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方評史
-
2 # 縱橫戰略
戰場上攻無不克的軍隊太多了,我就隨便列舉幾個吧!
第一,成吉思汗帶領的蒙古軍隊
成吉思汗的軍隊征服了16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比歷史上任何人都要多。
第二,白起率領的軍隊
很多人初識白起不是因為他打仗都多厲害,而是因為他太過於殘暴才被人們所熟知。在他的職業生涯中30年裡70餘場戰役從未敗過,光是是長平一戰就打敗45萬趙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軍事奇才。
第三,亞歷山大大帝的軍隊
亞歷山大帶領軍隊攻破波斯帝國時僅用4萬步兵和7千騎兵,大戰波斯100萬軍隊最終大獲全勝,不過對於資料記載太多,每個版本都不一樣。
第四, 哈立德·本·沃利德的軍隊
哈立德是軍事天才,他將整個阿拉伯聯合成一個伊斯蘭帝國,哈立德還率領軍隊攻擊了波斯帝國,並且在摧毀波斯帝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後來,他在雅爾穆克戰役中進攻併成功擊潰了羅馬軍隊。哈立德在軍事生涯中從未遭受過任何一次失敗。
第五,帖木兒的軍隊
帖木兒是察合臺汗國的將軍,雖然他的老闆不是成吉思汗,但是他一直把成吉思汗當成自己的偶像。帖木兒征服了波斯和中亞,並擊敗了土耳其和蘇丹國。
他自稱是帖木兒帝國的“埃米爾”因為驍勇好戰而聞名,帖木兒的墳墓上刻著“當我復活時,世界將會顫抖”而他的墓碑上也刻著“開啟我的墳墓,將會遭到比我還恐怖的侵略者”。
1941年,儘管當地百姓強烈反對,蘇聯考古學家還是執意要開啟他的墳墓,幾天之後德國就發動了巴巴羅薩計劃進攻蘇聯,造成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所以說盜墓有風險,挖墳需謹慎,
一不小心有可能會造成世界大戰。
1942年帖木兒被重新埋葬,並完成了伊斯蘭的傳統葬禮儀式。不久後,蘇維埃也漸漸扭轉戰局,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痛擊德國軍隊。
第六,納迪爾沙的軍隊
納迪爾沙號稱“波斯的拿破崙”納迪爾沙是18世紀波斯帝國的將軍,他多次率領軍隊與奧斯曼帝國交戰,在薩馬拉戰役中他被奧斯曼帝國擊敗,之後納迪爾沙開始了復仇行動刺殺了在薩馬拉擊敗他的奧斯曼將軍。
和上面的帖木兒一樣,他也進攻過印度,並擊敗了印度軍隊,而且印度軍隊人數是納迪爾沙軍隊的5倍。納迪爾沙參與的戰爭不算多,但是每一次能都以少勝多。
-
3 # 度度狼gg
1930年1月,為應對即將爆發的蔣馮閻軍閥大混戰,南京中央軍校以在職教官和畢業學員為骨幹,以在江浙地區招募的新兵和繳械的唐生智所部湘軍(反蔣失敗)士兵為基礎,組建了六個軍校教導團。其後合編為下轄兩個旅的“教導第二師”。
(首任軍長關麟徵)
師長由軍校教育長張治中兼任,兩名旅長分別是湯恩伯和羅鐵華,教二師裝備精良人員充實,師直屬部隊有特務團、騎兵團、炮兵團、工兵團、輜重營和通訊大隊。同年5月中原大戰終於爆發,教二師更改番號為“教導第四師”參加軍閥混戰。
期間徐庭瑤接替了張治中的師長兼職,曾經率部擊敗過西北軍虎將吉鴻昌的部隊,由此被視為中央軍一等主力。遂於戰事告停的1932年冬,被軍政部升格擴編為陸軍第17軍,徐庭瑤擢升該軍上將軍長,下轄第2師、第4師和第25師,1933年長城抗戰爆發後,第17軍40000餘人緊急馳援華北,在古北口、喜峰口痛擊日寇。
(徐庭瑤)
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打響第一槍後,軍事委員會整頓和擴編作戰部隊,以第17軍之第2師、第15師拆分成立第52軍,黃埔一期名將關麟徵出任軍長,第2師師長鄭洞國(黃埔一期)、第25師師長張耀明(黃埔一期),一支抗日勁旅就此誕生。第52軍成立後劃歸第一戰區第2集團軍總司令劉峙指揮,在保定、石家莊等戰役中苦戰旬月,哪怕是劉峙率先逃跑,關麟徵所部仍然力戰不止,雖傷亡慘重,但是也給華北日軍以沉重打擊。
次年初轉隸湯恩伯第20軍團參加徐州會戰,劃歸李宗仁的第五戰區指揮,是臺兒莊大捷的主力攻擊部隊,戰役中關麟徵率軍首先逐退日軍第5師團的坂本支隊,並給予重創迫使其狼狽逃出戰場,再參與圍殲已成孤軍的第10師團瀨谷支隊,在戰場上縱橫馳騁。是役日軍傷亡超過萬人,成為入侵華北以來的首次大敗,而第52軍也由此盡顯戰力之強悍。
(張治中)
戰後關麟徵因功擢升第32軍團長,第52軍軍長一職由同學加同鄉張耀明接手,同時將新成立的第195師調入,該軍遂成為下轄三個師的甲種軍。其後參加武漢會戰和南昌會戰,1939年初,以張耀明的第52軍、陳沛的第37軍和夏楚中的第79軍合編重建第15集團軍,關麟徵任集團軍中將總司令,隸屬於薛嶽的第九戰區作戰序列,在第一次長沙會戰中浴血奮戰於湘北戰場,終於迫使岡村寧次收兵撤退,為確保長沙不失立下汗馬功勞。
1940年,已經侵入越南北部的日軍開始蠢蠢欲動覬覦滇南,企圖伺機侵入抗戰大後方雲南內陸,關麟徵親率第52軍千里馳援滇越邊境,重組第9集團軍駐紮滇越鐵路以東的滇南山區,多次擊退日軍的進犯,有力拱衛了大西南的穩定。因此,在全面抗戰的八年當中,第52軍實際一直頂在抗日前線,打遍華北、華中和西南,幾乎是無役不勝,只是調防滇南一段歷史較被忽略。
(第三任軍長趙公武)
第52軍的名聲雖然不比“五大主力”顯赫,但實際戰力並不輸虧,因被習慣稱為“第六大主力”,之所以本文將該軍特別回顧,乃是因為整編第74師1947年覆滅於孟良崮、1948年重建的第74軍再被殲於陳官莊,新一軍和新六軍在1948年的遼瀋戰役中完全被殲,第5軍覆亡於淮海戰役陳官莊,第18軍淮海戰役被殲於雙堆集,所以“五大主力”均有整建制被消滅的歷史。
唯獨這個第52軍卻總能成為漏網之魚,遼瀋戰役下半程,原隸屬於廖耀湘兵團的第52軍拒不歸建,終於得令在軍長劉玉章的率領下孤軍襲佔營口,而為了等待海軍船隻的接應,第52軍罕見地展開部隊反擊圍追而來的東北野戰軍第9縱隊,詹才芳部折損頗重,最終第52軍大部從海上逃跑,成為遼瀋戰役中唯一漏網的建制軍。
(劉玉章)
劉玉章率部逃到上海後轉隸淞滬警備司令部指揮,除基本完整的第25師外,重建第2師、調入第296師,駐防浦東地區。第三野戰軍發起渡江戰役之後迅速包圍上海,第29軍在5月12日攻擊月埔的戰鬥中,再次遭到敵52軍的瘋狂抵抗,傷亡非常慘重,直至增援部隊抵達才攻克敵人陣地,而第52軍其後登船逃到舟山群島,再次近乎全身而退。
因此,第52軍從舟山轉至澎湖再登陸上島後,成為蔣軍自大陸敗退出海的唯一全建制作戰軍,成為50年代初蔣軍賴以頑抗的頭等主力,它的兩次漏網儘管有一定的運氣成分,但是仍然表現出較強的部隊素質和戰鬥力,從戰史上看,也確為一支經歷比較特殊的部隊,值得一書。
(光頭將軍劉玉章)
-
4 # 慕什塔戈
“戰無不勝”與“攻無不克”,這是兩條含義不同的標準,前者指的是某支軍隊凡戰必勝,從未打過敗仗;後者則指的是某支軍隊的進攻能力超強,從未遇到突不破的防線。
任何戰鬥都包括進攻和防禦兩種型別,這也就構成了考察一支軍隊戰鬥力的兩個不同方面。在進攻方面單項冒尖的軍隊,往往由於忽視防衛力量的建設,無法在戰局處於被動的情況下實施頑強堅守;反之,一貫擅長防禦的軍隊,則必然因突擊力及武器裝備的欠缺,無法做到攻無不克。從古至今,善於進攻的部隊屢見不鮮,而真正做到能攻善守的部隊卻曠古未有。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攻無不克常有,戰無不勝難尋。
13世紀的蒙古軍隊,憑藉長途奔襲和騎射攻堅,遠征30多萬公里,征服40多個國家,建立了史上最遼闊的軍事版圖,其進攻能力達到冷兵器時代的巔峰,的確可稱得上是攻無不克。然而,這支軍隊卻在征伐南亞小國安南(今越南)的過程中,接連三次敗北。
其中前兩次,即1257年和1285年的敗因如出一轍,都是在攻入升龍(今河內)的情況下,由於未能組織起有效防禦,致使陳朝軍隊的襲擾和圍困屢收奇效,守城的蒙軍最終全線潰敗。從13世紀蒙軍在升龍城下的兩次失利可以看出,即使是一支攻無不克的軍隊,也做不到戰無不勝。
再比如,1939年9月~1941年10月的德軍處於鼎盛時期,機械化建設成效顯著,閃擊戰思想運用嫻熟,僅用不到一年時間即征服了波蘭、法國等7個國家,吞併了大半個歐洲,並且在“巴巴羅薩”計劃中,殲滅、擊潰了350萬蘇軍,這一時期的德軍用二戰初期的豐碩戰果,締造了“攻無不克”的神話。
然而,1941年提前降臨的寒冬,遲滯了德軍的進攻步伐,兵臨莫斯科城下的德中央集團軍群不得不暫取守勢。過分依賴裝甲突擊和忽視障礙物與反裝甲兵力有效銜接的弊端,導致德軍彈性防禦漏洞百出,在蘇軍精心準備的火力及兵力反擊之下陣地失守。此後,從勒熱夫突出部、斯大林格勒,到頓河防線,直至諾曼底,德軍疏於防禦的弱點一再暴露,最終導致了第三帝國的最終覆滅。
由此可見,戰場上的王牌軍隊,諸如13世紀的蒙軍、二戰初期的德軍,可以達到攻無不克的標準,卻永遠無法企及戰無不勝的高度。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如有錯訛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
5 # Z先生評說歷史
歷史長河何其漫長,其中包含著無數次的戰役,有些成了歷史的重要節點,有些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
這些戰爭的主體——軍隊,也在塑造著各自不同的命運。
又有哪些王牌軍隊至今讓人銘記呢?是攻城拔寨建立帝國的封建軍隊嗎?是橫掃歐亞大陸版圖遼闊的蒙古鐵騎嗎?……十字軍…………
不,都不是,湧入我腦海的是——上甘嶺!
志願軍第十五軍!
“寸土不讓,堅決固守”是這支軍隊的錚錚誓言!
他們的確也做到了!
在《上甘嶺戰役》這部電影中我們就能一窺那場戰爭的殘酷和血腥!
在敵人的猛烈炮火和衝擊下,無數傷亡的代價取得了勝利,捍衛了這隻軍隊的榮譽和威名!
-
6 # 木子班副
這個恐怕要屬檢校千牛衛大將軍李元芳率領的欽差衛隊了,也就是千牛衛。
左右千牛衛是唐朝十六衛裡的兩衛,但是並不掌管府兵,只負責皇帝的守衛,是皇帝的貼身衛兵,類似於現在的中央警衛團或者中南海保鏢。千牛衛的成員因為是皇帝貼身侍衛,所以並不是普通人員就能勝任的。千牛衛的來源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在京官宦之家的子弟,另一種是透過軍功擢升上來的。千牛衛除了政審嚴格之外,訓練也非常嚴格。
千牛衛的編制及武器配置。千牛衛是皇帝的貼身衛士,是大唐精銳中的精銳,唐朝十六衛具體為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右左威衛、右左領軍衛、左右金吾衛、左右監門衛和左右千牛衛,其他十四衛的人數固定在20000-35000人左右,而左右千牛衛因為是精銳中的精銳所以人數要少於其他十四衛,人數在5000-10000人左右,設大將軍一人,中郎將兩人,比如李元芳的實職官職就是千牛衛四平中郎將。千牛衛的編配武器是“千牛刀”, 名字出自《莊子》,意為“銳利可斬千牛”。此外千牛衛還配備弓箭,一般為自動弓箭,攜帶方便,穿透力強,威力巨大。李元芳在沙漠大戰烏勒質時,所摔部隊不僅有勾馬槍可對付敵人騎兵,還有弓箭以及紅纓標槍,除此之外還有重灌步兵的盾牌陣和千牛衛標配千牛刀。在大戰中,李元芳先後表演了一次齊射三箭、一槍刺穿兩人等絕技,所屬千牛衛衛隊更是憑藉嫻熟的陣法和驚人的格鬥技能將烏勒質一支軍隊擊潰。
李元芳勇冠三軍。當著武則天和大唐高官的面在和倭國武士比武時,李元芳以一敵二,用高超的武藝征服了倭國二武士,也征服了武則天,被武則天攜手錶揚,稱,李元芳勇冠三軍,不愧為我大唐第一高手。而在和鐵手團八大高手對戰時更是毫無懼色,大敗鐵手團。
雖然李元芳的實職只是四品千牛衛中郎將,但是他還有個虛職,就是武則天的欽封的檢校千牛衛大將軍,從三品武官,相當於現在的上將軍銜。而李元芳所在的千牛衛,更是人少兵精,可謂百戰百勝。
綜上,李元芳及其率領的千牛衛衛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你們怎麼看? -
7 # 諶人
世界上沒有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軍隊。
以二戰為例;
號稱最不怕死的蘇聯軍隊,也有西南方面軍在烏克蘭基輔遭到全殲之敗。
號稱“沙漠之狐”隆美爾率領的德軍,最終也體力不支在北非敗下陣來。
號稱裝備精良、精神抖擻的美軍,也在德國發動的“阿登反擊戰”中遭到重挫。
至於英法軍隊的“敦刻爾頓大逃亡”,更是它們的笑話和恥辱。
東方小日本軍隊打亞洲還能對付,但面對比它們裝備更強、火力更猛、後勤保障更充足的美軍,同樣敗下政來。
相對而言,世界上最強的是德國軍隊。
德國憑藉一支宗教騎士團在荒涼的東普魯士起家,經過數百年鐵血戰鬥,最終打出了普魯士公國→普魯士王國→德意志(第二)帝國。
雖然德國在一戰、二戰都戰敗,但源於德國幾乎是單槍匹馬與英法美俄“四強”打群架,至於它的所謂盟友奧匈帝國、義大利、日本等。簡直就是笑話。德軍雖然紀律嚴明、訓練有素、沉穩頑強,但兩手不敵四拳,難免顧此失彼、最終被優勢的敵人所壓倒。
二戰“三巨頭”美蘇英雖然打敗了德國,但他們心有餘悸,刻意將象徵歐洲災難的“普魯士”名號永遠抹去,可見他們對德國軍隊圖騰、普魯士“戰神”的心虛和害怕。
不容懷疑德國傑出的戰爭動員和組織能力。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德國發動的。
歐洲列強若沒有隔岸觀火的美國支援,沒有美國在歐洲兩敗俱傷後再加入歐戰,它們打不贏一戰、二戰。德國若不是在二戰急於求成,同時對英(美)和蘇聯開戰,也不容易遭到潰敗。
二戰後德國堅持和平發展,在軍事上“睡著了!”
但世界上誰也不敢輕視德國潛在的軍事實力和發動戰爭能力,德國軍隊一旦睜開眼起身,要單挑任意國家,它一點也不怵!
回覆列表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先問一下在人類史上最殘酷的戰爭是哪一場戰爭?
當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軍隊戰鬥力最強的是哪一個國家的軍隊?
當然是德國軍隊。
如果要問的國軍隊是哪一支王牌部隊戰鬥力最強的話,那就非德國軍隊中的“帝國師”最厲害了。
帝國師在編制上隸屬德國黨衛軍編制,通常情況之下,人們但凡提到黨衛軍一般都會想到它的創始人希姆萊。
但凡提到希姆萊,大多數都會把他與集中營和管理集中營的臭名昭著的黨衛軍聯絡在一起。
其實黨衛軍分兩種:一種是以管理集中營和保安為主的黨衛軍,而另一支黨衛軍則是純戰鬥性質的軍隊,它和大屠殺沒有一點關係,而只是一支作為戰鬥使用的軍隊。
這支軍隊便是以戰鬥力聞名遐邇的黨衛軍的“帝國師”!
這支黨衛軍的王牌部隊被公認為武裝黨衛軍的頂尖王牌部隊,是德國黨衛軍最早組建的一支師級戰鬥部隊。
它在組建之後分別參加了入侵波蘭的“白色方案”行動,入侵法國的“黃色方案”行動,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參加進攻莫斯科的“颱風行動”,庫爾斯克戰役,阻擊盟軍進攻萊茵河的作戰行動,阿登反擊戰,維也納戰役等。
它堪稱是在二戰中德國陸軍中表現最為出色的王牌部隊。
“帝國師”參與了一系列蘇德戰場上的重大戰役,莫斯科戰役結束之後,曾一度調離後方進行休整,但隨著戰場局勢的不斷惡化,它在1943年又被調回蘇德戰場,參加哈爾科夫反擊戰,及時拯救了瀕於崩潰的德軍戰線。
在1943年的夏天,它奉命參加庫爾斯克戰役,在開戰之初“帝國師”在庫爾斯克戰區的南部推進十分的成功,曾一度推進到蘇軍戰線深處達幾十公里。
儘管“帝國師”是一支戰鬥力非常強悍的部隊,但是面對著以英美蘇三大工業強國圍攻的德國,他也是沒有回天之力來挽救德國的最終戰敗。
在戰爭快要結束時,該師的大部分人員設法向西開進,直至向美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