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指動濟南
-
2 # 目西
周勃的悲劇命運,從他滅諸呂,迎立代王劉恆開始就註定了。
根據漢高主功臣列表來看,周勃的戰功僅次於曹參。
劉邦對周勃是非常看重的,稱他安劉者。
果然周勃沒有辜負劉邦的希望,帶領眾高帝時期大功臣,迎立代王。
此時的天下,蕭何、張良、曹參都不在了。唯一的大功臣就是周勃!
為了鞏固功臣集團的利益,周勃帶頭提出了迎立代王劉恆的計劃。
而其原因,則讓人可以琢磨。
其一、少帝和他的幾個弟弟,都不是漢惠帝劉盈的親生兒子,是呂后找來的狸貓,等他們長大了,我們就得死翹翹。(請思考,漢惠帝竟然一個兒子都沒有?哪兒去了?漢惠帝活了23歲。這就是後世說的惠帝無子。)
其二、不能迎立的人,首先說的是齊王劉襄,這是劉肥的兒子,也是誅諸呂的時候起兵的親王。他的弟弟朱虛侯劉章宿衛長安。這個人,沒有被周勃擁立為皇帝,為什麼?
其三、可以迎立的人,是代王劉恆,因為這個人溫厚寬忍(琢磨琢磨)他的母親薄夫人,也是溫厚寬忍(薄夫人被劉邦幸過一次,此後就沒怎麼見過劉邦,她的外戚勢力非常之小。)
透過這個計劃,以周勃為首的功臣集團,覺得他們,可以牢牢碾壓,外戚和皇族了。
然而不幸的是,漢文帝劉恆一當上皇帝,就任用了自己的親信。
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宮。乃夜拜宋昌為衛將軍,鎮撫南北軍。以張武為郎中令,行殿中。還坐前殿。對了還有他的舅舅“壬子,遣車騎將軍薄昭迎皇太后於代”
為什麼這麼做?很簡單,啊這些大功臣可以私自廢立,我劉恆要是不能掌權,他們覺得不對勁兒,照樣廢了我,可我是誰啊,漢文帝劉恆
接下來的事情就很清楚了,給周勃丞相後罷免,最後陳平去世,漢文帝又讓周勃當丞相,這一次周勃聰敏些就改推辭,所以不久漢文帝就對他說。
前日吾召列侯就國,或頗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為朕率列侯之國。以前我讓各位侯兒回自己的國家,都沒人去!丞相你是我最看重的,你帶個頭唄!
接下來就是周勃戰戰兢兢的時候了。漢文帝派人見他,他都得帶著軍隊。可見周勃是多麼的害怕,而且做的又是多麼的幼稚,這也正應了後人對周勃的評價,“勃為人木強敦厚”(2333333)
然後就被人誣告謀反,做了監獄,最後周勃出監獄的時候感嘆“吾嘗將百萬軍,安知獄吏之貴也!”你可以知道,周勃的權利已經被漢文帝剝奪殆盡!
至於他的兒子周亞夫
我就呵呵了,漢景帝為了讓劉小豬當上皇帝,連自己的親生兒子,劉榮都能搞死。
別說你一個周亞夫了。而周亞夫正是一個不同意廢太子的人!
史書裡面的一個橋段說,漢文帝給周亞夫一大塊豬肉,不切開,不給筷子。周亞夫直接就叫人送上來一個雙。漢景帝看著他笑道:“這莫非不滿足您的需要嗎?”
所以最後漢景帝抓住周亞夫的時候出現了下面的事情
吏簿責亞夫,亞夫不對。上罵之曰:“吾不用也。”言外之意,你必死無疑!原因就在於為漢武帝掃清障礙物!劉榮(公元前148年死)都被搞了你周亞夫公(元前143年死)還這麼拽??????exm??????
另外周亞夫阻止了漢景帝封他的外戚王信(劉小豬的舅舅)
你看看周亞夫,延續了他爸爸的辦法,以功臣集團對抗外戚和皇族。
以上
文
-
3 # 史學達人
周亞夫也是西漢名將,他最大的功勞就是平叛了吳楚七國之亂。
漢景帝封他為條侯,而且委任給他重任。
讓他當了國相,可是,在他當國相的期間。
他和漢景帝相處的並不和諧,
皇帝和宰相是天下的第一,第二把手。
這兩個人若是鬧矛盾,吃虧的肯定是弱的一方。
當然,兩個人開始時好像都不怎麼弱。
我們來具體看看他們有哪些小摩擦?
第一件事,漢景帝想廢掉長子劉榮的太子之位。
他找國相周亞夫來商議,周亞夫給他的回覆是太子沒有過錯,
是不能輕易廢掉的,
所以,廢太子的事情你連想也別想了。
這讓漢景帝很沒面子,從此,漢景帝就和周亞夫有了隔閡。
第二件事就是匈奴內部鬧矛盾的時候,有些不得志的匈奴首領,
來投靠大漢了,漢景帝的想法是隻要來投靠大漢的匈奴首領,
一律都封為侯,這樣做的話,
就有可能帶動更多的匈奴人來投靠,若是把這件事長久的做下去,
有可能削弱匈奴對抗大漢的力量。
這是關乎到國家安危的大事,皇帝一個人說了不算,
必須要有國相點頭才好辦,這時候漢景帝又把周亞夫找來了。
周亞夫還是不同意,他告訴漢景帝,
你這樣做就是鼓勵讓臣子對自己的主人不忠。
所以,這件事我不同意。
因為這件事漢景帝就更加的惱火了,
既然你事事和我作對,那我就把你趕回去。
官你也別當了,就這樣周亞夫被罷了官回家去養老去了。
周亞夫回家後,一連幾年都沒有得到漢景帝的召見。
時日久了,漢景帝對周亞夫的恨漸漸的淡化了,
畢竟周亞夫也是個人才,他想考驗一下看看這個周亞夫,
能不能輔佐太子劉徹也就是後來的漢武帝,若是能就留他。
若是不能就殺了,測驗的結果是,
周亞夫還是以前的臭脾氣,一點都沒改。
這時候漢景帝,下定決心在自己死之前,
一定要把周亞夫給殺了,只要他死了,
就不會有人擋太子劉徹的路了。
漢景帝在等殺周亞夫的機會,這個機會他並沒有等多久。
原因是周亞夫的兒子,為了給父親準備後事。
在周亞夫還沒死的時候,就給他打造了一些隨喪品。
這些隨喪品,很特殊都是戰爭時使用的武器。
畢竟周亞夫是個武將,死後弄一些兵器隨他埋在地下也是比較有面子的。
可是,在那時候私造武器是犯法的。
這件事壞就壞在周亞夫的兒子摳門上,他僱了一些民工,
把打造好的武器抬到了自己家裡,到了給民工結算工資的時候。
周亞夫的兒子把人家的辛苦錢剋扣了,
這些民工就把周亞夫傢俬藏武器,要謀反的事告到了皇帝那裡。
漢景帝派人一查,還真有武器,隨後把周亞夫逮捕到監獄中去了。
獄吏審問周亞夫,你為什麼要謀反?
周亞夫說,我沒有謀反。
獄吏說道,那你給我解釋解釋兵器是怎麼回事?
周亞夫說,那是我的隨喪品。
獄吏說道,看來你活著沒想謀反,是想死了後在謀反了。
周亞夫一聽這個,氣的就不吃飯了。
最後絕食而死。
還是那句話欲殺之罪何患無辭。
-
4 # 古風散人
周勃為劉邦同鄉,從劉邦於沛縣舉兵反秦,前後征戰三十餘年。
先是滅秦,後又平定三秦,再是打敗項羽,助劉邦奪得天下,多有戰功。漢王朝建立後,周勃又隨從劉邦剿滅反叛的諸侯王,有燕王臧荼、韓王信、代國陳豨,戰績顯著,官拜太尉,封絳侯。
劉邦死後,他歷事惠帝、呂后二朝。呂后去世後,諸呂專權,劉氏危在旦夕。他與丞相陳平合謀,誅平諸呂,迎立漢文帝,保住了劉氏江山。文帝時,官拜丞相,受賞五千金,食邑萬戶。周勃可謂功高蓋世,位極人臣,是劉漢王朝的大功臣。
然而,他親身經歷了漢初劉邦濫殺功臣諸王的血腥場景後,深恐功高蓋主將禍及自身,不久便辭相歸印,回封地絳縣(今山西侯馬市東)養老。由於面對過太多的殺戮,絳侯已是心存畏懼,家居見客也時常要陳兵列甲。每當郡守、郡尉等官員下來巡視,周勃更是穿上戎裝,令家丁手握武器來接見他們,於是好事者上書告周勃想要謀反。
文帝命廷尉審理此案,將絳侯逮捕入獄。面對獄吏的折辱,周勃不知所措,只有送千金以賄賂,獄吏這才指點迷津,讓周勃求救於公主與太后。周勃便以重禮買通薄太后的弟弟薄昭,薄昭為此向薄太后說情。一天,文帝上朝,薄太后對文帝說:“想那絳侯在誅滅諸呂時,曾掌管皇帝印璽,統領精銳的北軍,他不在那時造反,如今養老居一縣,反而會造反嗎?”一句話點醒了文帝。周勃這才得以出獄,恢復了爵位與食邑。
周勃死於文帝之一年,初長子周勝襲絳侯,後因故被削奪爵位。文帝選周勃的兒子周亞夫,封為條侯,接續絳侯之後。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立了大功,升任丞相,卻因為“見死不救”而得罪梁王劉武。梁王時常在景帝面前說條侯壞話。
周亞夫又多次牴觸景帝的旨意,如景帝要廢黜太子劉榮,改立寵妃王夫人之子劉徹(即日後的漢武帝),條侯卻認為不應輕易更換儲君。
再如竇太后提出要封王皇后(即王夫人)的兄長王信為侯,以賞外戚。景帝找周亞夫商議,亞夫搬出高祖“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的盟約,景帝只得作罷,這樣亞夫又得罪了竇太后。
不久,匈奴王唯、徐盧等五人歸降,景帝想封他們爵位以鼓勵後來者。但條侯認為若封賞背叛主人的臣子,又如何來指責失節的人呢?景帝不以為然,開始疏遠周亞夫,並封徐盧等人為侯。
周亞夫於是稱病不上朝,最後因病免去其丞相之職。景帝目送亞夫離開的背影,喃喃地說:“這心中不滿的人,不能做少主的臣子。”
幾年後,兒子為亞夫買了一批皇家儀仗使用的盔甲盾牌,共五百套,以用作陪葬。家中傭工由於不滿所給報酬,便告發他家盜買皇家器物,並說是準備作亂,事情牽連周亞夫。景帝將案子交給廷尉審理,有關官吏按訴狀責問周亞夫,周亞夫竟一言不發。廷尉將此事彙報給景帝,景帝說了句“我不用也。”言外之意是你們儘管審,這人我不會再用了。隨後周亞夫就被關進監獄,廷尉審問道:“你想造反嗎?”亞夫回答:“我買的是陪葬品,為什麼問造反呢?”獄吏說:“你即使不想在地上造反,也想要在地下造反吧。”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於是主審官逼供,獄吏虐待,無以復加。條侯原本被捕時就想自殺,但被夫人勸止,此時見法官獄吏如此誣賴逼供,便絕食抗議,以表清白,五天以後竟吐血而死。
周亞夫一生忠於漢王朝,對於漢景帝更是輔佐有力,但他的耿直得罪了皇帝、皇后、太后、梁王等一批皇族,將自己陷於危境之中而不知。以致忠臣的一次小小的犯錯,便得到了被誣謀反入獄的回報。
-
5 # 歷史百家爭鳴
周勃周亞夫這對父子,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具有悲劇性的一對父子,他們對於西漢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勳,可是他們都遭到了皇帝的懷疑,沒有得到該有的殊榮,通俗點說就是好心沒好報。那麼,這對父子是如何落得沒好報的下場?
周勃落得這樣的下場,在於他做人謹慎,謹小慎微,常常恐懼朝廷責難他,所以某些行為不恰當,當他退休回封地時,每當河東郡守、郡尉巡行各縣到達絳縣,絳侯周勃自己畏懼被誅,經常披著鎧甲,命令家人手持兵器來見郡守、郡尉。周勃這樣的做法自然是被人告訴給了皇帝,皇上就把這件事交給廷尉,廷尉又把此事交給長安處理,於是周勃被逮捕了,幸虧薄太后替他求情,他才得以脫離苦海。周勃還是出於自保才會這樣,但是弄巧成拙,反而招致了牢獄之災。
周亞夫下場可比他爸慘多了,活活被景帝逼死。周亞夫可以說是拯救漢室的人,平定了七國之亂,但是他得罪了太多人,處理人際關係不當,導致了他的悲催結局。竇太后想讓皇后的兄長封侯,可他卻說漢高祖劉邦說過劉邦說過,不是姓劉的不能封王,沒有功勞的不能封侯,如果封王信為侯,就是違背了先祖的誓約,周亞夫這一說可得罪了漢景帝。後來匈奴將軍唯許盧等五人歸順漢朝,漢景帝想要嘉獎他們,可是周亞夫再一次不給漢景帝面子,第一個展出來反對,說:“如果把這些背叛國家的人封侯,那以後我們如何處罰那些不守節的大臣呢?”這再一次惹得漢景帝不高興,所以在後面有人告周亞夫狀時,漢景帝絲毫沒有念及周亞夫的功勞,反而是從重處罰,周亞夫自尊心本來就強,對漢景帝的做法自然是不滿。
周勃周亞夫這對父子沒能落得個好下場,在於他們倆父子都不會迎合皇帝的心意,不懂得明哲保身。
-
6 # 歷史簡單說
其實這個事情可以總結成漢文帝父子怎麼對付周勃父子。我們知道,周勃是西漢開國功臣,被封於絳侯,八千一百八十戶,在漢初開國功臣排名第四,第一是蕭何,第二是曹參,第三是張敖,其中張敖是張耳的兒子,劉邦的女婿,後來本來是趙王,後來被貶為宣平侯。
呂后死後,周勃與陳平一起誅殺了誅呂,迎劉邦第四子代王劉恆為帝,也就是漢文帝。周勃被封為右丞相,食邑一萬戶,賞賜黃金五千斤。沒多久後,有人就跟他說,你誅了諸呂,迎代王成為皇帝,您也得到了賞賜,如果您還在高位上,那麼就會大難臨頭了。
周勃一聽,心裡也是一驚,就向漢文帝提交了辭職信,漢文帝就準了。再過一年多,丞相陳平死了,漢文帝又讓周勃回來當丞相。再過了十個月,漢文帝說,前些天呀,我讓列侯們都回到自己的封地,您呢就做個表率,也回去吧,周勃於是丞相被貶,回到了封國。
周勃的封國絳縣在河東郡,每次河東的郡守,或者郡尉來巡查絳縣的時候,周勃老擔心自己被殺,所以每次見郡守和郡尉的時候,自己穿著鎧甲,然後讓家人帶著兵器,這樣就有人上書說周勃要謀反。
漢文帝就交給廷尉來審理,獄卒呢老是欺負周勃,周勃就拿出千金給了獄卒,獄卒就教他請公主幫助,因為周勃的大兒子周勝之娶的是公主,周勃又拿了很多財物給薄昭,薄昭是薄太后的弟弟。
薄太后,拿著頭巾扔向漢文帝說,如果周勃想謀反,早在他有北軍的時候就做了,何必現在只有一個小縣的時候做呢?漢文帝說:廷尉那邊查清了,然後就放周勃回家了,漢文帝十一年病逝。
周亞夫,是周勃的次子,公元前154年,吳楚七國之亂,周亞夫率軍平定,但是因為周亞夫沒有救援被吳楚聯軍圍困的梁國,而梁王劉武是竇太后的兒子,漢景帝的弟弟,所以周亞夫也得罪了梁王劉武。
公元前152年,周亞夫擔任丞相,漢景帝想要廢黜太子劉榮,周亞夫堅決反對,漢景帝就漸漸疏遠了周亞夫,而且梁王劉武每次入京,都在竇太后面前說周亞夫的壞話,竇太后自然也會在漢景帝面前說周亞夫的壞話。
竇太后想要封皇后王娡(漢武帝的生母)的哥哥王信為侯,漢景帝不同意,竇太后很堅持,漢景帝只能說和大臣商量,周亞夫說,漢高祖劉邦訂了規矩,就是不姓劉的不能封王,沒有軍功的不能封侯,王信不封侯。
匈奴將軍唯許盧等五個人投降了漢朝,漢景帝十分高興,想封這五人為侯,這樣就能夠鼓勵更多的匈奴人投降漢朝了,周亞夫又反對了,說這些人變節怎麼可以封侯呢。漢景帝說周亞夫太過迂腐,然後那五人最後還是封了侯,周亞夫就託病辭去丞相之職。
後來,漢景帝給周亞夫單獨設宴,但是沒有給他筷子,周亞夫有點不高興,找負責的人要筷子,漢景帝笑著說:這個也能讓你不高興嗎?周亞夫很不樂意的向漢景帝謝罪。漢景帝剛說一聲起來吧,周亞夫立馬就起了,然後直接就走了。漢景帝看著周亞夫的背景,嘆息說:這樣的人怎麼能夠輔佐少主呢?
總的來說,周勃與周亞夫之所以被那樣對待,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性格,漢朝的其他的列侯都不會如此,漢文帝怎麼會放心把漢景帝交給周勃,漢景帝怎麼會放心把漢武帝交給周亞夫呢?
-
7 # 熊貓歷史
你好,我是林夢佳期~
題主這個問題問得好,周家兩代人都被皇帝整得半死,周勃好點,周亞夫直接餓死。他們父子倆實在是有太多相似之處:
1,同樣都有“出將入相”的經歷;
3,同樣都是在危機時刻拯救了大漢;
3,功勞很大卻不善言辭,讓人覺得很高傲
4,都下過監獄。
先說周勃,《史記·絳侯周勃世家》開頭介紹說:“常為人吹簫給喪事,材官引強”,意思就是又可以吹簫,又可以拉強弓,看來周勃還是能“文”能武啊,也正因為這樣,他一直是劉邦集團的領軍人物,基本上每場戰役,他的功勞都很大,到了韓信拜帥之後才成了第二,但依然受劉邦重用。
到了呂后時代,封周勃為太尉,周勃也是安分守己,你能不安分嗎?不安分,分分鐘給你咔嚓。呂后死後,周勃、陳平等人就殺了呂氏一族,立代王劉恆為皇帝。
漢文帝即位後,任命周勃為右丞相。後來有人告訴周勃,叫他小心“功高蓋主”,於是周勃辭官,後來又拜相,又被罷免,就國。在封地有人告發其謀反,被抓入獄,幸好有薄太后等人求情,才被放出。
漢文帝在一開始是很尊敬周勃的,但當自己坐穩江山後,就開始搞周勃了,偏偏周勃自己還整天甲冑在身,正好給人以口舌,不過漢文帝還是不錯的,讓周勃得以善終,可是他的兒子漢景帝對周勃就不好嘍~
周亞夫是周勃的次子,在漢文帝時期,漢文帝進入細柳營,周亞夫以甲冑在身為由不跪拜,這換了漢景帝,就沒這麼好過了。後來爆發了“七國之亂”,梁王劉武幾次向周亞夫請救兵,連漢景帝都下詔了,周亞夫還是按兵不動,這下可是得罪了梁王了,後來又因為廢太子的事情,讓他們倆的君臣關係搞得很僵。
有一次,漢景帝請周亞夫吃飯,故意沒給他食具,周亞夫就發脾氣了,揚長而去,漢景帝看著他的背影,長嘆一口氣說:“這樣的人怎麼能輔佐少主啊!”
沒過多久,就有人告發周亞夫謀反,這次周亞父就沒那麼好過了,加上他脾氣又強,自己絕食而死了。
相比較其父周勃,周亞夫顯得更加居功自傲,而且還不知明哲保身,再加上又碰上了個發狠的皇帝漢景帝,周亞夫這樣子這麼會安穩。
-
8 # 每日趣評
周勃、周亞夫父子很有意思,一個性格憨厚老實,一個性格耿直倔強,兩人都在位居丞相高位時被人誣告謀反,結果周勃脫險,周亞夫被餓死。那麼對於漢室朝廷忠心耿耿的兩人為什麼沒有好報呢?我為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說周勃,周勃是個老實的不能再老實的人,他年輕時為了養家餬口,做過編制工,編一些養蠶的籮筐。也做過給死人送葬的吹笙人,甚至後來還做過弓弩手。後劉邦起義,周勃跟隨劉邦東征西討。
勃以織薄曲為生,常為人吹簫給喪事,材官引彊。別看周勃為人老實,打仗卻一點都不含糊。一開始從芒碭山起兵時,周勃僅僅是劉邦的中涓(親信的意思),一年零兩個月後,他們返回芒碭山,周勃已經是劉邦的虎賁令。期間周勃跟隨劉邦攻克了方與、碭縣、下邑、蒙邑、虞縣、開封等等地方,戰功最多。
後周勃又跟隨劉邦攻克武關,進入咸陽城,滅亡秦朝。又跟隨劉邦入關中,後返回關中,平定三秦。和關羽戮戰於滎陽,最後平定天下,建立漢朝。周勃在領軍平定燕王臧荼造反後,以軍功被封為絳侯。
正是因為周勃老實,所以被劉邦視為心腹。後期諸將叛亂,劉邦都派他去平定。周勃在平定韓王信、陳豨、燕王盧綰造反時,軍功頗多。當他代替樊噲平定盧綰後,劉邦剛剛駕崩。周勃以列候的身份侍奉繼位的漢惠帝劉盈,此時他的身份很尷尬。為什麼呢?
雖然劉盈是皇帝,但是政令幾乎都出自於其母親呂雉。當時周勃為太尉,陳平為丞相,但是兩人都沒有實際實權。那麼實權誰操控著呢?
漢惠帝劉盈早夭,後呂雉為了把控權利,將其自家兄弟都封為諸侯。其中呂祿為上將軍,統領北軍,呂產為相國,統領南軍。雖然周勃為太尉,但是卻不掌一兵一卒。
後呂雉死去,陳平和周勃密謀除掉諸呂,當時只有周勃在軍中威望最高,於是周勃持節,謊稱奉皇帝之名接管北軍,呂祿受到矇騙,交出了指揮權。隨後周勃率領北軍攻擊南軍,擊敗呂產,將呂氏族人全部誅殺。周勃和陳平一起擁立漢文帝劉恆即位,周勃因為擁立之功而官拜丞相。
周勃雖然官拜丞相,但是實際上卻到了最危險的境地。於是有人提醒他:你消滅諸呂,擁立代王為帝,威震天下。先如今位居高位,時間一長,恐怕會有災後發生。周勃聽後,汗流浹背,趕緊向皇帝還印辭官,漢文帝劉恆答應了。後陳平去世,周勃又被召回做丞相。一年後,皇帝讓他做表率,以諸侯身份返回封地。老實的周勃回去了,但是卻險些喪命。為什麼呢?
周勃時常想起以前那些諸侯的下場,因此總是擔心自己的處境。每當河東郡守巡查諸侯封地到達絳縣時,周勃都身披鎧甲,讓家人拿著武器來接見郡守。於是就有人誣告周勃想要謀反,皇帝派廷尉前往調查。
周勃拙於言辭,不知道怎麼辯解,無奈,送給獄吏許多錢,乞求獄吏通融一下。於是獄吏指著牘板讓他看,只見上面寫著幾個字:請公主為你做證。原來,周勃的兒子周勝娶了公主為妻,所以獄吏才這樣提示他,意思是要從上面疏通關係。
後來周勃將自己所受的賞賜之物都送給薄太后的侄子薄昭,薄昭在薄太后面前為周勃辯解。在周勃最危險的時候,薄太后召見皇帝,生氣的將頭巾扔向皇帝劉恆怒道:當年周勃身掛皇帝印璽,執掌北軍,那時候都不謀反。現在只是居住在一個小縣,難道會謀反嗎?劉恆趕緊謝罪,說事情已經查清楚了,馬上放周勃出獄。
就這樣,老實的周勃使出渾身解數算是保住了性命。最後善終。但是他的兒子周亞夫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為什麼呢?
周勃死後,本來他的大兒子周勝繼承了爵位,但是周勝因為殺人而被免去爵位,由二兒子河內太守周亞夫繼承了爵位。
周亞夫是最像周勃的一個兒子,除了脾氣。周勃敦厚老實,但是周亞夫耿直倔強。倔強到什麼程度呢?
當時北方的匈奴常犯邊境,於是漢文帝派劉禮駐守在灞上,徐厲駐守在棘門,周亞夫駐守在細柳。三人共同拱衛京師,守衛邊境。漢文帝為了鼓舞將士,於是親自前去慰問。
當漢文帝進入劉禮和徐厲軍營時,軍營立即放行,劉禮和徐厲也都熱接熱送,極為熱情。但是當他來到周亞夫軍營時,守衛都尉卻說: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皇帝無奈,於是派人持節去見周亞夫。周亞夫通令門衛放行,此時門衛說:營中有規定,軍營內不得驅車。於是皇帝步行去見周亞夫,周亞夫見到皇帝后也不下跪,只是說:介冑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漢文帝大受震驚,認為周亞夫才是真正的將軍。
於是漢文帝在臨死之時對太子劉啟說:以後有什麼緊急事務,去找周亞夫,他絕對可以。一語成讖,周亞夫後來真的派上了大用場。什麼大用場呢?
劉啟繼位後,因為削藩太猛,吳王劉濞聯合楚王劉戊、膠西王劉卬等人發動了叛亂,當時整個東南方一片大亂,而叛軍已經攻到了梁國。軍情緊急,劉啟緊急調周亞夫前去平叛。
周亞夫在出徵前向劉啟說了自己的想法,他認為:叛軍戰線拉得過於長,而糧道是最致命的弱點。因此,只要截斷叛軍糧道,危機自解。而梁國則不必去救,可以放棄。
後來,叛軍攻擊梁國越來越猛,梁國隨時都有破城的危險。而梁國的守將劉武是皇帝劉啟的親弟弟,於是劉武派人向周亞夫求援,周亞夫根本沒有理睬他,而是走到昌邑城就不再前進,就地堅守。無奈劉武給劉啟寫信,讓劉啟強令周亞夫來救援自己。
皇帝劉啟於是下詔給周亞夫,讓他去救援梁國。周亞夫決絕皇帝的詔令,就是不去救援。後周亞夫截斷了叛軍的糧道,還搶了叛軍的軍糧。在叛軍前來攻擊時,堅守不動。後叛軍無力支援繼續作戰,於是撤退。此時周亞夫領精兵出擊,一舉擊潰了叛軍,最後順利的平定了叛亂。
周亞夫因為平定七國叛亂而名聲大躁,大家都說他有周勃的遺風。在丞相陶青病退後,漢景帝劉啟任命周亞夫為丞相,以為尊崇。而周亞夫從此像他的父親一樣,走上了不歸之路。那麼周亞夫是怎麼一步步走向絕境呢?
先是梁王劉武,當年因為周亞夫不救自己,差點被叛軍殺死,所以每當劉武見到劉啟,都要說周亞夫的壞話,時間一長,劉啟開始對周亞夫有意見。
竇太后想要皇帝封自己哥哥王信為侯,但是劉啟不同意。竇太后哭訴說當年哥哥多麼不容易,侄子都封侯了,自己的哥哥為什麼不能呢?於是劉啟說要去問問丞相,結果周亞夫說:高祖劉邦說過,無功不可以封侯。一句話堵住了竇太后的請願,也讓皇帝劉啟很難堪。
後來,匈奴部落的徐盧等人想要歸順漢朝,劉啟為了籠絡這些人,於是決定封他們為候。但是周亞夫表示反對,他說:如果連叛賊都能封侯,那麼以後還如何對待那些不守臣節的大臣呢?難道都鼓勵他們去造反嗎?劉啟很生氣,沒有采納周亞夫的意見。兩人關係破裂,周亞夫推託自己有病,準備辭職,皇帝一生氣,準了。
如果周亞夫就此歸家,也是無事,偏偏事情壞在他的兒子身上。他兒子見周亞夫年老,於是偷偷買了違禁物,五百個甲楯,用以下葬時使用。誰知道因為剋扣工人的工錢而被工人告發,皇帝劉啟派人去查。
於是廷尉問:你為什麼要謀反呀?周亞夫很生氣的說道:兒子只是買一些喪葬品,跟謀反有什麼關係。廷尉冷冷一笑說道:即使活著不謀反,你是準備死之後在地下謀反吧。
這明顯就是故意找事,周亞夫不堪受辱,拒絕再說話。後來,周亞夫被關進大牢,他拒絕吃飯,以示抗議,五天之後,活活餓死。
回顧周勃和周亞夫的一生,儘管周勃老實敦厚,但是也經受不住皇帝的猜忌。由此可見,劉氏朝廷對功臣是多麼的忌憚,手段是多麼的卑劣。
而周亞夫最後屈辱而死,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自己太過於耿直,不懂得迎合皇帝。如果他能夠圓滑一點,最起碼能夠善終。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俗話說:高處不勝寒,儘管周勃老實憨厚,但是也因為威望過高而遭到懷疑,最後如果不是走裙帶關係,恐怕也會身死名滅。而周亞夫就慘的多,因為性格耿直,不懂得逢迎皇帝,最後活活餓死。由此可見,伴君如伴虎,這句話簡直太對了!你覺得呢?
-
9 # 鐵馬冰河wu
“周勃安劉”的故事膾炙人口。公元前180年7月,牝雞司晨、獨攬朝政的呂后病死。9月,呂氏諸王密謀起兵叛亂,欲篡奪劉漢政權。齊王劉襄隨即調集軍隊,以“非劉姓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為由出兵西進,討伐諸呂。相國呂產命大將軍灌嬰率軍迎戰。灌嬰本是西漢開國功臣,是忠於劉漢王朝的重要人物 ,他領兵開至滎陽後,命大軍紮下營寨,按兵不動,並派人與齊王劉襄取得聯絡,約定待呂氏集團反叛證據坐實後,雙方合兵共擊之。
在長安城裡,太尉周勃、右丞相陳平等暗自密謀策劃,用計誘騙上將軍呂祿交出了兵權。周勃進入北軍兵營,大聲號令:“擁戴呂氏的袒露右肩,擁戴劉氏的袒露左肩”!眾將士紛紛袒露左肩,高呼擁劉口號,呼聲響徹雲霄。
周勃非常順利的掌握了北軍,成為反對諸呂的一支主要力量。接著,周勃命朱虛侯劉章率一千士兵以入宮保衛皇帝為名,伺機擒殺了統率南軍的相國呂產。隨後又誅殺了上將軍呂祿,並派人分頭去捉拿諸呂,逮到後不論男女老幼統統處死。至此,呂氏集團被屠戮一空,陰欲篡漢的諸呂被徹底剿滅,統治大權重新又回到了劉邦子孫的手裡。
平定諸呂之亂後,周勃、陳平等人秘密商榷,預備選立新皇帝。大家一致認為,代王劉恆最適合即帝位。因為現在即位的少帝和諸王子都不是漢惠帝劉盈的親生子,而代王劉恆卻是高祖劉邦的兒子,而且他為人寬厚,能禮賢下士,其母薄太后也很仁慈,不會出現呂后那樣擁尊自立、擅權攬政的現象。最關鍵的是,代王劉恆年紀最大,由他即位無可爭議。
於是,周勃、陳平等大臣親自前往代地迎接代王劉恆入長安即帝位。《漢書》記載:閏9月,代王劉恆一行從代地(封國)到長安,在群臣擁戴下即位稱帝,史稱太宗孝文皇帝(漢文帝)。漢文帝上位後,大赦天下,並積極推行韜光養晦、與民休養生息之策,漢朝的國力開始逐漸強盛。
周勃戰功赫赫,是大漢的開國勳臣。他後來又毅然率軍剷除諸呂、還政於劉,對漢王朝來說應屬大功臣 ,按說明哲保身應該沒什麼大問題,可他的結局卻不咋地,被人誣告後還差一點丟了性命,可謂做好事卻無好報。這卻是為何?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是中國傳統政治禮法中繞不過去的沉重一篇。說白了,就是讓你死但也要給個說法。這似乎看似人道,實際上卻成為封建帝王濫殺無辜的口實。
周勃、周亞夫父子的不幸遭遇與悲慘結局開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之先河。殺戮功臣是幾乎所有封建帝王都樂此不疲的“遊戲”。一般來說,殺人除了懲罰、“治罪”的功能外,還可以樹立或維護皇帝的威權,早已形成了一種機制。
按史料記載來看,周勃父子都是老實人,劉邦曾評價周勃“質樸少文”,因此兩父子都是性格直爽,胸無城府,缺乏謀略之人。周勃雖然有勇無謀,但他對漢室忠心耿耿,又不乏赫赫戰功,按說自保應無大問題。然而,偏偏是這位忠厚老實之人,被小人誣告謀反,莫名其妙地陷入牢獄之災,還有理難辯,有冤難伸。
其實周勃不過是採取了一些自我防衛的措施,被小人告發後卻變成了“陰欲謀反”。假如他沒有和皇室聯姻,恐怕小命就沒了。
多虧他用重金賄賂獄吏,獄吏出面為他作證,這才還他清白,被漢文帝赦免,恢復了爵祿,僥倖逃過一劫。《史記·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記載:“......(文帝)使使持節赦絳侯,復爵邑。絳侯既出,曰:吾嘗將百萬軍,然安知獄吏之貴乎”!
周勃被釋放後大為感慨道:“我曾經統率過百萬大軍,到今天才知道獄官的尊貴”!
周勃的冤獄很有些牽強附會的意味,因為軍人出身的他“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見之”,經常身披作戰時穿的鎧甲,出入時前呼後擁、戒備森嚴,不免讓人生疑,加上八卦傳聞的誇大效應,傳到漢文帝的耳朵裡,已經是準備圖謀不軌了,而且傳的有鼻子有眼,很有幾分像真的了。
周勃之子周亞夫的命運與遭遇比老父更差。梁孝王非常不喜歡他,經常在皇帝面前打小報告,說他壞話。漢景帝雖是一明君,但久而久之還是聽信讒言,對周亞夫開始憎惡起來,最後終於爆發,賜給周亞夫肉食卻不給筷子,故意誘使周亞夫發脾氣,設套讓周亞夫鑽。最致命的一擊又是捏造他“謀反”的罪證,而且是準備在“陰間造反”。
原來周亞夫的兒子在負責製造、採辦皇家用品的官員那兒購買了500套陪葬用的盔甲盾牌以及刀槍劍戟,這些本是為死人殉葬用的冥器,卻成為周亞夫欲在“陰間舉兵造反”的罪證。周亞夫遂被逮捕下獄 。在牢裡,他不服加憤懣,絕食五日後吐血而死。
中國歷史迴圈往復,今天永遠是昨天的重複,而且越往後演繹越離奇,也越荒唐,而且愈發血腥驚悚,不可思議。細究歷史上的政治犧牲品,像周勃、周亞夫父子這樣的“莫須有”定罪簡直數不勝數,甚至比他父子更冤枉、更悲慘的大有人在,何止千百......
【寫作不易 嚴禁剽竊】【插圖源於網路】
-
10 # 歷史哨聲
從《史記》的記錄而言,周勃和周亞夫父子的境遇,也有他們自己的責任,不能完全怪漢文帝、漢景帝。在周勃、周亞夫自己的責任上,主要和他們耿直的性格有關。
漢文帝一直打壓周勃,是防止諸呂之亂的再次發生——呂氏丟失軍權導致漢少帝失去皇位。這是漢文帝最為擔心的,即便漢文帝即位當晚就解除了周勃在長安的軍權,但因為周勃碩果僅存的跟隨劉邦的大將,又是當時西漢功臣集團的軍功代表,漢文帝不得不打壓周勃,否則漢文帝根本就沒有威望,也無從有文景之治。
漢景帝最後下獄周亞夫,原因有兩個:1、周亞夫太耿直、威望又高,怕自己死後即位的漢武帝被周亞夫架空;2、周亞夫被人告發謀反,但周亞夫面對漢景帝派人責問時,一句話不說,一點不給漢景帝面子,惹怒漢景帝。
從個人立場來看,漢文帝、漢景帝如此對待周勃、周亞夫有點恩將仇報;但從漢朝穩定和延續角度而言,周勃、周亞夫必須被打壓——如果漢文帝、漢景帝時期沒有成功打壓漢初的功臣集團,一不會有文景之治,二不會有漢武帝大權獨攬的開拓疆土——一個周亞夫都可以將漢武帝壓制得死死的。
漢文帝防備諸呂之亂再次發生進行穩固皇位的動作:從漢文帝在陳平、周勃派人接自己即位時的反應來看,漢文帝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物:
召集張武等商議、和薄太后商議、占卜、派遣薄昭到長安確認虛實等等這些,都不足以讓漢文帝相信自己即位是真的,到了長安附近,漢文帝還要派遣宋昌先入長安城——一旦有詐,漢文帝立馬就跑!
為了防備諸呂之亂再次發生,漢文帝:
1、進入長安再三謙讓,表示自己沒有資格即位,以此麻痺西漢功臣集團;
2、表態讓位給其他兄弟,逼迫西漢功臣誅殺漢惠帝后代,消除將來其他人爭位的資格(漢惠帝后代都死光了,其他兄弟,當年讓位給你們,是你們自己不做,將來可沒有資格和我爭)
3、即位當晚,立即讓親信宋昌掌控長安的南北軍,控制兵權;讓親信張武為郎中令,護衛皇宮安全。在兵權和安全都保障下,漢文帝才安心做皇帝。
4、面對有奪位之心的齊王,實現分王的削藩政策,諸呂之亂時強大的齊國就此被瓜分;
5、升任周勃為丞相,削去掌握軍權的太尉職位,又用瑣事逼迫周勃辭去丞相,徹底廢除周勃。
周勃之所以能夠出獄,就在於周勃配合漢文帝:
“文帝既見絳侯獄辭,乃謝曰:“吏方驗而出之。”於是使使持節赦絳侯,復爵邑。”這次下獄,既是對周勃的警告,更是對西漢功臣集團的震懾。為什麼和周勃有功的陳平不被漢文帝修理呢?原因就在於陳平是個文臣,沒有兵權,反不起來!
簡單說,漢文帝打擊周勃,既是保住自己皇位之舉,更是壓制西漢功臣集團,建立自己治理威望,開啟文景之治。
四面楚歌的周亞夫和父親周勃在入獄時還:賄賂獄吏、讓封地給薄昭、薄太后為周勃說話。但周亞夫是一點面子都不給漢景帝:
在有人告發周亞夫謀反時,漢景帝讓司法官吏寫書信給周亞夫,讓他辯解,結果周亞夫一句話都不說,惹得漢景帝大怒:
“吾不用也。”——我不要你周亞夫的辯解書了!於是漢景帝將周亞夫下獄。周亞夫下獄後態度還是一點不變:剛開始還想自殺,最後絕食而死。
和周勃賄賂獄吏、薄昭等不同,周亞夫和太后、漢景帝、梁孝王的關係都不好:
七國之亂時,周亞夫躲在一邊,讓梁孝王正面對抗吳楚精銳,不聞不問,因此被梁孝王所仇恨;
竇太后讓漢景帝封皇后哥哥王信為侯,漢景帝不得已和當時任丞相的周亞夫商量,周亞夫一口拒絕,因此被竇太后和皇后所恨;
漢景帝想要廢粟太子,時任丞相的周亞夫堅決不同意,因此漢景帝不喜歡周亞夫。
皇帝不喜歡,太后、皇后記恨,皇帝弟弟梁孝王仇恨,於是周亞夫被告謀反時,沒有一個人為他說話。
關係不好就算了!關鍵是周亞夫沒有一點服軟的意思:讓他寫個辯解書,給個交代,他不寫;下獄後依然不改變對抗態度,選擇自殺。
其實漢景帝也未必要因此殺周亞夫,很有可能是和漢文帝處理周勃一樣,殺雞儆猴,然後放回去養老。
但周亞夫選擇了尊嚴,沒有選擇他父親周勃的舊路。
漢景帝之所以打擊周亞夫,就在於害怕周亞夫成為李斯、趙高一樣的權臣:
“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綜述漢文帝打擊周勃,是為了穩固皇位、建立治理威信,否則西漢功臣集團隨時都會干涉漢文帝的治理政策,甚至不排除要廢除漢文帝;
漢景帝打擊周勃,是為了避免秦朝胡亥時權臣李斯、趙高局面的出現,將皇權牢牢控制住。
漢文帝是因為反叛而得以即位,因此必須消除反叛隱患;漢景帝因為太子還小,不能留下一個權臣,必須要馴服。
周勃配合了漢文帝,得到了退休養老的待遇;周亞夫或是出於尊嚴,或是恥於走父親的舊路,自殺於獄中。
-
11 # 尋根拜祖
周勃晚年入獄就是一個無厘頭的案件,我要做一個非常大膽的案情推斷(拍磚留情):很可能是漢文帝登基前雙方有過幕後交易,這個案子就是漢文帝對周勃的一次敲打。
一、無厘頭的周勃謀反案《史記》記載:
歲餘,每河東守尉行縣至絳,絳侯勃自畏恐誅,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見之。其後人有上書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長安,逮捕勃治之。先是周勃無緣無故的恐懼,恐懼到每次河東尉到他的封地,他都以為是皇帝派來殺他的。接著就有人狀告他謀反,並且把他抓到長安下獄審理。
這段話裡疑點重重:
1.周勃為什麼突然這麼恐懼?
史書沒有交代,但明顯太弔詭了。按理來說,此時他年歲已高,並且已經賦閒在家,構不成對皇權的威脅了,可以安心度晚年了。但他竟然害怕到捕風捉影,甚至嚴重到認為會被殺。這說明,表面上看起來已經“安全著陸”的周勃並不安全。
那麼,周勃到底有什麼可以威脅到皇權的呢?我估計可能的原因是:在漢文帝登基過程中,雙方有過幕後交易。雖然退休了,但周勃掌握的證據對漢文帝來說始終是個定時炸彈。周勃自己也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很害怕自己隨時被漢文帝滅口。
這個說法有沒有依據呢?有!我們知道剷除諸呂后,本來無論如何也輪不到漢文帝繼位。按法理,少帝劉弘是合法的皇帝,不該被廢除並被殺害,但周勃他們以劉弘等兄弟都不是漢惠帝骨血為由全部殺害。按貢獻大小來說,即便廢了少帝,繼位的應該是劉邦的長子劉肥一脈,但周勃他們就是無視劉襄劉章兄弟的貢獻,立了漢文帝劉恆。
劉恆進京後,周勃想私下與劉恆見面,被以“皇帝無私事”為由拒絕了。那麼周勃急急忙忙見漢文帝,他想要私談什麼內容呢?我覺得很可能是劉恆進京前,已經委託薄昭跟周勃他們談好了交易,現在周勃無非是想聽一下劉恆的親口承諾!
交易的內容不得而知,但知道這個秘密的陳平已經死了,周勃可能是唯一知情者,他不能不擔心漢文帝會殺他滅口!
2.這邊剛開始擔心,那邊就真的來人抓捕他了
很明顯周勃的擔心不是無緣無故的,他肯定得到了某些資訊,判斷出漢文帝必然會對他動手。至於是誰告的他,史書沒有寫,周勃應該心裡清楚,其實就是漢文帝指使人告的,史書不能寫!
3.蹊蹺的審理過程
剛開始周勃驚恐,不知道如何答辯。後來獄吏都開始凌辱他,他花了大量賄金,獄吏就給他指點了一條出路:求公主作證(公主是他兒媳婦)。
我覺得,周勃開始的驚恐是他不清楚漢文帝對他的態度,僅僅是嚇唬嚇唬他?還是真的要除掉他?他吃不準,所以不知道如何答辯。後來獄吏不斷凌辱他,他反而放心了,這根本不是殺他的節奏。後來獄吏指點他方法,我覺得這就是漢文帝指使的,目的就是暗示周勃:我並不想真的殺你,把你的嘴放嚴實點!
4.蹊蹺的出獄
完全明白了漢文帝意圖後,周勃自然想起一個可以救他出獄的人:薄昭。當年的交易就是他代表漢文帝談的,由他代為向漢文帝表達忠心是最可靠的渠道。
但薄昭沒敢自己找皇帝外甥求情,卻請薄太后幫忙。這裡又是什麼原因呢?我覺得是薄昭看到周勃的遭遇,不由想到一個問題:自己也是交易的知情者,將來我會不會......
所以,他不敢出面。薄太后很可能對他們的交易根本不知情,完全是憑她對周勃的信任,氣得她拿毛巾砸兒子,逼他放過周勃。
漢文帝本也沒有殺周勃的意圖,只是敲打敲打他,於是就順水推舟,釋放了周勃。
這就是我對周勃謀反案的推斷!您覺得是否有幾分道理?
二、被政治形勢的需要推上斷頭臺的周亞夫周亞夫的冤死,大家分析的比較多了。他是漢景帝未雨綢繆,必須要犧牲掉的實權派人物。這跟當時的政治形式有關,也跟周亞夫的性格缺陷有關,更與漢景帝的冷酷密切相關。不細說。
總的來說,我覺得周勃的結局還算好,雖然吃了一些苦頭,也不是無緣無故的;周亞夫的死確實讓人深感惋惜和痛心。
-
12 # 鬼馬2010
周勃老年入獄,周亞夫獄中自盡,結局都不好,究其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政治鬥爭。
周勃和周亞夫都是當過相國的,都立有赫赫軍功,對朝廷都忠心耿耿,但是他們所代表的的軍功集團勢力過大就會對皇權構成威脅。一旦發現這種威脅存在,皇帝就會採取手段,至於從哪裡找點問題,安個什麼罪名,這就看機會了,但絕對會往大的方面扯,不是謀反也要說成謀反,與謀反無關也要接上與謀反的關聯。周勃與周亞夫都是這麼一個處理方式。所以,周勃被入獄,沒死,看似薄昭發揮了作用,主要的是文帝身體還好,沒有讓周勃死的迫切性。周亞夫被下獄,死了,這裡有景帝病重加大逼迫力度的原因,與周亞夫氣性大有關,還有點,就是死有死的好處,死了,可保家庭安全,也免去了皇帝處理的麻煩。
導致這對父子如此結局的原因,本質上差不多。
周勃是被劉邦選定為劉姓皇朝的守護人的。劉邦去世前,把樊噲手下的軍隊交給了周勃。呂后專權,周勃隱忍以待。呂后病死,相國呂產、上將軍呂祿“矯制以令天下”,妄圖篡奪漢室,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用計奪取了呂氏軍權,並與朱虛侯劉章共同謀劃,一舉誅殺二呂,族滅呂氏,立劉邦第四子代王劉恆為帝,為漢文帝。
軍功集團聯合劉氏宗室挫敗呂氏政變、誅殺諸呂,於劉姓皇朝功勞巨大,但是做皇帝的嘴上感謝,心裡可能不是個滋味。
漢文帝被擁立之後,對於功臣集團就抱有懷疑,其藩臣張武還勸文帝不要入京,以免被功臣集團控制,而宋昌則認為文帝入京,有宗室和軍隊的擁護,會佔據優勢。文帝入京後,先進行了短期的安撫,大賜民爵,封賞平諸呂亂的功臣,又立太子鞏固自己的正統地位。
但到了陳平死後,文帝二年就令列侯之國,將大量功臣遣回到地方,瓦解了功臣在關中的勢力。另一方面,文帝的繼位屬於藩王入繼大統,文帝繼位之後又馬上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這一點上必然引起其他王國的不滿和不服,因此這一次之國令,也有針對王國的地方。之後文帝下令徵辟人才,立其他皇子為王,又採取了措施免稅、廢法,收撫天下百姓。
連續動作之下,文帝的皇權逐漸鞏固,就要對軍功集團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週勃動手了。
到了文帝即位的第三年,首先免除周勃丞相之位,強令之國。之後,文帝又借濟北王劉興居造反事件,解除軍功集團的另一個代表人物之一灌嬰的兵權。濟北王劉興居造反事件真相不太明晰,有可能是功臣集團欲故技重施,迎立新主,結果被文帝反制,但也難說沒有其他的可能性。
之後四年冬,灌嬰去世,周勃下獄。文帝中央在對軍臣集團的鬥爭中徹底獲勝。
之後景帝上臺,第一件事就是建立“祖宗之廟”,將劉邦奉為祖,將文帝劉恆奉為宗,在全國建立祭祀,其實就是想加強藩王入繼的合法性。
景帝三年,發生了七國之亂,吳王劉濞、楚王、趙王、濟南王、膠西王、淄川王、膠東王造反。
文帝景帝時是代國王國集團為主要統治層,它一方面是藩王入繼,對於原中央軍功集團來說,他是地方藩王,文帝景帝為了重建了中央的統治階層,採取了很多泛地域的政策瓦解中央的軍功集團,但另一方面對於其他地域藩王來說,文帝景帝和軍功集團又一起構成了中央政權。因此當地方藩王謀反時,景帝又聯合起曾被文帝打壓的軍功集團來鎮壓七國之亂。
這時候軍功集團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就是周亞夫,他也是被文帝選為劉氏皇朝的守護人的。
周亞夫果然不辱使命,一舉平定七國之亂。這一過程中,他拿梁王做誘餌,把後者嚇壞了。梁王及梁王能影響到的人,比如竇太后等,都不會對他有特別的好感。
七國之亂後,景帝開始加強中央集權,把地方最高司法權歸中央,罷地方王國的御史中丞,實際上就罷去了地方王國的重要司法權力行使渠道。在後來的五月詔書中,漢文帝廢除以前要廉士納稅超過十算(十萬)才能為吏,商人納稅四算才能為吏的做法,擴大了統治隊伍,不再是地域中的強宗、商人才能當官,為武帝時期做好了準備。
但是周亞夫在兩件事上依然試圖發揮軍功集團的作用,制衡皇權的主威獨運,阻止新興的附屬於皇權之下的新利益集團形成,一件是皇后的兄長封侯。
在西漢,外戚始終是皇權最親密的政治同盟。從高祖劉邦到孝景帝劉啟,對外戚都是一如既往地信任和重用。
新的皇后王氏已經獲得了孝景帝的冊立,在他的哥哥王信的封侯問題上,竇太后又和故丞相周勃的兒子,現任丞相周亞夫較量上了。 當竇太后向孝景帝提出“皇后的哥哥王信應該封侯”的建議時,孝景帝回答說:“這個事兒要跟丞相商議。”
但丞相周亞夫對此表示了斬釘截鐵地拒絕。他說:“高皇帝當年同功臣們訂立‘白馬之盟’——非劉姓不得封王,非有功不得封侯。雖然王信是皇后的哥哥,但一寸功勞也沒有。封他為侯,是違約的!”
周亞夫在此時抬出高皇帝劉邦的“白馬之盟”,顯然是要把“封侯”變成功臣武將集團的專屬權力,不允許外戚染指。挾著平定七國之亂的餘威,功臣集團的領袖周亞夫在皇帝面前顯得說一不二。而面對著周亞夫的強勢,孝景帝務實地選擇了隱忍。
對孝景帝來說,自己的大舅子不能封侯,他可以忍;但如果自己的兒子將來不能順利登上皇位,他可就忍無可忍! 而恰恰是在建儲的問題上,以周亞夫為首的功臣集團又同孝景帝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因為母親慄姬失德,連累太子劉榮被孝景帝廢黜。在孝景帝提議廢黜劉榮的時候,平定七國之亂的兩位大功臣魏其侯竇嬰和條侯周亞夫都表示了激烈的反對。竇嬰和周亞夫之所以要力挺劉榮,很可能是因為忌憚竇太后的小兒子梁孝王劉武。 竇太后一直希望讓劉武做儲君的。而且在七國之亂前,孝景帝曾經親口說過:“千秋萬歲後傳位於梁王”。
當年平定七國之亂的過程中,劉武對周亞夫產生了非常惡劣的印象,總是藉故在竇太后面前說周亞夫的壞話。但在孝景帝看起來,周亞夫等大功臣這樣維護廢太子,那他們對新任太子的忠誠就可能存疑了。
儘管竇嬰和周亞夫在廢太子事件之後相繼罷官,但身染重疾、命不久矣的孝景帝對自己死後,新皇帝能否鎮得住這幫功臣勳舊十分擔心。
《史記·絳侯世家》記載,為了試探周亞夫的忠誠,孝景帝特意在禁宮擺了一桌酒,請他赴宴。周亞夫落座以後,發現自己的席位上只有一大塊沒切開的熟肉,既沒有割肉的刀,也沒有擺筷子。周亞夫心裡有氣,扭頭喝令主席的人拿雙筷子來。正在他發聲的當口,孝景帝盯著他笑道:“這是我的安排,將軍有什麼不滿意的嗎?” 聽到這句話,周亞夫被迫免冠謝罪,退出了殿外。
望著周亞夫離去的背影,孝景帝意味深長地說: 此鞅鞅者,非少主臣也!
此後發生的事就很自然了。借周亞夫兒子的事發難,把事情往謀反扯,周亞夫否認,然後就出現了那個“地上不反地下反”的金句。
刀架在脖子上,你就說人家做夢都在造反,那也是沒問題的。
-
13 # 蘭臺
周勃與周亞夫父子與漢文帝漢景帝父子的衝突本質上是漢初軍功集團與皇權之間的衝突。
先說周勃,周勃絕對不是什麼好人。
歷史學家早已經證明包括少帝以及少帝的兄弟都是漢惠帝的血脈,結果被周勃和陳平殺的乾乾淨淨:
是夜,有司分部誅濟川、淮陽、常山王及少帝於邪。——《漢書·周勃傳》
而漢文帝周邊的親信是如何看待周勃的呢?
漢大臣皆故高帝時將,習兵事,多謀詐…實不可信。
今大臣雖欲為變,百姓弗為使,其黨寧能一邪?內有朱虛、東牟之親,外畏吳、楚、淮南、琅邪、齊、代之強。
這是什麼好詞嗎?
一個說周勃這些人熟練掌握陰謀詭計,不可信;一個說周勃陳平本心其實自己想當皇帝。
當然,周勃殺漢惠帝子嗣,漢文帝未必會心疼他的這幾個侄子;但是肯定對於周勃、陳平以臣子身份肆意屠戮皇室成員感到被冒犯。
至於周亞夫,他和漢景帝的衝突主要是軍功貴族與皇權的衝突;漢初的皇權和明清皇權完全不是一回事,漢初皇權更像是公司董事長,丞相是CEO,雖然董事長可以更換乃至殺死CEO,但是不能插手具體行政事務。
但是皇帝就是想透過操縱具體行政事務來保障皇權以及皇室,這樣就和周亞夫為代表的保衛CEO行政處理權的軍功貴族發生了劇烈的衝突。
而周亞夫之死也可以看做是皇權對於軍功貴族的階段性勝利。
-
14 # 減水書生
自古名將少善終。
這已經成了中國歷史的大機率現象。因為政治鬥爭太激烈。而周勃、周亞夫父子的悽慘遭遇,都需要放在政治鬥爭的層面來認識。
其實,不止周勃、周亞夫這父子二人,西漢前半期的名將名臣,普遍遭遇都不太好。如李陵《答蘇武書》:
足下又云:“漢與功臣不薄。”子為漢臣,安得不云爾乎?昔蕭樊囚縶,韓彭葅醢,晁錯受戮,周魏見辜。
對待功臣,大漢皇帝以及大漢帝國,都不是忘恩負義、性情涼薄的問題,而是殘忍至極、必處之而後快。
西漢的政治鬥爭,主要表現為央地關係。
前期是異姓諸侯王問題,如劉邦平異姓諸侯王之戰;後期是同姓諸侯王問題,如景帝平七國之亂。所以,前期比較慘的是韓信、彭越這些異姓諸侯王,後期比較慘的是劉濞、劉安這些同姓諸侯王。
而其原因就是央地關係不可調和:中央要集權,必須主權在皇帝,然後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地方要分權,必須主權在郡國,然後發揮地方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如果西漢帝國存在一個主要矛盾的話,那應該是什麼?
一般理解,應該是大漢皇帝對國富民強的強烈需要與百廢待興的帝國窘境之間的矛盾。
為什麼不是大漢人民?
因為大漢人民不重要。傳統帝國,是主權在君,而非主權在民。
為什麼是國富民強?
劉邦和呂后都被匈奴欺負成那個慘德性了,不是國富民強,大漢皇帝還想需要啥?只有國富民強了,皇帝才能揚眉吐氣。
圍繞這個主要矛盾,大漢帝國採納了什麼國策原則?
黃老無為之治。玄乎又玄、高深莫測,但實際上就三個字:不折騰。國家不想折騰、政府不去折騰,然後天下百姓怎麼開心怎麼玩。
就不折騰來說,漢朝貫徹的最為徹底。僅舉兩個例子,就能說清楚。
守閭閻者食粱肉,為吏者長子孫,居官者以為姓號。
關鍵是這個“居官者以為姓號”。起碼你爺爺是司馬、你爹是司馬、你也是司馬,然後你們家才能以司馬為姓吧。這說明什麼?
說明大漢帝國連基層選舉和公務員考試都懶得組織。你爹是村長,你可以接著當村長,都不用選舉。你爹是縣吏,你也可以接著當縣吏,也不用考試。帝國的代理官僚,在漢朝,竟然搞起了頂工制。
武帝朝的御史大夫張湯,父親是長安丞,長安縣政府的首席大吏。“張湯,杜陵人也,父為長安丞”。父親死後,張湯直接頂工了,繼續在長安縣當縣吏。“父死後,湯為長安吏”。
而這就是不折騰的漢初政治生態。
至孝文時,莢錢益多,輕,乃更鑄四銖錢,其文為“半兩”,令民縱得自鑄錢。
統一市場得有統一貨幣。但國家僅規定了貨幣樣式,然後昭告天下:老鄉們,錢就該長這樣啊,然後你們自己去鑄吧。堂堂的大漢政府,連鑄幣權都不要了,國家鑄錢、百姓也可以鑄錢。
擁有鑄幣權,就相當於躺在印鈔機上過日子。所以,誰也不會客氣。當時,鑄錢最積極的,一個是吳王,因為吳國有銅山,近水樓臺先得月;一個是鄧通,這傢伙賺得比諸侯王還富,“以鑄錢財過王者”。
這就是不折騰的漢初社會治理。
所以,啥叫黃老無為而治、啥叫不折騰?實際就是皇帝和中央政府大撒把、不管了。
皇帝和中央政府為什麼不管?
不是不想管,而是沒有能力管。漢初是一片文化沙漠。一眾沛豐功臣裡面,能找出個識字的都難。你還怎麼管?關鍵是沒有精力去管,皇帝和朝堂還有更緊要的事情。
這件事情,就是諸侯王問題。
劉邦汜水稱帝之後,一直沒閒著。他在幹什麼?折騰異姓諸侯王。而白登之圍,實際上是異姓諸侯王問題搞得國際化了,匈奴人趁機武裝滲透了。
所以,凡事不能只從經濟上看,還要從政治上看。
而從政治上看,大漢前期的主要矛盾,就不是國富民強與百廢待興的矛盾,而是皇帝朝堂與郡國諸侯的矛盾,即央地關係的矛盾。
但是,我大漢的英明國策“黃老無為而治”呢?
那不叫什麼無為而治,那叫根本不管。皇帝和朝堂,就沒把老百姓當回事:你們只要不惹事、定期交租子,然後,這就行了。
百姓交租子、政府收租子,這是帝國財政啊。難道不是大事嗎?的確是大事。但沛豐功臣領導的大漢政府,卻沒有能力建立一整套的精密財政制度。
於是,政府只能少收稅,十稅一太多,咱就十五稅一,再不行咱就二十稅一、三十稅一,你們看行不?然後,老百姓也不能太過分,稅已經這麼低了,那就趕緊主動交。稅率低成這樣,偷漏稅都覺得不好意思。
這就是大漢政府的財政操作。實際上,不止古代政府,現代政府也這麼操作。
比如2001年的俄羅斯。因為個人所得稅的偷逃問題太嚴重,於是聯邦政府直接搞了單一比例的個人所得稅,還把稅率降低到13%。然後呢?國家收入不降反增了。
但是,數人頭的算賦和口賦,卻一點兒也不能少。徵人頭稅,數人頭就行了。操作起來不太難,政府當然也就不會客氣了。
所以,漢初的主要矛盾,是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矛盾,是皇帝與諸侯王的矛盾。於是,凡是地方諸侯和封疆大吏,基本上都沒啥好結果。
比如韓信,夷滅三族;彭越,剁成肉餡;英布,兵敗自殺。甚至,連劉邦的鐵哥們兒,燕王盧綰,也被嚇得投了匈奴。
這時候,皇帝一天到晚都在思考:我該殺誰;諸侯王們一天到晚都在思考:皇帝什麼時候殺我。
但是,中國歷史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矛盾,卻不能忽視。即便是諸侯王為主要矛盾的西漢帝國,也不能忽視。
那就是皇權與相權之爭。
後來,演變為皇帝和官僚集團的矛盾。因為宋明以後,丞相或宰相都被幹廢了,皇帝直接面對官僚集團。
劉邦怎麼解決皇權和相權之爭呢?
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
“非劉氏不得王”,難道不是在解決異姓諸侯王的問題嗎?到頭來,還是央地關係,跟相權有啥關係?
實際上,就看我們怎麼理解這個“王”了。王,還可以是稱天子、稱皇帝的意思。如造反為王,就不是造反為諸侯王,而是造反為皇帝、為天子。
如果我們只是僵化理解為諸侯王,那長沙王吳芮怎麼辦?一直到漢文帝,長沙王都是異姓王。還有南越國,“今立它為南粵王”。高皇帝劉邦的大漢詔書,明白寫著立趙佗為南越王。後來,還有呂后大封呂氏王。
語言的表達,總會向著模糊、豐富的方向發展。所以,關於“王”的理解,只能見仁見智。而這裡,最好侷限為皇帝和天子。因為邏輯可以更自洽。劉邦是在宣示主權:大漢帝國家天下,而這個家必須是老劉家。
完成這個邏輯,後面則是“非有功不得侯”。
這一條最重要。皇帝規制完了,就要規制政府了。實際上,這句話一定要進行引深理解,即:非有功不得侯,而非侯不得為丞相。
漢景帝想封皇后的哥哥王信為侯,於是諮詢丞相周亞夫的意見。而周亞夫援引白馬之盟說:
高皇帝約“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今信雖皇后兄,無功,侯之,非約也。
無功,就是皇親國戚,也不能封侯。周亞夫為什麼如此堅持?因為他要阻止皇親國戚染指丞相之位。
“先是,漢常以列侯為丞相,唯弘無爵”。漢武帝準備拜公孫弘為丞相,但公孫弘不是列侯,所以這個丞相就沒法當。但漢武帝耍流氓了,突破了“非有功不得侯”,封公孫弘為侯,然後再拜他為丞相。
所以,“非有功不得侯”,其真實的意思是什麼?
是沛豐功勳集團壟斷政府權力。
有功封侯,這個功必須是攻略略地之功,必須是戰功。如果太平了、如果不打仗了,誰還能封侯?誰也不能封侯,皇后的弟弟也不能封侯。而不能封侯就不能當丞相,那丞相只能從沛豐功勳裡出。而侯爵是可以世襲的,所以丞相還要從沛豐功勳的子嗣中出。
說到這裡,我們重新回顧一下白馬之盟到底是什麼?
是一份政治“分肥”的協議:老劉家當皇帝、沛豐功勳當丞相。
皇帝是國家領袖,丞相是政府領袖。西漢的一個丞相,能頂唐朝一堆宰相。在漢朝,誰當丞相,誰就是政府領袖;而那夥人控制了丞相,那夥人就相當於控制了政府權力。
但是,皇權與相權之爭,一定要出現。
前期為什麼沒有出現?因為呂后沒壞規矩,至少大體遵守了規則。這一點,你看呂后時代的幾個丞相就行了。
蕭何之後是曹參、曹參之後是王陵和陳平。其中呂產、樊噲當過一段時間的相國。相國,位自丞相之上,左右丞相是相國的副手。但是,相國要麼幹了丞相的活,掌握實權,比如蕭何和曹參;要麼就是個空銜,比如樊噲和呂產,實際不算政府領袖。因為權力屬於使用者,而不屬於擁有者。
沛豐功勳裡面,一直踏實當個列侯的,啥事沒有。比如那個什邡侯雍齒,雖然劉邦恨之入骨,活得卻比劉邦還長。
然而,一旦當了丞相,或有望當丞相,那麼,遭遇就跟諸侯王一樣慘了。平安無事是小機率事件,遭遇悽慘才是大機率事件,甚至身首異處、夷滅三族,也不是沒有。
仔細看一看李陵《答蘇武書》中列舉出來的幾個人:蕭何、樊噲、韓信、彭越、晁錯、周勃、竇嬰、周亞夫、賈誼。
其中,韓信和彭越是異姓諸侯王,結局要多慘有多慘。蕭何當過相國、樊噲當過相國,周勃當過丞相,周亞夫當過丞相,竇嬰也當過丞相,結局普遍不好。而賈誼呢?賈誼有望當丞相,所以才華橫溢卻抑鬱而終。
於是,周勃和周亞夫的遭遇,也就不可能好。因為他們捲入了政治鬥爭漩渦之中,具體說就是皇權與相權之爭。
漢初政治的主要矛盾是央地關係。而央地關係一直高調,異姓諸侯王剛收拾掉,同姓諸侯王又起來了。而諸侯王問題,往往都是以戰爭形勢來解決,所以更暴烈。因此,諸侯王問題,掩蓋了皇權和相權之爭。
諸侯王問題越嚴重,就越能壓制皇權和相權之爭。
異姓王跟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個接著一個的造反。這時候,劉邦只能以白馬之盟的形式,與朝堂上的沛豐功臣進行政治分肥。因為國家得仰仗這夥人去對付諸侯王。所以,劉邦對蕭何,最過分的手段,也只是把他放到監獄關了一段。
而刁鑽狠辣如呂后,為什麼不敢死命折騰沛豐功勳。不是她不想,而是她不敢。外邊一眾劉姓諸侯王虎視眈眈,呂后也只能窩裡橫。
而諸侯王問題一旦緩和了,皇權和相權之爭就要提上日程。
劉邦消滅了異姓諸侯王,沛豐功臣們平定了諸呂之亂。而朝堂之外,主要以同姓諸侯王為主。這些人要麼是文帝的叔叔、要麼是文帝的兄弟。於是,皇權和相權,就可以掰掰腕子了。
而周勃也只能悲劇了
他就是辭職、不當丞相了,皇帝也要找理由收拾他。甚至,都不用皇帝出手,郡縣官員和詔獄小吏,都能教育周勃怎麼做人。
“吾嘗將百萬軍,然安知獄吏之貴乎?”。堂堂的大漢開國功勳、妥妥的文帝擁立之臣,就是這幅慘德性。
而周亞夫只能更慘。
文帝后期,同姓諸侯王的問題,開始嚴重起來。賈誼在《治安策》中列舉了關乎國家治安的幾個大問題,即“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嘆息者六”。而同姓諸侯王問題,最嚴重,是“可為痛哭者”一級。
諸侯王問題一旦嚴重,皇權和相權之爭就一定緩和。
皇帝只能瞅著沛豐功臣生氣,卻不能拿他們怎樣。實際上,西漢前期,即便是周勃罷相的時候,皇帝也不敢拿沛豐功臣怎麼樣。
文帝有一個男寵叫鄧通。相面的許負說這傢伙是個窮命,早晚會餓死。於是,文帝不幹了,給了鄧通一座銅山,讓他過上家裡有礦的日子。寵幸之隆,已經到了這種地步。
但是,那又怎樣?鄧通只是因為沒向丞相行禮,然後就差點兒被丞相申屠嘉弄死。皇帝的男寵,怎麼了?大漢丞相只需發個手令傳到丞相府,然後就敢直接咔嚓掉。
所以,沛豐功勳之後的周亞夫,在前期還是非常可以的,甚至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文帝評價周亞夫:嗟乎,此真將軍矣!文帝傳位景帝時說:即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兵。
而文帝一死,景帝立即給周亞夫封官,“文帝崩,拜亞夫為車騎將軍”。
七國之亂爆發,景帝則破格提拔周亞夫。“亞夫以中尉為太尉,東擊吳楚”。
這還不算完。周亞夫提出了平叛之策,但這個平叛之策卻是一劑虎狼之藥。
楚兵剽輕,難與爭鋒。願以梁委之,絕其糧道,乃可制。
人家兵強馬壯,咱們不能硬碰硬,那怎麼辦?犧牲梁國,讓梁國去死磕,而帝國的中央軍去抄叛軍的後路。
梁國,那可是梁王的地盤。梁王是誰?景帝的同母兄弟。這時候,周亞夫竟敢犧牲皇帝的親兄弟,去博勝利。但就是這樣,漢景帝居然同意了。
平定完七國之亂,周亞夫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陶青之後就拜為丞相。這時候,周亞夫,必須是沛豐功勳的二代掌門人,妥妥的政府領袖。
但是,諸侯王矛盾緩和了。所以,皇權和相權之爭也就必然開始。而周亞夫則只能重蹈父親周勃的覆轍。
漢景帝與周亞夫的矛盾爆發點,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封侯。封侯,不是觀點問題,而是立場問題。
匈奴降將五人歸附漢朝。漢景帝就準備給這五人封侯。但周亞夫不同意,認為“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則何以責人臣不守節者乎?”。
之前,漢景帝打算給皇后的哥哥王信封侯,周亞夫給頂了回去。但,這一次,周亞夫沒能頂住。於是,周亞夫辭職不幹了。
給匈奴降將封侯,的確破壞了規矩。但,丞相周亞夫的反映至於那麼激烈嗎?這是不是情商太低了。
這跟情商高地沒啥關係。因為這是立場之爭,不是意氣之爭。
匈奴人都能封侯了,那皇后的哥哥為什麼不能封侯?漢景帝這叫曲線救國,最後的目的還是給王信封侯。而外戚一旦封侯上位,那還有沛豐功勳什麼事。
這一點,你看武帝朝的丞相和大將軍就行了。竇嬰封侯,就是一個標誌性事件。竇嬰是外戚,外戚封侯了,隨後直接當丞相。再之後,還有丞相田蚡,田蚡也是外戚,是漢武帝的舅舅。而越是到後來,就越是外戚捏住了政府權力。
所以,封侯拜相,茲事體大。
然後,周亞夫還能還能後什麼好結果嗎?他也被抓進了監獄。但是,周亞夫比他老爹周勃還要剛,進了監獄一句話也不說,隨後絕食而死了。“因不食五日,嘔血而死”。
其餘佐命立功之士,賈誼亞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將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讒,並受禍敗之辱,卒使懷才受謗,能不得展。
這句話中的“賈誼亞夫之徒”,一個是大才子賈誼,一個是漢丞相周亞夫。他們都是不世出的翹楚人物。但結果怎樣?“受小人之讒,並受禍敗之辱”。
而實際上,小人之讒,沒有那麼大的威力。皇帝想要收拾他們,然後才會“受小人之讒”、然後才會“受禍敗之辱”。而全部的關鍵,都是因為周勃和周亞夫父子深陷政治鬥爭的漩渦之中。
解決了周勃這個功勳一代、周亞夫這個功勳二代,西漢的皇權和相權之爭,就能結束嗎?
不能。沛豐功勳集團要徹底退出歷史舞臺,還要等漢武帝出馬。漢武帝才是終結之王,諸侯王被他徹底幹翻了、功勳集團也被他徹底幹翻了。
所以,在漢武帝時代,當諸侯王,悲劇;當丞相,更悲劇。
自公孫弘後,丞相李蔡、嚴青翟、趙週三人比坐事死。石慶雖以謹得終,然數被譴。初,賀引拜為丞相,不受印綬,頓首涕泣,曰:“臣本邊鄙,以鞍馬騎射為官,材誠不任宰相。”
漢武帝拜公孫賀為丞相,而且按照慣例還封公孫賀為葛繹侯。這都是大好事。而公孫賀卻哭天搶地,死活不敢受印。這是為什麼?
諸侯王都被幹廢了。這時候,皇權和相權之爭,只能白熱化。所以,武帝朝的丞相,一直是高風險職業。公孫賀才是有大智慧的人,死活也不幹。後來,還是被漢武帝強逼著當了丞相。然後呢?巫蠱之案,公孫賀一家滿門抄斬。
武帝朝及以前的西漢朝堂,既是名利場又是屠宰場。原因就是皇權與相權之爭永不止息。
之所以前期的表現不夠明顯,是因為被另一個大矛盾,即央地關係和諸侯王問題,給掩蓋了。
周勃和周亞夫父子,恰恰處在政治鬥爭的風口浪尖。所以,遭遇悽慘,是大機率事件。這跟這對父子是不是遭小人之讒、是不是情商太低,都沒太多關係。
-
15 # 藍白旗幟
周亞夫下場難看主要是不會做人,他是個能打的將軍,卻不是一個官場老油子,不但功高震主,還不會變通,所以導致皇帝不喜歡他,大臣排擠他,親王想殺他,最終落得個自殺身亡一點也不奇怪,畢竟江湖不是打打殺殺,而是人情世故。
周亞夫是個標準的猛將,但是不大願意走人情世故,細柳營治軍森嚴,一點面子也不給皇帝賣,這在兵荒馬亂的時候,皇帝就喜歡這款將軍,所以周亞夫這種驢脾氣也就被忍了。畢竟比起犯上作亂的藩王和氣勢洶洶的匈奴,皇帝還是喜歡周亞夫,可一旦生存危機解除了,皇帝就會開始展現本我了,皇帝可不會一直慣著周亞夫。
周亞夫做了兩件最典型的事情,徹底得罪了皇家,第一件事是在藩王叛亂的時候,梁王被人圍住,於是求救於周亞夫。周亞夫出於戰略需求,不願意去救他,但是這種事情是可做不可說的,梁王是什麼人啊,皇帝的親弟弟,太后的小兒子,周亞夫看見梁王又被人消滅的風險,直接回了一句“讓梁王自己挺住”,直接把梁王得罪死了。這個時候其實周亞夫只要派出一隻小部隊意思意思就完事了,起碼態度擺在那裡,表明自己真的想救,只是能力不夠,梁王雖然不爽,也不好發作,畢竟梁王也是體面人。但是周亞夫直接不救,好了,梁王上京城就告黑狀,天天跟太后、皇帝面前投訴周亞夫。大家要明白一點,得罪了領導其實還不是最糟糕的,因為領導還是可以從全域性思考,得罪領導的親戚才是最不該的,因為他可以一直左右領導。
第二件事是周亞夫去皇帝家吃飯,皇帝為了敲打周亞夫,於是不給他筷子吃飯。敲打臣子是最典型的帝王之術,結果老周根本不吃這套,不給你筷子其實就是皇帝對你有意見了,這個時候就該夾著尾巴做人,不過老周直接跟皇帝甩臉色,最後直接飯都不吃了,拍拍屁股走人拉倒。這就非常糟糕,根本不賣皇帝面子,面對這樣的刺頭,皇帝覺得再喜歡也得拔了,免得留給兒子成為負擔。
最後周亞夫的死法也是非常憋屈的,作為一個大將軍,他死在戰場上他可能也覺得沒啥大問題,但是他卻是死在牢裡。他被抓的原因是因為他兒子買了一堆甲冑,大家要知道,刀槍在古代其實不是禁品,就像大清時候福建械鬥昌盛,村戰時拿刀拿槍,朝廷都不愛管,但要是持有鎧甲,性質就不一樣了。所以朝廷就以周亞夫想謀反的罪名抓他,周亞夫辯解自己當將軍都沒想過謀反,要死了怎麼會想謀反,結果被人回了一句,“活著不想造反,死了在地下肯定也想造反”,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面對故意刁難,周亞夫無奈,最後選擇自殺了事。周亞夫的悲劇主要是他的性格造成的,太剛直不懂委婉,不給人留面子,最後搞得一個下場淒涼的結局。
-
16 # 周柃利
周勃是漢朝的開國大將,他的兒子周勝之娶了公主,可就算這樣,他老年還經歷了牢獄之災。
而作為周勃的兒子周亞夫,他繼承了周勃行軍打仗的本領,幫助漢景帝劉啟平定七國之亂,可最後卻沒落到好下場,死在了獄中。
周勃、周亞夫父子倆之所以會落到這樣的下場,和他們的性格有很大關係,父子倆都太過耿直,不懂行為處事,不懂官場之道,更不懂帝王心術。
1、周勃本是草根,跟隨漢高祖起兵成開國大將
絳侯周勃,是沛縣人,他本來只是一個草根,靠編蠶箔維持生活,還幫助喪事人家吹簫,漢高祖劉邦在沛縣起兵的時候,他跟隨了劉邦。
項羽進入咸陽城後,分封各諸侯,把劉邦封為漢王,劉邦賜給周勃魏武侯的爵位,後來劉邦進入漢中,周勃被任命為將軍,楚漢之爭爆發,項羽被打敗後,周勃又以將軍的身份跟隨劉邦征討反叛的藏茶,總之周勃戰功頗多。
漢朝建立後,周勃被漢高祖賜予列侯的爵位,漢高祖賜絳縣八千一百八十戶做為周勃的食邑,周勃也因此被稱為“絳侯”。
之後周勃以將軍的身份去征討反叛朝廷的韓王信,打敗韓王信的軍隊和胡人騎兵,被升為太尉,攻打叛將陳豨,把他的軍隊打垮,斬殺了陳豨,俘獲了陳豨的丞相程縱、將軍陳武、都尉高肆,燕王盧綰反叛,周勃以相國的職位代樊噲領兵。
周勃這個人軍事能力出眾,但是為人老實忠厚,沒有心機,也不會玩弄手段,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到了晚年漢文帝時,還會遭受牢獄之災的原因。
2、周勃誅滅呂氏有大功,晚年卻遭遇牢獄之災
漢高祖劉邦去世後,漢惠帝劉盈繼位,周勃以太尉的身份侍奉漢惠帝,漢惠帝當皇帝時呂后掌權,呂后打破漢高祖“不是劉姓子弟不能稱王”的盟誓,封呂氏子弟為王。
呂后去世前,又讓她的兩個侄子呂祿、呂產掌軍權,呂祿以趙王身份任漢朝上將軍,呂產以呂王身份任漢朝相國,他們把持漢朝政權,想要推翻劉氏。
周勃當時是太尉,卻不能掌握軍權,而陳平雖然是丞相,卻不能處理朝政,於是周勃和陳平謀劃,聯合齊王劉襄、朱虛侯劉襄等人一起剷除了呂氏。
周勃剷除呂氏有大功,等到漢文帝劉恆繼位後,漢文帝讓周勃擔任右丞相,賜給他食邑一萬戶,過了一個月,有個人對他說,說他誅滅呂氏有功,又擁立代王為皇帝,威震天下,這樣尊貴,時間長了就會有災禍降到他身上。
周勃很害怕,就辭職 了,後來過了一年陳平去世,漢文帝又讓周勃來擔任丞相。
又過了十幾個月,漢文帝又讓周勃回到自己的封地去,周勃只能灰溜溜回去了。
周勃回到封地一年多,每當河東郡守和郡尉巡視各縣到達絳縣的時候,他都以為漢文帝要殺他,於是他披掛鎧甲,讓自己的家人手持武器來會見郡守和郡尉。
這裡足以證明周勃這傢伙頭腦簡單四肢發達,要是漢文帝真想殺他,他手持武器,穿鎧甲又有什麼用呢?再者,漢文帝不殺他,他穿鎧甲見郡守,不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倆,顯露出心虛嗎?
總之,這傢伙回自己的封地後,行為處事一言難盡。
果然,後來就有人告發周勃要謀反,漢文帝直接把這事交給廷尉處理,可憐的周勃年紀一大把還要面臨刑獄之災,被逮捕審問。
周勃是個粗人,面對審問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於是漸漸就欺辱周勃這個老頭,這老頭關鍵時刻腦子還算有點用,他拿千金送給獄吏,獄吏讓他找自己的兒媳幫忙。
要知道周勃的長子周勝之娶了公主為妻,所以獄吏讓她來作證。
之後周勃又把所有的賞賜都拿去給薄太后的弟弟薄昭,要知道薄太后就一個寶貝弟弟,所以這個薄昭在薄太后面前很說得上話。
案子到了緊要關頭,薄昭找太后說情,太后又在漢文帝面前提點,說周勃要反早反了,根本不用等去到了一個小小的縣裡才反。漢文帝覺得有道理,加之這時候案情有了眉目,漢文帝看到了周勃的供詞,於是漢文帝就把周勃給放了。
周勃晚年遭遇牢獄之災,完全是因為他的個人性格問題,但凡他做事圓滑點,不那麼鋒芒太露,也不至於晚年了還被天子猜疑,被關進去受苦。
3、周亞夫助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有大功
上頭說到,周勃的長子是周勝之,娶了公主為妻,而周亞夫是周勃的次子,那為什麼周亞夫接續周勃的爵位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周勝之和公主感情不和,後來又犯了殺人罪,所以封地被廢黜了。
爵位中斷一年多,漢文帝才從周勃剩下的兒子中挑選出能力出眾的周亞夫來接續絳侯的爵位,周亞夫被封為條侯。
周亞夫在還沒封侯的時候,有一個女面相師許負,為周亞夫面相,說他三年後封侯,封侯八年後會做將軍和丞相,掌管國家大權,位高權重,朝堂上無人能及,但再此基礎上再過九年,周亞夫就會餓死。
周亞夫當時不信,因為他的哥哥周勝之已經襲爵,就算哥哥死了,還有哥哥的兒子襲爵,萬萬就輪不到他,他又怎麼會封侯呢?
再者就算他封侯了,地位那麼高又怎麼可能會餓死呢?
可事情就是這麼巧,周亞夫後來真的襲爵了,到漢景帝時他因為平定吳、楚七國之亂,被授予了車騎將軍的官職,周亞夫身上發生的一件件事情果然都如許負所言。
其實早在漢文帝去世前,漢文帝就對周亞夫十分看重,他對還是太子的漢景帝說:‘如果發生緊急事情,周亞父是可以擔當領兵重任的。”’
事實證明漢文帝沒有看錯周亞夫,景帝三年(前154),因為景帝採納晁錯“削藩策”,導致吳、楚七國叛亂,這時候漢景帝升周亞夫為太尉,領兵進攻吳、楚叛軍。
周亞夫領兵打仗還是蠻有謀略的,他上奏漢景帝要求先把梁國放棄掉,讓叛軍去進攻,然後去阻斷叛軍的糧道,漢景帝同意了,之後周亞父就按此計策實行,果然打敗了吳、楚叛軍。
因為平叛七國之亂有大功,漢景帝十分器重周亞夫,叛亂平定後周亞夫被升為丞相。
4、不懂得揣摩聖心,周亞夫處處與漢景帝作對
從軍事才能上看,周亞夫和他爹一樣都是皇帝的得力助手,在關鍵時刻能派上大用場。但是這父子倆也有致命的弱點,那就是性格太執拗,太剛硬,不懂得曲意逢迎,也不懂得揣摩聖意。
為什麼說周亞夫執拗?由兩件事可以看出。
第一件事,竇太后提出王皇后的哥哥王信可以封侯了,這裡的王皇后就是王娡,後來的漢武帝的生母,王娡透過和館陶公主結親而上位成為皇后,劉徹也得以上位做了太子。
竇太后提出給王娡的哥哥王信封侯,按照一般有點頭腦的人,肯定會順從太后的意思答應下來,可週亞夫這個榆木腦袋,在漢景帝詢問他意見的時候,竟然把漢高祖劉邦搬了出來。
他說:
“當初高皇帝規定‘不是劉氏家族的人不能封王,不是能功的人不能封侯,誰不遵守這個規定,天下人共同攻擊他’。”
其實周亞夫這話講道理是一點沒錯,可他卻因為一句話直接得罪了竇太后、王皇后以及漢景帝。周亞夫行為處事太過死板和教條化,讓人拿他無可奈何。
第二件事,匈奴王唯徐盧等五人投降漢朝,漢景帝想要封他們為侯,一方面是為了節制他們,一方面是為了拉攏人心,這麼簡單的政治手段,周亞夫又從中阻攔。
他說:
“那幾個人背叛他們的君主投降陛下,陛下如果封他們為侯,那還怎麼去責備不守節操的臣子呢?”
這次周亞夫說得也沒錯,但是特殊情況不能一概而就這個道理他不懂,帝王的政治手段他也考慮不到。
漢景帝沒有聽取周亞夫的意見,還是封唯徐盧等人封為列侯,如果周亞夫識趣點,那就不敢再有過多的行為和言論。
可他居然因為漢景帝不聽取他的意見,稱病退居在家中,為臣者公然與皇帝對抗,肯定不會有好果子吃,果然到景帝中元三年,周亞夫因病被免去了丞相的職務。
5、過剛易折,周亞夫餓死獄中是意料之中
所謂“過剛者易折,善柔者不敗”。
過於剛硬的人很容易得到摧殘,而善於屈就和逢迎的人才能一直處於不敗的境地,很明顯周勃和周亞夫都是屬於前者,所以他們一個在晚年經受牢獄之災,而另一個直接死在了獄中。
漢景帝在宮中召見周亞夫,賞賜給他酒,還有一大塊肉,只是這塊肉沒有切碎,也沒有筷子可供他使用。周亞夫看到沒有筷子,表現出不滿,扭頭就叫管宴席的官拿筷子來。
漢景帝看到後問周亞夫,這不能滿足你嗎?
周亞夫叩頭謝罪,漢景帝起身,周亞夫趁機快步走了,漢景帝看著周亞夫離去的背影,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他說這個遇事就不滿意的人不能擔任少主的大臣。
那麼多年,周亞父的性格一點都沒改變,他勞苦功高,他有威望,可是他一遇到事就表現出急躁、不滿,就算面對的是天子也是一樣,沒有一點謙卑、屈就的意願,這樣的人留著很容易壞事。
漢景帝說出那句話,他的心底裡對周亞夫已經是起了殺心了。
果然,過了不久就有人告發周亞夫要謀反,起因是周亞夫的兒子為他購買了五百件殉葬用的盔甲盾牌,不給搬運的工人工錢,於是他們就上告了。
漢景帝讓人去查這件事,周亞夫面對詢問拒不回答,後來漢景帝又把他交給廷尉,廷尉問他是不是要反?他說自己買的器物是殉葬用的,廷尉說他是想去地下謀反。
最終,周亞夫被關進了廷尉的監獄,他五天不吃飯,吐血而死,結局果如許負所言。
-
17 # 平陽狐狸說水滸
平陽狐狸,回答問題。
從地攤小販到王侯將相,這便是劉邦同鄉,西漢開國功臣周勃的勵志人生,果然應了陳勝吳廣的那句豪言壯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漢高祖 劉邦)
從公元前 209 年至前 202 年的短短 7 年時間裡,劉邦便完成了從流氓到帝王的華麗轉變。如今很多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短短几年內,從燒錢創業到上市圈錢,也就沒什麼大不了的了。
相較於如今網際網路公司的創業團隊,劉邦的創業團隊就寒酸多了,沒有海歸,沒有博士。除了沒落貴族張良,便是縣衙小吏蕭何、牢頭曹參、屠戶樊噲之流了,而就是這幫草莽英雄,最終打出了一個大大的天下。
周勃同樣如此,根正苗紅的貧下中農。早年靠編織養蠶的器具謀生,有人辦喪事時,他也常去吹簫奏樂賺點外快。當然翻起劉邦及周勃等人的老底子,確實有違“英雄不問出處,流氓不問歲數”的古訓了。
不過出身貧寒的周勃卻有一副好身板,能拉強弓,能騎大馬,能扛長槍,孔武有力。跟隨劉邦創業的全過程,無論是秦末農民戰爭、楚漢之爭還是西漢建立後的一系列平叛活動,周勃都頗有功勞。
除了一副好身板,周勃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活得長。俗話說,不比誰活得強,就比誰活得長。當劉邦帶著這幫老兄弟先後上西天講經,跟玉帝盤道之時,周勃還倍兒精神,吃嘛嘛香。
這就讓人想起三國時期的劉禪,雖然能力差點,但一心堅持“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的信念。當公元 271 年劉禪去世時,他的一大幫仇家,無論是曹操曹丕曹睿,曹仁曹真曹爽,還是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鍾會鄧艾郭淮,都早已前赴後繼下黃泉,化作春泥更護花了。劉禪臨死前,應該是真真兒的“樂不思蜀”。
(呂后)
周勃的這一口氣不僅熬走了劉邦,又過了 15 年,更是熬走了不可一世的呂后。公元前 180 年,周勃聯合陳平等蕩除諸呂,擁立劉邦第四子代王劉恆即位,即為漢文帝。
這是周勃的第 2 次創業,對漢室有再造之德,可謂是天大之功,應了劉邦生前的那句話——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
漢文帝上臺,周勃先後擔任天下武官之首的太尉,百官之首的丞相。不過搞軍事周勃是把好手,搞政治就多少差點意思。當漢文帝屁股坐穩之後,明著暗著,周勃“被退休”。
回到封地後,周勃十分謹慎,一旦郡縣官府有人前來,必令家丁全副武裝。於是有人據此向漢文帝告發周勃謀反,周勃旋即下獄。
下獄之後,周勃散盡千金,各處使前打點關係。在獄吏的有償幫助下,又有公主說情和太后的要求,周勃最終從局子裡走了出來,於公元前 169 年去世。
在局子裡周勃應該也吃了不少苦頭,出來之後周勃嘆道,我曾經統帥百萬之兵,如今才知道小小獄吏的尊貴,這話沒錯兒,閻王好過,小鬼難纏嘛。以後在老闆面前偶爾可以翹翹尾巴,但是面對秘書司機保安,二奶老闆娘,最好還是低調的好。
(周亞夫 劇照)
周勃雖然受了牢獄之災,但最終還是從局子裡走了出來。他的兒子周亞夫卻沒有這麼幸運,進去之後再也沒有出來。
俗話說“老子英雄兒好漢”,“虎父無犬子”,周亞夫的名氣和軍事才華不亞於其父周勃。
周亞夫一生的兩大輝煌時刻,一是完全不給皇帝面子,反而受到皇帝讚賞的“細柳駐軍”,一是臨危受命匡扶漢室,平定“吳楚七國之亂”。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百家姓》中的周姓有兩個重要的緣起或堂號,一是以《愛蓮說》而流芳千古的宋文豪周敦頤為緣故起的“愛蓮堂”,周恩來、魯迅(周樹人)便屬此堂,另一個便是以“細柳駐軍”周亞夫為緣起的“細柳堂”。
(漢景帝劉啟)
平定七國之亂後,周亞夫和其父親一樣,先後擔任太尉和丞相。做了丞相之後,周亞夫和漢景帝卻在一系列複雜敏感的政治問題上觀點相左。
比如,漢景帝要給外戚封侯,周亞夫以劉邦“非功不侯”為據,堅決反對。漢景帝要給匈奴的降將封侯,周亞夫認為變節者不可封侯,堅決反對諸,如此類。
除此之外,周亞夫還捲入了皇位繼承人的問題上。漢景帝要廢掉現太子劉榮,立自己喜愛的王夫人的兒子為太子。立嫡立長,這是中原王朝的千年慣例,周亞夫再一次堅決反對。
王夫人又有館陶長公主撐腰,館陶公主又是竇太后的掌上明珠,加上漢景帝,周亞夫的這一票,基本上將大漢朝的當家人得罪了一個遍。
(漢武帝和衛子夫 劇照)
王夫人的兒子後來成為太子,即後來的漢武帝劉徹。王夫人投桃報李,館陶公主的女兒嫁入宮中,這便是漢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金屋藏嬌”中的陳阿嬌。陳阿嬌失勢後,一代賢后衛子夫將走上歷史前臺,當然這是另一個故事,暫且不表。
除了在這些問題上君臣意見不一,武將出身的周亞夫性格也是剛直孤高,桀驁不馴,漢景帝很頭疼。如果連自己這個老皇帝都駕馭不了周亞夫,未來的新皇帝又將何處?於是殺心立起!
漢景帝要瞌睡,馬上有人送枕頭。此時周亞夫的兒子在為周亞夫準備後事,買了500 副甲盾。這些東西在當時屬於違禁品,於是有人便告發周亞夫謀反,漢景帝一聽大喜,順順利利的將周亞夫送入牢獄。
前文說過周亞夫性格剛直孤傲,自己顯然沒有謀反的想法,於是拒不認罪。在獄中以死明志,絕食五日而亡,時年五十六歲。
周勃和周亞夫的結局,本質上是皇權與相權之爭。在專制社會,為了鞏固皇權,任何對皇權構成威脅的權力集團和勢力都將受到皇權的打壓和摧毀,這是皇帝制度的核心和宿命!本質是中央集權和實現專制。
而周勃周亞夫父子二人,一個從局子裡走了出來,一個沒有走出來。二人不同的命運也與二人的經歷及當時的政治大環境息息相關!
周勃貧寒出身,一路從死人堆裡爬了出來,當自己身在牢獄遇到坎坷挫折之時,也有意願去排解。而周亞夫生於公元前 199 年,此時西漢已然建立,屬於典型的將二代和官二代,少了坎坷生活的磨練,加之軍事才華出眾,自然就少了一些周勃身上那種能屈能伸、能卷能舒的品質。
從政治大環境來看,周勃死於漢文帝時期,周亞夫死於漢景帝時期。周勃對漢文帝有擁立之功,當時地方諸侯王勢力強大,對皇帝構成嚴重威脅,鳥未盡弓不藏,兔未死狗不烹。
到了漢景帝時期,當七國之亂被徹底平定之後,地方諸侯王勢力基本被摧毀。面對著周亞夫這柄利劍,漢景帝就再也沒有什麼後顧之憂了,留著反而可能是一種威脅。
-
18 # 知常容
周勃是跟著劉邦混天下的,是劉邦最信任的人之一。晚年劉邦聽到樊噲要殺戚夫人,就命陳平去殺掉樊噲,讓周勃去接管樊噲的軍隊,從這裡可見信任程度。
周勃後來官至太尉,呂后死後,他與陳平聯手殺了諸呂,擁立漢文帝。此時周勃對漢文帝是有大功的。
漢文帝將女兒嫁給周勃的兒子,並且擔任丞相一職。再往後就被漢文帝以列侯就國強行讓其回到封地。
回到封地的周勃被人誣告謀反,周勃下獄。
後來公主出面,周勃又將重金賄賂給薄太后同母弟薄昭,多方合救之下,周勃重新回到封國。
出來他說了一句:我曾經率領百萬大軍,然而怎麼知道獄吏的尊貴呀!
周亞夫是周勃的庶子,他本來沒有希望封侯的,因為周勃的爵位由嫡長子繼承,不過周勃的長子周勝之犯事之後,周亞夫被漢文帝挑選繼承爵位。
周亞夫也是一代猛將,漢文帝對漢景帝說以後安劉家天下的非周亞夫莫屬了。果然七國之亂,在周亞夫的指揮下,很快就平息了。
功成之後的周亞夫也擔任丞相一職。
後來又有人告周亞夫謀反,結果周亞夫也被下獄,只是不同的是周勃被救出來了,周亞夫則絕食吐血而死。
周勃和周亞夫都是西漢名將,為什麼都會被人誣告要謀反呢?
說到底就是手中的權力太大,立的功勞太大了,漢家皇帝坐在那邊不舒服,所以才會動他們。
不管是漢景帝還是漢文帝都相信周家不會造反,但為什麼都不約而同將周家父子下獄,答案很簡單,因為這樣就可以剝奪周勃和周亞夫手中的權力,同時沒有人有任何意義。
因為謀反是大罪。
另一方面周家這兩位都是名將,名將普遍存在一個特點就是不怎麼會討好皇帝,周家這兩位是靠實力坐在這個位置,性格比較敦直,不太懂得變通,所以對待皇帝這件事情上就不會顯的怎麼圓滑,這會讓皇帝感覺十分不爽。
一個手握重權,又有很高威望將軍,這會讓皇帝很不舒服,因為功高震主,感覺不怎麼可控,自然要除掉,正如漢景帝評價周亞夫: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所以不是周亞夫父子為何沒有好報,而是在他們這樣的高位再配上這樣的性格,有此結局是必然的。
如果他們早些辭官成百姓,自然就能避免災禍了。高位帶來的名利人人羨慕,但並非所有人都可以駕馭的。名利是雙刃的。
回覆列表
漢朝名將周勃、周亞夫父子儘管都被封侯,但因為性格上的缺陷,父子倆均以悲劇形式告別了人生。
1、周勃:從草根到封侯
周勃年輕時靠編織“蠶箔”為生,因為會吹樂器,常在一些鄉親的黑白事上吹簫、奏輓歌。另外,周勃身材高大,有力氣,能拉起硬弓。
劉邦起事後周勃以侍從官身份跟隨,立下戰功,獲封五大夫。隨後,在多次攻城戰中,總是第一個殺上城頭,跟隨劉邦打到咸陽,為滅秦立下汗馬功勞。劉邦被封漢王后,周勃也獲封威武侯,跟隨劉邦進駐漢中,以將軍身份平定三秦,在秦地獲得封地。再後來,一路平定天下,滅項羽,勝仗無數,上等功拿到手軟。西漢立國後,獲封絳侯。
周勃的軍旅生涯沒有隨西漢立國而結束,他以將軍身份隨從劉邦征討韓王信,與胡人作戰,降服太原郡六城,攻下樓煩三座城,因戰功最多被晉升為太尉。在陳豨、盧綰叛亂中,又以相國身份參與平叛,一時風光無二,樊噲也只能屈居其下。
周勃在劉邦死後、呂氏專權時擔任太尉,呂后死後與陳平謀劃誅滅呂氏家族。漢文帝即位後被任命為右丞相,人生也達到頂峰,真正的是:人一之下,萬人之上。
2、回封地養老,隨時擔心被殺
周勃當上右丞相不久,有人勸他:“你誅滅呂氏,擁立天子,聲名威震天下。受到豐厚賞賜,身處尊位,如此被寵幸並不能長久,要小心災禍降臨。”
周勃聞言恐懼,請求辭去丞相,漢文帝答應了他。1年後丞相陳平去世,漢文帝重新啟用周勃為丞相。不到1年,被免職並命令去封地養老。
史載:回到封地後,每當地方官員巡視,周勃擔心被殺,就披掛鎧甲,命家人手持武器接待這些官員。
3、1000金換來救命5個字
成驚弓之鳥的周勃很快惹麻煩了,有人上書稱周勃要謀反,漢文帝看到奏書後讓廷尉處理,京城長安的刑獄官就把周勃逮捕審問。
周勃嘴不是一般的笨拙,用現代人的話是“三槓子砸不出一個屁”,老實忠厚。不喜愛文辭學問,後人評價他“厚重少文”,見到儒生、能說會道的遊士就要求他們:有啥事趕快說!意思是,沒事就別嘮了。
面對刑獄官,本來嘴笨的周勃更不會說話了。獄吏就欺凌侮辱他,周勃只好拿出1000金送給獄吏,獄吏才在木簡背後寫了5個字——以公主為證。意思是可以讓公主作證你不是謀反。公主指漢文帝女兒,周勃長子娶了她為妻。
4、感嘆:最尊貴的是監獄小官
請求了公主後,周勃又把所受賞賜送給薄太后之弟薄昭。在定案時,薄昭向薄太后說情,薄太后是漢文帝生母。於是,漢文帝在朝見薄太后時,薄太后抓起頭巾向漢文帝扔去,“過去周勃帶著皇帝印璽領兵,那時候不反,現在養老住在小縣城裡,倒要叛亂?”
此前,漢文帝已看到周勃供詞,知道他並不是謀反,就謝罪:“獄吏剛好查清,馬上要放他了。”就赦免周勃,恢復了爵位和封地。周勃無罪出獄後說:我當年率百萬大軍,直到現在才知道,將軍沒有什麼了不起,獄吏才最尊貴!
5、周亞夫:縱紋入口,被預言會餓死
周勃死後,其長子繼承爵位,6年後因與公主感情不和,又殺了人,被廢除封地。1年後,漢文帝把周勃次子周亞夫封為“條侯”,等於接續了周勃的爵位。
周亞夫之前做河內郡守,有個叫許負的人為他看相,說:你3年後封侯,封侯8年任將軍和丞相,位尊權重,沒有一個大臣能和你比。再過9年,你會餓死。
周亞夫笑著說,我哥哥繼承父親爵位,即使他死了,他兒子會接替,我怎麼會封侯?假設我能達到你說的富貴,怎麼又會餓死?許負指著周亞夫嘴說:“你臉上有縱紋入口,這是會餓死的面相。”
6、細柳閱兵,令皇帝折服
漢文帝時匈奴入侵。漢文帝任命劉禮駐軍霸上、任命徐厲駐軍棘門、周亞夫駐軍細柳。漢文帝親自尉勞軍隊,到霸上、棘門時,一路賓士入營,從將軍到官兵都騎馬迎送。最後到達細柳軍營,營中官兵披甲持鎧,弓弩張開,弓弦拉滿。漢文帝前導車馬來到後,不被准許入營。
前導車馬說:“天子就要到了!”軍門都尉說:“將軍命令說‘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果真,漢文帝到了也不能入營。於是派使者手持符節下詔令:“我要入營慰勞軍隊。”周亞夫才傳令開啟營門。營門守官對漢文帝車馬說:“將軍令,軍營不準縱馬賓士。”漢文帝只好拉緊馬的韁繩緩慢行進。
進入營中,周亞夫手持武器拱手行禮:“佩甲將士不能跪拜,允許我以軍禮參見。”漢文帝立刻面容莊重,靠在車馬橫木上向官兵致意。勞軍儀式結束後漢文帝離開軍營說:“這才是真正將軍!我們在霸上和棘門看到的,簡直是兒戲,他們的將軍早晚會被襲擊當俘虜。至於周亞夫,敵人怎麼可能侵犯到他!”1個多月軍情解除,周亞夫被授予中尉。
7、平七國之亂結仇梁王
漢文帝臨死前告誡太子:“發生危急,周亞夫可擔當領兵重任。”漢景帝即位後,就授予周亞夫車騎將軍官職。漢景帝三年發生七國叛亂,周亞夫升為太尉,領兵平叛。他請示漢景帝:楚兵勇猛,很難取勝。我想把梁國放棄,讓他們進攻,我再去斷絕他們的糧道。漢景帝同意了這個作戰方案。
此時叛軍進攻梁國,梁國請求援救。周亞夫領兵不救,跑到昌邑,加固城牆不出擊。梁國每天派人求救,周亞夫堅持不出。梁國只好上書漢景帝,漢景帝下詔命周亞夫出兵。但周亞夫不遵從詔令,仍不出兵,只派輕騎兵斷絕了叛軍糧道。最終,斷了軍糧的叛軍被擊敗,吳王劉濞也被越人斬首。此戰3個月,軍中將領公認周亞夫作戰方案是正確的。但梁王和周亞夫卻為此結仇。
在這裡有必要說明一下樑王。梁王叫劉武,是漢文帝的嫡生次子,和漢景帝是同母所生。七國之亂中抵禦吳楚聯軍死守睢陽(今河南商丘),拱衛國都長安,竇太后對他極其寵愛,多次提議“兄終弟及”,意思是漢景帝死了,讓劉武這個弟弟繼位。
8、兩次封侯事件,周亞夫得罪皇帝和太后
周亞夫戰後升為丞相。但後來漢景帝要廢慄太子,周亞夫極力反對,未勸阻成功。漢景帝就此疏遠了他,梁王每次進京也常給竇太后說周亞夫壞話。有一天,竇太后說:“皇后的哥哥王信可以封侯了。”漢景帝就和周亞夫商議,周亞夫說,當初高皇帝(指劉邦)規定非劉氏不能封王、非有功之人不能封侯,誰不遵守天下人共同征伐。王信雖是皇后哥哥,但沒有功,封他為侯違祖約。耿直的周亞夫由此把竇太后得罪了。
後來,匈奴王唯徐盧等人投降漢朝。漢景帝要封他們為侯,鼓勵其他匈奴人向他們學。周亞夫說,這幾個人背叛君主投降,陛下封他們為侯,“則何以責人臣不守節者乎?”那麼,還怎麼責備那些不守節操、投降事敵的臣子?漢景帝說:“丞相之意不採用。”並把唯徐盧等人全都封侯。見狀,周亞夫稱病不朝,在家中退養起來。漢景帝只好免去了他的丞相職務。
9、賜肉不給筷子,周亞夫發怒
周亞夫被免職後不久,漢景帝在皇宮召見他,賞賜了酒食。席上只放了一塊肉,沒有切碎,也沒放筷子。周亞夫一看大為不滿,轉頭叫宴席官“給我拿筷子來”。
漢景帝一看就笑著說:“此不足君所乎?”現在這樣還不能滿足您的需要嗎?周亞夫聞聽此言,連忙摘下帽子謝罪。
漢景帝起身時,周亞夫趁機快步走出皇宮。漢景帝目送他出去後說:“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這個人遇事就不滿意,將來不能擔任少主新君的大臣啊!
10、買殉葬兵器獲罪,5天不吃飯餓死
此事不久,周亞夫的兒子給父親買了500件殉葬用盔甲盾牌(這個當兒子的腦子進水了,你爹還好好的,沒事瞎折騰)。僱來的搬運工都很累,但周亞夫兒子不給人家工錢。僱工們一怒之下告周亞夫兒子要謀反,最後追究到了周亞夫。
漢景帝把狀告文書交給官吏,官吏按上面的內容責問,周亞夫拒不回答。漢景帝也怒了:“我不任用你了。”下令交給廷尉。廷尉問:“你要造反嗎?”周亞夫說:“我買的都是殉葬用的,怎麼會造反?”
此時的周亞夫未必知道當年父親周勃的那句話:將軍算什麼,最尊貴的是監獄小官。因為此時的獄吏小官說了一句話:“君侯縱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你縱使不在地上造反,恐怕也是要地下造反吧!
史載:獄吏逮捕周亞夫時,他想自殺,被夫人制止。這時,他被關進監獄,5天不吃飯,絕食,吐血,身死。果然被當年的看相人說中:你會被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