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由吃瓜鵝

    基本上危險動作有專門的特技演員完成,美國電影工業之發達,每個專案都有相應的行業工會和保險促使拍攝的正規,絕對不會像香港電影那樣隨便跑街上偷拍啊、不告訴演員來真的啊,人家拍電影之前合同都寫的非常明細清楚,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

  • 2 # 隨它遠去hj

    美華人更加崇尚的是那種自由奔放的生活節奏!他們也目中的英雄就是西部牛仔!西部牛仔需要騎馬啊,現在城市裡怎麼跑馬?所以只有飆車了!你才能彰顯出他們奔放不羈的生活!

  • 3 # 續續主頁真有趣

    美國好萊塢大片兒從不缺乏觀眾,寬宏壯大的戰鬥、飆車、科幻場景,撲朔迷離的劇情結構,出色科學技術和製作精良的後期加工,吸引著全世界的影迷們為之瘋狂,讓觀眾熱血沸騰無比振奮,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好萊塢電影不同於中國產電影有深厚源遠的古老文化背景,所以他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你有過去,我有現在和未來。所以在美國好萊塢影片中所拍攝的時間來說都是現在和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因此高度現代化、高科技、未來人類強健的體魄、高超的生活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而在美國大片中,有很多的飆車情節,這是為什麼呢?

    在美國電影的劇情裡,少不了的有逃亡和追逐,透過這些情節,刺激恢宏的場面和令人窒息的操作,足以讓觀眾緊張刺激,神經緊緊跟隨著劇情,在人物成功逃亡或追逐成功,也會使觀眾的心跟著重重落下,觀看後嘖嘖稱奇。

    “Gone in 60 Seconds” (1974)

    此處介紹的是1974年原版《極速60秒》。這部電影在拍攝時被毀的汽車就多達93輛,非常值得一看,你會驚訝於那個年代的電影也會如此精彩。

    在這裡,你只會感受到那種最質樸的追車場景,雖然沒有酷炫的特效,但依然令人感到緊張刺激。足見演員演技之高超,態度之敬業 片尾那長達40分鐘的飆車場面將會使你印象深刻。

    其次,驚險的飆車場面,可以從側面凸顯出主角的性格。亦或是冷靜,亦或是暴躁,但無一例外,他們擁有著上流高深的開車技巧,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成功塑造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Drive” (2011)

    《亡命駕駛》上映於2011年,影片中的高司令既是特技演員又兼犯罪分子司機。他每天要做的就是把自己陷入絕境再死裡這部影片的車手,所表現的那種極致的冷靜與其它該型別影片中的放縱張揚,形成了極其強烈的反差,雖然少了些酷炫的飆車鏡頭,但是正是由於一次次精準的“平靜式”飆車,那種縈繞在心頭的極致刺激還是會讓人感到荷爾蒙爆棚,就像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快感,極其瑰麗。

    最後,刺激的飆車情節,可以增加影片的觀看性,為影片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John Wick” (2014)

    這是部“為了一條狗,乾死一票人”的《疾速追殺》 。這部片就是這麼爽,即便貼到飆車的主題也依然這麼燃。當然了,該片的引子是從黑幫老大看上約翰·威克的老爺車開始的,片中驚險刺激的飆車場景同樣是一大亮點。尤其是在影片結尾,李維斯殺的那幾個人,甚至都沒有離開他的車,這種高超車技是作為金牌特工的必備手段之一。

    但顯而易見的事,驚險刺激的飆車情節,要想具有真實性,可以盡情讓觀眾盡興,他們就必須荷槍實彈全副武裝真人真道具上陣,巨大燒人的經費必須跟的上來。而美國資本主義的制度下,不缺的是富有的資本家,燃燒的經費便也迎刃而解。也因此,美國好萊塢大片高強度的素質要求,成就了一批批聞名世界的著名演員。他們因此發家,反過來也將美國大片推向巔峰。

  • 4 # 開創22世紀

    美國汽車文化根深蒂固,拍攝效果以及特效剪輯都非常出色,一輛車或者幾輛車作為主角就能把整部電影的熱情激動刺激展現的淋漓盡致,速度與激情,肖恩克,傑森斯坦森很多

  • 5 # 銳影Vanguard

    為什麼中國電影裡有那麼多腳踏車出現?

    為什麼印度電影裡有那麼多摩托車出現?

    為什麼日本電影裡有那麼多高鐵出現?

    問這種問題的時候,不妨先從電影中走出來看一下各個國家的國情!

    作為世界汽車製造大國,美國被譽為是“車輪上的國家”,汽車普及率居全球第一名,平均每100人擁有88.4輛汽車,每年銷售新車將近2000萬臺,是全球最龐大的單一汽車市場。

    早在19世紀末,美國經濟就已經達到世界頂級水平,工業生產位居世界前列,鋼鐵和石油化工的科技發展更為美國汽車工業騰飛創造了便利條件。世界上第一輛以汽油為動力的汽車即誕生在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在世界汽車發展史的七大階段裡,美國汽車製造業幾乎全面統治了前五個階段,直至20世紀初到21世紀才被日本車企反超。而在以新能源汽車為主的第七階段,以特斯拉為首的美國私人車企,又站在了領頭羊的位置上。

    正所謂趁什麼吆喝什麼。美國汽車工業如此發達,自然會在影視作品中成為最常見的交通工具。追車、飆車、雜技耍車都是在正常不過的了。這一方面得益於美國的汽車製作和汽車文化,另一方面則源於國家營銷戰略,即藉助電影作品宣傳國家汽車品牌。

    在好萊塢最黃金擴張時期的上世界80-90年代,也是美國諸如福特、凱迪拉克和雪佛蘭等汽車向全球各國市場輻射的歷史高峰,而藉助電影等文化作品潛移默化地宣揚國家品牌,早已成為美國、日本等西方發達國家的常規手段。

    因此,不論是從硬體的汽車製造水平,還是從軟體的品牌宣傳策略上,美國電影中出現的各種追車情節都再正常不過了。這是美國汽車工業強盛和汽車文化普及的最直觀表現。同理適用的,還有美國電影中的太空題材。基本上,美國應該是世界上有關太空、宇航員相關內容在電影中產出最多的國家了。作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的中國,與太空題材相關的電影能有多少?不是說相關航空航天工業底子薄,而是太空文化根本就不普及。

  • 6 # 電影白沙君

    美國電影裡,其實除了飆車情節,還有暴力、XA、幽默等元素。

    這些元素加起來就一個目的,增強電影的可看度,抓住觀眾的眼球。

    以《駭客帝國》為例,這部電影對於人的進化、人和機器關係的討論已經上升到了哲學層次,可以說不多看幾遍根本理解不了導演想要表達的意義。按道理這樣的影片不可能賣出高票房,畢竟電影內容越深度,所能接受的觀眾也就越少。可《駭客帝國》三部曲還是在全球狂攬了16億美元的票房,要知道這可是20年前。

    其中能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的一個重要就是:主角基努裡維斯黑衣墨鏡的拉風造型(幾乎引導了那個時代的潮流),打鬥場面,科幻場景(躲子彈的場面至今讓人難忘)。走進電影院的人,真正能看懂導演想透過電影傳達的思考並不多。但這並不妨礙大家在看完電影后因為電影中的某個元素而激動不已,熱血沸騰。這就夠了,工作壓力、生活壓力,能夠藉著電影發洩一番,明早起來繼續老老實實去上班,不挺好。

    其實這也是大陸電影要學習的地方,不但要會講故事,有情懷和思考;更要學會怎麼將這些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思考包裝在動作、喜劇、俊男美女的外殼之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熱帶雨林有哪些溫柔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