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寒冰泉
-
2 # 老爸的修行
教育的物件,並不是知識、道理,而是孩子。
所以,什麼是真正的家庭教育,看似不是一個好問題。
真正的的問題是“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
教對應的是學,回答這個問題,其實需要思考的卻是“孩子是如何學習的?”
所以,我們需要的是滿足孩子學習的教育方法。
如果我們的教育者,有這樣的理念,大體便會去了解孩子、重新解構自己的知識。
如果我們的教育機構,有這樣的理念,大體便不會去從家長的焦慮與恐慌出發,重新安排員工的培訓。
教與學的哲學引用《學記》中的一段話,
道(dǎo)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
其中的含義:
教學是相互的關係,引導學習但不可以強求於盲從,這樣教與學的關係便是融洽的;
雖然你懂得更多卻不可以抑制學習者的想法,這樣教與學之間才會更多的互動想法獲得收穫;
啟發學習但不直接給出答案,這樣才能更好的啟發學習者的思考。
所以,家庭教育的真諦在於父母的修養提升,以身示範,引導思考,從自我的成長中教育自己的子女。而不是一邊說著不可以看電視要好好學習的道理,而一邊自己玩著手機開著電視。
正如子曰:言教者訟,身教者從。
Ps: 《學記》,是古代中國典章制度專著《禮記》(《小戴禮記》)中的一篇,寫作於戰國晚期。相傳為西漢戴聖編撰。據郭沫若考證,作者為孟子的學生樂正克。《學記》文字言簡意賅,喻辭生動,系統而全面地闡明瞭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以及同學之間的關係。比較系統和全面地總結和概括了先秦中國的教育經驗。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論著。 -
3 #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接受最早,受影響最深,持續時間最長的的教育,家庭教育的本質是透過引導促進孩子從生理的自我到社會自我,最後到心理自我的發展過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如果把孩子比作是小樹,那家庭教育就是提供小樹茁壯成長的條件。小樹茁壯成長需要Sunny、水分、養分、溫度、土壤。那家庭教育如何提供適合的Sunny、水分、養分、土壤、空氣?
1.Sunny:家庭教育的Sunny就是無條件的愛,這一種愛不附帶任何條件,不是因為孩子達到了父母的要求而愛孩子,就愛你原本的模樣,無條件的愛”的四個特點,不索取、愛ta本來的樣子、對差異的包容、本質更多是一種行為,而不是一種感覺。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永遠站在你背後愛你支援你,有了這份愛孩子就會帶著勇氣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2、水分:家庭教育的水分就是使教育在潤物細無聲處滋潤潛移默化影響教育孩子。
3、養分:家庭教育的養分就是在孩子發展的關鍵期提供充足的養分。關於教育和教學如何促進心理發展,維果斯基提出了三個重要的問題:其一是“最近發展區”思想,其二是教學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其三是學習和知道的最佳期限。家庭教育就要在孩子的學習關鍵期,跟進教學教育,促進孩子達到自身的最近發展區。
4、溫度:家庭教育的溫度就是恰如其分施教,根據孩子的氣質特點因材施教,就像樹種不同,需要的溫度不同一樣。
5、土壤:土壤質地的好與壞是小樹生長的根本,家庭教育的土壤就是創造孩子成長適宜的環境,班杜拉認為孩子是透過觀察和模仿而獲得社會行為, 孩子每天都積極觀察周圍的人和事,並常常把父母、老師和大孩子視為榜樣,而有意模仿他們的態度和行為。如果看到被模仿的行為受到肯定和讚揚,孩子就傾向積極學習和模仿這種行為,反之,看到被模仿的行為受到懲罰,孩子不再模仿。我們常說言傳不如身教,身教不如文化薰陶,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父母自身要給孩子提供學習的榜樣,不斷髮現孩子的閃光點,基於客觀事實去讚美孩子,不斷強化孩子的閃光點,推動孩子成長。
-
4 # 百合媽媽讀心理
教育的本質首先是要有這方面的意識,有的家庭對孩子什麼都不管,美其名曰叫“放養”,真的是不可取的,小樹苗不修剪怎麼可能成才呢!
第二是言傳身教。什麼樣的家庭,什麼樣的父母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你希望你的孩子做到什麼,你首先得做到,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勝過任何說教。
第三是有計劃地培養。從小要給孩子訂立一些必須遵守的規矩,必須養成的習慣。這些規矩與習慣會影響、貫穿孩子的一生,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第四有技巧地培養。學習一些育兒知識,包括情緒管理、親子溝通、親子閱讀等等,會讓你在育兒過程中少走彎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5 # 麗麗魚2018
家庭教育往大的方向說,她不是簡單的一門學科,而是一項系統工程!
往小的方向看,家庭由家庭成員組成,而家庭成員都是人,所以家庭教育本質就是對人的教育,既包括父母也包括孩子!
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孩子也成長父母!這是一個相互推動的教育過程!
在家庭教育中,本質的問題就是解決關係問題!即解決親子關係問題,夫妻關係問題,和自我關係問題!
一個懂得家庭教育的父母一定能培養出一個幸福的孩子,也能營造和諧幸福的家庭氛圍。所以當今社會,如果我們還抱著舊時的觀念,不懂得與時俱進,去學習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和方法!那麼會產生許多親子矛盾,會出現夫妻問題也是必然的!
所以說,真正的家庭教育是必須要懂人(懂孩子,懂伴侶,懂自己),並學會處理關係!因為懂你,所以會用正確的方式來愛你,這樣各種方式就處理好了,家庭也就和諧幸福了!
這是我個人的淺見,僅供參考!
-
6 # MoonRock天地
家庭中的個體是相互影響的,父母不僅影響孩子,孩子也在影響父母,所以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的影響和教育,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
個人認為,在家庭教育中,家庭和父母是根基,孩子是枝是葉,枝葉發展得好,有賴於穩固的基礎和營養豐富的土壤。在家庭教育中,包括:
1、父母的自我成長。父母首先要有健全的自我,心智比較成熟,才能給予孩子良好的引導。所以,家庭教育中父母自身成長教育是重要的一部分。
2、在對孩子陪伴,與孩子互動中,幫助孩子樹立積極的信念和觀念。
3、發現和糾正孩子的行為問題,培養良好的行為和習慣:如學業問題;多動、攻擊等行為;同伴關係問題;自我意識(如自尊、 適應能力等)、情緒控制等。
卡爾.雅斯貝爾斯曾說:教育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教育應該是純粹的,不摻任何雜質的,是春風化雨的過程。
-
7 # 激思
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教育孩子學習成績多麼的好,怎麼樣的高,而是教育孩子感愛到父母的愛,以及感受到父母的辛勤付出。
首先讓孩子知道父母養育之恩。孩子從小懂得父母的養育之恩,深知父母的不易,就會深愛這個家,長大就願意為家付出,就會有孝心,就會愛家愛國。
其次讓孩子擁有不服輸的個性。讓孩子多關注體育賽事,從小培養不服輸的個性,對孩子的學習成長必有好處。
第三讓孩子擁有分辯善惡的能力。分辯善惡,孩子就會是非明確,就會遠離假醜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長大成人必有家國思想。
第四讓孩子擁有誠實守信的品格。“狼來了”的故事深深地紮根於每個人的心靈。讓孩子早早就明白誠實守信的品質,對孩子以後的發展就會有很大的幫助。
人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本質就是每個人首先擁有家國思想,其次是學業有成,為社會做事,體現出個人價值。
-
8 # 飆天馬行空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這個問題太大了,不好回答。如果你能夠回答,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那就能夠很好理解,到底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才是你所希望的。
教育目的是育人。那你希望你的孩子成長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德才兼備?樂善好施?獨立自我?升官發財?偉大的人物?明星偶像?……我想,在當今這個年代,最主要的是要讓孩子有能力享受做一個平凡人的幸福和快樂。
能夠出人頭地,功成名就,必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長大後只會懷疑活著的意義。
回到家庭教育這個問題,簡而言之就是價值觀、人生觀、社會觀的問題。父母是模板。你怎麼看待世界,怎麼應對周圍環境,怎麼對待別人,孩子都看在眼裡。日積月累,塑造成型。
-
9 # 似水流年12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格健全、全面發展的人。
這樣認識,那所謂的家庭教育其實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僅僅是親子關係,也就是父母之女之間如何相處,以促進孩子成長,而不是給孩子成長設定障礙,形式上看這是父母之女之間的情感關係和生活關係,但實質上,形成健康良好、平等互動的親子關係,這就是家庭教育唯一的內容和唯一可實現的途徑,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可稱為家庭教育的東西。
可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父母和老師在教育中的地位和角色也完全不同,但在中國大而化之的傳統文化之下,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本質上就缺乏必要的分界線,我們沒有基於人格意義上的個人,我們的人格只有集體才有,所以傳統上是不存在什麼家庭教育的,家庭教育和國家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混為一談,這就是造成今天教育亂像的根本原因所在。
家長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老師找不到自己的角色,於是你來代替我,我來代替你,當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彼此之間實在無法代替的時候,矛盾和糾紛就會由此爆發,成為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社會也只能採取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辦法來緩解,而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由於內在矛盾衝突引發的問題。
家長和教師需要各自迴歸本位,做自己職責範圍內的事情,而不是相互推諉,相互指責,因為這個根本毫無必要,因為彼此角色不同,地位不同,在教育中職能交叉重複的地方並不多,出現問題各自反思自己就足夠了,相互指責抱怨既無必要,也無意義。
-
10 # 桐瑤姐
我認為,教育的本質不一定非得把孩子培養成學霸。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只是成績好才是成功的家庭教育,而是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因材施教,把孩子培養成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優秀的品質,以及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為習慣,愛勞動,懂感恩,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我們用愛,用心培養出來的孩子,都不會差到哪裡去的。
-
11 # KDC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重在養,而不在教。
現在孩子學習上的問題,各種各樣的問題歸納起來就是心力的不足,心裡面對學習熱情不足。養魚重在養水,養樹重在養根,養人重在養心。
如果一個孩子的心在家裡面得不到養護,得不到有效的滋養,天賦的聰明就沒有基礎;智商再高,沒有恰當的、相應的心態支撐,天賦很難發揮。
我們先不講孩子的心如何,先看看養孩子心的人,也就是父母的心適不適合養孩子,或者如何達到養孩子的狀態。
如何點燃孩子內心的學習熱情,點燃需要一定的溫度,需要一定的狀態才能點燃。
如果家長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是焦慮不安的,我們很難去點燃孩子學習的熱情。
面對孩子不管出現任何狀態的時候,保證父母情緒的平和,這是對孩子最偉大的教育。
-
12 # 貝旅網
在目前大環境的教育體制下,家庭教育是跟上時代變化,定製未來能力教育的最好方法!
原因:國家教育是一個穩定不易變的基礎系統工程,而家庭是一個動態,快速適應社會變化的單元細胞。看看我們現在的學校教材,幾乎幾十年都沒變化過,再看看我們目前各行各業隨著技術和資訊的快速變化,而發生的翻天覆地變革!這也為什麼現在孩子的父母對教育如此焦慮,一方面學校減負但教學內容並沒變化;另一方面,自己工作的各行各業急劇變化,壓力,知識新能力,稍有不努力,就會被淘汰!
孩子現在學的東西究竟有沒有用?未來什麼才是最重要的能力?人工智慧是否讓大多數失業…一系列涉及未來的不確定性,更是加劇了人們的焦慮感。孩子需要什麼樣的知識,其實父母從自己的工作和切身體會,更容易結合孩子特點,為孩子定製屬於自己的家庭教育內容,這也就是為什麼各種培訓班特長班等火熱的原因。
但什麼是教育的本質?最簡單粗暴的回答也許就是,教會個體適應社會能力的自我成長,確切的說是終身學習成長的能力。那麼怎麼能夠滿足這個本質?主要體現下面四個方面:
第一,基礎知識的儲備,就是目前學校的課程安排;
第二,綜合能力的應用,就是利用基礎知識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健康快樂的體魄,培養一個屬於自己的終身愛好運動,一個興趣愛好等
第四,終身閱讀,學習的閉環提升進步的思維習慣和行動力!
-
13 # 馮國強老師談新早教
顧名思義,家庭教育四個字似乎很容易理解,但其實很難深刻、準確地理解,或許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為家庭是千差萬別的,家庭教育也不可能整齊劃一。 孩子的成長過程始終受到環境的影響,除了孤兒,家庭是孩子接觸最早、最緊密、最長時間的環境,同時又是有別於幼兒園、學校、社群的獨特的不可替代的環境。
與題主的想法有所不同,答者認為家庭教育大概沒有“真正”與“虛假”之分,而只有“品質”和“價值”之別。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與文化,孩子身在其中必然受到薰陶和影響,家人的興趣喜好、待人處事的習慣、相互之間的關係、重要的儀式活動、日常的生活瑣事,無一不會在孩子身上留下烙印,不管長短、好壞都是教育的一部分。
每一位家長都會以特有的方式跟孩子互動,或尊重支援、或溺愛保護、或嚴厲教導、或放任忽視,哪一種情況都是特定的教育,讓孩子體會和借鑑到人和人之間關係,模仿和學習到溝通互動的態度和技巧,無論積極還是消極,也無論家長是否已經意識到。 相比較而言,專門去教孩子的一些活動,往往只是家庭教育中很小的一部分,家庭教育的主體一定是滲透在每時每刻中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所以要提升家庭教育的品質和價值,除了修身、齊家以外或許其它都只能算作皮毛,當然學些具體的方術也是好的。
題主還問道教育的本質,這個太過高階和深刻,不敢說是作答,姑且算體會吧——教育的本質不該是教給孩子什麼具體的東西,而當是按照適合孩子天賦個性的方法,提供適時、適度的幫助和支援,助力孩子的天賦潛能轉化為適應、認識、利用、改造環境的才能,從而發展最好的自己。 (圖片來自網路)
-
14 # 教師老李
在家庭教育方面,自古以來都倡導易子而教這是有道理的。因為自己不適合當孩子老師,無數實踐都證明那些想給自己孩子當老師的家長最後大部分都後悔。
單位裡有個同事,想方設法終於在孩子上高中時候把孩子弄到自己班裡。
我想,這位同事的想法無非就是孩子可以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學習的情況可以每天都觀察的到。
但到了高二學年,問題出現了。因為這個孩子平時的紀律習慣比較差,生活習慣也比較差,而我的這位同事又是班主任,他的孩子生活比較懶散,幾乎每天都遲到。
作為班主任我們都知道,最不允許孩子犯的錯往往就是遲到。儘管我的同事經常跟孩子說不要遲到,但也無濟於事,因為壞習慣已經養成了。
自己班裡制定的班規,其中第一條就是不允許遲到,可是帶頭違反的就是自己的孩子,這怎麼辦?如果作為既是班主任又是爸爸兩種角色的老師無法降服自己的孩子,那麼在班級裡就會失去威信。
之後,很多同學開始提出意見,有的寫信給家長,有的甚至告到學校裡,最後我的這位同事也是非常尷尬的被換掉了。
一、家長不能當老師我同事犯的錯誤就是想當然的認為,自己教孩子比別的老師教孩子要更好。
但是他忘了那句老話:易子而教。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其實道理也非常好理解,在孩子的眼裡,不管做老師的爸爸多麼優秀,也僅僅是一個爸爸,不會把爸爸當成老師去看待。
生活中我們也都知道,孩子往往比較崇拜老師,或者說害怕老師的,但從來不害怕家長,除非是家庭暴力那種,即使這個家長是做老師的也沒用。
這就說明角色的重要性。如果一個老師,既是老師的角色又同時承擔爸爸的角色,把孩子放在自己的班裡,往往很難用班規去約束孩子,當然如果能約束的好,說不定還能起到一個良好的帶頭作用,但一旦管不了孩子就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喪失威信是必然的事情。
易子而教不僅是換個人的問題,更是換角色的問題。老師的光環和爸爸的光環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樣的,無論怎麼說,老師在學生的眼裡畢竟是外人,爸爸在孩子的眼裡總是一家人,敬畏感很重要。
二、家長要明確自己定位很多家長無意之中就把自己變成了老師。其實這一點也很好理解,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家長,一般都沒有什麼文化,所以想教孩子也教不了。
因此,那些家長對老師特別崇拜,把孩子交給老師的第一天起,就希望老師嚴加管教,該打就打,該罵就罵。
如果老師因為孩子的成績真的打罵了孩子,這些家長是鼎力支援的,絕對不會去告老師。
如今的家長好多都是大學生,哪怕不是大學生也都上過中學,幫孩子解決小學作業題難度都不大。
如果孩子在學校裡的考試成績不好,家長就開始著急了,於是自覺不自覺地就給孩子當起了老師,而且往往用自己的方法去給孩子講問題。
但實際上給小學生上課是一件難度極其大的事情,因為孩子的心理和大人是不一樣的,孩子接受知識的過程也和大人不一樣。
很多家長用自己所理解的方法去教孩子,有時候講得自己都感動得哭了,可是孩子還是不理解,於是大人就認為孩子笨或者不專心聽。
這其實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大人的問題。為什麼小學老師講課孩子就能聽得進去呢?因為小學老師都受過正規的訓練,學過心理學,對小孩子接受事物的能力和方法有著更全面的瞭解。老師的方法和家長慣用的方法不一樣,所以,有時候家長講的還會誤導孩子,因為你講的方法和老師不一樣。
家長應該回歸家長的角色,你可以陪孩子思考,你再厲害也不能隨便就去給孩子當老師,也許你的水平真的很高,但是別忘了,在孩子心理他的老師在學校不在家裡。
三、老師不是家長,別指望老師當家長現在出問題的學生往往是初中生和高中生,小學生總體還好,到了初中叛逆期就開始了。
其實叛逆期這個詞也是後現代家長給予的,記得70後80後的那些孩子從來沒有聽說過有什麼叛逆期。
實際上孩子的叛逆是因為早期被家長約束得太多,管得太多,這就好比彈簧,持續被壓的很長時間,必定會彈出去。
所以,今天孩子的叛逆期都是家長一手造成的,小學的時候因為成績下滑家長緊張、著急。對孩子的作業要求非常嚴格,盯的緊緊的。
孩子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玩,每天的交點工作,主要工作就是學習。我們都知道任何人如果長時間做一件事情都會有厭倦的時候,也都有崩潰的時候。
凡是那些到了中學階段和家長的關係搞得非常僵的學生,一定是小學階段父母管理孩子特別嚴格的學生,而且這種嚴格也主要體現在學習這一方面。
一旦孩子被家長管出問題之後,家長就無能為力了,於是,家長就想把責任往外推,交給學校,交給老師來解決。
這就是所謂的父母想讓老師當家長。實際上,今天的班主任,尤其是中學階段的班主任,真的像一位保姆式的家長。這也是被活生生的逼出來的,是被不合格的家長一手逼出來的。
但孩子畢竟不是老師親生的,家長也無法想象讓老師像自己那樣對待孩子,老師可以在學業上卻與孩子幫助,但很難擔當起家長的角色。
這個世界是平衡的,之所以能維持平衡的現狀,就是因為每個事物都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自己的事情,也就是各司其職。如果這種平衡被打破,就會帶來秩序上的混亂,而整個統一體也就會瓦解。父母和老師其實也是這樣,他們的存在承擔著不同的功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如果發生異位,就會給孩子教育帶來混亂。所以今天的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迴歸正位,家長的做家長,老師的做老師,各就其位才能相安理得。
-
15 # 一無所有181558076
我不知道什麼是家庭教育。也不知道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但一個家庭的氛圍和父母及家人的德、行、生活狀態對孩子有極大影響。
因為做餐飲我每天很早就起床去買菜久而久之我兒子和女兒就知道爸爸每天很早就去買菜。
昨天晚上吃晚飯我兒子叫了我不下三次讓我去吃飯。我告訴他我喜歡把自己的事做徹底最後拖完地才和他一道出去。我兒子寫完字無論多晚我也力求讓他把自己的攤子收拾完整。
我覺得做為家長如果我們有正確的認知。那麼教給孩子一些好的習慣那麼他們自然可以活成想要的樣子!至於成績我從不上心。即使考的不好也不會批評責怪,只是陪他發現不應該犯的錯誤鼓勵他下次考的更好。
-
16 # 初中數學導航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照射出了家長的各種姿態
一位大師問各位家長:如果你影印的時候,發現影印件有錯誤,你該怎麼辦?
家長們紛紛回答:修改影印件。
大師回答:影印件和原件一起改!家長們譁然,隨後爆發了雷鳴般的掌聲。
大師的回答意味著:家長是什麼樣子,孩子就會變成家長的樣子。即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照出了家長的樣子,包括家長的品德,文化素養,行為習慣,這也反映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三觀不正的孩子,家長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晚上吃飯的時候,10歲的女兒跟我說了一個事情:“爸爸,我們上課後班的時候,英語老師讓我們回答問題,有好多回大家都不會,只有我回答對了,老師總是誇我。” 說這話的時候,孩子語氣裡充滿了委屈。
我知道女兒的英語成績很好,就問:“這很正常啊”?
女兒說:“爸爸,我每次得到老師誇獎時,都會獲得大部分同學的白眼或嫉妒的眼神!”
於是——我就凌亂在風中了……
我真的感到很悲哀!我想:孩子有這樣的反應和舉動,完全是父母的家庭教育問題。在這些孩子的腦子裡,已經固化了以下思想:你,可以優秀,但——不能比我優秀,一旦比我優秀,我就嫉妒得難受,心生恨意。這也反映出了上下五千年的華人文化:我希望你過得好,但是,如果過得比我好——不行!這種三觀不正造就了孩子性格的不健全,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走歪路。
性格不健全的原因挖掘我分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別人比我過得好,如果我向別人學習,透過努力,讓自己過得好,這個過程很辛苦!!!如果不去努力,僅僅是生出羨慕嫉妒恨,這麼做就會是最省力的,而且是零成本。所以——人們最願意選擇後者。 看看周圍的大多數人,比比皆是。
我是如何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三觀孩子的觀是否正確,性格是否健全,很大程度取決於父母對孩子的正確引導,父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例如:我的女兒以前總是拿自己跟別的孩子比,比的不是優點,而是缺點。我就跟孩子說:“女兒啊,要學習一個人身上的優點,不要去學他的缺點,只有這樣你才能變得優秀。否則,你會變得越來越垃圾!記住,蒼鷹的眼裡只有肉,蒼蠅的眼裡只有屎!”
在我多次的引導下,孩子就再也不提別人的缺點了。 女兒去年的身體不好,冬季有2個月都沒去學校學習,期末考試那天,女兒揹著書包去考試了。第二天,開完家長會,我看到了女兒的數學成績,全部倒數第三。我回家後,女兒也感到了不妙,自己委屈地哭了。我跟女兒說:“你已經很棒了,你知道嗎?”女兒疑惑地看著我。我繼續說:“你班還有兩個學生,一天課都沒耽誤,都沒你考得多,你說你以後的潛力有多大?”孩子瞬間心情大好。今年,女兒的身體好多了,期末考試成績奪冠。所以,家長們的正確引導,能夠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使孩子有一個健全的性格,乃至以後的人生都有很大影響。
家庭教育對孩子性格健全的重要性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而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的起點,正所謂起點決定高度,一個有著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孩子,他的人生一定不會壞到哪裡去。 家庭教育的主體是父母,在孩子呱呱墜地一直到長大,父母的家庭教育是極其重要的!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的以身作則。比如有整理物品的好習慣、不說髒話、不隨地吐痰、愛看書、 不撒謊、答應孩子的事情必須做到、孝敬父母……這些看似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行為,卻在時間的洗禮下,會產生很好的效果,並且為一個優秀的孩子產生夯實了良好的基礎習慣。
結語:三字經裡說得好: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句話已經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進行了對比。不要總想著讓學校的老師好好教育孩子,有多少教師,面對著被家長們慣壞了的熊孩子,卻無能為力!更不要指望孩子進入社會後,會被社會教育好。只有家長和孩子都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作為家長的我們,必須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
17 # 妙谷君
常規上,我們往往以為教育過程中教育的物件應該是孩子或學生,但真正的教育物件在本質上其實是教育者自己,而不是被教育者。
所有的教育的真正物件本質上是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尤其如此。
為什麼這麼說? 你之所以能教育他人,是因為你在某些方面有解決問題的經驗和技能,因而將這種經驗技能傳授給他人。
但是在教育中,尤其是育人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很多情況下,都是存在自己做不到或不明白的事情卻希望別人明白或做到。這種現象比比皆是。
比如父母們常常要求孩子每次都考好,時刻保持好的學習狀態,永遠積極努力地面對學習等。
但他們自己卻從來不看書,從來不學習。更不瞭解學習的原理,人的原理。
這種教育往往是很有點古怪的事情,甚至很多要求是反現實,反人性的事情。但父母們卻總是樂此不疲,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這並不是說要吧一定要和有結果的人學習那句話來作為宗旨。有結果的人不一定適合成為好的教育者,就像銷售冠軍不一定是好的管理者,運動冠軍不一定能成為好的教練。
很多好的教練不一定曾經是冠軍,卻不妨礙他們能培養出很多冠軍。好的管理者不一定樣樣精通,卻不妨礙他們帶領出各領域的精英。 好的教育者需要的是懂得教育的原理,學習的原理和人的原理,能夠做到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境界。
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明白,表面上教的是孩子和學生,但本質上其實真正的教育的物件卻是自己。 要成為好的教育者或合格父母,簡單方法就是先教育好自己,想明白搞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自己怎樣更好地解決自己的問題和行為。自己明白了,也就能傳遞和影響孩子。
所以,當明白了教育的本質也就是教育自己這句話,那麼我們的努力方向就變成了針對自己。
那就是仔細觀察自己面對各種事情的行為和想法究竟是怎樣的,自己搞清楚了,才更容易教育他人。
你自己人生中有什麼不清楚的,不明白的一定要去先想辦法搞清楚,這樣才能成為更好地指導別人。 如果自己某些地方也搞不明白,那麼你講的道理就真的只是大道理,無法真正的說服人。 如果實在不明白,還可以請專家來幫助,但還有個前提就是搞清楚什麼樣的人是專家,這個也很重要。
所以,家庭教育中父母第一要做的就是努力學習,先改變自己。 你願意為此付出努力和思考嗎。
-
18 # 風吹不倒的秋草
真正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的一言一行給孩子帶來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教育的本質就是讓每個家庭的孩子都能成才,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家庭教育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從嬰兒哇哇落地的那天起,父母的言傳身教,非常重要,從小嬰兒到幼兒,看似不懂事實際這個階段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強的,父母做的每一件事,都能讓孩子打下烙印的,記憶深刻的,孩子並不知道父母做的事,是好是壞,是對是錯,但是,他她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學著做的。
父母在孩子面前應該呈現出好的一面讓孩子來學,為孩子將來為人處事,有著一種良好的道德品德打下基礎。
我曾經看到一個不到兩歲的幼兒跟著媽媽和鄰居吵架,孩子嘴裡還呀呀的說著:“你媽、你媽”不知道這種幼語是啥意思,但一定是媽媽平時的不雅言語的影響。
幼小的孩子沒有分析能力,不懂得什麼是好什麼壞,這時的孩子最善於模仿。
家庭教育超出於社會以及老師的教育,從小沒有管教好,長大很難改的。
家鄰居一位年輕的媽媽,結婚之前就有小偷小摸的習慣,結了婚有了孩子她的孩子也是如此,拿鄰居家孩子的玩具, 上幼兒園拿幼兒園枕巾玩具,從小小偷小摸開始,長大以後變成了不可收拾的慣犯。這些都受媽媽的影響。
所以家庭教育很重要,教育不好它會影響孩子整個一生的。
-
19 # 好夢成真184353889
真正的家庭教育和教育的本質是一樣的,就是按照孩子成長需求,給予恰當的幫助和引導,給予每個孩子最大的發展,讓他們過上幸福的一生。
最核心的就是,家長老師都要對兒童的心理、認知、身體發展規律進行深入學習瞭解,還要花最大的力氣去發現每個孩子的天賦,然後給予孩子們每個成長階段最科學的幫助,讓每個人的潛力得到最大的開發。
比如孩子剛出生的幾個月,需要媽媽寸步不離的照顧與關愛建立安全感,孩子需要聽覺、視覺、觸覺等五覺的發展,需要學會自理能力,需要建立規則等等。
學校老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生特點提供廣泛的選修課程,去發展每個孩子的特長,讓每個孩子都覺得自己很棒,都有極高的生命價值。
教育是極為複雜的事情,幾句話只能說一個大概,不能道出其中真意。
-
20 # 金牙大狀
教育的本質是主德樹人。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各有側重,學校重在知識傳授,家庭重在做人教育,社會重在秩序教育。
回覆列表
家庭圓滿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家庭中父母有自己的生活,孩子有自己的生活,各自獨立又各自交織。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榜樣。生活中父母處處引導孩子遵守公德,激發創造與獨立思維意識。教育的本質也許就是人們各自遵從自己的身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社會中正常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