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負重堅持
-
2 # 大漢破虜
步人甲是一種步兵甲,除了重一無是處。由於大送王朝文恬武嬉疏於武備造成軍事科技落後。連青海羌人部落都掌握的冷鍛法都不會,鋼鐵質量太差,連山寨西夏瘊子甲都是徒具其形,防護效能差太多。所以宋朝步人甲,長槍兵穿32-35公斤的鐵甲防禦,弓箭手由於近戰要穿28-32公斤的鐵甲。要知道西方騎士的全身板甲才15-25公斤,宋朝穿這麼重的甲除了能捱打還能反擊麼?這麼重走兩里路就累死了。大慫朝最後指望六甲神兵保衛開封幽默麼?所以宋人開玩笑,金有狼牙棒,宋有天靈蓋。。。。。。狼牙棒專破重甲。
-
3 # 冷兵器研究所
步人甲不是兵種,而是宋代,準確的是說南宋時代,宋軍步兵所穿的全裝鎧甲。所以支撐宋朝三百年不亡,根本是無稽之談。因為步人甲出現的時候,北宋已經亡了。
關於步人甲的記載大致如下如下,
《宋史·兵志十一》:“紹興四年(1134年),甲身葉三百三十二,每葉重四錢七分;又腿裙鶻尾葉六百七十九,每葉重四錢五分;又兜鍪簾葉三百一十,每葉重二錢五分 。並兜鍪一,杯子、眉子共一斤一兩,皮線結頭等重五斤十二兩五錢有奇。每一甲重四十有九斤十二兩。若甲葉一一依元領分兩, 如重輕差殊,即棄不用,虛費工材。乞以新式甲葉分兩輕重通融,全裝共四十五斤至五十斤止。每副用甲葉一千八百二十五片。”
《要錄·卷55紹興二年六月丁巳》:“凡鍪甲一副,率重四十有九斤”。
“步人則甲身、腰圈、吊腿連成一片,名曰全裝,而易為披帶;馬軍則吊腿、拕泥遴作二段,名曰摘吊。”
顯然,根據記述來看,步人甲是重型的中國傳統全裝鐵札甲。戴頭盔的一套甲有四十九斤重,大約30公斤重。(南宋一斤大約625克)連小腿都防護上之後,其重量在四十五斤(28公斤)到五十斤(31公斤)上下的浮動。
而且步人甲只是統稱,具體還有長槍手、弓箭手和弩手甲。
《宋會要》:“王琪進三色甲”……“槍手甲每一副皮線穿舉全成重五十八斤一兩至五十三斤八兩”,“弓箭手甲每一副皮線穿舉全成重五十五斤至四十七斤一十四兩”,“弩手甲每一副皮線穿舉全成重四十五斤半至三十七斤一十兩”
這個也好理解,長槍手是要扛線的,必須防護全面,而弓箭手和弩手因為要操作弓弩,需要一定的靈活度,所以沒有長槍手那麼重灌。
那麼為什麼在南宋時期,宋軍會穿上這麼重的鎧甲呢?
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對抗金軍重灌騎兵鐵浮屠的衝擊。
在北宋時期,其實宋軍是相對輕裝的,而且更倚重弓弩。甚至有“七分弓弩三分槍刀”的說法。根據《河南先生文集.奏閱習短兵狀》記載,北宋軍隊一個步兵百人隊,有刀手八人,槍手十六人,其七十餘人都是弩手!
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則記載,甲士自來止〔有〕前後掩心,而無副膊,有皮笠子,而無兜鍪,近歲軍中方知帶甲之利。
這種戰術配置對抗防護較差的契丹和西夏騎兵還可以,對抗以“堅忍和重甲”聞名的女真重騎兵時就不行了。
比如南宋名將吳璘就說過,“璘與先兄束髮從軍,屢戰西戎,不過一進卻之間,勝負決矣。至金人則勝不追,敗不亂,整軍在後,更進迭卻,堅忍持久,令酷而下必死,每戰非累日不決,蓋自昔用兵所未嘗見。”
也就是說金國騎兵真的很兇悍,身穿重甲,善於突擊,能頂著弓弩攢射衝到宋軍跟前拼肉搏。面對這樣的。這時如果不穿重甲,肯定要被敵人屠殺的。“皆軟脆,不足當矢石,金益兵來,橫等皆無甲,是以敗。”
所以,面對重灌化的敵人,宋軍也得重灌化才能對抗。而正是依靠這些精良重甲,以岳家軍為代表的南宋軍人,才有手持長槍大斧硬撼對手鐵騎的底氣。
-
4 # 火器工坊
這個步人甲並不是兵種,而是宋代,或者說中國歷史上最重防禦力最高的步兵甲冑。
步人甲屬於典型的重步兵甲冑,它基本上是把士兵全方位無死角的保護了起來。步人甲的重量在於甲片的多少,而這點又是根據步兵的兵種屬性來決定的。像宋軍的大斧長槍一類的近戰步兵,鎧甲的質量在35kg左右;弓兵的鎧甲在33kg左右;弩兵的鎧甲在27kg左右。總之,根據大宋皇帝的規定,宋軍重步兵的步人甲最輕不可以低於54斤。
於唐代的甲冑和遼金西夏的甲冑有著明顯的區別,宋軍的步人甲在前胸和後背都屬於雙層甲冑保護。除了套上一副身甲之外,宋步人甲的披膊是有著明顯的進步的。為了增強保護能力和方便穿戴,宋步人甲的披膊拋棄了唐代流行的對襟式披膊穿戴方法(即將固定披膊的綢帶在胸前繫牢),而是採用了獨創的坎肩式紐扣穿戴法。如此一來披膊將更加牢固,而且額外的札甲式胸甲可以給予宋軍步兵更強的防禦能力,使得宋軍採用以步克騎的戰術式得到了重量上和防禦上的保障。
雖然宋甲很強,但是這並不是決定大宋可以支撐300年的根本原因。事實上,宋代之所以可以長盛不衰,創造空前的民間盛世,原因在於宋政府的制度更偏向於民主化。自從北宋的第四代皇帝仁宗開始,大宋的皇帝就開始變得軟弱可欺,因此在處理政治事務和經濟事務時,皇帝必須更加依仗自己的手下文臣,文官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再加上軍事貴族掌權的割據早已被徹底打破,所以中國迎來了一個更加文明計程車人社會。在朝官員大都是透過不斷的努力和拼搏從寒門或是書香世家一步一步爬上來的,因此他們對於如何發展社會這一個問題表現的更加擅長,這才是大宋會表現的如此繁榮的根本原因——文人治國。當然,由於這種制度還在摸索期,所以當時並不完全成熟,一個明顯的表現就是軍事宏觀孱弱,以文統武是進步,但是重文輕武就是問題了。
-
5 # 薩沙
所謂的步人甲,就是宋朝的重步兵鎧甲。
中國自古以來都有重步兵,宋代也是如此。
步人甲被稱作古代世界上最終的盔甲。根據《武經總要》的描述,步人甲必須用1800多張甲片構成,重達30公斤。
這還是基本配備,在面對強大的敵人是,往往會繼續增加甲片,以提高防禦。
長槍兵的步人甲重達35公斤,弓箭手也最高達到33公斤。
西方騎士最重的板甲為42公斤,但不用來作戰,只是用於平時儀式性的比武。
這是因為,馬匹的載重能力是有限的,不能承受過重的鎧甲。
西方騎士實戰鎧甲,最重的不過27公斤而已,大大不如步人甲。
而且騎士是騎馬作戰,步人甲完全是步兵靠雙腿行軍。
步人甲屬於札甲,是全身防禦的鎧甲。鎧甲的防禦核心是鐵片,無數種鐵片用皮條或甲釘連綴而成。
步人甲的特點是,防禦力非常強,根本不懼怕遊牧民族法寶騎射,弓箭是射不穿步人甲的。
就算是近距離搏鬥,重步兵使用長槍,也不怕騎兵。
有意思的是,步人甲同歐洲密不透風的板甲不同,它還是比較通風。這主要是北宋、南宋很多作戰地區都在長江流域,這裡天氣比較炎熱,穿歐洲整體式板甲,士兵根本就受不了這麼高的溫度,熱都熱死了。
南宋時期,由於失去了北方戰馬產地,騎兵數量不多,只能以重步兵剋制金國的騎兵。
比如岳飛、韓世忠等大將的部隊主力,往往是重步兵,他們穿著步人甲,配備長槍和弓弩,以密集陣容克制金國騎兵。
這是非常昂貴的兵種,但具有強悍的防禦力和攻擊力,普通輕裝騎兵難以和他們硬碰。
自然,步人甲不是沒有缺點。
同所有的重步兵一樣,步人甲使得宋軍重步兵負重極大,有的超過50公斤。
也就是說,這些步兵等於是扛著100斤的重量。不要說作戰,就算行軍怕是也走不了多遠。
這種步兵機動力太差,一般只能用於防禦,用於進攻的話,只能攻擊附近很近距離的目標。
如果需要長驅直入遠距離攻擊,重步兵只能用馬匹揹負重甲,作戰前在穿起來。
如果披甲作戰,重步兵幾乎不能遠距離機動,甚至一次前進幾十米就必須停下來列隊。
這種打法,如果遇到經驗豐富的遊牧騎兵,重步兵陣營很容易被繞過,騎兵再透過持續不斷的騷擾和襲擊補給線,將重步兵拖垮。
所以,重步兵是有非常大的侷限的,對於騎兵還是非常被動的。
尤其是後來成吉思汗時代,蒙古騎兵最擅長長距離迂迴包抄,襲擊你的側翼和後方。
那麼,重步兵的優勢發揮不了,你拳頭雖重但打不到敵人,也是等於0。
-
6 # 鳶飛九天2018
冷兵器時代的軍隊在作戰的時候,無論將軍還是士兵,他們穿在身上的最佳防護服就是鎧甲。古代戰士有了鎧甲護身,可以於萬軍之中馳騁,這是他們的最佳保護;同時也是保衛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
中國古代盔甲不在少數,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兵種,都會有全然不同的鎧甲護身。對於冷兵器時代的盔甲,較為公認的一種說法是:中國的鎧甲巔峰首推宋朝的步人甲。步人甲屬於哪種兵種裝備的呢?據說就因為有了步人甲的存在,才支撐了宋朝300年不亡,這又是為何呢?
宋朝將士
有關步人甲的記載,最早出現於《武經總要》一書中,這種鎧甲是專門為宋朝步兵所配備的。它之所以會被評為中國古代自然防禦力最強的鎧甲,首當其衝的特點就是“重”。
這種鎧甲是將上千片鐵質甲葉,用皮條或者甲釘連綴而成,因為它屬於札甲的一種,所以它是一種全身性的防禦鎧甲,士兵從頭到腳都會被這種鎧甲覆蓋起來。
這種嚴密的防護,也賦予了它良好的防禦性能和極大的防護範圍,同時,也導致製作一件步人甲用料極多,重量很大:一件步人甲用到的甲葉多達1825枚,所以光是這一件鎧甲服重量就達到了29公斤。
古代鎧甲
也就是說,穿著步人甲作戰的將士,每次衝鋒陷陣的時候,還要揹負這將近60斤重的鎧甲。這還是步人甲所有鎧甲中最輕的一套,如果他們在步兵中擔任著長槍手、弓弩手,他們的作戰鎧甲服重量要達到將近70斤之重。
宋朝具體的鎧甲資料,在《宋史·兵志十一》中都有著詳細記載,在這本書籍中,不僅清楚的記載了步人甲的重量,甚至連每件鎧甲的不同防護部位的甲片規格,也有著詳細記載。總而言之,都體現著一個特點,這就是“重”。
步人甲模型圖
宋朝為何會打預造這種防禦力極強的步人甲呢?
其實就是為了對抗當時的裝甲騎兵。宋朝丟了北方的幽雲十六州,導致宋朝缺少軍馬供給,騎兵不但很少,戰馬的質量也很差,因此,即使朝廷耗巨資培養了騎兵隊伍,也依然遠不如周邊西夏、遼、金的騎兵強大。
為了彌補騎兵這一機動力量上的不足,無奈之下,宋朝避其鋒芒,提出了“以步制騎”的作戰方案。想要讓這個作戰方案順利實施,就需要增強步兵的裝備實力,就是在這種先決條件下,幾十斤之重的步人甲登上歷史舞臺。
因為敵軍都是以騎兵為主,所以在製造鎧甲時,還專門給這些裝甲步兵配備了大刀、大斧,這些武器,既可以砍斷馬腿,又可以砍破騎兵的鎧甲。
步人甲設想圖
雖說憑藉著這一套裝備,宋朝也贏得了不少戰爭勝利。但是由於步人甲過重,就導致了這種裝甲步兵的作戰機動性過低。比如1141年發生的柘皋戰役,宋人步兵雖然擊退了金朝的騎兵,只可惜他們穿的鎧甲,拿的武器太重,導致未能全面擊潰敵人。多次戰役的結果,都是敵軍敗而未亡,宋軍也沒有機會擴大戰果。
當然,縱然有許多不足,步人甲這套堅硬鎧甲的誕生,對於宋朝的步兵為主的軍隊而言,依然是一個極大的提升。尤其是在一些歷史資料的記載中,正是因為有了這隻重灌步兵,才讓整個宋朝的兵力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弱,某種程度上,甚至支撐了宋朝300年不滅亡。
-
7 # 夏目歷史君
現代的熱兵器時代,為了防止士兵受傷,一般情況下使用的都是防彈衣。古代技術有限,防彈衣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們為了防止傷亡慘重,對於士兵的防護還是會比較重視的,在這種需求之下,鎧甲就被髮明出來了。不過鎧甲的防護作用雖然強大,但是因為都是鐵片製成的,所以重量也是十分嚇人的。
而說到鎧甲重量,就不得不提宋代了——在歷朝歷代的防護甲之中,宋朝的防護甲與其他朝代相對比,可以說是最重的,若換算成現在的計量單位,一般重量可以達到69.6斤。而由於在宋代這是步兵才會專門穿這種重量極大的鎧甲,因此這類鎧甲又稱之為步人甲。
步人甲士兵的誕生
對於有宋一代來說,沒有燕雲十六州,不單單只是失去了一個自然屏障,更是失去了北方之前存在的一批天然馬場,這就導致宋代壓根沒有足夠原料支撐用來生產馬匹以組建騎兵。而宋內部,不管是北宋還是南宋,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城市規模逐漸擴大,土地都是供不應求(多用來種植糧食作為與經濟作物),發展草場來畜養馬匹顯然是不現實的,而且成本也是無法估量的,所以規模化發展騎兵這條道路算是被堵死了。
但我們應該清楚,在當時的背景下沒有騎兵是相當難的,因為在宋代時候,正是北方遊牧民族——遼、金,發展到鼎盛時期的時期,其騎兵部隊可是一直讓宋軍頭疼不已。
宋想要用騎兵去對抗騎兵顯然是不可能實現的了,但總要想辦法去對抗騎兵,而宋要想努力只能往自己步兵方面來提升,於是步人甲這種新一代步兵鎧甲就誕生了。其實步人甲最早是在唐朝時期出現過,宋朝時期算是對唐朝的步人甲一種加以改進吧。
步人甲士兵的特徵
穿戴步人甲的步兵,他們全身上下都覆蓋一層由鐵片製成的重型鎧甲,這種鎧甲是由上千甲片拼接或縫製而成,如果要劃分大類的話應該是屬札甲一種。在上文就講到過,步人甲相當的重,而重其實也是其最為本質的特徵——前頭的69.6斤,其實還只是常態配置,如果遇到更為精銳的部隊,尤其是騎兵部隊,還會繼續再增加甲片數量。
而步人甲核心的製作材料就是鐵片,由於鐵的封閉性強,因此很多人都覺得這樣的鎧甲肯定會相當的密不透風。其實不然,我們前頭說到因為它是拼接而成的,所以它的透氣效能還是比較好的。
這或許也是當時宋,尤其是南宋,在當時所處環境下所進行的調整——當時主要戰場是在中原地區,由於受溫帶季風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這裡的氣溫在夏天普遍比較高,而在氣候炎熱的情況下,如果透氣性不佳可能就會導致士兵中暑,給作戰情況帶來極大的不利,所以在設計的時候,應該是把氣候條件考慮進去了。
除此之外,由於步兵分類差異的緣故,也導致步人甲也不是完全相同的,而這種不相同主要體現在重量上——大致是越近戰的步兵,鎧甲越厚。我來舉個例子,由於弓箭手是遠距離輸出,而長槍兵是近距離火拼,因此弓箭手的鎧甲是相對來說輕不少的。
步人甲士兵的優勢
因為特徵以重為主,所以它的優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防禦力非常的強悍。即使身在遠處也不害怕騎兵的遠距離騎射,因為弓箭射不可能完全射穿他們的鎧甲,所以不會對他們造成什麼致命傷害。
而就算是近距離的攻擊對他們來說也很難奏效,因為他們身上幾乎所有的致命部位都被嚴密的保護了起來。而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在使用了步人甲之後,宋軍的傷亡率大大減少。
而已經能夠較好的保護自己,如果對兵種進行最佳化選擇性匹配一些合適的武器,再加上將領臨場變陣能夠得當的話,則能夠對敵人造成相當充分的殺傷力。因為軍隊傷亡的減少,加上防禦力強,勢必會增強士兵的自信心與鬥志,在個個不怕死士兵的衝擊之下,這場仗能贏的機率就大大提升了。
對於步人甲步兵利用的最好的就是南宋名將岳飛了,因為他對戰役局勢的掌控力是相當的強。不管是對武器配置,還是軍陣,他都利用的相當巧妙。當時面對金軍的大舉進攻,他因地制宜,根據當時的對手進行針對,藉助步人甲步兵強大的硬剛能力,組織密集軍陣對金軍進行衝擊,將金軍潰敗。
步人甲的劣勢
但沒有什麼是十全十美的,有優必有劣,步人甲也一樣。雖然步兵的負重能力比較強,但若在漫長的行軍過程中一直揹負如此重的鎧甲,加上一些其他必備的物品,步兵的體力必定會超過人體負荷極限,變成個大問題。而沒體力自然就沒戰鬥力,這就導致一個大殺器反而成了累贅,所以穿戴步人甲的步兵不適合長途奔波作戰,多用其進行短途戰鬥,或者是防禦戰效果最佳。
其實這也是有宋一代,為何有時候往往能夠取得勝利,但卻無法乘勝追擊,深入擴大勝利果實的一個現實原因,畢竟穿太重了,若追擊的話,必定會消耗太大,不僅追不上,還有可能導致自身在追擊時逐漸變成劣勢的一方,得不償失。
而步人甲本身存在一個很現實的原因,也容易令人望之卻步——那就是製作成本太高了,其實這也是無可厚非,畢竟如此多的甲片需要的原料自然會更多一些,而這個久而久之也成為了步人甲發展的一個弊端。
有宋一代,皇帝靠著兵變起家,尤其害怕將領,杯酒釋兵權終究是治標不治本,所以成立了一個重文輕武的不成為規定,這個規定在後來的南宋依舊是根深蒂固。而輕武的話,要想在軍隊建設上投入太多的成本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步人甲其實也並不算很普及。
除此之外,其實重量還會影響步人甲步兵的機動性,而機動性不足則是很容易被抓住成為剋制步人甲步兵的一個突破口。現實也的確如此,在遭遇多次吃了虧後,遊牧民族就慢慢針對性質的找到了破解的辦法,比如後來面對蒙古之時,更加富有經驗的蒙古遊牧騎兵靈活的運用其機動性,採用迂迴的方式繞過重型步人甲的軍隊,長驅直入後方陣營,或者攻擊側翼,總之儘量不與其正面交鋒,果然這種戰力極強的步人甲就徹底失去了作用。
總結
看到宋代的步人甲步兵,其實很容易讓我們聯想起曾所向披靡的馬其頓方陣,因為兩者無論是優勢還是劣勢確實都十分的相像,實際也確實如此。不過它們之間還是有個很大的不同,馬其頓方陣當時是用來正面進攻的,而宋主要是用來防守。
宋這也算靈活運用,巧妙避開其劣勢吧。畢竟重量的緣故擺在這——造成其主動進攻能力太弱,但防禦力還是極強的,這也是南宋對外戰爭屢屢吃癟,但在衛國戰爭之時,卻能多次抵禦強悍的蒙古鐵騎的原因之一。不過這終究還是有著不可避免的缺陷,在面對蒙古調整後的戰術,南宋終究是刻板了,沒有與時俱進,被蒙古鐵騎加以針對後,還是沒有擺脫亡國的噩運。
-
8 # 小鎮月明
這種步人甲和如今的防彈衣有一些類似,都是在作戰之時起到了很好的防禦作用。故而宋朝利用這種優勢,在作戰之時步人甲相當於組建成整個軍隊的天然屏障,對於敵方有著一定的抵制作用。
宋朝建國之初,雖說是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但是作為北方最為主要的關口燕雲十六州卻一直無法收回,這也導致了宋朝軍事上的缺陷。隨著政治經濟的空前發達,到了宋朝土地早已經供不應求。百姓維持生活的耕地都逐漸殆盡,更別提專門為馬匹所提供的牧場,而燕雲十六州的缺失更是雪上加霜。
宋朝面臨最大的威脅前期是遼,後期是金和蒙古。這三者皆是遊牧民族,都是馬背上打天下,也就是說是以騎兵為主,這樣一來相比於步兵佔多數的宋朝,遊牧民族顯然已經佔了上風。但是因為現實情況,宋朝的騎兵是不可能發展的,所以只能在騎兵的劣勢上找問題,對症下藥。因而步人甲便出現了。
步人甲是軍隊作戰的第一道防線,步人甲身上所著的盔甲並非是一般軍隊的盔甲,整套裝置的重量可達到六十斤左右,而且核心材料便是一張張銜接的鐵片,保護身體的重要部位。同時為了適應作戰之時的氣候,盔甲所設定的還有透氣性,不會使得士兵作戰過程中中暑暈倒。
步人甲是專門為了對付騎兵且近距離作戰之時而產生的,畢竟這種全身被鐵片所保包圍計程車兵,基本上具有了“打不死”的特點,故而也是讓遊牧民族最為頭疼的一支強軍。而步人甲與弓箭手配合好得話,這場戰役便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因為無論是近距離對付騎兵還是遠距離,步人甲的傷亡率明顯下降。這種作戰方式完全調動了士兵的積極性,贏得的機率也被大大提高。
但是步人甲全身攜帶重約六十斤的鎧甲,完全限制了長途作戰的可能性,只能是近距離作戰,而且也喪失了乘勝追擊的可能性。再加上重量還限制了士兵本身的靈活性,後期成本高,而且宋朝重文輕武,資金投入方面不足,後期蒙古軍隊採取迂迴戰術從兩側包抄,步人甲已經完全喪失原先所具有的優勢。
但是宋朝三百年,雖然前期有遼和西夏虎視眈眈,後期就有金和蒙古覬覦,但是正是因為步人甲在作戰方面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使得敵人無法找到突破口打亂整隻軍隊的排兵佈陣,故而只能形成膠著戰,並未取得實質性的勝利,從而保護了宋朝三百年。
而也是因為步人甲缺失了靈活性與輕便性,導致無法取得長期或者是令對方徹底臣服的戰役,故而外來民族時刻騷擾北方是時有發生,所以宋朝三百年基本上都是在打戰過程中度過的,並未有過真正安居樂業之事,他也只能保護宋朝但是宋朝三百年,雖然前期有遼和西夏虎視眈眈,後期就有金和蒙古覬覦,但是正是因為步人甲在作戰方面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使得敵人無法找到突破口打亂整隻軍隊的排兵佈陣,故而只能形成膠著戰,並未取得實質性的勝利,從而保護了宋朝三百年。
回覆列表
冷兵器時代軍隊互相交戰時候,無論將軍、士兵、身邊必須穿上一套防護甲,這樣才可確保自己的生命。各朝各代都有不一樣護甲,這些護甲也結合了各朝各代智慧,一套好的護甲,不僅可保將士安全,又可確保一個王朝。宋朝是個重文輕武國家,武將、軍隊都有少限制,而宋朝因地處中原,又無燕雲十六州抵擋少數族,他們在面對北方少數民族時,就產生了一個兵種“步人甲”。宋朝由於缺少養馬之地,以至於他們戰馬不足,他們只能努力改善自己缺點,透過加強步兵護甲來抵抗騎兵,宋朝步人甲是在唐朝步人甲的基礎建立起來,士兵身穿覆蓋全身的鋼鐵護甲,這樣護甲由甲片縫製拼接而成,可有效抵擋騎兵進攻。可這件護甲雖能有效防禦自己,可他很重,一件步人甲的甲片有1825枚組成,他的總量大約有30公斤左右。宋朝由於缺少養馬之地,以至於他們戰馬不足,他們只能努力改善自己缺點,透過加強步兵護甲來抵抗騎兵,宋朝步人甲是在唐朝步人甲的基礎建立起來,士兵身穿覆蓋全身的鋼鐵護甲,這樣護甲由甲片縫製拼接而成,可有效抵擋騎兵進攻。可這件護甲雖能有效防禦自己,可他很重,一件步人甲的甲片有1825枚組成,他的總量大約有30公斤左右。
步人甲雖有很多不足,可他很適合宋軍,畢竟宋朝是一支以防禦為主軍隊,這絕對能有效提高部隊防禦作戰,步人甲的出現延緩了宋王朝壽命,確保他們不會滅亡於少數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