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呸i啥也不是

    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居鄛人。秦末農民戰爭中為項羽主要謀士,被項羽尊為“亞父”。

    公元前206(漢元年),范增隨項羽攻入關中,勸項羽消滅劉邦勢力,未被採納。後在鴻門宴上多次示意項羽殺劉邦,又使項莊舞劍,意欲藉機行刺,終未獲成功。漢三年,劉邦被困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用陳平計離間楚君臣關係,被項羽猜忌,范增辭官歸裡,途中病死。

    蘇軾曾經著《范增論》。

    我們反過來問:如果范增沒有離開項羽劉邦打的過嗎?

    從反秦戰爭的末尾階段開始,項羽身邊的重要謀士范增,就一直在勸諫項羽,要及時剷除劉邦,以免將來成為項羽的心頭大患。

    不聽范增之言的項羽,最終在垓下之戰,不敵劉邦的漢軍,自刎於烏江,可以說是痛失好局。

    那麼,如果范增沒有離開項羽,劉邦打得過項羽嗎?

    我們應該先弄清楚,原本一直待在項羽身邊的謀士范增,是因為什麼樣的原因,離開了楚軍?

    在老爹看來,謀士范增離開項羽的身邊,有著3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項羽為人自傲,又貪戀權勢,不肯放權給他的下屬將軍和謀士。

    劉邦統一天下,在一次慶功宴上,曾經詢問眾臣,自己能夠戰勝項羽,取得天下的原因。高起、王陵等兩人就說道“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正是因為項羽的這種性格特點,才導致項羽在楚漢爭霸戰爭的期間,中了劉邦手下謀士陳平的離間計。開始猜忌自己的謀士范增,跟劉邦的漢軍之間,私下有所來往,並且剝奪了范增的一些權力。

    項羽的這種猜忌心理,就很讓我們這些外人感到不解。按說,陳平的離間計,並不高明,應該是很容易被識破才對。可是,偏偏這個項羽,就中計了。

    即便是用後腦勺想,也應該知道,范增怎麼可能和劉邦有私下來往呢?范增可是,一直主張及早除掉劉邦的啊。

    第二個原因,范增逐漸對項羽感到失望,到最後是心灰意冷,負氣離開了項羽。

    范增的離開,一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項羽中了陳平的離間計,相信范增和劉邦私下有往來的謠言。進而猜忌范增,並且剝奪了范增的一些權力。

    但是,我們應該明白的是,范增不可能只是因為,這次的離間計事件就離開項羽。要明白,對一個人的失望,它是有一個失望值,逐漸累加的過程。范增對於項羽的失望值,就是在曾經多次建議,卻被一次次不採納的過程中,逐漸累加的。

    這次的離間計事件,就是壓垮范增的最後一根稻草。於是,范增才會在被項羽猜忌後,可以說是心灰意冷,也可以說是負氣,離開了項羽的楚軍陣營。

    第三個原因,劉邦採取的離間計策略,非常有效。

    離間計事件的背景,是楚漢爭霸戰爭時期,在劉邦和項羽兩軍的對峙期間,劉邦的漢軍,由於糧草和兵員的不足,想要和項羽的楚軍停戰,協議滎陽以西歸漢軍。

    項羽不同意劉邦的和談請求,劉邦就採納陳平的離間計建議,利用項羽和范增之間的不夠信任,讓項羽猜忌范增,從而離間二人關係。

    具體的離間計做法,在《史記·項羽本紀》裡也有記載。總的來說,就是透過用不同的招待方式,區別接待項羽和范增的使者。為的是讓項羽派來的使者,接收到一個資訊:范增派來劉邦這邊的使者,待遇要比項羽派來的使者好。

    這樣一來,按照項羽的性格,就會開始猜忌范增。事實上,項羽也是真的這樣做了,並且剝奪了范增的一些權力。范增在知道項羽,這樣做的原因後,往日對項羽的失望,再加上這件事,范增失望透頂,負氣出走,離開了楚軍的陣營。

    總的來說,劉邦的離間計策略,非常有效。

    接下來,我們再來探究:如果范增沒有離開項羽,劉邦還打得過項羽嗎?

    我們前面分析了范增離開項羽的原因,也就知道範增是在對項羽失望透頂之後,才決定離開項羽的。

    換言之,范增沒有離開項羽的假設,是很難成立的。如果范增在經歷了那麼多次的失望之後,還依然對項羽不離不棄,這是不符合人之常情的,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們就別說范增了,就拿我們自己來說,如果你的女朋友或者男朋友,像頭牛一樣,倔強得很,多次不信任你,甚至在背後猜忌你,你會繼續待在她或者他的身邊嗎?

    所以,范增如果還是一個正常人的話,他是不可能繼續待在項羽身邊的。如果還不離開項羽,要麼范增是個絕對的忠誠之人,要麼范增就是“儂腦子瓦特啦”。

    退一步,即便范增繼續留在項羽的身邊,劉邦就一定打不過項羽嗎?

    老爹認為,范增是否繼續留在項羽的身邊,並不會對劉邦戰勝項羽,這一最終結果,產生多大的影響。

    關鍵在於:項羽能否聽從范增的建議。

    如果項羽依然是我行我素,對范增的建議,置若罔聞,那麼范增的存在,就是一個擺設,依舊不會對劉邦戰勝項羽,這一最終結果,產生絲毫的影響。

    正如劉邦在統一天下後,舉行慶功宴時總結的那樣:“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劉邦的這句總結,算是說出了問題的關鍵。

    總而言之,項羽最終輸給了劉邦,是多方面因素的綜合結果。單單從謀士的角度出發,劉邦和項羽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劉邦能夠聽取手下謀士的意見,能夠真正發揮出手下謀士的作用。項羽則是對范增的意見,置若罔聞,使得謀士范增在項羽的身邊,形同虛設,不能真正發揮出謀士的作用。

  • 2 # 闡史官曉悅

    即便沒有范增,項羽也一直都有爭霸的實力,前期憑軍事力量項羽強於劉邦,項羽後期敗於劉邦,主要輸在用人和謀略上:

     

    因為項羽是楚國大將項燕的後裔,起兵時又是打著追隨陳勝“誅暴秦”旗號,所以在民間非常有號召力,投奔項羽的人很多,從軍隊數量和作戰能力來說,前期的項羽絕對超過劉邦,即便沒有范增,形勢也不大會改變。

     

    項羽的軍事指揮能力非常強大,當時的情況下,也只有項羽能以“破釜沉舟”之勢,擊敗章邯二十萬秦軍,而那時劉邦的力量還很薄弱,基本上沒有實力與項羽抗衡。雖然范增一直在出謀劃策,但不能說都是他一人的功勞,項羽能夠被稱為霸王,是形勢所定,大勢所趨。

     

    當然在滅秦之後,形勢轉變,從天下合力抗秦,轉變成英雄爭霸,競爭也從較量單一的軍事實力,轉變成對天下大勢的預判,人才的利用,戰略的選擇等多方面的競爭。而滅秦後,項羽沉迷在自己之前的功績中,沒有認清形勢。

     

    更為重要的是項羽是個擅長實際執行的軍事人才,並非高瞻遠矚的政治家,所以劉邦優勢越往後期,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發揮。項羽最後敗給劉邦也是形勢所需,能力所致,與范增是否在項羽身邊沒有必然的聯絡。

     

    所以說,項羽的成敗與沉浮,基本上都是或藉助於形勢,或憑藉自己的能力,范增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不是決定性因素,即便沒有范增,項羽在前期也是可以憑藉軍事力量完勝劉邦,並足以與之抗衡的。

     

  • 3 # 小貓聊天z冷歷史

    項羽的實力和范增並沒有必然的關係。項羽的軍隊繼承於他的叔父項梁,而項梁能擁有雄厚實力的關鍵在於他擁立了楚國的王室,重建了已被秦滅國數十年的楚國,激發起了原來的楚華人的愛國之心,所以楚地百姓踴躍參軍、士氣旺盛,在陳勝敗亡後,成為反秦的主力。

    項羽接手後,由於擅長打仗,屢戰屢勝,所以非常自負,相比於其他人,他更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史書上對他性格的評價就是剛愎自用。他雖然尊范增為“亞父”,但其實范增對他的影響力很小。在著名的“鴻門宴”事件上,他就沒聽范增的,氣得范增當場罵街。

    其實劉邦的實力一直不強,他能順利進入關中,迫降子嬰,是因為項羽勢力過大,吸引了所有的秦軍主力。劉邦入關中,並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因為秦軍都在關外與項羽作戰,關內沒有主力,劉邦屬於撿漏!

    劉邦真正開始強起來,是在被封為漢王之後,拿到了漢中平原這塊富庶之地。而且還要等到其他諸侯都不斷地反叛項羽,在項羽的實力受到一定削弱之後,才可以起兵和項羽一爭短長!並且在前期也是屢戰屢敗,但由於項羽分封諸侯時表現得不公平,得罪人太多,導致反叛不斷,原先雄厚的實力漸漸被消耗,大勢的天平才慢慢傾向了劉邦。

    所以項羽的實力一開始是遠遠蓋過劉邦的,他們不是一個量級,這和范增沒什麼關係,劉邦當時只是一個小角色。

    項羽最後的結局,也是由他自己的性格決定的,也與范增關係不大!

    實際上在君主與人才的關係上,就像工人與工具的關係,要想做好一項工作,相比於先進的工具,工人自身的技術能力更加重要,若是工人自身技術上有缺失,即便給他再高階的工具,也發揮不出它的價值!

  • 4 # 半瓢清酒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秦末楚漢爭霸,項羽的勢力一開始是最大的,一方面是其本身卓越的軍事統帥能力,另一方面是項羽身為楚國貴胄之後,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不是一個范增帶來的。

    李晚芳評價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作為中國軍事史 的傳奇代表人物,項羽是一位以個人武力出眾而聞名的武將,甚至是強的有點非人類。

    鉅鹿之戰:勇猛蓋世

    鉅鹿之戰時,項羽率軍渡過漳水後,下令把船全部鑿沉,把做飯的器具全部毀壞,只帶著三日糧草與秦軍作戰,項羽士卒因此以必死之心奮勇向前,項羽軍因此戰鬥力得到大幅提升,個個以一擋十,殺的諸侯軍人人膽寒,最終,取得鉅鹿之戰的勝利。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

    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這是說,項羽率領英布、蒲將軍等幾萬楚軍主動向秦軍發起進攻時,諸侯還是隻敢躲在壁壘裡觀看,楚軍的喊殺聲就嚇得諸侯戰戰兢兢;戰後,項羽於轅門召見諸侯將領,諸將更是無不跪著前來,不敢仰視項羽。

    項羽塑像

    彭城之戰:用兵如神

    再看彭城之戰,項羽精兵三萬擊破劉邦五十六萬聯軍。當時項羽正領兵攻打齊國,沒想到劉邦率領五路諸侯兵馬有五十六萬,向東攻打楚國,項羽聽聞後,留部將繼續攻齊,自己親率精兵三萬去救援彭城。楚軍依靠項羽堅毅果敢的指揮,在半日之內以3萬之師擊潰漢軍56萬之眾,殲滅劉邦主力,使劉邦陷入“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的危機局面,創造了古代戰爭中速決戰的典範,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當時,項羽率軍從早晨開始,由蕭縣從西打到東,中午時打到彭城,大破劉邦軍,殺死漢兵十餘萬。漢兵落入睢[suī]水十餘萬,睢水為之不流;劉邦落荒而逃,更是留下了為逃命三番兩次踹兒女下車的汙點。

    彭城之戰

    垓下之戰:武力超凡

    據史料記載,項羽力能扛鼎,才氣過人,真可謂“萬人敵”。項梁起兵殺會稽守時,“籍所擊殺數十百人”。垓下之戰,項羽四面楚歌之下,神勇的形象在司馬遷筆下更是表達的淋漓盡致。

    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作為項羽,斬將拔旗真是如翻掌一般輕鬆,赤泉侯被項羽一瞪眼一呵斥,竟嚇得退避幾里地。

    所殺漢軍更是數百人以上,這份神勇可以說中國歷史第一人了。

    垓下之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比亞迪e1在微型電動車中有什麼優勢?綜合實力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