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9
回覆列表
  • 1 # 淺談ASD

    對於小孩子出現踢人的行為,我們要分析孩子出現這樣原因,因為事出必有因!

    小朋友的這種行為可能是無意思的,也可能是故意,習得他人的做法而養成習慣!我們的孩子在這個年紀基本上是透過模仿他人的行為從而獲得知識。要是父母在孩子面前出現這樣踢人的行為,那麼就會習得這樣的行為,並且展現出來。

    如果孩子在出現這樣的行為時,得了強化(別人表揚他或者給他迴應),那之後出現踢人的行為會更多!

    這裡我跟大家分享從“應用行為分(aba)”的方向看待這個問題。不管一個多大的人出現這樣的行為,一定有他的前因(a),行為(b),結果(c)。一般是由這三個部分組成的!

    這裡舉一個例子,一個孩子在看到一個暴力的動畫片之後,去打了另一個小朋友,打完後他自己很開心並且沒有人責備他,其他小朋友表現出很開心的樣子!

    上面那個例子我們就可以看出他的a是:看了一個暴力的動畫片;b是:去打了另外一個小朋友;c是:很開心並沒有人責備他!

    孩子以後就會因為喜歡看到其他小朋友開心的樣子而打人!有一個後效(小朋友笑)讓他覺得做這件事一樣,所以他以後就會更頻繁的出現這樣的行為。

    所以孩子的脾氣大,我們要分析他為什麼脾氣大!要知道孩子打人之後父母的做法是怎麼樣的,是強化了他這樣的行為,還是忽視他這樣的行為呢?如果我們強化了他打人的行為,那麼他可能以後就會更頻繁的出現,如果我們能夠適當的忽視的話,並且採用一些方法,那這種行為就可能更好的控制。

    作為父母孩子出現打人的行為,我們一定也不要打她,你們一定不要用懲罰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這樣的效果是很差的!

    並且我們一定也要做好榜樣,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在小的時候主要是透過模仿來學習東西的!約兩歲的孩子,他們現在學習主要是透過模仿身邊的人去了解外面的世界。#育兒小知識#

    父母是他們每天能夠接觸到的人,父母的所作所為都能夠影響到他們,沒有我們的父母一定好做好榜樣,透過這樣的方式去照顧孩子,相信會事半功倍的!

    所以對於孩子的一些行為,我們一定要分析好原因,不能一棒子打死!我們的孩子真的是因為脾氣大而出現打人的行為嗎?不是其他的行為是會導致的嗎?#育兒經#

    我們一定要善於觀察,觀察我們孩子的一些行為,這樣子對我們教育孩子是有幫助的!

  • 2 # 八一同學

    3歲前孩子打人,家長正確處理方法

    攻擊衝動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在0-3歲間,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所以經常出現打人、推人、咬人的情況,這都不是問題,爸媽的引導才是大問題。

    寶寶打人分為三個階段

    【0-12個月】不到1歲的孩子的打人、推人行為往往不是有意的,這些行為在他們眼裡可能和其他活動中愉快的遊戲沒什麼差別。很多時候,他們只是在想要搞清楚自己的小手小腳可以做點什麼,這是他們正常的學習和發展過程。

    【12-24個月】這個年齡的孩子開始發展自我意識,開始瞭解“我”和“你”之間的區別,自主意識發展得比較快,但語言能力還跟不上。他們有很多需求,卻不知道如何用語言表達,急了的時候就容易訴諸肢體力量。而且這個時候他還沒有辦法很好地理解自己的行為和後果的關係。

    【24-36個月】這個時候孩子的語言能力逐步發展,開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表達自己的需求,但還需要我們一定的幫助。

    當時就屬於有自己的需求,但情急之下,也還說不清楚,就直接打我來表示了抗議。他的小手勁道很足!我那麼生氣,只是因為他平時很講道理,突然有了反差。

    但事實上,打和拍,3歲以下的孩子有時候是分不清的,他們還沒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力量。所以,我們也要告訴孩子,“你像我這樣輕輕地拍,很溫柔的,對……”“輕輕拍是可以的,但是打就會痛”。

    四個策略讓孩子改掉打人的習慣

    1、幫著孩子命名情緒

    事實上,要解決“打人”,就是讓他們有個正確的途徑去把一些負面的情緒排解掉。比如先說出來,這一點我在OK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引導了。所以在OK打我,我一時間有點大腦空白,本能還是記得跟OK說,“我看得出來你不高興了,你很生氣。”這一點很簡單,但足夠有用。因為孩子可以感受到你理解了他們的情緒,也能從中學到如何用語言而不是用手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2、幫助孩子學會表達

    孩子差不多到了三歲,掌握了一定的語言後,我們該時不時和他們交流。如果在和小夥伴發生衝突後,我們可以試著教教他們表達。

    比如下次樂樂搶你的小車時,你就可以說“樂樂,這是我的小車,請把它給我。”當你想和其他小朋友玩時,你可以問他們“你願意和我玩會嗎?”你可以告訴小禎:“你坐得太近了,我不喜歡你碰到我的頭髮”。這些表達方式對寶寶看似有些難度,但是我們說著說著,他們就會運用上。

    3、關心被打的孩子也是一種間接告知

    有一種情況特別想說,有些寶寶會發現平時很少受到爸爸媽媽的關注,但是隻有在打人的時候,爸爸媽媽才會花很多時間關注ta。這也會強化他們的打人行為。

    針對這種情況,講道理的效果就不大了。這個時候我們應該用簡單地用一兩句話說明打人的後果後,就把注意力放在被打的孩子身上。

    我們可以對被打的孩子表示關心、同情。這一策略就是清楚地告訴孩子“打人不會受到關注”這個資訊外,還很好地在孩子面前示範了同理心,這對孩子情緒能力的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

    4、幫著一起找到生氣時的替代策略

    我們也可以用枕頭和坐墊在角落做一個“平靜的小窩”,放些孩子喜歡的玩具、書等,告訴孩子生氣得不得了時,可以去那裡休息一下,讓自己平靜下來。

    對於有一定語言表達能力的孩子,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畫一張生氣的臉、撕報紙什麼的,幫助孩子學習以一種健康的、不傷害他人的方式來管理自己的情緒。

    兩種錯誤的方法一定要規避

    1、嘴巴上不說“不要打人”,表情上是嬉鬧的

    千萬不要孩子打我們的時候,嘴上說,“寶寶,你不能打人”。但表情上卻是高興的、很享受這樣的互動,“你這個小壞蛋。”

    這往往給孩子傳達混亂資訊,讓他們感到困惑,沒法區分打人是對的還是不對的,有可能會從我們的表情中判斷這樣做是被支援的。

    2、面子上掛不住,羞辱或嚴厲懲罰

    看到孩子打別家孩子,有點不好意思,就當著別人說,“你這個壞孩子,媽媽不喜歡你了”,或者也去打他一下,要知道小小的他們早有了大大的自尊心,這樣無疑會增加孩子恐懼或焦慮,你打他也是一種不好的示範作用,如此他們打人行為的情緒沒法得到排解,會出現更多的問題行為。

    當孩子打人時,我們往往會生氣、尷尬或者緊張,這些情緒都很正常,但是要提醒我們自己,不要在一個情緒極其激烈的情況下去管教孩子。

    當爸媽的我們要知道,在教育孩子控制情緒的時候,要首先學會控制自己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實習的時候,沒有實習經歷該怎麼辦(招有實習經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