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奇碼星球
-
2 # 羽翼課堂1、對教育進行粗分
大致可以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其重要程度依次遞減。培訓機構屬於社會教育,應該滿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滿足不了的需求,比如職業培訓、興趣愛好(美術、音樂、書法、朗誦、禮儀等)等。可悲的是,目前大多數培訓機構,都以K12為主要業務領域,而且這個領域承載了許多本應屬於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職責。幹培訓機構最絕望的,在於有些時候看到了家長什麼樣,就知道孩子基本很難有太大的作為或出息;而看到公立學校老師滿嘴胡說八道還一百個瞧不起培訓機構老師,就很難為中國教育的未來抱有什麼美好的期望。段子說:新東方和學而思的股價,反映了現在中國教育的悲哀程度。這句話應該理解為:真正悲哀的並非培訓機構如何“忽悠”(當然,有底線的培訓機構還是有),而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嚴重缺失給這些忽悠創造了市場剛需。
2、這個機構倒閉了?每次招聘宣講,我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有沒有可能有一天我們這個機構倒閉了?底下的學生不知道我發問的初衷,不置可否的居多,少數膽大的會說可能。我的答案是可能。而且特別希望。起碼要把當下的虛火降一降,讓耶穌的歸耶穌,凱撒的歸凱撒,讓社會教育迴歸他們的恰切定位。但首先要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尤其是後者能夠做到什麼樣的程度。起碼現在的情況是:孩子不可能挑選公立學校的老師,都是自上而下的指派,家長抱團成功更換老師的案例極少極少;重點學校重點班的規模越來越大,我上小學的時候一個班70多個孩子,老師肯定不可能都照顧得來,孩子的個性化需求難以得到充分的滿足;教師教授的內容很難能夠充分地適應社會發展和孩子的需求,雖然有課改等一系列的調整措施,但反應肯定不如培訓機構靈活機動,中間還會有各種各樣的博弈和妥協,轉型往往難以徹底;何況體制內還有若干莫名其妙的教條——一位河北的老師曾經跟我說過,只因為她在課上只稱呼學生“李XX”為“XX”,課下就會教導主任批評了半天,說有損師道尊嚴。從這個角度看,培訓機構的某些理念和模式如果不說對公立學校現有的刻板的教學秩序構成衝擊,起碼從補充的角度說,還具有足夠大的市場。
3、瞎忽悠的老師多不多?相當多。有些是掌握了某些“營銷”手段之下的順勢而為,還有些是胡說八道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胡說八道的。比比皆是。從這一點上來說,大機構比小機構要靠譜,好歹裡面還能有一個專門負責師資培訓的部門,起碼這個部門裡還能有幾個真正的明白人,小機構主要就是看老師的吸金能力如何了。當然,所有的培訓機構都是企業或公司,完全讓他們做公益,也不現實。再加上上了市了得考慮股價,沒上市有雄心的憋著上市,沒上市也沒雄心的因為擔心人才外流也不得不整出一份雄心來,真正耐得住性子、慢得下節奏、狠抓課程質量、主打口碑營銷的機構,少之又少。教育規律和商業規律本來就不是一碼事,只要二者之間有妥協,培訓機構的產品就很難做到真正的“純粹”。但我依然堅持認為:培訓機構的亂象,是由公立學校的亂象催生出來的。就說奧數吧:沒有那些超級學校的“掐尖”,培訓機構想炒奧數也沒那麼容易。歸根結底,政策是市場的風向標,只埋怨培訓機構禍害學生的,是沒見過公立學校禍害學生更殺人於無形。培訓機構的老師當然也有一味迎合學生的,但學生成績提高與否是硬指標,糊弄不了的,只靠討學生歡心的老師,也很難立得長久。
4、這樣的回答,可能會觸怒部分公立學校老師。先前的答案就見過,重點學校的老師,自我感覺很良好。雖不致說我們彼此活在兩個世界裡,但針對群體的攻訐和討伐實在全無必要。我批評的是公立學校那些眼高手低而又自命不凡的體制依託者,正如您批評的是培訓機構那些睜著眼睛說瞎話滿嘴跑火車的江湖騙子,對於後者我同樣深惡痛絕,也希望您對於前者能夠不要給予過分的包容。如果這樣說還是不能打消您的憤怒,那我只好祝願您的學校早晚有一天把我們這些培訓機構擠兌垮——最基本的,不要讓您的學生來我們這樣的培訓機構上課吧。
-
3 # 專注少兒英語教學服務
呵呵,如果取消校外培訓機構,公立學校提倡“快樂教育”,那麼意味著中國開始分層了。有錢的把孩子送到私立貴族學校,學校會負責補課,而公立學校的學生如果學不會只能這樣了,連補課的地方都沒有。
我是做少兒英語的,有加盟店和直營店。經常去國外和香港,香港的孩子3歲就得學會握筆寫字。快樂教育”是碗毒雞湯,說白了就是英美精英階層幫下一代減少競爭對手編制的謊言
英美國家的私立學校教學質量高於公立學校,精英階層都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一年學費30萬人民幣左右,比國內上培訓班貴多了,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只能上公立學校,接受“快樂教育”,很難考上大學。
英美“快樂教育”背後其實就是階級分化,階級固化。
讓低階層的人們安於現狀,你是個平常人就安安分分地當個收銀員、貨車司機,別總想著考大學,跨越階層,多累。國家給你們提供醫療、住房、生育等各種福利,還有什麼不踏實的。
創建於2018.11.10編輯
-
4 # 大洲文苑
當下社會有兩大熱點現象:一是老年人熱衷保健品補身體,一是小孩子熱衷上輔導班補課。
校外培訓大軍正以猛虎下山之勢席捲全國,勢不可擋。前一陣在老家小城,看到每到下午放學時間,街巷滿是去培訓班的學生。正吃酒時,一位退休老師離席而去輔導班,輔導學生作文一次兩小時可得好幾百元。正上幼兒園的朋友小孩報了三個輔導班。昨天在北京一大型購物中心的二三樓看到的人滿為患場景是家長帶孩子參加英語輔導班,外教,每週一次兩小時800元,據說一年一個小孩要四萬左右!!!
不知這種現象正常不正常,但太多學生放了學就進輔導班,對正常正規的學校教育的衝擊是很大的,也是對當前教育體制與教學質量以及教師的的莫大諷刺。
是善補還是惡補,將來才能看得出!但課外輔導已成巨利產業卻是事實。課外輔導,興趣小組學習,本來是學校教育的正常延伸,現在卻推向社會,加劇了學生與家長的焦慮,搞得有子女上學的家庭,人人為課外補習而忙,家家為上輔導班而累,想來這未必是教育的正道。
-
5 # 阿飛嗶嗶
兩會期間,教育部長談到中小學生減負、治理校外培訓機構說: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新的學期開始不久,各位家長又帶著孩子奔波於各種輔導班,吃飯衝啊衝!上學衝啊衝!睡覺衝啊衝!作業衝啊衝!輔導班衝啊衝!......甚至很多交七八千元一個月,上什麼外教雙語幼兒園,還有更瘋狂的,孩子還在在肚子裡面,就搞什麼胎教。我真是無語至極!過去孩子智商沒問題,就站在面前,私塾先生斑竹棒打斷都學不進去,你還隔著一層肚皮、對一個智商發育不完全、根本不知你所云的血球球搞什麼胎教!
高層早已經意識到中國填鴨式教育對中國教育的危害,所以才有給中小學減負,但校裡減了校外增加,校外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如此一來危害更大:
首先校外機構以贏利為目的,其結果可想而知。我們孩子幼兒園的時候一家長在我吹噓他們孩子學了半年鋼琴都會彈好幾首曲子了。我們先不說那麼小學鋼琴對孩子的好壞,就只說她學習鋼琴。我不懂音樂,但我知道學什麼都是先學基礎,基礎學好了其他的水到渠成。但培訓機構為了讓家長掏更多的錢,先教曲子,讓你有成就感。如果基礎指法不練習準確,養成習慣,今後想改都非常困難。這孩子彈的曲子不過是不懂音樂的家長自娛自樂罷了,就算是今後孩子真從事音樂,習慣了彈法,想改也難了。拔了舊房蓋新房肯定比直接蓋新房費勁。
其次校外和學校重複教育,眼光稍稍放長遠一點都百害無一益。很多家長之所以熱衷於各種補習班,是因為參加後孩子分數提高了(當然更可悲的好多孩子分數不升反降)。長期依賴培訓班,自然慢待學校教育。傷害更大的是同樣一個問題,他要花兩倍的經歷、兩倍時間去學習,他要麼學校鬼混,要麼培訓班混-----即使他坐在教室不專心也叫混。你認為這樣對你孩子成長有益嗎?
培訓機構想讓你掏錢,自然就有一套說辭。比如七八千的雙語幼兒園:孩子語言培養要從小抓起,美國英國孩子不用教就會英語,就是因為英語語言環境,你孩子來上完雙語幼兒園,就像美國英國孩子,畢業了直接就會說很溜、很地道倫敦音英語,等等。結果呢!除了幼兒園頒發的四六級證書,什麼都沒有。美國英國孩子一天24小時英語環境,你的孩子才和那個黑人外教說上幾句話。家長們太天真了!
再說胎教,其實就是吵醒她睡覺了,伸了伸胳膊,伸了伸腿罷了,絕對不是受莫扎特交響曲感染,開始揮舞指揮棒
-
6 # 我是杜佩玉
昨天一位朋友和我聊天的時候,他說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他送孩子去上輔導班去學習興趣班,星期六星期天的班排得滿滿的,為什麼?
他不在乎孩子星期六星期天能學多少東西,他花了錢他也不在意孩子是否能學到東西,看人家對待輔導班的水平和覺悟有多高。可是。肯定有追求,追求是什麼呢?很多人想都想不到。
他的追求很簡單,就是讓孩子沒有時間玩手機,甚至孩子在這種狀態下,對手機沒有任何感情,也不喜歡玩手機,家長的目標就達到了花了幾千塊錢,就是為了實現這樣的一個目標。
並且透過他的描述,它的確實現了自己的目標,還是在學習興趣班的過程中多多少少的學會了一點,不過對於手機,對於平板對於電子產品是沒有太大的興趣,根本想都不想,煩啊。在興趣班的培訓過程中,有了許多的朋友,沒事聊聊天,甚至會組織幾個家庭一起去郊遊旅行等等。
同樣的一把刀,有的人用來做菜,有的人用來切肉,有的人卻把它當成了不應當使用的功能,所以說對於輔導班來講,也就像這把刀一樣。
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但是大多數人好。培訓班還有輔導班都苦大仇深。
-
7 # 小剛哥說教育
這個問題,給孩子報過課外培訓班的家長,最有發言權。
一句話,整頓轟轟烈烈,問題依然不少。
有些教育機構因為屬於違規辦學,一經整頓,關門大吉,家長都是預交了學費,找他們退費時發現對方已經無法聯絡,或者以各種理由拖延,令家長非常氣憤。
有些教育機構雖然還在經營,但是依然要預付教學費用,採取各種套路和所謂“優惠手段“忽悠家長,一次性繳費。
在此,奉勸“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一定要謹慎、謹慎、再謹慎!
越是預付費的培訓機構,跑路現象也越多!
-
8 # 尚德機構
“不好意思,我剛去吃了個飯,咱們開聊吧。”
和馬曉彤見面已是下午三點,每天下午兩點半是她的午餐時間,這樣的作息已經持續了一年,她早已習慣。
01
“我一度覺得自己並不適合當老師”
香港城市大學畢業後,馬曉彤下定決心做老師。她的理由卻很特別:“我總覺得自己還不夠好,做老師可以逼著自己去學更多的東西,所以我就入行了。”
她一路北上來到北京,成為了一名新東方老師。回憶那段時光,她用了“煎熬”來形容,因為內向和不善言辭的性格,在批課時她總是最差的那個人,馬老師甚至一度覺得自己並不適合當老師。
難道就這麼算了?水瓶座的那股不服輸勁兒一上來,就沒人可以說服她放棄了。“我分析了自己的優勢,試著尋找閃光點,發現我很擅長幽默的講知識點和換個角度看世界幫助提升學生的認知,之後我就以此為突破口來備課。”
靠著這種教學法,馬老師在新東方活得了賽課第一名的成績和領導態度的極大轉變,她也明白了,只要用正確的方法在正確的道路上堅持,就沒有做不好的事。
02
“把枯燥的課講有趣,我有三個方法”
她首先接手的科目是四大公共課程。公共課程看似枯燥需要死記硬背,如何把課講得有趣呢?
馬老師總結了三個方法:找源頭、找亮點、找相關。
“一門課程,乾癟的考點會讓學員們如同嚼蠟,我就去找到這個知識點的源頭,或者有關的亮點故事。比如我講中國近代史的戊戌變法時先說說甲午海戰如何讓舉國上下震驚和憤怒的,找到源頭會讓學員們有了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自然就有了興趣。”
她還很善於找考點與學員的相關性,比如在講政治經濟學時,馬老師就跟學員們講這是有關有錢人怎麼賺錢的課。“與‘我’有關是最重要的,大家聽到能讓自己變好的東西,自然不會排斥課程。”
03
“好老師無論做什麼都是在備課”
因為業務能力出眾,馬老師很快有了新的挑戰:集團培訓師。她又逼了自己一把:“培訓師要培訓新入職的尚德老師,這也是我自己能夠影響別人,提煉總結這些年教學經驗的機會。”
除了教學知識的乾貨,馬老師會更認真地看脫口秀、相聲,甚至《中國有嘻哈》。“嘻哈很有節奏感,能讓學員們燃起來,我也汲取精華,迭代出自己的新東西。”
馬曉彤說,一個好老師無論做什麼都是在備課,都能為自己所用,豐富課堂。“看書、看電影、看新聞、甚至談戀愛都是在備課,在平時積累素材。”
04
“冷麵笑匠”和“靈魂導師”稱號從何而來?
2018年9月,馬老師晉升為教學主管,工作也更加忙碌。白天既要排課也要備課,還要開會,晚上又要來到攝像頭前上直播課,她說壓力越大進步也會越大,說到自己的管理方法,馬老師很乾脆:“學會和同事們分擔事務,需要擔責任的事情我自己做。”
在尚德這些年,馬曉彤有“冷麵笑匠”和“靈魂導師”兩個標籤。她解釋說因為自己不愛笑,給學員們一種酷酷的感覺,“學員們第一節課可能會有點怕我,但後面的課就會知道其實我是個段子四處飛的老師。”
談到自己的職業表現時,馬老師說,感謝尚德,感謝學員,如此包容自己的個性,也讓自己的才華得以施展。2019年6月17日,馬老師再次晉升,成為教學經理,新的挑戰又開始了。
被問到一路蛻變,對哪個階段的自己最滿意時,馬曉彤笑著說:“下一個階段吧。”
說實話,部分藝術類學生可以採取校外培訓機構,為什麼從一年級到高中畢業,課本知識也要允許校外培訓機構,本來義務教育可以減輕家庭負擔,現在倒好,校外培訓機構減輕了學校老師的負擔,學生作業都留給培訓機構去輔導和檢查,家鄉花更多的錢和精力去給孩子選擇培訓機構,真的有點本末倒置。
如果不去輔導班,別的孩子都提前學習了高年級的課程,沒有培訓過的孩子,又落別人一大截,造成孩子心裡壓力。
回覆列表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答,題主說的這種情況,主要有一下幾個方面造成的。
1、公辦老師講究的是公平教育,還有時間限制,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班只有20%的人趕不上,是沒辦法在額外輔導的,而是按照教學流程一直往前走。
2、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大部分希望子女成才的心更加的迫切了,也就造成了攀比,還不管孩子的意願,大量給孩子報班!
3、本意老師是把作業留給孩子來做的,家長有時候輔導就行了,但是好多家長自己都不懂,怎麼做呢?只有去請老師了。
題主說部分藝術類學生可以採取校外培訓機構,課本知識允許校外培訓機構,其實深層次原因,還有家長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既然有個地方既可以學習,又可以幫忙看孩子,為什麼不選擇呢?在說了,關於課本知識,現在更新的很快,並不是學生都可以明白,是真的需要補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