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成長小課堂
-
2 # 小迷弟lhp
我認為,這是有兩面的。
性格內向。他們的心思都是很細膩的,他們學習、工作認真努力,他們能觀察到生活中更細節性的方面,他們能清晰的看到自己的不足,能及時的去改善,他們更喜歡去默默的努力,默默的去變得更優秀。
當然,肯定也有一定的短板。他們不善交流,他們不善社交,他們的朋友會很少,但是他們的朋友往往都很真誠。他們不喜歡和陌生人打交道,他們也有害怕和陌生人打交道。這樣會使得生活變得相對的孤單。
人的性格都是與生俱來的,但是並不意味著你不能去改變他,不能去改善它,等你去改善後,你也會進一步的優秀。
-
3 # 大小生說心理
世界上大約1/3到一半的人是內向的。性格內向總是被一些思維僵化的人誤解。同時,內向的性格充滿了神秘。
內向性格並不是壞事,每個人性格不同,帶來的收穫也不同,現代心理學對內向型人格的取向、習慣和需求進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了內向型人格的名稱。
內向的人通常對新事物反應很快,但是他們對變化的感知很慢。
如果電話鈴響了,內向的人通常會立刻變得活躍,而外向的人通常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做出反應。然而,內向的人需要時間為行動做準備,所以他們在接電話前可能會猶豫半天,而外向的人通常會馬上接電話。內向的人會對新的情況做出強烈的反應,而在曏者以外的人會對變化做出快速的反應。
內向的人害怕閒聊。一些心理學家說閒聊會妨礙真誠的交流。內向的人可能不喜歡聊天,因為他們不感興趣或不關心。但是真正讓他們害怕聊天的是,聊天會在他們和他人之間製造一條分界線。內向的人喜歡交流,但他們喜歡真誠地交流。他們想要的是深入而有意義的交流。
內向的人需要獨處的時間。他們需要獨處的原因是,與外向者相比,他們對獎勵有不同的反應,包括食物、金錢、性別和社會地位。內向的人通常缺乏對這些事情的熱情和動力,而外向的人通常投入更多的工作來獲得這些回報。
內向的人不願意冒險。他們會仔細考慮和計算他們選擇的風險,這與大腦結構密切相關。多巴胺是一種與尋求感覺、冒險和冒險相關的神經遞質。研究結果發現,內向者大腦中的多巴胺活動模式與外向者人不同。這並不是因為內向者人大腦中的多巴胺含量低於外向者人。他們的水平是一樣的,但是內向者人較少使用產生多巴胺的大腦區域。
內向者是深度思考者內向的人較少使用多巴胺區域,所以他們更依賴一種叫做乙醯膽鹼的神經遞質。這種神經遞質與快樂有關。然而,快樂通常是由內在物質而不是外在物質產生的,這使得內向的人思考得更深入,也讓他們能夠長時間專注於一項任務。
內向的人更有創造力內向的人需要用孤獨來尋找他們的狀態,但是他們也用孤獨來尋找創造性的東西。一些研究發現,不能長時間獨處的孩子在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技能時會遇到許多困難。大多數被認為是內向者的藝術家和作家通常是在他們獨處時完成他們最好的作品,而不是一起工作。
內向的人喜歡下雨天。雨水會產生一種白噪音,這對內向的人很有吸引力。因為它能帶來尋求孤獨的機會。雨水的平靜效果也能幫助內向者獲得快樂,因為它們能讓人們關注自己的內心,暫時逃離現實。
內向者假裝外向會降低他們的表現。研究人員發現,假裝外向的內向者在認知測試中反應時間會更慢。這是因為“假裝”外向會消耗他們的自然反應時間。這非常重要,因為這個世界總是習慣於把內向者描繪成外向者。
-
4 # 春泥945
性格是人在遺傳及社會生活影響下的一種外在表現。有人外向,有人內向,不存在哪種好,哪種壞,只是哪種性格更適合哪種社會生活。內向性格的人靦腆做事沉穩內斂不張揚,不善表達內心世界,對需要從事人際交往為主,業務肯定不太適應。平時與人相處,不瞭解的人會感覺略顯沉悶。但敞開心扉後內向性格的人也會滔滔不絕!在當今這個資訊化與快節奏的社會關係中內向性格的人略顯吃虧。
外向性格的人做事豁達,張揚善表達個性。有時在外物作用下易衝動,與人交往主動能融洽人際關係,在現今這個時代略戰優勢。
但不管內向外向這兩種性格皆受生活影響會有轉化,但本質的東西不會完全丟失,即江山易改,秉性難易。
但內向性格絕對不是一種不好的性格,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只要找對適應自己走的路走下去就行。
-
5 # 冬去春來50188241
我也是一個偏內向的人,就是對生人或者是剛認識的人聊天或者一起吃飯時會覺得氣氛有些沉悶,我不太愛說話。但是當和熟人在一起時又特別能說?感覺內不內向沒有好壞之分吧,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不同的想法,這才造成了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我覺得沒有必要太在意是否內向,每個人本來就是不一樣的,而且有時候內向也挺好的,可以讓你多思考一會再說話,
-
6 # 你的好心情會感染到我
性格這東西沒有什麼好壞之分,因為不是我們每個人能左右的,一旦形成就左右著我們的生活,我們沒得選擇,說是天意也不為過,至於怎樣改變自己已經行程的不好的性格,那可是一件移山的工程,不有那麼一句話嗎,山能改本性難移,不好改是肯定的,不知道自己性格來源是可悲的,就像不知對錯一樣,不知對錯就會經常犯錯,所以瞭解一下自己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
7 # 口水丁羊羽
每個人都是天上的一顆星星,都是好的,性格內向有內向的好處。
說極端的,比如有些自閉症兒童,他們是最內向的了吧!他們甚至不能與人正常溝通交流,但他們有著自己的技能。
阿米爾汗自導並主演了一部《地球上的星星》講的就是一個八歲男孩的故事,他有閱讀障礙,但在正確的引導下卻爆發出天才般的畫畫能力。
所以如果你性格內向也不要緊,性格內向的人往往更加專一,精神更能集中,如果從事技術類工作更能夠出成績。
-
8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性格是一個人在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以及與這種態度相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徵。
性格沒有好壞之分,都各有優缺點。我從書中搜索了一下不同性格的特點。性格外向的人精力旺盛、直爽熱情、善交際,不怯生,容易接受新事物;缺點也不少,注意力容易分散,興趣多變,脾氣暴躁,難以自我剋制。
性格內向的人頭腦清醒,做事有條不紊、踏踏實實,注意力容易集中,敏感、機智,別人不注意的事情也能注意到;缺點是容易循規蹈矩,做事認真,防禦反應明顯。我還真沒看出內向性格有什麼不好,每一點都象是在誇獎內向性格的人做事穩重、追求完美,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下來容易成大事。
我也是性格內向的人,也羨慕那些在任何場合都遊刃有餘、八面玲瓏的人,始終把自己活成一束光,享受被眾多的人圍繞的感覺。剛開始是羨慕,後來覺得無聊,感覺不能適應嘈雜的環境,寧可一個人待著,沏一杯茶,捧著手機看一會小說都是好的。不知道你是不是有我的同感。
性格內向的人更容易做出一番成績,因為他們較性格外向的人來說更容易專注於一件事,比如科學家愛因斯坦一生致力於科學研究,建立了相對論,對現代物理學和人類思想的發展都有著重大的影響。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取得重大成就的人把更多的精力關注在想成就的事業上,沒有過多的時間用來應酬,在籌光交錯中揮霍時間。
但如果想改變一下自己的性格也不是做不到的,性格是在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先找到自己性格上的不足,在工作和生活中時常提醒自己,併為之努力。就像我們想減肥,喊喊口號解決不了問題,要付諸行動,比如跑步、健身、游泳,總之要動起來,堅持才能有效果。
-
9 # 設計師二點零
性格內向,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性格內向.
內向:心理學上是指氣質中指向性的一種,人的言語、思維和情感常指向於內者為內向,表明神經系統的興奮過程佔優勢。
這一解釋非常官方,那麼通熟一點就是不善交往、孤僻等性格的人。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有哪些情況會導致性格內向。
1.天生性格內向
這種情況下其實就是一種性格,但是基本上機率不大;
2.後天對於周圍事物的“恐懼”,導致的牴觸而變得內向
比如見到喜歡的人或者什麼東西,導致內心慌張,造成情緒緊張過度,陷入尷尬局面,這種情況緩緩就好,隨處可見;
3.家庭、教育等後天因數導致性格變內向
這種往往是發生在有一定宗教或者封建的家庭中,父母只強調服從而扼殺了孩子對未知事物的興趣瞭解和對新鮮事物的接觸,長久以往導致對身邊事物的牴觸,漸漸孤立自己從而導致的內向,這種情況非常麻煩,在現在生活中比較普遍,值得重視。
4.一個人經歷太多事情後變得內向
這種情況可能是成熟或者是出現無法釋懷的事情,從而變得內向,這種時候有好有壞,分情況而定。
回到主題,內向好還是不好。
首先我們得看,現在遇到的內向是什麼情況產生的,然後再去找原因去解決,而不是一概而論。
內向有的時候沒什麼不好,他們的內心世界其實是非常豐富的,他們內斂而不張揚,具有深刻的內涵,調查發現世界名人70%都是具有內向性格的人。
但任何事物都具有雙面性,都有它惡的一面,有很多內向產生了就是一種心理疾病,往往任由他發展最後會變成自閉、抑鬱等各種疾病,所以在生活中我們發現苗頭必須及時處理,還自己一個健康的心理。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見解。
-
10 # 百步當歸
凡事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在不同的位置,同一個事物有著不同的價值。
長久以來,我們都認為外向的性格更受歡迎,更容易在這個社會上順風順水,甚至我們的教育也傾向於把我們培養成一個外向的人,然而,這是個多元化的世界,不同的性格不僅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它也給我們帶來了不同的處理方式。也就是說,讓一個內向的人去做主持人,他可能會做得很糟糕,但是如果是技術類並且不怎麼跟人打交道的工作,那麼他可能比外向的人做得更加出色。
一個性格好與不好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慮,一是這種性格的受惠面有多廣。相比較而言,外向的性格可能適合更多的工作,可能有更寬泛的人際圈,在處理很多棘手的問題時擁有較為靈活的手段與資源,然而,這可能意味著他們需要互動,在一些需要耐著性子的工作崗位,他們的優勢就得不到發揮。所以,內向的性格受惠面可能略顯狹隘,但是往往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佔有這種性格的人也會比外向的人少。二是這種性格能夠創造的價值是否足夠高。在這方面兩種性格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外向的人可以做好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內向的人同樣能夠勝任自己喜歡的工作。雖然在與人交際方面內向的人更像是個悶油瓶,但是卻往往給人比較踏實的感覺,這樣的人更容易成為一個專才而不是全才。準確的說,兩種性格反而比較互補,合作一定可以創造 1+1>2 的效果。外向的人需要有人做“技術支援”,內向的人需要外向的人“開啟市場”,二者並非是一種對立關係,只要能夠志同道合,這兩種性格都是非常不錯的。
內向的而又很成功的人比比皆是,亦如民族企業標杆華為的老闆任正非就是內向的性格,騰訊工資的CEO馬化騰也是內向的性格,他們取得的成就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有人會因為他們內向的性格而懷疑他們的實力嗎?所以並非是那麼絕對的事,與其糾結自己的性格好與否,倒不如多學習一些知識,畢竟,性格不會讓平庸的人屹立不倒,但是知識卻能讓一個人脫穎而出。
-
11 # 墨遙家庭教育
可以肯定地說,不是的。
內向和外向只是兩種不同的性格而已,沒有好壞之分和高低之別。許多名人大咖一樣是內向的人,他們也在很多領域取得了傑出的成就。
但在大多數人的眼裡,外向性格是好的,是受人喜歡的,幾乎每個父母老師都對孩子說,你要變得活潑一點外向一點,沒有人會說,讓孩子變得內向一點的。
內向性格的人也有很多的自身優勢,是外向性格無法比擬的。馬蒂·蘭妮博士(MartiLaney)在《內向者優勢》一書中,提到內向性格者具有如下優勢:與他人工作融洽(尤其在一對一關係中)、友誼長存、靈活、獨立、有更強集中力、自省、有責任感、有創造力、分析能力、刻苦和聰明。
除了這些,內向者還有更豐富的情感體驗能力和更強的觀察力,他們會更關注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善於獨處。有研究表明,在有天賦的人中,以內向者居多。
接納自己的內向性格,愛上自己。許多內向者都會覺得自卑,認為自己不那麼受歡迎。其實這樣的觀念是我們的父母、老師和周邊的人加在我們身上的,從小不愛打招呼就被父母批評,一個人玩會被認為是不合群,不喜歡出風頭被人說成害羞,這樣一次次的經歷,讓我們誤以為自己做得不對,我們很難達到別人的期望,因而越來越自卑。
後來,接觸了心理學,我開始換了一種角度看自己,其實我就是這樣的人,這就是我,我為什麼要和別人一樣呢?我就是喜歡獨處,那就獨處好了,沒必要非要跟別人一起狂歡,自己不喜歡的事,完全可以拒絕嘛。就這樣,我越來越喜歡自己,喜歡自己現在的狀態,我覺得這樣很好。
內向只是特點,不是缺點,而且,你不是一個人在內向。
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內向不是缺點,而是特點,從來沒有完美無缺的人,也沒有絕對內向和絕對外向的人,每個人都是內外向的混合,只是所佔的比例不同而已。所以,不要因為別人的評價而去否定自己,懷疑自己,勇敢地接納自己的性格,接納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勇敢地去做自己吧。
同樣,你也要記住,你不是一個人在內向,內向者有千千萬萬,不是你一個人不想和人自來熟,也不是你一個人喜歡獨處,這都很正常,接納自己的一切,因為,正是這一切,才構成了獨一無二的你。
愛上自己,從愛自己的性格開始吧。
-
12 # 纖纖玉鉤
內向性格真的不好嗎?
內向與外向是兩種不同的人格型別,各有各的特點,沒有好壞之分。
內向性格自有它的優勢。
一、 內向的人對外界刺激更敏感,他們善於觀察和思考,在選擇和做事情時不容易出錯。《紅樓夢》中林黛玉就是比較典型的內向性格。
林黛玉進賈府一節中,林黛玉“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人恥笑了他去。”
林黛玉到了舅母王夫人的正房,王夫人讓座,她細心觀察後,判斷出王夫人叫自己坐的是上座,就堅決不坐,後來推辭不過,她才挨著王夫人坐了。挨著舅媽坐,既顯得親切又不越軌,這是符合禮數的。
賈家是大官僚之家,又是詩書禮樂之家,禮數繁多,稍有差池,可能就會被人笑話。林黛玉深知這一點,而她內向的性格又使得她格外敏感,她該說的一句不少說,不該說的,一句不多說。該行什麼禮,也一步都不錯。
內向性格的人敏感細膩,大小事情都比一般人更用心,所以不論是做選擇還是做事情,往往正確率高些。
二、 內向的人喜歡獨處,能夠集中注意力深度思考,也比較有毅力去做好自己喜歡做的事兒。大科學家牛頓是個內向的人。他的數學基本靠自學,在他自學了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笛卡兒的《幾何學》、沃利斯的《無窮算術》、巴羅的《數學講義》及韋達等許多數學家的著作後,就達到了當時數學的最前沿——解析幾何與微積分。
正是由於牛頓的內向性格,他才善於獨處,才能夠集中注意力深入鑽研學問,也才會有如此大的成就。
一般內向性格的人也許成就不了什麼大事業,但他們對自己分內的事情,能夠透過思考和堅持,努力做到最好。
三、 內向的人善於傾聽,性情溫和,容易理解他人,可以成為優秀的領導者。比爾蓋茨的性格也偏內向。他所領導的微軟公司公司施行“開門政策”,他說:“如果人人都能提出建議,就說明人人都在關心公司,公司才會有前途。
1995年,當比爾·蓋茨宣佈不涉足Internet領域產品的時候,很多員工提出了反對意見。比爾·蓋茨與這些員工見面,傾聽他們的意見,最終承認了自己的過錯,扭轉了公司的發展方向。後來那些批評比爾·蓋茨的人不但沒有受處分,而且還得到了重用。
比爾·蓋茨的善於傾聽他人的不同意見,使得他所領導的微軟公司前途無量。
內向的人有優勢也有劣勢,我們應該揚長避短。
一、要透過努力建立自信心,爭取有所作為。愛因斯坦性格內向,小學時他很少回答老師的問題,一度被懷疑智力有缺陷。其實,他不回答問題,是因為他正在獨立思考。中學時,深度思考使他感受到了求學的樂趣。後來,他成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
愛因斯坦晚年回憶自己讀書經歷時說:“不是我如何聰明,而是我思考問題的時間更多些而已。”
內向的人,往往給人膽小孤僻、沉默寡言、沒有情趣的印象,這時候不能自卑,要接納自己的獨特性,透過自己的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和有毅力使自己獲得成就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內向者如果能夠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陶醉其中,應該會越來越有自信,最終會有所作為。
二、與人交往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在公眾場合或者面對陌生人時,內向的人往往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
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是要提前多做相關準備,二是要加強練習。能力提高了,自然就不會怯場了。
(2)、內向的人怕得罪人,不敢拒絕別人,很難與他人做有效溝通。
2017年12月,西交大博士楊寶德自殺。從曝光的資料來看,楊寶德性格內向,他面對前途無望而導師卻還得寸進尺地提出各種無理要求時,只敢腹誹卻從來不曾說過一個“不”字,最終導致悲劇發生。
內向的人,要清醒地認識自我,要從勇於說“不”開始,學會拒絕他人。
內向的人心思細膩敏感,面對非常外向的人可能會像“秀才遇見兵”一樣,這時候要摒棄“玻璃心”,忽略對方的情緒,理解對方真正的意思,做有效溝通。
其實,內向的人,只要能夠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揚長避短,就一定能夠成為有獨特魅力的自己。
-
13 # 平凡森林
性格太內向不好,這大概是老師們在小學時候一直對我說的話。
很明顯,我有過內向的時期,主要表現為:在家長、長輩、老師們面前,都常常悶頭不語,不知道該說什麼話,就連每逢遇見叔叔阿姨或者長輩們時,連聲“叔叔好”,都講的支支吾吾。
但很神奇的是,我在同齡人面前,是十足的話癆,和小夥伴們聚會時,經常是我一個人在嘰裡呱啦講個不停,這樣的我,你覺得內向嗎?
所以,我認為內向與否,內向好壞,都得視情況而定。
1. 內向是否影響人際交往內向的人,通常在面對陌生人時不善於交流,所以很多人會覺得他們是不是朋友很少。但就像我一樣,即使陌生人和長輩面前很“慫”,但同齡人面前很“嗨”,所以朋友很多。
因此,如果內向,並不影響你的交際圈子,只是你對外的一種表達方式,那麼我覺得內向並沒什麼不好。
反之,如果因為你的內向,造成別人無法和你溝通,那就值得注意了,雖然內向不等於孤僻,但你一味地不與人溝通,那就離孤僻不遠了。
2. 內向是否造成了你的自卑是的,你沒有看錯,是“自卑”。正如我開頭提到的,很多老師都在小時候勸我要開朗,要活潑,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我私底下是個“活潑至極”的。
然而有部分人或許並不是這樣,這種情況下,身邊人對“內向”的不理解,會逐漸讓他自己都認為“內向”是不好的性格,從而產生自卑感。
因此,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一定不要去反覆勸導對方要“開朗”,要“活潑”,因為人家的性格本身如此,但你反覆的勸導暗示,就會讓對方產生不適,甚至自卑感。
3. 內向是否讓你更“喪”內向,一般在大家的眼中,可能就是“話不多”“不常笑”之類的形象,所以會自帶一個“低壓”氣場,很容易造成“喪”的氛圍。
想象一下,如果當你和對方眉飛色舞地聊天,換來的卻是幽幽地“哦”“恩”,你是否會感覺脊背發涼,當然,這只是個小玩笑。
但如果你的內向,真的會影響你的情緒,甚至影響你性格中“積極”“樂觀”的一面時,你就要注意了,因為沒人希望身邊的人變成負能量“集結體”。
無論外向內向,都是人類性格的一部分,不用感覺“不好”。
-
14 # 艾小樂說
內向性格,只是性格的一種,沒有好壞之分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最早提出外向型性格和內向型性格的理論。
他依據個體的心理活動傾向進行劃分。外向型性格的人,喜歡關注外部世界的人和事;內向型性格的人,喜歡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
這兩種性格的人,從外界獲取能量的方式不一樣。
外向的人,從外部世界獲取能量,需要跟別人交流,參加各種活動,表現形式是喜歡社交、興趣廣泛、比較活躍。
內向的人,從內心吸取能量,需要安靜的獨處時光,表現形式是喜歡沉思、內省、陷入自我欣賞中。
內向的性格只是性格的一種,沒有好壞之分。
內向性格的人,具有極大的優勢他們做事更專注。能夠沉下心來深入研究。周星馳、扎克伯格、宮崎駿等人都是性格內向的人。
他們具有更強的自我認知能力。能夠靜下來對自己進行自我剖析,喜歡做什麼,不喜歡做什麼,需要設定什麼樣的目標,如何更好地實現目標,會一步步按照自己的規劃做事。
他們更能享受獨處的時光。獨處,往往是一個人活得自我增值的最好時候。
世界是一個碩大無比的食物拼盤,我們每天都在馬不停蹄地大吃大喝,卻忘記花費時間來消化吸收,而獨處是世界上最好的消化工具。
內向性格的人往往從這種獨處中汲取力量。
回覆列表
許多內向者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許會因為自己內向而感到煩惱。為什麼大家好像都更喜歡外向的人;為什麼當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不喜歡喊人不愛說話時跟別人說:“不好意思,這小孩不懂事。”為什麼企業的招聘廣告中都喜歡加上“性格開朗,善於與人交流。“。好像身為一名內向的人處處不如外向的人。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答案當然是NO!社會上對內向的人似乎有著一種刻板印象,但這並不意味著是正確的。許多內向者自己都對自己進行了自我否定,越來越困惑,越來越迷茫。
首先我們要區分兩個概念:氣質VS性格。很多人會說性格內向,那麼真的是性格的原因嗎?在心理學中,內外向是氣質的兩種指向。什麼事氣質,當然不是我們平常理解的氣質!氣質是指心理活動表現在強度、速度、穩定性、靈活性等方面動力性質的心理特徵的總和。接下來就要劃重點了!!
1,氣質主要是由神經活動的特點決定的,因而是先天的,穩定的。
2,氣質沒有好壞之分,也不決定一個人成就的高低。
3,氣質影響一個人性格形成的難易、對環境的適應和心理健康。
總結一下,氣質是天生的,寫在你的基因裡。沒有一種氣質會優於另一種氣質,每種氣質都有自己獨特的部分。氣質會影響你的性格,到這時性格這個詞才出現。那什麼是性格呢?性格是指一個人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以及與這種態度相應的,習慣了的行為方式。接下來要劃重點了!!!
1,性格主要由後天決定的,形成後較穩定但可以改變,具有可塑性。
2,氣質無好壞之分,性格有好壞之分。
所以,性格是可以改變的!性格更多是社會屬性,So,你可以不斷塑造自己的性格,但不要覺得自己內向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所以!有一點我相對廣大內向的朋友們說,內向並不是你自己造成的,不要對自己那麼苛責,生活本身就很苦。就像《蝙蝠俠》的管家說的那句:“成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兩個字。”在短暫的時間裡,學會接納自己。瞭解自己,不斷了解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