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沒有感情,沒有心的機器人,只會無條件順從,這樣的孩子更適合老師和家長教育。
21
回覆列表
  • 1 # 與子同學

    為什麼是教育機器人?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很有思想啊!不是聽話的就是機器人哦,聽老師的話,尊重老師,但也要有自己的思想,只不過太小的孩子需要引導,需要老師引導,更需要家長的引導!

  • 2 # 傳遞正能量VS

    什麼才是真正的教育?

    這裡所講的真正的教育是我透過學習一些教育專家的研究成果及多年來自己的教學經驗所總結出來的,僅供大家參考!

    一、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這是老得不能再老的常識了,但往往被人遺忘。教育是師生雙方心靈交融的過程,充滿著濃濃的人情味。但現在許多人越來越把教育僅僅當做"技巧"的操作。我們不是否認智慧和專業能力的重要性,但是,愛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沒有了愛,"水平"再高,沒用。

    二、只有愛,也沒有教育。

    缺乏愛的教育是偽教育,但用愛取代一切,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教師還要有職業精神,一句話,就是要有不可替代的專業能力。雖然對學生的愛能夠促使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但愛本身不是專業水平。對孩子的愛,教師超不過家長,但家長不一定都能搞好教育。

    三、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這話的意思就是做什麼都得付出艱辛勞動,只有勤奮,才有成功。但我們現在不少教育者恰恰喜歡"發明"捷徑。一些校長或專家時不時會宣稱自己創立了什麼"模式"或什麼什麼"幾步法"之類的"科研成果",從而"迅速提升了教學質量","創造了教育的奇蹟"云云。對此我嗤之以鼻。方法無論多麼科學,都需要刻苦精神。"梅花香自苦寒來"永遠都不會過時。

    四、最好的教,就是讓學生學會學;最好的學,就是讓學生給別人講。

    方法比努力更重要,對的方法加上努力就會有發的結果。(舉例)讓孩子找對方法,主動學習,只要學生動起來了,教學自然"高效"。

    五、任何一個孩子首先是其家庭的產物。

    我們常常不切實際地誇大學校教育的作用,誇大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其實,一個孩子能否成才,和其父母有直接的關聯。最起碼孩子的智力就取決於其父母的遺傳基因,這點我們始終不願意公開承認。我們不要總是認為"優生"都是教師教育出來的。以品行而言,孩子做人的高下,最重要的依然是取決於其父母的家庭教育。一個孩子舉止粗俗,言行不一,滿口髒話,不講衛生,懈怠懶惰……不能說和學校一點關係都沒有,但關係實在不太大,而和他家庭教養太糟糕有關。對這樣的孩子,做教師的只能出於職業良知而儘量引導和教育。希望把所有的責任都擔在肩上,企圖單憑學校力量而徹底改變一個孩子,這就違背了常識。

    六、學生的成長不能僅剩分數,少年的生活應該豐富多彩。

    我想沒有誰會反對這個常識。但現實情況是,不少學校的校園生活只剩下考試和分數。實際上音體美課被擠壓,課外活動被取消,春遊秋遊更是以"安全"的名義禁止。教育所應有的浪漫、情趣、感動、開心統統讓位於考試,因為"分數才是硬道理"。這就是現在應試教育的弊端。到了高三,孩子自然而然地便接受了"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提高一分,幹掉千人"等雷人的勵志口號。這樣的教育多可怕!但現實是我們無能為力。所以我們最近兩年會適當組織些夏令營等遊玩活動。以此來豐富孩子的課外生活。

    7、 學習是三方面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過程

    學生、家長、老師

    學生:主動、認真的對待學習(課內、課外)

    家長:督促與引導,樹立榜樣(地位無可替代)

    老師:認真教學,方法得當(舉例)

    八、注重過程,而非結果。

    舉例:小學成績好,初中水平一般

    小學成績一般,初中脫穎而出

    我們學習的知識只有少數用於生活中,但為什麼還要學,因為這個過程可以訓練我們的思維,培養我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人的能力培養出來了,以後無論做什麼事還愁不會成功嗎?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方法的引導。

    如果我們緊緊抓住這些樸素的常識,並在每一天的教育生活中體現出這些常識,那麼真正的教育便回到我們的身邊了。

  • 3 # 海螺姑娘王老師

    下一代肯定比上一代要強,

    因為下一代人比上一代人進化了一代呀!

    我們在面對下一代時,突然意識到“自己當初如果聽父母的話就好了”然後拼命用自己的“經驗“和“教訓”不斷地提醒孩子“少走彎路”想讓讓孩子“聽話”。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當初為何“不聽話”,你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能聽話麼?

    我們會為了找一份像樣的工作,讀十幾二十年的書,工作後還要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可是,為人父母,讀了幾本育兒書籍呢?

    絕大多數家長,包括高階知識分子,育兒知識匱乏還真是個普遍現象。大多數家長沿用的依然是老一輩人的育兒觀念。

    我們的科技在進步、時代在發展,我們的育兒觀念也要發展。

    懇求各位已為人父母或將為人父母的朋友:多多學習吧!~

    為人父母,要明白教育孩子的目標就是“自立”。而不是養一個“小乖乖”

    ①讓孩子能夠獨立做出選擇

    ②能夠獨立判斷自己的價值

    一個人只有“自立”——成為自己的主人,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 4 # 家庭教育大V多多媽咪

    下面我們直接進入主題:

    教育類機器人的客戶群體是成長中的孩子,這個群體有著特殊的共性,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卻又常常喜新厭舊,享受探索和學習的樂趣而不喜歡教科書式的說教,有著青春期的叛逆和桀驁的同時又追求認可和肯定。如何抓住並利用這些特點,讓孩子喜歡上機器人,又如何保持他們對機器人程式設計的興趣和好奇才是我們之所以購買機器人作為教育孩子的手段時需要考慮的問題。

    對於孩子們來說,最重要的是有趣、好玩。在保證有趣和好玩的前提下,如果你購買的產品能不斷地提供新體驗,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寓教於樂,那麼這才是我們購買教育機器人產品的真正選擇。也只有這類產品才能算的上教育類機器人的成功產品。

    我家也有個教育機器人產品,叫小七。選項很多,有故事音樂。能識別簡單的語音指控,沒有程式設計指揮。也罷,我們是買給還沒上小學的孩子玩的。價格有三四百吧?

    機器人教育是指透過組裝、搭建、執行機器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包括機器人教學、機器人專案實踐和機器人競賽等內容,這種機器人更適合大一點的孩子操控。

    著名的兒童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兒童的認知是由他自身與外部世界不斷地相互作用而逐漸形成的一種結構。兒童在觀察事物時,往往注意新鮮、感興趣的東西,他們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因此,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買‘小七’還是買對了。而在此過程中,學習機器人程式設計才是最好,最有效的選擇。至於這個,再等到孩子大了,再看看教育機器人發展狀況,再做選擇。

  • 5 # 輕聽樹下

    我想大家都明白一點,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靈魂。當然了,孩子與孩子之間的性格養成天差地別,我想關鍵還是在於父母的教育上有較大的不同。

    但是不同家庭的教育模式是不可複製的,但好的家庭教育往往是相通的。

    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什麼樣的家庭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曹操,中國古代史上著名的“梟雄”——三國時期,天下大亂,曹操以漢朝天子劉協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

    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獲封魏公,建立魏公國,定都河北鄴城,而後進爵魏王。去世後,其子曹丕稱帝,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一生至少有子女32個,其中兒子25個,女兒7個。25個兒子中,有9個早薨(包括神童曹衝也就十三歲英年早逝),長大成人的有16個兒子。

    其中曹丕“博聞強識,才藝兼備”;曹植才高八斗;曹彰武藝超群;早夭的曹衝7步成詩……這些都跟曹操重視教育分不開。

    一、無規矩,不成方圓

    曹操深諳“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之道。一次,曹操讓曹彰領兵出征,臨行前告誡曹彰:“居家為父子,受事則為君臣,待人處事須遵王法,爾其戒之!”言下之意是:你即使為將在外,一切也要按規矩來,否則,別怪我不講父子情分。

    曹彰果然兢兢業業,奮力戰鬥,所向披靡,完全平定了北方。

    213年,曹操率軍南征孫權,命令曹植留守鄴城,臨行之前曹操說:“我二十三歲時做的事情,現在回想起來,也沒有什麼錯誤;你今年也二十三歲了,難道還不應該努力嗎?”言辭間寄託了多麼深切的期望。

    可是,曹植由於恃寵而驕,放縱不羈,有一次乘車在“馳道”上走,又私自開啟“司馬門”出去。而在這兩條路上行走是隻有皇帝才能享受的特權,曹植這樣做,就觸犯了國家法律。

    曹操知道後,十分生氣,下令斬了守門官吏,並宣佈說:“始者謂子建,兒中最可定大事。”“自臨淄侯植私出,開司馬門至金門,令吾異目視此兒矣。”

    二、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曹操熱愛文學,喜歡寫詩。其作品有《短歌行》、《觀滄海》、《蒿里行》、《龜雖壽》等都流傳千古。自然曹操對文學的喜愛肯定會直接影響到他的孩子。這也是曹丕和曹植能在文學上有所建樹的原因。

    曹操喜愛看書,並能長期堅持,他曾說過“人少好學,則思專,長則善忘;長大而能勤學者,唯吾與袁伯業耳”。

    即人在年少的時候是很好學的,身心能夠專注如一,等長大了就會容易忽視學習;長大了還能勤奮學習的人,就只有我和袁遺兩個人了。

    正是因為曹操自身有著這種對於學習的感悟,所以他要求自己的孩子在小時候多讀書,多學習。並且自己不管在行軍中還是休息時候,都能抽出時間來看書,藉此來為孩子們樹立起榜樣,並潛移默化的感染子嗣。

    曹操的這種行為自然是有效的,曹丕和曹植在文學上能取得成就絕對少不了大量的閱讀。

    曹操其他兒子也被影響到,在《三國志 • 魏書 • 武文世王公傳》記載到,曹袞“少好學,年十餘歲能屬文。每讀書,文學左右常恐以精力為病,數諫止之,然性所樂,不能廢也”。

    就是說曹袞在少年時喜好學習,十幾歲時能寫文章。每次讀書,文學官和左右近侍常常恐怕他因為精力損害得病,屢次勸他停一下,但他性情喜歡讀書,不能中止。

    曹操還有一位知書達禮的卞夫人,他們夫婦創造出一個文武兼備的、藝術的、節儉的良好家庭氛圍。

    卞夫人有不少優點,常被史家所稱道。她為人不念舊惡,性好節儉,有體恤民苦之心,而且善知為人之道。據載,曹操“常得名璫數具”,讓卞氏先自選一具,卞氏皆選中等品色,曹操問其故,卞氏答曰:“取其上者為貪,取其下者為偽,故取其中者。”(《三國志》卷五注引《魏書》)

    曹操本人的詩人氣質與卞夫人的藝術修養,使其子女自小生活在一種濃郁的藝術氛圍之中。

    曹操本人“雅好詩書文籍”,耳濡目熱,兒子們大都詩情洋溢。“三曹”之名彪炳於文學史冊。

    三、強調全面發展

    曹操不僅要求自己孩子要多讀書,還注重他們對身體的鍛鍊。曹操曾對諸子寫過一篇《百辟刀令》

    “往歲作百辟刀五枚,適成,先以一與五官將,其餘四,吾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學者,將以次與之。”

    即是曹操製作了幾把好看的寶刀,如果哪位兒子只讀書不習武,那就就賞賜它一把寶刀。看上去是獎賞,實際是用來鞭策自己孩子要重視對身體的鍛鍊。

    曹操每次行軍都儘可能帶著眾子,也是為了能讓他們親身經歷作戰過程,在真實的戰爭中鍛鍊自己的生存本領。其中,曹操的兒子曹彰就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將領,在征討北方烏桓,降服遼東鮮卑等戰鬥中都表現出色。

    曹丕在《典論自敘》中說:在我五歲時,父王看到世局擾亂,教我學射箭,六歲能開弓;又教我騎馬,八歲就能騎射了。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也應以身作則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設立合理的規矩約束孩子的行為,並培養孩子全面發展尋找自己的特長。

    古話這樣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蓬草生長在麻地裡,不用扶持,也能直挺。白沙混進了黑土裡,便和黑土一樣黑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外賣店這麼便宜,又好吃?