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哪些電影讓你很喜歡?
7
回覆列表
  • 1 # 啼豆

    好的電影如飲甘露,盪滌人的心靈,它會觸碰到我們內心一直隱藏得最深那塊的最敏感、最溫柔的地方。羅伯•萊納執導的《伴我同行》就是這樣的影片。 影片講述四個小夥伴戈迪、克里斯、泰迪和維恩結隊去森林裡尋找“屍體”的故事。

    這四個孩子就是大人眼中的“問題”少年,戈迪的哥哥意外離世,而父母無法從喪子之痛中走出來,一直忽視著他的存在;克里斯因為一次“偷竊”事件而成了人們眼中的“不良少年”;泰迪的父親每天都活在自己在歐洲戰場“英勇”戰鬥的夢中,所以泰迪十分敏感、脆弱;而維恩就是那種每個故事中都會有的“標配”,可愛且膽小的小胖子。

    由於影片改編自恐怖小說大師史蒂芬•金的小說《屍體》,所以這個“屍體”的設定給影片蒙上了一層淡淡的懸疑氣息。對於這四個小夥伴來說,“屍體”這個字眼既代表著恐懼,又讓他們充滿好奇。其實四個小夥伴決定一起去尋找它,也沒想過要用這個證明自己的勇氣,只是他們潛意識裡面認為需要一些不尋常的東西來“擺脫”他們目前各自的困境。

    然而在路途中,他們似乎已經忘記了此行的目的,一路上他們飆著髒話,互損著對方的母親,鐵軌上肆意嬉鬧。這次尋找“屍體”的過程似乎變成了一次郊遊,他們也暫時放下了各自地煩惱,盡情地放飛自己。兩天一夜的“探險”也讓他們有勇氣直面自己的弱點,生活的不堪和恐懼。最後他們找到屍體的結果對他們來說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找回了曾經“丟失”的自己,和自己和解,也向自己的過去揮手告別,這是一段不尋常的成長旅程。

    影片在大部分人尤其是在成年人中引起了極大的共鳴,是因為影片讓我們想起並“看見”自己所失去的,一直也找不回的友情。成人世界的實用主義讓人們忘記了友情的涵義,所以我們特別懷念童年玩伴間的純真友誼。實際上我們小的時候,和朋友們嘻笑打鬧,我們從來也沒有考慮或者也不明白友情的真諦,而當我們成年後我們失去了友情,我們想到它在童年時的美好,而這種美好其實是我們一廂情願“強加”給童年的,因為它在童年時根本沒有被感受到。也就是說友情一旦被我們記起,它早已經不存在了,這是多麼痛的領悟。我們需要“回眺”過去把友情“移植”到我們夥伴之間,來讓自己的內心在功利社會中留一份“篡改”的美好不被觸碰。

    《伴我同行》就是視覺再現了我們一直靠想象實現的友情的“移植”過程,重拾我們曾經簡單的快樂,彼此不設提防地交談和毫無意義地嬉鬧。影片這一個多小時暫時把我們一身的盔甲卸掉,去陶醉於已經逝去的、早已封存在記憶深處的忘我童年時光。

  • 2 # 皮皮電影

    人類因為有了電影,才能對生活的真善美更有所觸動,而好的的電影總是能打動人心,直擊心靈,久久不能忘懷,那麼我們今天盤點下那些曾觸動你內心的電影吧。

    《鋼琴家》

    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會忍不住潸然淚下,電影講述了戰爭的殘酷,那一出出的家庭慘劇,暴屍遍野的猶太人和四處都是斷垣殘壁,仿若人間煉獄。

    尤其看到主角的父親買了一塊牛奶糖小心翼翼切成六塊,分給全家每個人吃,那場景簡直虐心。

    最讓人感動的是主角和德國軍官之間人性的描寫。

    主角的鋼琴才華打動了德國軍官,在戰場上他們不共戴天,但是私下裡他們卻是彼此戰火紛亂的年代最好的靈魂知己。

    只有在音樂的世界中,他們互相拯救了彼此的生命和靈魂,直至最後,軍官死在了俄國戰俘營,而那一刻期待生命的眼神,讓人看到了對生命的敬畏。

    成王敗寇,無法選擇,但是他卻贏了全人類的諒解與尊重。

    而男主,也因為音樂而重生,像一朵玫瑰在槍林彈雨中綻放。

    《大衛·戈爾的一生》

    為了信仰,他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看過後,你一定會被大衛的做法震撼。

    以死殉道,為推進反死刑立法而獻身。

    每個人都聲稱懷有理想抱負,但是最終能為之堅持甚至奮鬥一生的又有多少?在一場驚心動魄的謀殺中,我們跟隨女主一步步探索,最終知道真相後,感嘆男主為了理想而殉道,從而無比震撼。

    《美麗人生》

    同樣是講二戰電影,但本片自始至終都散發著柔情溫暖的味道。

    電影中父親始終樂觀,散發著人性耀眼的光芒,人性中共通的美好的一面,無論哪種時空背景下,那種深沉的父愛,總是在一瞬間擊中內心,讓你淚流滿面。

    《謎一樣的雙眼》

    劇情嚴重劇透,慎重瀏覽:

    一段跨越幾十年的執念與愛戀,讓人看到了一個男人的深情,他囚禁殺害妻子的兇手為亡妻報仇,最終卻將自己困頓於此,備受煎熬,從此再也看不到鳥語花香。

    而男主再知道真相後,他也及時釋然。前半生他活在愧疚中,而最終他終於和自己和解。

    男主也終於勇敢地迴歸現實生活,用充滿愛意的眼神望著女主,終於將藏在心中多年的那句話說出口。

    我們生命缺失的部分,也許再也無法彌補,但是至少不要折磨自己。

    勇敢地生活,坦然地放下,才是人生的意義。

  • 3 # 小唐愛電影

    《蝴蝶效應》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遺憾,沒有完美的人生,所以在遇到困難與挫折時我們坦然面對就是了,不必埋怨,失去時也不必遺憾。這部電影改變了我的人生觀,不管遇到什麼事淡然處之而怡然樂之,讓我的心態平和了很多。

    《更好的生活》

    生活是艱辛的,父愛是偉大的,當你沒有感到生活的重擔時,是有一個人在替你扛著。片中父子的感情,他們與生活的對抗,都令人久久不能平靜。

    《逃出絕命鎮》

    這是一部懸疑片,當他成為別人的網中之魚時如何自救,情節緊張,看完之後才感嘆人性是多麼的貪婪。

    《看不見的客人》

    這也是一部懸疑片,情節環環相扣,當迷低揭開的那一刻,才恍然大悟。是近幾年最優秀的懸疑片之一。

    兩部懸疑片因為避免劇透,只是簡單介紹一下,是非常有觀賞性的電影,強烈推薦給大家!

  • 4 # 木三木亖

    講一個最近的中國產電影。

    《爆裂無聲》

    暴裂無聲是80後導演忻鈺坤獨立導演的第二部懸疑片,第一部叫做《心迷宮》,2014年上映,公眾評價極高。

    而爆裂無聲這部電影與心迷宮最大的不同,就是加入了更多的對於人性和社會秩序的思考,如果非要打個像樣的比喻的話,我覺得心迷宮像一塊做工精美的玉器,我們坐在觀賞席讚美它;而暴裂無聲更像是一面漂亮的鏡子,我們讚美它,同時看著我們自己的窘境。

    這部電影還是鼓勵大家自己去看一下,它所想要傳達的資訊,只有自己看過後才能深切的感受到。

    接下來就講一下震撼到我的一些地方:

    張保民苦苦尋子無果,卻意外中救了被昌萬年綁架的徐文傑的女兒(媛媛),匆忙之下將媛媛放在一個山洞裡(其實張保民的兒子張磊,正是被徐文傑和昌萬年兩人所殺,也被拋屍在這個山洞裡),回去打電話告訴徐文傑。

    而在這期間,張磊的靈魂從山洞裡出來,將媛媛的靈魂救出了山洞,爬到山頂。

    當張保民帶著徐文傑來到這個山洞找媛媛時,媛媛已經死了,徐文傑抱著女兒痛哭,大聲喊著女兒的名字。

    而在另一個世界裡,和張磊在一起的媛媛的靈魂,彷彿聽到了爸爸在叫她,於是她活了過來。

    張保民在一旁呆滯的看著徐文傑帶著女兒離開,不知道心裡是怎樣的情緒,他並不知道,自己兒子的屍體就躺在眼前的山洞裡,在看到徐文傑大聲呼喊救回了女兒性命的時候,他是不是也想放聲的去吶喊,好讓自己兒子找得到回來的路,但奈何自己卻是個啞巴。張保民癱坐在地上,看著尋人啟事的照片,在經過各種懷疑和努力之後,兒子的下落依舊不明。

    這一幕對於我來說真的極其震撼,昌萬年、徐文傑、張保民,一個礦產大亨、一個傑出律師、一個普通工人,是三個不同階級的人物,徐文傑始終被動地和昌萬年利益糾纏在一起,但尚且能夠自保;而張保民不僅無法自保,就算受到了迫害,自己連真相都無法得知,令人唏噓。

    電影結尾,張磊的下落沒有查到,而昌萬年和徐文傑受到的,也只是非法採礦和法庭作偽證的判刑。

    電影尾聲閃過每個人的現狀,張保民依然還在到處張貼尋人啟事,妻子抱著小羊羔泣不成聲,在審問室,警察問到徐文傑還有沒有其它需要交代的,他沉默了一下,然後帶上眼鏡:沒了。

    最終重罪之人受到輕罰,而事情的真象隨著山體的崩塌,長埋於地下,那個山洞縱然藏著天大的秘密,也沒有人再會去關心,沒有人能去挖掘了。

    爆裂無聲主角張保民是個啞巴,他執著、堅強,在丟了兒子的那麼長一段時間後依然沒有放棄希望,但作為一個普通的礦工,終究沒有多大力量,真相無法得知,只能日復一日的張貼尋人啟事,守著那點渺小的希望過日子;昌萬年是一個礦產老闆,他不遵守任何規定,唯利是圖,在天大的事情上也能想辦法洗脫罪名,大事化小,五年的刑期一過,他還是原來那個叱吒風雲的大人物;徐文傑是一個律師,有妻子有孩子,在最終的選擇面對錯誤和逃避錯誤上,他選擇了逃避,將事實的真相埋在心裡,雖然對別人於心有愧,但他知道,自己能做的也僅是自保罷了。電影中三個人有著三種不同的人格和命運,最終卻有著相似的結局 — — 無聲。

    這裡是"擺家講壇",我們不是生產者,我們只是知識的搬運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朋友打遊戲不回我資訊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