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檔案館

    二戰期間蘇聯炮兵真的是非常厲害?基本上二戰炮兵有這樣幾個路子,蘇聯肯定是炮兵非常厲害的一個,但是蘇聯重炮兵其實很少,大部分都是76毫米野炮,122毫米火炮和迫擊炮。

    蘇聯喜歡建立獨立的大編制炮兵部隊,然後在主攻方向上投入大量這種大編制炮兵部隊,在某個地域形成絕對的5-10倍炮火優勢,而實際上蘇聯炮彈產量並沒有多大優勢。

    因此,蘇聯喜歡集中大量火炮在一個區域,隨後進行快速的急速轟擊,這樣一下子就撬開對方的陣地,這樣做在很短時間內炮火非常猛烈,而且彈藥消耗量還相對少一些,後來志願軍也學習了蘇軍這一招。

    德軍的特點是重炮特別多,炮彈也多,但是德軍喜歡使用少量重炮進行長時間炮擊,進行廣泛壓制,畢竟重炮射程遠,威力大。日本陸軍的重炮數量只有德國的十分之一,但是考慮到日本真正的野戰師團也不多。

    因此,日本師團炮兵其實只有德國步兵師炮兵力量的一半,日本炮兵喜歡瞄準射擊進行那種經過觀察確定目標以後,三發急速射,五發急速射之類的戰術。

    二戰美軍的炮兵水平其實也比較高,這是因為美國炮兵有一套非常完善的無線電和有線電聯絡系統,可以讓各個炮兵單位有節奏的對整個區域進行炮擊,但是這樣對後勤的要求也特別的高。

  • 2 # 吐槽能

    二戰蘇軍炮火很一般!初期德軍及僕從國400多萬,叢集突擊,正是火炮的理想目標。光是炮火即可對德軍造成重大殺傷……但遺憾的是,前線步兵往往直到戰死,也沒等來己方的炮火……轉入進攻後,炮火準備往往僅有半小時。坦克、步兵經常在沒有炮火支援的情況下,發起衝鋒……也就難免被德軍打的,屍橫遍野,血流漂杵……反觀美軍,一般進攻前,要進行一天以上炮火準備……甚至十幾天的炮火準備。拿硫磺島為例:事先海軍先進行了3天的炮火準備,並且海軍艦載機還不斷轟炸。海軍陸戰三師登陸後,又發射了各種口徑炮彈40多萬發……

  • 3 # 音速蝸牛

    二戰時期的蘇軍火炮可以說是當時各大國中威力最強的,當然這並不是為了說明蘇軍擁有多麼先進的火炮技術,而是蘇聯的軍事思路問題。由於蘇軍當時奉行大陸軍主義,所以基本上精力與資源都是往陸軍這邊傾斜,這也就是為什麼直到二戰結束,蘇聯這邊都沒有大型水面艦艇的原因。因為蘇聯眼中的敵人無非就是從西面歐洲或是東面亞洲襲來,而這兩個方向都可以用陸軍來對抗,所以二戰時期的蘇聯軍事體系永遠都是小規模發展空軍用來協助龐大的陸軍作戰,而海軍只要保衛蘇聯海岸線即可。

    可要是談起二戰時期蘇軍的火炮,那麼蘇軍火炮威力可謂是最強的,因為蘇聯軍隊對於火炮的運用可謂是實用主義至上,這就是為什麼蘇聯這邊沒有出現類似於德軍古斯塔夫列車炮那種怪物,就拿古斯塔夫列車炮來距離,想要運用這門火炮就需要超過一個團的兵力,而且還要鋪設鐵軌才能使用,所以古斯塔夫列車炮可謂是不折不扣的戰爭資源黑洞。

    與不靠譜的德軍相比較,蘇軍這邊可就相當務實。首先與其依靠鐵軌,蘇聯這邊更喜歡將火炮放在履帶上面,利用卡車拉著到處跑。最典型的火炮當屬“斯大林之錘”,203mm口徑的Б-4榴彈炮。這款火炮可以將203mm的炮彈投送到18公里外,而且每分鐘一發的射速只要保持數量,火力覆蓋輸出也十分的客觀,最後這門火炮竟然被士兵推入柏林城內,用它來摧毀第三帝國大廈。

    還有一款名為喀秋莎的火箭炮,這種火箭炮雖然比傳統火炮射程短,但優勢在於火力密集射速快,基本上調來三輛火箭炮車來一輪齊射,其發揮的火力密度與覆蓋程度比傳統火炮更強,所以在覆蓋敵方陣地時基本上也都會使用火箭炮。當然喀秋莎火箭炮最大的優勢還是在其可以靈活部署,可以做到打完就跑,比傳統火炮機動性更高。

  • 4 # 老家在農村

    一個詞形容蘇軍炮火就是:簡單粗暴!

    二戰時期,可以說蘇軍憑藉強大的炮火扭轉了戰局,蘇聯火炮也讓德軍聞風喪膽,特別名噪一時的“喀秋莎”火箭炮!

    二戰時期,蘇軍在一直奉行“大炮兵主義”,炮兵在軍隊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蘇軍最高統帥約瑟夫‧斯大林曾把炮兵稱作“戰爭之神”。可以說,蘇軍炮兵是蘇聯扭轉戰局、反敗為勝的關鍵力量。

    蘇軍炮火數量多、威力大。統計資料顯示,在蘇德戰場上,蘇軍擁有10萬多門各式大炮、迫擊炮,還有1萬多輛坦克,而當時的德軍只有5萬多門各式火炮和8000多輛坦克,數量僅為蘇軍的一般。

    1945年的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是蘇軍一場非常經典的大規模炮擊戰,在這次戰役中,蘇軍總共集結了4萬多門各式火炮。戰役打響後,蘇軍在半小時內向德軍陣地傾瀉了45萬發各式炮彈,炮彈如同 “流星雨”一般,德軍陣地頓時變成人間地獄,防禦體系完全崩塌。

    二戰時期,在蘇軍火炮中最為出名的莫過於“喀秋莎”火箭炮,其是一款採用軌道式發射架、口徑82 -310毫米、管數為8、12或16的BM系列火箭炮。與其它型別火炮相比,“喀秋莎”火箭炮顯得比較脆弱,但其價格低廉、機動靈活、威力巨大的特點讓蘇軍炮兵愛不釋手。

    喀秋莎”火箭炮雖然精度不高,但勝在火力密度大、機動靈活,短短10秒種就可以將16枚火箭彈傾斜而出,對於密集人員的殺傷力是毀滅性的。“喀秋莎”火箭炮在發射時會發出獨特的聲音,這更給“喀秋莎”平添了幾分神秘,簡直成了德軍的夢魘。

    “喀秋莎”火箭炮一戰成名,二戰中蘇聯共計生產了1萬門各式型號的“喀秋莎”火箭炮,中國也在五十年代從蘇聯引進了“喀秋莎”火箭炮,並在北韓戰場上發揮了巨大作用。

  • 5 # 薩沙

    蘇軍炮火是非常厲害的。

    雖然蘇軍有伊爾2這種強擊機,但對地攻擊的協調和強度總是不行。

    另外,德軍在1945年之前始終保持著蘇德戰爭至少區域性制空權,蘇軍空中掩護也是很困難的。

    空中基本指望不上,所以蘇軍陸軍特別強調不求人的火炮。

    蘇軍在攻擊和防禦期間,都強調以火炮給予飽和打擊,儘量摧毀德軍的一切,再來由步兵對付。

    以柏林戰役著名的澤洛夫高地戰鬥為例。

    進攻第一天,也就是4月16日,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以密度高達每公里600 門的大炮和喀秋莎火箭炮,對澤洛夫高地進行飽和炮擊。

    同時,第18航空集團軍的735架轟炸機,也向澤洛夫高地投下了3000噸烈性炸藥。

    這裡的德軍遭受重大損失,陣地幾乎都被摧毀。然而,沒死的德軍仍然堅決抵抗,擋住了蘇軍進攻。

    得知朱可夫沒有進展後,斯大林親自打電話詢問。

    朱可夫臉上掛不住,要求第二天一定要攻佔澤洛夫高地。

    4月17日,朱可夫進行了蘇聯歷史上最高強度的炮擊。

    僅僅半小時,4萬多門火炮和火箭炮,就打光了接近100萬發的炮彈。

    炮擊停止後,澤洛夫高地已經面目全非,成為一片廢墟。但就是這樣,少數沒死的德軍仍然利用廢墟的瓦礫和碎石繼續抵抗。

    朱可夫無奈,用800多架飛機和1400多輛坦克掩護,採用人海戰衝鋒,才拿下了這個高地。

    佔領高地後,蘇軍俘虜少數德軍戰俘。這些戰俘的共同特徵是,全部都是聾子。由於遭遇高強度的炮擊,幾乎所有德軍士兵都有暫時性的耳聾。

    同時,蘇軍還俘虜了幾十名行為怪異的德軍。後來得知,這些士兵在高強度的炮擊下,精神失常了。

    有意思的是,解放軍傳承蘇軍的大炮兵主義,也非常強調炮兵的作用。

    在中印的衝突中,我軍最大程度的使用了炮兵。

    1967年9月乃堆拉山口炮戰

    印軍步兵吃虧以後,不敢再越境,轉而使用炮兵17旅進行炮擊。

    8點15分,印軍開始炮擊,我軍隨即還擊。

    炮戰初期,我軍並不佔優勢。

    我軍一線炮兵只有7門82迫擊炮、6門75無坐力炮和3門57無坐力炮。

    這些火炮口徑小,射程近,不能和印軍火炮對抗。

    王誠漢將軍將炮兵第308團的12門122毫米榴彈炮迅速增援前線,炮戰立即一邊倒。

    激烈炮戰持續了4天3夜。

    到9月16日,印軍10個炮兵陣地中的8個被打垮,還摧毀了2個炮兵指揮所、2個前沿觀察所、23處炮兵工事、2輛卡車。

    此次炮戰印軍傷亡更大,死傷高達540多人。

    戰鬥最後,印軍炮兵基本失去還擊能力。

    以上兩戰,印軍共傷亡600多人。

    在短暫的交火中,炮兵發射的炮彈高達4萬5000發。

    此戰也表明,輕武器在現代作戰中的作用越來越小。

    這就是很少被提起的乃堆拉山口戰鬥。

  • 6 # 阿勳剪輯

    蘇軍炮火是非常厲害的。

    雖然蘇軍有伊爾2這種強擊機,但對地攻擊的協調和強度總是不行。

    另外,德軍在1945年之前始終保持著蘇德戰爭至少區域性制空權,蘇軍空中掩護也是很困難的。空中基本指望不上,所以蘇軍陸軍特別強調不求人的火炮。

    蘇軍在攻擊和防禦期間,都強調以火炮給予飽和打擊,儘量摧毀德軍的一切,再來由步兵對付。

    以柏林戰役著名的澤洛夫高地戰鬥為例。

    進攻第一天,也就是4月16日,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以密度高達每公里600 門的大炮和喀秋莎火箭炮,對澤洛夫高地進行飽和炮擊。

    同時,第18航空集團軍的735架轟炸機,也向澤洛夫高地投下了3000噸烈性炸藥。

    這裡的德軍遭受重大損失,陣地幾乎都被摧毀。然而,沒死的德軍仍然堅決抵抗,擋住了蘇軍進攻。

    得知朱可夫沒有進展後,斯大林親自打電話詢問。

    朱可夫臉上掛不住,要求第二天一定要攻佔澤洛夫高地。

    4月17日,朱可夫進行了蘇聯歷史上最高強度的炮擊。

    僅僅半小時,4萬多門火炮和火箭炮,就打光了接近100萬發的炮彈。

    炮擊停止後,澤洛夫高地已經面目全非,成為一片廢墟。但就是這樣,少數沒死的德軍仍然利用廢墟的瓦礫和碎石繼續抵抗。

    朱可夫無奈,用800多架飛機和1400多輛坦克掩護,採用人海戰衝鋒,才拿下了這個高地。

    佔領高地後,蘇軍俘虜少數德軍戰俘。這些戰俘的共同特徵是,全部都是聾子。由於遭遇高強度的炮擊,幾乎所有德軍士兵都有暫時性的耳聾。

    同時,蘇軍還俘虜了幾十名行為怪異的德軍。後來得知,這些士兵在高強度的炮擊下,精神失常了。

    有意思的是,解放軍傳承蘇軍的大炮兵主義,也非常強調炮兵的作用。

    在中印的衝突中,我軍最大程度的使用了炮兵。

    1967年9月乃堆拉山口炮戰

    印軍步兵吃虧以後,不敢再越境,轉而使用炮兵17旅進行炮擊。

    8點15分,印軍開始炮擊,我軍隨即還擊。

    炮戰初期,我軍並不佔優勢。

    我軍一線炮兵只有7門82迫擊炮、6門75無坐力炮和3門57無坐力炮。

    這些火炮口徑小,射程近,不能和印軍火炮對抗。

    王誠漢將軍將炮兵第308團的12門122毫米榴彈炮迅速增援前線,炮戰立即一邊倒。

    激烈炮戰持續了4天3夜。

    到9月16日,印軍10個炮兵陣地中的8個被打垮,還摧毀了2個炮兵指揮所、2個前沿觀察所、23處炮兵工事、2輛卡車。

    此次炮戰印軍傷亡更大,死傷高達540多人。戰鬥最後,印軍炮兵基本失去還擊能力。以上兩戰,印軍共傷亡600多人。在短暫的交火中,炮兵發射的炮彈高達4萬5000發。此戰也表明,輕武器在現代作戰中的作用越來越小。這就是很少被提起的乃堆拉山口戰鬥。

  • 7 # 我是蟲洞

    二戰蘇軍的炮火剛開始不怎麼樣?到二戰後期研發出一系列先進的坦克和火箭炮。t34坦克和喀秋莎火箭炮就是最好的例。

  • 8 # 島主說事

    二戰蘇軍的炮火,威力如何?這個問題提到了點子上,蘇德戰爭蘇軍為什麼能戰勝德軍的閃擊戰,其中炮兵的強大威力佔了重要的一席之地,用斯大林的話說,沒有炮兵的進攻就是犯罪,炮兵是蘇軍勝利的戰爭之神。

    一方面,蘇軍對炮兵的重視大於裝甲坦克,炮兵部隊強大且作用明顯。

    翻開蘇德戰爭史會發現,蘇軍在每次發動進攻前,必須要展開一輪飽和式炮火準備,這其中就有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1941年7月初,蘇軍在奧爾沙火車站對德軍裝滿物資的軍列進行打擊,就是喀秋莎火箭炮第一次亮相,當時德軍都以為蘇軍制造出了什麼秘密武器。

    而在庫爾斯克坦克會戰前,由於蘇軍提前掌握了德軍堡壘行動的計劃,於德軍進攻前提前發起了炮火準準備。這些戰例說明,蘇軍對炮兵的依賴作用時時刻刻都離不開。那麼,蘇軍在戰爭打響前如何加強炮兵建設的呢?

    時任蘇軍總參謀長的朱可夫曾在回憶錄中指出,蘇德戰爭打響前,蘇軍對炮兵部隊的建設非常重視。從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開始,到蘇德戰爭打響,蘇聯軍工企業共生產了92578門火炮,1940年1月30日,蘇聯國防委員會還專門下發了《擴大迫擊炮和迫擊炮生產的決定》,德國閃擊蘇聯時,蘇軍光預備炮兵團就達到了74個,還有10個反坦克炮兵旅在組建中。

    當時,為了加強火箭炮的生產進度,斯大林還撤銷了炮兵主管庫利克元帥,讓他當了列兵。原因是他對研製喀秋莎火箭炮和反坦克武器信心不足猶豫不決,耽誤了喀秋莎火箭炮的生產進度。

    到蘇軍進攻柏林時,蘇軍的炮兵力量仍然首當其衝,這一點從蘇軍生產的炮兵裝備就能看出來。蘇德戰爭爆發後,到1945年9月1日,蘇聯共生產了82.5萬火炮和迫擊炮,10.3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還有13.7萬架作戰飛機。

    從生產數量上看,蘇軍在炮兵的建設上是不遺餘力的,在戰場上的作用也有目共睹。

    另一方面,蘇軍炮兵是反攻作戰的中堅力量,沒有炮兵就沒有蘇德戰爭的勝利。

    也許有人問,蘇德戰爭爆發時,德軍不是對蘇軍地面部隊展開了空中打擊嗎?蘇軍66個機場和1200多架飛機都炸燬了,蘇軍的炮陣地難道沒事?實際上,在德軍首輪打擊中,蘇軍的炮兵損失也是巨大的,有資料統計,大概損失了前線炮兵65%以上。要不是蘇軍後備充足早有準備,戰場潰敗速度可能更快。

    但是,這65%的炮陣地被毀也是有原因的,二戰爆發以前,因蘇德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蘇聯得到了波蘭東線的部分領土,其中就包括有名的佈列斯特要塞,蘇軍在此也部署了炮兵陣地。由於蘇軍在邊境地區部署的都是固定炮臺和重炮,以及一些老式火炮,所以,德軍的第一輪打擊對蘇軍的移動炮兵並未造成毀滅性打擊。

    不過,對德軍的裝甲閃擊戰,蘇軍隨著戰場節節後退,也加強了炮兵打擊能力的研究。整個蘇德戰爭期間,蘇軍的炮兵呈現出多品種多樣化的發展格局。從傳統意義上的高炮迫擊炮以及小口徑火炮,逐漸發展出來了反坦克炮和火箭炮以及車載移動式,甚至火車專列炮兵。在莫斯科保衛戰中,蘇軍第316師的28名炮兵用側翼樹林為掩護,用反坦克炮擊毀德軍9輛坦克,斯大林聞信大喜,所以稱蘇軍的炮兵是戰爭之神。

    而隨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展開和蘇軍大反攻的到來,蘇軍加強了新式炮兵武器的研製力度,原76MM3NC加農炮不斷得到升級,打得更遠殺傷力更大,而且喀秋莎火箭炮也出現多個系列加入戰場。在庫爾斯克戰役,在巴格拉季昂行動,甚至在反攻柏林戰役中,朱可夫都強調了首用炮兵的理念,蘇軍的炮兵不僅承擔著首發命中的重任,還承擔著與裝甲坦克同步突進和為步兵開路的重任,步兵推著火炮巷戰,火車汽車裝載火炮打運動戰等等,蘇軍炮兵創造了許多戰場奇蹟,為蘇德戰爭勝利立下許多大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歷史上沒有NBA球員打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