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博物館裡絲織品是如何長期儲存,保證其品質的?
9
回覆列表
  • 1 # 收藏家雜誌

    古代織繡品按用途或款式可分為:織物類、服裝類、裝飾品、欣賞品等。織物是指成片狀、未經裁剪的紡織品,它既可以是匹料,也可以是織成的巾帕之類的物件,還可以是衣物殘破之後的殘片。服裝根據服用部位可分為衣、裙、褲、帽、鞋襪等。織繡作為裝飾品種類很多,如用於居室的地毯、壁掛等,用於身上的佩攜品,還有書畫裝裱用的絲織品。欣賞品織繡以緙絲為主,另有欣賞性刺繡、像景織物、唐卡等。

    南北朝 車馬出行圖錦殘片

    北京藝術博物館(以下簡稱藝博)收藏近4千件織繡品,南北朝至元代的藏品主要為出土品,文物多為殘片,汙漬、褪色較為嚴重。明清時期的藏品大部分是國家調撥過來的傳世品,文物品相較好,色彩豔麗。由於織繡文物多為棉、麻、絲、毛有機質地藏品,易腐難存,因此,自1987年藝博建館以來,對織繡品的保護一直是重中之重。

    博物館對織繡品的日常保管

    藝博的庫房是古建築結構,從建館之初,博物館就專門為織繡品特設了一間約30平方米的文物珍品庫,根據織繡品的大小,定製了4種規格的鋁合金屜櫃。織繡品的排架按照時代先後分門別類存放。一級品排架時,每個屜櫃內放1至2件文物,減輕織繡間的擠壓。對織繡品的日常保管,在有限的條件下,儘量做到防灰塵、防汙染氣體、防蟲害、防摺疊。隨著博物館織繡收藏品的遞增與庫房條件的改善,至2011年,織繡庫房由一間增至兩間。

    宋代 藍絹地花卉夾纈片

    為防止灰塵,織繡庫房專門配備了吸塵器,定期打掃衛生;提取文物時戴口罩和手套,避免了呼氣和手上汗液接觸到文物。為防止汙染氣體的侵入,在空氣不宜的季節,庫房門窗緊閉,拉上窗簾,將文物置於屜櫃內,免受外界干擾,同時也有效地避免了紫外線光照對織繡品的破壞;當室外空氣適宜時,利用排風扇通風。為了防止織繡的摺疊,儘量將其展平放置於櫃中;對於面積較大而必須疊放的,則在疊褶的部位放置捲成筒狀的棉紙,使織繡減輕壓力,避免出現死褶;單片且較寬大、珍貴的織繡,則用捲筒存放。

    清光緒 紅紗地納紗繡百子圖門簾

    影響織繡品保管的諸多因素中,溫溼度是最為直接和重要的因素。2005年之前,藝博織繡庫房還沒有恆溫恆溼設施,保管員採取了每次入庫記錄溫溼度的辦法,從記錄結果分析庫房的月平均溫溼度狀況,為下一年織繡品的保管提供室內環境資料。從歷史資料顯示,冬季三九天時,庫房內溫度平均1〜3℃,相對溼度為35〜45%,在這種寒冷乾燥的環境下,織繡品脫水,纖維會變得細而脆,因此不宜提取或利用。夏季三伏天時,庫房內溫度平均34℃,相對溼度為55〜56%,此時雖然溼度在織繡品保護的正常範圍內,但過高的溫度會導致黴腐微生物的生長;因此,為了保證庫房內的通風,庫房內加大了排風扇的利用率,使空氣流暢。2005年之後,庫房逐漸配備了暖氣、空調,織繡品的日常保管也逐步走向科學性、合理性。

    博物館對織繡品防蟲、防黴的預防性保護

    對庫房內的織繡品起到關鍵性破壞的是動物和微生物。尤其是微生物的細菌在特定的環境下會大量繁殖並且會分泌一些有機酸,這些有機酸物質依附在織繡品上,對織繡品產生腐蝕性。藝博對織繡品的預防性保護,採取了藥劑防護法、物理防護法、化學防護法。

    明代 薑黃地納紗繡五彩雲龍紋上衣

    建館初期,藝博對織繡品僅採用了樟腦驅蟲法。最初幾年,樟腦防蟲效果較好,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樟腦的驅蟲效能越來越弱,即使用藥量不斷加大,庫房中還是出現了蟲害的情況。究其原因,這是害蟲對樟腦產生了抗藥性導致藥效下降甚至基本無效。1994年,藝博購入了一批植物香草作為驅蟲劑放入庫房使用,但之後有訊息說其有致癌成分,因此停止了使用。1996年,在文物保護專家們的建議下,織繡庫房採用了淨霸防蟲防黴劑密封殺蟲,但從下一年的庫房狀況看,淨霸殺蟲也不理想,它只能殺死成蟲,對蟲卵並沒有殺傷力。

    為了有效防止蟲害現象,藝博組織了在京文物保護專家現場調研,制定保護措施。1997年對部分織繡文物,採用了脫氧充氮密封袋儲存,以此達到殺死成蟲及蟲卵的效果。然而,由於當時國內沒有專業的聚乙烯密封袋,國內的材料難以使織繡維持缺氧狀態;因此購買的是進口材料,這種保護方法既成本高,也不利於文物的提用。至1998年春季,藝博請到農業部植物檢疫實驗所對織繡珍品庫進行了全面消毒,當時選用溴甲烷燻蒸殺蟲。溴甲烷是一種無色透明易揮發的液體,有甜味,沸點在4.5℃;其蒸氣較空氣重,有很大的穿透性。燻蒸後殘餘量少,散氣較快。此後庫房連續五年未發現蟲害。由於溴甲烷為強烈的神經毒物,在實施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規定程式操作,否則,防護不當,會對人體產生影響。

    修復一件館藏殘料

    為了防患於未然,自2003年始,每年驚蟄前後,保管員對織繡庫仍然採用傳統的驅蟲措施,投放樟腦球。2005年5月,保管員檢查庫房時,發現一“擬裸珠甲”害蟲,當時庫內溫度19℃,相對溼度44%。隨後幾天發現庫房內有個別“皮蠹蟲”。造成此蟲害的原因之一,也可能是挨著織繡珍品庫的瓷器庫房從未進行過燻蒸消毒,而瓷器庫房的部分囊匣亦有蟲蛀現象,時間久了,蟲子從庫房間縫隙爬過。鑑於以上蟲害狀況,藝博組織了故宮科技部防治蟲害的專家到庫房實地檢視,並制定防治方案。8月,藝博委託北京東方大地蟲害防治有限公司對織繡珍品庫房進行了環氧乙烷燻蒸殺蟲處理。環氧乙烷沸點是10.7℃,據文獻報導,其殺菌功效是溴甲烷的十倍,滲透力強,揮發性好,裝入箱內的文物可以不必開箱,藥物即可滲入。由於環氧乙烷揮發性強,在燻蒸後的文物上幾乎不留任何斑點,而對所滅菌的織繡強度、顏色基本上無不良影響。2010年,為了維持織繡庫房的清潔,藝博採用南京博物院文保所研製的絲織物防黴製劑進行保管文物。

    明代 金地緙絲燈籠仕女紋袍料

    2011年,藝博建立了新的庫房,配製了恆溫恆溼系統。3月份,在織繡文物整體搬庫前,對所有織繡在首都博物館進行了環氧乙烷燻蒸;至今尚未發現蟲害現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乒乓球男子巴黎世界盃,張本智和眼神犀利在看臺上偷瞄林高遠和樊振東訓練,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