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育嬰講師徐芳老師
-
2 # 星星BEMIGD
口腔裡面長白斑,黏膜上面白白的,拿個棉籤擦掉,紅紅的,過兩天又長了,寶寶拒食,拒絕喝奶,因為疼痛哭鬧。可以試試抗菌肽,沒有副作用殺菌又快,能快速止癢止疼
-
3 # 兒科菜
第一,鵝口瘡的原因
鵝口瘡是一種常見的真菌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
少部分新生兒感染鵝口瘡可能與產道分娩時接觸產道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但是大多數患兒主要是接觸了汙染的食具,餵養者不清潔的操作或者不清潔乳頭所致。
第二,鵝口瘡的表現
主要發生在口腔的黏膜,口唇,舌面,上顎等,嚴重可能累及咽喉部。形態主要是口腔黏膜上附著點狀,片狀白色凝狀物,不易擦去。大多患兒症狀不明顯,部分有拒奶或煩躁不安的表現。
第三,鵝口瘡的治療
1⃣️用2%的碳酸氫鈉清潔口腔,因為碳酸氫鈉屬於鹼性,鹼性環境不利於白色念珠菌的生長。
2⃣️塗制黴菌素片,50萬單位至於5毫升水中,每3-5小時塗抹一次。
3⃣️療程一定要用夠,以徹底清除病原體,不然容易反覆
第四,鵝口瘡的注意事項
1⃣️做好清潔工作,寶寶所有接觸的物品,都要進行清潔消毒,特別是食具。(洗乾淨後再蒸15分鐘左右)
2⃣️母乳餵養前,媽媽要清潔乳頭,乳暈。
3⃣️堅持母乳餵養,母乳中含有豐富的免疫活性物質,可以促進益生菌在腸道的繁殖。
-
4 # 兒科醫生魚小南
首先爸媽要知道什麼是鵝口瘡,這是一種叫做白色念珠菌的黴菌所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中招後的寶寶,往往會有讓爸媽一臉懵逼的“莫名其妙啊,哭啥,還不吃東西”。
這個時候,如果爸媽看到哇哇大哭的寶寶嘴唇內側、臉頰內側、舌頭、上顎部分,長了白色乳酪狀的斑點,這就是鵝口瘡。
這玩意兒還有個綽號叫“雪口”,大部分寶寶的口腔有點癢有點疼,少數寶寶嚴重起來甚至會波及咽喉、氣管或腸道黏膜,會讓寶寶發熱、呼吸困難以及腹瀉,這樣一來,寶寶吃奶、睡覺時多少都會不舒服,自然會哭鬧、抗拒吃奶或吃奶費勁,還很煩躁。
有的爸媽會把鵝口瘡和奶瓣搞混,鵝口瘡看上去確實跟奶瓣很像,但奶瓣容易擦掉,鵝口瘡擦不掉,就算使出蠻力硬生生擦掉(那得多疼啊),會有出血損傷不說,還很快就“我胡漢三又回來了”。
鵝口瘡比較容易治但也容易反覆,最佳預防辦法就是注意衛生。
-
5 # KK健康
鵝口瘡又稱雪口是一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理論上鵝口瘡可發生於各個年齡段,但最主要的好發人群還是兩歲以內的寶寶們。由於寶寶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善,一旦被感染就很容易發病。
奶瓶的奶嘴或媽媽的乳頭不清潔、寶寶咬手指或玩具以及在幼兒園交叉感染均可能導致寶寶出現鵝口瘡。鵝口瘡的主要症狀是寶寶口腔內尤其是舌、頰、軟顎及口唇部黏膜出現凝乳狀略微突起的斑膜,剝除後會有小的出血點。患有輕度的鵝口瘡的寶寶不會有太明顯的表現,較為嚴重的鵝口瘡會使寶寶因疼痛或呼吸困難而出現哭鬧、煩躁不安及胃口不佳等表現,同時可能伴有低熱。鵝口瘡若不及時治療,黏膜是受損面積會逐漸擴大,蔓延至咽、食管、氣管、肺,引發白色念珠菌食管炎或白色念珠菌肺炎甚至為寶寶自身免疫功能帶來終身影響。
因此,一旦發現寶寶還有鵝口瘡,應當立即帶寶寶就醫治療。
-
6 # 千凡說育兒
鵝口瘡又稱雪口病,我兒子在二個月的時候得過鵝口瘡,所以症狀及護理情況我非常清楚。
那天兒子吃奶很奇怪,吃一口小嘴巴張開一下,如此反覆著,在平時他吃奶可不是這樣的,到了晚上的時候,一吃奶就開始哭鬧,小嘴巴張著,看上去看痛苦。我想那時他肯定是又餓又痛吧!
症狀:鵝口瘡口腔粘膜會出現乳白色凝塊白點狀,用手摳不掉,一般分佈在舌頭、面頰兩側、上下頜和嘴唇、嚴重的會蔓延至食道,引起窒息的危險。
後來翻開他的嘴巴,下嘴唇有點狀白斑,舌頭上也有,症狀如下圖。
到了晚上,一天沒有吃飽的孩子哭鬧不止,作為新手媽媽的我來說,不知如何是好?婆婆說是鵝口瘡,這種病就如同大人的口腔潰瘍一樣,非常的痛,尤其是進食的時候。
婆婆說:”用家養的鵝口腔裡的粘液塗抹“,孩子這麼小,這種土辦法我肯定是不接受的,再說動物口腔的粘液,想想都噁心。萬一感染怎麼辦?
後來去了婦保醫院,醫生開了藥物塗抹,一週後就痊癒了。
提醒大家:生病一定要去正規醫院治療,土方法、迷信,萬不可輕易嘗試。
鵝口瘡護理方法:
1、媽媽在給寶寶餵奶時,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雙手,母乳餵養的寶寶,媽媽每次在餵奶前都要
清洗乳房。哺乳內衣也要勤更換,用開水浸泡清洗。
2、奶粉餵養的寶寶,媽媽每天都要對奶瓶、奶嘴、圍兜等其它輔助性用具,進行開水消毒。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備一臺消毒櫃,專門用來消毒寶寶用品。
3、寶寶衣物、被褥,要和大人分開洗,最好在Sunny下暴曬,不要放在不見Sunny的陽臺上吹乾。
4、每天早晚,用乾淨紗布蘸著溫開水,幫寶寶擦拭口腔,保持口腔乾淨清爽。在每次喂完奶後,可以給寶寶喝少許白開水。
5、應在醫生的遵囑下進行用藥,不可擅自增加或減少,症狀緩解後帶寶寶前去複查。確定完全康復後在停藥。
6、多帶寶寶曬曬太陽,增強抵抗力。
-
7 # jason媽咪有辦法
我兒子小時候我也是很擔心孩子患上鵝口瘡的,也有關注過這種病。
鵝口瘡小常識鵝口瘡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由真菌感染,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多見於嬰幼兒。當嬰兒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時可以發病。
2歲以內孩子易得主要症狀是口腔黏膜出現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圍無炎症反應,像奶汁一樣。擦去斑膜後,可見下方不出血的紅色創面。斑膜面積大小不等,可出現在舌、頰、顎或唇內黏膜上。
孩子進食期間會覺得疼痛,會哭鬧。
口腔滯留奶汁,只要用溫開水和棉籤輕輕擦拭,就可以除去奶汁,但是鵝口瘡用力擦拭時,下面的黏膜會潮紅,粗糙。
鵝口瘡成因母親陰道有黴菌感染,嬰兒出生時透過產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感染。
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還有母乳餵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嬰幼兒在6~7個月時開始長牙,牙床有輕度脹痛感,嬰幼兒便愛咬手指,咬玩具,這樣就易把細菌、黴菌帶入口腔。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有時因交叉感染可患鵝口瘡。一般醫生給開的方子是小蘇打和制黴菌素片,有的寶媽反饋是用著好幾天,又復發,在這種狀況下,不妨試試以下民間小方子。
以前收集的幾個民間小方子吳茱萸敷腳底
吳茱萸 膽星 大黃 【藥比例4:1:2】
醋糊貼腳心12小時一換。差不多兩次就可以了。
這位是一位中醫的方子。
小兒按摩法
補腎水5分鐘,
清天河水1分鐘,
揉小天心3分鐘 ,
揉總筋3分鐘,
清板門(來回推)3分鐘,
清大腸3分鐘,
揉二馬穴3分鐘
這個小兒按摩法,其實平時用作保健也不錯,所以建議寶媽可以每日閒暇時就給孩子做一做。
補鋅
有一位寶媽反饋是缺鋅,吃了幾天補鋅口服液,孩子就好了
黃連
先把黃連碾碎碾細,放適量於寶寶肚臍(和肚臍差不多平就行),每日待寶寶睡著後,用護臍貼把黃連粉固定在肚臍,明日在取下。約摸幾日,不僅寶寶口腔內白糊的東西大幅減少,連寶寶前幾日額頭上的小疹子都消失了。
寶寶有了鵝口瘡,也說明寶寶的體質有所下降,免疫力差了,所以寶媽要注意加強戶外運動,多帶寶寶健身。
-
8 # 桃媽愛說話
你是不是觀察寶寶口腔,會分辨不清到底是奶塊還是鵝口瘡??
有個小朋友,出生半個月,他的媽媽發現嘴裡有許多小白點,以為是吃完奶後的奶塊,用手帕擦,剛開始媽媽的動作很輕,但就是擦不掉,用力就大了些,結果把寶寶的嘴擦破了,三天後,寶寶開始頻繁哭鬧、發燒、不肯吃奶,媽媽立刻送寶寶去醫院,確診為鵝口瘡感染,萬幸的是還沒有轉成敗血症
這樣,你還敢輕視這小小的奶塊嗎??
鵝口瘡又稱為“雪口病”,是新生兒口腔黏膜受白色念珠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的症狀為新生兒口腔兩側,上顎或者舌頭長出類似奶塊、稀粥殘渣的乳白色斑膜,剛開始時小點或者小片狀,逐漸融合成大片,嚴重的話甚至蔓延到寶寶咽喉後壁、食管、腸道、喉頭等部位。鵝口瘡初期不會疼痛,也不影響寶寶吃奶,但絕對不要像上述媽媽這樣做,也不要任其發展。
寶寶哭的時候,家長髮現寶寶舌面或口腔黏膜上有乳白色,像棉絮樣的東西,並且一兩天不消失,那麼你要警惕很有可能是鵝口瘡
鵝口瘡預防很重要,除掉分娩時由產道內感染黴菌,還有幾個方面需要注意:
1.餵奶前,接觸寶寶洗乾淨雙手,杜絕病菌傳播
2.餵奶後,利用乳汁的抑菌作用隔離病菌,用少量乳汁塗在乳暈處
3.餵奶後給寶寶喝點水,衝去奶汁,防止病菌滋生
4.如果餵奶粉的寶寶,奶瓶一定要在吃完後立即洗淨,消毒
寶媽寶爸一旦覺得有一些症狀後,要立即去醫院治療
注意:鵝口瘡容易反覆,治療見效後,要再堅持用藥3-4天,才能徹底好起來
#我是桃媽,愛觀察愛分享的媽媽#
-
9 # 腸道微生態與健康
1、什麼是鵝口瘡?
鵝口瘡又名雪口病。鵝口瘡是一種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是真菌感染的,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一般來說任何年齡都會發,但是以2歲以內的嬰幼兒最為常見。主要症狀為口腔頰粘膜、唇內側、舌面、齒齦、上顎等處出現白色乳凝塊。
2、如何鑑別鵝口瘡與奶塊呢?
3、如何治療鵝口瘡?
鵝口瘡發病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寶媽不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導致細菌在寶寶口腔的滋生。因此,寶媽平時就要做好寶寶的口腔護理,從小就養成給寶寶清理口腔的習慣。
很多寶寶平時生病會選擇使用抗生素、激素,長此以往造成寶寶體內菌群失衡,此時白色念珠菌趁機大量繁殖而造成鵝口瘡,所以抗生素這東西還是要少用慎用啊!
另外,由於長期使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衡的情況,可以使用益生菌緩解病症。益生菌能幫助寶寶緩解抗生素所帶來的危害,促進恢復口腔內的微生物平衡,從而幫助寶寶儘快恢復。
-
10 # 育學園
鵝口瘡是一種黴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這種黴菌叫做白色念珠菌,它會侵蝕孩子的口腔粘膜表面,並形成瓷白色的斑膜。
所以,當家長在孩子口腔裡發現白色的、好像“奶膜”的膜狀物,並且這種膜狀物無法刮下時,基本就可以確定這是鵝口瘡了。
另外,鵝口瘡症狀較輕時,孩子除了口腔裡的白膜,其他症狀不明顯。
而隨著鵝口瘡加重,可能會出現吃奶情況大不如前,甚至由於口腔黏膜被侵蝕,孩子感覺疼痛而哭鬧的情況。
如果孩子已經得了鵝口瘡怎麼辦呢?
很簡單,從兩個方面入手即可:
1.給孩子服用制黴菌素等殺黴菌的藥,直接對黴菌進行消滅。
2.配合給孩子服用益生菌,調節孩子的腸道菌群,讓益生菌能夠去一直黴菌的產生。
需要強調的是,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同,用藥量也不一樣,所以一旦懷疑孩子得了鵝口瘡,就應該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並且根據醫囑服用藥物。
-
11 # 菁媽育兒
鵝口瘡還是一個名字叫雪口病。
所以症狀就是滿口的雪花,在寶寶的口唇、軟顎、舌上、臉頰內的黏膜處佈滿白屑,剛開始家長可能會以為了喝奶留下的奶漬,於是不少家長就會有紗布或者棉籤想把這些白屑擦掉,最後卻發現好像輕輕擦沒有用,就再用點力去擦,最後發現不但沒有擦乾淨,反而可以看到到好像是傷口下面的紅色的傷口,家長還以為自己太用力把孩子擦破皮了。
其實是因為孩子長了鵝口瘡,導致孩子黏膜有創口。
也是因為這樣孩子吃東西的時候嘴巴痛,要不就是吃著吃著就哭起來不吃了,要不就是吃了兩口就不想吃了。
而想吃去吃不了。孩子就會出現煩躁的情況。想像一下大人牙齒痛的時候,都會痛得不想吃東西,更何況是孩子呢。
而因為有創口有時孩子還會出現低燒的情況。
所以鵝口瘡孩子會出現1、口腔裡面有很多白屑,而且擦不乾淨。
2、孩子會有不舒服的症狀,不想吃東西。流口水。
3、孩子可能會有發燒的症狀。
怎麼處理?1、建議用小蘇打水來清洗,可以用小蘇打水弄溼紗布洗。一天三四次
2、用制菌黴素混懸液來擦,但是喝奶前要洗掉。
3、注意奶瓶,奶嘴一天一煮沸消毒(水開了再煮20分鐘)一次一開水燙。
4、可以給孩子喝點益生菌有助於鵝口瘡的恢復。
-
12 # 兒科醫生鮑秀蘭
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在口腔兩側頰黏膜、舌面、唇內、上顎部和齒齦上出現白色點狀或融合成片如奶塊樣物質,多見於小嬰兒。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或因哺乳奶頭不潔或餵養者手指的汙染傳播。通常用棉籤不易擦掉,也不推薦媽媽們用棉籤去擦。
寶寶患了鵝口瘡通常會感到口腔不適,有時會感到疼痛,多半寶寶會因此減少吃奶;鵝口瘡還會造成寶寶吃奶時呼吸量不夠,使寶寶營養攝入不夠,導致體重下降。此外,由於白色念珠菌是一種酵母樣菌,它可以寄生於人的面板、口腔、呼吸道、腸道和陰道等部位,因此受感染和傳染給他人的途徑很多,所以需要積極治療。
媽媽可用2-4%蘇打水清洗寶寶患處,再用制黴菌素和魚肝油進行混合,製成制黴菌素肝油,然後用棉籤蘸取少量塗抹至寶寶口腔黏膜,或用冰硼散塗在口腔患處,每日需堅持3~5次,建議媽媽在兩次餵養之間進行塗抹。
不需要斷母乳
如果寶寶因為疼痛而不願意吸奶,媽媽可以把奶擠出來,然後用小勺子餵給寶寶吃。媽媽還需要特別注意乳頭清潔,每次餵奶前洗手、清潔乳頭,喂完奶也清洗乳頭。當寶寶患上鵝口瘡時,如果是配方奶餵養的,要對所用奶具進行嚴格煮沸消毒。
回覆列表
你好,今天剛好寫了篇關於鵝口瘡的,也是前兩天有朋友問到我的,可以給你做參考
鵝口瘡的典型症狀和表現:口腔裡面長白斑,黏膜上面白白的,拿個棉籤擦掉,紅紅的,過兩天又長了,寶寶拒食,拒絕喝奶,哭鬧,因為疼。
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主要的就是黴菌感染,又叫念珠菌感染,大多是以為口腔清潔不到位造成的。
原因如下:
1、奶粉餵養的:大多是由於奶瓶奶具不注意清潔,寶寶的嘴巴不注意清潔造成的。
2、母乳餵養的:餵奶前沒有清潔乳頭
3、孕媽媽有黴菌性陰道炎,寶寶出生的時候接觸到分泌物。
4、有黴菌的衣服玩具。
5、小朋友之間相互傳播
6、用了抗生素,導致菌群失調。
我們看看,可以怎麼做呢?1、奶粉餵養的:奶瓶奶具注意消毒
2、母乳餵養的:餵奶前後都要紗布清潔乳頭,對寶寶可以預防鵝口瘡,對自己預防細菌入侵引起乳腺炎。
3、媽媽要是孕期就有黴菌性陰道炎,要及時治療
4、衣服玩具注意消毒
5、如果是大寶寶,去幼兒園要勤洗手。
6、用了抗生素要特別注意
7、口腔注意清潔,每天清洗,可以用紗布蘸溫開水擦洗,平時多喝溫開水,配合用蘇打水洗洗,也很快就會好的
鵝口瘡基本小月齡多見,也不要太擔心,真心不是大毛病,去醫院配個藥水洗洗就好了,重點在平時預防清潔衛生到位就不會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