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業大家庭

    你好,主要是這幾方面

    1. 施肥不當

    水稻生產中偏施氮肥或施氮肥過多,造成葉片過嫩,水稻發棵猛,封行早,稻苗貪青,抗病能力弱,易引發稻瘟病。

    2. 種植品種不當

    不同水稻品種,其抗稻瘟病的能力不同,一般情況下粳稻比秈稻、晚稻比早稻容易感染稻瘟病,即使同一品種,其不同生育期感染能力也不相同。

    3. 稻田水分管理不當

    在這3種情況下,水稻根部吸收養分的能力降低,葉組織薄弱,病菌容易侵入。

    在防止稻瘟病上,有的農民單純依靠化學農藥,而不重視採用農業綜合防治措施;有的農民採用化學藥劑防治時,雖然多次施藥,但由於藥劑選擇不當和防治關鍵時期未抓住,結果造成防治效果不理想。防治稻瘟病應掌握如下策略。

    1. 選用抗病品種

    因地制宜選用2~3個適合當地種植的抗病品種。選用無公害水稻品種,要把握4個原則,即適應性、豐產性、抗逆性和品質性。對這些原則要進行綜合考慮,不可僅追求產量。

    2. 無病田留種,處理病稻草,消滅菌源,稻草處理

    水稻收穫後,應把稻草全部收回,不能留在田中,如要使用必須經過10~15d高溫處理(50~60℃),才能施在田裡。發病嚴重的稻草應燒燬。

    3. 種子處理

    做到浸種選藥正確,徹底浸種消毒,可殺死種子上所帶病菌。

    4. 加強肥水管理

    按水稻需肥規律,加強肥水管理是預防稻瘟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1) 根據水稻品種特性、地力水平科學配製基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不能偏施氮肥,應增施矽肥。水稻生長過程中,看苗追肥,使水稻在抗病較弱的3個險期落黃。適度排水曬田,可以促使稻根新生根的萌發,增加根部的吸收能力;

    2) 能控制肥效,促使正常落黃;

    3) 使莖葉老健,增強抗病能力。

    5. 化學藥劑防治

    遵循“重在預防,早抓葉瘟,狠治穗瘟”的原則。預防治療稻瘟病可以採用以下藥劑噴施:

    如5%春雷黴素*戊唑醇、75%三環唑可溼性粉劑、25%嘧菌酯懸浮劑、45%咪鮮胺乳油、稻瘟醯胺、40%咪鮮胺·三環唑WP、2%/4%/6%春雷黴素、20%三環唑*2%春雷黴素、25%吡唑醚菌酯等藥劑。

  • 2 # 農村小廚李海濤

    稻瘟病主要危害葉片、莖稈、穗部。因發生時期部位不同,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勁瘟、穀粒瘟。苗瘟發生於三葉期前,由種子帶苗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變褐色,捲縮而死,空氣溼度大時病部產生大量灰黑色黴層。稻瘟病水稻重要病害之一。

    一、症狀

    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根據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和穀粒瘟等病害。

    1.苗瘟主要發生於幼苗期葉片上,形成褐色、梭形或不定形病斑,有時可在病斑上形成灰綠色黴層。

    2.節瘟:多發生在抽穗期,在節上發生褐色小點,逐漸環形擴大,節部變黑,向內凹陷,易折斷,發生嚴重時造成白穗。

    3.穗頸瘟:穗頸上部為淡褐色病斑,邊緣有水漬狀褐綠現象,向下、上擴充套件,長達2--3釐米的長斑,發病早的造成白穗,發病晚的則成熟度下降,秕粒增加,穗部的枝梗及小枝梗也可受害,變為灰褐色。

    4.葉瘟一般於分櫱期以後發生,由於品種和氣象條件不同,葉瘟有四種症狀,除褐點型(抗病品種上產生)、白點型(感病品種嫩葉上產生)外,在田間常見的有急性型與慢性型病斑。

    ①急性型病斑:在氣象有利時產生,病斑為褪綠色,近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背面密生灰綠色黴層。

    ②慢性型病斑:在氣象條件變化大時產生,或由急性型病斑轉化

  • 3 # 黃rr

    發病前可用三環唑類藥劑預防,如三環唑、戊唑醇、己唑醇、苯醚甲環唑等。如果已經發病,就要使用稻瘟靈治療,目前最好的藥劑是富士一號,一畝一瓶。如果是常發生的田塊,可以用富士一號一瓶兩畝進行預防。

  • 4 # 喵喵了個咪846

    水稻稻瘟病

    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減產,嚴重時減產40%~50%,甚至顆粒無收。世界各稻區均勻發生。本病在各地均有發生,其中以葉部、節部發生為多,發生後可造成不同程度減產,尤其穗頸瘟或節瘟發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絕產。近年來,廣東稻瘟病年發生面積不少於50萬畝,而且出現逐年增加趨勢,區域性大爆發並不少見,目前,稻瘟病可能發生在省域內的任何年頭、任何季節。

    中文名

    水稻稻瘟病

    別名

    稻熱病、火燒瘟、叩頭瘟

    病原中文名

    灰梨孢、稻梨孢

    主要危害作物

    水稻

    主要為害部位

    葉片、莖稈、穗部

    概述

    中國各水稻產區均有發生。流行年份—般減產10%—20%,嚴重時減產40%—50%,甚至顆粒無收。主要為害葉片、莖稈、穗部。根據為害時期、部位不同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穀粒瘟。[1]

    症狀

    苗瘟:發生於三葉前,由種子帶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變褐,捲縮而死,溼度較大時病部產生大量灰黑色黴層。[1]

    葉瘟:分櫱至拔節期為害較重。慢性型病斑:開始在葉上產生暗綠色小斑,逐漸擴大為梭形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壞死線。病斑中央灰白色,邊緣褐色,外有淡黃色暈圈,潮溼時葉背有灰色黴層,病斑較多時連片形成不規則大斑。[1]

    葉瘟

    急性型病斑:在葉片上形成暗綠色近圓形或橢圓形病斑.醉葉兩面都產生褐色黴層。

    白點型病斑:嫩葉發病後.產生白色近圓形小斑,不產生孢子。

    褐點型病斑:多在老葉上產生針尖大小的褐點.只產生於葉脈間,產生少量孢子。

    節瘟:常在抽穗後發生,初在稻節上產生褐色小點,後漸繞節擴充套件,使病部變黑,易折斷。穗頸瘟:初形成褐色小點,發展後使穗頸部變褐,也造成枯白穗。[1]

    穀粒瘟:產生褐色橢圓形或不規則斑,可使稻穀變黑。有的穎殼無症狀,護穎受害變褐,使種子帶菌。[1]

    病原

    hyricularia grisea (Cooke) Sacc.稱灰梨孢=Pyricularia oryae Cav.稱稻梨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有性態為Magnaporthe grisea 9Hebert) Barrnov.屬子囊菌亞門真菌。自然條件下尚未發現。分生孢子梗不分枝,3-5根叢生,從寄主表皮或氣孔伸出,大小80-160×4-6(μm),具2-8個隔膜,基部稍膨大,淡褐色,向上色淡,頂端曲狀,上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無色,洋梨形或棍棒形,常有1-3個隔膜,大小14-40×6-14(μm),基部有腳胞,萌發時兩端細胞立生芽管,芽管頂端產生附著胞,近球形,深褐色,緊貼附於寄主,產生生侵入絲侵入寄主組織內。該菌可分做7群,128個生理小種。

    發病規律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絲體在稻草和稻穀上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到稻株上,萌發侵人寄主向鄰近細胞擴充套件發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播種帶菌種子可引起苗瘟。菌絲生長溫限8—37℃,最適溫度26—28℃。孢子形成溫限10—35℃,以25—28℃最適,相對溼度90%以上。孢子萌發需有水存在並持續6—8小時。適溫高溼,有雨、霧、露存在條件下有利於發病。適宜溫度才能形成附著胞併產生侵入絲,穿透稻株表皮,在細胞間蔓延攝取養分。陰雨連綿,日照不足或時晴時雨,或早晚有云霧或結露條件,病情擴充套件迅速。同—品種在不同生育期抗性表現也不同,秧苗4葉期、分櫱期和抽穗期易感病,圓稈期發病輕,同—器官或組織在組織幼嫩期發病重。穗期以始穗時抗病性弱。放水早或長期深灌根系發育差,抗病力弱發病重。光照不足,田間溼度大,有利分生孢子的形成、萌發和侵入。山區霧大露重,光照不足,稻瘟病的發生為害比平原嚴重。偏施遲施氮肥,不合理的稻田灌溉,均降低水稻抗病能力。[1]

    水稻稻瘟病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選用2-3個適合當地抗病品種。

    (2)無病田留種,處理病稻草,消滅菌源。使用土壤消毒劑處理。

    (3)加強肥、水管理 科學管理肥、水,既可改善環境條件,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又可促使水稻健壯生長,提高抗病性,從而獲得高產穩產。注意氮、磷、鉀配合施用,基肥、有機肥和化肥配合使用,適當施用含矽酸的肥料(如草木灰、礦渣、窯灰鉀肥等),做到施足鉀肥,早施追肥,中期看苗、看田、看天巧用施肥技術。矽、鎂肥混施,可促進矽酸的吸收,能較大幅度地降低發病率。綠肥埋青量要適當,適量施用石灰可促進其腐爛,中和酸性。冷浸田應注意增施磷肥。

    (4)生物防治:

    (5)咪鮮胺防治葉溫時期在7月上、中旬,葉瘟發生初期用藥。要預防穗頸瘟在水稻始穗期、齊穗期各噴一次預防效果明顯。

  • 5 # 楊大叔帶你看世界

    稻瘟病是世界範圍內影響水稻產量的重要病害之一,全世界已有八十多個國家報道稻瘟病病害發生,每年造成糧食損失近千萬噸,中國南北稻區均有發生稻瘟病發生,病害流行地區少則減產10%~20%,嚴重的田塊減產達40~50%,特別嚴重的田塊可造成絕收。

    根據相關統計資料,在2014年,中國稻瘟病發病較為嚴重,危害面積為513.6萬公頃,造成實際損失55.8萬噸,其中長江中下游稻區的 安徽、湖北、和江蘇三省的稻瘟病發病面積合計為220.9萬公頃,佔全國發病面積的43%,造成實際損失達24萬噸,佔全國實際損失的43%。農民大面積種植抗病性較差的水稻品種或主栽品種抗性下降是稻瘟病重發的內在因素。稻瘟病發病後及時防治可減輕影響,因而,準確識別稻瘟病具有重要作用。

    稻瘟病發病時期及型別

    稻瘟病危害在水稻的各個時期及各個部位均有發病可能(特別是苗期、分櫱盛期、抽穗初期易感病),但秈稻品種較粳稻品種抗病,特別是高感品種,適宜溫度(20-30°)和溼度(相對溼度在90%以上)為稻瘟病發生創造良好條件。稻瘟病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及穀粒瘟。

    1、苗瘟

    水稻苗瘟發生於水稻苗期(三葉期以前),發生危害時稻芽及芽鞘呈水漬狀斑,繼而變褐枯死.

    2、葉瘟

    發生於三葉期至抽穗期,且在分櫱期到拔節期發病較為嚴重,根據葉片病斑不同可分為四類:慢性型、急性型、褐點型和白點型。

    (1)慢性型葉瘟

    典型症狀表現為梭形病斑,由內至外分別為灰白色、褐色、黃色暈圈,病斑兩端所夾葉脈通常呈現褐色長條。

    (2)急性型葉瘟

    大量出現 急性型病斑常常是稻瘟病大規模發生的先兆,典型症狀表現為水漬狀暗綠色病斑,病斑形狀多為近圓形或不規則圓形,發病葉片正反面均有灰色黴層。

    (3)褐點型葉瘟

    典型症狀為褐色小斑點(病斑),此病斑多發生於稻株下部老葉或抗病品種,因此不能掉以輕心。

    (4)白點型葉瘟

    典型症狀為白色近圓形小白點(病斑),此病也轉換為慢性型或急性型葉瘟。

    3、節瘟

    常常發生於穗部以下第一或第二節位,典型症狀為穗節部位呈現褐點,然後環節擴充套件,最後導致穗杆失水乾縮,此時穗節易折斷,後抽穗為白穗。

    4、穗頸瘟

    往往發生於主穗梗至第一枝梗分枝的穗頸部,典型症狀為水漬狀斑點(褐色或墨綠色),然後環節擴充套件,最後導致穗杆失水乾縮,此時穗節易折斷,後抽穗為白穗。

    5、穀粒瘟

    發生部位為穀殼,灰白色,常常伴有灰色黴層,病斑呈橢圓形,穀粒瘟發病後可使得種子帶菌,若次年種子不進行滅菌處理,易造成次年苗瘟。

    6、稻瘟病的防治

    (1) 栽培上過量或偏施氮肥有利於病菌侵染髮病。應合理施用氮、磷、鉀,有機肥和化肥配合施用。

    (2)田間深灌時間過長,田間缺氧情況下,水稻根系生長受阻,容易加重發病。應合理排灌。

    (3)曬田不夠導致田間溼度較高,有利於病害發生。應夠苗曬田、合理曬田。

    (4)注意種子消毒處理及田間藥劑防治工作。

    水稻稻瘟病種類非常的多,且每一種出現的病因不一樣,要是想有效的防治各種水稻稻瘟病,那就要對水稻稻瘟病首先做個瞭解,然後再做具體的防治。稻瘟病不同,防治方法也不同,希望以上介紹得內容能幫助到廣大水稻種植戶們。

  • 6 # 軍山湖蟹哥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種植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病害,發病面積廣,直接影響水稻的產量,發病嚴重時可導致水稻絕收。因此水稻稻瘟病一定要引起重視。水稻稻瘟病應該如何防治呢?一起來看下

    稻瘟病的發病原因

    1、品種抗病性不同,在同一個種植環境下,有些品種對於稻瘟病的抗病性稍強,發病就會弱一些或者不發病,反之亦然。

    2、播種的時候遇到連陰天或者是連雨天,就會很容易感染稻瘟病,這點大家在播種的時候就要注意下。

    3、在種植水稻過程中,氮肥施用過多,會造成水稻旺長、貪青,稻苗的抗病能力會相應減弱,容易患稻瘟病。

    4、稻田裡的水長時間不排,不放水不排水,或者是在水稻抽穗期的時候,田間又缺水,等於是水分管理不當,造成水稻生長受挫,易感染稻瘟病。

    稻瘟病的防治

    (1)及時處理病草、病谷,減少菌源。

    病草除作燃料、飼料和加工造紙外,也可製成堆肥,腐熟後施用。

    (2)稻種應從無病田選留,帶菌的種子要進行種子處理。

    (3)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品種。

    (4)加強栽培管理,提高稻株抗病力。

    秧苗期:提高播種質量,培育粗壯、老鍵無病秧苗。特別是雙季晚稻秧苗要以前期嫩、中期控、後期促為宜。

    (5)抓住關鍵,適期噴藥保護

    噴藥時期:苗葉溫重點是狠抓中、晚稻秧苗的防治,秧苗出現病斑開始防治;葉瘟的防治適期應在分櫱盛期;穗瘟的防治適期應在抽穗期。

  • 7 # 新農鳴

    水稻稻瘟病在全國各大水稻種植區發病比較普遍的一種病害,而且是對水稻影響最為嚴重的病害之一,分佈廣、危害大,會使水稻的品質嚴重下降。發病較輕的可減產10%~20%,發病較重的還會導致顆粒無收。那麼水稻稻瘟病發病有哪些症狀?又該如何去防治?

    一、水稻稻瘟病的發病症狀

    稻瘟病根據發病期的不同時期可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以及穀粒瘟。

    苗瘟:當種子帶病菌播種後就會引起苗瘟,苗瘟多發生在三葉前,病苗基部灰黑,上部變褐,捲縮而死,在溼度過大的時候,會產生灰黑色的黴層。

    葉瘟:葉瘟多發生在分櫱至拔節期,發病初期葉片上產生暗綠色小斑點,隨著病情的加深,逐漸擴大為梭型狀的斑,病斑的邊緣為褐色,中央為灰白色,如果病斑數量較多,會形成連片的病斑,而且病斑也是多種多樣,如急性型病斑、白點型病斑、褐點形病斑等。

    節瘟:多發生在抽穗以後,發病初期在稻節上產生褐色的小點,隨後逐漸會繞節擴散,病部也呈現黑色,容易折斷。

    穗頸瘟:發病躲在抽穗後,初期形成褐色小點,隨後擴散至穗頸部變為褐色,也能引起枯白穗。

    穀粒瘟:多發生在開花後至籽粒形成的階段,發病時產生褐色橢圓形或者不規則形的病斑,能夠引起稻穀變黑,有的穎殼沒有任何症狀,護穎受害變為褐色,會使種子攜帶病菌。

    二、水稻稻瘟病的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或者分生孢子在帶病的稻草或稻穀上越冬,到了第二年的7月上旬,溫度適宜的時候,病稻草上的病菌結著空氣傳播到水稻的葉片上引發病害。在病斑上發生大量的灰綠色黴層就是病菌,靠著風、雨再傳播到其它葉片、節、穗頸上,造成持續性病害。

    水稻不同品種間的抗病差異比較大,種植容易感病的品種、插秧密度過大、施用氮肥過多或者過晚都會導致病害加重。如果7月中下旬陰雨天氣較多,形成地溫、高溼、光照少的小環境,也會導致病害的發生和加重。

    三、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措施

    (一)、農業防治

    選用抗病的品種;發現帶病植株及時清除,減少菌源;合理密植,適量和適時施用氮肥,淺水灌溉,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從而提高抗病能力。

    (二)、種子處理

    透過曬種、選種、消毒、浸種、催芽等手段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曬種:在播種前選擇晴天曬種1~2天。

    選種:將曬過的種子用1.13的鹽水或者硫酸銨進行選種。

    浸種消毒:浸種的溫度最好是在12℃~14℃之間,時間在8天左右並且積溫保持在80℃~100℃,浸好的種子稻殼顏色變深,呈半透明狀,透過穎殼可以看到腹白和種胚,稻粒易掐斷。

    催芽:將充分吸脹水分的種子進行催芽,溫度保持在30℃左右,適溫長芽,降溫煉芽的原則,當芽生長到2毫米的時候即可進行播種。

    (三)、藥劑防治

    稻瘟病的最佳防治時間在孕穗末期至抽穗期進行防治,以控制葉瘟,嚴防節瘟、莖穗瘟為主。前期用藥以甲基硫菌靈、多菌靈等藥劑;中期用藥可選用三環·多菌靈或咪唑·多菌靈或三環唑懸乳劑或稻瘟靈乳油或咪鮮胺乳油+三環唑乳油或稻保樂等藥劑。

    在孕穗末期至抽穗期,可噴施咪醯·三環唑或唑酮·乙蒜素乳油或三唑酮·三環唑或乙唑·稻瘟靈或稻瘟靈或異稻瘟淨乳油等藥劑,噴施在水稻植株的上部。

  • 8 # 丁望之

    水稻稻瘟病又名稻熱病、火燒瘟、叩頭瘟和掐莖瘟,是對水稻危害最嚴重的真菌性病害,在中國產稻區,稻瘟病的發生可造成稻穀產量減產10%-20%,甚至發病嚴重的田塊產量損失可以達到總產量的40%-50%,稻瘟病的具體發病症狀有哪些,要用什麼辦法,才能有效防治?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下:

    【稻瘟病發生特點】

    稻瘟病病菌最適宜在溫度23-28℃之間發育,而且在高溼的環境下有助於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成、飛散和萌發,當高溼度環境持續時間達到一晝夜以上時,有助於病菌侵入稻株,造成稻田病害的發生與流行。在連續陰雨連綿、日照不足或長期灌深水、汙水和冷水灌溉、偏施氮肥等情況下,均易引起水稻稻瘟病的發生。

    【稻瘟病發生症狀】

    水稻從幼苗期一直到成熟期,地上植株各部位均可以受到病菌的侵擾而患病,並且根據稻秧的發病部位可將該病症狀可分為以下5種:

    ①苗瘟:水稻秧苗在三葉期前發病,這種情況下稻秧發病多是由種子帶菌引起的。三葉期前患病稻苗基部多灰黑色枯死,沒有明顯的病斑,而在三葉期後患病稻苗的病葉上會出現稜形或不規則形狀小斑點,當在溼度增大時病斑表層產生青灰色的黴層,嚴重時患病稻株大片死亡。

    ②葉瘟:葉瘟多發生在三葉期至穗期之間,剛開始患病葉片出現水漬狀褐點,然後病斑逐漸擴大,直到葉片枯死。而且由於受到不同天氣條件和不同品種抗病性的影響,根據病斑的形狀和大小色澤,可分為4種不同型別;

    1.慢性型病斑:也被稱作普通型病斑,是最常見的症狀,病斑呈梭型,而且在最外層長有淺黃色的暈圈,內圈呈褐色,中間為灰白色,並且在過於潮溼的環境,病斑背面會長出灰黴色的黴層。

    2.急性型病斑:葉片常長出暗綠色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的水漬狀病斑,而且在葉片兩面都生有灰色黴層,此類病斑發展特別迅速。

    3.白點型病斑:葉片染病後,會長出白色近圓形的小病斑,發病後期多發展成急性型病斑。

    4.褐點型病斑:葉片染病後,病斑多呈褐色,狀如針頭大小,在高溫、高溼的條件下發展成普通型病斑。

    ④穗莖瘟:此患病症狀多發生在穗頸部和小穗枝梗上,病斑初期多呈暗褐色,後期逐漸變成黑褐色,並且在高溫潮溼的條件下,病斑產生青灰色的黴層。

    ⑤穀粒瘟:病斑發生在穀粒外表上,發病早期病斑多為灰白色並呈橢圓形,發病遲的病斑為褐色並呈橢圓型。

    【稻瘟病發病的主要影響因素】

    ①水稻品種的抗病性因素:不同水稻品種之間存在明顯的抗病差異,水稻株型緊湊、葉片型窄的品種,葉表水滴容易滴落到地面上,可相對減少病菌的感染機會。

    ②栽培因素:栽培管理技術的不同能影響到水稻的抗病性,其中,灌水和施肥兩個環節非常重要,氮肥施用過量或長期深灌、冷水灌溉會降低稻株的抵抗能力,增加發病機率。

    【稻瘟病防治方法】

    ①農業防治:避免水稻單一品種種植是延長抗性有效途徑,合理對稻田施肥管水,有條件時可以多施加腐熟的農家肥,防止偏施、遲施氮肥,在連雨天氣後適時進行曬田,增強水稻植株抗病能力,減輕發病。

    ②種子處理:播前浸種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選用的藥劑有菌蟲清或稻種消毒劑。

    ③藥劑防治:在水稻秧苗三葉期開始,每間隔3天檢視1次植株上部葉片,如果發現發病中心或葉片上產生急性型病斑,要立即應施藥防治。每畝可用20%三環唑可溼性粉劑100克或40%稻瘟靈乳油80-100毫升,加水30-50千克均勻噴霧,此外多菌靈和春雷黴素等藥劑也可用於防治稻瘟病。

    總結:稻瘟病防治重點是要根據不同發生情況選取對口的藥劑進行防治,並且在生產中要以預防性防治作為主要方法。

  • 9 # 鄉野傅姐

    水稻的稻瘟病發生症狀有哪些,如何防治?

    水稻是三大主糧中唯一一個生長在水裡植物,其終年生長在水裡,生病害的機率也較多,特別是水稻的稻瘟病發生的頻率較大。水稻一旦染上稻瘟病,當年的產量將嚴重的下滑。 病害流行年一般減產10-20%,嚴重者更多甚至顆粒無收。那麼如何有效的防治稻瘟病的發生呢?【留守傅姐】作為多年種植水稻的農民,對如何預防稻瘟病有一套自己的經驗,下面就稻瘟病的危害及防治方法如下:一:水稻稻瘟病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為稻梨孢菌屬半知菌亞門。由於危害期的部位不同,又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和粒稻瘟等。

    1:苗瘟。

    ◆苗瘟大多數由母種帶菌引起,當幼苗長到3葉期的時候較為常見。起先發生的的症狀是在芽和芽鞘上出現較小的水浸斑,這時苗小很容易被人忽略。隨後葉片很快變為褐色,易引起芽腐爛。當幼苗稍為長大一點後,患病的葉片上可明顯看見暗綠的水浸斑,如不加以及時防治,要不到幾天病植將枯黃而死,導致後面沒有秧苗栽。

    2:葉瘟。

    ◆大田整株葉片上發病的稱為葉瘟。主要發生在水稻分蘗完以後。病症按水稻品種感病程度分為4種。

    【2-1】:急性型。發病迅速,在感病品種葉片上形成為暗綠色病斑,起先由很小的一個點擴充套件成似圓非圓的斑點,斑點裡面為灰白色,葉片正反面有密生的褐色黴層。天氣陰雨綿綿 ,天氣悶熱易發此病。一旦大田感染急性型病狀,如不及時防治降會導至四周的稻田都感染葉瘟病,易感病品種發展更快。

    【2-2】:慢性病。此病最為常見,年年都有發生。發病的病斑形狀多為梭形或菱形,斑點有潰爛的灰白色,外緣有褐色的壞死線,最外層有枯黃的暈圈,葉背有灰色的黴層,病斑多時會連片形成不規則的大斑。

    【2-3】:白點型。當水田缺水或者天氣太乾燥時,植株的嫩葉容易被病菌入侵,起先發病的病斑為白色小圓點,斑點四周沒有黴層。氣候條件利其擴充套件時,可轉為急性型病斑。

    【2-4】:褐點型。病斑多發生在抗病品種或稻株下部的老葉上。發病病斑為褐色針尖小點,大多集中在葉脈間,沒有黴層,傳播性不大。

    3:節瘟

    ◆節瘟常在抽穗後發生,初發病是在稻節上產生黑褐色小點,後漸繞擴充套件至全節,致使病節全部變黑。後期逐漸使病節萎維縮乾枯,乾燥時易橫裂折斷。

    4:穗頸瘟

    ◆發病初起在穗頸上初生褐色小點,擴充套件後使穗頸變褐,逐漸圍繞穗軸和枝梗擴充套件,使抽穗和枝梗也變成灰白色,其上的小穗不實。 病害嚴重時,包在葉鞘內的的穗也可導致發病成枯白穗。

    5:粒稻瘟。

    ◆粒瘟主要發生在穀粒上,發生早的穎殼全部變成灰白色形成秕穀,發病晚時時穀粒不飽滿甚至有的米粒變黑。

    二:水稻稻瘟病情分析:

    幼苗期莖葉柔嫩生長緩慢,分蘗後生長加快,給感病創造了條件。

    移栽後遇連續的低溫天氣,返青慢影響分蘗,分蘗完為了促進快生長,施多了氮肥,造成肥贏,植株抗病力銳減。

    六七月份雨水較多,氣候悶熱,地溼加高溫,導致田間的溫度較大,空氣鬱閉,這種氣溫條件適宜稻病菌的繁殖和流行。

    三:稻瘟病綜合防治辦法:

    ◆1:選購良種。選用優良的稻種,不選擇易感染稻瘟病的品種,注意品種的搭配和輪換,同時稻種具有抗病性、抗逆性、抗自然災害能力、抗倒伏強等優點。

    ◆2:種穀處理。播種時,把種穀攤在簸箕上面,仔細挑選一些乾癟、弱小、黴變等不利發芽的種子出來扔掉,並適當晾曬幾小時,讓種穀把自身含的不良氣體揮發掉,加強種穀質量。

    ◆3苗床消毒滅菌處理。播種前,給苗床噴噴灑多菌錄可溼性粉濟水溶液消毒滅菌處理。出苗後及時撥出雜草,減少菌源。

    ◆4:秧苗移栽前後處理。秧苗移栽7天前,給秧田適當撒施幾斤尿素肥,加強秧苗長勢,使其植株粗壯,增加抗病能力。給秧苗噴灑稻瘟病、稻螟蟲、稻飛蝨等農藥,提前預防病害的發生。移栽時把秧苗的根系浸在多菌靈水溶液浸泡15分鐘後再移栽,可以有效的防治由真菌引起的稻瘟病。

    ◆5移栽後合理田間管理。移栽後清除田間和田埂上的雜草,加強田間通風。合理水分管理,淺插秧、淺分蘗、深水返青、蘗夠曬田,提倡間歇灌溉,減少田間的溫度。看苗施肥,薄施多次為原則,嚴格控制氮肥的施用量,防止肥贏。

    ◆6:藥物防治。稻瘟發病田塊畝用稻瘟靈乳油加三環唑可溼性粉濟噴施。(稻瘟靈乳油和三環唑可溼性粉濟兌水比例一定要按說明書進行。)預防稻瘟病的農藥還有很多,這個得根據當地發病情況依病情施藥,所以我說的稻瘟靈乳油和三環唑可溼性粉濟防治也只是建議,正確的做法是依病情詳詢當地農技員用藥。

    綜上:稻瘟病常見有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穀粒瘟,每個部位的瘟病都會給水稻生長帶來致病危害,嚴重影響產量和質量。只有做到提前預防,合理水肥管理以及藥物防治,才能減少稻瘟病的發生。關注【留守傅姐】瞭解農村一草一木,農家的生活瑣事

  • 10 # 華姐說三農

    水稻的稻瘟病發生症狀有哪些,如何防治?稻瘟病是水稻最常見,也是最主要的病害,在水稻整個生育期中都可以發生,往往會造成嚴重減產,甚至造成災害。水稻不同生育期感病,造成不同症狀,常稱為苗稻瘟、葉稻瘟、節稻瘟、穗頸瘟、枝梗瘟和穀粒瘟,其中以穗頸瘟最為關鍵。穗頸瘟的發病狀態,通常在穗頸部出現灰黑色不定型病斑,有時也發生枝梗或穗軸上。發病早且重的,容易使全穗變白,很像二化螟為害造成的白穗。發病遲或輕,稻穗外表與正常穗沒差別,但會增加秕穀,降低千金重。總得來說,稻瘟病是由病原真菌孢子傳播,發病初期基本以灰黑色出現稻株各部位上,隨著病情加重再轉變其它狀態。種子帶菌和病稻草是稻瘟病的主要病源,以及水稻品種的抗病性喪失。容易感病的生育期,如苗期、分櫱期和孕穗抽穗期多雨,溼度大,光照少;偏施氮肥,尤其是水稻拔節期以後偏施氮肥,造成貪青徒長;長期淹水等,均有利於病菌的繁殖與侵入,造成大面積病害。其綜合防治措施如下:1、品種選擇:選用抗病、耐病性強的品種,同時要合理佈局品種,並不斷更新抗病品種。2、種子處理:進行種子消毒,去除病菌,加強抗性。可用402抗菌劑、多菌靈、託布津或咪鮮胺等殺菌劑,按照規定用量兌水浸種兩天。3、加強田間管理:發病嚴重田間,秋收之後及時移除病稻草,進行深翻,再次播種時進行驚喜耕作。播種適量,培育粗壯老健或清病秧苗,是防治苗葉瘟的關鍵,前期施足基肥,注意氮磷鉀的配合,促使稻株老健、稻株生長平衡。在分櫱盛期前,及時擱田,可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控制葉瘟的發生和發展,從而減少藥劑防治的面積。抽穗期灌腳板水,滿足花期需要,灌漿期溼潤灌溉,有利於後期青杆黃熟,減輕發病,病害常發地區或易發病田塊不施或慎施穗肥,以免加重發病,造成減產。4、藥劑化學防治:稻瘟病常年流行地區,要抑制苗瘟和葉瘟,狠治穗頸瘟。在水稻移栽時,用750倍三環唑藥夜浸秧3至5分鐘,取出堆悶20至30分鐘後移栽,基本上可以控制大田葉瘟,減少大田葉瘟發生面積和防治次數。藥劑防治的重點是穗頸瘟,因其對稻米的產量及品質影響很大。通常在水稻破口期要進行一次藥劑噴霧實施,要是陰雨天氣多,利於病害繼續發病,在灌漿期再進行一次用藥防治。所用藥劑有三環唑、富士一號、多菌靈、青黴素和春雷黴素等,根據當地使用習慣選用,用量參考包裝說明和農資店的建議來決定,在此不作建議。施藥要在陰雨天前完,保證施藥後12小時內沒有雨,不然會減輕藥效。種植水稻,在合理的耕作制度、栽培制度下,經過科學合理的田間管理,改善田間環境,促使植株健壯成長,是抑制病蟲害發生的重要措施,再結合化學用藥,會大大減少其發生,從而實現高產穩產。

  • 11 # 壯鄉新農

    稻瘟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以山區受害最重,早稻受害比晚稻嚴重。流行年份減產10%-20%,嚴重的減產達40%-50%,區域性重病田塊甚至顆粒無收,對水稻高產穩產威脅很大。

    1.症狀

    根據受害時期和發病部位的不同,可分為苗瘟、葉瘟、穗頸瘟、節瘟和穀粒瘟數種,以穗頸瘟造成的損失最嚴重。

    (1)苗瘟 在秧田期發生,病苗莖基部變黑褐色,整個秧苗捲縮枯死,溼度大時,病部長灰綠色黴狀物。

    (2)葉瘟 受害葉片因氣候條件和品種的抗病性而異,主要有慢性型和急性型兩種病斑。

    ①慢性型病斑 形狀似梭形或紡錘形,病斑邊緣呈紅褐色,中間灰白色,兩端有沿葉脈延伸入健部組織的褐色線條,稱壞死線。天氣潮溼時,病斑背面有灰綠色黴層。

    ②急性型病斑 病斑呈暗綠色,楠圓形或不規則形,小的如芝麻,大的如半邊綠豆。病斑的正、反兩面密生灰綠色黴層,這種病斑發展快,產生孢子多,如果氣候條件適宜,病情繼續發展,易引起病害大流行。

    (3)穗頸瘟發生在穗頸或穗軸或枝梗上。發病初期病斑呈水漬狀黃褐色小點,圍繞著穗頸、穗軸和枝梗逐漸擴充套件成灰色或黑色病斑。溼度大時,病斑上產生灰綠色黴層。穗頸部位發病通常稱為“穗頸瘟”。穗頸瘟發病早的,形成“白穗”,似明害狀。發病遲的穀粒不飽滿。

    (4)節瘟發生在稻莖節上,被害莖節凹陷溢縮,變黑褐色,容易折斷。

    (5)穀粒瘟病斑發生在穀粒上,初期病斑為楠圓形,邊緣呈褐色,中間灰白,後期擴充套件至整粒稻穀,呈暗灰色或白色和谷。

    2.病原

    稻瘟病是由半知菌亞門梨形孢屬的真菌引起的。病部灰綠色的黴層即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3.發病規律和條件

    病菌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病谷上越冬。第二年春暖降雨後,病菌開始活動,長出分生孢子,隨風吹散,落到秩田、大田的秩苗上,使秩苗發生病害,成為發病中心。發病中心稻株上的病斑又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向周圍的稻田傳播進行再侵染,引起大面積的稻田發生病害。

    稻瘟病菌喜高溫、高溼,菌絲髮育溫度為8-37℃,以26—28℃最適宜。分生孢子在10-34℃之間都可形成,以25-28C為最適宜。分生孢子的萌發要求稻葉上有水滴存在,相對溼度在90%以上,日照不足,陰雨天氣多,有利病菌的侵染。山區稻瘟病比平原地區嚴重,原因在於山區地勢高,受山脈樹林的影響,光照不足,晝夜溫差大,水溫低,雲霧多,露水重,有利於稻瘟病的發生、傳播和侵染,所以山區比平原地區發生嚴重。

    病害的發生與品種抗病性有關,因不同品種對稻癌病的抵抗力有差異。感病品種不僅在稻癌病區難於推廣,在流行年份,非病區也會造成嚴重損失。所以選用抗病性強、產量高、品質好的品種,是防治稻瘟病有效而又經濟的措施。在水稻一生中有三個感病高峰期,即幼苗3-5葉期、分囊盛期和抽穗初期。這三個時期稻株組織幼嫩,有利於病原菌的侵入,只要有一定數量的病原菌,又遇上適宜的發病條件,病害就會流行。

    長期深灌或冷水串灌,使土溫和水溫降低,土壤中氧氣缺乏,根系生長不良,降低稻株的生活力和抗病力,加上田間溼度的增加,有利病菌生長繁殖,故容易發生病害。

    氮肥施用過多,造成稻株猛長,葉色濃綠,組織柔軟,葉片矽質化程度低,葉內可溶性氮化物含量增多,有利病菌侵入、擴大和蔓延。

    4.防治

    (1)選用抗病品種水稻品種的抗病與感病能力差異很大,在大致相同的栽培管理和氣候條件下,其發病情況有顯著不同。因此,因地制宜的選用抗病品種是防治稻瘟病經濟有效的措施。目前推廣的雜交組合表現抗病性較強的有:汕優36、汕優6號、汕優2號、油優3號。

    (2)減少菌源 及時處理病稻草和病谷,控制病菌傳播,即在收割水稻時,將病稻草、病谷另行堆存,病谷先吃,病稻草先用,不要用病稻草搭棚、捆秧及催芽時作蓋種用。

    (3)種子消毒先將種子用清水預浸24h,撈起滴乾水後,用300-500倍強氯精藥液浸種24h,可有效地消滅稻種上的稻瘟病菌。

    (4)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抗病力 科學管水,採取前期淺灌,夠苗曬田,孕穗抽穗期灌淺水,以後保持乾乾溼溼的管水辦法,降低田間溼度,造成一個不利於病菌繁殖的環境條件。在施肥上做到基肥足,追肥早,多施有機肥,同時做好氮、磷、鉀的合理搭配,促進稻株健壯生長,增強抗病能力,減少侵染。

    (5)藥劑防治

    ①20%三環唑1000倍液噴霧,對防治稻瘟病效果很好,特別是防治穗頸瘟,效果優於其他常用藥劑。

    ②春雷黴素1000倍稀釋液噴霧。

    ④40%滅病威,每0.067ha用200g,對穗頸瘟、紋枯病等有顯著防治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石灰能用來發酵雞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