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十月來了
-
2 # 餘保太
大地育萬物,
民俗有情華,
它把天來託,
可想多偉大,
俗語民間多,
隨泥潔聖出。
-
3 # 煩得很21
首先是個人對文化內涵的理解,我認為文化內涵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人類透過長期實踐,所創造的物質財富或成就;二是人類透過長期實踐,所創造的精神財富或成就。物質與精神財富或成就兩者相結合,才形成豐富多彩,包羅永珍的文化及文化內涵,並且有傳播、傳承的特性,這其中包括民間俗語、諺語、歇後語等。
俗語,是人們在生活、勞動過程中,透過觀察、實踐、瞭解、運用等方式而形成的一種口頭語言或口頭禪,流傳廣泛。
俗語,不僅簡單明瞭、通俗易懂,而且生動形象、寓意深刻。上至文人雅士,下至庶民百姓,隨口都能說出幾句俗語,可以說是雅俗共賞、人人皆知。每一句俗語都有起因來源和因果關係,是人們在生活、勞動實踐中的經驗總結,也是文化總結,如果沒有知識、文化的溶入,俗語,這種鮮明且有特色的文化是不可能傳承至今的。
因此,俗語應該是具有民俗、民間文化內涵的特徵。
(注:圖片源於網胳)
-
4 # 文化領地
民間俗語具有通俗性、口語性、趣味性之特點,它是廣大勞動人民透過豐富的生活經驗總結而來的智慧結晶,也是中華優秀文化之一,有著定的文化內涵。如下列俗語:
勸君不吃三月鯽,萬千魚仔在腹中。
勸君不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這則俗語就反映了要人心向善,尊重自然的文化內涵。意思是說,三月春光明媚,萬物復甦,千千萬萬的魚仔在魚的腹中等待著四月的繁殖。三月大多數小鳥是剛剛破殼而出,此時捕殺大鳥,小鳥焉能活也。這將影響鳥類種群的繁衍,破環生態的平衡。所以說,民間俗語不簡單,經起琢磨富內涵。
俗語是熟語之一,指約定俗成,廣泛流行,且形象精練的語句。從廣義來看,俗語包括諺語、歇後語(引注語)、慣用語和口頭上常用的成語,但不包括方言詞、俗語詞、書面語中的成語,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從狹義來看,俗語是具有自己特點的語類之一,不同於諺語、歇後語,但一些俗語介乎幾者之間。俗語來源很廣,既來自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也和詩文名句、格言警語、歷史典故等有關連。
“俗語”一詞,始見於中國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附褚少孫補寫的《西門豹治鄴》一文:“民人俗語日:‘即不為河伯娶婦,水來漂沒,溺其人民’雲。”這裡的“俗語”一詞,是指民間流傳的說法。 後來,劉向《說苑•貴德》和班固《漢書•路溫舒傳》引述路溫舒寫給漢宣帝信中的話語,正式用“俗語”來指通俗、形象、廣泛流行在人群眾中的定型語句:“故俗語云:‘畫地作獄,議不可入;刻木為吏,期不可對。’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說苑•貴德》)“故俗語云:‘畫地作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漢書•路溫舒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