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迷失的棒棒冰
-
2 # 泥土之韻
一、高粱黑穗病
高粱黑穗病是遼寧高粱上發生普遍的病害,它包括絲黑穗病、散黑穗病、堅黑穗病。
症狀識別:絲黑穗病在抽穗後症狀明顯,病株一般較矮,抽穗前病穗的下部膨大苞葉緊實,內有白色棒狀物,抽穗後散出大量黑粉。
散黑穗病一般為全穗受害,但穗形正常,籽粒卻變成長圓形小灰包,成熟後破裂,散出裡面的黑色粉末。
堅黑穗病通常全穗籽粒都變成卵形的灰包,外膜堅硬,不破裂或僅頂端稍裂開,內部充滿黑粉。
發生特點:高粱絲黑穗病透過種子和土壤傳病,主要是土壤傳染,厚垣孢子在土記憶體活3年左右,在高粱種子露白尖到芽長1—1.5釐米時,侵染高粱幼芽。高粱散黑穗,堅黑穗病菌主要是以厚垣孢子在種子表面附著,帶病種子播種後,病菌與種子同時發芽,侵入寄主組織。病菌侵入後,菌絲蔓延到幼苗生長錐,以後隨著植株生長點向上生長而伸長,最後在穗部形成冬孢子。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地選用抗病良種。
(2)藥劑處理種子是防治高粱黑穗病最重要,最簡單,最有效的粉法。①2%立克秀按種子重量的0.1—0.2%拌種(米湯拌種)或50%禾穗胺按種子重量的0.5%拌種子。②用20%粉鏽寧乳油100毫升,加少量水,拌種100公斤,力求混凝土拌均勻,攤開晾乾後播種。③用20%萎鏽靈乳油(或可溼性粉劑)0.5公斤,加水3公斤拌種40公斤,悶種4小時,晾乾後播種。
(3)實行3年以上輪作,以減少土中菌量,是防治黑穗病的重要措施。
(4)提倡適期晚播,爭取早出苗、出全苗。及時砍倒病株,在灰包破裂之前,將病株砍倒拉出地外集中銷燬。
二、高粱蚜
在高粱上為害的蚜蟲主要是高粱蚜,其次還有麥二叉蚜、麥長管蚜、玉米蚜、禾穀縊管蚜、榆四條蚜、統稱高粱蚜。
為害特點:高粱蚜寄生在寄主作物葉背吸食營養,初期多在下部分葉片為害,逐漸向植株上部葉片擴散,並分泌大量蜜露,滴落在下部葉面和莖上,油光發亮,影響植株光合作用及正常生長,造成葉色變紅、“禿脖”、“瞎尖”穗小粒少,影響高粱的產量和品質。
發生特點:高粱蚜發生世代短、繁殖快。以卵在荻草上越冬,當6月高粱出苗後,遷入高粱田繁殖為害,苗期呈點片發生。在此期間若持續兩旬平均氣溫在22℃以上,降雨均在25毫米以下(高溫多溼)高粱蚜即可能大發生,反之若在此期間降雨量較多,氣溫偏低,就不利於蚜蟲發生。
防治方法:
(1)早期消滅中心蚜株(即窩子蜜),方法可輕剪有蚜底葉,帶出田外銷燬。點片施藥用0.5樂果粉或40%樂果乳油1500倍液。
(2)每畝用40%樂果乳油50克,對等量水均勻拌入10—13公斤細砂土內,配製成樂果毒土,在抽穗前揚撒在高粱株上。
(3)5%甲拌磷顆粒劑燻殺,每畝用甲拌磷200克,對沙土5—10公斤,撒入壟溝,每隔12條壟撒1壟,有特效。
三、高粱立枯病
症狀 主要為害幼苗。多發生在2—3葉期,病苗根部紅褐色,生長緩慢。病情嚴重時,幼苗枯萎死亡,引致缺苗。7—8月生育中後期個別地塊也有發生,為害根部,引致高粱爛根。
病原 Rhizoctonia solani Kuhn稱立枯絲核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該菌不產生孢子,主要以菌絲體傳播和繁殖。初生菌絲無色,後為黃褐色,具隔,粗8——12um,分枝基部縊縮,老熟菌絲常呈一連串桶形細胞。茵核近球形或無定形,0.1—0.5mm,無色或淺褐至黑褐色。擔孢子近圓形,大小6—9×5—7(um)。有性態為Thanatephorus cucumers (Frank)Donk.稱瓜亡革菌,屬擔子菌亞門真菌。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在土壤中存活,以菌絲體或苗核在土壤中越冬,是土壤傳播病害。除為害高粱外,還可為害玉米、大豆、甜菜、陸稻等多種作物的幼苗或成株,引致立枯病或根腐病。5、6月份多雨的地區或年份易發病,低窪排水不良的田塊發病重。
-
3 # 麻柳山小麗
(1)粘蟲。粘蟲是暴食性害蟲,發生面廣,為害猖獗,要做好蟲情預報,應用藥劑在3齡前殺滅。個別殘留大幼蟲可進行人工捕殺。防治粘蟲應選用菊酯類農藥。
(2)螟蟲。玉米螟在高粱莖稈鑽洞,造成植株中上部折斷、倒伏或掉頭,對產量影響較大。防治方法:在心葉末期,投入辛硫磷顆粒劑進行殺滅。
(3)蚜蟲。高粱蚜蟲是為害高粱最重的害蟲,也是多種病害的傳播者。每年7~8月高粱挑旗—抽穗—開花期是為害高峰期,防治不及時可導致不抽穗、敗育、植株枯死,甚至絕收。防治蚜蟲一般以菊酯類農藥、樂果乳油為主。
(4)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地下害蟲在高粱苗期為害極大,嚴重影響保苗率。防治方法一般用辛硫磷或樂果拌種,或施毒谷,一般50千克藥劑拌15千克餌料。
-
4 # 鄂州房多多
高粱主要病害及防治
高粱黑穗病有絲黑穗病和散黑穗病兩類,其中絲黑穗病的症狀在挑旗期表現的較為明顯,病穗被旗葉緊包,中間鼓起,抽穗後破裂散出黑粉,露出一團殘留的絲狀維管束組織。散黑穗病在抽穗後的症狀較為明顯,被害植株表現為矮且細,節數減少,抽穗晚。病穗上的小穗的花蕊變成黑粉,外覆蓋一層灰白色薄膜,形成灰包,灰包破裂後散出黑色厚垣孢子。高粱黑穗病菌主要是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糞肥中或者附於種子表面越冬,在第二年成為傳染源。當種子發芽時,病菌隨之萌發,侵染幼苗後隨植株生長,最後破壞高粱穗,形成黑粉。
防治方法:在種植前要選擇好品種,選擇抗病的優良品種;加強田間管理,發現病株後要及時的拔除,在灰包破裂前將病株清除、銷燬。收穫後要做好田地的清潔工作,以減少侵染源,實行輪作。播種前深耕細作,處理種子時可用藥劑來拌種,可以有效預防該病的發生。
鏽病在苗期即可出現,症狀是在高粱的葉背上產生夏孢子堆,孢子堆的邊緣為紫紅色,夏孢子經氣流傳播後可再次侵染植株。受病植株的葉片上形成橢圓形且隆起的小斑,破裂後散出鐵鏽樣的粉末。冬孢子一般在病株殘體越冬,該病發生的條件為種植密度過大、排水不良、氮肥施加量過大。
防治方法:選擇抗病品種。種植過程中發現病株要及時的拔除,以免二次侵染,收穫後要清理田間的病株殘體。合理密植,注意種植密度不宜過大。加強田間管理,適時、適量的追施氮肥,在生育期如遇雨季則要加強排水防澇的工作。在發病的初期要及時使用藥劑防治,防止病情加重。
高粱大斑病為葉片病,早期症狀為葉片上有不規則的輪紋,中間為淡褐色,邊緣為紫紅色,病斑的兩面生有黑色黴狀物。該病通常由植株的下部向上部發展,潮溼條件下發病較為嚴重,病斑會迅速發展,最終會引起葉徵乾枯。該病在7月份較為嚴重,高溫、多雨是引發該病的主要原因。
防治方法:種植前選擇抗病品種,進行深耕,將病株殘體清除,加強田間管理,在高粱的整個生育期都要保持肥料充足,可有效的減少發病率。
高粱主要蟲害及防治1.高粱粘蟲
粘蟲在適宜的條件下可以終年繁殖,幼蟲群集中卷葉內,啃食葉肉,留下表皮,因此被害葉片上有白色斑點或半透明的條斑。3~4齡時可將葉肉及表皮一起啃食,使葉片缺刻。5齡後會把葉片全部吃光,留下禿稈。粘蟲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較為嚴重,成蟲在夜間取食。該害蟲對農藥的抗性會隨著蟲齡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防治時要採取有效的措施。
防治方法:誘殺成蟲,因粘蟲隨蟲齡增加,抗藥性增加,因此有效的方法是進行誘殺,可在田間安裝殺蟲燈來誘殺成蟲,還可在田間設定糧醋誘殺劑盆來誘殺成蟲。透過此法可以有效降低田間落卵的數量和幼蟲的密度。另外,還要結合科學的田間管理技術,及時的中耕除草,清理田地。根據粘蟲的發育過程,3齡前是最佳的防治時期,此時的抗藥能力差,使用藥劑可達到良好的效果,可在此時使用90%的敵百蟲可溶粉劑進行噴霧。
2.高粱蚜
該蟲的繁殖較快、發生世代短,卵在草上越冬,在春季溫度達到10℃以後孵化。高粱蚜寄生在高粱葉的背部,危害部位由下部向上部擴散,高粱蚜會分泌大量的蜜露,滴落在下部的葉片和莖上後影響植株進行光合作用,而使其無法正常的生長,導致葉片顏色變為紅色,出現穗小粒少的“瞎尖”現象,從而影響高粱的產量和質量。
防治方法:在早期剛發生時,將生有蚜蟲的底葉剪下,帶出田地外深埋銷燬,以控制蚜蟲蔓延。使用藥劑防治,一般每畝使用40%的樂果乳油50g,在高粱抽穗前撒在高粱株上以殺滅蚜蟲。
3.高粱地老虎
地老虎以老熟的幼蟲在土中越冬,在3~4月份化蛹,4~5月羽化,第一代的幼蟲的危害最為嚴重,成蟲在夜間活動,趨化性強,在高粱葉的背部產卵。地老虎為多食性害蟲,危害嚴重,主要危害幼苗,會將幼苗近地面的部分咬斷,使整株死亡而造成缺苗,影響高粱的產量。
防治方法:誘殺成蟲。設定糖醋液來誘殺成蟲,或利用地老虎的趨向性使用黑光燈來誘殺。在早春季節,播種前清除田地周圍雜草,防止產卵。播種後可配製毒鉺在田間使用。另外還可在地老虎的1~3齡幼蟲期使用48%樂斯本乳油在地表噴霧。
-
5 # 劉雙看三農
高粱種植用藥得根據高粱所得病症進行噴藥為宜。以下是高粱病蟲害防治的相關資料,僅供參考。
苗枯病主要發生在高粱苗期,以田間積水較多、溼度過大的田塊,尤其是在高粱移栽後遇持續降雨發病更重。其症狀是高粱生長到4—5片葉子時即可發病。始於下部葉片,後向上擴充套件。染病葉片生紫紅色條斑,漸聯合,致葉片從頂端逐漸枯死,種子很變褐。該項病由半知菌亞門的串珠鐮孢菌引起。病菌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在病部組織或遺落土中的病殘體上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濺射傳播,從植株傷口侵入致病。早春和初夏陰雨連綿,晝暖夜涼的天氣有利發病。植地低窪積水,田間鬱閉高溼,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雜肥,會加重發病。
防治方法:(1)實行3年以上輪作;(2)合理密植,採用高壟或高畦栽培;(3)起苗移栽時儘量少傷苗,避免造成傷口讓病菌侵入;(4)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雨後及時排水,嚴禁大水漫灌;(5)苗床內用衛保或三保奇花普防一次再移栽。
炭疽病高粱重要真菌病害,在苗期至成株期都可發生。苗期發病為害葉片、葉鞘,導致葉枯,造成死苗;中後期危害莖基部和穗部,造成莖腐和穗腐。以葉片和葉鞘症狀最為明顯。病株多由下部葉片先發病,逐漸向上部葉片發展,導致葉片逐層枯死。病葉則多由葉片端部開始發病,向葉片基部擴充套件。葉片病斑較小,近圓形或橢圓形,長2~4毫米,寬1~2毫米,中央深褐色或黃褐色,邊緣紫紅色、黃褐色或褐色,上生黑色刺毛狀小粒點。嚴重時,多數病斑匯合,致使葉片大片變褐枯死。葉鞘病斑較大,橢圓形至長條形,紅色、紫色或黑褐色,其上也有刺毛狀黑色小粒點。莖腐發生於近成熟期,莖基部節間初呈水浸狀變色,後形成中部紅褐色、邊緣紫紅色的斑狀,重者莖基部開裂,莖杆內部變色腐爛。病原菌還可侵染穗頸、小穗梗和籽粒,使之腐爛變色。該病由半知菌亞門的禾生炭疽菌引起。病菌除為害高粱外,還可寄生小麥、燕麥、玉米等多種禾本科植物,引發炭疽病。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中或種子內外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田間發病後,病斑上產生的分生孢子,借風雨或氣流傳播,進行多次再侵染,不斷蔓延擴充套件或引起流行。多雨的年份或低窪高溼田塊普遍發生,高溫、高溼、多雨有利發病。防治方法:(1)收穫後及時處理病殘體,進行堆漚發酵,高溫殺菌;(2)深翻土地,把土壤中殘留病殘體翻入土層深處,減少初侵染源;(3) 實行3年以上輪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4)及時追肥,確保後期不脫肥,增強抗病力。 (5)及時摘除植株基部老病葉;(6)嚴格進行種子處理,防治苗期種子傳染的炭疽病;(7)流行年份或個別重病田塊,從孕穗期施藥,藥劑可用衛保或三保奇花。
高粱紫斑病發生於高粱生長的中後期,主要為害葉片和葉鞘。下部葉片先發病,逐漸向上擴充套件,嚴重時高粱葉片從下向上提前枯死。葉片病斑紫紅色,橢圓形或長圓形,邊緣不明顯,多限於平行葉脈之間,有時呈現淡紫色暈圈,溼度大時病斑背面上生灰色黴層;葉鞘病斑較大,橢圓形紫紅色,邊緣不明顯,很少產生黴層。 該病屬半知菌亞門尾孢屬真菌引起氣傳重複性侵染病害。病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病株殘體內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田間發病後,產生的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進行重複侵染,使病菌不斷擴散,。該病的發展與氣候關係密切,一般高溫多雨年份發病重。防治方法:(1)秋後及時深翻土地,將病殘體深埋土中;(2)高粱生長後期及時追肥,增強植株抗病力。(3)儘早打去病株下部的1-2片老葉,增強通風透光,減少病菌傳染。(4)在發病初期用藥防治。
紅條病毒病病毒性病害,整個生育期都可發生,以苗期發病的植株受害最重。發病初期心葉基部葉脈間出現褪綠條點,斷續相連成行,後擴充套件到整個葉片,產生淡綠色、黃色條紋。有時條紋變紅,出現紫紅色梭條狀壞死斑,病斑擴充套件受粗葉脈限制。嚴重時全葉紫紅乾枯。病株矮小,苗期發病的病株株高是健株的1/3~1/2,不能抽穗,提早枯死;拔節至孕穗期被侵染的病株株高為健株的1/2~4/5,穗數,穗長,穗粒數和粒重都有所減少;抽穗後被侵染的,株高基本正常。病毒依靠蚜蟲、病株汁液摩擦和帶毒種子而傳播,但以蚜蟲非永續性傳播方式為主。防治上以藥劑治蚜為主,適期播種,增施有機肥,及時中耕除草,培土保墒。
黑穗病高粱黑穗病有絲黑穗病、散黑穗病、堅黑穗病、花黑穗病和長粒黑穗病五種,都是危害穗部。絲黑穗病以土壤帶菌浸染為主,屬幼芽浸染,每年浸染一次。浸染時期為白尖期至幼芽長2cm期間的幼苗。發病後整個穗子變成菌癭,不結實。病株在5~6片葉時明顯比健株矮小,葉色濃綠。孕穗期旗葉直挺,剝開苞葉可見白色棒狀物,俗稱“烏米”。烏米初期小,指狀,逐漸膨大為圓柱形,較堅硬,內部組織由白變黑。隨後烏米從苞葉中外伸,表面有白色薄膜。薄膜破裂後散出黑粉狀物,殘留一束束黑色絲狀物。散黑穗病的病株也比健株矮小,病穗籽粒被病原菌破壞,變成一個個的橢圓形或圓筒形小“灰包”。小灰包比健粒稍大,外被被暗灰色薄膜。薄膜易破裂,散出黑粉。一般全穗發病,但仍保持原來的穗形,個別病穗僅部分籽粒被害,其餘籽粒照常結實。堅黑穗病病株與健株無異,抽穗後病穗籽粒變為灰白色,露出穎殼之外,穗形不變。灰包圓筒形,內含黑粉狀冬孢子,外被灰白色薄膜。薄膜較堅硬,不易破裂。破裂時,僅頂部裂開小口。花黑穗病僅部分小穗發病,其餘健康。發病小穗多位於穗的下部,靠近旗葉葉鞘的部位。受害子房白色,多從一側開始膨大,形成隆起的皰斑(菌癭)。菌癭外膜灰白色,不規則開裂,露出黑粉狀冬孢子。長粒黑穗病僅部分小穗發病。染病小穗的子房變為稍彎曲的長角狀菌癭,突出於護穎之外,外膜灰白色。菌癭頂端破裂,散出黑色粉狀冬孢子球。黑粉散落後,無中柱,僅剩下8~10根黑色絲狀物,即殘留的維管束組織。防治方法:(1)與非寄主植物輪作;(2)秸稈漚肥,高溫發酵,充分腐熟,防止肥料帶菌。深翻滅茬,消除病殘體。(3)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4)在“烏米”出現後但尚未破裂前及時拔除病株,集中深埋或銷燬。(5)種子處理,用45-55℃溫水浸種5分鐘後悶種,待剛出芽時播種。(6)提高播種質量,縮短幼芽出土時間,減少病菌浸染時間。
生理性病害為高粱缺乏營養元素所引起,症狀因所缺元素不同而異。1、缺氮:生長緩慢,莖稈細弱,葉片變窄,葉色發黃,根少且瘦弱,生育延遲,穗粒小米質差產量低。早期缺氮不易察覺,只有幼苗呈淺黃色時,才能發現。高粱長到膝蓋高後則症狀明顯,其特徵是株型細瘦、葉色黃綠。下部老葉從葉尖開始變黃,然後沿葉脈伸展,葉邊緣仍綠色,最後整個葉片變黃乾枯,引起植株早衰。補救方法是及時追施腐熟清糞水或根外追施沼液;2、缺磷:葉片變窄,呈暗綠色,花數減少,開花結實延遲,根系發育不好,根少且短,植株生長變慢,造成貪青晚熟。解決辦法是增施腐熟農家肥。3、缺鉀:葉片中心部暗綠,葉尖、葉緣出現部分黃化或壞死,黃化及壞死部分與健部之間具明顯界限,葉片褶皺彎曲狀。防治方法:增施農家肥。4、缺微量元素:缺錳植株生長緩慢,出現明顯的失綠,葉脈間具紅褐色的色素帶;缺硫葉脈間變黃,晚秋莖基部變紅,多沿葉緣逐漸擴至整葉;缺鐵下位葉變為棕色,莖稈、葉鞘變為紅紫色,新長出的嫩葉出現缺綠症。
地下害蟲主要咬食幼苗葉片和幼莖,造成缺窩斷行。常見的有地老虎、螻蛄、蠐螬、蟋蟀幾種,均發生於苗期。地老虎俗稱土蠶,以幼蟲為害;螻蛄俗稱土狗,成蟲幼蟲均可為害;蠐螬為金龜子的幼蟲;蟋蟀以稱蛐蛐、蟈蟈,成蟲幼蟲均為害。防治上以灌根和毒餌誘殺為主,用藥時間以早上和傍晚(下午六點鐘後)為宜,藥劑只能選用清源保、三保奇花、綠晶生物製劑、Bt製劑、蘇雲金桿菌、青蟲菌、芽孢桿菌、白僵菌、魚藤、苦楝、菸草石灰水等。
粘蟲又名粟夜盜蟲、剃枝蟲,俗稱五彩蟲、麥蠶、行軍蟲等。鱗翅目食葉害蟲,以幼蟲為害,主要發生於5—6月份高粱苗期,大發生時可將高粱葉片莖杆全部食光,造成嚴重損失。因其具有群聚性、遷飛性、雜食性和暴食性的特點,已成為全國性的重大農業害蟲。老熟幼蟲體長38mm。頭紅褐色,兩側有八字形褐色粗縱紋。體色由淡綠至濃黑,因食料和環境不同而變化甚大;大發生時背面常呈黑色,腹面淡汙色。初孵幼蟲有群集性,初齡幼蟲僅能啃食葉肉,使葉片呈現白色斑點1、2齡幼蟲多在植株基部葉背面背光處為害,3齡後食量大增,可蠶食葉片成缺刻,開始具備假死性,受驚動即迅速捲縮墜地。幼蟲畏光,晴天白晝潛伏在根際處土縫中,傍晚後或陰天爬到植株上為害,當幼蟲發生量大且食料缺乏時,常成群遷移到附近地塊繼續為害;5—6齡幼蟲進入暴食階段,食光葉片或把穗頭咬斷,其食量佔整個幼蟲期90%左右;6齡後陸續入土化蛹。幼蟲取食禾本科植物的發育快,羽化的成蟲產卵量高。成蟲晝伏夜出,傍晚開始活動,黃昏時覓食,半夜交尾產卵,黎明時尋找隱蔽場所。對糖醋液趨性強,產卵具有趨枯性。成蟲需取食花蜜補充營養,蜜源豐富時,產卵量高;成蟲喜在茂密的田塊產卵,生產上長勢好的小麥、粟、水稻田、生長茂密的密植田及多肥、灌溉好的田塊,利於該蟲大發生。防治方法:(1)誘殺成蟲。利用成蟲多在禾穀類作物葉上產卵習性,在田間插穀草把或稻草把,每畝20-100個,每5天更換新草把,把換下的草把集中燒燬。(2)用糖醋盆、黑光燈等誘殺成蟲,壓低蟲口。(2)根據預測預報,掌握在幼蟲3齡前及時施藥防治。
芒蠅雙翅目蠅科鑽蛀性害蟲,俗稱高粱稈蠅、蛀稈蠅,主要以幼蟲在植株體內越冬,也有以幼蟲或蛹在生育後期高粱的分櫱苗裡及土中越冬現象,每年7代。以幼蟲為害高粱,初孵幼蟲多於7時前從喇叭口或葉縫侵入心葉,再由由心葉間隙鑽入生長點附近取食,造成枯心苗或穗畸形,俗稱“削心”。幼蟲侵入後1天出現枯心,嚴重時枯心率高達60%一70%,甚至絕收。成蟲有趨食蚜蟲蜜月露和腐臭動物的習性。卵多散產在最內3片心葉背面主脈兩旁或葉尖葉緣,每株1粒,每蟲產卵24—34粒。。多發生於5月中下旬和6月初高粱苗期。防治方法:(1)適時播種;(2)及時拔除枯心苗;(3)毒餌誘殺成蟲;(4)毒土點殺或藥液灌心。
蚜蟲俗稱“厭蟲”、膩蟲、蜜蟲、油汗,為高梁的主要的害蟲。一般發生高粱苗期和抽穗舉灌漿期。以卵越冬,次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產生有翅胎生雌蚜遷移到位高粱上為害,初呈點片發生,多以成、若蚜群集在高粱下部葉片背面吸汁液,使受害葉片者發紅、重者葉枯。後逐漸向上部葉片蔓延直至穗部,併產生有翅蚜擴散到全田。該蟲為害時分泌大量蜜露,滴落在莖葉上,油亮發光,並招致黴菌寄生,受害重者葉片枯萎,莖杆發軟彎曲,甚至不能抽穗。若抽穗揚花至灌漿期氣溫高,連續多天高溫乾旱少雨,則蚜蟲就會大發生。防治方法:(1)按6:2與大豆間種,改善田間生態條件;(2)黃板粘殺;(3)發生初期用藥噴霧防治。
高粱條螟俗稱高粱鑽心蟲,鱗翅目鑽蛀性害蟲,多發生於高粱生長中後期。該蟲以老熟幼蟲在玉米、高粱莖杆內越冬,每年發生2—4代。成蟲晝伏夜出,具趨光性但不強,初孵幼蟲常群集於心葉內啃食葉肉,被害葉可見網狀小斑和許多不規則的小孔,3齡後開始蛀莖為害,蛀食早的可咬斷生長點造成枯心苗,遲的莖杆被蛀則易造成風折枯死。防治上以高粱揚花前後和灌漿初期兩次用藥為宜。
防治藥物:1、防病藥物可選用:CuSO4、Cu(OH)2、石硫合劑、松脂合劑、衛保、三保奇花、生石灰等;2、防蟲藥物可選用:清源保、三保奇花、綠晶生物製劑、Bt製劑、蘇雲金桿菌、芽孢桿菌、白僵菌、青蟲菌等生物農藥和苦楝、魚藤、核桃、菸草等植物農藥。
-
6 # 黔農小莫
1、黑穗病
黑穗病從名字就知道它危害高粱穗部,發病時主要在穗期才顯露特徵,不到穗期察覺不出,也有部分在前期會顯露一些症狀。即是種植生長弱勢矮化,莖節短小,葉片簇生;在穗期變現為穗基部膨大,穗較小,穗內有黑色粉末。
防治方法:此病透過病菌傳播,多是病菌孢子在土壤或殘株上越冬,來年借風雨傳播。在種植時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再將田間的清理乾淨,尤其是病殘株,集中燒燬或深埋,再將土壤深翻消毒,合理輪作,精耕細作。如果是個別發病,先將病株拔除,用石灰粉撒在病穴消毒,如果是大規模發病,可用藥劑噴灑防治。
2、鏽病
鏽病也是危害極大的病害,它主要危害葉片,多發病在穗期前後,發病時葉片出現紅、紫以及褐色的小病斑,隨著病菌感染蔓延,病斑逐漸擴散,最後葉片出現大片的病斑,病斑中有孢子堆,這些孢子在破裂後會有鏽色的粉末,從遠處看,就像葉片生鏽了一樣。
防治方法:同樣的是孢子細菌在土壤或病殘株上越冬或越夏,再在再在後,孢子進入幼苗葉片中,逐漸擴散成病斑。選擇抗病品種,加強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理病葉和雜草,減少病原,發病初期用三唑酮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噴灑防治。
3、粘蟲
粘蟲又叫行軍蟲,喜群居,主要危害玉米和高粱等作物,常常群居於葉片,白天潛伏、晚上行動,啃食葉片葉肉,往往在爆發期,將高粱葉片全部吃掉,只留下一個莖杆,使高粱不能正常生長,嚴重時植株死亡或顆粒無收。
防治方法:在成蟲是開始誘殺,傍晚時分在田間放置一盆或多盆裝有誘殺劑的盆,誘殺劑可用糖醋酒自行調配。或者在6月產卵季節,在田間放置草把引誘成蟲產卵,然後再將草把燒掉,杜絕蟲源。及時除草,減少蟲卵,發病嚴重時運用藥劑防治,但要注意藥劑使用,粘蟲對農藥的抗性隨蟲齡的增加而增加,如果藥劑使用過度,對高粱和環境也會造成汙染。
-
7 # 農學博士教種植
農戶在種植高粱時,不僅要採用科學、有效種植技術,還要充分考慮到種植地區的氣候環境、土壤條件等,在確保高粱品質前提下,還要利用有效病蟲害防治措施,預防高粱病蟲害發生,提高農作物產量與品質。
1、高粱黑穗病
高粱很容易發生黑穗病,在高粱抽穗以後,絲黑穗病症狀會比較明顯,發病植株比較矮小,高粱在抽穗以後,病穗下部會膨大,苞葉比較緊實,裡面出現白色的棒狀物,在抽穗以後,還會有大量黑粉散出。一般情況下,黑穗病全穗籽粒都會變成卵形狀灰包,頂端稍有裂開,內部都是黑粉。
2、高粱蚜蟲
高粱蚜蟲是危害高粱的主要害蟲,其他的還有麥管蚜、麥二叉蚜、禾穀縊管蚜、玉米蚜等,統稱為高粱蚜。高粱蚜蟲的繁殖速度快、世代更迭短,卵能夠在雜草上過冬。在每年的6月份,高粱出苗以後,以點片形式發生。
3、病蟲害防治
(1)農業防治
透過輪作倒茬,可以使高粱順利實現高產。另外,對高粱種子進行篩選處理,並做好日曬工作,能夠有效保證高粱種子正常發芽、出苗,保證苗子生長整齊。為了提高種子成活率,我們務必對種子進行浸泡、日曬。除此之外呢,我們應該做好作物間套種,定期除草,以保證高粱產量得到穩定提升。
(2)物理防治
我們可以利用害蟲的趨光性,吸引害蟲,以減少害蟲數量,降低病蟲害發生。透過物理物質對害蟲進行誘殺,能夠有效保證高粱病蟲害減少。
(3)生物防治
對於病蟲害,我們可以有效運用生物防治,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可以利用瓢蟲吞食蚜蟲,避免病蟲害出現。利用生物防治,不但殘毒會降低,高粱品質也能得到提高。
結語
隨著社會不斷髮展,人們對物質水平要求不斷提高,綠色健康食品也逐漸受到重視。我們一定要防治好病蟲害,以達到優質高產。
-
8 # 南山人明江
高粱作為我們生活當中的粗糧,還是有一定的營養價值的,在全國各地均有種植。但是它和其他的農作物一樣,同樣會有蟲害的威脅。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高粱有哪些蟲害和一些具體的防治方法。
主要蟲害及防治方法
粘蟲:又叫行軍蟲,主要啃食葉片葉肉,嚴重時導致高粱絕收。防治方法就是及時除草,減少傳染源,發病嚴重時可用敵殺死乳油兌水噴殺。
螻蛄:主要危害種子和芽根,可採用樂果拌種,也可用敵百蟲毒餌防治。
東方金龜子:又叫蠐螬,主要為害高粱葉片,可以在成蟲發生期噴藥溴氰菊酯,對高粱無藥害;還可以使用人工捕殺或燈光誘殺。
蚜蟲:5月底蚜蟲繁殖速度加快,可以用吡蟲啉可溼性粉劑兌水噴施。
金針蟲: 又名黃泥蟲,成蟲叫叩頭蟲,主要為害高粱種子和幼苗。在播種前可以用辛硫磷拌種、悶種,晾乾後播種。
玉米螟: 主要是危害穗柄和莖稈,可以採取生物防治的方法,釋放天敵赤眼蜂防治。
舟蛾:在高粱葉背面產卵,危害葉片。可以人工捉蟲或者燈光誘殺。
芒蠅:主要危害心葉,造成枯心苗或穗畸形。可以及時拔除枯心苗,毒餌誘殺成蟲,毒土點殺或藥液灌心。
小地老虎:主要危害幼苗,可用樂斯本乳油兌水噴殺,或者人工捕捉,或拌入藥劑毒殺,或利用黑光燈誘殺。
以上就是高粱的一些常見的蟲害和具體的防治方法。在高粱的種植過程中,一旦發現有蟲害的發生,就要及時的採取措施來防治,否則會造成高粱減產,並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
9 # 80後守望者
一、高粱黑穗病
高粱黑穗病是遼寧高粱上發生普遍的病害,它包括絲黑穗病、散黑穗病、堅黑穗病。
症狀識別:絲黑穗病在抽穗後症狀明顯,病株一般較矮,抽穗前病穗的下部膨大苞葉緊實,內有白色棒狀物,抽穗後散出大量黑粉。
散黑穗病一般為全穗受害,但穗形正常,籽粒卻變成長圓形小灰包,成熟後破裂,散出裡面的黑色粉末。
堅黑穗病通常全穗籽粒都變成卵形的灰包,外膜堅硬,不破裂或僅頂端稍裂開,內部充滿黑粉。
發生特點:高粱絲黑穗病透過種子和土壤傳病,主要是土壤傳染,厚垣孢子在土記憶體活3年左右,在高粱種子露白尖到芽長1—1.5釐米時,侵染高粱幼芽。高粱散黑穗,堅黑穗病菌主要是以厚垣孢子在種子表面附著,帶病種子播種後,病菌與種子同時發芽,侵入寄主組織。病菌侵入後,菌絲蔓延到幼苗生長錐,以後隨著植株生長點向上生長而伸長,最後在穗部形成冬孢子。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地選用抗病良種。
(2)藥劑處理種子是防治高粱黑穗病最重要,最簡單,最有效的粉法。①2%立克秀按種子重量的0.1—0.2%拌種(米湯拌種)或50%禾穗胺按種子重量的0.5%拌種子。②用20%粉鏽寧乳油100毫升,加少量水,拌種100公斤,力求混凝土拌均勻,攤開晾乾後播種。③用20%萎鏽靈乳油(或可溼性粉劑)0.5公斤,加水3公斤拌種40公斤,悶種4小時,晾乾後播種。
(3)實行3年以上輪作,以減少土中菌量,是防治黑穗病的重要措施。
(4)提倡適期晚播,爭取早出苗、出全苗。及時砍倒病株,在灰包破裂之前,將病株砍倒拉出地外集中銷燬。
二、高粱蚜
在高粱上為害的蚜蟲主要是高粱蚜,其次還有麥二叉蚜、麥長管蚜、玉米蚜、禾穀縊管蚜、榆四條蚜、統稱高粱蚜。
為害特點:高粱蚜寄生在寄主作物葉背吸食營養,初期多在下部分葉片為害,逐漸向植株上部葉片擴散,並分泌大量蜜露,滴落在下部葉面和莖上,油光發亮,影響植株光合作用及正常生長,造成葉色變紅、“禿脖”、“瞎尖”穗小粒少,影響高粱的產量和品質。
發生特點:高粱蚜發生世代短、繁殖快。以卵在荻草上越冬,當6月高粱出苗後,遷入高粱田繁殖為害,苗期呈點片發生。在此期間若持續兩旬平均氣溫在22℃以上,降雨均在25毫米以下(高溫多溼)高粱蚜即可能大發生,反之若在此期間降雨量較多,氣溫偏低,就不利於蚜蟲發生。
防治方法:
(1)早期消滅中心蚜株(即窩子蜜),方法可輕剪有蚜底葉,帶出田外銷燬。點片施藥用0.5樂果粉或40%樂果乳油1500倍液。
(2)每畝用40%樂果乳油50克,對等量水均勻拌入10—13公斤細砂土內,配製成樂果毒土,在抽穗前揚撒在高粱株上。
(3)5%甲拌磷顆粒劑燻殺,每畝用甲拌磷200克,對沙土5—10公斤,撒入壟溝,每隔12條壟撒1壟,有特效。
三、高粱立枯病
症狀 主要為害幼苗。多發生在2—3葉期,病苗根部紅褐色,生長緩慢。病情嚴重時,幼苗枯萎死亡,引致缺苗。7—8月生育中後期個別地塊也有發生,為害根部,引致高粱爛根。
病原 Rhizoctonia solani Kuhn稱立枯絲核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該菌不產生孢子,主要以菌絲體傳播和繁殖。初生菌絲無色,後為黃褐色,具隔,粗8——12um,分枝基部縊縮,老熟菌絲常呈一連串桶形細胞。茵核近球形或無定形,0.1—0.5mm,無色或淺褐至黑褐色。擔孢子近圓形,大小6—9×5—7(um)。有性態為Thanatephorus cucumers (Frank)Donk.稱瓜亡革菌,屬擔子菌亞門真菌。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在土壤中存活,以菌絲體或苗核在土壤中越冬,是土壤傳播病害。除為害高粱外,還可為害玉米、大豆、甜菜、陸稻等多種作物的幼苗或成株,引致立枯病或根腐病。5、6月份多雨的地區或年份易發病,低窪排水不良的田塊發病重。
防治方法 參見玉米苗期根腐病。
-
10 # 農村花子
1、粘蟲。粘蟲是暴食性害蟲,發生面廣,為害猖獗,要做好蟲情預報,應用藥劑在3齡前殺滅。個別殘留大幼蟲可進行人工捕殺。防治粘蟲應選用菊酯類農藥。
2、螟蟲。玉米螟在高粱莖稈鑽洞,造成植株中上部折斷、倒伏或掉頭,對產量影響較大。防治方法:在心葉末期,投入辛硫磷顆粒劑進行殺滅。
3、蚜蟲。高粱蚜蟲是為害高粱最重的害蟲,也是多種病害的傳播者。每年7~8月高粱挑旗—抽穗—開花期是為害高峰期,防治不及時可導致不抽穗、敗育、植株枯死,甚至絕收。防治蚜蟲一般以菊酯類農藥、樂果乳油為主。
4、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地下害蟲在高粱苗期為害極大,嚴重影響保苗率。防治方法一般用辛硫磷或樂果拌種,或施毒谷,一般50千克藥劑拌15千克餌料。
-
11 # 鄉村老李生活記
高粱主要的病蟲害及防治方法:
一、高粱黑穗病
高粱黑穗病是遼寧高粱上發生普遍的病害,它包括絲黑穗病、散黑穗病、堅黑穗病。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地選用抗病良種。
(2)藥劑處理種子是防治高粱黑穗病最重要,最簡單,最有效的粉法。①2%立克秀按種子重量的0.1-0.2%拌種(米湯拌種)或50%禾穗胺按種子重量的0.5%拌種子。②用20%粉鏽寧乳油100毫升,加少量水,拌種100公斤,力求混凝土拌均勻,攤開晾乾後播種。③用20%萎鏽靈乳油(或可溼性粉劑)0.5公斤,加水3公斤拌種40公斤,悶種4小時,晾乾後播種。
(3)實行3年以上輪作,以減少土中菌量,是防治黑穗病的重要措施。
(4)提倡適期晚播,爭取早出苗、出全苗。及時砍倒病株,在灰包破裂之前,將病株砍倒拉出地外集中銷燬。
二、高粱蚜蟲
在高粱上為害的蚜蟲主要是高粱蚜,其次還有麥二叉蚜、麥長管蚜、玉米蚜、禾穀縊管蚜、榆四條蚜、統稱高粱蚜。
防治方法:
(1)早期消滅中心蚜株(即窩子蜜),方法可輕剪有蚜底葉,帶出田外銷燬。點片施藥用0.5樂果粉或40%樂果乳油1500倍液。
(2)每畝用40%樂果乳油50克,對等量水均勻拌入10-13公斤細砂土內,配製成樂果毒土,在抽穗前揚撒在高粱株上。
(3)5%甲拌磷顆粒劑燻殺,每畝用甲拌磷200克,對沙土5-10公斤,撒入壟溝,每隔12條壟撒1壟,有特效。
回覆列表
一、高粱黑穗病
高粱黑穗病是遼寧高粱上發生普遍的病害,它包括絲黑穗病、散黑穗病、堅黑穗病。
症狀識別:絲黑穗病在抽穗後症狀明顯,病株一般較矮,抽穗前病穗的下部膨大苞葉緊實,內有白色棒狀物,抽穗後散出大量黑粉。
散黑穗病一般為全穗受害,但穗形正常,籽粒卻變成長圓形小灰包,成熟後破裂,散出裡面的黑色粉末。
堅黑穗病通常全穗籽粒都變成卵形的灰包,外膜堅硬,不破裂或僅頂端稍裂開,內部充滿黑粉。
發生特點:高粱絲黑穗病透過種子和土壤傳病,主要是土壤傳染,厚垣孢子在土記憶體活3年左右,在高粱種子露白尖到芽長1—1.5釐米時,侵染高粱幼芽。高粱散黑穗,堅黑穗病菌主要是以厚垣孢子在種子表面附著,帶病種子播種後,病菌與種子同時發芽,侵入寄主組織。病菌侵入後,菌絲蔓延到幼苗生長錐,以後隨著植株生長點向上生長而伸長,最後在穗部形成冬孢子。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地選用抗病良種。
(2)藥劑處理種子是防治高粱黑穗病最重要,最簡單,最有效的粉法。①2%立克秀按種子重量的0.1—0.2%拌種(米湯拌種)或50%禾穗胺按種子重量的0.5%拌種子。②用20%粉鏽寧乳油100毫升,加少量水,拌種100公斤,力求混凝土拌均勻,攤開晾乾後播種。③用20%萎鏽靈乳油(或可溼性粉劑)0.5公斤,加水3公斤拌種40公斤,悶種4小時,晾乾後播種。
(3)實行3年以上輪作,以減少土中菌量,是防治黑穗病的重要措施。
(4)提倡適期晚播,爭取早出苗、出全苗。及時砍倒病株,在灰包破裂之前,將病株砍倒拉出地外集中銷燬。
二、高粱蚜
在高粱上為害的蚜蟲主要是高粱蚜,其次還有麥二叉蚜、麥長管蚜、玉米蚜、禾穀縊管蚜、榆四條蚜、統稱高粱蚜。
為害特點:高粱蚜寄生在寄主作物葉背吸食營養,初期多在下部分葉片為害,逐漸向植株上部葉片擴散,並分泌大量蜜露,滴落在下部葉面和莖上,油光發亮,影響植株光合作用及正常生長,造成葉色變紅、“禿脖”、“瞎尖”穗小粒少,影響高粱的產量和品質。
發生特點:高粱蚜發生世代短、繁殖快。以卵在荻草上越冬,當6月高粱出苗後,遷入高粱田繁殖為害,苗期呈點片發生。在此期間若持續兩旬平均氣溫在22℃以上,降雨均在25毫米以下(高溫多溼)高粱蚜即可能大發生,反之若在此期間降雨量較多,氣溫偏低,就不利於蚜蟲發生。
防治方法:
(1)早期消滅中心蚜株(即窩子蜜),方法可輕剪有蚜底葉,帶出田外銷燬。點片施藥用0.5樂果粉或40%樂果乳油1500倍液。
(2)每畝用40%樂果乳油50克,對等量水均勻拌入10—13公斤細砂土內,配製成樂果毒土,在抽穗前揚撒在高粱株上。
(3)5%甲拌磷顆粒劑燻殺,每畝用甲拌磷200克,對沙土5—10公斤,撒入壟溝,每隔12條壟撒1壟,有特效。
三、高粱立枯病
症狀 主要為害幼苗。多發生在2—3葉期,病苗根部紅褐色,生長緩慢。病情嚴重時,幼苗枯萎死亡,引致缺苗。7—8月生育中後期個別地塊也有發生,為害根部,引致高粱爛根。
病原 Rhizoctonia solani Kuhn稱立枯絲核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該菌不產生孢子,主要以菌絲體傳播和繁殖。初生菌絲無色,後為黃褐色,具隔,粗—12um,分枝基部縊縮,老熟菌絲常呈一連串桶形細胞。茵核近球形或無定形,0.1—0.5mm,無色或淺褐至黑褐色。擔孢子近圓形,大小6—9×5—7(um)。有性態為Thanatephorus cucumers (Frank)Donk.稱瓜亡革菌,屬擔子菌亞門真菌。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在土壤中存活,以菌絲體或苗核在土壤中越冬,是土壤傳播病害。除為害高粱外,還可為害玉米、大豆、甜菜、陸稻等多種作物的幼苗或成株,引致立枯病或根腐病。5、6月份多雨的地區或年份易發病,低窪排水不良的田塊發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