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山127450630

    不應向孩孑傳播社會消極的一面,孩子成長過程不應該種下這些陰暗東西,讓孩孑接受極積向上的東西,使孩孑健康成長。

  • 2 # 家有一璟

    孩子是有必要保留一定的童真,我們沒必要刻意去向他描述這個社會的消極和黑暗面,但是遇到實際問題,還是要給予孩子積極的響應。

    文中所提到的是“孩子問為什麼乞丐需要要飯”,我覺得這可以是一個正面的教育題材,剛好可以引導孩子從“有付出就會有回報”,“好吃懶做的結果,“沒有自己的追求和想法”這些方面著手,讓他知道沒有做到哪些地方,也許有一天就是乞丐要飯的下場。

    就像昨天我和5歲半的兒子聊人死了就去了天堂,他問我人可以活到多少歲,我說有的人可以活到80,有的活到70,有的只活到17歲(他小叔),他就說他想活到很久,我便告訴他我們都活到100歲,他還問我天堂有沒有手機,可不可以通電話,有沒有飯吃……

    雖說這個話題很沉重,但能從消極的陰暗面引導孩子的思想積極向上,充滿正力量,也是一種能力。

  • 3 # 曉風殘月一月一輪迴

    這要看你孩子將來的生存環境!如果你能讓孩子將來生活的無憂無慮的,不為生活奔波,不為工作苦惱,不跟社會的殘酷和黑暗接觸,你大可不必讓孩子知道這些!如果你無法讓孩子跟社會絕緣,你就該讓他知道,將來孩子才能適應社會,才能更好的生存!有個特例:一孕婦從懷孕開始就是無菌,吃穿住都乾淨!等孩子生下後,壞啦,孩子對所有的菌都沒抵抗!以後這個孩子只能躲在家裡!

  • 4 # 宸宸豆豆媽咪

    現實生活中經常能接觸到的社會競爭殘酷,生活壓力,甚至有一些黑暗,父母是有必要讓孩子瞭解一些的,但是不用刻意為之,而且事後仍然要告訴孩子,美好的事物才是生活的主題,那些只是一個小小角落。

    比如題中所講到的“乞丐問題”,既然孩子問了,剛好可以藉此給孩子分析幾方面的問題。1.因為家庭困境和身體殘疾,沒有辦法取得勞動收入,迫不得已出去乞討,所以有時候我們要參加慈善機構組織捐款捐物的愛心活動。2.由於從小沒有學習知識,也沒有一技之長,而且好吃懶做,坐享其成,不願意好好工作,伸手乞討度日。我們要努力學習,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的生活。3.有些小朋友是被人販子拐騙,逼迫他們乞討。宣傳安全教育,不可以跟陌生人走。

  • 5 # 涵154010939

    人說酸甜苦辣鹹,快樂天天見。如果是刻意迴避社會殘酷和黑暗的一面,就如同缺了一味的人生。那必然是不完整的人生。孩子的生活比較多的是幸福的快樂的甜的部分,但是社會上就不同了,社會上有快樂的幸福的一面,也有黑暗的殘酷的一面。如果刻意去遮避社會上殘酷黑暗的一面,那麼孩子就如同養著蜜罐中。等到他長大後到了社會上必然會不適應社會中的殘酷和黑暗。但是如果一味的去渲染黑暗殘酷的一面,那就如同一幅兒童畫沒有了亮色也會給孩子留下陰暗憂鬱等負面能量。所以在跟孩子談論社會現狀是我認為可以適當的美化一點,但是不要選擇全然遮蔽。

  • 6 # echo愛慄絲

    我覺得這個是應該的,只不過,這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情況適當地向他傳遞社會的客觀情況。

    孩子不可能一直呆在我們家長所設定的環境裡,他終會離開父母,離開家,走到更廣闊的世界。我們也不可能保護他一輩子,最好的做法是給他自己能夠遮風擋雨的能力,讓他自己去奔跑。路上有Sunny,有花有草,當然也有坎坷,有泥濘。我們的孩子應該是健全的,而不是溫室的花朵。

  • 7 # 山人品茶

    我覺得當你給孩子講童話裡的白雪公主七個小矮人的故事,你不會忘記講那個後母老妖。所有中外經典的童話故事都會有當時的“陰暗人物”出現,孩子是會有潛意識,不過大人總是認為是故事。中國俗念,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現在社會在如此科技迅猛發展,快一歲看大了。當大人們感覺該是時候講講社會殘酷生存狀態和某些陰暗面時,其實孩子也是略知一二。

    大人不用劃出時間段,什麼樣狀態展示社會陰暗殘酷東西。也許自己覺得行就行。其實教育本身是孩子嗎?是。也是自己。

    人之初性本善。人性又是善變的。貪婪和恐懼。從小對孩子我覺的是人文教育。培養對社會資源水珍惜,對公共秩序遵守,對長者尊重,對弱者不欺。還有尊重勞動者是一種時尚表達。社會殘酷陰暗一面,有了Sunny足夠的白天,還怕夜的黑嗎。

    如何展現社會最悲催殘酷一面,看看老外是咋表達的,去年我去趟柬浦寨吳哥,發現許多年輕美華人及法華人揹包客且代著2歲到4歲孩,和大人一樣頂著烈日看古蹟,看貧窮落後街區...,我問當地的柬的地導者說,他們是老教育孩子的,他們的父輩曾經也許來過這裡,教育他們熱愛自己國家,好好上學,不然貧窮就是這樣的。是的柬浦寨國家沒有一所大學,普及中學、但是有的竟有沒有數理化,多麼可怕。這是當年法國殖民地愚民政策。本文有一副畫,“高棉的微笑”征服許多人讚歎,活著的人要微笑走出苦難。

    想想我們的今天,我們的孩子。需要是人格獨立培養,是教育者本身的教育。大人的行為就是孩子啟蒙教育。

    看到殘酷不一定是殘酷,看到的黑暗不一定最暗。當然社會是最好大學,適時的讓孩子碰撞受挫就是最好教育。溫室花朵,怎曉夜的風。

  • 8 # 我嘆人生

    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卻相當難以回答。最大限度地保持孩子的天真,展示美好生活是每位父母的心願,但隨著孩子的成長,各種社會現象接揰而來,僅乞丐討飯大人都無法給出準確答案,那麼老人在馬路上摔倒該不該扶起來,被校霸無故欺負、勒索怎麼辦,受到不公平待遇怎麼辦,困境中被冷漠如何面對等等。歲月不僅僅只有Sunny明媚,還有急風暴雨閃電冰雪,父母也不能為孩子規避地震、海嘯等奪命性災難,社會的殘酷與黑暗會自動找到每一個孩子 ,並將伴隨終生。因此,父母引導孩子勇敢的去面對才能讓孩子真正成長起來。還有一種人直接是為殘酷而生,那就是軍人,除了殘酷的體能訓煉,並在高溫酷暑冰天雪地中生存,還要在戰場上面對鮮血與犧牲。殘酷是意志堅毅者的摧生劑。面對社會黑暗面,卻是智者都無法透析的,父母最大的能力是讓孩子瞭解黑暗 ,規避黑暗,不使其成為黑暗的陪葬品,過度解讀黑暗 ,會讓孩子心裡生成強烈的憎恨與報復意識,而這本身又是另一種黑暗。凡事皆有Sunny與黑暗並存,如同大樹面對Sunny時,其背後必然留下陰暗的道理一樣,只有讓孩子們心裡充滿Sunny,才能遠離黑暗。

  • 9 # 御貓老師

    大人眼中孩子是“偶爾像魔鬼一樣的天使”,可實際上孩子也許其實是“扮演著天使的惡魔”。

    確實,在以前的教育中,很多父母擔心孩子“被嚇著”“壓力大”“帶壞了”而不願把很多不美好的事情與孩子講解。

    比如過去遇到家中有人去世,我都避免孩子參加葬禮。

    擔心他難過,擔心被死亡的陰影嚇壞了,擔心他問我“為什麼人會死”等等。

    但是後來我反省,這是一種大人式的多慮,我們就像刻舟求劍裡的那個人一樣,想當然地去理解每天不斷變化的世界。

    你我眼中的世界,和孩子眼中的世界,本就是不一樣的,而且每個人對真實世界的認知都有著巨大的差異。

    所以要不要告訴孩子“真實的模樣”?我認為要,無論我們是否給孩子們灌輸世界觀,孩子實際上都比我們以為的更加了解這個世界,但我們在給孩子介紹世界觀的時候,要把握度和時機。

    否則給孩子講“童話故事”和講“恐怖故事”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真實的世界複雜而變化,既不是童話中什麼都有happyend,也不是黑鏡裡每個故事都能揭開人性的黑暗點。我們要做的,是客觀準確得給孩子一個成長的環境。

    我認為題主擔心的,是孩子在成長中被大人刻意保護而掩飾身邊所有的不美好,所有過於現實的比如金錢、傷害、死亡、背叛、負債等等負面內容,都被遮蔽掩蓋。

    其實兒童的承受、接受能力遠超我們想象,我們只是太過在意他們,太擔心他們,才會自編自演的給孩子一個“完美世界”。

    就算這世界沒有大人,孩子們一樣能在小小年紀組建起他們的社會,構建他們的秩序與價值觀。玩,就是他們認識世界的途徑,而孩子們對世界的觀察、試驗,通常都是在遊戲中表現出來。

    劉慈欣的《超新星紀元》描述的就是一個兒童構建的“真實世界的模樣”。

    他們比我們更加“無情”,更加擁有“動物的本能”。解決爭端的方式,就是戰爭,戰爭也是他們的遊戲。

    在現實社會,當我們大人有時還對某些遊戲、軟體一無所知的時候,孩子們用它構成的社群文化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圈子。毫不誇張的說,虛擬世界裡有時候更能反映孩子真實的模樣,那可並非一個童話世界。

  • 10 # 車聯帝

    我覺得孩子也是社會的一份子,不會因為他是孩子而不存在這個社會,或者被社會隔離的狀態。既然他已經存在這個社會中,我們就有必要把社會中的一些現實的情況告訴這個小孩,嗯,告訴他其實就是保護他。

    作為家長提前把社會的陰暗面告訴孩子,並不是為了向孩子傳播負能量,家長在監護孩子的過程中,其實就是為了讓孩子以後更好的在社會上成長。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遲早要面臨社會的陰暗面,其實家長在生下孩子的那一刻,就註定是孩子的監護人,有義務讓孩子接受社會的一個教育,包括陰暗面的教育,這並沒有什麼不妥。

    當然在這個案例中,你只是主觀上判斷這個人是騙子,你可以將你的一個判斷的邏輯分析過程告訴這個孩子,你覺得是這樣的,但是你也應該向孩子表明,可能這個人也並非完全是騙子。

    您只需要把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有可能被騙的分析過程告訴孩子,但你自己未必要下一個總結或者判斷,因為你的判斷也有可能誤導孩子。

    這個過程中唯一要切記的就是家長沒必要用悲觀的或者說不能量的方式告訴孩子,這個人是騙子。人之初,性本善。你應該還是要鼓勵一下孩子,就是如果遇到真正的有需要幫助的人,還是要鼓勵一下他去,多多的幫助別人。以正能量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 11 # 豫鄉文旅

    家長應不應該向孩子揭露社會的陰暗面?

    過早的把孩子帶入成人的世界,是不道德的。孩子就像一張潔白的紙張,正面和反面都是白的。

    而成人的世界非黑即白,或者黑白不分,過早的把自己的認知強加給孩子,我認為是在犯罪,就像小偷一樣偷走了孩子的純真無邪。

    孩子的內心應該是像童話世界的那樣美好,就像灰太狼和喜羊羊的故事裡,灰太狼的壞也是萌噠噠的,就像豬豬俠的故事裡,怪物也是萌噠噠。他們的認知就在這裡,而不是現實中的善惡,在童話裡,善惡的事物都是樣板化的,孩子們一樣就可以認出誰好誰壞。

    但是,現實中的好壞,卻沒有程式化,沒有在壞人好人臉上貼標籤,他們傻傻的分不清。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明興替。但是這是大人世界的思維邏輯,在孩子的身上並不適用。

    前陣子帶兒子出去玩,路過火車站,碰上要二十塊吃飯的裝成大學生的騙子了,兒子小學二年級,基本字都認識了,覺得姐姐很可憐,就把我給的十塊錢禮物給她了,本來打算是自己買冰激凌的錢,看到別的小朋友吃冰激凌饞的可憐巴巴的,但是他沒錢買了,他的零花錢的有數的,所以我也不會在給他,我當時也沒想明白應不應該告訴他那個姐姐是個騙子,現在也不知道是否告訴他,你們覺得怎麼做才是對的?

    你在問題描述的騙子事件,是這個社會還算是小的惡意,並不能代表社會的陰暗面。但卻反映出人的三觀問題,和對人心對道德底線的拷問。人竟然可以如此的下三濫,是顛覆性的。

    如果事後你告訴年幼的孩子,在他的內心就會形成嫉惡如仇的影響,以後可能會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人和事物了,對誰都會失去信任感,對孩子健康的積極的心智的養成是極為不利的,對其以後走上社會為人處世,待人接物都會造成心理上的傷害,也就是抗拒感,對什麼都會有牴觸的。

    我們做父母的責任,是在孩子尚在幼小的時候,引導他積極向善,對世界充滿美好的嚮往和憧憬,而不是親手毀掉這些預期的美好。

    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強大的時候,可以塑造人生價值觀的時候,再和他探討人性的善惡,也許是恰到好處的時間。

    對於孩子,真善美假惡醜的評判,就讓他留在童話世界和卡通片裡面吧,那裡也有陰暗面,但相對簡單容易識別。想一口吃個胖子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因噎廢食,固步自封,裹步不前。

  • 12 # 二少你老了

    我認為家長應該在合適的場合以合適的方式向孩子揭露社會中的陰暗面。而不能一味灌輸善的一面,善與惡是共生的,是對比出現的。

    三字經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開篇就講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孩子關鍵要做到專心一致,堅持不懈。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只是教育了社會好的一面,那麼孩子在遇到不好的社會現象時會迷茫,會對接受的教育產生質疑,尤其小孩子對新鮮的事情接受的更快,如果沒有教育過陰暗的一面,那他不會覺的那樣有什麼不好。舉個例子,如果從來沒有對小孩子說過吸菸的危害,那小孩很容易就會去嘗試抽菸,如果沒有說社會中存在不法分子綁架小孩,而只是說人人都很好都很善良,那這個小孩就會很容易被欺騙拐賣(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家長適當向孩子揭露社會陰暗面應該在合適的時機,合適的方式。比如小孩子對陌生人不警惕,可以向他講“小紅帽與灰太狼的故事”。並給他分析故事中的情節什麼的,聽他問問題?並向自己想教育的思想去回答問題,(教育孩子就是這樣,故事比單純的批評理論更容易被理解)。

    光明的一面也是有陰暗的一面做對比的,太陽不可能照到每一個角落,在教育孩子“太陽對我笑,花兒對我笑”的同時,也應該拿出“狼和小羊”去對比,讓孩子有明辨是非,認清社會現實的能力。

  • 13 # 992舒暢

    應該這樣去做,將社會分為兩個大畫面,一個是正義的、被讚揚的大畫面,人們會笑臉相迎;另一個則是見不得人的、醜惡的、被歧視的小畫面,讓他自己去評判。也可以簡單舉例說明,為什麼騙人的人見不得光,因為他們的心裡是虛偽的,他們會以假亂真,外表很可憐,實際上他們是在掩飾自己的虛偽。要知道,有些事情你還不懂,不是漂亮的姐姐就一定是好人,因為她們的臉上沒有惡人標誌,他們背後有人操作著。

    由於孩子頭腦簡單,只有可憐、幫助的思想意識,根本沒有“警惕”的設想,也不會去想她們是在騙人。

    所以說,對孩子說話需要有策略,既能讓他聽懂,又能使他在聽故事似的明白此意。不能太直接而又無法講明其中的道理。

  • 14 # 風一樣飄過13

    當然要跟孩子說了,這個人是騙子,孩子要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長大,要告訴他明辨是非的能力。讓他生活在真空裡,將來就會吃虧。告訴他這個世界有好人,也有壞人,不要上當,善良也不能氾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 15 # 萬佳愛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你的孩子在看到別人困難的時候會幫助別人,這點說明你對他的教育做的非常好。我就針對這點給你一點建議吧!

    10塊錢對我們來說並沒有多少,但是卻可以培養孩子的愛心,幫助他人,畢竟好人肯定是比壞人多,好人終會有好報。而且我們可以在這件事上引導孩子思考,開發其思維,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希望你可以思考一下。

    暫時想到的就這些了,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16 # 四筒爸爸

    建議以恰當的方式向孩子揭露!社會上更恐怖的事多了,若家長不趁早幫助孩子,等社會來教育他,後悔也晚了!不可因孩子年齡尚小而疏於教育,更不可輕信網路上的“佛系”發音。正因為孩子年齡小,才要考驗父母的耐心和技巧。

    就此事件來談談如何告誡孩子“防人之心不可無”。

    前陣子帶兒子出去玩,路過火車站,碰上要二十塊吃飯的裝成大學生的騙子了,兒子小學二年級,基本字都認識了,覺得姐姐很可憐,就把我給的十塊錢禮物給她了,本來打算是自己買冰激凌的錢,看到別的小朋友吃冰激凌饞的可憐巴巴的,但是他沒錢買了,他的零花錢的有數的,所以我也不會在給他,我當時也沒想明白應不應該告訴他那個姐姐是個騙子,現在也不知道是否告訴他,你們覺得怎麼做才是對的?

    要解決這個問題,家長應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思考:孩子為什麼會上當受騙,家長有沒有責任?

    1)孩子不知道世上有騙子,更沒有被騙過錢,沒有防範意識;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唱一首歌“小兔兒乖乖,把門兒開啟”,從小就知道要防賊,這是灌輸陰暗面嗎?顯然不是,否則全華人民全都陰暗了!灌輸防範意識是必要的,講究方法即可,這首歌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完美的教育方法。當然,社會上要防範的東西多了 ,不是沒有好方法教育孩子,而是很多家長沒有用心去思考。

    2)孩子對財產的珍視度不夠,做出決斷太輕率;

    設想,孩子身上佩戴了價值1萬的翡翠,被人騙走了,又當如何?也許家長覺得20元是小錢,但對於幼兒來說20元可不是小錢。家長應讓孩子懂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儘量讓孩子透過“家庭勞動”和“優異表現”來換取零花錢,而非隨意給予孩子,讓孩子對金錢有一定的珍視程度。有人擔心,這會讓孩子變得吝嗇!請注意,珍視不等於吝嗇,教會孩子懂得關愛即可,例如:這是奶奶給你的生日禮金,奶奶給你錢是因為奶奶愛你;你愛奶奶嗎,那媽媽把錢保管著,下一次奶奶生日,寶貝要給奶奶買禮物哦!

    3)孩子在有家長陪同的情況下,獨立行使財產支配權,缺乏“被監護”意識;

    正常情況下,小孩子在有家長陪同時,會徵求家長意見:媽媽,我想拿這20元買一個玩具?媽媽,我想把這筆錢送給路邊的姐姐?如果家長輕視了小孩的“被監護意識”,隨著孩子長大,在初中、高中階段很多事情都會擅作主張。家長應及早重視,讓孩子至少在成年前習慣於“被監管”,監管力度可隨孩子認知能力的成長慢慢調整。

    4)孩子對壞人沒有識別能力。

    沒有識別能力,年齡小不是理由,大學生年齡不小吧,作為大學教師,我知道大學期間被騙過錢的大有人在。區別是,案例中的小孩被騙得少,20元 ;大學生被騙得多,幾千上萬元。就此案例,家長大可告訴孩子:食物和金錢是勞動得來的,這個姐姐的職業是乞丐,好懶啊;寶貝以後要勤奮,可不能這麼懶。這樣孩子就會對“偽乞討”有所認知,並慢慢形成防範意識。

    孩子年齡小不是理由,家長不思考方法,一味推脫不可取。

  • 17 # 媽咪老師

    大概是女兒上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回到家就告訴我:媽,我剛才在路上遇到一個姐姐跪著乞討,但是我沒幫助她。我問:為什麼不幫她呢?女兒說:我看她身上的衣服全是新的,而且很乾淨,我感覺不像乞討的。

    當然,讓心智還沒有發育成熟的孩子過早地接觸社會的陰暗面,可能會對他們的生長髮育產生不好的影響,還有可能會阻礙孩子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嚮往。

     但孩子早晚要長大成人,如果一味給他們營造完美世界,進入社會後勢必要經歷巨大的打擊。

  • 18 # 拈花微笑2720

    我覺得關於安全和自我保護方面的內容,應該從小就講解。而且可以適當地給孩子看案例,告訴孩子自己遇到同類情況時,應當如何處理。

    比如在孩子小的時候,家人要告訴其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甚至如果爸爸媽媽沒有打招呼,就算是熟識的人,也不要跟別人走。大一點的話,諸如老人跌倒怎麼幫助等。大人要用身邊的例子教會孩子既要有人性的美德,更要學會保護自己。

    其他的人性陰暗面,也可以適當地介紹,相當於給孩子打預防針。免得孩子自己發現時格外震驚,不易接受。但是,更多的是要讓孩子看到人性的光明面。光明面才是我們生活的主流。

    把孩子養成單純的小白兔,不利於孩子適應社會,這是不好的;讓孩子籠罩在陰暗面裡,孩子小小年紀就牢騷滿腹,抱怨不斷,這樣更不好。所以家長要把握好度,讓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

  • 19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要揭露,讓孩子對社會有正確的認知,但同時還要保護他們脆弱的內心,以免留下陰影,這就要透過不同的方式與方法來操作:

    一、新聞揭示

    透過與孩子一起看新聞的方式,讓孩子認識到社會的另一面,增強孩子的重視程度。在事實面前會引起孩子的重視,比父母空口說教要好。但在新聞的選擇上,家長就要進行把關,把與孩子有直接或間接聯絡新聞給孩子看,不要太血腥太恐怖,以免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二、經歷講述

    孩子都喜歡纏著爸爸媽媽聽他們講述自己小時候的經歷、見聞和改變。

    家長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向孩子講述自己所經歷過的一些社會黑暗和不公平的待遇,同時將處理問題的方式與方法告訴孩子,或是讓孩子與家長一起思考面對這樣的問題與方法該如何應對,有什麼好的辦法沒有。

    三、遊戲的演練

    無論孩子多大,遊戲始終是最吸引他們的。家長可以有效利用遊戲時間,將一些場景編排到遊戲中訓練孩子的應激反應能力。

    如,家長可以模仿壞人來抓孩子,手段有扛著跑的,有挾著跑的,有捂嘴不讓出聲的,總之各種可能想到的手法都可以用遊戲的方式與孩子玩一遍,增加孩子面對危險情況的逃生自救能力。

    光明與黑暗都同時存在於世界上,隨著孩子的長大要慢慢的向孩子揭示一些黑暗的情況是真實存在的,沒有遇到是幸福,遇到了會自救,這才是對孩子完整的教育。

    ♥李娜,多倫多國際心理中心認證的情緒管理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北大課題專案組成員,ACI國際心理諮詢師,中國心理學會認證的情緒管理師。

  • 20 # 把書讀薄

    應該找機會告訴孩子社會的陰暗面。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無。

    我們需要教孩子善良,但不能不告訴他們社會的真實面目。

    否則,等他們長大後,就會遭遇幻滅,原來,社會跟我在學校裡學的和書本里學的,完全不一樣啊!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大方善良,我也是按照這種方式培養的,可是,結果,讓我很難受。

    我兒子用的一種筆,品質比較好,別的同學都知道好使,就藉著用,也不買,因為嫌貴。有好幾個同學問過在哪裡能買到,但一直沒見誰買。我兒子的大詞典,已用壞好幾個了,因為成了班級公用的,別的同學也不帶。

    課外書、作業本、練習冊、鉛筆橡皮等,他都是多帶的,怕有的同學借。我兒子更是經常將家裡的課外書背到學校,借給同學,我不心疼書,我心疼他的肩膀,書太沉了。

    他經常幫同學代買東西,然後常有收不上來錢的。

    這麼幫人怎麼樣呢?就拿一件事來說吧,他值日時,連個幫忙的都沒有,甚至都沒人多等他一會。

    柴靜說:真實的人性有無盡的可能。

    想想江歌案件吧。江歌死得太不值了,她似乎應該早早地瞭解人性,或許,她的犧牲能夠避免。不能總遷就別人的,就像江歌遷就了所謂的朋友,借住,聽從對方要求也沒及時報警,結果怎麼樣呢?

    一位網友說:“我記得兩年前我教品德,三年級好像,有一課寫的是要主動原諒別人之類的,一副圖上畫了兩個同學,一男一女,男生拖地故意亂甩拖把髒水弄溼了女孩的衣服,書上提問,如果你是這個女孩你會怎麼做?很多孩子都說沒關係,不要緊。可我覺得男孩子明明是故意的,女生為什麼要用所謂的大度去原諒他?我跟孩子講清楚之後,孩子似乎懂了一些。但願是真的懂。”

    教孩子,一定要早早地認識社會,認識人性,以免追悔莫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ds檢測重度抑鬱,不敢和父母說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