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風怎能胡來

    李存孝究竟有多厲害呢?

    據《舊五代史李存孝傳》記載:“便騎射,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武皇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從這段話看得出來,李存孝勇猛無敵,為李克用征戰一生,根本就沒有敗過。

    五代史上還這麼記載:

    當時排名第三的高思繼非常勇猛,卻在李存孝生病的情況下,不到十回合便將高思繼生擒。排名第二的猛將名喚做王彥章,此人槍法一流,號稱鐵槍王子,這個人平時就不可一世非常驕橫,非常自大,自以為無人能敵,經常說話大呼小叫的,簡直是目中無人,據說他是主動找李存孝比試的,沒想到那天李存孝狀態極好,僅僅五回合,就將王彥章刺落馬下,王彥章受了點小傷在馬下翻不起身,還是被李存孝主動扶起來的。

    據說李存孝死後,王彥章一時間沒了對手,李克用手下的三十六員猛將都輪流敗在了他的槍下,把李克用急壞了,嘴裡唸叨著說:“要是存孝還活著,怎麼能輪到小王同學在我眼前這麼猖狂?”後來,手下的人給李克用想了一招妙計,他找人假扮成李存孝出戰,等李存孝騎著白馬一到陣前,王彥章看到之後,立即掉馬回走,好傢伙,這個哥們原來沒死,給王彥章嚇壞了,更誇張的是王彥章的弟弟王彥童還被嚇死了。 李存孝的死刑是李克用親自宣判的。本來李克用是李 存孝的義父,李存孝對李克用忠心耿耿。他們一個是帥,一個是將,配合很好。但有一次,晉軍打了勝仗,李克用封李存孝為刺史,本來這個官已經夠大了。可李存孝認為在這次戰役中自己的功勞是最大的,封賞給他的應該不止這個官階。

      李存孝開始不平衡了,覺得不如自己單幹得好,就想脫離李克用。另一邊,李存孝因為太能幹了,被他的義兄,也是李克用義子李存信嫉妒,就想出了一條毒計。他先對李存孝說兔死狗烹,你現在這麼能幹,等義父真的登上王位那天,就會把你殺了,還不如反叛。這與李存孝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 。接著李存信模仿李存孝的筆跡大罵李克用,並把這些信件都呈給了李克用。

      又有一戰,兩人勝利了,各領一隊駐紮在邢州的兩個地方。夜晚的時候,李存孝偷襲了存信的帳營。李克用很快就趕到了,略施小計就打敗了李存孝。李存孝被捉到他義父的面前,不斷地為自己辯解,到底是自己一點點培養的,李克用不忍心殺了他,希望有人能求情,他好就坡下驢,赦免了李存孝。可李存孝平時的人緣太差了,竟沒有一個人給他求情,李克用判了他五馬分屍,行刑人是李存信。李存孝已經知道了是李存信害了自己,但自己也不冤,確實生了反叛之心,就想開了,希望存信能夠給他一個痛快。存信見他嫉妒的兄弟變成了如今這樣場景,也於心不忍,就答應了。一代名將就這樣在世間消失。

  • 2 # 市井九公子

    首先介紹一下這位唐末名將李存孝:

    李存孝(安敬思,858年-894年9月),代州飛狐(今山西省靈丘縣)人,唐末猛將,人稱飛虎將軍,幾與西楚霸王項羽比肩,被譽為“將不過李、王不過項”。 史書載其“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李克用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野史中曾領十八騎攻取了長安,後由於罪責車裂而死,李克用深感有負於存孝,羞愧多天不朝政,兵事衰弱,朱溫趁勢而起。

    問題中所述李存孝有多厲害,那麼小九就借鑑史書中這位飛虎將軍的人物生平來做回答:

    早年經歷

    李存孝本名安敬思,幼年時在兵亂之中被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擄為俘囚,在帳中侍奉李克用,後被其收為養子,賜以姓名。他成年後善於騎射,驍勇絕倫,常率騎兵為先鋒,後隨李克用救援陳州、許州,征討黃巢,每戰必勝,未曾挫敗。

    勇擒敵將

    澤州!下,梁軍對李罕之喊話道:“您常依仗太原的勢力(即李克用軍),如今潞州已歸唐(此時的唐朝實際上在朱溫控制下),唐軍已包圍太原,沙陀族(指李克用)將找不到巢穴躲藏,您還有誰可以依靠而不降?”李存孝聽後不以為然,率精騎5百圍繞樑軍營寨大呼道:“我們沙陀族之所以找巢穴,是為了用你們的肉來給將士們吃,快找個胖的來和我一戰!”梁驍將鄧季筠率軍出戰,李存孝舞槊迎戰,將他生擒。

    民間傳說故事中更有記載“打死惡虎”

    民間剪紙圖《李存孝打虎》

    根據傳於陝西省寶雞地區秦嶺山下的民間故事,五代時期少年勇士李存孝,在十幾歲時為救父親,把惡虎打死,他的英勇行為傳頌至今。人們將其剪成窗花貼在窗戶上,以崇尚勇敢,戰勝兇惡,鎮宅祛邪,鼓勵青少年英勇果敢,有膽有謀。

    以上根據歷史記載以及民間故事簡單介紹了“飛虎將軍”李存孝的勇武之處。

    李存孝死因:車裂而死

    《新五代史·卷三十六·義兒傳第二十四》)

    以上為小九對問題所做回答,所寫歷史事例均參考歷史文獻,若有錯誤之處,還請批評改正

  • 3 # 周78

     一、《唐史平話》的作者簡單而較真實地塑造了一個英勇善戰且有變節行為的李存孝形象   

    《唐史平話》中的李存孝。唐僖宗文德元年二月,張全義襲河陽。李克用遣軍助李罕芝攻張全義。朱全忠遣丁會統兵救全義。李存孝與丁會交戰,存孝失敗。唐昭宗龍紀元年六月,李存孝攻打孟方立,奪取磁、洛二州,又進攻邢州。孟方立自殺。大順元年八月,張濬軍與李克用軍交戰,李存孝探知張濬軍首領孫揆將到,率馬軍三百人在長子縣埋伏,擒了孫揆及中使韓歸範。九月,朱全忠遣軍圍澤州。

    此時李存孝統軍到澤州,選軍士五百人,繞汴軍營搦戰,活捉汴將鄧季筠。存孝乘勝攻潞州,葛從周棄城逃走。之後,“李克用授唐君立做昭義留後,李存孝做汾州剌史。存孝以不得昭義,憤怒,始有叛意。”十月,李克用派李存孝攻趙城,韓建夜襲存孝軍營,被存孝設伏兵打敗。存孝又乘勝擊晉州西門,張濬出戰大敗逃走。後來,李存孝欲建大功,取重於李克用,李存信“讒譖於其間”,克用偏愛存信,存孝懼禍,就密與王鎔、朱全忠交結,準備討李克用。李克用攻邢州,城中食盡,存孝出見李克用,泥首謝罪。克用將檻車囚存孝以歸,車裂存孝於牙門。 

     從上述內容我們可看出,李存孝的故事基本上不偏離史實。關於這些,我們可以從宋歐陽修《新五代史》卷三十六《義兒傳》中找到明證。

    據此,我們看到了《唐史平話》中的李存孝,他是一個既英勇善戰,又有點功利心且有變節行為的名將形象。   

     二、元雜劇中的存孝戲重塑了李存孝形象   

     元雜劇中有不少存孝戲。據傅惜華《元雜劇全目》統計有六種。不過,現存的只有四種:關漢卿《鄧夫人苦痛哭存孝》,陳以仁《雁門關存孝打虎》,無名氏《壓關樓疊掛午時牌》、《飛虎峪存孝打虎》。另有陳以仁《十八騎誤入長安》兩支[越調]殘曲。 

     《飛虎峪存孝打虎》與《雁門關存孝打虎》內容差不多,只是前者繁雜些。這裡筆者以〈雁門關存孝打虎〉為例來解讀李存孝形象。劇中的李存孝原名安敬思,是鄧大戶的傭人,專門放羊。一天,他在山中放羊,困了在盤陀石上睡覺。李克用率眾打獵,見一猛虎吃羊,讓小卒喚他並激他打虎。結果,安敬思三拳兩腳打死了老虎,扔過澗去。李克用看他有打虎之威,長相“威風凜凜,狀貌堂堂”,就收他做“義兒”,讓他當“飛虎將軍”,助李克用破黃巢,改名李存孝。接著,存孝娶鄧大戶女兒鄧金定為妻。從這裡我們看到了李存孝是一個形象高大、勇力過人的打虎英雄。之後,他領兵破巢,先打敗了張歸霸兄弟、後誤入長安、又打死黃圭、火燒了糧倉。他被作者塑造成了既有報國愛民之遠大志向,又勇猛善戰的英雄形象。 

     關於李存孝之死,劇作捨棄了歷史上的李存孝之叛,把他的死主要處理為康君立李存信的設計陷害,又加上李克用的昏庸和劉夫人的自私,結果,李存孝被康君立、李存信二人車裂而死,這與平話中及歷史上李克用車裂存孝不同。劇中還對妒賢嫉能的小人康君立、李存信進行了醜化描寫,作者的目的很明顯,醜化他人以反襯李存孝形象的高大。 

      三、《殘唐五代史演義傳》的作者在小說中全力打造了一個英勇忠義且帶有傳奇色彩的李存孝形象   

     署名羅貫中的明代長篇小說《殘唐五代史演義傳》六十回,有二十一回直接寫到李存孝,作者給我們全力打造了一個英勇善戰、忠誠仁義的傳奇式人物李存孝。 

     像存孝打虎、奪先鋒印、與朱溫賭帶、等情節內容,在元雜劇存孝戲中都能找到影子。不過,雜劇寫得簡單,而小說對李存孝形象又進行了重新改寫,不但李存孝故事的內容增多了,情節描寫更細緻更曲折生動了,而且重要的是人物形象更鮮明突出了。在上述情節內容中,作者主要塑造了李存孝勇力過人,英勇善戰的性格特徵。 

     李存孝不但英勇善戰,而且還是個胸存忠孝仁義的好漢。如小說第三十二回《五牛掙死李存孝》,小說寫劉夫人念存孝功大,向李克用提出讓李存孝去富饒之地沁州去享福,存孝不願去,只想同阿媽在一起,這與雜劇中的李存孝有很強的功利性不同。之後,康君立、李存信出於妒嫉,設計陷害他,又假傳令旨,車裂了李存孝。臨行前,李存孝也敢於同康君立、李存信鬥爭,只是他聽到空人一金甲神人叫他不要掙挫,說:“吾奉千佛牒文玉皇救旨,你原是上界鐵石之精降臨凡世,今日功行完滿,取汝歸天,若是遲緩,神人奪了你的座位。”之後李存孝才甘願受死。

     小說中還增寫虛構了許多李存孝的故事,如存孝打破石嶺關、德威力救李存孝、存孝鴉兒谷逼死黃巢、存孝打死黃豹黃虎、存孝力服王彥章、上源驛救李克用、殺死田龍田虎、率十八騎劫五侯寨、寶雞山存孝顯靈等,這些存孝故事卻毫無例外地描敘了李存孝的勇猛善戰,突現了李存孝帶有傳奇色彩的英雄形象。 

     綜上所述,小說作者在歷史史實的基礎上,吸收了平話、雜劇中的部分內容,給我們塑造了一個忠於晉王、力保唐室、英雄善戰、功勳卓著的藝術典型——李存孝形象。小說作者之所以把李存孝塑造成一個“高大全”式的完美形象,原因有三:一是作者有英雄崇拜情結和進步的道德觀;二是作者受正統思想影響,極力讚揚保唐的一方人物,貶低反唐的人物如黃巢、朱溫;三是作者有家鄉情結。據孟繁仁說,李存孝是山西雁北人,在太原西南的風峪溝,至今有李存孝墓存留。

  • 4 # 你試試看

    一、李存孝其人

      李存孝(?—894年),代州飛狐人,本姓安,名敬思,突厥族沙陀部落人。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將,武藝非凡,勇猛過人。《新五代史·義兒傳》之所以稱李存孝為“代州飛狐人”,即今河北淶源縣人,但淶源縣誌既無文字記載,又無民間傳說,疑與“飛狐道”混淆。試想,如此出名的歷史人物,地方縣誌不能不記載,反而是鄰近的靈丘縣有眾多的歷史遺蹟和史料記載,按照王國維二重證據法之原則,當屬靈丘人無疑。據載北魏時,北魏政府從大同向中原修過一條國道,在靈丘一段稱為“靈丘道”,在唐代“靈丘道”又稱為“飛狐道”,而清康熙《靈丘縣誌》亦記載“後唐李存孝,邑人”。

      二、李存孝其武

      我們知道,在冷兵器時代,打仗除了依靠武術技巧外,個人體力至關重要。兩者兼備方能在戰場上持久作戰。李存孝武藝驚人,每戰必勝,贏得了“王不過霸,將不過李”的美譽。

      1.力氣巨大

      李存孝兒童時期就力大無比。現在莊頭村尚有當年李存孝擲虎的澗溝,被人們起名為“擲虎澗”,它應證了這樣一件歷史事實。據清《靈丘縣誌·忠義》記載,李存孝“童時牧羊大澗前,值晉王李克用圍獵得虎,爭相逐射過景思側,景思恐噬羊乃徒於搏殺,隔澗擲還,一軍皆驚,晉王異而收為養子,賜姓李名存孝,出入軍中多立奇功”。

      民俗即民間的風俗,是創造於民間、流傳於民間的,具有世代相習的傳承性。在人們熟悉的各種日常民俗活動中,往往蘊藏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心理,飽含著諸多物質和精神因素,並且包含著一定歷史事實的因素。在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剪紙中,有一種存孝打虎的圖案,緣於少年勇士李存孝,在十幾歲時為救父親,把一隻惡虎打死。

      上述材料並不是孤立存在的,無論是大澗、貓兒山、古城都是存孝故里莊頭附近區域,而故事圍繞這一區域展開必然有一定合理性。總之,李存孝是一個力大無比的人。

      2.善使兵器

      《舊五代史》:“存孝每臨大敵,被重鎧橐弓坐槊,僕人以二騎從,陣中易騎,輕捷如飛,獨舞鐵楇,挺身陷陣,萬人辟易,蓋古張遼、甘寧之比也。”史料原文所描述猛將李存孝所用主戰長兵就有槊,形狀似矛,是騎兵用的重兵器,可用於刺、挑、掃、削。最早的槊出現於漢朝,在魏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發展迅速,尺寸比宋以後的槍要長。但同一段文章字句也描述李存孝獨舞“鐵楇”,“楇”一詞歷代古兵圖譜記未見記錄,疑為“撾”之筆誤,如是撾有兩種說法,一為拳狀握釘的重型長兵器,後世多用著儀仗器;另一說法是短兵中的抓,筆者傾向於前一種,既李存孝所用為一種一端帶抓的長型武器。再看《新五代史·義兒傳》:“……存孝猨臂善射,身被重鎧,櫜弓坐槊,手舞鐵楇,出入陣中,以兩騎自從,戰酣易騎,上下如飛。”

    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就是都提到了李存孝所使用兵器問題。一般理解,槊和楇都是較長武器,顯然騎兵作戰同時使用不太實際。兩則材料都於槊前面輔以“坐“字,而在講楇時都用“舞”,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槊短楇長,孔琳琳等撰文認為李存孝使用過的應為一種“畢燕撾”,所向無敵。

    筆者認為,李存孝主要使用楇,而以槊輔之。兩則材料都指出李存孝作戰時換乘兩馬,戰馬休息而人不休息,再次證明他的體力令人歎服。在宋《薛居正》所著《舊五代史》中有“存孝激勵部眾,舞槊先登,一戰敗之,獲馬千匹,生擒季筠于軍中。

      李存孝作為一個英勇的歷史人物而揚名千秋,關於他的事蹟,正史中記載很少,但在當地人口中卻是不勝列舉,其中談及最多的就是他神奇的武功。

  • 5 # 奇葩歷史大觀

    這句古語完整的應該是這樣的“王不過項,將不過李”。

    李存孝就是那個李

    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第一猛將,他率領的18個騎兵就攻取了長安城,幾個回合就打敗了王彥章。

    但是真實的李存孝真的有這麼厲害嗎?顯然是沒有那麼厲害,畢竟真實的歷史並不是評書。

    《新五代史·李存孝傳》:本姓安,名敬思。太祖掠地代北得之,給事帳中,賜姓名,以為子。

    也就是說李存孝,本姓安,名敬思。他能夠發達,主要是被李克用收為義子。

    李克用收了很多的義子,至少有12個。

    (李克用畫像)

    在唐末五代時期,軍閥收義子為己用是一個非常尋常的事情。畢竟平時將他們當兒子一樣看待,到了打仗的時候,就讓他們衝鋒陷陣,替自己賣命。

    《舊五代史唐書列傳五李存孝傳》中記載:“及壯,便騎射,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武皇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

    也就是說在李存孝成年以後善於騎射,驍勇善戰,因此也就受到了重用,當然他並不是戰無不勝的存在。

    雖然李存孝頗得李克用重用,但是一切在潞州之戰後發生了改變。因為他沒有被封大官,所以說心裡很不快。而李純信則嫉妒他的能力。

    因此誣陷他通敵。得知此事的李克用極為惱怒,親自出兵討伐李存孝。而他的頭腦很簡單,聽信了讒言來抵抗李克用,最終因為城中的糧食耗盡了投降。自然下場非常的慘,被車裂而死。

    因此,李存孝只能說是一個勇猛有餘、智謀不足的猛將罷了。他之所以那麼厲害,只不過是民間的評書美化了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冰箱老是一股蒜味,怎麼除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