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齊嶽評讀
-
2 # 老街味道
問題:鴛鴦帳裡暖芙蓉,低泣關山幾萬重。是誰的詩?表達什麼意思?
前言這兩句出自唐朝著名詩人杜牧的七絕《送人》,原詩為:
鴛鴦帳裡暖芙蓉,低泣關山幾萬重。明鏡半邊釵一股,此生何處不相逢。
一、送別詩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是古詩詞常見的題材。
有男子之間的送別,例如李白《送友人》: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如男子送別女子的作品,如唐朝詩人冷朝陽的《送紅線》:
採菱歌怨木蘭舟,送客魂銷百尺樓。還似洛妃乘霧去,碧天無際水空流。
也有女子之間的送別,例如清朝女詩人顧太清的一首詞,《浪淘沙 送珊枝歸武林》:
歸計太匆匆,難寫哀衷。孤帆雙槳趁秋風。腸斷天涯從此去,無日重逢。相別各西東,浪跡萍蹤。憐君多病況龍鍾。一紙青書脫有便,頻倩徵鴻。
杜牧這首詩,是男性詩人以女性為主人公,前兩句從女子的角度描寫離別的不捨和痛苦。同時,在詩的後兩句,也為將來的重逢寄予了希望。
二、鴛鴦帳裡暖芙蓉,低泣關山幾萬重鴛鴦帳裡暖芙蓉。
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詞雲:香冷金猊,被翻紅浪。李白有《對酒》詩云:玳瑁筵中懷裡醉,芙蓉帳底奈君何。白居易《長恨歌》雲: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劉希夷 《晚春》詩云:“寒盡鴛鴦被,春生玳瑁床。
可見鴛鴦、芙蓉,都是帳、被刺繡常見的動物形象,表示成雙成對、團圓美滿之意。
低泣關山幾萬重。
在鴛鴦帳裡的女子,低聲哭泣,愛人這一去遠隔關山。
前兩句寫的是女子在分別時候的不捨。杜牧用兩句詩完成的內容,周邦彥用整首詞完成,我們可以比較一下週邦彥的《蝶戀花》 :
月皎驚烏棲不定。更漏將殘,轣轆牽金井。喚起兩眸清炯炯。淚花落枕紅棉泠。
執手霜風吹鬢影。去意徊徨,別語愁難聽。樓上闌干橫斗柄。露寒人遠雞相應。
同樣是不捨,兩句可以寫,十句也可以寫。周邦彥加上了更多環境與景物的描寫。
其實周邦彥的內容,比杜牧七絕的內容還少,因為後兩句的意思在周邦彥詞中沒有寫。
三、明鏡半邊釵一股,此生何處不相逢。杜牧詩中,對於未來的重逢寫下了期望。但是周邦彥詞中並沒有提到,其實這也是填詞的一種技巧,留白不寫,讓讀者去思索,言盡意不盡的婉轉含蓄更有餘味。
明鏡半邊釵一股。這是離別之人的信物。
明鏡半邊,即破鏡重圓的故事,唐孟棨《本事詩·情感》載:南朝陳太子舍人徐德言在國破前,與妻子樂昌公主各留了半邊鏡子為信物,後來二人因半邊鏡得以重逢。
釵一股,白居易《長恨歌》中有句:
唯將舊物表深情 ,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梁朝陸罩《閨怨詩》雲:
自憐斷帶日,偏恨分釵時。
此生何處不相逢,是對於未來重逢的祝福。這句詩在宋朝晏殊《金柅園》被化用為“人生何處不相逢 ”:
臨川樓上柅園中,十五年前此會同。一曲清歌滿樽酒,人生何處不相逢。
結束語這首小詩是杜牧以女子角度寫成的送別詩,詩中有不捨、有期盼。不知道這個女子與杜牧是否有什麼感情,或者杜牧代人而作。從杜牧的風流來看,未來失約的可能性不小。
大家都很熟悉杜牧的這首《遣懷》:
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兩首詩放在一起讀,這一首算是上一首的回答吧。
-
3 # 喬冠鈞的商業乾貨
大家好,我是喬冠鈞。
“鴛鴦帳裡暖芙蓉,低泣關山幾萬重。”出自唐代杜牧的《送人》。
全詩為:
鴛鴦帳裡暖芙蓉,低泣關山幾萬重。
明鏡半邊釵一股,此生何處不相逢。
意思是:今日分手,這一生又有何處不會再相逢呢?宇宙雖然廣闊,人來人去,多的是再相逢的時候,大可不必為一時的分別而太難過。
“人生何處不相逢”詩的結尾“此生何處不相逢”後來成為名句“人生何處不相逢”。
佛說:“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的重逢;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擦肩而過。”
人往往因為離別而傷感,但是卻忘了所有的離別都是為了下次更好的重逢。這也應了一句話“我們各自攀登,於更高處相逢”。無論友情還是愛情亦是如此。
“相逢何必曾相識”詩人白居易在寫《琵琶行》的時候深感於琵琶女的身世,又想到了自己被貶九江,觸景生情,便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一千古名句。
我們總是在某一階段遇到不同的人和事,發生的一切都不是我們所能想到的,“相逢”可以說是新的際遇和情感,也可以說是遇見故人,無論是熟悉的還是陌生的,又何必在意那些。
“相逢”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相逢”只是簡簡單單的兩個字,但是卻意味深長,人與人初次見面是相逢,最後見面也是相逢。
很多人都感嘆“人生若只如初見”,人與人剛開始接觸才是最美好的,但是“相逢”不是這樣,代表的更多是緣分,千萬次擦肩而過,才預告了此時此刻,彼時彼刻的邂逅。
“人生何處不相逢”總會有人穿過人海遇到你,邂逅與你的初見。
-
4 # 梧桐樹邊羽
鴛鴦帳裡暖芙蓉,低泣關山幾萬重。是誰的詩?表達什麼意思?
這兩句詩出自杜牧的《送人》:
鴛鴦帳裡暖芙蓉,低泣關山幾萬重。
明鏡半邊釵一股,此生何處不相逢。
這是一首平起入韻,押平水韻“二冬”部的七絕。
“鴛鴦帳裡暖芙蓉,低泣關山幾萬重。”
鴛鴦、芙蓉都是女子床幃和被子上常見的繡花,這一句就是交代環境,為整首詩做出定位。重點是在下聯。寫了狀態:“低泣”,輕聲哭泣。並且交代了為什麼哭泣,因為情郎這一走啊,是關山幾萬重。情郎要遠去了,女子在鴛鴦帳裡擁抱著芙蓉繡被輕輕地啜泣。
這是一種畫面白描,但是很簡短的字句不但交代清楚原委,還對情感做出了描敘。七絕字少,字字如金。杜牧的文字駕控能力非同一般。
“明鏡半邊釵一股,此生何處不相逢。”
第三句寫女子的舉動,既然留不住,那麼該怎麼辦呢?
“明鏡半邊”是使用了破鏡重圓的典故,唐孟棨《本事詩·情感》記載南朝陳太子舍人徐德言在國破前,與妻子樂昌公主打碎鏡子,各留了半邊為信物,後來二人得以破鏡重圓。
“釵一股”就是一根釵子。
既然你非得走,那就拿上半邊鏡子,一根釵子吧,這輩子說不定在別的地方還能相見,咱們留個印證。
梁朝陸罩《閨怨詩》雲:“自憐斷帶日,偏恨分釵時。”釵子是成雙成對的,給你一根作為信物,在當時是男女之間的習俗。
以釵為記和破鏡重圓是一樣的意思,也說明這女子心中的不捨,一樣東西還不夠,還有什麼能做相認信物的東西你統統拿走。
這首離別詩雖然開局比較低沉、悲哀,但是後兩句的轉折,提升了整體的亮色,讓女子心中充滿了重逢的希望,特別是第四句,字詞簡單架構,意味卻深遠,因此成為名句。
-
5 # 翻倍小螞蟻
人生何處不相逢!感謝小杜!
感謝唐代小杜的這首《送人》,人生何處不相逢,這句可以說就是源於這首詩。
全詩,
鴛鴦帳裡暖芙蓉,低泣關山幾萬重。明鏡半邊釵一股,此生何處不相逢。
“此生何處不相逢”,這句詩在宋朝晏殊《金柅園》被化用為“人生何處不相逢 ”。
臨川樓上柅園中,十五年前此會同。一曲清歌滿樽酒,人生何處不相逢。
迴歸問題。這是唐代小杜,杜牧的詩,《送人》。就從這句,“鴛鴦帳裡暖芙蓉,低泣關山幾萬重”,大家也可以讀得出是寫離別的詩。
“鴛鴦帳裡暖芙蓉”,鴛鴦、芙蓉,都是帳幕、被子上經常用到的刺繡圖案,取其成雙成對、團圓美滿之意。
同樣在唐朝,白居易的《長恨歌》,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低泣關山幾萬重” ,在鴛鴦帳裡,女人在低聲哭泣,因為她的愛人這一去,關山遠隔。其實,我在想用到“關山”這個詞,應該是良人遠征,愛人到邊塞戍邊吧。
“明鏡半邊釵一股”,用到的“破鏡重圓”和《長恨歌》兩個典故。明鏡半邊,釵一股;
第一個大家應該會想到破鏡重圓的故事。
南朝陳太子舍人徐德言與妻樂昌公主恐國破後兩人不能相保,因破一銅鏡,各執其半,約於他年正月望日賣破鏡于都市,冀得相見。後陳亡,公主沒入越國公楊素家。德言依期至京,見有蒼頭賣半鏡,出其半相合。德言題詩云:“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公主得詩,悲泣不食。素知之,即召德言,以公主還之,偕歸江南終老。
釵一股,則還是和白居易 的《長恨歌》,與楊貴妃、唐明皇有關:
唯將舊物表深情 ,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可以說,雖然相隔關山幾萬重,杜牧在詩中,對於未來的重逢寫下了期望,“明鏡半邊釵一股”,這些情人離別時的信物以及蘊含其中的典故,相信“人生何處不相逢”!
跨越一下,《基督山伯爵》裡面有一句話,人類的全部智慧,都涵括在這兩個詞中:等待和希望!杜牧的《送人》,人生何處不相逢,你讀到裡面的等待和希望了嗎。或許,古今中外,智慧的人,想法都是相通的。
-
6 # 杜象應
“鴛鴦帳裡暖芙蓉,低泣關山幾萬重”,是誰的詩?岀自哪一首?
“鴛鴦帳裡暖芙蓉,低泣關山幾萬重”,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所作七絕《送人》中的一、二兩句。原文如下:
鴛鴦帳裡暖芙蓉,低泣關山幾萬重。
明鏡半邊釵一股,此生何處不相逢?
熟讀全詩,不難分辨出這是一首送別詩。我們都知道杜牧這個人有點生性風流,他的另一首詩《遣懷》是這樣寫道的:
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辛名。
由此觀之,《送人》中杜牧送的就是一位女子,或許就是他的相好。
真是無巧不成書,這首《遣懷》就是《送人》的後續回答。一目瞭然,直抒胸臆。
事實如此,那“鴛鴦帳裡暖芙蓉,低泣關山幾萬重”什麼意思呢?鴛鴦為鳥,芙蓉為花,在這一句連出都是作為帳上的刺繡影象。
鴛鴦帳裡暖芙蓉:此紋帳麼,外繡鴛鴦內繡芙蓉,這是一種人們的習俗喜好,預示著總是成雙成對,有美滿團圓之意象在裡面。
低泣關山幾萬重:在這個紋帳裡,有一個女子在低聲地哭泣……剛剛送別的愛人這一去就關山幾萬裡了。
俗話說:送君千里終有別。這位女子在哭泣,顯然是她在家、郎岀外,臨別之時的不捨導致了別後的痛苦而淚目。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此女子又何償不是呢?
總之,“鴛鴦帳裡暖芙蓉,低泣關山幾萬重”,是作者的巧安排,以女性為主人公,從女子的角度來描寫女送男別後的情景,令意境高遠,成為美談!附註:為什麼“鴛鴦、芙蓉”都是指“帳”?
有古代詩句為證:
劉希夷《晚春》雲:“寒盡鴛鴦被,春生玳瑁床。”
李白《對酒》曰:“玳瑁汕筵中懷裡醉,鴛鴦帳裡奈君何。”
白居易《長恨歌》言:“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霄。”
……等等,枚不勝舉。
-
7 # 文字拾荒人
原詩句出自杜牧的《送人》一詩:
鴛鴦帳裡暖芙蓉,低泣關山幾萬重。
明鑑半邊釵一股,此生何處不相逢。
很明顯這是一首風格旖旎的言情詩,表達了對情人分別時的戀戀不捨之情。詩的前一句寫情人眠於鴛鴦帳中,一派暖意融融,次句詩境陡然一轉,進入相反的另一極致:美人低聲幽咽地啜泣,悲傷萬分。上下句的對比鮮明,形成強烈反差,但詩的後兩句又突然將情緒高高揚起,以達觀之語出之。“此生何處不相逢?”雖是達觀之語,卻又含著無奈與悲哀,笑中含淚。
“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詩中女主人公在與情人拋別時刻,想此情人一別,關山迢遞,禁不住傷心落淚,可她不是號啕大哭,而是壓抑不住,暗暗飲泣,接下來,詩人不是進一步寫離愁別緒,而是宕開一筆,以充滿著信心和希望的勸慰口氣,預算著來日分鏡分釵會再圓合,人還會相逢!女主人公的“此生何處不相逢”是強顏超脫離別的痛苦,在超脫的背後隱著她深沉難掩的悲慼。
杜牧的狎妓情節杜牧有剛有韌,還有柔。既有大丈夫報效國家的縱橫傲岸和從容不迫,又有兩情依依的悱惻之懷。杜牧是北方人,可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南方度過。揚、洪、宣、歙、池、湖等州,大多是江南富庶之地,南方的風俗人情、江南的秀麗景色,對他性格的形成都有影響,此外,詩人浪跡江湖,以才子必至之情放浪於酒肆歌樓,醉於棋、妓、宴、樂之間,秦樓楚館為他平添了幾分綺麗情思,加之南朝綺麗文風的影響,便凝成上述詩風上的輕倩秀豔之態。
在幕府時期,杜牧雖然身居下僚,公務繁冗,但卻落得自在逍遙,閒暇時就陪著沈傳師以及同僚遊賞宴飲。他出身名門望族,不免沾染貴公子的浮華放浪,《唐才子傳》評價他“美容姿,好歌舞,風情頗張,不能自”,時有縱情聲色,押妓輕狂之舉。”
有唐一代,狎妓冶遊成為一種社會風氣。上自朝廷大臣,下至士子商賈,無不沾染此風。當時,凡是觀察使、節度使或刺史的治所,都有官妓。這些官妓名列樂籍,不能隨便脫離,每當官僚們舉行宴會,她們就要來歌舞伴酒。杜牧所在的江西觀察使府也不例外。例如到洪州的第二年,杜牧就在使府官妓中結識了張好好。
杜牧青樓紅粉、狎妓淫樂的詩多以自述的口吻寫出,透露了詩人自我的輕薄,而出現在詩中的女性形象卻大都是天真、善良、讓人同情的。如《偶作》、《留贈》等,有名的《嘆花》詩:“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如今風罷花狼藉,綠葉成蔭子滿枝”。可略見杜牧風流才子一斑。有些代人言情的詩,也流露出詩人遊戲、啊笑的態度:“待得枚皋相見日,自應鏡笑蹉跑”,“黃壤不知新雨露,粉布空換舊銘旗”。杜牧晚年也曾對“十載飄然繩檢外”的生活表示懺悔,他在詩中說:“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辛名”。
杜牧這首《送人》詩,雖仍不免於感傷情調,但終以勸解、安慰的口氣作結,尤其寫它從婦人之口出之,就極為罕見。詩人塑造了一個溫柔體貼、通情達理、豐富飽滿、面貌全新的女性形象。
-
8 # 神秘乳酪zI
這是唐代小杜,杜牧的詩,《送人》。就從這句,“鴛鴦帳裡暖芙蓉,低泣關山幾萬重”,大家也可以讀得出是寫離別的詩。
“鴛鴦帳裡暖芙蓉”,鴛鴦、芙蓉,都是帳幕、被子上經常用到的刺繡圖案,取其成雙成對、團圓美滿之意。
“低泣關山幾萬重” ,在鴛鴦帳裡,女人在低聲哭泣,因為她的愛人這一去,關山遠隔。其實,我在想用到“關山”這個詞,應該是良人遠征,愛人到邊塞戍邊吧。
-
9 # PICC緣夢
鴛鴦帳裡暖芙蓉,低泣關山幾萬重。
這是唐代小杜,杜牧的詩,《送人》。就從這句,“鴛鴦帳裡暖芙蓉,低泣關山幾萬重”,大家也可以讀得出是寫離別的詩。
“鴛鴦帳裡暖芙蓉”,鴛鴦、芙蓉,都是帳幕、被子上經常用到的刺繡圖案,取其成雙成對、團圓美滿之意。
“低泣關山幾萬重” ,在鴛鴦帳裡,女人在低聲哭泣,因為她的愛人這一去,關山遠隔。其實,我在想用到“關山”這個詞,應該是良人遠征,愛人到邊塞戍邊吧。
回覆列表
這是一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送人》
鴛鴦帳裡暖芙蓉,低泣關山幾萬重。
明鏡半邊釵一股,此生何處不相逢。
杜牧是唐代晚期著名的詩人,為區別於李白和杜甫,後世將他和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這首詩看的出來,是一首豔詞,贈予贈予唐代娛樂場所工作人員的。
杜牧是個多情種子,情詩王子,流連於花叢中。在他三十多歲時,曾任職與揚州。在揚州的十里繁花,杜牧遊戲花叢,也為此留下了不少名篇。
《遣懷》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調。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
《贈別》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在幾年燈紅酒綠的生活後,杜牧也並不留戀,對於脂粉堆裡的紅顏知己,杜牧也每多牽掛,才寫下了這些詩句。
《送人》這首詩的意思是,在鴛鴦帳裡如芙蓉春色的美女,知道我要遠行後在哭泣,以後離我相隔萬里重山。你不要為此頹廢等待,人生在世,我們在哪裡都有可能再重逢。
這首詩用詩人的口吻解讀出來,完全就是一個渣男的逃避藉口啊!先誇讚,表示理解,然後再尋找藉口,最後給一個自我安慰的理由。
最後這句,流傳後就是“人生何處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