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老電影
-
2 # 東斯坦因
東風-41導彈效能
東風-41洲際戰略彈道導彈,是中國目前最先進的戰略核導彈系統之一;彈長16.5米,彈徑2.78米,整體重量 60餘噸,採用三級固體運載火箭作為動力,末端最大飛行速度25馬赫,最大射程可達約14000公里,並可在惡劣天候下也能正常發射,是全天候的戰略武器;
制導方式採用電腦控制的慣性制導系統+“北斗”衛星導航,攻擊目標的偏差100米作用;
彈頭搭載採用了多目標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技術(即的分導式多彈頭技術),可以攜帶6到10枚分導式彈頭。該技術是在有制導裝置的母艙內裝多個彈頭,由母艙按預定程式逐個釋放,使其分別導向各自目標的彈頭。分導式多彈頭能攻擊相隔一定距離的數個目標,也能集中攻擊一個目標,從而提高了導彈的突防能力、打擊/毀傷效能;
發射方式有公路機動平臺(發射車)、鐵路機動平臺(導彈列車)、加固地井發射(導彈發射井)三種方式,在部署上更具有靈活性,同時也讓敵方難以捕捉,具有二次核打擊能力。
此外,有些推測認為東風-41 還可以實現分彈頭自適應變軌,即母艙和彈頭均裝有制導和推進系統。母艙具有分導能力,彈頭可變軌機動飛行,去攻擊同一目標或不同目標。而就目前的反導技術來說,是無法對擁有自適應變軌能力的導彈進行有效攔截的。(分導式多彈頭的每個彈頭是沒有制導系統的,不能變軌機動攻擊目標)。不過,東風-41是否真的配備了此項技術,目前還沒有得到官方證實,都只是一些推測而已。
白楊-M導彈效能白楊-M洲際戰略彈道導彈,是俄羅斯在20世紀90年代採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研製的一款彈道導彈、該型導彈彈長22.7米,彈徑1.95米,彈體全重47.2噸,採用三級固體燃料推進,末端最大飛行速度13馬赫,投擲重1..2噸(彈頭重),最大射程11500公里,可在接到作戰命令 5 分鐘內發射;
制導方式採用,慣性制導系統+格洛納斯衛星導航,攻擊目標的偏差350米左右;
彈頭搭載採用了分導式多彈頭技術,可攜帶 3~4 個分導式多彈頭,並實現了雷達隱身與紅外隱身一體化,具有巨大殺傷效果;
採用新的空氣動力學設計,飛行彈道可機動滑翔飛行,多次改變彈道高度,且具有機動再入能力;再入後變軌巡航飛行,進入敵方偵察系統的“盲區”攻擊目標,提高了彈頭反攔截能力
發射方式擁有發射車發射和導彈發射井發射兩種,整個發射準備時間僅為15分鐘。當使用發射車不停機動時,其生存機率可達84%,有很大可能在第一波打擊中倖存下來,並迅速的進行有效的核反擊。
東風-41較白楊-M的效能優勢首先,射程更大。東風-41的最大射程有14000公里,白楊-M的最大射程卻只有11500公里。紙面資料上,東風-41比白楊-M長樂2000多公里。
其次,東風-41彈長16.5米,彈徑2.78米;白楊-M彈長22.7米,彈徑1.95米。從彈體尺寸來看,東風-41要更加粗壯一些。在都是使用固體燃料的情況下,這樣的形狀會使燃料的燃燒面比較大,能夠更快的將燃料燒完,並在短時間內產生更大的推力。而短時間內產生更大的推力,使導彈的加速能力更強,大大縮減導彈主動段(指導彈在火箭發動機推力和制導系統作用下,從發射點起飛到火箭發動機關機時的飛行路徑)的時間和高度,使敵方紅外探測器難以發現、監測和跟蹤導彈的行蹤,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導彈反攔截能力(洲際導彈發射之後發動機工作時尾焰的溫度高達幾千度,紅外特徵非常明顯,所以紅外探測算是反導預警中常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再次,隨著中國“北斗”導航系統建設的日益完善,其導航精度大大超越了俄羅斯的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同時中國在慣性制導技術上經過多年的積累,也已經有了大幅度進步,躋身世界先進行列。這些技術的應用,使得東風-41的圓機率誤差(命中精度)只有100米左右,遠強於白楊-M的350米的圓機率誤差(命中精度)。
其四,東風-41擁有發射車、導彈發射井、導彈列車三種發射方式,而白楊-M則只有發射車和導彈發射井這兩種發射方式。這使得東風-41在部署方面會比白楊-M要更加靈活一些。
總的來說,東風-41作為中國第四代,同時也是最新的一代洲際戰略彈道導彈,集成了中國在彈道導彈領域最先的最先進水平。其效能與俄羅斯戰略火箭兵目前裝備的主力彈種白楊-M洲際戰略彈道導彈相比,也是要高了半籌。不過,白楊-M畢竟是上世紀90年代末就已經服役的“老將”,在俄羅斯軍中雖也中堅力量,但隨著RS-24亞爾斯以及RS-28薩爾瑪特兩款彈道導彈的服役,白楊-M其實已經開始逐步的要“退居二線”了。所以,我們不能沾沾自喜,還需要繼續奮發砥礪前行。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
3 # 魂舞大漠
“白楊M”是在“白楊”基礎上的改進,重要的是全部在俄國內生產,這款北約稱為“鐮刀”的SS-25已老舊,SS-27“白楊M”入役時很吸晴,投擲重量增加到了1.2噸,可以改為2-3個分導式彈頭,圓機率偏差從500米提高到了200米以內,使用壽命從10年延長到了15年,全面研製的發射車也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最大射程有提高,發射準備時間大為縮短,製造成本當在2億美元左右,故而北約相當恐懼,稱其為“瘋子”。
對比“白楊M”,我們的東風-41,不過剛剛列裝,說效能現在只是估計,因打造時間較晚,當在技術上有一定的先進性。比如以其彈徑,要比“白楊M”大0.83米,發射質量也比其高13噸左右。據外媒分析,8-10個分導彈頭,打擊精度當在100米以內,速度當在25馬以上。如果真是這樣,效能自比“白楊M”要先進得多。
先進當然是有代價的,製造成本可能要比它高一些。
東風-41現在的水平,對標的當是俄製RS-24“亞爾斯”,而“東風M”與東風-31AG倒有得一拼。
導彈效能比較,是綜合性的,不以單一技術指標定乾坤,在打造戰略洲際導彈方面,俄羅斯具有相當的技術厚勢,對此,我們一定要說清楚。比如其MAZ-79221發射車,可在最低零下40度,最高50度的惡劣環境下工作,其導彈在儲備時間方面,也有我們值得努力之處,不乏學習的空間。若非遺國力不濟之所累,其水平將有更大更有力地推進。
-
4 # 勤勞的軍建
現代戰爭火箭軍明顯作用大了,特別是東風系列導彈,讓敵人聞風喪膽。洲際導彈在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傢俱備,它是各國的鎮國武器之一。中國東風系列導彈沒有美、俄導彈研製早。但是經過這一、二十年軍內外科學家們的刻苦努力,使中國的東風系列導彈進步,那真是突飛猛進、日新月異,不斷有新產品推出,使世界各國格外眼饞。
題主所問東風一41和白楊M相比有哪些效能優勢?俄羅斯的白楊M導彈,射程在11500公里、長22.7米、直經1.95米、重量48噸,採用三級固體燃料推進,偏差在360米左右,彈體能帶3一4個分導式彈頭,有隱身能力,其殺傷力巨大。該洲際導彈是九十年代裝備部隊,發射方式有,導彈列車、導彈汽車、導彈井,接到命令約5、6分鐘就可以發射。
中國的東風一41是遠端戰略洲際導彈,導彈重量有60多噸、彈長16.5米、彈直徑2.78米,導彈採用三級固體燃料運載火箭作動力,最大射程在14000多公里。能全天候發射,導彈可攜帶10一12個核彈頭,能集中打擊一個目標,也可以攻擊多個目標,偏差大約100米左右。採用導彈列車、導彈汽車、導彈發射井發射。導彈根據實戰需要有變軌能力。
這兩種導彈相比較,東風一41尾焰溫度有點高,不容易隱身。但是東風一41導彈速度快、反應快、彈頭多、航程遠、準確度高等優勢。東風一41屬於第四代產品從多方面優於白楊一M洲際導彈。
-
5 # 軍武吐槽君
世界三大真理,東風、白楊、民兵,東風41和白楊M分別是中國和俄羅斯陸基核打擊力量的中流砥柱,二者具備太多的相同點,所以也常常被放在一起比較。兩種導彈同樣都使用公路機動運輸,同樣具備快速的無依託發射能力,同樣可以攜帶分導式核彈頭,針對的目標也同樣是漂亮國,如果真要問誰更先進,其實著眼於不同的戰略需求,二者在設計上各有千秋,技術上也各有優勢。但是總體來說,東風41在射程、分導式核彈頭、打擊精度上略佔上風,而白楊M則在執行成本、機動性上掰回一城。
相關訊息表明,東風41射程已經達到1.4萬公里,這一射程可以保證從中國發射以後能夠覆蓋到美國絕大部分本土區域,確保了對美國的有效核威懾能力,所以這一結論的可信度應該是比較高的。而白楊M的最大射程相對較短,只有約1.15萬公里,對於這一點我們也不必過多貶低,因為俄羅斯具備我們所沒有的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俄羅斯東西寬度約9000千米,白楊M如果從遠東地區發射,只需要一萬公里左右就能夠打擊到美國所有地區,而從東歐地區發射,只要五千公里就能把所有歐洲國家納入打擊範圍,白楊M的射程實際上已經夠用了。
東風41是陸基機動導彈中分導式核彈頭設計的巔峰之作,它既可以搭載550萬噸TNT的超大當量熱核彈頭對敵人超大型城市進行毀滅式攻擊,也能使用6到10枚的小當量分導式核彈頭(30萬到50萬噸當量)對敵人小型城市和重要軍事目標進行分散式點穴打擊。而白楊M的初始設計只能夠搭載300萬噸當量的單枚大當量核彈頭,即便經過改裝後也只有3到5枚分導式核彈頭的攜帶能力。在美國層層架構的彈道導彈防禦體系下,白楊M的突防能力明顯不如東風41。
東風41之所以能夠射得遠又裝得多,主要和它的高效能火箭發動機以及燃料重量有關,東風41的彈徑達到了2.78米,起飛重量約60噸,而白楊M的彈徑則只有1.95米,起飛重量只有47噸,這意味著東風41的推進劑裝藥量要比白楊M高出1/3左右,考慮到中俄在固體推進劑的技術差距不大,所以東風41發動機的整體推力和持久力也要比白楊M高出1/4到3/1左右,。根據推測,東風41在保證1.4萬公里最大射程的同時,彈頭可攜帶有效載荷為1.6噸,而白楊M不僅射程只有1.15萬公里,彈頭最大載荷也只有1.2噸。
除此之外,東風41在圓機率誤差上也比白楊M強不少,得益於中國在資訊電子技術上的長足進步,東風41所使用的電控慣性導航系統要比白楊M的運算速度更快,累計誤差更小,而且星座更為密集、精度更高的北斗導航系統也可以在關鍵時刻為東風41提供彈道修正,所以東風41的圓機率誤差很可能已經達到約100米的高水平。白楊M總體仍然是上世紀90年代的產物,戰鬥民族在電子系統上一向不佔優勢,而且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也比不過北斗,這也導致白楊M的圓機率只有200到300米。不過對於動輒數十萬噸TNT核彈頭的洲際導彈而言,相差一兩百米其實並沒有多大關係。
下面說說白楊M的優勢,首先白楊M的通用性更好,這款導彈不僅和東風41一樣具備使用TEL運載車進行無依託機動發射的能力,還能夠裝入發射井中進行固定式發射,相當於一種導彈就達到了東風41和東風5的兩種作用,這能夠極大的降低維護和使用成本,對於經濟持續衰弱的俄羅斯來說,無疑是高性價比的選擇。
其次白楊M的重量要比東風41輕13噸左右,這可以極大的減少對於TEL車輛的運載負擔,提高其機動速度和越野能力,俄羅斯洲際導彈常年在道路狀況惡劣的西伯利亞叢林中狂奔,這種能力絕對是剛需。
-
6 # 舞臺燈光
現在就比較,太草率了,所有資料都是官方給的,而且實驗環境也是特定的,根本沒可比性,只有經過幾輪實戰下來,才知道那個更優。就像s400防空導彈,一開始吹到天上去,一實戰就死逼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武器也一樣。
-
7 # 峰巔雲客2020
東風-41與白楊-M各有千秋!
大國重器!
白楊-M與東風-41基本效能。該導彈由三級固體燃料火箭推動,長22.7米,彈體直徑1.95米,發射重量47.2噸,戰鬥部重1.2噸,可攜帶多枚分導彈頭,射程超過1萬公里。它飛行速度快,並能作變軌機動飛 行,抗干擾能力強,具有很強的突防能力。俄羅斯專家稱該導彈能夠“有效地穿透任何國家的反導彈系統”。 美華人承認,“白楊M導彈”大大降低了美國導彈 防禦系統的效果,從而使他們的計劃產生了混亂。末端速度可以達到20馬赫。“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射程突破1.2萬公里,攻擊目標的偏差只有100米,並且可以攜帶6到10枚分導式彈頭,末端速度可以達到30馬赫,對手很難攔截。“東風-41”彈長16.5米,彈徑2.78米,整體重量達到60餘噸,採用三級固體燃料推進,採用公路機動平臺、鐵路機動平臺、加固地井發射三種方式部署。東風-41的優勢。東風-41的彈體比白楊-M要短6.2米,因此東風-41的牽引車的長度會短一些,運動起來會更加靈活;東風-41的射程可以達到14000公里,明顯高於白楊-M的一萬公里射程;白楊-M採用高速機動變軌分導彈頭,而東風41採用母艙和分彈頭均裝有制導和變軌系統,這已經是全導式分彈頭技術,東風-41的變軌技術要領先白楊-M;末端速度東風-41強於白楊-M。東風-41的不足。俄羅斯的白楊-M洲際導彈搭載彈頭的重量比東風-41的估計重上大約2噸,所以在彈頭的選擇上,俄羅斯的白楊-M會有很大的選擇餘地。由於擁有更大的彈頭攜帶量,這意味著白楊-M的彈頭核打擊當量也再相應的增加,打擊效果也會很好。從這一點上看,我們的東風-41稍微遜色於俄羅斯的白楊-M。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讓人怎麼回答?都沒有經過實戰,而且東風-41的所有資料指標都是猜測的,白楊的資料也不一定是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