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醒悟人生75069606541

    討好奉承別人的人,其意圖是想透過這種方式來維繫或建立與他人的關係。過度有此言行的人,是因為沒有健康的人格,是其性情中缺少陽剛之氣。所以總想透過這種行為方式來達到自己的利益關係,這也是一種人性的缺失不完善的結果。對這種情況,需專業人員,打碎其處事觀念,使其看到自己人性的骯髒懦弱,是其達到痛恨自己的果效,方可達到改變其現有的行為狀態…

  • 2 # 暢享心理ENJOY

    討好型人格的特點是關注點都在別人身上,事事為別人考慮,委屈自己,忽略自己的感受。極度敏感脆弱,害怕得罪人,害怕和對方起衝突,極力維護關係。

    造成這種人格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安全感,有可能和原生家庭的成長經歷有關。討好型人格內心都住著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小孩,他們內在對自己的評價不高,覺得自身價值感不高,對自己不夠自信,害怕失去關係,所以對別人的要求都一一滿足,可是卻沒有在意自己的內心感受,在與人的交往中會很累很辛苦。

    想要改變討好型人格首先要找到形成這種人格的深層次原因,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然後才能主動改變。如果是一個從小就生長在被父母忽略,被父母批評的家庭的小孩首先就要提高自己的膽量和自信心,看到自己的價值所在,明白自己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個體,每個人都有他的價值所在,從而不再看輕自己,儘量找尋完整的自我。

    其次就是要感知自己的內在感受。要有自知力,對自己內心的喜怒哀樂要有一個清晰的感知,顧及自己的內心感受,尊重自己的內心。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看見自己。看見自己的前提就是要感知自己,所以要把關注點放到自身,尊重對方的同時一定要考慮自己的感受。

    討好型人格改變的過程就是看見自我,尋找自我,建立自尊,懂得自愛,迴歸自我的過程。因此培養自信,看見自我價值,關注自我內心感受,對關係重新認知,這些都是改變討好型人格需要去做和要去面對的問題。

  • 3 # 金魚瞪瞪

    討好型的很容易受到傷害,因為總要看別人臉色行事,想說的話不敢說,明明不想做的事還要硬逼著自己去做。為了維護和周圍人的關係,每天都是笑臉相迎,在“好好好,行行行,沒問題”中失去自我。

    想要拯救自己的討好型人格,就要先了解問什麼你成了討好型的人。

    討好型人格的背後有幾種原因:

    1、原生家庭的影響,也許你在成長的過程中曾經有過被忽視和冷落,你為了自身成長的需求,不得不做一個乖孩子,聽話的孩子,所以討好就形成了你固定的特徵。

    2、你害怕失去,因為恐懼失去的感覺,也沒有力量去我接受失去的現實,所以選擇委屈求全,犧牲自我也要保全現在。

    3、自我價值感低,不自信的時候就會用討好的方式去取悅別人,以換取別人對你的肯定,以增加自信。

    要想擺脫你的討好型人格,你可以做到:

    1、充分的瞭解你自己,自己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我的成長經歷是什麼?我的興趣特長是什麼?我除了討好別人我還可以做什麼?

    2、持續學習,不斷學習,給自己的內在增加能量!

    3、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比如一天表達一次你的真實想法,或者2天做一次拒絕別人的事等等。

    4、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併為之傾注熱情,努力奮鬥,讓自己在不斷的成長中完善自我,做一個真實的自我。

    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加油!

  • 4 # 敏敏的幸福社

    討好型人格是指一味的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格。討好型人格的形成有很多原因。

     

    比如,在一個家庭裡,如果爸媽總是忙於工作而忽視孩子,那孩子就會採取破壞的方式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面對冷漠的家人,孩子只好採取審問者的角色挑出他們言語中的毛病。

     

    我小時候父母忙於工作,沒有時間管我,所以我會用各種破壞的方式吸引爸媽的注意力,挑爸媽的毛病,因為一點小事挑爸媽的刺,還打架,偷東西。這些行為只是為了吸引爸媽的注意。

     

    但當時爸媽並不理解孩子的行為是為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所以他們採取打罵的方式,孩子為了不再被打罵,為了得到爸媽和老師的喜愛,所以慢慢變成了一個討好者。

     

    又或者爸媽說過一句話:“你要好好學習,爸媽才會喜歡你啊。”於是這句話聽到了孩子的心裡,變成了他自己的框架和問題,所以他決定“討好”父母好好學習。

     

    但“獲得別人的認可“是一種慾望使然

     

    在《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裡面講到:不想被別人討厭,這對人而言是非常自然的慾望和衝動。也就是說”獲得別人的認可”,是按照慾望和衝動去生活,而這種生活方式只是慾望和衝動的奴隸。所以,每個人都有“獲得別人認可“的這種慾望和衝動,但是我們不能被慾望和衝動控制啊。

     

    就像每個人都需要安全感和控制感,父母也一樣。獲得安全感也是人類的一種本能的慾望和衝動,所以孩子所有的做法,在父母的已知範圍內,父母會覺得更安全,有這種心理是正常的。

    就像孩子在媽媽的子宮內一樣,媽媽是可控的。所以,每次父母說“孩子要聽我的”,是把孩子放進子宮內,可是孩子在子宮內是沒有自我的。每當孩子想長大,想從子宮裡出生,如果媽媽沒有這個意識的學會放手,孩子就會有一個非常痛苦的掙扎過程。如果孩子不出生,孩子的心理發展就夭折在子宮裡了。所以很多成年人表面上是一個大人,但是心靈已經被憋死了。

    而人生是一個不停的出生,不停的來到更大的“子宮”,更大場域的過程。

    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討好型的人格沒有主見,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迷茫的原因有很多,但討好型的人格是原因之一。因為把時間花在去討好別人,過度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所以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他們特別敏感。別人一說什麼話就覺得別人在說自己,或者覺得別人對自己有看法。把很多的時間都放在猜測想象,別人的事都很自己有關,更少的時間用在創造上面。

    討好型的人也寄希望於討好別人而增加自己的存在感,同時他們內在又覺得別人虧欠了自己。

    而且他們的“界限”不清晰。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是“我這麼做是為了你好啊“。但是對方往往不領情,因為我們只能以”對方也認為好的方式“對他好,也正如”愛是如你所是,而不是如我所願“。也正因為討好型人格不懂得尊重自己的邊界,允許別人來干預自己的邊界,所以他們也不懂得尊重別人的邊界。

    你之所以選擇“討好“,是因為討好型人格對自己有很多好處。

    我當時不知道自己應該學什麼專業,我想學英語專業,但是我媽媽說“學英語專業的人太多了不好找工作“所以我就學了一樣也沒有什麼用的”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這樣討好有什麼好處呢?好處可多了!比如,如果我以後對自己的生活不滿意,我就可以說:”當時就是你們讓我選的這個專業。“

     

    所以很多聽話的,討好的,沒有主見的,聽從了別人的話,以後又責怪對方,那是因為他們不想為自己的人生負100%的責任。

    怎麼做?

    1.抱怨原生家庭是沒有用的。不是外在發生了什麼,而是我們內在經過加工變成了自己的框架和問題。但是我們可以回到過去,回到我們小時候的家庭生活,看看這種模式是怎樣形成的。找出根源,瞭解人們控制別人的方式。

    2.學會100%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人生是一個不斷覺知,不斷清理,不斷行動的過程,不旦察覺到自己變成了受害者,覺得別人對不起自己,就來把自己拉回來。

    3.把自己和別人的“人生課題”分開來。討好所有人的方式是一種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一旦你希望成為別人認可的人,你就不可能成為真正的自己。你不能帶著別人的期待成為你自己。《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裡說的:獲得幸福的勇氣也包括了“被討厭的勇氣“。

     

    推薦書籍: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塞萊斯廷預言》

    推薦電影:《楚門的世界》《致命伴侶》《美食祈禱和戀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非洲大草原上的猴麵包樹為什麼被稱為“生命之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