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毛不毛

    居然有人敢說“龍芯指令集是模仿的,只能勉強算自主”。首先這樣的人不懂得什麼是指令集,指令集是規定處理器進行各種運算(算術運算,邏輯運算)和操作(如控制轉移)等的命令的集合,是以文字形式提供給使用者的(如購買了指令集授權的使用者),指令集本身不含任何物理資訊。如,不含電路原理及結構等。龍芯購買的是MIPS指令集架構的永久授權。購買MIPS指令集架構並不是說我們設計不出自己的指令集,而是自己的指令集設計出來後,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是否有生態支援,是否能得到市場認可,是否有市場前景。所以龍芯購買MIPS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為了能加入MIPS相容聯盟,利用MIPS生態發展自己。

    二是龍芯的定位是要“做華人自己的CPU”,而 MIPS與ARM最顯著的不同之處是,MIPS允許對指令集進行擴充套件。這給了想做自己CPU的龍芯最大的自由度和靈活性。龍芯的微結構是完全由自己設計,CPU核心原始碼全部由自己編寫,就憑這兩點,龍芯就是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自主可控的CPU,怎麼可以說成“是模仿,是勉強自主”?並且透過不斷擴充套件指令集,龍芯在MIPS64R的500餘條指令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近1400條新指令,已經發展出了自己的指令集系統,這個新的指令集系統叫LoongISA。可以說龍芯現在已經不再是MIPS指令集架構。只是龍芯指令集架構現在還相容著MIPS指令集。現在的人真大膽,不懂技術的人居然敢大言不慚地談論CPU技術

  • 2 # 心無旁騖的心

    中國產處理器比較具有使用價值的包括兆芯(x86)、飛騰、申威、龍芯等移動處理器設計商包括華為海思、大唐聯芯、展訊、全志、瑞芯微,還有中國臺灣MTK的MTK 6573 MTK 6575 MTK6577 的晶片,大陸展訊的SC8810等智慧機晶片等。

    中國產CPU分這麼幾類吧:

    先不談製造,只說CPU設計:

    1. 龍芯這種從下到上都是自主設計,指令集雖然是模仿的,但也勉強算是自主的,現代CPU架構下指令集的差異性已經不大了。

    2. 用開源的硬體方案的,代表型別有SPARC架構下的一些CPU,比如神舟飛船上用的就是這類,拿別人開源的東西改改就可以用了。

    3. 直接買別人的硬體方案,這了指的是買了全套東西的那種,代表型別有alpha架構,也就是申威系列,太湖之光用的。

    4. 拿別人的授權,然後生產CPU的,代表型別是華為海思這種,拿到ARM的授權,然後重新設計的,雖然ARM會提供公版,但像拿來直接用還是有點難度的。

    5. 破解、抄襲、打磨別人家的CPU的,有一些研究所在做。

    以上只是分類,就現狀來說:

    龍芯這種其實意義是最大的,基本上把CPU設計中所有的水都試過,雖然也出過能跑Linux的桌面版本,但整體技術來說有點落後,並且市場前景也不樂觀,MIPS自己都快死了。

    龍芯肯定會活著,至少作為國家戰略的技術儲備,也會有人讓它活著,但活的好不好就難說了。玩硬體太燒錢了,看Intel掙的多,燒的錢更多。

    SPARC和alpha其實在實際中差不多,一種是開源的,另一種是整體買過來的。問題在於,不管是開源還是買的,基本上搞不到太好的東西,雖然申威拿到的超算的第一,但申威自身的問題很多,比如記憶體設計就很弱,適合做平行計算,但不適合民用。當年太湖之光拿下超算第一的時候,很多人覺得中國產CPU成氣候了,其實不是那麼一回事,民用領域對單核效能要求很高的,申威的單核可能還不如龍芯(沒研究過具體資料,可能有偏差),申威的優勢在於浮點效能強悍,但普通使用者要那麼強的浮點性能幹嘛?

    SPARC多用在航天領域,歐洲人一直在用,我們在後面跟著學(之前寫的有誤,老美用的是PPC,歐洲人用SPARC),我們自己造的SPARC整體上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如果只是使用的話,已經足夠了。

    再次強調,這兩類不太適合民用。

    第四類就是拿授權,自己設計Soc之類的,這類包含很多,廣義一點來說,兆芯(x86)、飛騰(ARM)、海思(ARM)、展訊(ARM)等等,好像PPC指令集在國內也有拿到授權的。龍芯拿到MIPS授權以後,其實也可以歸到這類,但畢竟龍芯早期確實是全自主設計,只不過是“相容”MIPS指令,而且龍芯釋出的年代國內缺人缺錢,條件要困難的多。

    拿到的授權不同,自主的程度也不一樣,有些可以做深度定製,有些就只能簡單改改,因為這類廠商實在是太多了,我瞭解的不全,不好一一評價。但我個人認為,從商業化的角度上看,這條路是最好走的。相容性上沒有門檻,前期不需要燒特別多的錢(但也不少),對於商業化來說相對比較容易。

    最後一類是拿別人的片子搞破解抄襲之類的,基本沒有什麼市場可言,要麼是打著科研的旗號,要麼打著國防的旗號,要麼就是純粹騙錢,當然可能兩三種情況並存的也有。還有,特別注意區別一下龍芯是自己做出來的,漢芯是靠打磨騙錢的,兩個不是一回事。

    以上都是CPU設計方面的。

  • 3 # 熱乾麵叔叔

    目前pc端的一個能打的都麼有。手機端的就華為海思麒麟,效能方面比每年的高通旗艦CPU稍微差一點,但是在發熱控制和功耗方面要比高通好。

  • 4 # 極客談科技

    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中國產的處理器吧!

    中國龍芯

    說到中國產處理器,不得不提的就是中國龍芯。中國龍芯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研究所自主研發的處理,從2001年開始研發至今,總共研發了出了三代產品,最新一代的龍芯3A4000/3B4000於2019年12月24日在北京釋出(28nm工藝製程,MIPS64架構)。

    中國龍芯已經廣泛的使用在金融、政企、航天等領域,2015年3月發射的北斗衛星使用的就是中國龍芯。由於生態系統以及效能方面的因素,中國龍芯暫未進行民用。

    阿里巴巴的平頭哥

    平頭哥是阿里旗下的半導體公司,至於為什麼起這個怪異的名字,據說是馬雲比較欣賞蜜獾這種永不服輸的精神。

    言歸正傳,平頭哥這家公司確實推出了令我們驚歎的晶片產品,含光800。含光800基於平頭哥自研的框架,整合達摩院演算法以及自動化開發工具。這款晶片的突出優勢在於AI效能,釋出時AI效能全球排名首位!含光800一顆晶片抵得上10顆常規的GPU晶片,不僅能夠提高GPU的運算效率,還能夠節省功效。

    杭州市各大交通樞紐已經開始使用這款晶片,能夠顯著提升城市交通影片處理速度。

    華為的海思

    海思是華為旗下半導體公司,同樣值得我們去敬佩。

    大家較為熟悉的就是麒麟處理器,已經具備了同高端晶片公司同臺競技的實力。例如高通驍龍處理器、蘋果A系處理器,三星Exynos處理器等。最新的麒麟990 5G版使用的是ARM架構,7nm工藝製程,也是全球唯一一款集成了高效能5G基帶晶片的處理器(高通驍龍765G的5G基帶晶片屬於縮水版,驍龍865並未整合5G基帶晶片)。

    海思並不僅僅只有移動版處理器,伺服器端也推出了鯤鵬920晶片。同樣基於ARM架構,使用7nm工藝製程,效能對標業內旗艦內高出25%,功耗低於業內30%。配置了該處理器的伺服器,已經商用於中國電信運營商。

  • 5 # 魔鐵的世界

    MIPS陣營,代表龍芯,2009年購買了MIPS指令集永久授權;

    ARM陣營,代表有飛騰、海思麒麟、展訊(2013年被紫光購併後,從納斯達克退市,現名為紫光展銳),購買ARM的IP核;

    IBM Power陣營,代表有宏芯;

    X86陣營,代表兆芯(VIA授權)、海光(AMD授權架構);

    DEC公司(2001年已被惠普康柏合併),代表申威處理器(購買Alpha架構)。

    可以看出,目前中國產CPU的微架構(Microarchitecture,有時簡稱架構,但和“指令集架構”的概念是兩碼事)和指令集都購買自美國公司。這個沒什麼好難為情的,電腦、網際網路、作業系統都是美國企業發明,他們的產品已經成為全球市場標準,後來者要進入這個市場,只能透過購買。

    但重要的不是購買,而是買到之後能否做二次開發迭代,國內CPU在這方面差距就比較大了。

    自主設計能力最弱的是宏芯、兆芯和海光

    宏芯、兆芯和海光的處理器由於分別購買IBM、VIA和AMD的微架構(Microarchitecture),相當於公版,缺少自主設計能力,而且IBM和AMD在中國有各自的市場,因此不會售賣最先進的微架構,說難聽點,無非是丟幾塊骨頭讓它們和龍芯競爭。

    由於X86架構不開放、指令集不開放,所以海光處理器未來發展空間不大,能走多遠、走多久,看AMD心情。現在有媒體亂捧海光(如下圖),指令集和架構都拽在英特爾、AMD手中的處理器,居然要擔當自主晶片大任,開玩笑吧?

    自主設計能力較強的是龍芯和申威

    龍芯的處理器效能不是最強的,大概落後AMD兩到三代,但由於在2009年購買了MIPS架構的永久授權,可以自行迭代開發,同時指令集可以自行擴充套件,前景不錯,但問題在於要自建從處理器、作業系統、應用軟體等生態圈,相當於一家要幹英特爾、微軟和幾千家應用軟體開發商的活,因此出頭的日子還比較長。

    現在龍芯的產品主要進入嵌入式領域,進入電腦市場只是一種嘗試,最新的龍芯3A/3B4000處理器採用28nm FDSOI工藝,支援DDR4記憶體,微架構為GS464V核心,相比前一代的GS464E微架構,整體效能將會提升一倍以上,主頻也將提升至1.8GHz-2.0Ghz。只是龍芯產品沒有在民用電腦市場大展拳腳,主要是效能和英特爾、AMD還有較大差距,而且作業系統只支援Linux,進一步限制了使用者群體。

    龍芯團隊

    申威處理器買的是美國DEC公司的Alpha架構,現在DEC公司已經沒有了,申威等於在無主之地搞迭代開發,產品主要用在超算上,詳見下圖,這裡不多說。

    自主設計能力最強但受限制較大的是華為海思

    華為海思的晶片整合自主設計能力無疑是最強的,麒麟晶片就是明證,這個不接受反駁,但海思的短板也很明顯,由於屬於ARM陣營,而ARM的商業策略就是指令集封閉,IP核開放(可自由買賣,可修改),結果就是:

    華為雖然購買了ARMv8指令集永久授權,由於自己不能擴充套件指令集,ARMv9指令集推出後,還得接著花錢;

    花錢是小事,如果華為像蘋果那樣自行開發IP核,還得符合ARM指令集規範,否則會帶來軟體相容問題;

    如果ARM不再授權華為新的指令集,華為的IP核等於被鎖死了效能提升的路勁,這是最大的短板;

    現在,中國有1780家晶片設計公司,但離完全自主設計還有相當遠的距離,努力吧!

  • 6 # 三哥智造

    目前,主要的CPU架構有四種:ARM、X86、MIPS、Power。

    目前,在移動晶片領域,ARM架構的晶片佔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伺服器CPU市場上,英特爾X86處理器佔據超過90%市場份額。

    華為,2019年9月6日,華為在德國柏林和北京同時釋出最新一代旗艦晶片麒麟990系列,包括麒麟990和麒麟990 5G兩款晶片。

    一份來自中國移動內部的宣傳材料顯示,華為麒麟晶片最新Kirin950晶片將採用臺積電16nmFinFET工藝,整合的基帶晶片將支援LTECat.10規範,成為後4G時代支援網速最快的手機晶片,作為對比,驍龍810目前僅支援LTECat.9,要到下一代驍龍820才能支援LTECat.10,再次實現了對高通的領先。

    小米,自主晶片澎湃S1,這款SoC的CPU部分為四核1.4G主頻的CortexA53和四核2.2G主頻的CortexA53,與海思麒麟650(4核2.0GHz A53+4核1.7GHzA53)、高通驍龍616(4核1.7GHzA53+4核1.2GHzA53)、高通驍龍625(8核2.0GhzA53)屬於同一個檔次。不過以後不會有澎湃S2。

    伺服器晶片領域:

    華芯通半導體由貴州省政府與美國高通於2016年創立。2018年5月27日,華芯通半導體正式釋出其ARM架構伺服器晶片品牌-昇龍(StarDragon)。昇龍處理器是華芯通第一代伺服器晶片產品,它是相容ARMv8架構的48核處理器晶片,採用目前國際上先進的10奈米工藝,在效能上媲美國際市場中高階伺服器主流晶片產品水平。

    2014年10月,飛騰第一款相容ARM指令集的CPU——FT-1500A面世,成為中國產CPU的代表之作。隨後,飛騰又在2016年推出了FT-2000(代號為“火星”),並在2017年流片了最佳化升級的FT-2000+晶片,後者是飛騰目前最頂尖也是價效比最高的晶片產品,其實測效能達到了2014年Intel志強E5主流伺服器晶片的水平。”

    鯤鵬處理器是華為在2019年1月向業界釋出的高效能資料中心處理器。目的在於滿足資料中心的多樣性計算和綠色計算需求,具有高效能,高頻寬,高整合度,高效能四大特點。低功耗級鯤鵬916處理器:採用16nm工藝,支援24個核心,主頻2.4GHz,功耗低至75w。

    龍芯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所主導研發的通用CPU,主要產品有龍芯1號、龍芯2號和龍芯3號。龍芯1號的頻率為266MHz,最早在2002年開始使用。龍芯2號的頻率最高為1GHz。龍芯3A是首款中國產商用4核處理器,其工作頻率為900MHz~1GHz。龍芯3A的峰值計算能力達到16GFLOPS。龍芯3B是首款中國產商用8核處理器,主頻達到1GHz,支援向量運算加速,峰值計算能力達到128GFLOPS,具有很高的效能功耗比。

  • 7 # 飛哥計劃

    龍芯是中國產的但現在還不太成熟階段中!

    龍芯2號”的問世,讓人們再次看到了“中國芯”的希望,但在市場推廣方面,龍芯要走的路才剛開始

    “龍芯就是要打破境外晶片巨頭在中國的壟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所長李國傑斬釘截鐵地說。在李說這番話之際,“龍芯2號”終於在經歷了3年多的持續開發後,於日前呱呱墜地。 儘管有無數的處理器應用廠商屈服於英特爾堅不可摧的壟斷,中國產“龍芯”還是義無反顧地將打破外國巨頭的壟斷視為己任,中科院計算所(以下簡稱計算所)甚至把“龍芯”的戰略高度提升為中國資訊產業領域的“兩彈一星”。而隨著“龍芯2號”的成功釋出,以及計算所和綜藝股份合作成立將龍芯納入產業化發展的神州龍芯公司,這更增強了華人抗衡英特爾的信心。

    信心無疑對推廣中國產處理器增添了有力的砝碼,但“龍芯”在技術上表現出來的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不得不讓人質疑其市場接受程度。同時,在帶有政府幹預市場的背景下,這顆小名為“狗剩”(Godson)的中國產處理器的市場化就更值得探究。

    市場的轉向

    “龍芯2號”是中國自主研製的可用於桌面和膝上型電腦的通用處理器,它的效能相當於英特爾的“奔騰3”處理器,能夠執行完整的64位中文Linux作業系統和OpenOffice辦公套件,具備了桌面PC的基本功能。

    在立項之初,“龍芯”瞄準的市場目標是政府採購,希望憑政府訂單迅速站穩腳跟。不少人認為擁有政府採購支援的網路電腦(NC,network computer)將成為它最大的市場方向。事後證明,這樣的既定方針完全錯誤。在“龍芯1號”問世之後,將其產品進行產業化的成果屈指可數,在規模和銷量上也未成氣候。

    在北京市政府2003年招標採購NC的行動中,由於要求主頻必須在400MHz以上, 主頻僅達到266MHz的“龍芯1號”只能與訂單失之交臂。

    同樣,在其他市場上龍芯也是“出師不利”。計算所的兄弟單位——曙光天演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龍騰”伺服器就採用了“龍芯1號”。這款伺服器本意是應用在對資訊保安有較高要求的電子政務以及電子商務等領域,“但由於效能不滿足應用,‘龍騰’伺服器僅售出幾臺後就難以繼續推廣。” 神州龍芯公司市場推广部部長步健告訴《IT時代週刊》。

    遭受幾度挫折後,計算所和神州龍芯公司終於認識到不能把產業化的希望寄託在使用者的愛國熱情中。李國傑院士坦承,CPU雖是涉及國家安全的特殊產品,

  • 8 # 小伊評科技

    說到CPU這個概念其實是非常大的,從個人電腦上的CPU,到移動裝置上的SOC中的CPU以及一些嵌入式裝置中其實都是有所謂CPU(中央處理器)這種的事物的存在的譬如電視,路由器等等,所以我們需要把CPU做一個界限,這樣才可以做一個總結。

    目前來看,我們所指的CPU一般都是指PC上的CPU以及手機上的SOC,畢竟這兩種裝置上的CPU也可以代表了目前民用半導體行業的最高水準,接下來我就來談一談我們國家目前比較知名的一些CPU設計商以及他們的產品。

    龍芯: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旗下

    最新商用型號:龍芯4000

    架構:基於RISC精簡指令集下的MIPS架構

    龍芯是我們國家晶片技術的引導者,雖然目前其知名度並不怎麼高估計有很多人都沒有太在意,但是這是我們國家最早開始著手進行晶片研發的企業,具備比較強的戰略價值。

    龍芯的CPU目前主要面向伺服器以及個人電腦,但是由於受到X86架構的封鎖,其採用的架構是來自於RISC精簡指令集下的MIPS架構(最早由斯坦福大學最早提出)是最早商用的RISC架構之一(ARM-V架構也是基於RISC精簡指令集下的產物)。

    龍芯之所以採用MIPS架構主要是因為在龍芯開始發展的2001年ARM-V架構還未出現,MIPS是當時唯一一個具備和X86一爭高下的指令集架構。只不過由於後來Window+intel的組合實在太強勢,Linux+MIPS組合則日趨衰敗。雖然MIPS架構目前也被ARM公司的ARM-V架構擊敗,但是其發展前景依舊廣闊,並且目前已經宣佈開源不再收費,不怕被卡脖子。

    當然了由於沒有獲得X86的授權,龍芯一直無法用在搭載Windows系統的裝置上,所以這幾年在民用市場上一直沒有存在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龍芯的商業發展。但是龍芯其實是國內目前最具備核心智慧財產權的CPU之一,在諸如一些軍事,金融,教育,工業等等專業領域還是非常有活力的,這也是其他晶片做不到的,譬如核心的星載晶片。

    申威CPU:江南計算機研究所

    架構:類Alpha架構(已過專利保護期)

    最新商用型號:無

    如果說龍芯還算具備一定的商用價值的話,申威所研發的處理器完完全全是為了國家戰略所量身打造的產物,主要用於超級計算機領域,譬如知名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使用的就是申威的CPU打造而成。其採用的價格是Alpha架構,但是與其說是採用倒不如說是借鑑,同樣也是基於RISC精簡指令集下的產物。目前申威所研發的CPU沒有商用的版本,具備高度自主產權,真正的國之重器,由於相對比較敏感相關資訊較少所以其效能表現也無從考證。

    兆芯CPU——上海兆芯積體電路有限公司

    最新商用型號:型號較多

    採用架構:X86架構

    兆芯是目前唯一一個具備X86架構授權的國內晶片設計企業(國企),主要是因為兆芯繼承了威盛(VIA)跟Intel的專利交叉授權許可,從而獲得了X86架構的授權(透過一系列運作得到)。此後兆芯開始研發自主的晶片,目前其所生產的X86架構的KX 6000的8核處理器在效能上已經可以達到英特爾酷睿6代I3的實力,綜合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目前也具備一定的商業化能力。但是由於威盛的x86授權於2018年4月已經到期,兆芯能不能夠繼續的發展下去也成疑。

    海思麒麟:海思半導體(華為)

    最新商用型號:麒麟990

    採用架構:ARM V8架構

    華為麒麟海思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一個半導體企業了,旗下所生產的晶片被廣泛的運用在了諸如手機,電視,路由器等等裝置上,是目前非常具備活力的一家晶片研發公司,旗下晶片涉獵眾多,有用在手機上的SOC譬如麒麟990 麒麟980等,也有用在電視裝置上的的海思海思V811旗艦級處理器,以及用在伺服器端的鯤鵬系列處理器等等。

    目前華為海思半導體是中國在民用領域發展最好的公司沒有之一,已經具備了和世界一線半導體設計企業一教高下的實力。其核心指令集架構採用的是ARM-V架構,需要定期的向ARM公司購買授權,這也是華為海思目前最大的隱患之一,因為一旦ARM不再提供授權,那麼華為海思處理器的研發之路就要受到重創了,當然了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比較低。

    紫光虎賁系列——紫光展銳

    最新商用型號:虎賁t310

    採用架構:ARM V8架構

    紫光展銳同樣是一家通用晶片設計公司,主要生產的也是用於移動裝置的SOC,所用架構也是ARM公司的ARM-V系列指令集架構。旗下目前最新的SOC是虎賁T310,整合一顆2.0GHz A75核心、三顆1.8GHz A55核心,並採用臺積電12nm工藝製造,支援雙攝和三攝拍照,綜合性能略強於高通的驍龍625弱於驍龍660,綜合表現還算不錯。在商用領域,虎賁系列處理器被用在了諸如中興以及LG的某些低端手機上,譬如最新發布的LG W20就搭載了紫光展銳的SC9863A這顆處理器。

    以上就是我總結出的目前中國比較知名的半導體研發公司,其中大家可以看到華為海思是唯一的一家民營企業,同時也是商業化運營最出色的一家企業,足見華為的強悍之處。

    另外我們也需要清醒的意識到,雖然我們國家已經具備研發晶片的實力,但是就指令集架構而言依舊嚴重依賴於國外的技術,要麼是專利保護到期要麼是開源架構,這也可以證明我們國家在基礎科研領域是有所缺失的,所以也不能夜郎自大,仍需繼續努力。

    end 希望可以幫到你

  • 9 # Lscssh科技官

    中國產CPU其實品牌很多,遠比我們普通人想象的多,可以不誇張的說,全球主流的架構我們都有對應的CPU品牌,我簡單來擼一下。

    以麒麟晶片為主的ARM架構:

    ARM架構當前為全球各手機晶片廠商所使用的,高通、三星、蘋果、聯發科以及華為都是在此基礎上研發而言。華為麒麟晶片的效能我覺得沒必要多說吧!麒麟這些年來的發展有目共睹,麒麟990是全球首顆SoC 5G晶片,CPU的整體效能介於驍龍855和865之間。

    除了海思麒麟之外,國內基於ARM架構研發CPU的還有飛騰、展訊,也包括臺灣省的聯發科。

    通用CPU龍芯基於MIPS指令

    目前中國研發的龍芯是通用CPU,也就是說可以使用於普通電腦之上,目前國內有采用龍芯的筆記本和臺式電腦。

    龍芯主要是基於MIPS指令集,買下了這套指令集的永久授權,同時在這個基礎上又進行了自主擴充,現在對外稱為LoongISA指令系統。

    2019年底時龍芯推出了最新的CPU,也就是3A4000/3B4000,這款處理器為4核,主頻為2.0GHz,28nm製造工藝,支援MIPS64指令集,並自此那個擴充了1000多條指令。根據當前的效能測試情況來看,這款新CPU已經等同於AMD挖掘機(Excavator)架構CPU。

    X86架構國內主要是兆芯和海光

    兆芯在2019年時釋出了KX-6000這款最新的處理器,8核心最高主頻為3.0GHz,支援DDR4雙通道記憶體(最高64GB),使用16nm工藝。根據公佈的SPEC2006跑分數成績為29.2,這一成績相當於酷睿i3-2100T。

    海光的授權來至於AMD,當年兩家合作的原因是AMD當時連年虧損窮困潦倒,最後賣授權給中科曙光併成立對應的合資公司用於生產和設計基於AMD Zen架構的CPU。2019年時海光曾推出最新的處理器,效能相當於AMD 8核EPYC處理器。但是目前美國已經將中科曙光列入實體清單,現階段無法再繼續購買x86架構,也無法生產對應CPU了。

    使用Alpha指令集的申威

    申威也是中國的CPU研發廠商,他和其他廠商不同的是使用了Alpha這個指令集,該架構最早來源於美國DEC公司,後續不斷被轉手,最終停頓於惠普手中。目前Alpha指令集全球範圍內僅有申威在使用,在這個基礎上申威搞出了不小的動靜。2016年時候申威釋出了超算太湖之光,當年取代已獲得六連冠的“天河二號”登上超算TOP500榜首。

    上述沒提到了還有一個指令集也就是Power架構,這個指令集2019年時IBM正式對外開源了,未來可能會利好國內企業,這塊主要是中晟宏芯在進行對應的研發,只是從當前來看並不是很順利。綜合來說,全球範圍內主流的CPU指令集在中國均有對應的CPU研發廠商,當然就效能而言除了麒麟之外,剩下的和國外廠商都還有差距,但個人認為追趕上只是時間問題。

  • 10 # 網際網路亂侃秀

    說起來中國產CPU真的很多很多,並且分為很多類。

    一、使用alpha架構的超算晶片

    之前國內的超級計算機使用的是X86架構的intel的晶片,後來intel禁運,於是國內自研,買下了alpha架構,研發出了申威處理器。

    申威處理器用在天河二號,太湖之光上,都成為了全球最頂尖的超級計算機,所以在超算晶片上,我們並不比其它國家的差。

    二、使用X86架構的PC晶片

    國內也有使用X86架構的PC晶片,一個是在兆芯,透過威盛獲得了X86的授權,目前最強的是KX-6000系列,應該落後intel 3-5的樣子吧。

    另外還有海光透過AMD獲得了X86的授權,生產伺服器晶片,不過後來AMD取消了新的授權,目前伺服器晶片的效能大約也落後3-5年吧。

    三、使用MIPS架構的龍芯

    龍芯大家都清楚了,使用的MIPS架構,也是PC晶片,落後intel、AMD多少呢?至少5年光景吧。

    四、使用ARM架構的手機晶片

    另外就是ARM架構了,這個目前有很多,華為麒麟很出名,還有紫光展銳也使用ARM架構,如果從手機晶片來看,國內的晶片效能是世界領先的,這個相信大家都清楚了,華為的晶片並不比高通的差。

    五、使用ARM架構的PC晶片

    這個目前主要用於伺服器,像華為的鯤鵬920,還有飛騰也有ARM架構的伺服器晶片,不過華為也打算用於桌上型電腦了,不過還是要伺服器為主,因為ARM架構的晶片單核效能遠不如X86架構的晶片,要靠多核效能追上來,而在臺式或筆記本上PC上,多核效能的優勢不太明顯的。

    另外,還有使用RISC-V架構的物聯網晶片等,但這些就無所謂效能不效能了,因為這些對效能並不是像PC、手機、超算晶片這麼重要了。

  • 11 # 可樂G

    中中國產處理器比較具有使用價值的包括兆芯(x86)、飛騰、申威、龍芯等移動處理器設計商包括華為海思、大唐聯芯、展訊、全志、瑞芯微,還有中國臺灣MTK的MTK 6573 MTK 6575 MTK6577 的晶片,大陸展訊的SC8810等智慧機晶片等。

    中中國產CPU分這麼幾類吧:

    先不談製造,只說CPU設計:

    1. 龍芯這種從下到上都是自主設計,指令集雖然是模仿的,但也勉強算是自主的,現代CPU架構下指令集的差異性已經不大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冰箱不製冷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