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風騎行

    世界文化遺產絲綢之路中的“一城一門一關一道”四處文化遺址,指的是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新安漢函谷關遺址、陝縣崤函古道,

    在浩繁的絲綢之路遺產中,河南首批入選申遺名單的4處遺址點,構成了城、門、關、道這一內涵豐富、完整的絲綢之路要素體系,突出反映了絲綢之路河南段遺產的特點和價值。特別是漢唐時期,洛陽長期作為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為絲綢之路的開闢、發展繁榮作出了突出貢獻。

  • 2 # 上海的哥

    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線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1877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的“一城一門一關一道”所指的是4處遺址點即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新安漢函谷關遺址、陝縣崤函古道。

    一城(漢魏洛陽城遺址)

    漢魏洛陽故城,是中國公元1至6世紀七代王朝的都城。位於今洛陽城東15公里,北依邙山,南逾洛水,東據虎牢關,西控函谷關。

    漢魏洛陽城市規模在北魏時達到最大,分為宮城、內城和外郭城三重城圈,面積100平方公里,是西漢長安城的2.6倍、隋唐長安城的1.5倍,比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大9倍、比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達城大8.2倍。西周初周公營建洛邑,在此築城,稱成周。因城在洛水之北,東周時稱洛陽。西漢漢高祖劉邦定都於此。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在此定都,改洛陽為雒陽。其後曹魏定都時復改為洛陽。西晉亦以此為都。北魏孝文帝十八年(494年)自平城遷都於此。因漢至魏數代之繁榮,史稱漢魏洛陽故城。漢魏洛陽故城前後延續使用近1600年,是中國古代最大的都城,都城裡坊制以及中國都城建築的“建中立極”制在此形成,併為後世都城效仿。周漢晉魏風雲際會,先後八十餘位帝王執政於此 ,是中國古代到中世紀的社會形態及文化形態轉變的重要時期。羅馬帝國與古中國僅有的4次交往,3次(包含首次)皆在漢魏洛陽故城中,故有“西羅馬,東洛陽”之說;見證了陸上絲綢之路第一次延伸到歐洲的過程以及中西方文化交往的開始。北宋司馬光訪漢魏故城時曾發出:“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的概嘆。

    一門(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

    定鼎門遺址,世界文化遺產,是隋唐和武周時期都城洛陽城外郭城正門,隋初名建國門,唐時更名定鼎門,位於隋唐洛陽城中軸線上。隋煬帝營建東都洛陽,次年遷都洛陽,成為第一個透過定鼎門的皇帝。之後,定鼎門相繼被唐、後梁、後唐、後周和北宋定為洛陽外郭城正門,直到北宋末年,才逐漸廢棄,定鼎門作為郭城南垣正門的時間長達530年,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沿用時間較長的古代都城城門。

    一關(新安漢函谷關遺址)

    函谷關,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函谷關鎮王垛村,該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

    函谷關歷史上有三座:秦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里處的王垛村,距三門峽市約75公里;漢關東移至洛陽新安縣,西距秦關150公里。另一處叫做魏關,遺址距秦關北5公里處,但在建設三門峽攔洪大壩時已被淹沒不復存在。

    秦關,因其地處“兩京古道”,緊靠黃河岸邊,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

    一道(陝縣崤函古道遺址)

    崤函古道遺蹟位於河南省陝縣硤石鄉車壕村西南約2000米,距三門峽市36公里,為古代中原通往關中的咽喉,是東至洛陽西達長安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國古絲綢之路上一處極其珍貴的文化遺存。

    春秋時期著名的秦晉之戰在此鏖兵,唐代大詩人杜甫夜宿於此,目睹官兵抓人、民不聊生的悽慘景象,寫下了著名詩篇《石壕吏》。

  • 3 # 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兒

    先說絲綢之路吧。在漢代,對外貿易發達,對外貿易的客商們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到中亞,再到地中海,再到歐洲羅馬等地。這就是絲綢之路。那都是一些駝隊,在這條路上經營中西方的貿易。把絲綢和瓷器帶到西方各國,對中西文化的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留下了許多千古流傳的佳話。

    那為什麼叫絲綢之路呢,而又是誰給這條路命名的呢?說來也有意思,給這條路命名的竟然是一個外華人。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條路的起源起源於西漢漢武帝年間,他派張騫出使西域,這是我們都知道的,張騫就開闢了一條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我們西部甘肅、新疆等省,到中亞、西亞,並連線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由於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的絲綢,所以說是絲綢之路。而正式有這個名字那是在1877年,德國的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就正式提出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而這一名詞很快就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這才有了絲綢之路的說法。

    上圖給我們畫出了絲綢之路的經過的一些地區,和城市,還有海上絲綢之路。其實海上絲綢之路是唐以後的事了,主要是經營瓷器,所以又叫瓷路。我們知道,是一個一個點,一個一個城市連綴起來這條路,這些城市就成為了這條路上的一顆顆明珠,讓這條路更加大放異彩。

    隨著絲綢之路的申遺成功,這條路的那些古城市也隨之而成為了世界的文化遺產。而河南的“一城一門一關一道”4處遺址點即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新安漢函谷關遺址、陝縣崤函古道,也就躋身了新的世界文化遺產之列。這就是我們這道題所說的一城一門一關一道。下面我們就說說這一城一門一關一道的故事吧。

    先說這一城吧。洛陽城。這洛陽城曾是七朝古都。比南京還多一朝呢。而且非常大的,是長安城的一倍半,東羅馬的君士坦西堡大八倍,比巴格達大七倍。早在西周,周公就建了東都洛邑,有了這洛陽城的雛形。後來,東漢建都也是洛陽。那個時候叫雒陽。到了曹魏時,也是以此為都。而到了西晉,也是以此為都,到了北魏,經歷了北方的戰亂,洛陽城又重新繁榮了起來。成為了國際性的大都市。為北方的恢復和發展做了見證。這裡是中國古代最大的都城。也是都城裡坊制和建中立極的開端。司馬光曾有詩為證,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我們再說定鼎門吧。這是隋唐時期的洛陽城城門遺址,見證那個時期的都城禮制文化。定鼎門是隋唐洛陽城外郭城的正門,隋初的名稱為建國門,唐時改名為定鼎門。位於隋唐城的中軸線上。隋煬帝營建東都,第二年遷都洛陽,這裡就見證了成為第一個透過定鼎門的皇帝。

    它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沿用時間最長的古代都城城門。

    再說一關,就是函谷關。那裡有老子的故事。相傳函谷關令尹喜,清早站在土臺上,看見東方紫氣騰騰,霞光萬道,大呼,紫氣東來,必有異人透過。忙令關吏清掃街道,果見一老翁銀髮飄逸,倒騎青牛,這就是老子。在他的再三懇求下,老子寫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經》。其實這裡不僅有老子的故事,還有孟嘗君的雞鳴臺,老子的太初宮,以及秦敗六國之師的古戰場。安史之亂的桃林大戰,1944年中國軍隊與日軍的函谷關大戰都是在這裡進行的。

    最後說崤函古道。這裡是絲綢之路的要塞。具體是指位於河南陝縣硤石鄉車壕村東800米左右的一段石壕古道。是三門峽境內的一條要道。在中國古代,兩週漢唐時期,盛行兩京制,這裡就成了一條名符其實的京畿大道。

    一條道為什麼這麼重要呢,一是開通早,承載了厚重的文化,從新石器文化中期開始,約六千年的歷史了。二是線路長,有四百八十里。三是使用久。“崤函稱地險,襟帶壯兩京”。另外,在唐朝大詩人那首《石壕吏》寫出了官兵抓人,民不聊生的悽慘,就是這裡完成的。

    好了,一城一門,一關一道,就說到這裡吧。這不僅是絲綢之路的明珠,更是文化的承載。歷史的傳承,值得我們永遠去記住他。

  • 4 # 半個南山人

    這一城一門,一關一道。都是在河南境內。

    城,是指漢魏洛陽故城。該城是由宮城、內城、外廓城三重城圈構成,是漢魏時期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都城遺址。當年,班超出使西域時就是從此地出發。

    門,就是定鼎門。定鼎門是隋唐洛陽城定鼎遺址,是當時隋唐洛陽城的正南門。它在地下沉睡了千年之後,才被人們“破土而出”。

    關,就是千年雄關漢函關。是當年絲綢之路沿線上最重要的關隘遺存,至今己有2100年的歷史。歷史上“老子西出漢函關”的故事就發生在此地。

    道,就是崤函古道。崤函古道是古時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進入古陝州崤山圠為區道路的總稱。目前己發現的古道遺址中還保留有40釐米深的車轍印,這足以說明此道在絲綢之路中的重要性。

  • 5 # 使用者67724358697

    首先排除西安。

    一、事實上,絲綢之路起點並非西安,真起點不過是某些人意淫而已。

    眾所周知,西安根本不產絲綢,因為不能種植桑樹,不能養蠶。

    中國四大名繡,沒有任何一個來自陝西西安。

    絲綢之路起點爭議只存在兩個地區:1、洛陽(京杭運河);2、杭州(絲綢)。

    二、西漢時期,羅馬帝國尚未建立。

    羅馬帝國:前27-公元476;對應中國東漢:25-220。

    絲綢之路,是東漢時期打通的一條絲綢為代表的貿易路線。

    第一次抵達羅馬帝國(東漢人稱羅馬人“大秦”)的正是東漢的使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一個女生,堅持很久有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