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蝸牛兒愛吃肉
-
2 # 中醫內分泌付醫生
現在糖尿病不推荐饑餓療法,平時吃到七八成飽就可以了,如果整天飢餓,時間長了,患者身體會承受不了,甚至越來越瘦,因此,如果已經吃到七八成飽,建議就不要再增加飲食,如果沒吃飯七八成飽,那就可以適當增加飲食,但是也應該以升糖指數不高的食物為主。
-
3 # 糖尿病健康管理師宋陌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正常後是否可以增加飯量?這取決於你的身體活動量有沒有發生變化,比如原先是臥床靜養或輕體力勞動,而現在是中等強度的工作,那麼就要適當增加熱量攝取,飯量可以根據體力消耗強度進行調整。同樣的,如果是運動強度和運動量發生變化,比如活動強度從低強度過度到中等強度,運動時間從原來的每天半小時變成現在的每天一小時,那麼也應該增加熱量攝取,加一點飯量是應該的。相反,如果工作強度和運動鍛鍊強度降低,則應該適量減少熱量攝取。
如果工作強度和運動鍛鍊強度都未發生變化,血糖已控制正常,那就保持你現在的狀態,飲食熱量攝取不增不減,飯量不變。該做的運動鍛鍊也照舊堅持,控糖是一件持之以恆的事情,控制的精髓在於不鬆懈。如果你因為血糖控制正常了,就想著犒勞自己的胃腸,滿足自己饞了很久的口舌之慾,一旦這麼去做了的話,你的血糖肯定會立馬失控,再想控制住就要加倍付出,試想一匹溫順的馬兒讓你牽在手裡本來很平靜,可一旦受驚掙脫韁繩讓它變成一匹脫韁的Mustang,你還能抓住它嗎?千萬不要去堵這個意外。
再有一點,很重要,我希望你此前的飲食控制是合理的,而不是以飢餓療法換來的血糖控制住了。如果不是飢餓療法換來的,那就堅持下去。如果是透過餓肚子換來的,我建議你儘快調整飲食。總感覺你問能否增加飯量是因為餓久了的緣故,有些擔心。飲食控制需要循序漸進的調整並適應,可以從原來的十二分飽改為八九分飽,適應一段時間後再調整到七八分飽,總熱量攝取不能超標,但也要有底線,並不是吃得越少越好,否則容易低血糖、營養不良,還有導致糖脂蛋白質代謝越發紊亂。
-
4 # 冰城藥師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在長期的治療管理中,很多人都會有依從性差的表現,認為血糖控制在要求的範圍內了,可不可以停了降糖藥物、不在運動了,飲食也不控制了,是否可以呢?答案是不可以。
糖尿病的治療是一個綜合治療管理的過程,它比其他疾病更強調飲食和運動的管理,還包括藥物治療、自我監測和糖尿病知識的健康教育,這方面具有它的特殊性,所以這五個因素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飲食是五駕馬車之一,對血糖的影響至關重要,我們推薦的飲食是水果、蔬菜、全穀類、豆類,不建議食用過多的肉類,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應該分別佔總能量攝入的50%~60%、≤20%和20%~30%,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攝入量與糖尿病患病風險和血糖控制之間沒有直接的關係。膳食纖維已被證明能夠有效改善糖尿病狀態,不管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如何,理想的情況下,最好每天攝入20g以上的膳食纖維。水果的量不要超過一份,不建議選擇蔗糖和果汁等,蛋白質如果超過總量的20%,會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
運動:有氧運動能夠改善血糖控制,胰島素抵抗,心肺功能和脂質代謝,並降低血壓;
所以要堅持做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以控制血糖。
總體來說,對飲食總熱量的控制可以最佳化糖尿病的治療,膳食纖維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的狀態,所以在只增加飲食量,尤其是熱量比較高的飲食,而藥物的劑量沒有增加,運動量沒有增加,是不能很好的控制血糖的,同時在飲食上,更強調的是飲食結構搭配要合理,依據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的相應比例攝入,同時注意自我監測,也是管理好血糖的主要手段之一,如果增加飲食量可以選擇增加膳食纖維高的食物,有利於控制血糖。
-
5 # 五十老虎
答:活動量增加,飯量可以適當增加!例如:本老虎多吃一兩主食,就一定活動到出汗,尋找另外的出路,不給胰和腎添負擔!
-
6 # 天天聽健康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
這個問題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回答最為合適,這句話就是“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疼”,血糖控制正常了增加飯量的結果可能是使之前控制血糖的獲益消失,至少會大打折扣,為什麼呢?
使用降糖藥或胰島素來控制血糖,是要將多餘的血糖控制住,很顯然血糖多餘多少與飲食有直接關係;運動鍛鍊是能過消耗過多的血糖來達到控制血糖目的的,過多的血糖有多少當然與吃了多少有很大的關係。如此等等,都表明控制好飲食是基礎。
可想而知,如果血管控制在了正常水平就增加飯量,但所採取的的控糖措施比如服用的降糖藥的劑量並沒有變,多吃了的結果就是降糖藥不夠用,血糖便也得不到最佳控制了。可能有人會說,那是不是多用點降糖藥就可以多吃呢?
理論上似乎可以這樣,但實際上不能這樣做。因為在加大藥量的同時,其實也加大了對機體的刺激,比如促進胰島素分泌的降糖藥,加大藥量後會對殘存的胰島細胞造成過度刺激,從加加速加重了對胰島細胞的損傷,長此以往會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因此,當血糖控制較穩定時應當保持生活習慣不改變,既保持血糖的基線水平、也保持進餐後血糖沒有大幅波動,更重要的是所服用的降糖藥或是注射的胰島素能恰當地發揮作用,真正達到平穩控制血糖的目的。
-
7 # 京城名醫張一趟
純中藥治療二型糖尿病,不運動,不控制飲食,不吃西藥,把血糖降到4點5,停藥不反彈。
西藥降糖不治病,只有純中藥才能治癒二型糖尿病。
-
8 # 孫醫生講糖
糖尿病患者在確診後經過飲食、運動配合藥物治療等措施後血糖恢復正常,很多糖尿病朋友就回來問,
“孫醫生,我血糖恢復正常了,飯量是不是能增加一些了?”也有人問,
“孫醫生,血糖正常了,藥物減減量可不可以?”增加飯量或者藥物減量都是患者的正常需求,這是很常見的。事實上,在臨床治療中,我們也經常給患者講,
好好控制血糖,看看是不是能夠把藥量減下來,是不是能不吃藥血糖也能保持在正常範圍。
這樣患者就比較期待,能夠更好的堅持用藥,堅持控制飲食和運動。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何況,這對於初發的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是一個比較容易達成的目標。
那麼血糖正常了是加飯還是減藥呢?
我的建議是減藥,不建議加飯。
按照華人的傳統習慣,能吃、吃得好是福氣,但是大家看看,我們這個時代吃喝完全不是問題,又不是吃不起,如何吃得健康才是我們需要考慮的最大的問題。
糖尿病人發病的症狀就是能吃,很多人在血糖控制以後會給醫生說,
吃飯吃得少了呢!吃飯沒有以前香了呢!這些人就是以前的傳統看法禁錮了自己。只要血糖保持正常,體力恢復,健康可不是以吃的飯量的多少來確定。
但是有些患者在控制血糖的過程中刻意的減少進餐,或者食物單一,採用這種辦法控制下來血糖,但一般都不會太長久,可能會出現營養不良等情況。按照自己的體型和勞動量來確定每日吃進的熱量是非常必要的。要保證營養均衡,粗細搭配。
血糖正常以後減藥或者加飯都可能使血糖升高,但是減少藥物用量或者次數肯定是很多患者都非常期待的,何況使用藥物之後可能會有或多或少的副作用出現。對於刻意減少進食而使血糖下降的患者,要儘量保持熱量的攝入能夠滿足生活、工作的需要。
綜上所述:
患者在保證熱量攝入均衡的狀態下,血糖正常時不建議加飯,如果出現低血糖情況,在進餐糾正低血糖以後,可以減少藥物的用量。然後在血糖監測的基礎上,逐漸減少藥物用量,並看是否有停用的可能。
-
9 # 全科掃地僧
糖尿病是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的慢性疾病,患病人數眾多,並處於逐年增加的趨勢,我們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糖尿病一經診斷,應積極就醫診治,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範化治療,以穩定控制血糖水平,減少併發症發生,提高生活質量,改善預後。糖尿病的治療應包括糖尿病教育、飲食控制、運動療法、藥物治療和定期監測五大類,合稱為“糖尿病治療的五駕馬車”,缺一不可。其中飲食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部分人診斷糖尿病後,變得十分擔心,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碰,反而使自身健康受損,造成營養不良等後果;而部分人又毫不擔心,依舊大吃大喝,使血糖難以控制達標,導致多種併發症的發生,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應合理搭配,講求營養均衡,鼓勵多吃新鮮蔬菜、粗糧,避免進食甜食、甜飲料,總的原則是“定時定量”,簡單來說就是每天大致固定的時間吃大致固定量的食物,只要大家進食時間和量基本固定,我們就可以慢慢調整降糖藥物的使用,當血糖穩定達標後,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方案也就確定了,今後就一直堅持這樣的飲食、藥物治療模式就行了,血糖也可以長期穩定達標。許多人在血糖控制穩定後,就開始詢問能不能增加進食量,我的建議是最後不要增加,也不要減少,保持原來的量為宜,原因在於一旦我們的飯量增加,我們體內的血糖水平較前就會有所升高,那麼原有的降血糖藥物就難以將血糖控制在原來的水平,勢必會引起血糖升高,不利於病情控制,這時候要想把血糖控制在原來的範圍,就不得不加大藥量。大家在合理飲食的同時,也要注意適當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餐後半小時到一小時後進行為宜,避免空腹或服用降糖藥物後馬上運動。也要注意監測血糖水平變化和定期複查,根據血糖水平調整治療方案。
總的來說,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應定時定量,避免增減,以免引起血糖水平波動,導致併發症發生,不利於病情控制。
-
10 # 醫學莘
一是碳水化合物被分解後,以葡萄糖的形式吸收入血,具有直接升高血糖的作用,入量越多血糖升高幅度越大,會增加血糖控制難度;
二是長期高熱量飲食易增加體重,會增加肥胖的發生風險,而肥胖可引起胰島素抵抗,是糖尿病患者早期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而控制碳水化合物的入量,將其提供的熱量控制在每日總熱量的50%-65%,可減輕對血糖的影響。
除開碳水化合物,糖尿病患者還應加強控制其它營養素,蛋白質的攝入以優質動物蛋白為主,雞蛋、牛奶等食物均可適量攝入,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入0.8g蛋白質為宜;脂肪屬於高熱量食物,同等質量的脂肪提供的熱量遠高於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因此應注意控制入量,其提供的熱量控制在每日總熱量的20%-30%為宜;由於糖尿病患者易缺乏維生素,因此應增加富含維生素食物的攝入,以及富含膳食纖維食物的攝入,膳食纖維具有飽腹、延緩餐後血糖升高的作用。
因此,依靠改變生活方式控制血糖達標的患者,飲食治療是控制血糖的關鍵,若血糖達標後開始加餐加量,那麼前期的努力會付之一炬,傳統飲食中大米是主食,也是為我們提供能量來源的重要食物,建議男性每日大米攝入控制在6-7兩,女性米飯攝入控制在4-5兩,肥胖患者應在此基礎上可適當減量,畢竟攝入低於消耗才能達到減輕體重的目的。
已經啟動藥物降糖的患者,控制飲食可減輕餐後血糖波動,有利於減輕靶器官損害,但部分藥物降糖的患者對飲食治療存在這樣一個誤區:飯量多增加一點,降糖藥多吃一點,血糖不就達標了嗎?請注意:糖尿病是一種進展性疾病,即使現在血糖控制達標,血糖也會逐漸升高,若不改變生活方式,進展可能會更快,降糖難度可能會更大,其餘糖尿病患者還在單藥降糖的時候,可能你已經需要兩種藥物才能控制血糖達標;其餘糖尿病患者還在口服藥降糖的時候,可能你已經需要啟動胰島素才能控制血糖,因此糖尿病的治療為綜合治療,飲食控制重在長期堅持。
綜上,飲食治療是控制血糖的關鍵,尤其是控制富含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攝入,是改變生活方式中降糖措施的重中之重,血糖控制達標的患者不應隨意增加食物攝入量,否則可能會引起血糖波動並增加血糖控制難度。
注:本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
11 # 藥師陳小君
很多糖尿病患者認為主食升高血糖,吃的越少越好,雖然主食減少後血糖控制住了,但卻不利於身體健康。
因為長期低碳飲食下,身體的能量供應不足,會分解體內的脂肪和蛋白質來提供熱量,造成身體變差,抵抗力降低,易生病,特別是老年人,不能只追求控制體重和血糖,容易對腦功能、睡眠、情緒等很多方面造成影響。糖尿病患者飲食必須全面考慮,主食的量也要有保障!
建議糖尿病患者每日攝入主食5~7兩,具體到個人應該攝入多少取決於個人生活狀態和能量消耗的需求。但是現在的米、面加工過於精細,損失了大部分纖維素,纖維素過少會導致吸收過快,血糖就會升高的快。糖尿病患者飲食中可加入些許粗糧,如玉米、小米、莜麥、蕎麥。還可加入豆類,豆類可以延緩消化吸收。
哪些食物是主食?
已經知道該吃多少主食了還不夠,糖尿病還要清楚究竟哪些食物算主食,主食可不光只是米麵麥豆,如果對主食種類不瞭解,很可能無意中多吃了對血糖造成影響。
1,米麵麥豆
大米,小米,小麥,蕎麥,玉米,大豆,豌豆等食物原料及其加工製品屬於最常見的主食。
2,薯類
如馬鈴薯、甘薯、紅薯、芋頭、山藥等,所以說,如果吃飯時有一道菜是土豆絲,那吃土豆絲也是在吃主食哦。
3、部分含澱粉較多的堅果
如蓮子、薏米、栗子、芡實等。如果煲湯的時候吃了蓮子或者芡實,其他主食的量也應該相應減少。
-
12 # 銀杏葉的守望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應注意營養均衡、合理搭配,講求定時定量,一旦血糖控制穩定,就應堅持目前的飯量,不建議增加或減少,以免引起血糖水平的波動,不利於病情控制。
糖尿病是以持續性高血糖為表現,並可伴有多組織器官併發症發生的綜合徵,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其治療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要進行綜合性干預,包括飲食、運動、藥物,並注意監測血糖水平變化和定期複查。
之所以說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應定時定量的原因在於,方便我們控制血糖穩定,只要飯量穩定,就可以慢慢調整藥物使用劑量,但血糖控制滿意後,大家只要堅持現有的飲食習慣,保持規律的服藥,就可以長期穩定控制血糖達標,減少併發症發生。希望大家正確認識,糖尿病並不可怕,是可防可控的,重在正規診治,切勿偏聽偏信。
回覆列表
由於生活飲食結構及習慣的改變,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嚴重的併發症(眼病、腎病、糖尿病足、末梢神經改變等)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下降,而對於控制血糖,最基本的還是生活飲食的控制,管住嘴、邁開腿,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很難,不過對於糖尿病患者,沒有絕對不能吃的食物(出現併發症者例外),任何東西都可以少量食用,切記不可過量,如果血糖已經控制穩定,最好還是不要隨意改變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