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武術

    鄧亞萍是奪取世界乒乓球冠軍次數較多的一位女選手,她克服了身體條件上,身高不足150cm的不利條件,依靠世界乒壇第一正手快攻和反手怪異十足的長膠攻球在國際乒壇立足十年之久,她以精湛的球藝和罕見的速度一次又一次將對手打得顛三倒四,從而被老外驚呼:中國殺出了一個“乒乓小魔女”。

    要學習鄧亞萍的打法,那麼,我們首先要了解鄧亞萍的技術手法和技戰術的配套!

    一,下面首先來介紹鄧亞萍的長膠單項技術手法:

    鄧亞萍的技術手法是由很多個單項技術構成的,而鄧亞萍的單項技術又由反手長膠技術和正手反膠技術組成。在這裡我們著重來探討鄧亞萍的長膠單項技術。(反膠技術大家比較容易找到教練學習在這裡不展開探討)。

    鄧亞萍的長膠單項技術主要在反手位的長膠上。(其膠皮配置是友誼755,或者是紅雙喜C7,海綿厚度是1毫米或0.6毫米!)

    1、鄧亞萍的長膠撥球;鄧亞萍撥球時一般都是在來球的最高點或上升期,擊球時敢於發力,因此,擊出的球速度快、線路變化多端,球過去後比反膠快、下沉、髮漂,常常令對手難以應對。

    鄧亞萍的反手撥打經常是用來對付弧圈球,由於她敢於加力撥打,因此克服了反手長膠速度慢的弱點,在對手拉弧圈球時只能被動地擋、磕的缺點。長膠撥球成為了鄧亞萍的主要得分手段。

    既然,長膠撥打這樣有攻擊力和威脅性,那麼,我們業餘長膠選手怎樣才能正確掌握這一技術要領呢?根據筆者的一些實踐心得,在此談一些看法供各位球友參考!

    長膠撥球,外人看起來是屬於長膠的攻球,長膠的攻球不是拉,而是撥,現總結如下要點:

    (1)撥弧圈球時,要注意不用手腕,不要用碰、不要用手腕彈,在保持好拍面的基礎上,主要用前臂來控制,即以肘部為支點,前臂由左下向前右上方揮拍。

    (2)在前臂前伸外展揮拍的同時,身體重心應前移,並使球在板上停留的時間長一點,因為,長膠只有把膠粒打倒才能出球,否則球打出去會失誤。

    (3)當來球剛落臺時,揮動手中拍子的同時要提起重心,擊球的中上部。努力的向前磨擦球的中上部,使球有足夠的過網弧線,然後發力撞擊來球。

    (4)首先要堅定信心,不要為自己的出手而猶豫不決,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即使一、二次的失敗也沒什麼,要大膽地繼續練習!

    (5)當你看到,球飄飄地落在對方的臺子上時,不要懷疑自己的眼睛,您的長膠撥打,就算是成功。

    (6)最後,當這層紙被捅破以後,您還需要做的就是回味這次勇敢的出手,回味撥打的每個細節,以及當時的感覺,積累這次成功的經驗。然後繼續強化這種記憶。

    綜觀長膠撥打的感受,發現長膠的攻球不是技術上的問題,而是心理。一般打長膠的球友以前大多數認為,長膠只能是防守,而不能進攻,因此攻球動作難免彆扭,即使知道怎麼去做,但由於慣性思維模式的影響,通常在心理上產生長膠攻球的陰影和壓力,迫使自己的動作走樣。所以,長膠的撥球需要的只是“捅破這張紙”而已!不信?就讓大家大膽的去嘗試吧!成功在各位球友的腳下!

    2、鄧亞萍的長膠搓球;當對方擺短下旋球時,鄧亞萍經常用長膠搓球,球到對方檯面短而不轉,搓的球變成上旋球,這時對方很容易出高球,鄧亞萍便可以輕易地進行兩面發動進攻。

    看似平淡的搓球,在鄧亞萍手中能夠產生出如此神奇的效果。 因此,我們作為業餘長膠愛好者,千萬不要輕易小看搓球的功效!下面我們同大家一起分享長膠搓球的要領。

    搓球又分為慢搓、快搓和擺短三種。

    (1)慢搓,拍形後仰,搓下降期,向前下方搓。

    (2) 快搓,拍形稍豎,向下用力,略向前推,注意控制拍形。

    (3)擺短時,控制好拍形。比快搓更豎些;要借來球之力。還可適當削弱來球的力量,確保回球低。長膠擺短,極易出高球,原因是拍形豎得不夠。

    (4)搓球應少用,尤忌諱連續應用,因為長膠的搓球不會象反膠那樣搓出下旋球,搓過去的球極易被攻。搓球只對不熟悉長膠效能的有效,或相持中突然一搓令對方來不及調整動作時能收到較好效果。長膠搓球的關鍵則是控制拍形,儘量壓低迴球弧線,避免搓出高球。

    (5)長膠搓球應注意增加摩擦比例,用類似“鏟”的動作回接。特點:準確率高,反旋轉差異大。速度較慢,落臺後會象上“拱”一下,所以第二弧線較高。但隨後會很快下衝,不大往前走。搓得越薄,這種特性越明顯。

    3、鄧亞萍的長膠減力擋球;當對方發力攻打她的反手位時,她經常用減力擋,將快速的來球改變節奏,減力擋到對方的空當位置,球到對方檯面時不向前走,令對方不能有效地繼續進攻。

    減力擋也是一種看似平淡的技術,但要練成到家的嫻熟技術,將會是一項化腐朽為神奇的精華技術,在練習減力擋時,大家應注意以下幾點問題。

    (1)減力擋過去的球具有下沉特點,且不往前走,而且對方越發力,擋過去的球下沉越明顯,長膠選手常依靠擋回對方的第一板發力攻球得分。

    (2)減力擋球一般用來對付速度較快、衝力較大的來球,如正手扣殺、前衝弧圈球等。在擋帶有強烈上旋的前衝弧圈球時,拍型稍前傾,回球一般多為弧線比較平直的不轉球,有時略帶下“沉”。

    (3)在運用減力擋球時,應該是使球板保持與地面垂直,如果來球力量非常大,要使球板稍後傾,接觸球稍厚一些,保證能“吃”上球,使球產生足夠過網的平動動能。

    (4) 在擊球點上,反手減力擋時,球板在胸部高度,擊球時球板要儘可能靠近身體,增加手上感覺的準確性;正手擋時,球板在腰部與胸部之間高度較為合適,位置過高不容易借上來球的力量。

    (5)在擊球部位上要保證能夠擊球的後中部,使反作用力盡可能多地透過球心,給予球足夠的撞擊力。在準備下一板擊球時,由於回去的球比較下“沉”,讓對方很難再發力回擊出弧線低、速度很快的球。這時,長膠選手重心就要適當前移,準備下一板轉攻或採用相持的辦法了。

    (6)在開始練習長膠減力擋球時,最好是先採用多球“喂”球的辦法。這樣可以提高練習的密度。因為如果單球兩人對練,很難形成攻(拉)對擋的回合;在練習的內容安排上,要先練習擋中等力量的扣殺球,因為這種球作用球板上的因素比較單一,可以減少手上感覺的難度,更容易形成基本的功力定型。在此基礎上,再向單獨練習和對付難度較大的前衝弧圈球過渡,最終走到實戰運用的目的。

    4、鄧亞萍的長膠快帶、打弧圈球;當對方拉弧圈球到她反手位時,她站位近臺,迎前借力擊球的動作很快,在反手帶擊中還輔於磕球的小動作,以加大回球的下沉。在快帶技術控制對方後,對方一旦回球質量不高時,她便立即發力攻打,帶打弧圈球。這一技術,最能充分體現鄧亞萍速度與力量的完美結合。

    對於快帶技術,大家可能會比較容易掌握,它同反膠快帶弧圈球的技術比較一致。但在快帶中輔於磕球的小動作,這就真的需要慢慢體會,多加練習才能得心應手了。

    (1)對上旋來球採取正反手的快帶還擊,長膠的快帶快撥因回球速度快,並帶有下沉和發飄,對對方的威脅比擋要大,而且可以隨時變借力為主動發力,攻防轉換快,是有效的得分手段,在比賽中最好能有意識地應用。

    (2)快帶與擋相比,技術上難度更大一些,因為它要求步法到位

    ,要有足夠的揮拍空間,對來球沒有一定的予判,難以完成技術動作。

    (3)在快帶弧圈球時輔於磕球的小動作,大家要注意在球碰拍的一瞬間,手腕有一個快速向下制動的小動作,這樣才能令回球更加飄、沉。

    5、鄧亞萍的長膠拱球;當對手發下旋或擺短到她的反手位時,她常常利用長膠的特性,加力拱一板到對方底線追身,令對方非常難受。

    長膠拱球,是長膠本身具有特殊效能,其技術特點和各種技術手段運用的比例也有其特殊性。拱在長膠打法中的普遍運用就是其中很具代表性的一項技術。在乒乓球技術術語中,“拱”這個名稱是專門用在長膠打法中的,其它打法中沒有這一術語。

    (1)長膠的拱球,從動作的外形上很有點像正膠和反膠的推擋,但是運用的時機和使球產生的效果卻與推擋有很大差別。推擋技術一般是用來對付上旋球,一般情況下,如果沒有特別的變化,推過去的球與來球的旋轉性質基本上是一樣的,也就是過來的球是上旋,回擊過去的球主體上仍然是上旋。

    (2)長膠的拱運用最多的是對付下旋球,主要是用在前三板中來對付搓球和帶有下旋的發球及相持中削過來的球。由於整個技術是以自己發力為主,可以粗略地把它算作長膠的進攻型技術。

    (3)在回球效能方面,由於下旋來球一般速度比較慢,對球板的衝力比較小,這時長膠的效能主要體現在自己發力後的特性。又由於受到拱的技術動作本身的影響,其發力一般屬中等力量。

    (4) 在這種情況下,球作用拍上時,首先是底板膠皮的較小彈力,繼而是齒粒恢復原狀的彈力,於是球彈出的時間、節奏、旋轉與其它球拍相異。與正膠和反膠相比,球在拍上停留的時間略長,顯得出手比較慢,球出手後,前一段感覺速度很快,也很有突然性的感覺,當過網後,球會突然慢下來,而在落臺後的第二弧線上,幾乎就沒有什麼衝力,有時感到是直接往上跳,給人造成一種很特殊的節奏感。

    (5)在用拱回擊下旋球時,過去的球一般都不帶有什麼旋轉,使人產生一種反旋轉的感覺,並且弧線比較平直,球在空中執行中,沒有旋轉的球受到空氣阻力的影響,產生飄勁現象,有點像排球中的上手飄球。如果不熟悉,常常對不準球,找不到合適的擊球點,造成失誤。

    (6)拱的動作要領是,兩腳基本平行站位,當球過網時,向身前引拍,球拍呈半橫狀,板面與地面大約保持90度夾角,當球從本方球檯跳動的一瞬間,向前迎球,最好是在球的最高點附近,擊球的後中部,向前右側上方發力(以右手為例),球拍由球的後中部略向右側上方摩擦。使球略帶右側上旋。這樣可以造成一定的弧線,增加準確性。

    (7)整個動作要領的關鍵點,一是要掌握好伸手時機,常犯的錯誤是出拍太早,發不上力;二是以前臂發力主為,手腕相對固定,在平時的練習中,隨著水平的逐漸提高,向側摩擦的成分要逐漸減少,增加向前用力的比重,提高球的威脅性。

    (8)另外,要特別注意拱與其它技術兩板之間的銜接練習,如拱後攻,拱後磕,拱後擋等,因為一般情況下,對方回擊拱球過來的球與上一板來球的效能區別是會非常大的。

    6、鄧亞萍的長膠側擠,側切;這兩項技術是鄧亞萍手中的絕活兒,也是她改變落點、改變節奏的非常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於上旋來球她用側擠;對於下旋來球她用側切。從而大大打亂對方進攻的步驟和戰術。

    長膠的側擠,側切都是利用觸球瞬間向側摩擦球,回球特點:變化突然,弧線發飄,略微側拐。

    長膠側擠,側切其簡單的解釋是,側推住球后象左摩擦撞擊,動作猛,容易晃對方。如果側推增加中指頂拍子的力量,可以增加球的速度和力量。兩種手法交替使用,可以增加對方回球難度。還可以利用側推時改變吃球厚薄來改變力量節奏。

    (1)側擠是更多的橫向發力,多用於對付側旋,側擠再配合轉腰減力的動作,其效果更佳,回球將會更飄、更沉,而且球不向前、不起跳。

    (2)側切則有更多的向側下發力,球一接觸拍面的瞬間手腕向下前方快速發力,回到對方的球將會帶側上旋。

    總結:鄧亞萍的經常使用的長膠技術,大約有五、六個。因此,我們作為業餘長膠愛好者,更應該化繁為簡,在長膠二十多種單項技術中,精選幾種非常適合自己的幾項技術,練會練精,力求做到在實戰中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就非常不錯了。

  • 2 # 相見不如相忘於江湖

    長膠-----鑄就鄧亞萍成為奧運冠軍、乒乓球大滿貫得主。

    鄧亞萍,5歲時開始打乒乓球。1988年,鄧亞萍正式進入國家隊。1989年,年僅16歲首次參加世乒賽,就奪得女雙冠軍。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奪得女子單、雙打兩枚金牌。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鄧亞萍複製了四年前的奇蹟,她成為中國奧運歷史上第一個奪得四枚奧運金牌的乒乓球選手。

    鄧亞萍在14年的運動生涯中,共拿到18個世界冠軍,她在乒壇排名連續8年保持世界第一,是乒乓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

    反手長膠的成功使用,是鄧亞萍創造乒壇傳奇的重要條件。

    薩馬蘭奇評價鄧亞萍:一個自身條件並不好的女孩,能夠長久稱霸女子乒壇,在鄧亞萍身上我看到了奧林匹克精神。

    鄧亞萍刻苦訓練體能、淬鍊自己的技術、戰術,獲得超群的運動速度、力量。確保了進攻的犀利和防守的銅牆鐵壁。因為身材矮小,對手的來球都是高球,給鄧亞萍正反手凌厲的進攻創造了優勢和機會。反手長膠,成為鄧亞萍進攻的發動機,防守的堅強盾牌。磕、拱、貼、彈、擠、拉、打等等,各種長膠技術運用自如。長膠,令對手進攻困難,往往倉促回球中,把進攻機會送給鄧亞萍。鄧亞萍的正手殺傷力,更令對手難以招架,獲勝成為必然。

    鄧亞萍那種不服輸的勁頭,代表了運動員的風貌。也完美地詮釋了奧林匹克的運動精神。

    鄧亞萍憑藉獨特的打法,統治乒壇世界八年。

    打長膠,應該學習鄧亞萍的技術打法。接發球,力求挑、打、拉、彈。防守時,採用反打、貼、彈擊、側擠、磕、等。改變,長膠不能進攻的通常格局。

    俗話說:功到自然成。南韓選手朱世赫反手長膠打法,奪得世界盃亞軍。中國選手丁松打長膠,也有不俗戰績。無論鄧亞萍以進攻為主,還是朱世赫、丁松以削球為主,征戰賽場。只要功夫練到了,都會達到理想的高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十五萬落地的SUV,外觀和價效比都十分出色的,又適合帶著一家5口全路況旅行的,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