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蛋君
-
2 # 濤戀情1990
船舶在大海中航行發生碰撞的機率是很小的,相對汽車發生碰撞的機率是小而更小。在海上航行的時候,放大洋的時候一般是自動駕駛,這個時候海面開闊,船隻少,肯能幾天碰不到一條船。這種情況下是不會發生碰撞的。 船在海上航行並不是海上可以隨便走的,每個航次確定目的地後,二副根據海圖制定航線。避開暗礁、沉船、淺水區等等。在制定的航線中,當過海峽、航道的時候船是比較多的,而且一般航道窄,船多,是很危險的。 船舶發生碰撞主要原因事駕駛臺值班人員翫忽職守,值班時睡覺或長期離開駕駛臺。這種情況下,當有船過來時不能及時做出避碰措施,而對面船舶高頻叫不到人迴應也不能根據船的航向來做出避碰從而導致船舶相撞。一般商船的航速大概在15節左右,一節等於1852米。但是船舶由於噸位大,所產生的慣性是驚人的,尤其是大船從FULL AWAY AHEAD到STOP再到FULL AWAY ASTERN 這個過程雖然很短但船舶照樣會向前行駛出去幾海里。而且大型船舶的轉向、變換航向都是很慢的,當發現船舶可能相撞到撞上這段時間裡,由於操縱性差根本來不及避讓。
-
3 # 王貴與眾不同
首先,現代航海的目的主要是海運生產,海上運輸船舶必須往返於世界各國的港口之間,完成貨物運輸。隨著世界經濟發展,國際間貿易增多世界各國船舶擁有量早已今非昔比,且船舶呈現大型化,快速化,現代化發展趨勢,沿海航路和港口航道的船舶密度日益增大。受海水深度,暗礁,島嶼等影響或者船舶進出港口需要,船舶航線會在某個航段彙集,形成繁忙的航路,此航段往往船舶密度大,交叉航行船舶多,易發生船舶碰撞事故。全世界98%的船舶碰撞事故發生在此類海域。
其次,船舶操縱不同於汽車等陸上交通工具的操縱,主要透過改變螺旋槳的轉速和方向以及舵角改變船舶的速度和航向,由於船舶質量大,體積大,且受風,浪,流影響,海上變向和變速需要的時間長、空間大,大交通密度航行時避讓不及時或者不協調容易發生事故。
第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取的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海洋漁業同樣發展迅速,漁民也是五加二白加黑加班加點奔小康,中國沿海以及港口水域捕魚船舶或者海上漁網漁具密佈,漁船航行不遵守規則,不按照規則避讓貨船,隨意佈網,並且溝通不暢,經常造成海上事故。當然這個問題並不是中國僅有,而是在當下中國比較突出。
第四,走馬行船三分險,航海本來就是高風險行業,海上氣候變化無常,船舶航行安全受濃霧,大風等影響較大,特別是霧中航行時,複雜航路,多船匯遇時肉眼觀察不到來船,容易造成避讓不協調,放生事故。
總之,浮海為生大不易,願國家海洋經濟發展越來越好,海洋更清潔,航海更安全。
-
4 # 心有靈犀73024986
茫茫的大海上,給人以浩瀚無垠的感覺。真正有意義有目的的航海,應該從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開始,隨著人們對新的世界的認識與探索,15至17世紀歐洲掀起一股航海熱,人類進入大航海時代,又稱世界地理大發現,湧現出一批像達伽馬、迪亞士、麥哲倫這樣的超級Nautilus,其中中國的鄭和也是其中的佼佼者,未知的世界被這些先驅們不斷髮現,探索出一條條新的航路。那時的航海是風帆時代,經過幾個世紀的航海經驗,開闢出的航路是依靠洋流、信風等自然條件,現在的航海技術日臻成熟,航線固定,世界各國間的貿易交流量迅速增長,刺激了航運業的發展,每天在這些航線上往來的船舶成千上萬,為什麼大家都在這條路上跑呢?這也是我為何大力氣描述大航海時代的原因,原來開闢的世界重要航線是靠信風洋流,航運講求的是經濟性,在最短距離上利用洋流風向等有利條件,重要航路上的船舶交通量還是很大的,沒有你想象的天高任鳥飛的感覺。(上面的綠點都是船舶,近海海域綠色都成片了)
現代的海輪航速越來越高,現在的最快航速可以達到20節以上(一節等於1海里/小時,1海里約等於1.852公里,這裡所說的高速度,和陸路運輸中的汽車、火車、高鐵、航空等不是一個概念),噸位也越來越大,小到幾萬噸,大到幾十萬噸,機動性不是咱們想象的那麼靈活,甚至可以說很差,如此大的龐然大物不是想避讓就能隨時避讓的,雖然現在航海有了高科技,雷達系統、GPS(全球定位導航系統)、ARS(船舶自動跟蹤識別系統)、超聲波測深儀、高頻甚高頻電話、海事衛星電話、船舶自動駕駛系統等應有盡有,船舶間的避讓不是岸上的幾十米或幾百米,而是幾海里(一海里等於1852米)就會有碰撞警告,如避讓不及時,如此大的慣性就會有兩船相碰的可能(記住船舶可沒有剎車系統哦!只有倒車、機動、拋錨等形式)。
本人認為發生海事事故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因素:1、航路狹窄,船與船之間距離太近,容易發生船吸現象,使兩船無法脫離,發生碰撞;2、突發的惡劣氣候,如大霧、大風大浪等造成的船舶難以操縱;3、船舶的機械故障使船舶失去可控性;4、不可抗拒的不確定因素;5、過份依賴高科技,比如船舶自動駕駛系統;6、人為的疏忽大意,缺乏責任心,造成的人為事故,這是造成海事事故最多最直接的原因之一,航海人如能做到恪盡責守、認真謹慎、沉著冷靜、遵章守紀,理論上90%以上的海事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以上只是本人對船舶碰撞事故的一點見解,如有不對,請劇友們批評指正。
-
5 # 水電費541
不請自來。
我自己經歷過一次,見到過一次。
首先船的速度提起來的話並不慢,再有一個船在海上不好掉頭,需要相當寬的河道,還有就是船不能像汽車一樣,看到情況不對,就可以剎車。
在海上有專門讓船行進的航道,一般航道都很寬,足夠同時幾條十幾條船同時透過,再有一個船上有雷達,雷達上會顯示附近的海況。
一般遇到撞船事故都是因為值班水手,還有值班大副(二副、三副)翫忽職守所造成的,我還聽說過一個可能,因為船上有自動駕駛(設定好航道水手就不需要再時刻掌舵,只需要觀察海面情況)值班水手馬虎,沒有按照值班規則值班,這時對面來了一條船也是自動駕駛,對面的水手也沒有仔細觀察雷達,望遠鏡觀察海面等。等兩條船相對而行快到跟前了,這時再想去挽救都晚了,最多立即空車,想倒車都來不及。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航道太窄,船太多,加上水手操作不規範。
當時船正在江面正常航行,長江有一段航程江面很窄,忘記是哪一段了。當時我在機艙正在給重油分油機補水、加油。突然整條船都晃動了一下,潤滑油全TM倒我身上了,等我怒氣衝衝的剛跑到一層,水頭在喊撞船了、撞船了。把我嚇得一激靈,渾身冒冷汗。趕緊到左玄去看,一看還好,是一條小漁船,大約500噸的樣子吧!也不是撞船,只不過稍微蹭了一下。後來瞭解到因為剛來的水手是剛上船的實習生,三副想讓他練練手。等到碼頭那個實習生和三副全都提著行李被幹下船了。
那次蹭船事件對我造成了很大的陰影,後來不再跑船跟這次事情也有很大的關係。
-
6 # 地理縱橫
地球上海洋麵積佔三分之二,陸地才三分之一左右,平時乘坐郵輪時,遠遠望去,能看到幾公里之外的船隻,而且相距那麼遠,不象陸地上行駛的汽車,就那麼幾條車道,在寬闊的海洋上出現海上交通輪船相碰撞的事故,總是覺得難以理解。
事實上,海上出現過不少輪船相碰撞的事故,屢屢不絕。2018年1月,巴拿馬籍油船 “桑奇”號 與裝載約6.4萬噸穀物的中國香港籍散貨船 “長峰水晶”號 ,在上海轄區長江口以東約160海里處發生碰撞, 攜帶著100萬桶凝析油的 “桑奇”號全船失火 ,這是一起重大海洋交通事故。更不用說歷史上的泰坦尼克號與冰山相撞了。
儘管海洋麵積那麼大,輪船在海上航行是有固定航線的,基本上是靠近岸邊行駛,因為岸邊有港口,需要裝卸貨物,還有給養補充,所以沿岸行駛的船隻特別多,而海洋中心地帶船隻非常少,那麼碰撞事件也就難以發生,比如太平洋,航線很少橫穿太平洋,只是沿著岸邊設計,我們看一下世界航線圖大家就明白了幾分。
上圖是10萬噸以上散裝貨物航線圖,從中看出貨輪就固定在一些線路上,有一些關鍵性節點如轉運港口新加坡,馬六甲海峽、龍目海峽都是必經之路,特別是中國與澳洲的航線,每年需要進口大量鐵礦石,超過幾億噸,運輸線路更為繁忙(圖中出現紅色)。還有波斯灣地區至東亞等國的石油運輸航線,都是世界上海上運輸繁忙的線路,這些線路上特別擁擠,就容易出現兩輪船相撞的事故。
我們知道,我們遭遇堵車時就容易出現剮蹭,交通事故就多了起來,收費站、隧道口、線路轉彎時也容易出現交通事故,那麼對於海上航行也是如此,在一些海峽出入口,進出港口,都是容易出現海上交通事故的地方。
上圖是天津港口外停泊的船隻,港口泊位有限,需要排隊進出港口裝卸貨物,這麼多船隻等候不可避免會有剮蹭事故的發生。
海水的摩擦力比陸地要小,船舶在海上航行時容易產生漂移,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偏離航線,當然我們利用導航可以進行修正,但這個漂移是永遠存在的,要比地面的漂移嚴重得多,這要求兩船相距要遠,但有時進出港時船隻密度較大,這樣的小事故還是不可避免的。
輪船在港口外停泊,得要拋錨(上圖),在深海漂泊時,大洋深度在5000多米時,就不能拋錨了,但停泊的船隻都會發生漂移,也會造成船與船之間的剮蹭碰撞。
大型貨物運輸的船隻噸位很高,一般都達20萬噸,還有更高的達到40萬噸,這個龐然大物一但啟動,它的慣性巨大,想要“踩剎車”停下來非常不容易,有時候當前方海上發現船隻時,想改變它的行進方向,得要有相當長的時間,這都是不同於我們在陸地上駕駛的汽車能快速地把車停下來,並很快改變方向,而輪船就比較難了。
泰坦尼克號還只是一艘大型郵輪,排水量遠遠不能與幾十萬噸重的貨輪相比,當遭遇冰山時,還是沒有躲過,當然你可能躲過了前一個,沒有躲過側面一個,但要在冰山裡穿梭就不容易了。因為船隻改向本來就比地面上要難一些,更何況體積那麼大,噸位那麼高呢。
氣象條件,陸地上有龍捲風,沙塵暴,大霧等氣象災害,海洋上比陸地上氣象災害深重,海洋麵上臺風對輪船傷害更重,颱風的移動路徑看似我們人類可以預測,但突然改向時,往往是我們難以把握的,輪船在海上遭遇颱風時,往往難以抵抗,會改變行進方向,很有可能與其它船相碰撞。
類似地還有大霧,能見度較差,再疊加導航裝置出現故障,碰撞的機率會大大增加,還有海面上大風也會讓船舶漂移,也有不安全因素。
種種不穩定因素,海洋麵上看似海闊天空,煙波浩渺,航線上的運輸船隻存在著許多不安全條件,碰撞事件是不可避免的。
上圖,近年來,人們把計算機通訊技術應用到海上交通運輸,一些通訊裝置的不斷研發投入使用,大大地降低了兩船碰撞事故的發生。例如我們有了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配合衛星導航(GPS)將船位、船速、改變航向率及航向等船舶動態,結合船名、呼號、吃水及危險貨物等船舶靜態資料向附近水域船舶及岸臺廣播,使鄰近船舶及岸臺能及時掌握附近海面所有船舶之動靜態資訊,得以立刻互相通話協調,採取必要避讓行動,對船舶安全有了很大幫助,兩船相碰撞事件越來越少。
-
7 # 地理有意思
問得好,在大部分人印象裡,大海廣闊無垠,比陸地面積還要大,理論上在海上航行自由度非常高,而且海洋船隻的數量遠遠比不上陸地機動車數量,所以海洋航行不應該發生輪船碰撞事故,但其實這樣想大錯特錯。海洋雖然廣闊,但並不是所有海域都適合航行,像一些淺水區、暗礁區根本無法通航,所以海洋之上也有著嚴格的航道限制,任何一艘輪船在海洋航行中必須遵守國際航道準則,因此海洋航行和陸地公路其實是一樣的。
海上發生輪船碰撞事故,一般有兩種原因,一種是違規操作,另一種是惡劣環境。違規操作的因素比較多,但大部分都是操作人員不負責任、疏忽導致,輪船航行過程中因為缺乏參照物,所以必須依靠衛星導航定位,以及根據相關海域的指揮排程航行,一般情況下只要遵守規定不會發生碰撞,但操作人員有時候離開崗位,沒能就排程指揮及時響應,這便很容易撞上其他正常航行的船隻,畢竟世界航道的船隻密度是相當大的。可能有人會問,正常航行的船隻為什麼不進行躲避,答案很簡單:根本躲不了,原因後續會闡明。
第二個原因是惡劣環境,此原因導致的輪船碰撞事故一般發生在近海海域,以及港口附近,因為近海港口進出口位置一般比較繁忙,進進出出的船隻都要在這裡轉向、引渡等,且某些大型船隻靠港、出港時並不是依靠自身動力,而是需要牽引船進行輔助推力,當海上環境惡劣,比如大風大浪、大霧天氣時,牽引船不足以平衡船舶本身的作用力,就會造成港內相撞,或者大霧能見度低時,也容易出現碰撞,不過這類碰撞發生機率相對違規操作要小很多,畢竟惡劣天氣提前預報,輪船基本不出海不靠岸。
至於為什麼海上輪船,即便看到了將要發生的碰撞事故也很難轉向躲避呢,答案很簡單:剎不住車。海洋輪船存在的意義就是噸位大,遠洋航行可以節省成本,但也正是因為自身承載比較重,所以船舶航行時的慣性非常大,別看輪船在啟動以及航行時,時速只有20--50公里每小時,看起來比陸地車輛要慢的多,但輪船遇到緊急情況“剎車”時靠的並不是“剎車片”,而是螺旋槳的反向推力,但螺旋槳不是說反轉就反轉的,需要先將其正轉的動力停止,然後才能反轉,而這一系列操作完成後,船舶早已經因為慣性撞上了。
另外,大型輪船動輒幾百米長、幾十米寬,轉彎半徑非常大,當肉眼看到即將發生的碰撞時,說明距離已經非常近了,這個時候即便偏向躲避,也很大機率會發生摩擦碰撞。可能有人會問,兩個船舶同時拋錨,依靠錨的拉力剎車不行嗎,答案肯定不行,且不說海洋不能隨便拋錨,就算可以拋錨,深海區域拋錨也夠不到海床,更重要的是:高速行駛的船舶,如果貿然拋錨,絕對會拉斷錨鏈,或者損壞錨機。
-
8 # 海員李先森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理解跟車一樣,大多是人為因素造成的。
大海上船舶相撞首先排除惡劣天氣,船舶故障。船舶在各大洋航行,並不是隨便就跑,而是去某某地方都會有一個計劃航線,這個航線基本上是距離近天氣不會常年惡劣的那種。
打個比方來說,從北京到廣州,走某條高速路,根據導航可知哪條線路最近。既然你是想選擇近的,那別人也肯定會選擇比較近的,因為耗時短,經濟少嘛,對吧。
這張圖就是推薦的各個航線
所以船舶也一樣,肯定選擇一個里程少的。船在航行時就會按照計劃好的航線航行。那這也就可能會有會遇的船舶。如果兩條船的駕駛員都覺得沒船,上班在睡覺或者做其他的事情,那可能就會造成碰撞了。
所以人為因素比較多。人的麻痺大意才是事故的主導。
江河沿岸航行的碰撞像長江裡的那種交通密度,碰撞常有發生,我一次在駕駛臺值班,聽到有船碰撞後在高頻裡求救,夜裡兩點多,一船直接沉沒了。長江裡船多,流大,所以駕駛員值班的時候真是得一萬個當心。稍有不慎可能就會導致避讓不及造成碰撞。
說起沿岸航行碰撞,國內沿海的漁船真的是每年都有因為和貨船碰撞出事的。國內沿海漁船密密麻麻的,非常的多。因為按照國際海上避碰規則,貨船基本上是屬於讓路船居多。
國內沿海的漁船覺得你貨船需要讓它,它就很任性,在你船頭來回穿梭,有時候距離非常近,你說貨船駕駛員願意撞它嗎,有時候被氣的在高頻裡罵娘還是得避讓。
既然碰撞了那肯定就是避讓不及,判斷失誤,所以也是人為造成的。
所以,大海雖廣,航速雖慢,不是你隨便航行的,駕駛員認真瞭望,及早判斷避讓,才是王道。
-
9 # 星期久
我是一名遠洋船員,我的船舶載貨量是20萬噸,船長400多米。基本上算是海上巨無霸了。2015年在廣州虎門大橋附近,我們船突然失控,連續撞了兩個航標,差點撞上虎門大橋,直到最後擱淺的航道之外的淺灘上。
我們都知道海輪是非常大的,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我們船舶船長400多米,比我們農村的一個衚衕還要長,從船底到駕駛臺的高度有42米,基本上有12層樓那麼高了。這麼大的船舶每天的耗油量能夠達到30噸,多麼驚人的資料。正是因為船舶太大,所以操控性是特別不好的,船舶和汽車不一樣,有障礙物之後,緊急剎車立馬就能停下來,船舶是沒有辦法停下來的,畢竟它是一個漂浮的巨無霸。這也是為什麼船舶會相撞的原因之一。
我們都看過“坦坦尼克號”這部電影吧!其實它是根據真實的事情改編的,現在我們航海里面的很多規定都是根據“泰坦尼克號事故”而指定的。它之所以最後會沉掉,主要是是因為當時天氣嚴寒,船舶行駛在北極圈附近,會出現大量的冰山,再加上夜晚視線不太好,瞭望人員發現的不及時,等到發現的時候,再進行急轉彎是避不過去的,眼看著船舶撞上冰山,船體被劃破,最後進水導致船舶沉沒。
其次我們知道船舶的航行速度有多快嗎?很多人都有一個錯覺,認為船舶速度應該會非常快,其實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說法,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其實最慢的運輸工具就是船舶,船舶的航行速度一般以“節”為單位。我們形容船跑多快,一把都會說多少節。目前即便是軍艦,它們的速度也僅僅只有30節左右,1節大概相當於1.8千米左右,30節每小時的速度差不多也就是60千米每小時,這個速度類似於電動車的速度。更不要提商船了,目前商船的速度由於船舶型別的不同也是不一樣的,集裝箱的速度最快,每小時能夠跑到25節左右,散夥船的速度最慢,每小時只能跑18節,這個速度相當於我們在陸地上騎腳踏車一樣。所以船舶的速度是非常慢的。
茫茫的大海中,船舶的速度也不是太慢,為什麼會有船舶相撞的情況發生呢?一般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大海雖然很大,但並不是船舶隨便跑的,它們都會有一定的航線。因為地球是一個圓的,我們要考慮到“兩點之間,直線最短”,要考慮到船舶的油耗成本問題,所以通常設計的航線都是最省油的路線,並且大海底部會有暗礁,大海深處也可能會有小島。所以二副在設計航線的時候,都會把那些因素考慮進去,所以全球各個國家的二副都是這樣想的,很容易會航線重疊,即使在茫茫大海,相遇的兩條船距離也是非常近的,也是有可能發生碰撞事件的。
第二:船舶只要是開出港池後,一天24小時都處於航行之中。我們都知道船舶在大洋上航行的時候,是不用人工把控方向的。而是用自動舵。船舶根據提前輸入的航線自己航行。駕駛臺只需要留一個人值班就行了。但是到了下半夜,茫茫大海,看不到一點燈光,駕駛員的心態就會放鬆。因此也容易犯困,這種情況下,就特別危險了,一旦相遇船舶,很容易發生事故。但是近幾年為了避免這種事故的發生,船舶上都裝有報警系統,五分鐘響一次,如果駕駛員不在十秒鐘消掉,船長房間就會警報,駕駛員就會受處分。也基本上沒有駕駛員在值班的時候睡覺的情況了。
第三:其實船舶最容易發生碰撞事故的是在進出港的航道里面,比如中國的長江、珠江,臺灣海峽等。因為在航道是非常狹窄的,有些船的速度快,有些船的速度滿,稍有不慎,聯絡不及時,就可能出現追尾情況。再加上航道里面小船比較多,相關部門管理不過來,它們在航道里面左右亂穿,很容易發生碰撞事故。船舶追尾也是非常嚴重的,如果是過載,追尾之後很容易船體破裂,進而導致漏水,船舶沉掉。
我在廣州虎門大橋那次,是因為船舶主機故障,突然失去動力,航向把控不住了。後面的船舶一直在催,因為本來距離比較近,我們船比較大,沒有辦法追越過去,我們長時間沒有動力,後面會造成一連串的追尾。所以緊急情況下,我們選擇開除航道,擱淺在淺灘上。幸虧我們是空載,要是滿載的話,擱淺的危害是致命的,因為船舶被架空,船底吃力不均勻,船底鋼板很容易斷裂,進而整條船都沉掉。
回覆列表
首先,海看起來很大,但是海平面也是和路面一樣,有自己的航道。有深水區,淺水區,透過船上的衛星導航可以看出來。
其次,為了節省更多的油,且儘量避免一些逆流及漩渦的問題,船隻行馳在海上也是走固定航道的。如,噸位較小的船隻吃水比較淺,直接沿著岸邊開就行了,只要避開明礁和暗礁(衛星導航海圖可以看出來)即可,水深5至20米都可以。中噸位船隻如大型捕撈船和貨船走深水區,水深通常20米以上,雖然不擔心明礁和暗礁的問題,但必須擔心半浮式漁網給螺旋槳帶來的威脅。
那麼問題來了,海是很寬的,航道可以說是固定的,船也開的很慢,那為何還會發生碰撞的發生?主要原因有如下兩點:
海上事故通常發生在極端天氣下比如在中國南方,12月至次年3月,大霧大浪天氣,有時候能見度只有10米!想想什麼概念,在海上行馳的船隻,船員只能看到船上的東西,周圍一片白白厚厚的濃霧!這時候你能聽到附近船隻發動機的聲音,甚至船員說話的聲音,感覺就是很近,但是就是看不到對方!有些事故就是這樣發生的,漁船在大霧中收網,被快速行馳而來的貨船給撞了。 大家都知道船開的很慢,但是也要知道海上和岸上不同,岸上制止車子只要將剎車踩到底即可。而船隻則先將油門調到最小,然後切換到空檔,接著快速切換到倒退檔,方可快速停船(有時候要考慮流水方向及速度,順流而且很快的話,必須加大油門倒退)。
開船的人狀態不好這個是很關鍵的因素。
開船的人就跟在高速路上開貨車一樣,時間一久就會犯困。而且在高速路上犯困,抽抽菸 吃點檳榔解解困還好,而在船上就不同了。特別漁船,經常熬夜出海捕魚,一大早就回港口,能不犯困嗎!在路上開車即使犯困可以停下來休息啥的,漁船一大早必須得回港口,早上的魚新鮮好賣個好價格。所以困著也要開回港口,有時候開船的人就會半眯著眼開回了港口,因為總感覺海上很大,即使打打瞌睡也能開回家。可以說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開船。所以這種情況下撞船的風險很高!大的船上雖然人員不少,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開船的,要耐得住寂寞,反應要敏捷。快速判斷對面開過來的船隻也是跟你一樣往自己的右手邊開,才可以避免撞船。畢竟海上不是公路,航道和界限只存在於人的自主判斷思維中。有一次一個漁民開船打著瞌睡,最後把港口的燈塔給撞壞了,所以開船和開車一樣,同樣要保持高度集中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