,大略能印證這些特徵。
在這樣的時代,只要能擔起文化和文人保護者的角色,宋仁宗也就完成了他的歷史任務。
在正統皇朝中,宋仁宗以長達四十餘年的在位時間,排在同行們的前列。
他之前,在位時間超過四十年的皇帝,最著名的是漢武帝。
漢武帝在位長達五十四年。
某種程度上來說,他與宋仁宗的境遇有些相像。
都是十幾歲即位,且都面臨太后/太皇太后的垂簾掣肘,一方面父祖積累下大量的財富,另一方面也飽嘗來自塞外的壓力和恥辱。
不過漢武帝最終用“天下戶口減半”的代價,開疆拓土,掃蕩匈奴;宋仁宗卻未能實現類似的成果。
從漢武帝往後,幾乎每個正統王朝內部都有一個或明或暗想要成為“漢武帝”的帝王。
學他的強勢、學他的開邊、學他的“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
在魏有魏明帝、在隋有隋煬帝,在唐有唐玄宗,在明有明成祖,在清有乾隆帝……
至於宋朝的“趙官家”們,宋仁宗趙禎若想要對標漢武帝的話,本也是無可厚非之事,畢竟兩人還是有如此多的共同之處。
然而宋仁宗所表現出的氣質卻與漢武帝大相徑庭。
在他之後,變法且屢對西夏用兵的宋神宗、宋哲宗,任用新黨而一度收復河湟燕雲的宋徽宗倒都有向漢武帝看齊的勁頭。
尤其是宋徽宗。
然而他與隋煬帝、唐玄宗一起都成為欲效仿漢武帝而翻車的帝王。
宋仁宗御宇四十多年,天下腹地大致太平。
這很有可能是沾了他自己性格的光。
回覆列表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中,除了死後追封,真正在位的帝王一共有421位,其中年齡最大的是清朝的乾隆皇帝活了89歲,年齡最小的活了不過百日。帝王集天下權利於一身,他既是全天下最至尊的人,同時也是最苦命的人,因為有許多事情都身不由己。“十全老人,千古一帝”的乾隆皇帝認為在眾多帝王中,他最佩服三個人,一個是自己的祖父康熙皇帝,一個是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一個是宋仁宗趙禎,我認為此言非虛,宋仁宗他確實稱的上歷史上是最有智者仁心的一個皇帝。
隨著《清平樂》的熱播,將這位一直默默無聞,在背後默默付出的帝王帶入了大眾的視野,仁宗皇帝其實也是一個苦命人,他的父親宋真宗身體不好,為了江山社稷考慮,不得以把兒子趙禎讓養母劉娥撫養,因為劉娥才智過人,飽讀詩書,熟讀史書,在宋真宗患病期間一直幫助代理朝政批閱奏章,處理天下大事,而生母只是一位侍女,在政事上無法幫助到他,所以直到生母去世,他都沒有相認,這成了他一生最大的遺憾,因為養母公務繁忙,他其實是由養母的閨蜜楊淑妃撫養長大。
皇權一直以來伴隨著血腥,伴隨著爭鬥,但是仁宗皇帝這些都沒有遇到,因為他是父親宋真宗唯一的兒子,儘管他無辜被攪入到宦官叛亂之中,但依然平安著路,沒有受到任何的連累,13歲的時候順利的登基為帝。
宋仁宗在位42年,他開創了北宋王朝最繁華興盛的時代,把北宋帶到了最鼎盛時期,後世稱為“仁宗盛世”,從死後後人給了他一個“仁”字的定位,就可看出他是一個具有智者仁心的皇帝,他嚴於律己,生活簡樸,心胸寬廣,後人對他一直讚賞有加。
當時的北宋是中國歷史上最富庶的時代,當時我們國家一年的GDP國民生產總值就相當於整個歐洲,雖然最終被遼和金欺辱,是因為它的整個大政方針是“重文輕武”,百姓乃至整個國家而言都是非常富庶的,從流傳後世的清明上河圖中就可以看出當時都城汴梁的繁華。
所有帝王都主張“仁政”,但真正能做到的沒有幾人,可以說在他之前沒有一人能夠做到擁有天下至高權利卻如此禮賢下士,為人和善,嚴於律己,論能力他不如先祖宋太祖宋太宗,論學問他不如後輩宋徽宗,但是論名聲評價最好的皇帝,非他莫屬對待下人極其寬容,有一次吃飯他吃到了沙子,他默不作聲,怕有人因此而喪命,有一次朝會,明相包拯越說越氣憤,越說越激動,吐沫星子噴了皇帝滿臉,宋仁宗一邊聽,一邊用袖子擦自己的臉,最終皇帝接受了包拯的意見。如果他不是一位寬容的人,恐怕沒有大臣敢如此,回到後宮後,忙讓下人去打水洗臉。
他執政時期名臣輩出,我們後來耳熟能詳的一代明相寇準,鐵面無私的包拯,文學泰斗歐陽修,唐宋八大家中有6位出現在與他同時期,是他透過科考選拔出來的,不得不說他任用人才眼光的銳利,這些人不僅僅是大文豪,他們同時也是國家棟梁,輔佐皇帝為了百姓福祉做出重大貢獻,我們引以為傲的的四大發明,有三個發明是在他執政時期成功的,我們國家的科技能力在當時的世界可以說首屈一指。
宋仁宗深得民心,朝政僅僅有條,老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庶,賦稅徭役減免很多,對他非常的愛戴,當他去世後,全民為他哀悼,傷心異常,甚至敵國的皇帝都被他的個人魅力所征服知道他去世後嚎啕大哭, 正所謂“公道自在人心”,評價一個皇帝的好與壞標準不一,但民心始終都是最重要的一把尺子,究其一生他確實當的起“仁宗”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