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個老薑2個小姜
-
2 # 雪雪雪雪雪咲
雷筍,學名雷竹筍,又名雷公筍、早園筍、雷筍,因早春打雷即出筍而得名,是春筍市場上最早上市的筍種。主要分佈於浙江西北、江西的丘陵平原地帶,由於雷竹具有出筍早、產量高、筍期長、筍味美,年年出筍,效益高,適應性強等特點,並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商品價值。那麼要想讓雷筍長的嫩,口感好,那就要用好的技術培養,那應該怎麼做呢?
品種及種植首先要選好良種。雷竹是早竹的一個栽培型別。早竹有多種栽培型別,如闊葉雷竹、青殼雷竹、早園竹等,農民都稱為早園竹。而正宗的雷竹是細葉5葉烏頭雷竹。確定良種以後要選擇好母竹。母竹要求竹齡2年生,圍粗10~15cm,葉茂分枝低,健壯無病蟲。挖取母竹要求帶來鞭15cm,去鞭68~70cm,保護好螺絲釘,帶土7.5kg以上。栽種季節以夏季和秋季為好。栽種時,坑底要平,竹鞭要放平,適當淺栽,鞭土密接。做到深挖淺栽,下緊上松,種竹深度一般以竹鞭入土21~23cm為宜,種後要分層踏實,鞭根與土不留空隙。然後澆淡糞水5~8kg,再覆土成饅頭形,上蓋鬆土。高大的母竹要打樁固定。天氣晴朗要經常澆水。每畝合理的栽種密度為45~55株。
適宜土壤雷竹林地的選擇應以背風向陽,光照充足,坡度平緩,土層深厚、肥沃、疏鬆、透氣,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為好。要求微酸性至中性,適宜pH值在5~7之間,普通紅壤、黃壤都能栽培。鹽鹼土、死粘土、低窪積水、地下水位高和受工廠汙染的土地及高山風口和交通不便的地方不宜種植。新造林地必須全面整地,深挖25~30cm左右,清除樹根和石塊。種植後要及時除草鬆土,2年內要以耕代扶,間作農作物。成林竹園一年鬆土2次,一般結合施肥在6月和11月各一次。6月份要深翻,11月淺削。每次翻土,每畝一定要加生山黃泥土1~1.5t,竹園土壤要求達到海綿地,三保土,能保土、保肥、保水。
施足肥料充足的肥料是竹筍高產的基礎。據中國林業大學竹類研究室分析,每生產50kg鮮筍需消耗土壤中氮素250~300g、磷素60~88g、鉀素120~150g。如果生產1t鮮筍的竹園,每年施肥量最低標準是有效氮7.5kg、有效磷2.1kg、有效鉀3.2kg。據此竹筍對氮、磷、鉀三要素的比例為5∶1∶2。根據我們的栽培經驗,畝產雷竹筍2.5~3.1t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是:
(1)長鞭肥,6月份新竹成林後,施尿素45kg、磷肥110kg、鉀肥25kg,結合深翻土加生黃泥土1~1.5t,將肥料翻入土中,促進新竹鞭生長快,生長粗壯。
(2)催芽肥,9月份雷竹開始長芽,施人糞尿1~1.2t,沖水一倍以上潑澆。
(3)孕筍肥,11月上旬施孕筍肥,用牛豬欄肥或雞鴨糞3~4t,翻入土壤中,加上生黃泥土1~1.5t,以提高土溫,促進筍芽長大、長粗。
(4)長筍肥,出筍前半個月(約12月底1月初)施長筍肥(農民稱催生肥),用尿素10~15kg;此外,挖筍後,還要施穴肥,每個筍穴施3~5g尿素。
充足水分雷竹喜歡土壤溼潤,但又怕積水。平地竹林,山灣風口,土壤粘重的竹林,要開好排水溝,乾旱季節要澆水灌溉。雷竹在竹鞭期最需要水分,此時正處5~6月的梅季,雨水比較充足,但遇空梅,高溫乾旱,就會影響竹鞭生長,要澆水灌溉。其次在孕筍期,雷筍的含水量在85%以上,沒有水就不能成筍,所以遇到秋旱,久晴無雨要及時澆水,促進筍芽分化、長大。另外,若是採用覆蓋物來提早出筍的竹園,在覆蓋前要澆透林地,促進覆蓋物發酵,提高增溫效果。蓋覆物以穀殼較好。
合理密植合理的立竹數關係到有效利用光能。實踐結果,畝立竹量以550~650株為好。並且要求分佈均勻,過密會影響林地光照和出筍面積,過稀則光能利用不足。
適宜溫度適宜的溫度,可以為雷筍早出高產創造條件。雷竹出筍的地溫要求是10~12℃,要使多出春筍,就要透過人為因素使地溫達到出筍的要求。提高地溫的辦法主要有3條:
(1)增加施肥量;
(2)分水管理;
(3)適當覆蓋。先把竹葉、穀糠、穀殼、麥殼、油菜殼、稻草、雜草和腐熟的豬牛欄肥、雞鴨羊糞等鋪於林地,然後加上生黃泥土1.5~2t,有條件的再覆蓋塑膠薄膜,覆蓋後20~35天就會出筍,使出筍時間提早了35~40天。出筍後要注意及時採收,保鮮上市出售。
防雪及防治病蟲害雷竹壁薄性脆,冬季容易被大雪壓斷。防止雪壓的辦法有2條:
一是適當鉤梢,鉤梢可在9月份進行,留梢12~13檔;
二是搖雪,如竹園在住房附近,面積不大,可以不鉤梢或少鉤梢,一旦降雪,便要勤搖竹杆,避免被雪壓斷。 雷竹的蟲害主要是蚜蟲、竹廣肩小蜂、蚧殼蟲和竹螟等。應以預防為主,將蟲害消滅在初發階段。據竹農實踐,採用千分之一氧化樂果液在林地噴澆,透過竹根內吸,殺蟲效果很好。蚧殼蟲可用人工抹殺。病害現在發現的只有煤汙病,其起因是蚜蟲和蚧殼蟲,如果防治了蚜蟲和蚧殼蟲,煤汙病也會自然得到控制。
還要控制竹子開花竹子開花是一種生理現象,但由於開花要消耗大量養分,對竹子生長不利,所以一旦發現開花,要立即挖除開花植株,以減少養分消耗。同時要加強培育管理,重施有機肥,加新山黃泥土,減少開花,促進自我康復。
希望可以幫到您~
-
3 # 超哥來開箱
背景技術:
雷筍,學名雷竹筍,又名雷公筍、早園筍、雷筍,因早春打雷即出筍而得名,是春筍市場上最早上市的筍種。雷筍味道鮮美,甘甜脆嫩,出肉率高達70%,為早熟、高產的優良筍用竹種。從營養成分看,雷筍含有粗蛋白、脂肪、可溶性糖類、纖維素及無機、機鹽等。其中,每100克雷筍中含粗纖維0.55克,適中的纖維素含量對排除腸道毒性或刺激有積極作用,能有效地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和健康,在腸癌預防上有極佳作用。每100克雷筍中含粗蛋白2.7%,容易被人體吸收。其蛋白質含量比常見蔬菜要高,比大白菜高1倍,雷筍蛋白質水解後可產生18種氨基酸,其中有8種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成為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理想綠色食品。每100克雷筍中脂肪含量較低,僅為0.52%。其脂肪含量雖少,但比常見蔬菜含量要高,而且其脂肪消化率較高,必需脂肪酸含量較為豐富,經常食用雷筍不會引起身體肥胖。經測定,每100克雷筍的糖類含量中,總糖、可溶性糖類分別是為3.5%和1.7%,經常食用不易引起身體肥胖,每100克雷筍中除了含有鹽等無機成分外,還含有鈣、鐵等礦質鹽類,以及維生素A、維生素B及維生素C等,能有效調節人體發育和新陳代謝的各種生理活動。粗纖維還可減少腸癌的發生,因此雷筍現已成為廣大消費者接受,成為21世紀理想的健康綠色食品。
雷竹筍生性文雅,怕積水,對土壤要求為疏鬆的沙質壤土,pH值微酸至中性。一些在水溫等方面能夠引種的區域的往往存在有地下水位高、土壤黏性大易板結、理化性質上鹽鹼度高的問題。首先,在一些平原水網地區,種植地地下水位較高,很容易積水造成竹子爛鞭;其次區土壤的黏性較高,土壤易板結致使孔隙度少,通氣性較差,水分不能達到深水層,易造成母竹缺水死亡,且土壤理化性質上偏鹼性,也不利於母竹生存;另外在平原地區,冬季西北季風較強,對雷竹的母竹引種造成很大影響。因此,雖然雷竹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仍然沒有規模性的推廣種植。
步驟:
1、母林建設:選擇種植密度在100-120株/畝的山地竹林,林中母竹分枝低、生長旺盛、粗度中等的當年生嫩竹林作為母林;或者按上述要求在2-3月培育母林,將母竹按竹鞭原方向放入穴內,竹鞭平置,深度為25-750px,母竹蔸下部與墊土接觸,分層回填穴土,澆水保溼,打樁固定,保持土壤溼潤;對於病竹、弱竹進行梳理、替換,母竹留來鞭長度10-375px、去鞭20-625px,留枝5-8檔;並在母林沿山林坡度開設多條排水溝。
2、出筍前期育肥:在上年冬季對竹林進行育肥,先將林地進行淺鋤鬆土除草,然後施用底肥並覆草保肥;第二年立春之前即出筍之前,揭草並鬆土15-500px,然後在林地均灑米糠10-15釐米,並與鬆土層混合耙勻使土層疏鬆透氣,最後再在林地覆蓋一層20-625px厚的米糠保溫。
3、出筍肥水管理:雷筍生長時,將腐熟的人糞尿用水調和後澆於竹根周圍,對竹根以外區域施用有機肥,每畝施用500-800公斤,並全林進行噴淋保溫。
4、採筍:1月至3月,將長出米糠表面的雷筍進行採挖,透過挖筍、合理留養,使留養母竹均勻、合理分佈,同時透過及時挖筍,防止養分分散消耗,保證留養母竹有足夠養分供給生長。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底肥由以下方法配製而成:先將腐熟農肥45-60份、菜籽餅肥30-35份、人糞尿20-40份與秸稈末10-15份堆漚5-7天,再與化肥15-25份、硼肥10-20份一起施用。
進一步的,所述的秸稈末為長度0.3-25px的小麥、水稻、油菜的秸稈。
優點及有益效果:
透過選擇合適的竹林或者選擇合適的種植時間,為獲得雷筍高產奠定了基礎。採用米糠來調理土質,防止了土壤板結;透過米糠來保肥、保溫,促進出筍,同時縮短了雷筍生長週期。同時透過底肥與生長期施肥、保溼的肥水管理,促使了母竹多發鞭、發好鞭,多孕筍、出好筍。本發明培育的雷筍生長速度快,出筍時間短,口感好。
技術總結:
(1)母林建設;
(2)出筍前期育肥;
(3)出筍肥水管理;
(4)採筍。
透過選擇合適的竹林或者選擇合適的種植時間,為獲得雷筍高產奠定了基礎。採用米糠來調理土質,防止了土壤板結;透過米糠來保肥、保溫,促進出筍,同時縮短了雷筍生長週期。同時透過底肥與生長期施肥、保溼的肥水管理,促使了母竹多發鞭、發好鞭,多孕筍、出好筍。這樣培育的雷筍生長速度快,出筍時間短,口感好。
回覆列表
首先要引種出筍早、產量高、品質好的雷筍竹種。加強培育管理,促進竹林健壯,多發新芽。於12月中旬完成灑水、澆肥工作後,在泥土表面全部蓋滿竹葉,達到30公分。每平方米土面需要撒竹葉大約11公斤,如果竹葉不夠,也可用麥稈、麥殼、油菜籽殼等替代。葉子上再蓋一層塑膠薄膜,增強保暖性,防止雨水打溼覆蓋物。到3月份天氣轉暖後,再去除覆蓋物,轉入常規養護。
竹葉覆蓋地面後如何採筍也是很關鍵的一步。未進行覆蓋的竹園,春筍出土一目瞭然。地面覆蓋後,早期長出的筍難以被發現。有經驗的筍農用腳輕踩筍地,若有硬物上頂之感,表明這個地方有筍,就可以就地挖取。
要想保證年年都有大豐收,就得留筍養竹。竹筍生產常有大小年。合理留養母竹,加強培育管理是克服大小年的關鍵措施。每當出筍高峰後期,也就是清明前後一週左右,逐株挑選母竹強健、筍芽粗壯、分佈均勻的筍株留養新竹,保持全園立竹量600~800株,並使竹齡結構合理,在此基礎上做好松泥土、除雜草、施肥、排灌、疏刪、護竹和病蟲防治等一系列養護培養工作。
若是你想要另外開闢一處竹園,該怎樣選擇和栽種母竹呢?首先,雷竹移栽定植以每年2月、6月或9-11月為宜。選用竹齡1年左右,齊胸竹圍8~15公分粗,分枝低、枝葉茂盛、生長粗壯、無病蟲的竹株做母竹,帶土移栽,按來鞭15公分,去鞭33釐米長度切斷母竹的地下竹鞭,根坨帶土15公斤以上,並將其包紮好,防止鬆散。挖起後斬去竹梢,減少蒸發。運到目的地後即可以進行栽種,種植的地方底部要平整,竹鞭也要平展開啟,栽植深度以竹鞭在土面下20~25公分處為宜。然後從下面往上回填表土,分層踏實,每株澆淡糞水5-10公斤,再培土成龜背形,打樁護稈。以上就是種植雷筍的一些方法了,希望可以給大家借鑑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