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先生認第二
-
2 # 品茗論三國
這個是個很有意思的題目。從表面上看,假如司馬懿,進了城,諸葛亮就妥妥地被抓了唄。由此也會帶來另一個後果,那就是兔死狗烹,接下去被奪愛兵權的,甚至是失去身家性命的,一定就是司馬懿。
其實,諸葛亮空城計的成功,與其說是諸葛的足智多謀,倒不如說,是諸葛和司馬的心有靈犀。空城城頭,諸葛撫琴,可謂悠然自得,因為他知道司馬能懂。果不其然,司馬一看這陣仗,心裡一急,心想,我絕對不能讓諸葛死在這兒啊,他死了,我哪還有理由掌控兵權啊。於是,將計就計,才成全了諸葛亮的空城計的歷史佳話。
諸葛亮設了空城計,司馬懿將計就計。
司馬懿在西城之下做了一個大智若愚的決斷:你不是要我中計嗎?我就中你的計了。孔明你千萬別死,你死了,我仲達也活不成了。我撤軍,留你的性命,也是留我自己的性命。
在之前的問答中我就說過,空城計,根本就是假的,根據戰略部署,戰略偵查,司馬懿不可能不知道那是一座空城,之所以不攻城,一是證明司馬懿的智慧,二是時候未到,必須留住諸葛亮的命,暫時不能破壞三足鼎立,就像當年華容道關羽放了曹操一樣。
假如空城計是真的,司馬懿大軍攻城,結果是:
不會有晉朝的出現了。曹丕死前,曾任命曹氏宗親曹真、曹休及外姓心腹司馬懿為顧命大臣,同掌軍政輔助新君曹睿。但曹操生前的警告依然在曹氏高層中發揮影響,無論是《三國演義》中的“此人鷹目狼視,不可賦予兵權”,還是《新三國》中的“司馬懿你必須用他,但要永遠提防著他”,作為英明領袖的曹操是洞穿了司馬懿的能力和野心的。
曹操的後輩子侄是真的清楚司馬懿的潛在危險,還是僅僅把曹操的遺訓當作排擠政敵的藉口,司馬懿還真的在曹睿執政初期被排擠出了權力中心。
按道理說,曹丕任命的顧命大臣,司馬懿應該在曹睿時期得到重用,掌握軍政實權。但在曹氏親貴的排擠下,司馬懿很快就被排擠出魏國的政治中心。若非諸葛亮北伐,夏侯懋等曹氏親貴大敗,司馬懿根本不可能被重新起用。
諸葛亮與司馬懿的關係既是天敵,也是知音。而對命在旦夕的司馬懿來說,諸葛亮和他更是唇亡齒寒的關係。只有諸葛亮繼續北伐,司馬懿才有利用價值,司馬懿才不會被曹氏徹底弄死,司馬懿才有掌握軍權的機會。一旦諸葛亮死了,司馬懿的死期也就不遠了。也有傳說:諸葛亮西城樓上撫的琴是《十面埋伏》,司馬懿想到了韓信。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絕頂聰明的司馬懿又豈能不知?
西城城下的司馬懿雖然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但他看到“一生從不弄險”的諸葛亮竟然要採取空城計這種九死一生的策略,也明白當時的諸葛亮真的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只需一波攻擊,諸葛亮要麼必死要麼被生擒。但之後又會怎麼樣呢?魏國的蜀漢威脅徹底解除,曹氏再不需要司馬懿迎戰諸葛亮了,司馬懿就算不被“莫須有”的罪名賜死,也只能在軟禁中度過慘淡的餘生了。
空城計,將計就計,司馬懿在西城之下做了一個大智若愚的決斷:你不是要我中計嗎?我就中你的計了。孔明你千萬別死,你死了,我仲達也活不成了。我撤軍,留你的性命,也是留我自己的性命。
曹睿臨終之前,犯下了一個使曹家遭遇滅頂之災的決定:立年僅八歲的曹芳為帝,由司馬懿和大將軍曹爽共同輔政。
司馬懿的野心,就是從曹睿去世之後,逐漸開始膨脹。唯一能與之相抗衡的曹爽是個大草包。幾年之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殺曹爽,獨攬魏國的軍政大權。
諸葛亮數次北伐均未成功,原因很多,根本的原因是未與東吳聯合,僅憑一隅之地對抗富庶的北方,雖然短暫的轉移了蜀國的國內矛盾,長久必被魏國消滅,而魏國在赤壁鏖戰後休養生息,國力更加得到提高,所以,在第一次主動進攻中就消滅了蜀國。
假如,空城計時,司馬懿攻城,孔明被殺或被擒,蜀漢提前滅亡,司馬懿被曹氏所殺或解除兵權或軟禁,晉朝就不會出現了,歷史不能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